剃刀龟不动也不吃东西:(值得学习)风水术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18:01:53
 氣氣在古代是一個很抽象的概念。唯物論者認為它是構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唯心論者認為它是客觀精神的派生物。先哲普遍認為,氣無處不存在,氣構成萬物,氣不斷運動變化。《老子》雲:“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宋張載在《正蒙?太和》雲:“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其聚其散,變化之客形爾。”氣,在風水術中是一個很普遍、很重要的概念。有生氣、死氣、陽氣、陰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氣脈、氣母等等。氣是萬物之源,氣變化無窮,氣決定人的禍福。人要避死氣、乘生氣,就得請風水師“理氣”。“理氣”是十分複雜的,要結合陰陽五行、實地考得“旺象”,才能得到“生氣”,有了“生氣”就能富貴。因此,風水術實際是“相氣術”。風水術以氣為萬物本源,《管氏地理指蒙》卷一《有無往來》雲:“未見氣曰太易,氣之始曰太初。……一氣積而兩儀分,一生三而五行具,吉凶悔吝有機而可測,盛衰消長有度而不渝。”這就是說,世界是從無(未見氣)到有(氣之始),氣是本源(一),它分化出陰陽(兩儀),又分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五行),這些物質的盛衰消長都有不可改變的規律(有度而不渝),並且有了禍福(吉凶悔吝),這些禍福都是可以預測的。這段話,是對《周易》“太極說”的發揮,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色彩。風水術認為,氣是無窮變化的,它可以變成水,也可以積澱為山川。明代蔣平階在《水龍經》論“氣機妙運”時說:“太始唯一氣,莫先于水。水中積濁,遂成山川。經雲:氣者,水之母。水者,氣之子。氣行則水隨,而水止則氣止,子母同情,水氣相逐也。夫溢於地外而有跡者為水,行於地中而無形者為氣。表裏同用,此造化之妙用,故察地中之氣趨東趨西,即其水之或去或來而知之矣。行龍必水輔,氣止必有水界。輔行龍者水,故察水之所來而知龍氣發源之始;止龍氣者亦水,故察水之所交而知龍氣融聚之處。”由此可知,山脈和河流都可以統一於“氣”中,尋找生氣就是要觀察山川的走向。風水術還認為,氣決定人的禍福。有土就有氣,人生得於氣,人死歸於氣。郭璞《古本葬經》論述得很詳細:“葬者,乘生氣也。夫陰陽之氣,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人受體于父母,本骸得氣,遺體受蔭。蓋生者,氣之聚凝,結者成骨,死而獨留、故葬者,反氣內骨,以蔭所生之道也。經雲:氣感而應鬼福及人,是以銅山西崩,靈鐘東應,木華于春,栗芽於室。氣行乎地中,其行也,因地之勢;其聚也,因勢之止。丘隴之骨,岡阜之支,氣之所隨。經曰: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這一段話,可謂風水的總綱,而這個總綱的核心是氣。由手段話,我們可知風水師對氣的總看法:生氣是一元運化氣,在天則周流六虛,在地則發生萬物。天無此則氣無以資地,地無此則形無以載。生氣藏於地中,人不可見,唯循地之理以求之。葬者若能知其所在,使枯骨得以乘之,則能得福。父母骸骨為子孫之本,子孫形體乃父母之枝,本與枝相應,得吉則神靈安、子孫盛,這叫作“氣感而應鬼福及人”。不論是陰宅還是陽宅,都要注意乘生氣、避死氣。《黃帝宅經》雲:“每年有十二月,每月有生氣死氣之位。……正月生氣在於癸,死氣在午丁;二月生氣在醜艮,死氣在未坤;三月生在寅甲,死氣在申庚;四月生氣在卯乙,死氣在酉辛,五月生在辰巽,死氣在戌乾;六月生氣在已丙,死氣在亥壬;七月生在於丁,死氣在子癸,八月生氣在未坤,死氣在醜艮;九月生氣在申庚,死氣寅甲;十月生氣在酉辛,死氣在卯乙;十一月生在戌乾,死氣在辰巽;十二月生氣在亥壬,死氣在已丙。”這是說,每個月都有生氣和死氣,具體的方位,則是羅盤上用八卦、天干、地支表示的方位。風水先生看地時,手持羅盤,首先看清本月中生氣和死氣所在的方位,以生氣方位動土為吉,以死氣方位動土為凶。因此,“理氣”是風水術的關鍵之一。風水師認為,理寓於氣,氣固於形。形以目觀,氣須理察。天星卦氣,為乘氣之法則。以伏羲先天八卦配合陰陽,以文王後天八卦推排爻象。以內卦為天地日月,六十卦為陰陽氣候。以各卦之下配分六十花甲子,並納五行,取其旺相,以合卦氣,這樣可以推知萬事萬物只要理氣適宜,乘生出煞,消納控制,精辨入神,就可達到相的目的。實際上,“理氣說”是虛無飄渺的,誰又能看得見氣?只能靠“意會”,這就憑風水師任意解釋了。此外,又有望氣說。宋黃妙應《博山篇》雲:“既明堂,要識堂氣。一白好,五黃好,六白好,八白好,九紫好,此為五吉。又忌四凶,二黑宜忌,三碧宜忌,四綠宜忌,七赤宜忌。”這種吉凶劃分,不知依何為據。明繆希雍《葬經翼》有《望氣篇》,雲:“凡山紫氣如蓋,蒼煙若浮,雲蒸藹藹,四時彌留,皮無崩蝕,色澤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冽,土香而膩,石潤而明,如是者,氣方鐘而未休。雲氣不騰,色澤暗淡,崩摧破裂,石枯土燥,草木零落,水泉乾涸,如是者,非山岡之斷絕於掘鑿,則生氣之行乎他方。”據風水師說,望氣可以知道朝代更替、官場人事、家業興衰。卦建社會的統治者很相信望氣說,其實,這是毫無依據的。陰陽陰陽本指日照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後來用以說明萬物的本源,說明相互對立和相互消長的情況。《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本府也。”人們將萬事萬物都歸於陰陽兩個方面:天為陽,地為陰;日為陽,月為陰;至為陽,去為陰;動為陽,靜為陰;速為陽,遲為明;晝為陽,夜為陰;等等。風水術以陰陽解天地,《管氏地理指蒙》卷八《陰陽釋微》雲:“混沌開闢,江山延衰。融結陰陽,磅礴宇宙。岡骨既成,源脈已透。以鐘形勢,以通氣候。以清以濁,以奇以偶。精積光芒,呈露星宿。以孽衰微,以孕福壽。”又說:“東南方,陽也。陽者,其精降於下。西北方,陰也。陰者,其精奉於上。”並且說陰陽之氣不得有損傷:“陰陽之氣出於天造,非人力所能成。一有增損,不但無益,且所以傷之也。膚腠割之,小者耳鼻傷之,大者傷至於丹元,則無用矣。”依照這個觀點,風水先生很忌諱挖山開塘,以為傷了陰陽之氣。風水先生又認為,人是由陰陽二氣派生出來,因此,人要適從於陰陽,不得違背陰陽,順者昌,逆者亡。俗語雲:“大門朝南,子孫不寒;大門朝北,子孫受罪。”南為陽,北為陰;住宅朝南,為陽,有吉。住宅朝北,為陰,有凶。相地點穴離不開陰陽。空石長者《五星捉脈正變明圖》指出:“太極既定,次又分其陰陽。暈間凹陷者為陰穴,暈間凸起者為陽穴。就身作穴者為陰龍,宜陽穴。另起星峰作穴者為陽龍,宜陰穴,反此皆有凶咎。”風水以陰陽交感為吉。謝和卿《神寶經》雲:“陽作必借陰氣一吸,陰作必借陽氣一噓,即陰來陽作,陽來陰作之義。若陽來陽受者,則見福舒徐;若陰來陰受者,則見禍慘急。”這就將人事禍福與陰陽聯繫在一起了。不僅如此,陰陽還可以作為各種術語的本義詞,如逆順即陰陽的別名。看地形時,“逆中取順者,因脈逆轉而求。順中取逆者,因脈順流而出。三陽從地起為逆,三陰從天降為順。陽脈為逆,陰脈為順。”陰陽學說具有樸素的辯證法色彩,是先哲認識世界的比較正確的思維方式。可是,風水將它與人事吉凶相附會,必然墮於詭辯的泥坑。四象“四象”一詞最先出自《易?系辭》,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即太陽、太陰、少陰、少陽。先哲在天文學中也有“四象”一詞,不過,這與《易》中的概念完全不同。先哲在觀察星辰時,選擇了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星宿作為座標。東南西北各有七宿,每個七宿聯繫起來想像很象一種動物。如,東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角象龍角,氐房象龍身,尾宿象龍尾,它們連起來象一條騰空而起的龍,於是先哲稱東方為蒼龍;南方的並、鬼、柳、星、張、翼、軫七宿,柳為鳥嘴,星為鳥頸。張為嗉,翼為羽融,它們連起來象一隻展翅飛翔的鳥,於是先哲稱南方為朱雀。此外,北方有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象一隻緩緩而行的龜。因位於北方放稱玄。因身有鱗甲,故稱武。合稱玄武。西方有奎、婁、胃、昂、畢、觜、參七宿,象一隻躍步上前的老虎。白虎是已經絕種的大毛蟲之長,《山海經?西山經》記載盂山“其獸多白狼、白虎”。這四種動物的形象,稱為四象,又稱為四靈。“四象”作為方位,先秦的《禮記?曲禮》已有記載:“行前朱鳥而後玄武,左青龍而右白虎。”《疏》:“前南後北,左東右西,朱鳥、玄武、青龍、白虎,四方宿名也。”這裏,朱鳥即朱雀。“左東有西”的概念與我們看地圖有區別。現在的地圖都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古人的地圖是倒過來的,下北下南,這樣就成了“左東右西”。
風水先生將“四象”運用到地形上,以“四象”的形象及動作譬喻地形,又附會吉凶禍福。《三國志?管輅傳》記載:“格隨軍西行,過毋丘儉墓,倚樹哀吟,精神不樂,人間其故,輅曰:林木雖茂,開形可久。碑言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無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以備,法當滅族。不過二載,其應至矣。”這就是根據四象處於四危狀態,判斷毋丘儉二年之內滅族。郭璞在《葬經》中也宣揚這一套,他說:“經曰地有四勢,氣從八方。故葬以左為青龍,有為白虎,前為朱雀,後為玄武。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頫。形勢反此,法當破死。故虎蹲謂之銜屍,龍踞謂之嫉主,玄武不垂音拒屍,朱雀不舞者騰去,土圭測其方位,玉尺度其遐邇。以支為龍虎者,來止跡乎岡阜,要如肘臂,謂之環抱。以水為朱雀者,衰旺系形應,忌夫湍流,謂之悲泣。”“四象”對民俗有很深的影響。如果我們到北京中山公園去看社稷壇,就會發現壇中的土色各有不同。由於東方是青龍。土色為青;西方是白虎,土色為白;南方是朱雀,土色為紅;北方是玄武,土色為黑。中間的土色是黃的,象徵人。這些土,是明清時期由四方的府縣專程運來,表示四方朝貢,天下祥和之征。五行五行學說,最早見於《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愛稼穡。”五行之間相生相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見圖,圓圈線表示相生。五角線表示相克。五行學說具有樸素的唯物辯證法思想,它貫穿于我國古代思維現象的各個領域。風水術認為,相地奧妙,盡在五行之中。山川形勢有直有曲,有方有圓,有闊有狹,各具五行。概其要,惟測其氣驗其質而已。質以氣成,氣行質中。地理千變萬化,關鍵在五行之氣。風水五行有許多分類:正五行,其訣雲:東方木,南方火,西方金,北方水,中央土。正五行用以定方位。八卦五行,其訣雲:震庚亥未巽辛木,乾甲兌丁巳醜金,坎癸申辰水,離壬寅戌火,坤乙艮丙土。八卦五行以司形局。這是以八卦配合干支而論其所屬。震屬木,庚納配於震,亥朱合於震,故庚未俱屬木。冀屬木,辛納配于冀,故辛亦屬木。乾屬金,甲納配於乾,故甲屬金,兌屬金,丁納配於兌,巳醜合於兌,故丁巳醜亦屬金。坎屬水,外陰而內陽,故坎之外三爻癸配之,而癸亦屬水,申辰以合於坎而屬水。離屬火,外陽而內陰,故乾之外三爻壬配之,而壬亦屬火,寅戌以合於離而屬於火。坤屬土,乙納配於坤,故乙亦屬土。艮屬土,丙納配於艮,故丙亦屬上洪範五行,又名宗廟五行、大五行。其訣雲:甲寅辰巽大江水,戌坎申辛水亦同,震艮巳三原屬木,離壬丙乙火為宗,兌丁乾亥金生處,醜癸坤庚未土中。洪範五行以窮山音。它以八卦交通,演而伸之為二十四位五行變化之情。所謂八卦變通,十分複雜,是由爻變而成:甲本屆木,納于乾宮與坤交,以坤之上下二爻,交換乾之上下二爻,化成坎象,甲隨坎化,遂屬水。乙本屬木,納于坤宮,與乾交,以乾之上下二爻,交換坤之上下二爻,化成離象,乙受離化,遂屬火。丙本屬火,納于艮宮,艮與兌對,以兌之下爻,交換良之下又,化成離象。丙隨離化,遂屬火。丁本屬火,納配艮宮,兌與艮對,以兌之上爻;交換良之上爻。化成乾象。丁受乾化,遂屬金。庚本屬金,納配於震,震與巽對,以巽之下爻,交換震之下爻,化成坤象。庚受坤化,遂屬土。辛本屬金,納配於巽,巽與震對,以震之上爻,交換巽之上爻,化成坎象。辛受坎化,遂屬水。壬本屬水,納配於離,離與坎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乾象。壬受乾化,本當屬金,因納於離火,火焰金消,不能自立,退而附於離,遂屬火。癸本屬水;納配於坎,坎與離對,以離之中爻,交換坎之中爻,化成坤象。癸受坤化,遂屬土。以上三種是最常用的五行,此外又有:四經五行。木居東,火居南,金居西,水居北,各有其位,惟土不屬四方而居中宮,風水術講究坐山、向上,捨棄中宮。所以,五行實際上只用了四行,故稱四經五行。三合五行。由四經中以類合而得名。寅午戌合成火局,已酉醜合成金局,申子辰合成水局,辛卯未合成木局,由生旺墓三方結合而成,故名之三合五行。四生五行。四隅有四長生,甲木長生在亥,丙火長生在辰;庚金長生在巳,壬水長生在申,乙木長生在午,丁火長生在酉,辛金長生在子,癸水長生在卯。雙山五行。兩字同宮合干支,以納音五行為標準。如民丙辛合寅午戌為廉貞火,巽庚癸合巳酉醜為武曲金,坤壬乙合申子辰為文曲水,乾甲乙合辛亥卯為貪狼木,俱屬二字合為二宮,故名之雙山五行。玄空五行。取生入克入,生出克出,以定吉凶。玄為神明變化,空為無所倚著。立穴定向,全憑虛靈之水法,水性玄空。有訣雲:丙丁乙酉原屬火,乾坤卯午金同生,亥癸艮甲是木神,戌庚醜未土為真,子寅辰巽辛兼已,申與壬方是水神。此外,又有向上五行、納音五行、星度五行‘渾天五行、河圖五行、宿度五行、甲子五行、天干五行、地支五行,不勝枚舉。風水中對五行的運用一直很混亂。宋代的褚泳在《祛疑說》指出:“向為先子蔔地,遍叩日者,就參地理之學,雖各守其師說,深淺固朱易知。但二十四位之五行,亦有兩說,莫之適從。自古所用大五行,雖郭璞《元經》亦守其說,謂之山家五行。然先輩皆謂莫曉其立法之因,既無可考之理,古今豈肯通用而不疑者哉?近世蔣文舉只用正五行以配二十四位,壬癸亥子為水,丙丁已午為火,一如三命六壬之說,自謂得楊人參筠之學。又有蜀中一家,謂是希夷先生之傳,亦以子亥為水,已午為火,與蔣說同,而獨以壬位為火。”希夷先生即陳摶,他傳授的五行與楊筠松傳授的五行有同有異,沒有完全統一。清朝康熙年間,湯若望、杜如預等人在選擇榮親王葬期時,不用正五行,而用洪範五行,使山向、年月俱犯忌煞,得罪了皇帝,險些殺頭。可見,選擇五行是很嚴肅的事情。
風水師認為,五行是陰陽之綱領,造化之權衡。拔砂、放水、辯方;立向都得依靠五行。劉基在《堪輿漫興》敘述:“金星形體淨而圓,弓起渾如月半邊。秀麗罵生忠義士,高雄威武掌兵權。木星身聳萬人驚,倒地人看一樹橫。有水令人身貴顯,歌斜不正反遭刑。漲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智巧聰明多度量,蕩然無制敗人家。火星作祖似蓮花,貪巨相承宰相家,只有開紅堪作穴,亦須平地出萌芽。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風總一般,若在後龍兼照穴,兄弟父子並為官。火南水北木居東,西有金星土在中。此謂五星來聚講,天壤正氣福無窮。”五星中,金星頭圓而足闊,木星頭圓而身直,水星頭平而生浪,火星頭尖而足闊,土星土平而體秀。用圖可表示為:不僅是地形取決於五行,風水術中的所有理論都要以五行為指導。《管氏地理指蒙》說:“推星必由於五行,言天必由於五土,仰佑善之五音。”此書又說:“五行之五位,五方之五色,五性之五神,五正之五德,五象之五獸,此皆不可差而不可易。”為什麼風水要如此重視五行?此書論述說:“葬者乃五行之反本還元,歸根複命,而教化之達變也。嗣續因之,而盛衰消長。”子孫的禍福,取決於葬者的五行。五行盛,子孫長;五行衰,子孫消。八卦八卦是由陰陽派生出來。《易?系辭》:“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分別是≡乾、坤、震、 艮、離、 坎、 兌、 巽。它們代表許多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震為雷,巽為風,坎為水,離為火,艮為山,兌為澤。以之推衍,乾又可以作為君、宗、門、首、德等;坤又可以作為臣、城邑、田、宅、陸;震又可為主、坦道、善、左;冀又可為女、風俗、床;坎為江河、大川、淵、井、寒泉;離為戶、牢獄、灶;臣為石、廟、宮室、穴;兌為妹、右、西等。八卦主要用於表示方位。先哲把空間分成四維四隅,共八個方向,以八卦分別代表八個方向。《周易?說卦》指出:“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齊乎巽,巽,東南也。齊也者,言萬物之潔齊也。離也者,明也,萬物皆相見,南方之勢也。聖人南面而聽天下,響明而治,蓋取諸此也。坤也者,地也,萬物皆致養焉,故曰致役乎坤。兌,正秋也,萬物之所說也,故曰說言乎,戰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陰陽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勞卦也,萬物之所歸也,故曰勞乎坎。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依照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畫出方點陣圖,這就是文王後天八卦。據說是西周初年周公所制。在這個圖中,乾在西北,代表天,最吉利,這大概是因為周代倔起於西北的緣故。民間還流行伏羲先天八卦,方位於後天八卦不同,這也是根據《周易?說卦》中的一段文字推演而出,其文;“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氣相薄,水火不相錯,八卦相錯,數往者順,知來者逆,是故易逆數也。”據此,宋代大儒陳摶畫出了先天八卦圖。在這個圖中,乾坤定上下之位,離坎列左右之門。艮與兌對立,巽與震對立。乾、兌、離、震為陽,坤、坎、巽、艮為陰。從乾一、兌二、離三、震四、為順,象徵天左旋。從器五、坎六:艮七、坤八為逆,象徵陰陽相錯。按照這個順序可畫出中間的太極圖曲線,這個曲線表示陰陽消長的旋轉運動。風水先生在使用羅盤時,有的用後天八卦,有的用先天八卦,因此,我們應該對這兩個圖形所代表的方位都背熟,否則就會被搞糊塗。風水先生以為每個住宅都有自己的屬性,就將後天八卦中的乾、兌、艮、坤作為西四宅,以離、震、巽、坎作為東四宅。具體的判斷方法是依據住宅的朝向,如子山午向就是坎宅,坎宅屬於東四宅。風水先生又認為每個人都有特定的宅命,凡東四命就適宜住東四宅,西四命就適宜於住西四宅,否則有凶。至於如何推算主人的宅命,那是很複雜的,類似於八字算命;我們不必去學這一套。風水先生常以八卦論述都城的吉凶。明清時代的風水先生為了說明北京建都的合理性,就依後天八卦說:天之象以北為極,則地之勢亦當以北為極。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今之京師,居乎良位,成始成終之地,介乎震坎之間,出乎震而勞乎坎,以受萬物之所歸。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時,下得地勢,中得人心,未有過此者。八卦每卦有三爻,以棗代表陽、一一代表陰。八卦相重可以組成六十四卦,每卦有六爻。卦有勢名、卦形、卦意。如乾卦,乾是卦名,是卦形,它的卦意是元亨利貞,這可以作多種解釋,有人說表示美德、吉祥,有人說表示春夏秋冬、東南西北。卦形是六條陽爻,每條陽爻都體現一定的意義。古代的風水先生常常根據卦形相地。如,他們對長安城的地形,就是按乾卦的六五劃分,以別貴賤。張禮在《游城南記?永樂坊》說:“宇文愷城大興,以城中有大土崗,東西橫互,象乾之六爻,故於九二置帝王之居,九三置百司,以應君子之數,九五貴位不欲常人居之,故置元都觀,大興善寺以鎮之,元都觀在榮業坊,大興善寺在靖善坊,其崗與永樂坊東西相宜。”宇文愷是隋代的建築家,隋文帝營建新都大興城(今西安)命宇文愷總體規劃,他把土崗譬如成六條陽爻,由下往上,在第二條土崗修宮殿,第三條土崗修衙門,第五條土崗修寺廟。這樣的市局能與乾卦的卦意達到一致。龍脈脈,本義是血管,《素問?脈要精微論》:“夫脈者,血之府包。”引伸為事物的連貫性。《國語?周上》:“農祥晨正,日月底於天廟,土乃脈發。”指土壤開凍,如人身脈動。後人常喻地勢有條理和聯繫,《史記?蒙恬傳》:“(長城)起臨挑,屬之遼東,成塹萬餘裏,此其中不能無絕地脈哉?”《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行到名山大澤,召其神而問之山川脈理。”可見,先民限早就習慣稱山川之間的聯繫為脈。山川高低起伏、綿延盤豆,如龍伏、龍舞、龍騰、龍飛。所以,風水先生稱山川為龍脈,我國大陸有2/3的地帶都是山川;這樣,處處都有龍脈。風水先生對我國的山勢走向有一套獨特的看法。他們認為:我國在昆侖東南,而天下山脈成祖於昆侖,外國亦不例外。其河北諸山,自北寰乘高而來。山脊以西之水,流入龍門西河;脊東之水,流入幽冀,入於東海。其西一支,為壺口奉嶽,次一支包汾晉之原。另一支為恒山,又一支為太行山。太行山一千里,其山甚高。最長一支為燕山,盡于平樂。大河以南諸山,則關中之山,皆為蜀漢而來。一支至長安,而盡關中。一支生下幽谷,以至嵩少,東盡泰山。一支自漢水之北,生下盡揚州。江南諸山,皆祖於岷江,出岷山,岷山夾江兩岸而行。左邊一支,去為江北,許多去處。右邊一支,分散為江南閩廣,盡於兩浙建康。其一支為衡山,盡於洞庭九江之西。其一支度桂嶺,包湘沉而北,盡於廬阜。其一支自南而東,則包彭蠢之原,度歙黃山,以盡于建康。又自天目山分一支,盡於浙。江西之山,皆自五嶺贛上來,自南而北。閩廣之山,自北而南,一支則又包浙江之原,北首以盡會稽,南尾以盡閩粵,此中國諸山,祖宗支派之大綱也。
風水先生將這些山脈分為三龍,認為:昆侖的東南支流布於中國,又分為三支。左支環陰山賀蘭,入山西起太行,渡海而止,為北龍。中文循西蕃入趨岷山,沿岷江左右,出右江者敘州而止;江左者北去,趨關中,脈系大散闕;左渭右漢為終南太華。下泰岳起高山,右轉荊山,抱淮水,左落平原,起泰山入海為中龍。右支出吐番以西,下麗江,趨雲南,繞沾益、貴州關索,而東去沉陵。分其一由武關出湘江,西至武陵止。又分其一由桂林海陽山過九疑衡山,出湘江東趨匡廬止。又分其一支過庚嶺,渡草坪,去黃山天日三吳止。過庾嶺者又分仙霞關,至閩止;分衢為大拌山,右下括蒼,左為天臺四明,渡海而止,總為南龍也。對於這種劃分,風水先生的觀點不一致,各人又有解釋。如,《古今圖書集成?堪輿部?樂郊私語》介紹明代劉基對“南龍”的闡述:“中國地脈俱從昆侖來,北龍、中龍人皆知之,唯南龍一支從峨眉並江而東,競不知其結局處,頃從通州泛海至此,乃知海鹽諸山是南龍盡處。……天目雖為浙右鎮山,然勢猶未止,蜿蜒而來,右束黟浙,左帶苕雲,直至此州長牆秦駐之間而止,於是以平松諸山為龍,左抱以長江淮泅之水;右繞以浙江曹娥之水,率皆朝拱於此州,而後乘潮東出,前後以朝鮮、日本為案,此南龍一最大地也。”這就是說,“南龍”出自峨眉,不是吐番以西,“南龍”渡海後,以朝鮮、日本為朝拱的案山。明繆希雍在《葬經翼》雲:“關中者,天下之脊,中原之龍首也。冀州者,太行之正,中條之幹也。洛陽者,天地之中,中原之粹也。燕都者,北龍之盡,鴨綠界其後,黃河挽其前,朝迎萬派,擁護重複,北方一大會也。”這段話,將天下之脊說成是關中,連基本的地理知識都沒有。又為了奉承明都北京,將鴨綠江和黃河作為前後相擁之水,這都是信口雌黃。每個地方都各有龍脈,清代桂馥在《晚學齋集》有《答周書昌論山東地脈書》,對山東地勢有全面的說明:“龍入山東有分水三:其一為峰之陰平嶺,二為泅水之陪尾,三為蕪萊之原山。過此三峽,則東嶽插天矣。祖襪,嶽之幾案也。岳即起祖,遂多分披。其正脈轉西南,經東阿、肥城,逆涕水而盡于東平,非大幹安能逆此大水?若取其遠勢,今黃河入海處即水口也。收其近局,巨野澤即水庫也。蓋泰山以北之水,盡歸醜艮;以南之水,盡歸辰冀。其趨未坤者,惟有隨龍之汶水。龍氣即止于東平,背乾面巽,其水纏戌,乾元武而去,然後與大清河眾水同歸醜良以入海。山東地脈,起止如此。”我國的山勢到底應怎樣表述?山勢走向如何?是怎樣劃分的?科學的觀點是:我國地勢西高東低,以青藏高原為基點,呈階梯狀至太平洋。這種態勢,早在二千年前的《史記?天官書》就作過說明:中國山川東北流,其維首在隴蜀,尾沒於勃碣。我國陸地可分成三級階梯,這三級階梯是由東、西兩列山脈呈現出來。西列山脈是昆侖山、祁連山、岷山、邛崍山、大雪山,它們從西南方向的青藏高原向東傾斜,構成一級階梯,海拔在四千米左右。東列山脈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東、西兩列山脈之間有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海拔在一千至二千米,構成二級階梯。東列山脈以東,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海拔在五百米以下,構成第三級階梯。第三級階梯與海洋之間是大陸架和島嶼帶。在宏觀的地形中,各種山勢並不是都由西而東。我國有東西向山脈,如北有天山、陰山;中有昆侖山、秦嶺;南有南嶺。我國也有南北向山脈,如北有貿蘭山、六盤山;南有橫斷山。我國還有東北棗西南向山脈,如西有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山;東有長白山。此外,我國又有西北棗東南向山脈,如阿爾泰山、祁連山等。這些山脈相互交織、縱橫羅列,呈網格狀。造成這地勢的原因是由於太古時期的兩次大的造山運動。一次是中生代的燕山運動,奠定了高低起伏的格局。另一次是新生代的喜馬拉雅運動,產生了明顯的地勢高低差別。
將風水先生所說的“三龍”與科學的觀點比較,我們可以看到;風水中堿龍的是對中國山勢的模糊認識,他們注意到山勢之間的聯繫,注意到西北比東南地勢要高,這說明他們具有較全面的地理知識。介是,暈種知識是不科學的全正確的的,沒有真實地反映我國山勢的實際情況。可笑的是,他們基於這種一知半解的地理知識,大談山勢與人事的關係,預測未來的吉凶,居然還有許多人願意相信,這未免太愚蠢了。附:《龍法》龍者何,山脈也。山脈何以龍名,蓋因龍妖嬌活潑,變化莫測,忽隱忽現,忽大忽小,忽東忽西,忽而潛藏深淵,忽而飛騰雲霄,忽而現首不現尾,忽而興雲而布雨。而山脈亦然,踴躍奔騰,聚散無定,或起勤務仗,或高或低,或轉或折,或則迤逶千里,或則分支片改,或則穿田而過水,或則截斷而另起。龍不易令個全見,而山脈過峽處,亦必有掩護。龍有須角頸眼,而地之結處,亦必有砂案。山脈之結美穴,亦猶龍之得明珠,二者開一不相類似,用是以龍定名,山脈直呼之曰龍脈,遂為萬古不易之美稱。龍脈要細嫩活潑,空落傳變者為好龍。粗蠢硬直、劫煞翻花者無論矣。但是,龍脈千變萬化。欲知龍穴之吉凶,先審龍脈之真偽,此為追本求末之要道。欲知真偽,先辨龍之幹枝,幹者大龍也,猶樹之本身。枝者小龍也,猶樹之枝葉。樹身大者,枝葉必繁。故論龍之大小,當先取象於此。然而,枝幹有大小,枝葉有橫直,故龍有大幹龍、小於龍、大枝龍、小枝龍、橫龍、直龍等區別。名目雖多,看法當先審定其來龍之祖山,則龍脈之大小可辨,力量之輕重可知矣。審辨之法,以水源為定。大幹龍必以大江大河夾送,小幹龍則大溪大澗夾送。大枝龍則以小溪小澗夾送,小枝龍則以田源溝渠夾送者也。然而,審辨枝幹,僅識來脈之大小與興衰耳。欲知龍之貴賤與真假,當先看入局與入首。看入局入山,先尋水口。水口者,辰戌醜未四墓庫也。四局之生旺死絕,由水口而分,下羅盤測定,即古雲先看金龍動不動之法也。如水口在辛在乾是乙龍,在癸在艮是丁龍,在乙在冀是辛龍,在丁在坤是癸龍。四局既明,次看入首生旺與豐肥。從乾方入首,而形象又肥豐圓滿有生氣,便是到頭一節,發富發貴之真龍。龍脈來得綿遠者,發福亦綿遠。龍脈來得短促者,發福亦短促。倘若入首與前四局生旺相反,適當死絕,反犯八煞。如坎龍坐戌、艮龍坐申,震龍坐寅、巽龍坐卯、離龍坐巳、坤龍坐酉、兌龍坐亥、乾龍坐子,乃是犯龍上八煞。任他形象豐滿之真龍,皆成假矣。既受八煞之克制,輕則減富貴,重則破家絕嗣。同一前朝後拱之美地,一則入首逢生旺,官祿丁財俱旺。一則入首犯八煞,飛災橫禍頻來。是則只知以形象定吉凶,不從入首處審慎詳察,差以毫釐,謬以千里,遺害有不可勝言者。所以研究龍法,當以入首為前提。水龍“山水為乾坤二大神器,有山之龍,亦有水之龍。只看山,不看水,算不上是好的風水師。”風水先生如是說。《管氏地理指蒙》卷三對我國的水龍作了宏觀的介紹:“龍探其祖,水溯其源,探其祖固貴,其入首之興宗,溯其源尤嚴。夫出口之歸替,北以河汾為宗,東以江海為宗,西以川洛為宗,南以閩浙為宗。謂山不獨貴承其宗,水亦各有其祖宗也。河水出昆侖山,汾水出太原,晉陽山,江水出眠山,洛水出家嶺,浙水出歙縣玉山。”這些提法雖然不確切,但卻勾勒出我國水勢的來龍去脈。風水先生又認為,天下之水,唯有黃河之水發源最遠,但河水洶湧,造化不可妄測。河水四時皆濁,五百年一澄清,明主應之。這是一種歷史循環論的觀點。又認為長江為四瀆之長,其勢浩蕩,九曲腸回,所以南京成為天下都會。這又是地理決定論觀點。不知道是什麼原因,為什麼從宜昌至武漢一段如此屈抱,而武漢怎麼沒能成為都會。而長江一瀉不止,在南京也不回顧,南京卻成了六朝故都。山龍和水龍是什麼關係呢?山有行止,水分向背,乘其所來,從其所會。尋龍點穴,先觀水勢。觀水之法,凡兩水之中必可觀山。水會即龍盡,水交則龍止。水飛走則生氣散,水融注則內氣聚。水為龍之血脈,穴之外氣。龍非水送,無以明其來;穴非水界,無以明其止。凡屬龍穴,端賴水為證應。山管人丁水管財,山水都造福於人。這裏,水即水龍,龍即山龍。談到龍,就必然扯到穴。《管氏地理指蒙》卷十雲:“產龍長者水會于江湖,龍短者水會於溪澗……以千百里之勢為襟帶者,其氣概自可見矣。然亦有穴結于此而水媚於彼者,穴上雖不見水,暗拱之勢為力更大,不可謂非將相之穴也。”水龍有分有合有聚。水自穴前一分合,至龍虎所交二分合,少祖山處三分合。小合為小明堂,大合為大明堂。合聚之水,又有許多分類,十分複雜。如:太極暈水,遠看則有,近看則無,圓暈在微茫隱顯之間。天心水,穴前明堂正中的天心處有融聚不涸之水。真應水,穴前應真龍結作之水。緣儲水,穴之四周的積水。朝懷水,層層投入穴懷之水。此外,又有聚面水、衛身水、蕩胸水、穿臂水、割腳水、淋頭如繞帶形,不但榮華及富貴,滿門和順世康寧。屈曲之玄號水城,盤桓故宅似多情,貴人朝堂官極品,更誇世代有名聲。峻急直流號本城,勢如沖射最有凶,軍賊流離及少死,貧窮困苦又伶汀。破碎尖斜號火城,或如交劍急流爭,更兼湍激聲澎湃,不須此處覓佳城。方正圓平號主土城,有吉有凶要詳明,悠揚深漲斯為美,爭流響峻賊非輕。這五城到底是什麼樣子的,由風水先生任意指劃解釋,沒有一定標準。五城為什麼與人的吉凶有關係?也說不出所以然。“五城說”的作用無非是使風水術更加迷信罷了!水口水口是什麼?要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先來讀讀晉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晉朝太元年間,武陵郡有個漁民劃著一條小舟沿溪而行,忘記走了多遠,忽然逢到一片桃林。那桃林夾岸而生,桃林的盡頭在溪水發源之處,這兒有一座小山,山上有個不大的山口,漁民便舍船登岸,由山口鑽入。開始口內十分狹窄,剛能擠過一個人。又走了幾十步,突然明亮開闊了。眼前出現了平曠的土地,整齊的房舍,肥沃的良田,清澈的池塘。田間小路縱橫,雞鳴大吠,人們身閒心安,自得其樂。漁人在此受到感情樸實的款待,住了幾天才回家。等再想到桃花源中去遊玩,又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路。這個故事雖然有些離奇,但卻是我們瞭解水口的最好注腳。水口是相地的重要內容。所謂水口,就是在某一地區水流進或水流出的地方,一般指出水口。凡水來之處謂之天門,若一來不見源流謂之天門開。水去處謂之地戶,不見水去謂之地戶閉。源宜朝抱有情,不宜直射關閉。去口宣關閉緊密,最怕直去無收。水流去處的兩岸之山,稱為水口砂。水口若無砂。則水勢直奔而出。砂要周密交結,狹塞高拱、犬牙相錯、群鵝相攢、高峰特立、異石挺拔。其形如印笛、禽獸、龜蛇、旗鼓。其勢如猛將當關、衛士護駕、車馬盈塞、劍戟森立。凡重疊不計其數、迂回至數十裏,有羅星、華表、捍門、北表、關砂排列的,屬於水口砂的貴格。為什麼說這樣的水口砂為貴格呢?這是以山水喻人情。山水情意顧內、橫截逆轉,猶如人步步回頭,戀戀不捨。山水層層排列、密密集集,猶如人團團朝拱、簇簇擁擁。從生活需要看,四周的水越多,資源越豐富。所以風水先生說:水主財,門開則財來,戶閉則財用不竭。水口的範圍有大有小。從水入至水出,水所流經的地區即是水口的範圍。《入地眼圖說》卷七《水口》雲:“自一裏至六、七十裏或二、三十餘裏,而山和水有情,朝拱在內,必結大地;若收十餘裏者,亦為大地;收五、六裏、七、八裏者,為中地;若收一、二裏地者,不過一山一水人財地耳。”這就是說水口範圍與富貴成正比例。水口包容的地面越大,所能承受的容積越大,造福的涵蓋面越大。水口的概念是相對的,大水口內有小水白,許多小水口的面積構成大水口面積。每村有村裏的水口,每縣有縣裏的水口,每省有省裏的水口。有水就有水口,有水口就圈定出一特定地圍,依地圍而討論吉凶,討論人與環境的關係,這種方法是可取的。我國地勢西高東低,通常情況下,入水之口多在西北,出水之口在東南。風水術以西為尊,西來之水為吉,出水之口在、東南亦為吉。風水羅盤上巽位表示東南,屬吉方,我國農村鄉鎮的出水之口多在東南,並且有特定的標誌。一般有橋樑、大樹、詞廟立在水口,這些標誌是不能損壞的,它關係吉凶。不僅風水先生,即使是村民亦如是說。以橋樑為例。橋樑不僅是交通設施,也是村鎮居民進出的咽喉;反映村鎮面貌的窗口。橋樑內是一個小世界,橋樑外又是一個大世界。橋樑如果被大水沖壞了,預兆著不幸的事將要發生。因此,農村中修宗譜都要記橋樑,把橋樑作為地理的重要標誌。徽州休甯古林《黃氏重修族譜》記載地形說:“東流出水口橋,建亭其上以扼要沖,而下注方塘以入大溪為村中一大水口,橋之東有長堤綿豆裏許,上有古松樹十株。”民間常常為橋樑設置引起糾紛,福建蓬島《郭氏宗譜》記載一件訴訟案:“安民橋,我蓬島之關鍵也,左收新橋龍州諸水而過於面,右收後寮新宮諸水而入于懷,蓋以東北之水澗而沖,東南之大澗最有關係于我郭之風者也。……鄰鄉聽地師之訛言,以為此橋利於郭不利於鄰,遂以逼近伊鄉為嫌,力阻擋,致訟公庭。”何曉昕在他的《風水探源》一書對水口理論和營建作了充分肯定,認為“它類似現代建築中的給排水,但作用與象徵意義又遠非給水排水所能比及。水口很值得現代建築學、建築美學、建築心理學、建築環境景觀學乃至建築衛生學來共同探討和發掘。”他這是從建築角度提出了研究水口的重要性。我們認為,水口營建是我國農村普遍採用的村鎮建設模式。由於我國是一個多山多水的農業國,在生產力不發達的情況下,人們採取水口營建,這是很自然的事情。人們為了生產和生活的方便,必然要考慮人與山水的關係,這樣,就有了水口營建。人們不能任意建立村落,村落要發展下去,必然要選擇最佳環境。因此,水口營建的理論和實踐對我國農村建設是發揮過積極作用的。幾千年來,我們的先民以小生產的生產方式生活在“小國寡民”的水口範圍內,一村一姓,男耕女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愛護一山一水,熟悉一草一木,尊老愛幼,傳宗接代,不與人爭,少與人往,心理穩定,民風純樸,怕然自樂,構成了封建社會的細胞,創造了封建社會的繁榮。但是,這種水口營建無疑是把人們圈圍起來,建立起相互隔絕的高牆。它妨礙了人們的視線,束縛了人們的雙腳,影響了文化交流和經濟發展。它使人們的知識停滯不前,科技得不到傳播,思想頑固、僵化、保守。桃花源中的人只知道秦朝,向漁人打聽外面是秦朝的第幾代皇帝,根本不知道有個漢朝,更不知道魏朝和晉朝,這是多麼的閉塞二按照系統論觀點,一個村就是一個關閉的黑箱,或者說是半封閉的灰籍,這樣的社會細胞是不利於社會前進的。因此,我們在研究水口時,既要看到它對封建社會所起的作用,看到它在建立村落所主張的合理觀點,又要看到它所造成的保守性和局限性,使水口的理論和實踐在社會生活和社會進步中推陳出新,發揮作用。泉我國是一個多泉的國家,東南西北,到處有泉。風水以泉為水龍的進出口,水龍運行的路線為泉脈。《水經注?河水》:“涅水又東運允街縣故城南,……縣有龍泉,出允街穀,泉眼之中,水文成交龍。”我國雲南騰沖縣有黑龍泉,西疇縣有瘋龍泉。瘋龍泉或稱瘋龍潭,當洪水來臨時,井水就變渾,起泡,並有隆隆吼聲。風水對泉水進行了分類。認為:湯泉,即溫泉,有硫磺在下,水上出而沸騰,冬燙夏涼,主富貴。礦泉,即紅泉,水呈紅色,其下有礦,早晚必然開掘,毀傷龍脈,不宜作葬地。冷漿泉,味淡、色渾、氣腥。又有湧泉、濺泉、漏泉、龍氵秋泉、瀑布泉之分。凡泉水冷冽異常,如竊如射,則屬凶泉。風水以泉為穴,作為墓穴的代名詞,如泉下、泉路、泉壤、黃泉。唐孟郊在《悼亡詩》雲:“泉下雙龍無再期,金蠶玉燕空銷化。”老百姓常說“九泉之下”“黃泉路上”,這些都是受了風水觀念的影響。風水又認為,有龍脈就有泉,點穴就是要善於識泉。這樣,葬者才會得到生氣。其實,風水這一套都是錯誤的。泉與山脈確實有關聯。大自然的造山運動往往會拉裂山岩,形成縫隙,雨水或雪水滲入地下,蓄積或潛行在裂縫之中,這就是泉水。如福建福州市處於山岩的沖積層之上,周圍儘是花崗岩,所以處處可以掘得溫泉。又如臺灣、雲南、福建、廣東、河北經常發生地震,岩層褶皺斷裂,也導致泉眼增多。泉水的溫度與山脈有關。凡在地下表層,水經岩層裂躥而流出,水溫就不高。凡由地層深處,加上地下高熱物質如岩漿上升,或是火山活動衰歇後,水從地下湧出,則溫度很高。泉水與人的吉凶沒有直接關係。但是,飲用泉水,或用泉水休浴,對身體有一定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由於泉水在地下運行,必然內含著硫磺、鹽等礦物質,對人有療效。我們可以舉出不少這樣的例子,如:廣西鳳凰山有眼乳泉,終年不涸,顏色似乳汁,以之泡茶,茶水一星期不會變味;以之泡醃肉,肉能保鮮。江西永豐縣富溪鄉九峰嶺腳下有個一平方米的泉,泉水有鮮啤酒那種酸、辣、苦、清、甜的味道,人稱五味水。廣東汕尾市陸河縣有一天然礦泉水,含鈉、鈣、鉀等十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可口服、沖洗、浸浴。福建省發現一千多處礦泉,可供醫療、飲用的泉水有八百多處。這些都是有科學道理的。而風水觀念認為泉“主富貴“‘不宜作葬地”等,都是迷信的說法。明堂上古,明堂是天子理政、百官朝見的場所。風水中的明堂是穴前之地,諸山聚繞,眾水朝拱,生氣聚合。明堂有內明堂和外明堂之別,亦稱大小明堂。穴前是小明堂,龍虎山裏是中明堂,案山內是大明堂,凡山勢緩和,平平結穴,龍虎環抱、近案當前,就稱為內明堂。怎樣的內明堂為好呢?不可太寬,寬則近乎曠蕩,曠蕩則不能藏風。又不可太窄,太窄則氣局促,局促則穴不顯貴。須要寬窄適中、方圓合格,不歌側,不卑濕,無圓峰內抱,無流泉衝破,不生惡石,這就是最好的內明堂。外明堂在內明堂以外,山勢急迫,垂下結穴,龍虎與穴相登,前安較遠。對外明堂的要求是不可狹窄,四山圍繞而無空缺,外水曲折,遠遠朝來。凡稱得上是大富貴墓地的,都有內外明堂。內明堂欲其團聚,不欲其廣闊。外明堂欲其開暢,不欲其逼窄。內明堂寬則氣不融聚,外明堂窄則局不開展。明堂又有吉格和凶格。交鎖、周密、朝進、寬暢、大會、廣聚諸明堂為吉格。交鎖明堂最吉,因明堂中兩邊有砂交鎖而得名。周密明堂因四周因西四圍拱固無得名。朝進明掌因堂前有特朝之水而得名。寬暢明堂因穴前開廣明暢而得名。大會朋堂因眾水歸堂而得名。廣聚明堂因眾山眾水團聚而得名。此外,劫殺、反背、傾倒、曠野、破碎諸明堂為凶格。劫殺明堂因尖砂順水而得名。反背明堂因悖逆之象而得名。傾倒明堂因水傾砂飛而得名。曠野明堂因穴前空曠而得名。破碎明堂因窟竇尖怪而得名。黃妙應《博山篇》指出:“水上堂,穴即是。低平窪,方是處。要藏風,要聚氣,良可喜。……堂內聚水,名蓄內氣。潔淨為佳,塞塊為病。增高就卑,謬妄自若。您意穿鑿,傷殘真氣,反惹禍基。堂之廣狹,隨龍長短。龍遠堂寬,斯為正法,龍近堂小,形勢乃宜。”又雲:“忌有土山,忌有巨石,忌有土堆,忌長荊棘,忌作亭台,忌多種植。”附:《明堂入式歌訣》尋得真龍與的穴,須把明堂別。明堂貴乎能聚氣,散氣卻非宜。凡是穴前平垣處,便是明堂位。明堂區別本有三,取用必須相參。小明堂在圓暈下,立穴辨真假。中明堂在龍虎裏,交會要推詳。大明堂在案山內,必須四水舍。小明堂詳入門篇,入式不重宣。中明堂不重形體,妙在雌雄喜。大明堂要水口欄,真氣聚其間。辟欄譬如為紉鎖,勾廉亦其內。或是山腳亦田壟”,鎖結喜重重。更有橫龍來作穴,背後要堂塞。須把三堂一齊看,禍福一般論。明堂光明照萬方,寬闊始為良。好砂好砂常聚面,種種皆可見。若然狹窄豈能容,猶如坐並同。明堂寬闊人軒豁,聰明且特達。若然狹窄人蠢頑,畏袁更貪堅。古雲堂寬容萬物,亦忌廣且野。外欄若在渺茫間,雖蘭如未蘭。萬山取寬為正法,平洋則取狹。萬山若狹平洋寬,此格不須看。先賢于此分公位,長房居左,二房居中,三房居右,此理最優長。水居左位長房興,聚中諸子富。若居右位小房發,經旨要分明。明堂龍穴俱是凶,永世不興隆。龍真穴正堂氣聚,富貴必非細。龍穴若凶堂熬好,二紀尚溫飽。龍穴若好明堂凶,初葬便貧窮。一紀之餘堂氣遇,發福必然大。我今著歌名入式,句句無差失。若能熟讀悟玄微,賽過得名師。會傷地脈,脈傷了就不會有好水。怎樣的水不好呢?凡水之來,若直大沖射、急溜有聲、反跳翻弓都不好。水若無情而不到堂,雖有若無。如果是視之不見’水,踐之鞋履盡濕,或掘坑則盈滿,冬秋則枯涸,此乃山衰脈散所致,不吉。至於腐臭之水,如牛豬涔,最為不吉。如果是泥漿水,得雨則盈,天晴則涸,此乃地脈疏漏,也不吉。水所處的地點也關係到對水的評價。《水龍經》說:“東浜深百尺,西住有乾糧。”“西北池塘近家邊,子孫不孝叫皇天。”“門有橫溝,足疾難愈”“前山如木構,媳婦抱公腳。”這些評價都不足取,毫無科學根據。連風水先生自己也常常說話相抵牾,一會兒說:“宅後有池塘亦人財之地”,一會兒又說“屋後有池塘,寡婦守空房”。我們千萬不要相信這一套。風水術認為水關係到人的吉凶。如臭穢水,主女人崩漏,男子痔痿,門戶衰落。天應水,主大貴。真應水,如果能夠春夏不溢,秋冬不枯,主大富。緣儲水,主厚祿。山泉水,風味甘色瑩氣香,四時不涸不溢,冬暖夏涼,主長壽。黃妙應《博山篇?論水》雲:“尋龍認氣,認氣嘗水。水其色碧,其味甘,其氣香,主上貴。其色白,其味清,其氣溫,主中責。其色淡,其味辛,其氣烈,主下貴。若酸澀,若發餿,不足論。”水質對人體是有影響的,但若說水可以主大貴、中貴、下貴,則太玄虛。我們知道,在同一水源情況下,有人富,有人窮,窮富的決定因素不在於水。風水先生往往根據河道的形狀評論地形的吉凶。如《水龍經》有圖有文,現介紹幾條:幹水散氣:幹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環抱,又無支水以作內氣,總不結穴。幹水成垣:水派過大,如樹之身。水城回繞,有結穴處。枝水交界:右邊的上下都有水流過來,左右朝抱,中間結穴,福力甚大。曲水朝堂:曲水而至,抱曲而去,此處可結穴。支幹:大水汪洋是幹龍,支龍作穴出三公。反水:龍頭水反,家破人離。兜抱:右畔有池兜,富貴永無休。飛龍:飛龍之水腹中求,子孫去敗鳳池頭。二龍:二龍相會號雌雄,富貴出三公。對於風水先生的這些觀點,我們應當進行一分為二的分析。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他們注意到保護生態平衡,反對擅自開挖、填埋池塘。這方面教訓是很多的,如果破壞了水源,勢必影響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氣候及資源也造成不良影響。他們注意“人與環境”的關係,認為環境直接影響人的身體素質,污穢的水會導致疾病,這些都是可取的。應當否定的方面是:他們片面地強調水的決定性作用,用保守的地脈觀念反對開掘池塘,將人與的吉凶關係誇大化和極端化,說什麼水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出三公”“家破人亡”。他們將看水的目的用於喪葬,使那些合理的知識被歪曲,這都是不可取的。附:《水法》穴雖在山,禍福在水。所以點穴之法,以水定之。山如婦,水如夫,婦從夫貴。如中原萬里無山,英雄迭出,何故?其貴在水。故曰有山取山斷,無山取水斷。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只用天干,不用地支,水法皆然。乾坤艮巽大神,甲庚丙壬中神,乙辛丁癸小神,謂之內三神。寅申巳亥大神,子午卯酉中神,辰戌醜未小神。地支不問坐向,放水來去並凶,逢太歲衝動則見禍。依金木水火土定吉凶,或往來雙行,幹多支少,半吉。支多幹少,大凶。幹清流長,支濁流短,雙行雙去,謂之駁雜。如法者,八幹來,四維去為妙。若小神不入中神,中神不入大神,則不吉。有大神,若八幹水不來,只平穩無福不發,謂之無祿馬貴人。如水神不相克,縱為不大發,無禍。寅申巳亥乃亡神劫殺之地,子午卯酉乃桃花咸池之地.辰戌醜未乃墓庫魁是之地,水法皆忌之。水之吉凶相地術不僅要相山,還要相水,相水就要評判水的好壞。怎樣的水為好呢?水源深長則龍氣旺而發福悠久,水源短淺則發福不遠。水要入堂,又要有下關收水,或者水龍暗拱,都,是好水。凡水之來,欲其屈曲,橫者欲其繞抱,去者欲其盤豆,回顧者欲其澄凝。如果是海水,以其潮頭高、水色白為吉。如果是江河,以其流抱屈曲為吉。如果是溪澗,以其悠洋平緩為吉。如果是湖泊,以其一平如鏡為吉。如果是池塘,以其生成原有為吉。如果是是天池,以其深注不涸為吉。人們不可任意填塞池塘湖泊,也不可貿然開鑿土坑。《放水歌》若論門庭先論水,家道興隆從此起。中堂天井兩分流,引得外人相窺視。其次精詳總出水,水要流行須吉位。陽山宜放陽字水,陰山須放陰水去。合得陰陽不駁雜,去來皆要星辰利。假如坐亥向巳方,巽巳長生去有妨。但得斜穿丙丁去,不然左穿出乙方。折歸已巽橫斜過,卻穿丙丁去亦良。仍忌午與坤申位,更有吉辰非去方。砂砂,穴四周的山。風水觀念認為:山厚人肥,山瘦人饑,山清人貴,山破人悲,山歸人聚,山走人離,山長人勇,山縮人低,山明人達,山暗人迷,山順人孝,山逆人嘶。山形變化不定,有左觀方者而右觀圓者,高視而正,低視而偏,正視而醜,側視而美。要使山形變化,關鍵在點穴。穴點得好,就能使遠山變近,高山變低,惡山變秀,醜山變美,去山回還,斜山端正。砂形之情態萬殊,咫尺之移頗異。砂水相連,砂關水,水關砂。抱穴之砂關元辰水,龍虎之砂關懷中水,近案之砂關中堂水,外朝之砂關外龍水。穴前兩邊是侍砂,能遮惡風。從龍抱擁的是衛砂,外禦凹風,內增氣勢。繞抱穴前的是迎砂,面前特立的是朝砂。水左來,砂右轉。水右來,砂左轉。黃妙應在《博山篇》論砂說:“水口之砂最關利害,交插緊密,龍神斯聚。走劇順飛,真龍必去。砂有三類,肥圓正為富局,秀尖麗為貴局,斜臃腫為賤局。砂砂有殺,汝知乎?有尖射的,破透頂的,探出頭的,身反向的,順水走的,高壓穴的,皆凶相也。又有相關的,破碎的,直強的,狹逼的,低陷的,斜亂的,粗大的,瘦弱的,短縮的,昂頭的,背面的,斷腰的,皆砂中禍也。”這就將那些看起來不舒服的砂統統歸於“凶”“禍”之相,在這些地方不得點穴。風水還講究砂的宏觀佈局,凡穴四周都有富貴之砂,主吉。砂的排列要層層疊疊,前後有序,一律內傾,似有情之意。砂腳有潺潺流水,環繞緩流,就是好砂。風水的這些觀念,提出了山與人的關係。山勢與人的肥、瘦、勇、貴、高、低、離,聚、明、暗是有關係的。桂林山水中生活的人,具有南方人的秀麗之美。大別山中生活的入,具有純樸厚實之美。海濱大山中生活的人,具有彪悍曠達之美。風水的這些觀念,又提出了山形與視角的關係。古詩雲:橫看成嶺側成峰,左右高低皆不同。看山時,從左、右、高、低、正、側審視,就會得出不同認識。地點選得好,遠近、高低、惡秀、醜美、去回均可變化。這實際上有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可惜的是,風水觀念將這些比較正確的認識運用到喪葬中,將山作為穴的侍、朝、衛、迎,這就未免太荒唐了。朝案朝和案都是山。離穴近而小的稱案,高而大者稱朝。案,如人據案之義。朝,如賓主抗禮之義。風水先生看朝山,有專門的歌訣:點穴先須要識朝,朝山不識術非高,縱有真龍朝對惡,亦須凶報不相饒。朝山有各種分類:兩水夾來為特朝,朝山此格最清高,尖秀方圓當面起,子孫將相玉橫腰。其次還求橫朝山,橫開帳慢於其間,或作排衙並唱喀,亦須情意兩相關。偽朝之山形不一,過我門兮不入室,翻身側面向他人,空使有凶而無吉。平原看局取回環,高一寸兮即是山,但得水纏看下手,窩鉗乳突是元關。風水先生看案山,也有專門的歌訣:面前有案值千金,遠喜齊眉近應心。案若不來為曠蕩,中房破敗禍相侵。案山最喜是三台,玉幾橫琴亦壯哉。筆架眠弓並席帽,鳳凰池上錦衣回。案山雖有亦嫌粗,臃腫斜飛不若無。壓穴巉岩並醜惡,出人兇狠更頑愚。案山順水本非良,過穴灣環大吉昌,若有外砂來接應,舉人榜上姓名香。外山作案亦堪求,關抱元辰氣不流。縱有穴情無近案,中房顛沛走他州。為什麼風水先生要講究朝案呢?他們認為,有近案則穴前收拾周密,無明堂太曠、氣不融聚之患;有遠朝則有配對,有證應,無逼窄窒塞之弊。實際上,“朝案”觀念是封建倫理思想的反映。他們把那些達官貴人生前享受的禮儀運用到喪葬中,使陵墓的四周仍然體現尊卑秩序。所謂朝案,就是講究有情有禮,賓見主,臣見君,子奉父,妻從夫,貴賤分明。那些達官貴人葬在突出的山上,山前有案,如玉幾、橫琴;倒笛、按劍;山遠處有林立的朝山,如賓、臣、子、妻,這是何等的威儀!“朝案”觀念在山區盛行,在平原得不到回應。為了使更多的人相信這一套,風水先生又提出:平原上如果無朝案,就以一寸高田為山,以田埂為朝。明朝不如暗拱,平原是暗拱,勝過山區的明朝。這樣一來,平原的人也有信奉朝案的。無山卻說有朝案,有山卻說是為陵墓作朝案的,這些都違背自然常識,是人為的附會,是荒唐無稽的。點穴穴,本義是土室。《詩?大雅?綿》:“古公直父,陶複陶穴,未有家室。”穴又有孔洞、巢穴、擴穴、針灸部位等義。風水先生把穴作為死者的葬地或生者的住所。風水先生認為穴是天造地設,既有生存之龍,必有生成之穴。怎樣的穴才好呢?首先是要龍真。看地重在擇穴,擇穴重在審龍。龍真必結穴。其次看龍虎明堂、羅城水口,要威風排場。凡山水向是為真,山水背是為假;風藏水逆氣聚是生,風飄水蕩氣散是死。龍逆水方成龍,穴得水在砂逆。風水先生認為點穴是一件很難的事。三年尋龍,十年點穴。龍脈綿豆,穴場大者不過數十丈,小者點穴是相地術中最關鍵一環,看過龍脈和明堂後就要點穴,穴點錯了則一切枉然。《玄女青囊海角經》卷三《點穴》雲:“定穴之法如人之有竅,當細審陰陽,熟辨形勢,若差毫釐,謬諸千里,非惟無福蔭祐,抑且釀禍立至,可不慎歟!”點穴有什麼奧妙呢?《海角經》又虧:“點穴無他法,只是取得氣出,收得氣來,便是妙手。若悟得時,橫裁直剪,直裁橫剪。自是明眼。若仿效比擬,依樣畫葫蘆,何時是了。”這就是說要隨機應便,不可生搬硬套,弄巧成拙。《海角經》特別強調靈活性和悟性,接著雲:“山川之形,不外方圓曲直;山川之勢,不外遠近高低;山川之體,不外水泉土石;山川之變,不外合辟往來;山川之情,不外生克制化。探其賾,雖萬變莫窮握其機,殆一笑可破。古人幹言萬語,皆為未悟者,設法若從頭腦上見得,即所稱方便法,亦屬贅辭。”可見,奧妙在頭腦裏裝著,有頭腦就有奧妙。雖然如此,點穴還是有一定標準的。《管氏地理指蒙》卷十《形穴參差》指出:“穴於腹者有腸而有胃,穴於首者有鼻而有唇……穴釵股者柳梢之不等,穴魚尾者羊蹄之不禁,如翔彎舞鶴者,形之結如;如驚燕走鼠者,勢之棼;如禽閃彈者,勢必驚飛;如蟹伏贅者,形必顧身。如拜思謝職者,形之拱;如拖蓑負斬者,勢之屯。如辮式席帽者,形之聚。如娥眉新月者,勢之淫。如靈龜覆釜者,形之積。如匏瓜瓢構者,勢之峻。”這些穴的形與勢,是風水先生評判穴的依據。點穴要考慮龍脈與穴的關係,黃妙應《博山篇》有論述:“五龍作穴,橫直飛潛回,穴變多歧。高忽而低,亦低而高,北忽行南,亦西而東,有閃走的,有斜飛的,有背水的,有臨岸的。穴有正體,有變體。……認穴法何者真?何者假?山水向是為真,山水背是為假。何者生 ?何者死?風藏水逆氣聚是生,風飄水蕩氣散是死。龍逆水方成龍,穴逆水方得穴。何以故?龍得水在勢逆,穴得水在砂逆。龍將入首,逆轉收水,方得成龍;穴將融結,下砂逆水,方得成穴。”點穴還要考慮穴本身。《博山篇》又雲:“穴有高的、低的、大的、小的、瘦的、肥的,制要得宜,高宜避風,低宜避水,大宜同作,小宜窄作,瘦宜下沉,肥宜上浮。陰陽相度,妙在一心。”點穴要考慮氣。《博山篇》雲:“氣不和山不植,不可扡,或有奇紋土隱中,法宜扡。氣未止山走趨,不可扡,或腰結,或橫龍,法宜扡。氣未會山而孤,不可扡,落平陽水局衛,法宜扡。氣不來脈斷續,不可扡,自然斷,斷了斷,法宜扡,氣不行山壘石,不可扡,或異骨土隱中,法宜扡。”這就是說,不能聚氣的山不能點穴,但有解救辦法,解救得宜,一樣可以點穴。根據地形,穴可分為正受穴、劉基《堪輿漫興》雲:“迢迢特至為正受,正受之穴世罕有。萬水幹山結我墳,兒孫慶澤天壤久。分受穴:一枝臂上脫形來,亦有規模堪剪裁。莫謂分龍為小結,小以成小有餘財。旁受穴:問君何者為旁受,正受龍身氣脈洪。或在兩邊龍虎上,或於官鬼護纏中。”對土的要求,土要堅實,不得鬆散。謝和卿《神寶經》雲:“土穴似土而非土,紋理緊密。”又雲:“頑硬者生氣不蕃,鬆散者真陽不居。”《青囊海角經》卷四《穴土》根據土的層次,把土分成三種,認為穴土最吉。其文:“破土之訣有三,有浮土,有實土,有穴土。實土在浮土之下,穴土在實土之下,如珠在淵,如玉在石,造化孕精,自然融結。”穴有殘缺的“病”穴,繆希雍《葬經翼》雲:“夫山止氣聚名之曰穴,穴有真病,同乎廢人,雖具形骸,神氣傷於敗缺,而中無所存,如是者法不可葬。”有哪些是病穴呢?穴有貫頂者,有折臂者,有破面者,有墜足者,有繃面者,有飽肚者,有割腳者,有漏腮者,有虎蹲者,有玄武拒屍者,有朱雀騰去者,等等,這樣的病穴容易引起風、蟻、水三害,風水先生以之為忌。有的風水先生把穴分成福、貧、賤四種,說十個富穴九個離,恍如天堂一暖閣。十個貴穴九個高,氣度昂昂壓百僚。十個貧穴九無天,砂飛水直不灣環。十個賤穴九反弓,桃花射脅直相沖。這是誘人明白,點穴雖然複雜,花時間,費財力,但為了擺脫貧賤,得到富貴,點穴是有必要的。對穴的要求,《管氏地理指蒙》卷三《複向定穴》雲:“欲其高而不危,欲其低而不沒,欲其顯而不彰暴露,欲其靜而不幽囚啞噎。欲其奇而不怪,欲其巧而不劣,欲其正而不沖不兀,欲其輔而不倚不李,欲其橫臥有懷而不挺,欲其蟠抱有蘊而不噎,欲其收拾而不隘不舒,欲其專一而不競不泄,欲其騎而不卸,欲其懷而不別。”這真是不偏不倚、堂堂正正。天造地設,皆由人欲。象這樣的完美地形,恐怕是很難覓得。風水先生常以物喻穴,凡如蛇之項,如龜之肩,如舞鶴翔彎之翅,如狂蝦巨蟹之鉗,如臥牛之垂乳,如馴象之卷唇,如魚之腮鬣,如駝之肉鞍,如彎之機括,如彈之金丸,如波之遊,如木之痕,如覆手之虎口,都是好穴。在點穴的實踐中,風水先生是採取的哪些步驟呢?《博山篇》介紹說:“穴裏玄玄,何以省得?審陰陽,定五行,決向背,究死生,推來歷,論星峰,看到頭,論分合,見其明暗,核其是非,察其緩急,慎其饒減,知其避忌,精其巧拙,定其正偏,審其隱露。”在實地考察時,應當“瞻前顧後,視左應有,依心為准。左一步,右一步。前一步,後一步。想一步,看一步。他是我,我是他。不要忙,不要亂。不可露,不可陷。案中准,心中驗,眉上齊,心上應,淺中深,深中淺。”風水先生點穴,認為絲毫不能勉強。不能左,也不能右,差之毫釐,謬以幹裏,福必成禍。縱然有再好的明堂,皆非虛設,不為我用。“穴”一點偏,就走了邪道,等入徒勞。風水先生點穴,講究深淺。當淺而深,則氣從上過;當深而淺,則氣從下過。雖得貴地,而效不應。也就是說,棺材放高了,蟻從蓋入。棺材放深了,水從底浸。風水先生點穴,有以時間而論的,說什麼陽年東西利,陰年南北利。也有以五行而論的,說什麼木星葬節,火星葬焰,水星葬泡,金星葬窩,土星葬角。有的說很容易,有的說很複雜。每個人都說自己的一套方法最好,都說別人的不行。滏陽趙九峰《地理五訣全集》介紹風水先生是怎樣覆驗舊塋:“凡到一舊塋,先將左右前後皆看遍,再到穴前看大水小水。歸何處。不辭勞苦。去水口上看法,先立一高杆,次到墓前頂正中下一羅針,用外盤縫針,看穴中穴前內水口兩水交會於何處,或歸庫存不歸庫存。次看是地支向或天干向,生旺不生旺。再看龍是何字八首,是生龍還是死龍,龍水配不配,通竅不通竅,是水通竅還是龍通竅,或合元關通竅。再看貴人在幹天或是地於:舍某貴人得位不得位,則知有無前程。看生方有山無山,有支,合某貴人得位不得位,則知明無前程。看生方有山無山,有財無財。看天柱訓低,則知有壽無壽。將四維、八幹、廿四字局圍皆目的地遍,或在天干,或在地支,形象好不好。或是富穴,或是貴穴。穴暖不暖,風吹不吹,案眠弓不眠弓,有無不砂。然後照五訣書中圖形看,吉則斷吉,凶者斷凶,斷無不准。”有個自稱佛隱的在《風水講義》卷四雲:“貴地尋來,何等艱難。輕輕斷送于蠢牛之手,豈不可惜。愛立一定穴秘訣。予已屢試屢驗,若能依法而行,可收大地大發,小地小發之妙用。按龍之結穴,大地多從腰裏落穴,普通都行至盡頭結穴。尋龍逐節行來,遇見束氣清真,穴星特起,開口開手,唧是結穴之地。當于龍虎砂之內,小明堂之間,下一羅盤,用綿牽在近穴兩水交會處,看在何字上,先以定局。又用綿牽在後龍入首處,看在內盤何字上,以定龍之生旺死絕,即在此小明堂一塊地內,不拘上下左右,務將水口撥在墓絕胎之方位。凡後龍入首豐肥,形如鼇蓋者,方為真氣。又要是龍之生旺方,左右前後,山巒山高聳者;又盡在吉秀官祿方,挪移轉動,般般合法,然後酌量棺之當胸處,點作正穴。金井不宜過大,以防洩氣。至於深淺度數,隨地酌定。見浮土已盡,土色已變,或五色全備,或紅黃滋潤,即是得氣之證。不必拘高山宜深、平洋宜淺。只須不犯二十四凶。”這位佛隱把點穴說得很容易,又無“私”的,把“真傳”洩露出來,謂屢試屢驗,說得何等容易,何等有效。但是,最末一句“只須不犯二十四凶”,這就非常複雜的,有死塊、露胎、反肘、欺主、背主、白虎捶胸、吐穴、無輔、無實、擎拳、覆體、假抱、斷頸纏頭、操戈、相鬥、龍虎成圖、斜飛、邊活邊死、仰瓦、吹胎、龍銜虎、繃面、頭破、青龍鑽懷,這不是誰能搞得清楚的。搞不清楚,據說,點穴就會“家敗人亡”“終日干戈”“奴強主弱”,這就未免太嚇人了。他之所以要嚇人,是因為他太荒唐,荒唐的東西,只有靠嚇人,才能制服住愚昧的信奉者,才能顯示出風水理論的高深莫測。倒杖倒杖是有關立穴放棺的準則。它要求各因其入首星辰脈絡之勢,順適其情,不違其理,使前後左右合乎天然。倒杖的類別有:順杖凡龍勢懶緩、脈微屈曲,就用順杖,正對入脈,插中順來之勢以放棺。逆杖:凡龍勢雄長、氣脈急硬,就用逆杖,以避鋒氣。此外,又有縮杖、綴杖、穿杖、離杖、沒杖、對杖、開杖、截杖、頓杖、犯杖等,都是講如何處理穴位與來脈的關係。擇時風水先生以相地為主,兼之以擇時,擇時亦是相地術的重要內容及環節。風水很重視擇日,《雪山賦》雲:“山川有一節之小毗,不減真龍之厚福,年月有一端之失,反非吉地之禎祥。”這就是說,擇時不妥,就會影響吉祥的大小多少。風水先生又說:“發福由其地脈,催福由於良辰。”只有選好時間,才能發福,否則,福就悶在地裏了。在風水先生看來,“龍脈吉穴”是“物質”,“年月日時”是“精神”,有物質,還得有精神,缺一不可。風水先生甚至認為,擇日可彌補地形的缺陷。“不得真龍得年月,也應富貴旺人家。”只要年月吉,沒有“真龍”,一樣可以富貴。也就是說,當你的汽車車況不好時,只要你車技好,一樣可以不出車禍,甚至可以達到預期目的。擇時的依據是什麼?這首先可從“堪輿”二字考察。堪是天道,輿是地道,堪輿是天道與天道,堪輿術就是要使天道和地道配合好。要使它們配合得好,就要選擇好時間。什麼樣的時間好?什麼樣的時間不好?風水先生有各種各樣的看法。試舉數例:忌水日、土日。辰屬龍、屬土,是龍星,龍是雨師。亥屬水。凡辰、亥日都與水有關,如果弔喪則不可哭出眼淚,否則等於求雨,大雨會衝垮墳墓和房屋。忌凶神。天地之間有吉神和凶神,當吉神“青龍”‘明堂”“寶光”“玉堂”“司命”等值班時,萬事可逢凶化吉,是黃道吉日。此外,還有“天恩”“陽德”‘福生”也是吉神,但有宜有忌。凶神是“天是“劫煞“‘天牟“天火”‘災煞”‘大敗“死神”等,凶神值班是忌日。忌三殺(煞)。何謂三殺?寅午戌合火局,火旺於南方,北方(亥子醜)乃其沖,為三殺(亥為劫殺,子為災殺,醜為歲殺亦稱墓庫殺)。申子辰合水局,水旺於北方,南方(巳午未)乃其沖,為三殺(巳為劫殺,午為災殺,未為歲殺)。亥卯未合木局,木匠于東方,西方(申酉戌)乃其沖,為三殺(申為劫殺,酉為災殺,戌為歲殺)。巳酉醜合金局,金旺於西方,東方(寅卯辰)乃其沖,為三殺 (寅為劫殺,卯為災殺,辰為歲殺)。用訣表示則為“寅午戌煞北,申子辰煞南,亥卯未殺西,巳酉醜殺東。”這三殺是怎樣運用呢?以年為論,凡寅午成年,北方均為年三殺。申子辰年,南方均為年三殺。亥卯未年,西方均為年三殺。巳酉醜年,東方均為年三殺。如果所選擇的地形屬於犯殺的方向,就不可造葬。凡寅午成年月日時俱忌北方修造,申子辰年月日時俱忌南方修造,亥卯未年月日時俱忌西方修造,已酉醜年月日時俱忌東方修造。例如,壬山兼子,子是北方,就不能在正月(寅)五月(午)九月(戌)修造動土,否則犯殺。忌太歲。太歲就是當年的年支(十二地支分屬於十二年,每年一支),是至尊之位,不能冒犯對沖。例如,癸亥年的“亥”為太歲所占之方,與“亥”相差五個年支的“巳”在“亥”的正對面,“巳”方不得興土木,否則會導致歲破。風水先生以太歲比作君,相對的一方稱為臣,或稱支山,君臣不得為敵,為敵就會大耗,大耗就會破財。但是,“太歲可坐不可向”,如果是癸亥年,亥山為太歲占山,亥山可以興土木。風水先生採用的擇時方法很多,內容十分複雜,此介紹幾種:叢辰法:以神煞吉凶為主的選擇方法。時間方面有“年家”“月家”“日家”“時家”等神煞。空間因時間不同而造成的吉凶為“山家”。祿命法:即造命法。認為,人有八字,造葬應當依照八字,依照八字則可以得富貴。天星法:即七政四餘擇日法。天星有七政和四餘,天垂象,地成形,天地配合一。運氣法:以五運六氣的週期模式,以律氣候之變遷,吉凶之肆應。三式法:以兵家奇門遁甲法、六壬二傅四課之法、太乙神數之法合稱三式,三式合一乃為神。以上這些方法,都依據了陰陽、八卦、河洛、五行等學說,考慮天時地利,以便趁吉避凶。據說,通過擇日,可以改變人的命運,使人丁興旺、財源滾滾、科場榮耀。方位方位,是人類最早具有的知識,前後左右上下,時時刻刻都需要辨別。所以,卜辭中表示東南西北的字比比皆是。《尚書?堯典》對四個方位有明確記載:“嵎夷、晹穀是東方,南交是南方,西日、昧穀是西方,朔方是北方。”先秦時期,有的地區尊右,有的地區尊左。周王室、鄭國、晉國、趙國都尊右。秦國和楚國尊左。有的國家時而尊左,時而尊右。辯別在左右,一般是以坐北向南。風水先生以左右為龍虎,認為木色青德象龍,金色白德象虎,水色黑德象玄武,火色赤德象朱雀。如果四勢不面南,其獸之色與德均非其位。不論是陰宅還是陽宅,風水術都很講究左右的區別。《管氏地理指蒙?山水釋微》論及山水的左右之形時說:“左形全而右勢就,左勢就而有形全。是則剛柔相得,牝牡相成之道,未為一勝而一偏。惟左抱而右反,右住而左奔。左舉而右掣,左撫而有元刂,左停而右陷,左勝而右翻,左連而右斷,右寬而左痕,左顧而右背,右去而左蹲,左防而右脫,右澤而左乾。”這是以左為剛,右為柔;左為牡,右為牝。掣,即曳。別,即削。《管氏地理指蒙》又有專篇《左右釋名》論左右地形:“左右之形;謂之夾室;左右之勢,謂之輔門。……左斷而男不壽,右裂而女傷。……苟或如龍如蛇,盤身顧尾,則左右形足,四勢成全。”這就將左右與吉凶聯繫在一起了。喪葬講究方位,可追溯到原始社會。在新石器時代,葬者的頭部總是朝著一定的方向,大漢口、青蓮崗朝東,半坡朝西。風水先生很忌諱地形的左右。謝和卿《神寶經》雲:“左乘右接須防翻斗斧頭。穴有宜左乘者,乘金也。有宜右接者,印木也。當左而右,當右而左,是斧頭翻斗。”又雲:“是以左來者,穴居右畔。右來者,墳在左邊。”這就是說,砂水朝此而來,應有所回避。左來則右迎,右來則左迎。又有前後忌。《神寶經》雲:“後縮前伸,切忌鑿傷釵股。吉縮,吞葬也,穴土也。前伸,吐葬也,相水也。”這就是說要伸縮適宜,不可傷龍失穴。又有上下忌。穴上了則土薄蟻蝕,穴下了則土深水浸。要不高不低,上下適宜。具體情況,具體對待。住宅很早就講究方位。鄒衡《商周考古》說:“殷墟基址的方向,東西向者居多,南北向者較少,與一律南向的後世宮殿有所不同。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的宮殿基址都接近磁鍼的正方向,即接近正南北或是正東西,說明當時測定方向的技術已經相當進步。”
漢代對土建的方位頗多禁忌。《論衡?諫時篇》:“世俗起土興功,歲月有所食,必有死者。假令太歲在子,歲食於酉,正月建寅,月食於巳,子寅地興功,則酉巳之家見食矣。”漢代人普遍以西為尊,忌諱在西方蓋房。《論衡?四諱》:“西益宅謂之不祥。不祥,必有死亡。”《風俗通。釋忌》:“宅不西益。俗說:西者為上,上益宅者,妨家長也。”但是,《新序》和《孔子家語》都說不要在東方擴蓋房屋。一個說東,一個說西,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是一回事。對於坐北朝南的房子,東邊是右;對於坐南朝北的房子,西邊是右。漢人以有為尊為上,在右邊蓋房,就犯尊犯上了。建設住宅時,我們大可不必忌諱方向。但是,我們應當講究方向。譬如,子午向為正南向,醜未向為南偏西30。的西南向,亥巳向為南偏東30。的東南向,這些朝向都可以使室內陽光充足,冬暖夏涼,有利於人的起居勞作,保護視力,調養身體。同一棟大樓,朝南的房子和朝北的房子至少相差幾度溫度。同樣體質的人,在北房凍得四肢麻木,在南房則是紅光滿面。在南房經常得到紫外線殺菌,在北房則經常患感冒、風濕。在南房的居民一般心情都比較舒暢,而北房的居民總有一股沉悶壓抑感。俗語說“向陽門第好風光”,不無道理。太歲俗語有“花花太歲”、“太歲頭上休動土”,如《水濟》第二回九紋龍史進對陳達喝道:“好大膽,直來太歲頭上動土!”《初刻拍案驚奇?劉東山誇技順城門》:“官人不要太歲頭上動土,我媳婦不是好惹的。”“大歲”成為人們的口頭禪,作為不可觸犯“太歲”到底是怎麼回事?追根尋源,它本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太歲與歲星相對應。歲星即木星。古人認為歲星每十二年一周天(實際是11.86年),於是將黃道分成十二等分,以歲星所在部分為歲名,共有十二個歲名:壽星、大火、析木、星紀、玄灼、煙營、降婁、大樑、實枕、鶉首、鶉火、鶉尾。所以,《國語》中有“歲在鶉火”“歲在星紀”這樣的記載。歲星運行的方向自西而東,與將黃道分為十二支的方向正好相反,古人就假設出一個太歲,太歲向與歲星實際運行相反的方向運行,古人就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紀年。如太歲在寅叫攝提格,在卯叫單閼。後來又配以十歲陽,組成六十干支,用以紀年。太歲每十二年繞天一周,與表示方位的十二地支正好相配。逢甲子年,甲子就是太歲。逢乙丑年,乙丑就是太歲,依此類推至癸亥年為止。風水觀念認為,太歲星每年所在方位為凶位,如果這一年在這一方位破土興建房屋或造墳,便會招致禍事。這種觀念早在先秦就產生了。《苟子?儒效》記載“武王之誅紂也,行之日以兵忌東南而迎太歲。”這個記載說的是武王伐紂時,是在兵家所忌的日子。當時的大臣勸諫說:歲在北方,不當北征。武王不聽,結果與太歲相逆,武王的軍隊走到記水,汜水猛漲;走到懷水,懷水猛漲。天氣變冷,日夜大雨,軍心動搖。幸虧來了諸神相助,才逢凶化吉,滅了商紂。到了漢代,對太歲的禁忌十分盛行。王充為此寫了《論衡?難歲》,他敘述說:“《移徒法》曰:‘徒抵太歲凶,負太歲亦凶。’抵太歲名曰歲下,負太歲名曰歲破,故皆凶也。假令太歲在甲子,天下之人皆不得南北徒,起宅嫁娶亦皆避之;其移東西,若徒四維,相之如者皆吉。何者,不與太歲相觸,亦不抵太歲之沖也。”後世的風水先生嚴格遵從這個觀念,《土風錄》雲:“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不知什麼時候,太歲又變成了一個肉塊。《古今圖書集成?藝術典》引《酉陽雜俎》雲:“萊州即墨縣有百姓王豐兄弟三人,豐不信方位所忌,常于太歲上掘抗,見一肉塊大如鬥,蠕蠕而動,遂填其肉,隨填而出,豐懼棄之。經宿長塞于庭,豐兄弟奴婢數日內悉暴卒,唯一女子存焉。”又引《幽怪錄》雲:“董表儀,家住沙河塘,欲拆屋掘土,術者言:‘太歲方不可興工。’不信,既而掘深三尺,得一肉塊漫漫然。人言即太歲也。董甚悔惡,投諸河後亦無禍。”此外,元好問《續夷堅志》也記載說:“何信叔,許州人,承安中進士。崇慶初,以父憂居鄉里……率僮僕掘之,深丈餘,得肉塊,如盆盎大,家人大駭,亟命埋之,信叔尋以病亡,妻及家屬十余人繼投,識者謂肉塊太歲也。”袁枚《子不語》中記載了《遇太歲煞神禍福各異》的故事,說的是:“徐壇長侍進未遇時,赴都會試。如廁,見大肉塊遍身有眼,知為太歲。侍講記某書雲:‘鞭太歲者脫禍。’因取大棍,與家丁次第笞擊。每擊一處,則遍身之眼愈加閃爍。是年成進士。蔣文肅公家中開井,得肉一塊,方如桌面。刀刺不入,火灼不焦。婉蜒而動,徐化為水。是年文肅公卒。”這些古書都說太歲是肉塊,也有說是飯團的。《酉陽雜俎》記載:“工部員外郎張周封言:舊莊城東狗脊嘴西嘗築牆于太歲上,一夕盡崩。且意其基虛、功不至,乃率莊客指揮築之,高未數尺,炊者驚叫曰:‘怪作矣!’遽視之,飯數鬥悉躍出,蔽也著牆,勻若蠶子,無一粒重者,矗牆之半如界焉。因詣巫酬地射之,亦無他焉。”據聞,1986年在甘肅省永登縣連村十米深的地下,挖出一個直徑14cm、高17cm的肉團,上白下黃,這就是古人所說勺太歲。經蘭州大學鑒定,它是一種新菌種,專家將它命名為太歲菌。現在還需要研究的是,太歲菌與土壤有什麼關係?太歲星與太歲菌有什麼關係?太歲星、太歲菌與興建土木有什麼關係。筆者以為,凡是適宜太歲菌生存的土壤,其土質可能很鬆軟,建房容易坍塌。大概風水先生借用了這種偶然的發現,大做文章。
總之,風水術中的太歲不足信,也不可怕,更不必禁忌。對此,我們應向近兩千年前的王充學習,他很早就在《論衡》中批評了對太歲的忌諱,說:“避太歲者何意也?令太歲惡人徒乎?則徒者皆有禍。令太歲不禁人徒,惡人抵觸之乎?則道上之人南北行者皆有殃。太歲之意,猶長吏之心也。長吏在途,人行觸車馬,幹其吏從,長吏怒之,豈獨抱器載物、去宅徒居觸犯之者而乃責之哉!昔文帝出,過霸陵橋,有一人行篷車駕,逃於橋下,以為文帝之車已過,疾走而出,驚乘輿馬。。文帝怒,以屬廷尉張釋之,釋之當論。使太歲之神行若文帝出乎,則人犯之者,必有如橋下走出之人矣。方今行道路者,暴溺僕死,何以知非觸遇太歲之出也?為移徒者又不能處,不能處,則犯與不犯未可知,未知,則其行與不行未可審也。”北宋宋仁宗也否認太歲。《聞見後錄》記載:“嘉祐中,將修東華門,太史言:‘太歲在東,不可犯。’仁皇帝批其奏曰:‘東家之西乃西家之東,西家之東乃東家之西,太歲果何在,其興工勿忌。’”連封建社會的皇帝都不信太歲,我們這些生活在新時代的人還怕“太歲頭上動土”麼?八山乾山、坤山、離山、巽山、震山、兌山、坎山、艮山。它是用八卦配山,判斷人的吉凶。八風前、後、左、右、兩肩、兩足共八個方向的風,八風主人吉凶。三元風水以180年為一周天,第一甲子60年為上元,第二甲子60年為中元,第三甲子60年為下元,合稱三元。下手砂又名下關、下臂。不論東西南北,凡是出水一方,統稱為下手。凡下手有砂,則有結作。只要下手一山兜乘得上手山過,就是吉地。穴前流水倒左,則左為下手;穴前流水歸右,則有為下手。要左臂一山逆水長於右山,兜住右邊山水;要右臂一山逆水長於左手,兜住左邊山水,這叫作逆關,主發財祿。如果下手山短縮,兜不過上手山,便成假穴。下手重疊緊密,則結作愈大。下手空曠,則不須尋地。土星山訣雲:“土星高大厚而端,牛背屏風總一般。”開生墳人未死,先找地作墳墓。木星山訣雲:“木星身聳萬人驚,倒地人看一樹橫。”月忌農曆初五、十四、二十三為月忌。依照爻象和九宮,初一至初九,依次進入一至九宮。初五為中宮,乃星位之極、至尊之地,凡事當避之。從初十至十八,又依次進入一至九宮,初十四為中宮。照此類推,初二十三也是中宮,都得回避。父母山穴後巍峨之山。少祖山近穴之山。壬盤壬盤,又稱六壬式盤,漢代遺址中已經發掘出實物。如武威磨咀子墓地,有鎮墓獸放在墓門附近,壬盤放在棺內。六壬,它是古代用陰陽五行占卜吉凶的一種方法。因六十甲子中有六個壬(壬申、壬午、壬辰、壬寅、王子、壬戌),故名。其占法分六十四課,用刻有干支的天盤、地盤相疊,轉動天盤,後得出所值的干支及時辰的部位,以判別吉凶。六壬與遁甲、太乙合稱三式,是古代常用的術數。《四庫全書》中有《六壬心鏡要》、《六壬大占》、《六壬大全》等書。《提要》的作者在《六壬大全》條雲:“六壬其傳尤古,或謂出黃帝、玄女,固屬無稽,要。其為術,固非後世方技家所能造。大抵數根於五行,而五行始于水,舉陰以起陽,故稱壬焉。舉成以亥生,故用六焉。其有天地盤與神將加臨,雖漸近奇遁、六宮之式,而由干支而有四課,則亦兩儀四象也。由發用而有三傳,則亦一生三,三生萬物也。以至六十四課,莫不原本義爻,亦易象之支流,推而衍之者矣。”六壬式盤由上下兩盤同軸重疊,圓盤稱天盤,方盤稱地盤,象徵天圓地方。天盤的中間繪有北斗星辰,周邊有兩圈篆文,外圈是二十八宿,內圈是十二個數字。這些數字分別表示月將或月神。地盤有三層,內層是八幹四維,中層是十二支,外層是二十八宿。 壬盤的用法是:轉動天盤,以天盤與地盤對位的干支時辰判斷吉凶。它與漢代的司南比較,缺少磁鍼,不能確定方向。儘管如此,它仍是相地的重要工具,《唐六典》卷14記六王術用於九個方面,第四個方面是屋宇,第九個方面是殯葬。宋代劉啟明《六壬軍帳賦》記有“昏漾失路,執式天盤”。祝密《六壬大占》記有“大將居方取亥宜”。這些都是講的用壬盤定方位。《雙山五行二十四向分金》立巽巳向,用丁巳丁亥,辛巳辛亥分金。立丙午向,用丙子丙午。庚子庚午分金。立丁未向。用丁赤丁醜,辛未辛醜分金。立坤申向,用丙申丙寅,庚申庚寅分金。立庚酉向,用丁卯丁酉,辛酉辛卯分金。立辛戌向,用丙戌丙辰,庚戌庚辰分金。立乾亥向,用丁巳丁亥,辛醜辛亥分金。立癸醜向,用丁巳丁亥,辛醜辛未分金。立甲卯向,用丁卯丁酉。李卯辛酉分金。立壬子向,用丙子丙午,庚子庚午分金。立艮寅向、用丙寅丙向,庚寅庚申分金。立乙辰向,用丙辰丙戌,庚辰庚成分金。火地房子易失火之地。火星山訣雲:“火星作祖似蓮花,貪巨相承宰相家。”水口砂水口兩岸之山。水口無砂,則水勢直奔而出,不吉。水口處應有密集之山,如犬牙交錯、群鶴相攢、重疊迂回達數十裏,乃為大吉。若有華表、捍門、羅星、北辰則更好。這種地形,表示水流情意顧內、步步回頭、不肯離去的樣子。水脈流水。形似人體脈絡,故名。水陽水的北岸。古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水到局來水進入明堂,臨近穴前。水星山決雲:“漲天水星浪交加,或落平洋曲似蛇。”六十甲子以十幹和十二支依次組合的序列,古人主要以之紀時。六十甲子周而復始,它們是: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乙亥、丙子、丁醜、戊寅、己卯、庚辰、辛巳、壬午、癸未、甲申、乙酉、丙戌、丁亥、戊子、己醜、庚寅、辛卯、壬辰、癸巳、甲午、乙未、丙申、丁酉、戊戌、己亥、庚子、辛醜、壬寅、癸卯、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醜、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已未、庚申、辛酉、壬戌、癸亥。古人怎樣學風水自古以來,風水先生都是以助民求福自詡,其實。他們從事這個職業,不過是為了圖個生路,混口飯吃。他們並沒有助民的妙方,只有打混的本領。《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就記載得很清楚,有個叫虞博士的年輕人跟著老秀才祁太公學詩文,祁太公說:“虞相公,你是個寒士,單學這些詩文無益,須要學兩件尋飯吃本事。我少年時也知道地理,也知道算命,也知道選擇,我而今都教了你,留著以為救急之用。”虞博士盡心聽受了。祁太公一輩子窮困潦倒;如果相地術真有大發大貴的功效,祁太公必不至於只是個教書匠,他要虞博士學“地理“選擇”,視之為吃飯的本事,以為救急之用。他看中了虞博士,認為虞很聰慧,於是就把風水術單傳給了虞博士。古人是怎樣學習風水術呢?《風水講義》介紹“學習地理秘訣”雲:初學地理,先將正五行、三合五行、雙山五行一一記清。四局中生旺墓養,四大水口,全不相混,某是木局之生旺,某是火局之生旺,某某是水局、金局之生旺,再將羅盤層層記熟,層層講究明白。會使會用。知龍之生旺死絕,穴之陰陽之氣,砂之貴賤,得位失位,水之吉凶。進神退神,一一辨別清楚。每到一地,首看龍之生旺死絕,水口在某字上;生山生水,臨官有峰無峰。二十四字用線牽開(二十四字即壬子、癸醜、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在羅經外盤,以之分配生養、休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等九宮),按龍法入首二十四圖,依法立向,或生或旺,或墓或養,或自生自旺,則葬後鮮有不發者也。古人怎樣相地古人相地、首先是要會用羅盤。《儒林外史》第36日記載,有個姓鄭的人家請風水先生去看葬墳,“虞博士帶了羅盤,去用心用意的替他看了地。”清末修光緒崇陵,也是先用羅盤測定一塊祥瑞的土地,做出標誌。最簡單的羅盤上都有干支,如西方是申酉戌,北方是亥子醜。如果盤上的指標跳個不停,說明不吉。相地要善於格物致知。宋謝和卿《神寶經》雲:“學者當精于格物,審於致知,一理才通,皎若秋空之月,萬疑頓釋,渙若春冶之冰,體用充周,顯微洞貫,存之在我,應之在彼,妙奪神功,知窺天巧,地學只是產個理字。”在風水術中、看龍脈是一門複雜學問。怎樣看龍脈呢?首先是看來龍之祖出。因為祖山奠定了凶吉的根源。由遠而近,祖山分別是太祖、太宗、少祖、少宗、父母之山、祖山好,才有好穴,也才有好運。看了祖山,再看來龍。以土為龍之肉,以石為龍之骨,以草為龍之毛。龍有須有逆,逆為貴。龍欲其聚。不欲其散。龍欲其止,不欲其行。龍有十幾種?如游蛇龍、平岡龍、嵯峨龍、興射龍、孤秀龍等。龍脈有好有壞。凡是主山起伏逶迤、星峰秀麗、枝肉隨身、山勢巍峨,就是發福的山。凡是懶散怯弱、死硬臃腫、粗惡直長、散亂尖利的龍脈都不好。還要看支山,支出要如倉如庫,如旗如鼓,如天馬貴人、笛印文筆、金箱寶劍,就屬貴格。支山的作用是迎送、朝拱主山,使主山更加威形浩蕩。風水先生又用八卦解釋龍脈,並且與人生禍福附會在一起。說乾山主貴人高夀;坎山主忠壽賢良;艮生主人丁興旺;震山主生男生女;巽山主出賢婿;坤山主婦女高夀;兌山主科甲高中;離目主督目之災。風水先生用“氣”解釋山,說氣不和山不植、氣未止山走趨,氣未會山而孤,氣不來脈斷續,氣不行出壘石”。又有所謂的五不葬山。一是石山不可葬,因氣以土行。二是斷山不可葬,因氣以脈來。三是童山不可葬,因氣以生和。四是導山不可葬。因氣以勢止。五是獨山不可葬,因氣以龍會。這五出又可變通、如石山有土穴、童山乾燥,皆是可葬之山。看罷了山。又要看地形,即所謂看入首。風水先生認為,龍之入首有五格(直橫回飛潛),直龍是撞背來,頂對來脈結穴,氣勢很大,發福極快。橫龍是從側落。回龍是曲翻身。飛龍是結上聚。潛龍是落平洋。另有所謂的閃龍入首格,即龍脈躲閃,這是要考考風水先生是否善於識別。如果入首不佳,一切都是徒勞。龍脈大致如此。風水先生看罷形勝!就用羅盤測方位。看入首在某字上,系四局中乙辛丁癸。何龍生旺之地。坐其生旺,避其八煞,依法定向結穴。風水先生認為看龍脈決非易事,蓋龍脈綿豆,遠者百里千里,近者數十裏二三裏。自起祖發脈,以至到頭入督。其間有太祖、少祖、穿帳、過峽、頓跌、束氣等處。既怕風吹脈露,又恐穿田脈隱。所以,看龍脈是風水今最難的事情。看風水吉地,要靠悟性。《青襄海角經。惰性》雲:“據星點穴是矣、有離星出脈者何以知之?據脈點穴是矣,有離脈出氣者何以知之?若此者,非常法所能擬議,須於無中看有,去處求留,散中求聚,游神於此牡牡驪黃之外。是為得之,術家所以有道眼法眼之說也。又曰水底必須道眼,石中貴得名師,豈真有一道神光下燭九垓,若是之,異於人哉!蓋其仰視後龍之勢,俯察入首之情:旁觀從佐,遍覽朝迎。知其勢之所趨,情之所至,不於此而必於彼也。此古人神解之妙,有獨特獨見不可以示人者。今人見其所見,不見其所不見,遂目、古人所為如神如鬼而莫之及。亦可一笑矣。可見,風水先生是反對教條、反對生搬硬套的。主張綜觀地形“知其勢之所趨,情至所至”、達到“神解之妙”,這才算得上“如鬼如神”的風水先生。謝和卿在《神寶經》也贊成這種觀點,他說:“窩穴宜深更宜淺,天機切要心明。乳情宜下又宜高,秘訣全憑眼力。”一切咸水理論都要通過服力付諸實踐,有眼力就有了悟性。有了悟性,就能相好地。相地要十分細緻,毫釐之謬,如隔萬山;尺寸之違,便同千里。稍有疏忽,就把穴點壞了。看地不能只看表面,高明的相地師能洞穿地下三尺,透視吉凶。《古今圖書集成?堪輿?名流》記河南人畢宗義留心術數,有棿慰醇座新墳,環視後說;“這個地很凶,葬後有禍。”墓主人追問他:並讓他與原地師相質,原地蹄說:“這地是臥牛形,來山去水,無萬合局,怎麼能說有凶呢?”畢答;“此地雖好。但牡牛好抵觸,土下王尺有異物可證,”墓主人掘土以驗.果有二塊大石。眾人皆嘆服。《儒林外史》卷四十五記載了一段“講堪輿回家葬親”的故事,說的五河縣人余大先生和余二先生回家葬親,拜訪了當地的風水名師張雲峰,然後到一個親戚家做客,有兩個嫡堂兄弟余敷和余殷作陪,於是開始議論相地:“吃了一會,主人走進去拿出一個紅布口袋,盛著幾塊土,紅頭繩子拴著!向余敷、余殷說道;‘今日請兩位賢弟來,就是要看看這山上土色,不知可用得?’余二先生道,‘山上是幾時破土的?’主人道:‘是前日。’餘敷正要打開拿出土來看,余殷奪過來道:‘等我看。’劈手就奪過來,拿出一塊土來放在面前,把頭歪在右邊看了一會兒,把頭歪在左邊又看了一會,拿手指頭掐下一塊土來,送到嘴裏,歪著嘴亂嚼。嚼了半天,把一大塊土就遞與餘敷,說道,‘四哥,你看這土好不好?’餘敷把土接在手裏,拿著在燈底下,翻過來把正面看了一會,翻過去又把反面看了一會,也掐了一塊土送在嘴裏,閉著嘴,閉著眼,慢慢的嚼。嚼了半日,睜開眼,又把那土拿在鼻子跟前盡著聞。又聞了半天,說道:‘這土果然不好。’主人慌了道:‘這地可葬得?’余殷道:‘這地葬不得!葬了依家就要窮了!’余大先生道:‘我不在家這十幾年,不想二位賢弟就這般精於地理。’餘敷道:‘不瞞大哥說,經過我愚弟兄兩個看的地,一毫也沒得辨駁的!’余大先生道:‘方才這土是那山上的?’余二先生指著主人道:‘便是賢弟家四叔的墳,商議要遷葬。’余大先生屈指道:‘四叔葬過已經二十多年,家裏也還平安。可以不必遷罷。’余殷道:‘大哥,這是那裏來的話!他那墳裏一汪的水,一包的螞蟻,做兒子的人,把個父親放在水窩裏、螞蟻窩裏,不遷起來。還成個人!’余大先生道:‘如今尋的新地在哪里?’余殷道:‘昨日這地不是我們尋的。我們替尋的一塊地在三尖峰。我把這形勢說給大哥看。’因把這桌上的盤子撤去兩個。拿指頭蘸著封缸酒,在桌上畫個圈子,指著道:‘大哥你看,這是三尖峰。那邊來路遠哩!從浦口山上發脈,一個墩,一個炮;一個墩,一個炮;彎彎曲曲,骨裏骨碌,一路接著滾了來。滾來縣裏周家岡,龍身跌落過峽,又是一個墩,一個炮,骨骨碌碌幾十個炮趕了來,結成一個穴情。這穴情叫做荷花出水。’………余殷吃得差不多,揀了兩根麵條。在桌上彎彎曲曲做。了一個來龍。睜著眼道:‘我這地要出個狀元。葬下去中了一甲第二也算不得,就把我的兩隻眼睛劑掉了:’主人道:‘那地葬下去自然要發。’餘敷道:‘怎的不發?就要發!並不等三年五年:’余殷道:‘偎著就要發:你葬下去才知道好哩 !’”這一段描述,活龍活現地揭示了風水先生為人相地的醜態。余敷和余殷兄弟兩人,為了否認別人擇的地,就爭相分極其土質,先是左看右看,又把土放在嘴裏嚼了半天,閉著品味。還要把土拿到鼻子跟前嗅了半天,裝模作樣,專心致志,最後兩人都說“這土果然不好!”這土為什麼不好:也說不出所以然。對余家兄弟的表演。余大先生挖苦說:“不想二位賢弟就這般精於地理。”餘敷不知羞恥,反以為榮。並且飄飄然地說:“經我愚弟兄兩個看的地。一毫也沒得辯駁的!”余敷和余殷是很懂得心理的風水先生、他們功導主人不要“把個父親放在水窩裏、螞蟻窩裏,不遷起來,還成個人!”這一說,主人還敢不遷墳麼?余敷和余殷是宣傳形勝的風水先生,他們講究龍脈,小土丘接因而至,結成一個穴情,美其名曰:“荷花出水”。這是何其動聽!甚至打包票至少要出個“一甲第二”,不等三年五年,“授下去就要發!”如果不發,“就把我的兩隻眼睛剜掉!”這樣動情而逼真的表現,主人已經完全醉心了,誰不想做個美夢?於是,主人就做了余家兄弟“一唱一和”的俘虜。平洋平坦而有水的地方。山地要立著看,平洋要倒著看。平洋地穴前要眠弓水,穴後要反弓。平洋地最宜逆水砂,因平洋地穴前要眠弓水,穴後要反弓。平洋地最宜逆水砂,因平洋水多直流,直去有逆水砂,則去水必是之旋。怎樣看平洋吉凶呢?有《五言金句》雲:“欲識平洋地,滿撥水看清。撥水能歸庫,富貴丁壽興。真假龍何分,穴突看分明。眾水歸一庫,中高是真形。龍真穴的龍,宜看貴人峰。臨官為最要,位必至三公。平洋拿龍法,再水繞土坪。大水交合處,方乃是修龍。左屬長房官,後高前線傾。別房中有損,長子禍先行。右屬小房官,前低後高昂。天壽並敗絕,幼子亦難當。前低窮又貧,後高絕人丁。前後中房站,敗絕禍必生。前中左右低,各房窮到底。後中左右高,家家人稀少。”平基平定地基。正針羅盤的子午針(指南針)。去水穴前流去之水。龍有山龍、水龍,謂其能變化。龍穴山的氣脈所結處,宜為宅。將平階《秘傳水龍經》雲:“橫宮龍穴生榮顯,借合穿龍主發財。”龍虎穴旁左右二砂。左龍右虎。繆希雍《葬經翼》》、雲:“貼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龍虎者,以其護衛區穴,不使風吹,環抱有情,不逼不壓,不折不竄,故雲青龍婉蜒,白虎馴順。”避禍法在相地術中,特別是在陽宅中,如果有凶禍預兆,或者已經發生了不幸的事情。風水先生往往採取一些挽救措施,以便化險為夷,逢凶化吉。北周庾信在《庾子山集》——《小園賦》有“鎮宅神以狸石,壓山精而照鏡。”所說的“石”“鏡”都是用來避禍的。最常用的是符鎮法。據說這是黃石公所創,在桃木、梨木、杏木上,或紙上畫圖符,將圖符掛在身上,或懸在宅前,或置於宅中,或埋在土個,用以鎮禍。如五嶽鎮宅符,分為中、東、西、南、北五符,凡人家宅不安,或凶神邪鬼作怪,就以此符鎮之,諸邪不敢近,鎮宅十二年土府神殺符,分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符,見人家修造誤犯土凶神,就用姚板書符於犯處。鎮四方土禁並退方神符,分為亥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四種符,凡誤犯三殺凶神,用桃板殊書符於犯處。三教救宅神符。按八卦分為八種符,當人家災禍不止,就用此符。此外,又有鎮行年建宅神符、鎮八位卦爻反逆神符、鎮分房相克神符、鎮元空裝卦未須神符、修造預鎮神符、移徒預鎮神符、鎮四鄰起土修造誤犯我家土府凶神符、鎮四季誤犯土王殺神符、鎮穿井不在利方神符、鎮宅中邪氣妖鬼作怪神符、利經營符、保豬不災符等。這些符多是用桃板殊書,桃板的尺寸有規制。如寬一尺二,合十二月;高一尺二,合十二時,共合二十四氣。板上畫圖,有的僅僅寫個“善”字或“福”字。桃板寫畢,還要擇時懸掛。安善板是在四月初八辰時,請公平、正直、函德並著者撰寫並懸掛在現眼處。安吞符是在寅日寅時懸掛。有的符不僅釘在屋前,還要四面釘,甚至八面釘,使邪氣從哪個方向都不能侵入。常用的還有立石法。凡人宅舍有神寺廟宇相沖,就在大石上書寫“玉清二字。凡宅逢盜賤,就在大石上書寫“玉帝”二字。凡庇宇房脊沖宅,就在大石上書寫“攝氣”二字。凡道路沖宅,就在大石山書寫“泰山”二字。凡鄰屋脊射宅,就在大石上書寫“乾元”二字;此外,又有寫“金剛”“天通“乾罡戊己”“天蓬聖後”等字的。這些大石都重五十至一百斤,以青石赤石為吉。如安泰山石,高四尺八寸,寬一尺二寸,厚四寸,埋土八寸,在五龍、五虎日,于寅時立於地。當觸犯了虎口之地、龍尾之地、太歲之地時,就以泰山石擋邪。又有埋物法。以白楊木刻人形、牲畜形埋在土中。也有用土和泥,做成泥人。土不是一般的土,要古城牆土、灶土、古墓土。水不是一般的水,要古井水、沐浴水。有時埋老鼠、馬蹄、蛇皮、豬血、虎骨等;一般埋入一尺二寸深。又有置鏡法。有一種安白虎鏡,凡人家門首有高樓、庵觀、寺院、旗杆、石塔相沖,用此鏡懸於門首,鎮之大吉。還有泥牆法。用灶土、市鋪土、古墓土、街心土、狗頭骨燒灰、歲德方向土,按比例和拌,泥在牆上,在所泥之處貼符。這些方法往往並用。目的都一樣,從心理上安慰人。實際上,這些方法都不能避禍,謀事在人,成事也在人,那些土、石、符、鏡都是不能為人避禍的。封建統治與風水風水術認為,一個政權的興衰與一定的地氣有關。這就是所謂的王氣說。某個人將要當君王了,他的住宅及其祖墳上會出現異象棗王氣,預示著他的暴發。如果有人破壞王氣,他也就當不成君王了。這種說法是沒有任何科學依據的,但是,封建統治者卻很相信這一套。秦始皇當政時,賦役繁重,民不聊生,他自感政權不穩,害怕有人會顛覆秦帝國。傳說秦始皇東游到江蘇,采到龍目湖,發現湖中有“天子氣”,大怒,命赭衣徒鑿湖中的長土岡,掘斷其“氣”。從此,龍目湖一帶就被人稱為丹徒,這就是江蘇丹徒縣名稱的由來。傳聞梁武帝遊峴山,發現山形似龍,害怕峴山出天子,就命人在山的右邊挖了兩個大坑,坑裏積水,就成了龍目湖。《坪塵後錄》記,唐朝有個自號太白山人的院士向金州刺史崔堯封報告,說金州北牛山有王氣。當時,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軍已經建立了大齊政權,年號金統。太白山人說;只要掘破牛山,黃巢就會自敗。崔堯封大喜,與州縣諸官商量,派遣幾個縣裏的上萬民工挖牛山,挖了一個多月,挖出了一個石桶,桶中有一頭黃獸和一把劍。崔堯封將此事報告給唐僖宗,僖宗封他為檢校司徒、博陵侯。明代朱元牽由游方僧變成開國皇帝,這本是時勢所造就,但是,風水師則從地理現象加以解,附會得很神奇。王文祿《龍興寺記》作了很詳細的敘述:“泗州有楊家墩。墩下窩,熙祖嘗臥其中。有二道士過,指臥處曰:‘若葬此,出天子。’其徒曰:‘何也?’曰:‘此地氣暖,試以枯枝栽之,十日必生葉。’熙祖起,曰:‘汝聞吾言乎 ?’熙祖徉聾,力以枯枝插之去,熙祖候之十日,果生葉。熙祖拔之,另以枯枝插之。二道士複來,其徒曰:‘葉何不生也?’曰:‘此必人拔去矣。’熙祖不能隱。道士曰:‘但洩氣,非長支傳矣。’謂曰:‘汝有福,段當葬此,出天子矣。’熙祖語仁祖,後果得葬,葬後土自望。其後陳後孕太祖,皆言此墩有天子氣。”
這個故事把道士的話說得太玄乎了。道士既然知道土墩能出天子,為什麼不留給自己用呢?熙祖(朱元牽的祖父)拔了枯枝,道士就說泄了氣,不能傳給兒子輩了,只能由孫于輩做天子,於是陳後孕太狙朱元璋,當了皇帝。後來,又有風水師跑到泅州去看熙祖埋的那個土敦,又大肆美化,說土墩的龍脈發自中條山,前有渚水成湖,作內明堂;淮河、黃河合襟作外明堂;淮上九峰插天為遠案。風水師為什麼如是說呢?無非是為了從地理的角度神化朱氏王朝,讓天下百姓卑躬曲膝地做朱明的臣民。武漢有個東西湖,傳說是藏龍臥虎之地,曾有皇帝派遣三千御林軍到此開河斷脈。這樣的例子尚多,這些例子說明封建統治者是多麼的昏庸和空虛,又說明風水師是如何極力討好封建統治者。政權的更替取決於經濟狀況和政治是否開明,與地氣又有什麼關係?何況也沒有什麼地氣。現在看來是很好笑的。龍蟠山勢盤曲伏服。左輔右弼在穴的左右夾對的山。要高低大小遠近相稱,方為合格。凡圓聳如太陽、太陰,就稱之為日月夾照;如卓立如頓筆展旗,就稱為文武侍從;在右龍左右,稱為天乙大乙;在過峽左右,稱為天弧天角;在前朝左右,稱為金吾執法;在明堂左右,稱為天關地軸。在水口左右,稱為華表捍門。北辰水口間的巉岩石山,身聳數刃,形狀怪異,大的象北辰,小的象羅星。北辰主發大貴,俗語“一個北辰管萬兵,珊馬公侯招討名”。北辰之形,如獅象麒麟,如飛風仙鶴,如猛虎臥龍。囚字形四面被封住,沒有出路的地形。有訣雲:“四面水周流,其名喚作囚。運旺之時才一發,運衰之日萬般休。吊角挨邊猶自可,居中作穴更堪愁。時師莫說棋盤土,下著將軍禍到頭。”吐葬前伸。動土新基掘土。設醮建立道場祈求福桔。設釀三日稱三朝,設釀五日稱五朝。交襟界限。儒家倫理與風水風水的盛行,與儒家倫理思想有關。孝敬父母,這本是天下人都應遵同的準則之一。但是,儒家特別重視喪葬之禮,父母死了,要舉行隆重的喪事,甚至要守孝三年,風水術就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一些風水書籍每每引用儒家祖師爺孔子、程頤、朱熹的論述來宣傳風水術。民間流行的一個無名氏的風水書是這樣宣傳的:“為人子不可不知地理之意義。孔子曰:卜其宅兆而安盾之。程子曰:卜其宅兆者,蔔其地之美惡也。地之美者,則神靈安、子孫昌盛,’若培植其根而枝葉茂。又曰:祖父子孫同氣,彼安則此安,被危則此危。朱子曰:葬之為言藏也,所以藏其祖考之遺體也,以子孫而藏其祖考之遺體,則必致其謹慎、審重、誠敬之心,以為安固。使形體全,而神靈得安,則其子孫昌盛,而祭祀不絕。或其擇之不精,地之不吉,則必有水泉、螻蟻、地風之屬,以賊其內,使其形神不安,而子孫亦有死類絕滅之憂。”風水術講究天、地、人三才,三才中以地才員重要,《管氏地理指蒙》卷二雲:“三才之道,地道為獨重。蓋凡在天之麗,莫不由於地,而人則有以相論者,有以心論者,有以命論者,然相生於心,心複生於命,命雖在天,其本則根於地。”這段話是說,人命在天,入本在地;凡附著於天的東西,都是由天所決定的。這是對天命觀的肯定,是唯心論的繼續,也是相地術重視地道的原因。風水術講究三綱五常。三綱五常是封建時代所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範。綱,本義是提網的總繩。常,指永恆的道理。三綱是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仁義、禮、智、信。風水術中的三綱是氣脈、明堂、水口;五常是龍、穴、砂、水、向。三綱五常是個整體,相互聯繫。先談三綱:氣脈為富貴貧賤之綱。氣脈就是龍脈,就是山川,山川似行龍,故以龍名之。所謂葬乘生氣,就是葬地要選擇在有生機的龍脈之上。土者,氣之母,有土就有氣;土肥則氣壯,氣壯則脈真,脈真則人發旺。龍是根本,砂水是枝葉。明堂為砂水美惡之綱。明堂類似封建時代的衙署大堂前的場地,後面有大堂暖閣,二堂抱廳。拜台前左右分別是吏書六房,正面是大門和照牆。風水術中的明堂是眾砂聚會之所,後有枕靠,前有朝案,左有龍砂,右有虎砂:四周群山環抱,特別是穴後有巨大的屏障之山。這樣的地勢能藏風聚氣。宜於人居住和埋葬。水口為生旺死絕之綱。水口有辰戌醜未四墓庫。辰為亢金龍,戌為婁金狗,未為鬼羊金,醜為鬥金牛。如水口在戌,則生在寅,旺在午,死在酉,絕在乾。皆依羅盤而推。風水先生說,入山觀水口,有地無地先看砂。再談五常:龍要真。所謂真龍,即山脈過帳過峽,蜂腰鶴膝。纏護重重,迎送疊疊,束氣起頂,左右兩大水,環抱有情。穴要的。所謂的穴,即真龍所結之穴。穴分陰陽,陰來陽受,凹凸分明。穴土五色,紅黃滋潤。形如龜蓋,內外有暈。砂要秀。所謂秀砂,即左旗右鼓,前帳後屏,形如眠弓,左纏右護,文筆高聳,朝拜明堂。水要抱。所謂水抱,即上開下合,似蝦須蟹眼、金魚牛角、玉帶金城。向要吉。所謂向吉,即朝向要好。千里江山;向間,有絕向,無絕龍,朝向好才有生旺。風水講究中庸。建造房屋,在空間上要適中。自己的房屋不要高出,也不要低出;不要前出,也不要後出,更不要與眾人的房屋相背。忌諱屋角對人,也忌諱別人的房屋角對自己的大門,也不許別人的房屋比自家的房屋過高或過前。這些都是不偏不倚的中庸觀念。風水洪究積德。有詩雲:“世人盡知穴在山,豈知穴在方寸間。”好山好水世不欠,苟非其人尋不見。我見富貴人家墳,葬時後輩都貧賤。迨其富貴力可求,人事極時天理變。”方寸即心,也就是要多想善事。欲得陰地好,先須心地好。要求好風水,當以積德為本。陰德既厚,自有神鬼歸向。若德之不修,縱使覓得好風水,後人不蒙福,反見凶禍。因為,好風水是留待有德者用的。無德者得了風水寶地,不受用,吉地會變成凶地。不修德而求好風水,譬之不耕種而求收穫,怎麼可能得到?風水很講究等級秩序。風水先生認為的最佳地理位置,很象皇帝在朝廷上接見群臣的儀式。皇帝坐在大殿上,兩邊有侍從。皇帝面朝南方(南面之治),後面有威嚴的屏障。大臣們肅然而立,頭部稍稍向內傾斜。皇帝面前近有案幾,遠有朝臣。葬地應模仿這種形式,以山石喻人,穴要處於中間偏高處,前有案山朝由,左右有龍虎山,後有屏障山,呈現出簇擁之勢。風水還講究宗法觀念。看龍脈時要由遠及近,要按照太祖山、太宗山、少祖山、少宗山、父母山的次序相地.,就象一個家族樣,五代才出服,追本尋源,一定要從太祖的恩德算起,不能忘了老祖宗。祖宗山是山脈之源,父母山是山脈入首之處,只要不忘祖父輩,才能交上好運。風水還講究人的感情。朝拱之山不能有逆反之象,應當彎曲俯伏。來朝之水不得直奔而去,應當環抱圍繞。就象兒女對待父母一樣,順從長輩,依依不肯離開長輩,緊緊團抱長輩,既使是水要外流,也應“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盡忠盡孝。在排列上,長子在前,庶子在後;男子在前。女子之後。相互尊重,沒有反心,共同擁戴中間之穴。所有這些,都可以歸為尊卑觀念。尊卑觀念是儒家倫理思想的核心。《論語。季氏》載孔子語:“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這就是要以天子為核心。《荀子?禮論》載荀子語:“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所稱。”這就是提倡尊卑有序。尊卑觀念表現在國統中,就是嫡長子繼承制;表現在官吏中,就是論資排輩;表現在文人中,就是行必法祖;表現在家庭中,就是父慈子孝,夫唱婦隨;表現在人事中,就是逆來順送、謙恭禮讓;表現在風水中.必然就有了前面列舉的那些內容。科舉與風水古代的人個個想發財;要發財,首先得當官。要當官,首先得中科舉。但是,科舉錄取人數有限,何況科場黑暗。絕大多數人都不可能“金榜題名”。有的人考了一輩子。也還只是個“童生”,或是個秀才,只有中了舉人以上,才有可能當個小官。一部分科舉失意之人改行當風水師。幾乎所有的風水師都是科場上的敗者。一當他們以風水為業,就大肆鼓吹風水決定科舉,只要選個風水寶地,就可以在科舉中得意,甚至中進士,成駙馬,位居三公。另一部分科舉失意之人。他仍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自己考不中呢?想去想來,最後歸結為“祖墳沒起氣”,“風水不好。”於是,他們盲目地相信風水,希望從風水中得到解脫,找到答案。風水師通過墓地預測科舉之事,這樣的例子很多:宋代的《春渚紀聞》記載,有個叫張嘉甫,其先人之墓在棄出。風水師對張家說:“您家遇醜年有赴舉者,必登高第。”後來,熙寧癸醜年,嘉甫的父親通直登第;元豐乙丑年。嘉甫登第;大觀己醜年,嘉甫之兄大成登第。重和辛醜年,嘉甫之大受登第,四人都是逢“醜”年趙舉而登第,事情確實很巧,風水師就以此宣傳相地很靈。宋代的《揮塵後錄》記載,範擇善的父親到上饒去,淬死於途中的一個寺廟。廟中主僧說寺後半山腰有一穴,風水很好,誠為吉壤,可以安葬,範擇善聽從了,後來範中了科舉。范又要遷父親遺骨回籍,主僧勸止,範不聽。結果,範後來以飛語得罪了秦檜,被免官。由於有這樣一些例了,讀書人還敢不信風水麼。形勢形勢,相地術指地形和地勢。形與勢有區別。風水先生認為,千尺為勢,百尺為形,形比勢小,勢比形大。勢是遠景,形是近觀。形是勢之積,勢是形之祟。有勢然後有形,有形然後知勢。勢立於形之先,形成於勢之後。形住於內,勢位於外。形得應勢,勢得就形。勢居乎粗,形居乎細。勢背而形不住,形行而穴不結。勢如城郭垣牆,形似樓臺門第。形是單座的山頭,勢是起伏的群峰。認勢惟難,觀形則易。由大到小,由粗到小,由遠到近。來勢為本,住形為末。左右前後謂之四勢,山水應案謂之三形。風水先生是怎樣判斷形與勢的好壞呢?繆希雍《葬經翼》雲”:“勢來形止,若馬之馳,若水之波。形近而勢遠,形小而勢大。審勢之法,欲其來,不欲其去。欲其大,不欲其小。欲其強,不欲其弱。欲其異,不欲其常。欲其專,不欲其分。欲其逆,不欲其順。”對勢的要求是:勢必欲行,行則遠,遠則騰。勢不欲止,止則來無所從。勢欲其來,勢不畏露,勢必欲圜,圜則順。對形的要求是:形不欲露,露則氣散於飄風。形必欲圜,圜則氣聚而有融。而有融。形不欲行,行則或東或西。形必欲方,方則正。風水先生之所以要這樣看待形與勢,是因為他們把勢作為來龍,只有來龍大、強、異、專、逆,才會帶來好運氣。來龍如果太小、太弱、太平常、太多分支、太直奔,那就不會造成好形。形,實際是指一隅環境。形由勢造成,形又決定了穴的好壞。形要厚實、積聚、藏氣,這樣才能結得好穴。有好穴,葬者就會安逸,生者就會發達。為了安逸和發達,就要擇好形好勢,這是相輔相成的。風水先生的形勢觀念主要用於看山。山有五勢、五勢是按方向劃分的:龍北發朝南來為正勢。龍西發、北作穴、南作朝為側勢。龍逆水上朝、順水下此為逆勢。龍身回顧祖山作朝為回勢。照山的形狀勢態,又可分為九龍:回龍,形勢蟠迎,朝宗顧祖,如舐尾之龍、回頭之虎。出洋龍,形勢特達,發跡蜿蜒,如出林之獸、過海之船。降龍,形勢聳秀,峭峻高危,如入朝大座、勒馬開旗。生龍,形勢拱輔,支節楞層,如蜈蚣槎爪、玉帶瓜藤。飛龍,形勢翔集,奮迅悠揚,如雁騰鷹舉,兩翼開張,鳳舞鸞翔,雙翅拱抱。臥龍,形勢蹲踞,安穩停蓄,如虎屯象駐、牛眠犀伏。隱龍,形勢磅礴,脈理淹延,如浮排仙掌、展誥鋪氈。騰龍,形勢高遠,峻險特寬,如仰天壺井、盛露金盤。領群龍,形勢依隨,稠眾環合,如走鹿驅羊、遊魚飛鴿。這樣一些類,未免過於煩雜、模糊、籠統。而風水先生正是根據這種分類去擇穴,去推測吉凶,這樣他們勢必墮入唯心論的深淵。應當看到,風水先生的形勢觀念採用了有機聯繫、變化、依存的思維方法,這是樸素的辯證法,是可取的。但他們的動機和目的都是為了得到好的地氣,用以保佑生者,這就便辯證法被歪曲了,失去了辯證法的實際意義。我們應該看到,只有科學的地質學才能真正地認識我國的地形地勢。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為了揭開地殼運動的奧秘,長期致力於地質構造研究,發現不論在中國還是外國都存在“山”字型構造。即在南北方向的隆起山脈,在它的南面總有一套東西延伸的弧形山脈,這是由於地殼岩石在受到向南推擠而兩端受阻時的構造組合。李四光認為,自然界的地形地勢都不是偶然的、孤立地存在,而是一個相互聯繫、有規律的統一整體。在此基礎上,李四光創立了地質力學。與之相反,風水先生們由於他們在方法上和思維上的錯誤,使他們永遠不能對地形地勢作出科學的解釋。昆侖巍巍昆侖,位於我國西北。它西起帕米爾高原,東延于青海境內,介於柴達木、塔里木與藏北高原之間,長約2500公里,海拔5000米以上。高峰有公格爾山,山上有高峰和冰川,號稱亞洲脊柱。在先哲眼中,昆侖山是很神秘的。《山海經?海內西經》描述說:“海內昆侖之虛,在西北,帝下之都。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仍。上有木禾,長五尋,大五圍。面有九井,以玉為檻。面有九門,門有開明獸守之,百神之所在。”昆侖山在哪里?古人都說不清楚。《禹本紀》說昆侖在天地之中。《禹貢》中記有昆侖,注釋家各持己見,鄭康成說是山,馬融說在羌西,孔安國說是國。《淮南子》認為昆侖呈梯形三層:“昆侖之丘,或上倍之,是謂涼風之山,登之而不死;或上倍之,是謂懸圃,登之乃靈,能使風雨;或上倍之,乃維上天,登之乃神,是謂太帝之居。”風水以昆侖為龍脈之源,是地首,認為天下的大山都是昆侖的延伸和支脈。唐楊筠松在《龍經》說:“昆侖山是天地骨,中鎮天心為巨物;如人骨脊與項梁,生出四肢龍突幾。四支分出四世界,南北東西為四脈,西北崆{山同}數萬程,東入三韓陷杳冥;唯有南龍入中國,分宗孕祖來奇特。”劉基在《堪輿漫興》說:“昆侖山祖勢高雄,三大行龍南北中。分佈九州多態度,精粗美惡產窮通。”山水山與水的關係,《管氏地理指蒙》是這樣說的:“水隨山而行,山界水而止。界其分域,止其逾越,聚其氣而施耳。水無山則氣散而不附,山無水則氣寒而不理。山如兵,水如城,駐兵之地,非城不營。山如堂,水如牆,高堂之居非牆不防。山如君,水如臣,君臣都俞,風化斯淳。山如主,水如賓,賓主雍容,情味相親。山為實氣,水為虛氣。土逾高,其氣逾厚。水逾深,其氣逾大。土薄則氣微,水淺則氣弱。然水不能自為淺深,氣急而不凝者,實山為之也。山不能自為開拓,使堂氣暢而不塞者,是又水以充之也。”這就是說,山水相依相存,不能舍山而言水,也不能舍水以言山。山屬內氣,如丘如堂、如君如主。水屬外氣,如城如牆,如臣如賓。內外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因此,任何風水先生在相地時都要看山看水,人稱山水之士。怎樣的山水就好呢?據說,山貴于磅礴,水貴於縈迂。縈迂則山與水而氣聚,磅礴則水與山而氣浮。山高水傾,山短水直,山逼水割,山亂水分,山露水反,這是五凶。池沼無源,田塍短促,坑壕潦涸,灘激喧嘈,洲移諸易,這也是五凶。以上這些認識,都是由“氣”的觀念引伸出來。古人認為氣是一種物質形態,氣凝而為山,氣融而為水,山水都是氣。水之所出,必本於山,山之所窮即寄于水,山水是氣“虛”“實”的表現,是物質存在的不同形式。以上這些認識,還與古人的審美觀有關。有山無水,有水無山,都不會美。山水相連才美。山勢磅礴,水勢縈迂,這是大自然的美,反之則不美。因此,風水術中的山水觀念是有可取之處的。它體現了樸素的唯物觀和審美觀。這種觀念,我們是能接受的。試設想;堪稱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有山無水,或者有水無山,那還美麼?風水術的山水觀念,還為我們提供了辨證統一的思維方法。看問題,不能只看山,也不能只看水。譬如我們研究長江,就不能不看秦嶺大別山和南嶺,這兩座東西走向的大山,構成了長江與黃河、珠江流域的分水嶺。長江在這兩座山系之間,“匯百川而入海,曆萬古以揚波”。我們的先哲很早就在《考工記》中說過:“天下之地勢,兩山之間,必有川矣。大川之上,必有途矣。”科學的地理考察也證實了這一說法:我國境內,每隔八度左有就有一條大的緯向構造,如天山棗陰山、昆侖山棗秦嶺、還有南嶺。如果我們治理黃河、長江,不考察沿線的山脈,就不可能控制水源,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水患。需要說明的是,風水術中的山水觀念反映了先哲幾千年對山水的認識,風水先生借用其中一些合理的見解,填充到水理論中,甚至作了許多歪曲,說什麼君臣、堂氣等,這是對自然界的倫理性解釋,也是我們應嚴加批判的。幹水城垣格大江大河,或從東南來,或從西南來,中間雖有屈曲坤,並不見回頭。環繞如雁之飛,略無回翔之勢,斷不下止,雖水勢滔滔,終非龍脈凝聚之處,豈堪作穴?《經》雲:“界水則止。”又雲:“界水所以止。”來龍若一、二十裏尚不見回頭之水,則前之屈曲處乃行龍處也。《經》雲:“龍落平陽如展席,一片茫茫難捉摸。平陽只以水為龍,水纏便是龍身泊。”故凡尋龍,須看來水回繞處求之。然水之來路遠,其勢寬大,中間雖有小回頭處,乃直龍脈束結喉之所,尚未結穴,直至大纏大回之處,方始聚氣。然到頭形勢寬大,又難捉摸,必須求支水界割何如,必得支水插腹、界出內堂:砂水包裹、不疏不密、形局完固,方為真穴。若非支水割,則巨大大環繞,終茫茫無可指點。蓋勢寬則氣蕩,形大則氣散,內無支水,一片頑皮,何以立穴?縱無大害,必難發福矣。幹水散氣格幹水斜行,似有曲折,而非環抱,又無支水以作內氣,總不結穴。支水交界格一右前一支大江,自有倒左;有後一支大江亦自有趨左,與前倒左水合流,屈曲而去。此名兩水合流、一水引脈之局。又雲:“兩水今出是真龍。”龍從右來,穴倚左局,中龍脈寬大,支要尋支水插腹割界,以作內局,須龍虎俞後左右朝抱,包裹周密,方可立穴。此局腹中插入小水分界,左右重重交鎖,三分三合,束氣結咽,龍脈至頭,員淨端嚴,形勢極秀,橫來橫受。向前面砂水灣抱處立穴。以迎西來之水,其福力甚大。支水交界格二此局受水只從後面右邊,來繞元武,水雖不回頭,卻於左邊局後屈曲而去,乃真氣也。又妙在大水去處插一支水,左向上前,灣抱過右,即收作外包裹。又于左之右插一支水,分作兩股,一股向局後界出龍脈,一股向局前聚水成池,砂水雙雙回頭于左。此亦橫來而側結穴也。前有小蕩聚水,若對小蕩作穴,亦發科甲。支水交界格三西南水來送東南來水出東北,卻于東北插一支水分界。于左右作龍虎砂,橫夾於前後,中間插支水橫界於前。左右有金魚水為之緊拱,橫水正受來水護衛,周密三分三合,氣脈完固。《經》雲,“水要有分有合氣方洽。”此局三分三合,而轉頭向西,委曲活動,略無硬直之殺,自是富貴全美。若東南屈曲而來,龍脈更秀,文翰聲名可甲天下也。支水交界格四坐下或從東北、或從西北插一支水上南,屈曲一路向左、一路向右割界。左右龍虎交鎖,及抱坐下,成龍虎交抱勢。到頭成仙人掌,仰結仰窩穴。若迎來脈立穴,取向則為回受穴。若順水,主穴取向。則為順枝穴。如得龍虎砂抱於前,其秀必速。此二法俱可,但看前後朝應如何。如前有遠朝,可迎立向為回受穴;如後有曲水遠朝,或遠山呈秀,作順枝穴。此勢雖纏元武,灣抱如弓,並無分泄,城郭完固,局勢周密,主百千子孫朱紫滿門。若東北蔌西北一路水分泄面左,其力量便輕矣。曲水朝堂格一穴前曲水,不問三曲五曲,周匝整肅,自右過東,就身回抱而去。卻於曲水分支割界,作重重龍虎分列左右。只只回頭朝顧,如拜如揖。穴後支水分合,三關四峽,重重結咽,束氣兜收。得此形勢,極為周密,秀水完固,來水屈曲呈秀,來脈尊貴端嚴,龍虎重重護’衛,主有百子千孫,世出魁元、神童、宰相。若穴前含畜聚水,富堪敵國。若水系左來,于穴前屈曲而去,其福力不減,但官貴無才,傳家清白。曲水朝堂格二幾見曲水當面朝來,橫過穴前,須得就身回抱,屈曲而去。坐下要文水割界,兜收龍脈,或一重、二重、三重,疊疊繞於穴之前後,方成體勢。其穴前橫界收水不宜太闊,太闊則氣蕩;不宜太狹,太狹則氣促。面前朝水箭射,恐被傷泄。此局曲水一路,單纏兜收,脈氣凝聚,大能發福,但坐下無元武水,大江遠護,乃是行龍要結,非盡龍也。其力量比兩水合出稍輕。若得去水在元武后,回頭屈曲而去,更自不同。曲水朝堂格三穴前秀水當面朝來,與右來橫水合流,側左就身回抱,而繞元武,卻又回頭望東北而流。來則屈曲,去則回顧,更得右水交會,較之一水單纏,殊為差勝。水交砂會,龍盡氣鐘此大地也。主人丁繁盛,富貴榮昌。凡右水倒左灌堂,而前面秀水過堂者,長房遲發;右邊水灌堂,而曲從左倒右者,長房與次幼房併發;如右水與穴前曲水分泄而去,則小房不發,更主遷移過繼,易姓離鄉。曲水朝堂格四此勢與前曲水繞堂、到堂繞青龍、纏元武法合。前局周密緊促,此局左來就身來下,稍長而寬,龍脈趨歸元武,秀水在前。欲就曲水立穴,則氣聚;在後,而脫氣。欲立穴就氣聚處,則曲水遠而承受不盡。如此形勢,必有支水插入腹中,兜收其氣,使前不礙曲水,後不脫龍氣,前親後倚,方能發福,而主文翰之貴。先發長房,次發中房、小房。若更得去水之玄,則力量悠久。曲水單纏格五凡曲水左來朝堂,不疏不密,不拽不竄,折折整齊者,宜從曲到處立穴,若穴前一水橫迎,曲合流者,須得小支水插界於後,能收曲水之秀。曲水朝堂格六凡曲水朝堂,須要伸縮整齊,厚薄相等,不宜東拽西竄,如風之擺柳偃草。或蓋過穴,或不蓋過穴,參差錯亂。若此者,水雖屈曲,猶無取也。此勢割界結咽,內氣合局,亦能發福,但主子孫淫逸輕狂,飄蕩廢業。若得水進局作一二折,朝抱有情,亦主初年發貴,安穩行至搖動擺跌處,不免退敗之憂矣。曲水單纏格一凡曲水朝堂,須得三橫四折,如“之”如“元”,折折抱過穴場,又須轉折處不至沖射方妙。若來水雖見屈曲,而東牽西拽,固不可用。或形如纏索,穴前雖見灣抱,而前面一路,殊非秀麗,亦不為吉。其不沖不破者,僅可小康。倘有衝擊或左右前後略見分泄,必主破壞矣。如遠水如草“之”字,或形如展索,而穴前灣抱蓋得過穴,望之不見前面沖射,亦主三、四十年發福。及水步行至之日,即退衰矣,不可不辨。此圖外局既全,內氣複固,美不可言。曲水單纏格二一水單纏,只要屈曲有情。或從東南來,或從西南來,折折調勻,不牽不拽,不疏不密。其三曲四曲厚薄相等處,未即結穴。直至回翔環繞如滿月之形,方成體勢。其去水亦要回頭顧家’,所謂“洋洋悠悠,顧我欲留”是也。又雲:“來要之元,去要屈曲。”然屈曲處最怕如繩索樣,屈曲不遠即反背走跳,亦非結穴地。此勢水從東南來,三五旋折到局前,抱如滿月。前面不厚不疏,而獨至頭一曲厚而員淨,此為水星曲池穴也。去水向東北者,變局也。曲水單纏格三三橫九曲,當面朝堂,不疏不密,不牽不拽,曲曲整肅,繞青龍,纏白虎,回頭顧家,屈曲而去。中間並無支水插界,左右兜乘,真氣於中,此亦名水星曲池穴。穴前曲水端肅,皆宜正受,望曲水立向,此名曲水朝堂,纏青龍,繞元武,前後左右緊抱拱秀,乃大地也。賦雲:“為官清貴,多因水繞青龍;發福悠長,定是水纏元武。”更兼曲水朝堂,去水回頭,水法中之最吉者。凡曲池不宜太寬長,則氣恐蕩而無歸。元武穴向前正受,必有脫氣失脈之患,若見寬大,必得被水兜架方妙。此勢主出狀元宰輔,文翰滿朝,三房並秀,百千子孫富貴悠長。曲水單纏格四凡一水單纏,局內不宜太寬,太寬則氣不歸聚;亦不宜太狹,太狹則生氣急迫。故局勢寬者,須前後左右有支水兜乘,不使散蕩方妙。如蕩左兜左,蕩右兜右,又得元武水繞過穴後,上下包裹,則秀氣完固,局勢周密,而發大福。此局曲水當面朝堂,從左倒右,繞白虎,纏元武,卻又回頭複從元武而去。局內左右金魚夾界,其氣凝聚。此為真穴,又名游龍戲水。曲水單纏格五凡曲水左來朝堂,不疏不密,不拽不竄,折折整齊者,宜從曲到處立穴,若穴前一水橫迎,曲合流者,須得小支水插界於後,能收曲水之秀。兩水夾纏格二水夾纏,合流而出,來見之元,去見屈曲,局內緊拱,不寬不蕩。不必支水割界成形,只要中間界割,束腰收氣,局勢自然完固。二水合出前面三五折,屈曲整齊,當面曲水立向,雖是順水而不至直流直去,則亦不嫌於順局也。龍盡氣鐘,而更得外堂曲水有情,明堂內砂如織女拋梭,節節兜乘,則水雖去而氣自固也。主發文翰,但清貴而不富。若局寬而得支水兜插,成局而得瀦水,更有回頭砂包裹穴場,自能發財,貴而又富。水纏元武格一局前大水聚於明堂,從東南橫架過右,抱身纏繞元武,三曲四曲而去。砂水反關於坐下,其秀在穴後,法當從曲水立向。然前有大水,明堂流神自南而繞,若就大水處立向,富貴兩美。但聚水在前,秀水在後,主先富後貴。若來水自北而南,福力尤大,代出魁元。總要曲水包裹整齊,略有牽拽,便不發矣。左纏發長房,右纏發中、小房,獲慶悠長,人丁大旺。水纏元武格二前有曲水三、四折,遠遠朝來,就身兜抱局後;纏身元武而去。入路得結咽處,束氣緊密,發福悠長,富貴雙全,人丁繁盛,雖二、三百年不衰。水纏元武格三曲水當面朝來,不厚不薄,折折整齊,皆左右就身環抱,從元武纏回而去。此勢極秀,若得員抱緊夾,不寬不狹,法當就前曲水處作穴。如就身環抱,寬大深長,而湊前立穴,則恐真氣劫泄於後,雖親就曲水而失氣脫穴,亦不發福;但當于曲水後求支水兜插處定穴,如兜插中間,即於”中間立穴;兜插後面,宜在元武前坐元武水作回受穴。總要穴前遠望曲水如在目前,乃妙。設局內別無支水插界,須以人力為之。無使真氣劫泄,但要迎得秀水著耳。《經》雲:”曲水朝堂,秀而可穴,纏護緊密,湊近迎插。若還寬大,發福必遲。”水纏元武格四凡回受穴多是水纏元武。俗師雲“坐空割背”者,非也。只要天源流入從東向西,左右得支水插腹,重重包裹,割界結咽,分合清奇,則福力自大。若從右邊來,繞元武出東南去北繞青龍者稍減,以水向東流者常也。嫌其順水,若從西南向北轉繞,向南而東,出穴向朝西,得水繞元武,其福力與繞青龍纏元武者相同,以勢逆也。合局者,百幹子孫富貴最久。又凡元武水纏于數百步外,便灣抱拱夾仰流而去,方為正格。如前面滔滔橫架而去,不見回頭,此又不可以水纏元武論也。水纏者,繞也,回繞灣抱之謂也。順水界抱格此勢與前局相同,但須有蓄聚水涵於穴前。若明堂無聚水,卻得前面支水三四折到堂。如織女拋梭,東西包裹砂頭,只只回護。雖無畜水,因其曲秀枝生,自能發貴,丁財亦盛。順水曲鉤格曲水垂鉤有兩勢;有曲水橫來到頭,卻於盡處仰上作鉤;有曲水直來到頭,卻於盡處轉抱如鉤、此二勢俱可立穴。但要來水屈曲,不疏不密,不牽不拽,折折整齊。或迎曲水來處主向,或張曲水作朝,或於垂鉤盡處定穴,主少年魁元,奕世貴顯,文章名譽,鼎盛一時。曲水倒勾格青龍有水屈曲就身抱纏元武,回頭顧家而去,此繞青龍纏元武勢也。卻于元武折入腹中,插一支水作挽水勾形,穴之亦能發福;穴前雖無吉秀,而砂水朝應坐脈,穴後氣局完足;丁財極盛,貴而悠久,真佳格也。斬氣迎朝格一前曲水勢遠遠屈曲而來,與大江橫架之水交會,並無支水收受,蕩散龍脈,似難立穴。卻于數百步後,又有一水橫界,中間有支水插入腹中如勾,或勾左,或勾右,與曲水相對。雖遠數百步,望之如在目前。即於此處斬脈立穴,以迎曲水前朝之秀,名斬氣迎朝穴,亦主發福,但不悠久,以龍脈未盡故也。若得左右夾界重密,元武水仰抱如弓,福力必厚,可大可久矣。因朝遠而不近就,故應遲發數十年。後發則暴,而必盛以江河,勢大故也。斬氣迎朝格二曲水遠來到結局處競橫架而不見回頭,此本入懷反跳之勢,理無可取。然曲水三橫四曲,折折整齊,不牽拽,不斜竄,其勢秀而可愛。若得有支水插入秀水之後,彎抱如勾,本局又得支水插入於後,仰兜如勾,其龍脈雖未止歇,卻于交鈕處斬氣立穴,仰乘曲水之秀,亦能發福。曲水近在目前,只發二、三年,遠在百步之外,三四十年始發。然終是曲水反跳,不得歸元就身,富不過萬金,貴不過三品,兩代即衰,入籍他州、亦出魁元。遠朝接秀格一曲水朝堂,從左轉右,就身抱轉,卻又得客水從東來纏元武,與曲水合於局後,此亦兩水成勢,而曲水之內並無插界成穴,反于客水插一支水,橫架於曲水之後,承受曲水之秀。此謂以李接桃,名曰邀接。主移居易性,或入贅過房,必發大貴。或遠鄉冒姓冒籍發科,或功名在四夷邊疆,或文人立武業、武人立文業,或以異路進身,皆未可知。且局勢周密、氣脈完固,亦主人丁繁盛,獲福悠遠。遠朝接秀格二凡遠朝接秀,須得曲水朝堂,或倒左,或倒右。本局無支水插界成形,卻于他方有支水插界成全盤仰掌勢,托於曲水之下。此局亦名接秀,若穴後更得支水包承元武,與曲水合流一路而去,則水口當以曲水為主。如後面支水不與元武曲水合流,則水口必以本穴支水去處為主。其去水處,須屈曲回頭,交鎖周匝,不至滲露,方為大地。至曲水去處,雖不屈曲,亦不為害。蓋本支水乃龍之元神,而曲水終為客水,不過邀其秀以發福耳,其去流之曲直與本龍,故只以坐下元辰去水屈曲為貴。此等地亦主過房入贅,或他途冒籍登科。流神聚水格一凡兩水夾來,隨龍交合於局前者,其水多從明堂前直去,人皆指劃順水地、順水龍。豈知結地水未有不向前去者,只要見得屈曲便佳。若直去者,亦為大口勢。但局前須有畜水,不至徑來徑去為貴。蓋瀦而複流,積而後泄,雖去亦不害,其為吉也。惟向前直去而局前並無池沼去水,絕無交鎖,斯為大忌。若三橫四曲,顧我複流,悠揚眷戀,似不忍去,此真是顧家水也。前顧家者,其發近而速;後顧家者,其發遠而遲。其與過穴回抱等局相去不遠,豈得以其順格而棄之哉?流神聚水格二十八格唯聚水朝堂為第二。蓋水為屠祿;乃富貴之樞機。故水神散漫無收拾者,不准不發,亦主敗絕。是以古人論水不曰“蕩然直去”,則曰“水無關闌而務得”。局前有水畜聚者,為吉壤也。此勢左右砂頭朝抱,而前面又見眾水朝流,聚注成蕩,卻妙在來多去少,所通只東北一路,又繞青龍纏玄武,所謂朝於大澤、旺於將衰、潞而後泄之勢也。垣局周密,眾水聚堂,誠十全之大地,主百子幹孫,朱紫滿朝,享福三、四十紀,長、中、幼三房併發。但蕩不宜太寬,則眾人之水非我一垣之水,情泛而發,福亦不專矣。流神聚水格三元辰水從穴後分開左右兩路,隨龍向穴前合流而出,卻又聚成河蕩,左右砂角雙朝抱,蕩中間小砂或圓、或方、或長,橫浮水面,交鎖關闌,亦不見水口沖射。雖是元辰水向穴出流而聚畜汪洋,與元辰水直出之拋大相懸絕,主大富大貴,福力悠久。若穴前湖蕩中無砂角攔截,亦不為害,只要有砂嘴左右拱抱為佳,不可以元辰水直流指為順水也。《賦》雲:“元辰水當心直,未可為凶。”只要湖蕩畜之橫案,攔之便吉。流神聚水格四此亦類湖蕩聚砂格。而本身穴後界水既多,內氣又足,與一片平坡者不同。流神聚水格五此勢水聚明堂,兩水拱於左右,與前橫水合流,或過左,或過右,只通一路出去。穴前畜水成蕩,內明堂龍虎重重拱抱,亦大地也。局前雖朝陽揖拜,只要下砂逆水插得緊密,似不容水神流去,則精神凝聚,不減眾水朝堂之局,但只許仕而多貲,不許魁元科第,以穴前無秀水拱揖故也。內外堂有三、兩重關鎖,亦主有三、四十紀福力,子孫眾多,榮華不絕,閱二紀後,貴雖不顯而財祿豐肥,自能悠久,以水靜專而不蕩泄故也。一水橫攔格一《經》雲:“好水如弓上弦,好砂如僧出定。”言水欲其彎抱,砂欲其端嚴之意也。又雲:“水要彎環玉帶形,抱身回繞坐專城。”又雲:“外水如帶,內水如勾,氣脈完固,立伯封侯。”《碎金賦》雲:“砂要裹砂穴不破,水要纏身氣自全。”若外形如帶而內直長,不能勾向於內,此似是而實非,所謂來不結咽,真氣散也。此勢局前界水彎抱如滿月形。左右水又就身回抱,外堂垣局周密,坐下左右環拱勾折結咽,前合流分水砂,還氣朝顧有情,穴之主百子幹孫,福祿悠長,真大格局也。一水橫攔格二《書》雲:“穴看左右澤,水看左右砂,三陽看城郭,明堂看四角。”此勢穴前環抱如帶如弓,或從左聚,或從右貼,緊夾兜收,並無渙散,中間雖無支水插界,氣亦完固。若或寬大,必須支水收聚,方能發福悠久。若局前更有曲水悠悠揚揚。或遠或近,朝揖於前,不問左來右來,俱為秀局,主有翰苑聲華之應。左秀倚左發長,右秀倚右發小,左右均平,則三房均發。一水橫欄格三《書》雲:“穴看左右澤,水看左右砂。”今局內緊身金魚水分合,上前回抱,後有結咽,前有包乘,砂回,水就,誠美勢也。又雲:“砂要回頭水要就,砂水彎環巧如帶。”今局前水環抱如帶,緊夾包裹,龍氣有力,形勢最佳,當面似有小反之象,亦不為害,可以人力改圖。或內堂左右各開腮水插進以作內,即不覺其反矣。此地長、中、幼三房均發,福力悠久,數世不替。界水外抱格此勢龍虎重重朝抱,局前彎環如弓,此形勢之美者。然穴前左右砂角硬直無情,外形可觀,內形覺礙。《賦》雲:“內直外勾,盡可剪裁。”若以人力去其硬直,使成彎勢,便是大地,不可以內形不足而棄之也。界水內抱格此勢局前支水插入,包抱左右,砂氣緊拱,似乎有情。然湖蕩在坐,下,砂角雙雙飛散,則前氣雖收,後氣不畜。前為外氣,後為內氣,外實內虛。此等地雖發小財,終無大福。官貴絕響,人丁虛稀。湖蕩聚砂格(雙盤龍勢)一砂水團虧勢,有雙盤龍,單盤龍。凡盤龍結穴,須砂水團繞,周旋婉曲,如雲之團繞,方成盤結形勢,而氣聚不散也。若無委曲盤旋之勢,雖回頭朝應,究非盤龍結穴。此局左右客砂勢如雙龍重重旋繞,不啻雲之護日,故名雙盤龍勢。又凡盤龍結穴,必得畜水於內。明堂或有小砂照應方妙。今局中有長短小砂,最為合格,得此形勢,發福最久。以盤龍之地,無風吹水破之患也。或穴不盡真,縱不太發,亦不大敗,房分均平,貴而不驕,富而不吝,男女貞潔,風聲可慕,子孫節操自持,兼有三征九聘而不仕者,此皆氣脈潛藏之應也。湖蕩聚砂格(雙盤龍勢)二兒砂水團雲,多結盤龍穴。一條水出,一條水入,周圍盤結,皆在局中。結穴外須要水寬聚成湖澤,其中涵得氣脈溶活方佳。不然,便是裹頭城矣。裹頭城之水名巾幗水,穴氣緊迫,不得流通,反成絕地。《經》雲:“山囚水流,虜王滅侯。”即此義也。此圖穴前湖澤汪澤,緊而不逼,穴之自能發福,子孫悠久,入孝出弟,稟性聰敏,或於巧藝中成名致富,以來龍不能曲秀故也。湖蕩聚砂格三湖漢之間及浙直等處,地最低薄。古時開闢田地,多是填低就高,各因沙汰以成田,故多小砂攢聚成勢之穴。然多大小不均,橫斜不齊,零散而團簇者少。此等地亦有結穴,須要隨砂詳看砂頭朝向何地,若見攢簇整齊、不疏不密便可。于群砂之中尋得中立之處,四顧有砂包裹藏聚,含畜不覺露風,此地極佳,‘主百子千孫,富貴悠久。其穴向當視小砂中處得來正面迎受方美。若小砂多而大砂遠抱,終恐近身穿漏,必得穴砂左右有貼身金魚水緊抱,以護漏風,則氣益固矣。湖蕩聚砂格四積水灌堂,聚畜成湖,或一、二頃,或八、九十畝,卻於穴左右起砂,條條夾身,逆水插出,護衛區穴。或四五重,六七重,雙雙回頭朝拱,形如勒馬,其力量最重,是大地也。或以擾龍散漫過峽,來氣不清而棄之,誤矣。湖蕩聚砂格(亦名踢球勢)五砂形勾踢如馬蹄,如靴頭,如皮刀口,客砂包裹於坐下,穴前畜聚來水成湖,一水單纏元武而左轉,兩砂自相包裹,垣局完固,並無水割,亦大地也。水自有來,穴宜迎右堂,局端正不覺斜側,立穴須正,受湖澤方佳。雖無蓋砂照應,亦自成局。若聚水直長,便不可無小砂照應,蓋明堂水喜橫長如幾,不宜直長如竹也。穴此者,富而且貴,子孫累代榮顯,如元武水倒纏如羽堂而向前徑去者,穴又以橫受為吉。湖蕩聚砂格(名雙踢球勢,又名鴛鴦鉤)六左右兩砂相顧,只只回頭內張,湖蕩中通過穴。如內堂畜水直長,須得蓋砂護覆方妙。因左右各,自結穴,故曰鴛鴦垂鉤。又其形與皮刀、靴嘴相似,故曰踢球。須就彎處向上立穴,力量始大,若側插之,不能發秀矣。此地主科甲聯芳,但宜因財致貴,或納粟奏名。則後發文翰,官至腰金無疑也。左穴先發次房,右穴先發長房,主子孫繁盛悠久,孝弟忠信,若插穴太進,則氣散不收,難以發貴,兩穴同斷。湖蕩聚砂格七凡群砂輻輳有五勢:有穴前聚水繞砂朝應者,有水聚明堂近砂夾輔兩遠砂拱衛者,有本身綿長直出蕩外砂遠應者,有湖蕩中群砂圍繞自相輻揍者,有群砂內聚而外有大砂包裹者,皆大地也。此局水聚明堂,得近砂襯貼,穴前有湖蕩而遠砂拱夾,外砂拱水,外水夾砂,其局勢尤妙。若穴前更得遠近砂參差呈秀,大富大貴。若左右拱夾雖多而前面無砂作應,則堂空無物,富而不顯。湖蕩聚砂格八蕩泊之處多有結穴,如波心蕩月,如雁落平沙,又如浮鷗點水,審而穴之,無不發福。湖蕩聚砂格九洲泊湖蕩之處,一望無際,中間或有小砂數百塊,或數十塊,大則六七畝,小則二三畝,見蘆草間生,團簇一處,隨於中間求看。內有大砂或十畝,二十畝,得支水插界,緊身包抱,左右小砂或長或短簇擁團聚。如蜂之從王,只只回頭,拱向小砂;交鈕如練之聯屬,重重疊疊,不見穿漏。坐下近局,有橫砂以攔於後,穴前小砂點點如鷗浮水,橫列如排班,倚列如衙隊,分列如亂羅倒(索殳),團列如屯匝帥。有此形勢,主威震邊疆,為統軍大將,或割據一方,或分茅立伯。若前有倒旗反砂,主出強梁之人。湖蕩聚砂格十河泊之穴多有群砂團簇,或遠或近,回顧朝應。中有一砂端肅整齊,四望左右前後各有長砂抱之,只只回頭顧穴,如大將之坐營,而眾軍之執戟屯列也,如官之坐衙,而吏卒之排班唱喏也。四畔與湖蕩相去或半裏或一裏,視遠若近,而群砂紛紛拱衛,若在目前如拜如揖,如俯如伏,整齊端肅,而坐下又有橫砂架攔於後,絕無滲露。如此形勢,主昨土分茅,富堪敵國,百子千孫,福力悠久,更主世出孝義忠良。湖蕩聚砂格十一群砂輻揍,眾水聚堂,左右各有長砂二、三重,抱衛兩旁。砂頭向前回顧,不硬不直,又不反背。坐下有橫砂托後,中間有一支水界出,龍虎坐實中立。向前遠砂左右趣堂,勢若排衙,如拱如揖,中含湖蕩。外有遠山或長砂蓋照,湖蕩寬闊,中有小砂,如星如月排列在前。此形勢之最勝者也。主富貴綿遠,出宰輔,產英賢,萬子千孫,世所罕有。湖蕩聚砂格十二湖蕩數十頃,中間突起二三片地,大者數百畝,小者五、六十畝,團簇拱聚,面面相顧,砂角兜轉,只只回頭,如眾馬聚食於槽者。然即于中間審認何砂端正及支水有無,若有界割支水結咽分合,件件明白,的有確證,便看明堂左右如何。若朝抱有情,蕩水收進,畜於穴前,以作內明堂。局前更有遠砂蓋照.湖蕩雖大,視之不覺散漫。轉覺垣局周密,乃大地也。災之,至富堪敵國,貴並王侯,以湖蕩中精神獨擅,莫能分受故也。至於世代之遠近,以砂水朝揖之多寡為斷,故砂水朝拱,愈多愈妙。湖蕩聚砂格十三此勢前面湖蕩橫蓋千頃,局後空曠無涯,卻得支水橫架成局,穴前又得小砂蓋照,不致寬闊散漫,便覺精神完固。此等形勢,不必問水之去來,但當審氣之聚結何如。穴之,富貴雙美,福力不可量也。湖蕩聚砂格十四前後各有長砂橫架,左右各有直砂包乘,中間卻得小橫砂,或三、四、畝或七、八畝,並無支水插界。藏于眾砂之中,左直砂,角角回抱勾搭,包抱左右前後,水雖四穿八繞穴中,視之毫無滲露。正如車輪之湊合,團簇周密,眾砂環向,不敢反背,則真氣聚矣。凡看地,先要看左右前後朝向何處。若砂頭只只向內,即於中間不倚處立穴,砂之大小無論。設砂有反背,或向內,或向外,或反跳,便非真氣所聚之地,不必求穴。全在目力,縱觀湖泊之處,多有小砂,或二三十塊,或一畝,或二、三畝,或五、六畝,團簇抱聚,中間包含湖蕩。其砂點點印於水面,如浮鷗泛水之狀,而小砂之外卻有長砂周圍包裹於其中,左右前後見水穿繞。而外亦有大砂、長砂角角包裹,不見缺陷,便成極美局勢。隨於中間認出一中砂,頭面整齊,前後左右小砂雖零散而實朝顧,攢簇擁護,不遠不近,不疏不密,既無鵝頭鴨腳之形,而外面更得大砂彎抱、周密完固者,即大局也。穴之,斷主大貴。如中間雖有小砂,卻無湖蕩,含畜其秀而不露,主出文翰詞林,但不甚富厚耳。曲水斜飛格一凡水來去,須要朝抱就身,尤要彎環委曲,來要之玄,去要回頭纏繞。此勢穴前左來右抱,似為可穴,然形如“之”字,雖見屈曲,而勢如拽索,斜曲不秀。謂之斜來則可,謂之朝堂則非也。其右邊去水雖就身轉過成局,然不遠即回,向左反跳斜飛,更不回頭顧家,則去水亦似是而非。其貼身左右支水,縱裁割如畫,穴之僅可暫發,不久即敗,若誤認水玄如帶,是得一而廢百也。蓋水城固要圓抱,而來去亦宜朝拱。《書》雲:“拽索曲斜來,此處莫安排。”又雲:“水若回頭號顧家,水不顧家家必破。”觀此,而水之來去可例明矣。曲水斜飛格二凡來水須就身貼體,環繞周匝,若過穴而斜流,謂之斜飛。過穴而反去,謂之反跳。皆以其不能衛穴也。雖一邊圍繞,而一邊或反或斜,穴氣從此便泄矣。隨聚隨散,氣不融結,縱能發福,亦不悠久。《經》雲:“水才過穴而反跳,一發便衰。”若水自橫來而過穴反去,則左右俱無水抱,雖有枝水兜收,全不聚氣,穴之必禍矣。《經》雲:“來不揖穴,去不拜堂,形勢遇此,敗絕如響。”正謂此也。左跳長房當,有跳小房絕。水城反跳格一凡水須要就身環抱,如帶如弓,左右拱夾,則真氣凝聚而結穴。抱東則氣聚於東,抱西則氣聚於西。《經》雲:“界水所以止來龍,彎抱所以聚穴氣。”此勢穴前水反圈而上,猶如反弓仰瓦,左右不就身抱下,而反跳斜飛,其情實向前而不向後。穴之左右雖有支水夾護,似有情而實無情,似聚氣而實不聚氣。穴之,雖或暫發,終必退敗。蓋水最忌背城。《書》雲:“背城反跳,徒流邊配遠方遊。”如以支水回抱,遂認為左右拱夾而穴之,誤人不淺矣。水城反跳格二凡真氣所聚之地。其砂水必能歸向留戀,則如拜揖回頭,則如勒馬俯伏,則如眠弓水象,則似之似玄,纏繞顧家,如不忍去。《經》所雲“揚揚悠悠,顧我欲留”是也。若左來右反,右來左反,或前來後反,後來前反,及前來如倒書人字,後來如順書人字,源頭水尾並無兜收勾抱之勢,名為四反之穴,主子孫忤逆,無父無君,父子兄弟相殺,小則劫奪村鄉,大則謀反叛逆,殺身亡家,覆宗滅族之地也。左反主男人逃盜,右反主女子淫奔,前反主瘟疫,後反主火盜。前後左右俱反,主忤逆,遭刑絕嗣。切不可以四水交流疑為好局而穴之也。來水撞城格一此水或左來夾身從右而下,或右來夾身從左而下,穴前水如帶如弓,左右又有支水合界,拱夾兩旁。其大段形勢似乎聚氣可觀,然必明堂左右有曲水來朝,方為美地。今局前來水,其直如箭,略無屈曲,則穴中真氣又為來水射破。穴之者,雖發財祿,子孫必遭徒配。如左來右去,右來左去,或左右俱來而穴前分作兩股流去,直出如箭,更無池河收畜,尤為不美。敗家絕嗣,往往由此,學者審之。來水撞城格二此穴前彎抱如帶,左右龍虎緊夾護衛,形端局正,似為結地,然必明堂水更得屈曲而來方抄。此地有三路水直沖穴前,謂之金鵝箭。《書》雲:“曲則為朝,直則為沖。”此水直來撞城,為禍最烈。又雲:“一箭一男死,二箭二女亡。”箭左損長,箭右損小,箭中損次。若見斜沖,主子孫從軍;如在殺方,必犯刑戮,甚而絕嗣。凡穴前見此直水,非池河受之,必橫砂遮之,始能免禍。《經》雲:“為人無後,多因水破天心。”正此謂也。界水無情格一凡看地,須要砂水朝抱,就身向堂,龍虎環夾方妙。《書》雲:“大地卻如羊見犬,雙雙回頭不轉正。”又如主人在座而僕從侍之,四面環遮亦如星之拱北辰焉。若龍虎直出,無所彎抱,形擬推車,謂之無情。《書》雲:“水如直去推車形,砂不回頭堂氣散。”今此地龍虎直去,砂不回頭,其明堂雖見聚水,而左石砂頭直去,則水無含畜,堂氣不聚,穴氣不固矣。《經》雲:“龍虎所以衛區穴,若不回頭,其內豈有生氣耶?”此即內砂似勾,亦不足取。時師見有龍虎出堂,便去指點,未有不誤人者。《賦》雲:“內勾外直枉勞心。”可不審歟!界水無情格二《經》雲:“桌椅反張,手足握拽,敗絕之藏。”又雲:“官不供職,鬼不還氣,件逆之地。”主父子分居,兄弟別離。《書》雲:“砂分八字水斜流,田地不留丘是己。”界水無情格三凡尋平地與山龍不同,只要水來抱衛其左右前後,總宜委折屈曲,向內就身回繞。凡見直來硬過、不顧當局者,皆為大凶。雖有支水勾彎,亦不可輕為指點。《經》雲:“蕩然直去無關闌,其內豈有真龍穴?”凡彎曲回繞者,生氣水也;蕩:直不顧者,散氣水也。《經》雲:“生氣盡從流水去。”正謂去水不宜直也。凡南來北去、西來東去、一直如箭、略無朝顧。如書“井”字、如畫棋格者,中間雖有支水插界,皆似是而非。穴之,雖略能發財,然子孫件逆,兼犯徒流。久之,貧敗絕嗣,瘟疫自刎,皆局勢硬直所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