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龟和金鱼可以混养吗:七旬老人剪纸为生 纸刻《清明上河图》上海找藏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9:05:58
七旬老人剪纸为生 纸刻《清明上河图》上海找藏家

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的奖杯和奖状

  东方网3月24日消息: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上海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来自河北的周兆明老人,凭借一幅9米长的《清明上河图》剪纸,获得了特殊荣誉奖。

东方网记者专访周兆明

  剪纸世家代代相传 起初只为养家糊口

  周兆明只念过小学,没有学过书法和绘画,剪纸这门手艺是他从小站在父亲身边看来的。

  老人说:“小时候,我父亲在农村,天气好就下地种田,天气不好就在家里剪窗花。然后过年的时候,拿出去卖钱,贴补家用。我从小就学剪纸,刚开始还只是剪一些简单的图案,根本不知道这还能称为艺术。这门手艺是我们家世代相传的,我们一直是靠它赚钱,才会传到现在。”

  剪纸出口有销路 开始培养接班人

  50年代,周兆明成立了剪纸小组。他们的剪纸作品被做成书签,出口到韩国。从那时起,周兆明开始意识到:剪纸也是艺术。

  对于周兆明来说,剪纸从普通的窗花发展到现在的装饰品,无疑是弘扬这一民族艺术的好机会。多年来,他陆续培养了50多位剪纸人才,并且全家“总动员”,一齐投身剪纸艺术。

 

剪纸《清明上河图》局部

  历时两年旁无杂念 一心创作《清明上河图》

  说起这幅绝世仅有的《清明上河图》,周兆明说:“其实我很早以前就想要剪这幅《清明上河图》了,但我是靠卖剪纸为生的,而且《清明上河图》是一个费时费力的活儿,所以当时没有这个条件和能力来完成这个作品。”

  周兆明真正把这个想法付诸实现,也就是近几年的事。家里人的剪纸能够满足日常的开销,于是周兆明开始一心一意创作《清明上河图》。从分段、作画、剪刻,一直到最后的上色和装裱,总共花费了近2年的时间。

  整个创作过程,由周兆明独自完成,不让任何人插手。他说:“完成这个《清明上河图》,单单画画就花了我好几个月的时间。把原作上的一群群人用一根线连在一起,又不影响整幅画的画面效果,修修改改了好几次。等动刀的时候,就更不能有人在边上了。每一刀都要十分仔细,不可以疏忽大意。尽管我已经很小心地在剪了,但仍然有刻断、刻坏的事发生。坏了一点,就得从头开始。”

  周兆明小心翼翼地慢慢展开他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赶集的人群,栩栩如生。

  目前,这幅作品在某杂志上,已被标上6万元的价格待售。老人也希望在上海为这幅作品找一个好的“归宿” 。

 

周兆明和他的剪纸作品

  作品首次来沪展出 只展不卖怕盗版

  此次来上海参加民间艺术博览会,周兆明乘的是硬座列车,住的是20元一个晚上的招待所,每天只吃早饭和晚饭两顿。朴实的他告诉记者:“我这次来参加民间艺术博览会,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蔚县剪纸。除了阴刻阳刻相结合外,点颜色是我们最大的特点。在宣纸上作画,剪刻,然后由浅至深地上色。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

    除了《清明上河图》和《红楼梦》、钟馗、门神、脸谱等众多作品外,周兆明此次还带来了一套《水浒》人物:一百单八将的剪纸。这套作品,是他根据戏剧舞台上的人物造型,并且参考了大量的图片资料之后,自己创作的。  说起首次来沪展出他的这套新作品,却不肯卖的原因。周兆明说:“我就是怕人家买了我的东西,然后仿造。无论什么样的艺术,第一版总是最艰难的。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很多的努力,才创作了这套一百单八将。我不愿意就这么给人家‘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