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澳龟吃什么: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30:40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产业化的根本出路
作者: 徐刚毅 李松柏 来源: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秘书处
1 认清形势,转变观念,调整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养羊历史悠久,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和加入WTO,羊业生产发展迅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的绵、山羊饲养量、出栏、羊肉产量、生绵山羊板皮产量、山羊绒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羊业生产发展主要是数量上的增长,羊的饲养方式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生产性能低下,宏观调控不力,羊产业化进展缓慢,羊产品缺乏竞争力。尽管目前中国羊业生产处于有史以来的最好时期和大好时期,同时亦面临巨大挑战。
  在牧区(多数饲养绵羊),主要采用逐水草而牧,靠天养羊,年年抗灾保畜,小灾小减产,大灾大减产。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饲养山羊),主要采用千家万户分散饲养。这种传统的生产制度和生产模式,导致了现代畜牧科学技术的推广举步为艰,常年优质牧草供给不均衡或无保障,管理粗放,饲料转化率低,难以控制产品质量,缺乏市场竞争力,养羊生产始终处于被动困难局面。为了促进羊业产业化进程,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大胆改革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和生产模式。
  据FAO有关资料,从1989年到 1999年10年间,全世界羊毛产量减少0.09%,而羊肉产量却增长310.6%,总的趋势是山羊发展快于绵羊,羊肉增长高于羊毛。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对羊肉需求量的增长和羊肉价格的提高,绵羊生产单纯生产羊毛,忽视羊肉的生产,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因而世界绵羊的生产方向逐步由毛用、毛肉兼用向毛肉兼用或肉用转化。国内山羊主要以生产羊肉为主,部份以生产羊绒、羊肉为主。这是当今羊业生产的必然趋势(羊业生产与社会需求协调发展)。为此,应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正确调整羊的生产方向,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 舍饲养羊是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羊业生产的根本出路
  众所周知,中国的养羊生产水平和技术发展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在群体生产水平低,人均占有羊肉、毛量低、劳动生产率低、产品品质、商品价值低;专门化生产的品种数量少,品种结构不完善,规模小、生产水平低,品质不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严重滞后,直接制约着应用技术的转化和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特别是由于受传统观念束搏,对养羊生产重视不够,投入不足,长期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导致草场超载过牧,土地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根本无法保证全年饲草的均衡供给,导致牧区养羊数量和质量下降;已经兴起的农区养羊长期停留在户养、小养、低投入,低产出的小生产状态,无法形成规模饲养和规模效益。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羊业生产的落后状况,必须改变传统落后的饲养方式,尤其是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羊业产业化生产,舍饲规模饲养是根本出路之一。
3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发展舍饲养羊生产的优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
  3.1 主要优势
  我国是养羊大国,有牧区草原60亿亩,南方草地10亿亩,农区可利用秸秆约5.7亿吨,年饲料生产量6871万吨,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目前,山羊存栏占绵、山羊存栏总数的54.58%。,绵羊为45.42%,山羊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和华东区。以圈养为主,目前中原及南方地区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并逐步进入规模化、产业化,河南、山东、江苏、四川、安徽等13省为山羊主产区,合计存栏山羊占全国山羊存栏总数的83.3%。绵羊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东北及华北区,主要以半舍饲与放牧相结合,新疆、内蒙古、青海、河北、西藏等9省区合计存栏绵羊占全国绵羊总数的84.53%,为绵羊主产区。
  在我国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山水富饶,水热条件优越,大多处于温带或亚热带,雨量充沛,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日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年积温5000-8000℃,适宜牧草生长,许多地区终年不断青。在农区有草山草坡10亿亩,滩涂2亿亩。这是我国牧区和北方地区无法比拟的(冬季时间长达5至6个月,气候严寒,草料缺乏)。在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除可以利用大量的天然饲草外,还可大量种植优质牧草,有大量的农副作物秸秆待开发和利用(目前利用约10-20%)。多年来,由于牧区过牧造成草地沙化严重,自然灾害频发;草场面积太大,治理和改良耗资巨大;牧民自身消耗肉类食品较大等原因,难以提供较多的羊肉等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而近年来,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羊业生产高速发展,为市场提供了较多的羊肉食品等。尽管如此,2003年我国仍然耗资近2亿元进口羊肉。由此可见,我国的羊肉生产和市场需求潜力是巨大的,农区和半农半牧区是今后我国羊业产业化和提供市场需求的重点地区。
  3.2 主要存在的问题
  本节主要从舍饲养羊的角度进行讨论。
  3.2.1 饲养规模 前以述及,已经兴起的农区养羊长期停留在户养,小养,低投入,低年出的小生产状态。在半农半牧区,主要为分散小规模放牧饲养,绝大多数为靠天养羊,无法形成规模饲养和规模效益。
  3.2.2 羊舍建筑 目前农户中舍饲养羊(圈养)多数是在房前屋后沿房缘或墙缘搭一简易草棚或瓦棚,或用砖或石块、石板搭一简易羊圈,或用草料垫圈。在南方地区,近20年来,已推广高圈饲养,即用木条、竹子等搭建一离地高约50-100厘米高的吊脚羊圈,以减少南方多雨潮湿气候的不良影响。但许多农户的羊舍修建不规范,圈底不平整,通风不良或无遮挡,饲槽颈枷和饲槽设计不合理,不能按不同性别、年龄、体质强弱进行科学的分群饲养,浪费饲草严重,羊只斗殴常导致流产、早产和外伤,疾病交叉感染严重。
  3.2.3 品种和杂交改良 羊的品种多而杂,缺乏专门化品种,优秀品种的有效利用率不高。建国以来,尽管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杂交改良本地羊,提高生产性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在引种上缺乏宏观调控,引入种羊的品质参差不齐;部份公司以炒种、倒种为谋利手段,甚至弄虚作假,坑害羊农;一些优良种羊仍然采用本交配种,等等,这些都严重影响到羊业生产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