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辨别声音: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8:48:08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作者:杨天老师  加入日期:12-01-30 

新课程下语文教研应如何开展

   在许多学校中,语文教研应是开展最热闹的一种教研活动。但在许多学校仍存在许多教研误区。
   就笔者身处的学校而言,语文教研往往流于形式。学校不是没有组织教研课、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但这种活动往往是人浮于事,虽然有人在上公开课也即是教研课。上者竟管去上,听者也姑且听之。学生从中能得到什么好处,教者能从中收益多少,听者能从中受益多少,语文教学能从中得到什么促进。恐怕很少有人去关注。
   理想中的语文教研应是怎样的呢?它首先要具备以下四个特点:
   1,创新性        2,研究性       3,协作性      4,贡献性
   创新性,所谓语文教研,应该研究如何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创设新的教学意境,点燃教者与听者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导语文教学驶向新的自由海洋。而不是一种因循守旧式的,一堂重复一堂,一年重复一年。戴着铁镣跳舞,能有什么精彩可言,能有什么自由发挥可言。不打破因循守旧这幅铁的枷锁,语文教研是没有出路的,语文教学也是没有出路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依靠三方面的工作:传授科学知识,发展智力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首先要具备创新精神,尤其是教研要具备创新精神。
   例如:研讨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导学方法的创新;研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深究怎样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等等。总之语文教研要走创新之路,以此来引导语文教学。
   2,研究性,所谓研究性就是指在教研活动中,要深入地探讨问题,或围绕一个问题,或围绕一个观点,或探求新的教学方式方法,或追寻文本的理解。而并非目前较流行的那种简单的课堂讲课说课(有的连听完课后的评析,这种最重要的环节都省约了)。没有研究,就没有突破旧模式的动力源泉。没有研究,更没有创新的思维出现,也不会有创新的教学出现。没有研究也谈不上,紧盯语文教学的理论前沿。不能用新理论来指导新课程的具体教学,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例如,对目前的新课程改革的展开,势必要求教师能知晓熟悉新课程的有关教学理论以及教学思想。以此来改变原来旧的教学思想,转变自己旧的观念,以此来指导教学实践,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如果缺失对新课程理论的研究学习,就谈不上什么思想观念的转变,也谈不上用理论来指导实践了。
语文教研,就是要集中教师手头资料,进行深入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借此来推动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也以此来促进教师自己成熟起来,厚重起来,内涵起来。
    3,协作性,就是指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相互贡献自己手头的资料;贡献自己新的思想;贡献自己独特的观点。在研究中互相促进,相互探讨。而现实的语文教研最缺少的就是相互协作的精神。传统上的“文人相轻”,“同行是冤家”的劣根性深深阻碍了教师间的相互协作。有许多教师为了个人的名利,不肯贡献自己的资料,更谈不上新的思想。都是老好人式的你好,我好,大家好。没有问题,也不会探究问题,都在年复一年的重复中逝去自己的生命。
    最明显的公开课的上法,许多时间是某个老师的单打独斗。得不到同行的资料帮助,更谈不上好的意见的指导。这种缺乏协作的公开课,会收到什么创新式效果呢?可想而知。在现代的信息社会中,新技术,新手段,新理论不可能让某个人全会。只有在工作中相互协作,每个人都为共同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促进自己以及共同事业的飞速发展。
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即使是教授同一学科的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整体的设计等方面大都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课程资源。通过教师间的相互协作,可以达到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目的。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产生新的思想,使原来的观念更科学更完善,从而更有力于达成教学目标。同时这种相互协作也是对教师自己实践的深刻反思,只有在这种反思中教师才能不断进步。
    4,共献性,就是指教研活动中,必需要有良好的效果,为语文教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通过语文教研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水平;通过语文教研来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领悟能力;通过研究来提高教师能的理论素质与研究能力如此等等。总之,通过语文教研,要能达到一个具体的目的。而不是现在的泛泛而谈,走走过场,玩玩形式。其结果只能让语文教研与语文教学步入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