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tx850m架构:食品饮料-生命周期、估值、抓大放小 (WXL)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5:19:35

关于几个食品饮料公司,不少网友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我想到以下三点,共享。

一、            生命周期问题

速冻食品、葡萄酒、啤酒属于不同的发展阶段,S型曲线的不同区域。兴业证券陈宇确实是化了心思,对行业有深度的思考。

葡萄酒行业已经过了最初野蛮生长的阶段,并且新品类溢价阶段,张裕是最大的受益者,如今筋骨强健,有能力去做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资――上游的原料建设,这对于食品行业是命根子。除了它以外,其它公司在原料基地建设方面,有心无力,因为投资巨大,回收周期长。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蒙牛伊利双汇雨润等,虽然心知而实际上无力。

此外,葡萄酒又是非常个性化、非常讲究消费体验的,跟标准化的快消品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品牌壁垒还是明显存在的。消费者认知――这块心田,谁占领了,谁就有领先优势。这一点也阻隔了绝大多数进口酒。两类进口酒有大的胜算,其一,旧世界声誉卓著的高档酒,一如目前的拉斐、玛歌等名酒庄,零售价基本是4位数;其二,新世界里实力雄厚,有能力支付巨额广告、营销、渠道费用的商家。其它大量的进口酒,则要看代理商(各级各类批发零售商)的能量了。消费者最终的认知,买方驱动的模式,还有很大不确定性。至少我们在书店里没有看到教消费者如何品评白酒,不同的白酒如何搭配不同菜式是书籍吧,终端商超里,也没有专业人士介绍茅台和五粮液和剑南春、古井贡、汾酒的不同。而在香港的书店里,介绍葡萄酒的书很多,零售柜台的销售也必须是专业人士。港人品评红酒,历史已经很长了。总的来说,对于这个细分行业,还有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

但行业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确定无疑。对于张裕这样的规模,目标是与行业同步,超速增长不现实。这个阶段,也可以理解成行业的整合阶段,各家企业都需要练内功,无论是旧世界高档酒还是新世界中档酒,或国内品牌,在这个阶段打下的基础,都将在下一个阶段发挥威力。以中国巨大的人口――沿海地区2—3亿,城市人口6—8亿,中国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大国,一点不奇怪。法国、意大利等葡萄酒产销大国,毕竟人口总量太少。在这个阶段,国产品牌要补的课是原料,进口酒要补的课是渠道和品牌。两者都是慢功夫,都需要巨大的投入。谁能厚积薄发?

 

速冻食品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无论是城市化、人口结构变化(80—90后人群逐渐进入社会),企业级用户的刚刚开发等等,都意味着行业增速有可能进一步提升。最近物流行业的发展以及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农产品、食品冷链的建设,对于速冻食品行业都是重大利好。难能可贵的是,在这样的发展初期,行业就具备了极高的集中度,前几大企业,都能分享到行业高速增长的机会。这点跟5年前的葡萄酒行业类似。只不过当时长城和王朝没有抓住行业快速增长的机会。

 

啤酒已经进入行业稳定增长阶段,中、低单位数的增长意味着行业间并购成为大企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大企业在并购小企业的同时,也不忘遏制其它大企业的发展,雪花、青啤之间尚未分出伯仲,一如伊利蒙牛双雄并举,谁主沉浮?貌似行业拼杀到最终阶段应该有一个绝对的王者,加一些陪练的第二第三。比方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耐克vs阿迪;中集vs胜狮。

 

二、            抓大放小

抓大放小,不是要重点看大企业或偏向大企业的意思,而是说要把握主要因素,忽略次要环节。行业发展阶段、估值、盈利驱动因素等等,是分析的主要因素。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公司,主要因素会不同,会因周期、阶段的变化而变化。

速冻食品行业的增速,令主要的企业日子都会比较好过。虽然它们也面临原料上涨、营销费用居高不下、挥之不去的食品安全问题,以及行业内部之间的竞争。跑马圈地结束之后再来看谁是最后的王者也不迟。

王朝和长城的问题有两个,行业增速放缓同时夹杂进口酒的冲击,内忧外患的压力远大于张裕。国企的体制问题则是更深层次的制肘。消费品行业是高度竞争的领域,人的因素占据绝对重要的地位,执行力强不强,直接决定成败。而作为上市公司,它们又有利润考核的压力,难以心无旁骛在细分领域做精细,一如怡园这样的做法。所以,一个绝对强者之后,有几个陪练的格局,基本难以改变。

 

三、            估值

这是最难的一点。速冻食品,正因为行业的因素摆在那里,三全自上市后从未便宜过;但相对于同样贵,同样市值较小的家纺行业,三全的优势则明显太多。家纺行业的护城河基本谈不上,客户忠诚度有限、产能扩大则无限,目前处于铺渠道,占市场阶段,十分类似5年前的运动服饰领域。但早晚有一天,会类似运动服饰,增速放缓,行业洗牌。投资者面对七八家上市公司(目前A股有三家,港股至少有一家,还听说有1—2家冲刺上市),到底哪家能领衔胜出?

王朝和长城,业绩确实是大大地有改善空间,股价也大大地有弹性。只不过长城若是单独上市,而非放在中国食品(0506.hk)里面,估值提升会容易很多。但混在一堆不赚钱的巧克力、辛苦赚钱毛利低的碳酸饮料里面,埋汰了高毛利的酒,这也怪不得投资者心存疑虑。就算是葡萄酒板块业绩提升,但亏损部门是否漏洞扩大?受价格管控,食用油部门的盈利又会如何波动?

王朝作为三家企业中最弱小的,也是弹性最大的。但这两家,都看不到业绩能持续保持30%以上的增速(我说的是持续保持,而不是某个季度,某个年度恢复性增长)。会不会像古井贡那样,有1—2年业绩暴增,乌鸡变凤凰?看不到。古井贡、汾酒的盈利暴增,其行业背景,在其它领域无可复制。过去三年,茅台领衔行业价格上涨,高端酒毛利暴增,古井贡和汾酒的基础好,在理顺产品线和渠道之后,量价齐升业绩容易体现。其它行业则不然,几乎看不到什么行业的产品价格能这样飞飚。如果业绩仅仅是恢复,不能获得可持续的有效增长,估值又能给到多高呢?说到底,资本市场是要靠业绩说话的,股东是要分红的。

 

张裕如果能与行业增长同步或略胜,20倍市盈率匹配20%的增长,相当之合理。若因为行业龙头,加上这几年努力补原料基地的短板,给25倍也不过分。看在行业尚有较大空间的份上,这是一个稳健的品种。相比起过去5年的高速增长,它确实已经不能算年轻、蓬勃发展的成长股了。估值也就难以给很高的溢价。

同样地,青啤、伊利、蒙牛等,包括恒安、百丽、以及一大堆百货股,其实增速都不可能复制前几年的高增长,都蜕变成为稳健的蓝筹股。对蓝筹股,我们的理解是匀速增长,难以被颠覆,适合长期持有,获得合理平均收益。现金分红好的公司,有一定溢价。若想要超额收益,怕是要等股灾暴跌的时候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