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吃馒头吗: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二)·杭州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2:29:57
国际坐标下的中国文化 (二)2012-02-05

  | 课堂速写 |

  | 今日主讲 |

  著名学者

  余秋雨

  | 中心思想 |

  如果能够消除存在的弊病,中华文明在今后前进的过程中还会支撑我们。只要它生生不息地焕发出新的生命,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人格上的君子,成为中华文化的沉淀者、发扬者,这样,我们每个人就不虚此生了。

  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

  国际上评选历史上真正的文化中心,一般是三个:7世纪的长安、19世纪的巴黎和现在的纽约。

  什么叫文化中心?就是全世界的文化创造者都集中在一个地方,所有的文化成果都在那里发布。现在的纽约很牛很牛,但我对纽约的朋友讲,7世纪的长安有一点是纽约远远赶不上的,就是诗情、诗意。7世纪的长安,人人都在写诗,按照我们的说法叫幸福指数极高。上至皇太后,下至船夫、轿夫,都写得一手好诗,这没有一种整体的精神上的气氛不会做到这样。这就是我们所关心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品质的问题。

  我们从诗里可以看到,7世纪的长安,每天傍晚的时候,李白、王维这些人骑着白马,与胡姬喝酒、写诗,整个社会都知道他们写了什么诗,一个文化的平台被搭建。当时没有传媒,为什么王维写了一首新诗全长安就传开?因为有平台。

  因为两条丝绸之路,使得西方文明和中亚文明、南亚文明大幅度地进入长安。还有我们和日本、韩国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日本文明一个重要的提升是因为有很多遣唐使到来学习。

  我们需要改变的历史观

  大家可能有个误区,认为宋朝就不好了,因为两个皇帝给人家抢走,打仗老打不过。其实整体来说,宋朝文明程度极高,甚至超过了唐代。我在一篇文章里边讲,唐代如果是瀑布的话,宋朝是瀑布下的一个深不可测的大湖。

  我们要改变历史观。过去的历史观叫朝廷兴亡史,我们要改成全民生态史。过去我们关心的是朝廷兴亡,今天应该关注的是全民生态。这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件事。

  什么叫朝廷兴亡呢?朝廷兴亡其实这个皇帝赢,那个皇帝输,其实不重要。因为全民生态变化很小,譬如像宋朝的那些战争,有很多是一个大家庭里边大哥、二哥之间打仗,是中华大家庭里边的事情,并不是那么严重。在冷兵器时代,农耕文明确实很难打得过游牧文明,我们要客观地思考这个问题。宋朝最后是灭亡于成吉思汗的后代手里,大家想一想,世界上谁打得过成吉思汗,大半个亚洲、大半个欧洲都给他占领了。

  至于宋朝的生态,非常好!按照今天的统计方法,宋朝的GDP是唐朝的一倍。《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宋朝汴京的生活,可以看到人们日子过得非常富裕,各行各业非常发达。后来迁都到杭州就更好了,即使只有半壁江山,经过一些大智者的治理以后,也有了一个美丽的归宿。现在搞收藏的人都知道,谁收藏了宋朝任何一件东西,都是价值极高的。不完全是因为年代,你出土一个再老的朝代的出土文物,价值也没有宋朝的一个工艺品高。那个时代的科学研究是中国历史上最发达、成果最多的时代。

  阻断传统原有文化模式

  我们过去总是认为少数民族统治不好。我讲元朝的好话,你们一定会觉得有道理:

  第一,外交部发表声明说,新疆、西藏从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就实行有效统治。其实不仅是新疆、西藏,就连广西、贵州、云南也是从元朝开始中央政府实行有效统治。由于它强大的军队,稳定了一个帝国的基本版图。第二,生态不错,马可·波罗写的中国和杭州,把欧洲激动坏了,他们看到的是元朝的中国、元朝的杭州。

  还有一些其他美丽:比如几大古代文明都有戏剧,就中国没有。在2500年前,古希腊悲剧走到了顶峰,印度的梵剧也已经辉煌得不行了,中国却曾经没有戏剧。为什么元朝把这个问题彻底解决了?我想,第一是元朝的统治者还不太懂得汉文,可是能看演出;第二个原因是当时科举制度停止了一段时间,一些文人去了非正式的戏班子,写《窦娥冤》的关汉卿、写《西厢记》的王实甫、写《赵氏孤儿》的纪君祥、写《秋思》的马致远等等,顷刻间中国不仅有了戏剧而且达到了人类戏剧的高峰,和古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并驾齐驱。更厉害的是《富春山居图》,也是元朝的作品。

  所以元朝是不错的,大家不要小看少数民族的统治。因为有一种异态的生命力组合,阻断了传统的原有文化模式,对于文化是大有好处的。

  你说黄公望,完全不能进画院。宋朝画院里的人画得也不错,但是绝对不会像黄公望一样在富春山东看看、西看看,而且给人家感觉不太正常。其实他是一个非常棒的画家,在元朝能够出现,在比较过于正常的朝代就不太能够出来。

  用新思维面对海洋文明

  倒是明清两代发生了走下坡路的情况。

  因为欧洲醒了。譬如文艺复兴就是对他们黎明的认识特别深刻的一个证明。我们好日子过得太久了,所以保守,所以自以为是。

  特别是朱元璋,是草根,瞧不起知识分子,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所以创造力就没了。一个朝代不愿意开放、不愿意更新,又缺少创造力,这个朝代就走下坡路。郑和下西洋其实比哥伦布还早了60年,规模也大,但是郑和死在何处、葬在哪里我们都不知道。当时除了皇帝之外,整个中国朝廷文化都不支持海洋文明,所以没有留下资料,连郑和的坟墓也没有留下。这是中国对海洋文明探索的伟大成就和无言悲剧。

  明清两代中国对海洋文明缺少热忱,这是统治者和知识界的问题。人类文明一共三种类型:农耕文明、游牧文明和海洋文明。现在有学者说,海洋文明是占领岛屿、做大航海。我们有能力,郑和证明了,但是我们的文化没有进入海洋文明。

  消灭倭寇是明清两代的一件大事。我们一直认为倭寇是日本的土匪、海盗,现在终于知道所谓倭寇的最高领导是中国人,叫汪直。汪直后来被朝廷抓住了,他的遗言让人眼睛一亮。他说,当朝廷开放海禁的时候,你们所说的寇也就变成了商人,当朝廷关闭海洋的时候,连商人也都成了你们所说的寇。所以汪直的八字遗言是:开放海禁,促进贸易。

  汪直还讲了这句话:如果朝廷承认我,东海上有66个岛屿都是中国版图之内的。但我们根本不在乎岛屿了。如果按照明朝的观念,连哥伦布他们都是倭寇了,因为在海上完全不知道对方是怎么回事。

  现在我们讲发展海洋经济,需要有新的思维来面对海洋文明。包括我们现在永远遇到的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都是我们的祖先——明清两代不重视海洋文明所造成的。

  消除中华文明中的弊病

  美国人老是嘲笑我们说,中国文化的优点翻译成英文以后是全人类都有的,比如勤劳勇敢、地大物博、自强不息……我们经常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翻译成英文的意思,正如每个宗教都有的自己不想接受的东西不要强加给别人。

   所以我认为,中国文化的精华必须有唯一性、普及性。

  在人格模式上,中华民族普及了君子之道。各民族的人格理想是不一样的,有的是英雄,有的是先知,有的是巨人,有的是绅士,有的是骑士,有的是武士,而中华民族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这个广泛普及,外国很难重复。中国人活一辈子,最高的标志是做君子。这就是中国文化对我们非常重要的教育,哪怕失败也失败成一个君子,而不要成功成一个小人。

  在行为模式上,中华民族普及了礼仪之道。孔子认为做君子难度很大,因为文化不传播,读书的人很少,所以规定用强迫的行为规范来让你做君子。比如你可以不孝顺你父亲,但你在村子里边每天要向父亲请安,请安一辈子,内心也改变了。教育来不及出结果,于是首先有强制和半强制的行为规范,礼仪不见得出自内心,但是它被规定了。

  在思维模式上,中华民族普及了中庸之道。中庸不是做好好人,是让我们不走极端。两个极端之间一定有一条合适的路,能够照顾各方面的利益。中华文明长寿到今天的主要原因也是中庸之道,这是我们祖先的哲学,叫弹性哲学。

  当然,中华文化也有其弱点:缺少公共意识、缺少法治精神、缺少创造精神。现在的毛病就是缺少理性,过度的鼓励民粹;缺少大爱,过多的推行成功;推行谋术,过度弘扬术的文化,这些都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