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鱼油有用吗:[语文]中考“辨析并修改病句”精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31:43
 病句诊室

  熟练地把握句子结构,掌握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解答病句修改题的基本策略。中考涉及的语病常见类型有:用词不当、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成分残缺或赘余、逻辑错误等。下面结合具体病例一一诊断。

  病证1.用词不当。

  主要有词性误用、词义不当、感情色彩不当、关联词语误用等几种情况。

  病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

  病例2.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

  病例3.“前程”机械公司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病例4.他那身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

  【病因分析】

  这四个例句均存在词性误用的问题。病例1中的“感动”是一个动词,而此处应使用形容词,可改为“感人”。病例2中的“悬殊”是形容词,而此处应使用动词,可改为“相差”。病例3中,“下降了一倍”后则成本为零,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减少、缩小、降低和下降不用能倍数表示,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病例4中的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病例5.这种鼓吹“金钱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

  病例6.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中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

  病例7.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

  【病因分析】

  这三个例句均存在词义不当的问题。病例5属词义误解。“不刊之论”是指不能更改、磨灭的言论,用在此处不妥,可改为“无稽之谈”。病例6属词义轻重失当,“成就”用在此句中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病例7也属词义轻重失当,“事变”一词词义过重,应改为“事情”。

  病例8.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

  病例9.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

  病例10.我们再次向全世界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病因分析】

  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当一般有三种情况:褒贬误用、语体不当、不合语境。病例8中的“煽动”是贬义词,此误当成褒义词,应改为“鼓动”。病例9中的“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与主语“老大娘”在同一语境显然不符合,应改为“煤气”。病例10中的“说明”用于此句不符合语境,应改为“声明”。

  病例11.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

  【病因分析】

  关联词语误用一般有错用关联词语,滥用关联词语,缺少关联词语,关联词语位置不当,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等情况。例11的“尽管”是转折连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应改为“不管”。

  病症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等几种情况。

  病例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病例2.《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

  病例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病例4.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

  【病因分析】

  病例1属主谓搭配不当,“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病例2属动宾搭配不当,“塑造”与“事迹”不能构成动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病例3属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打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搭配,可在“整整齐齐”前加上“把桌凳摆放得”,也可删去“整整齐齐”。病例4属因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搭配不当,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病症3.语序不当。

  不同的语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这是汉语的一大特点。语序不当将会造成表意不明、产生歧义等情况,语序不当主要有:主客体颠倒、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等。

  病例1.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病例2.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

  病例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病例4.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

  【病因分析】

  病例1属语序不当。词语能反映承接的先后顺序,轻重主次的不同语气,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病例1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病例2属主客颠倒,此句中的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病例3存在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当问题。句子成分的顺序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有的即使不会引起表意差异,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此句中“文物”究竟是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应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而导致了表意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面。病例4属分句句序不当,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病例4.句式杂糅。

  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的半途“转向”的现象,即句式杂糅。

  病例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你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病例2.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病因分析】

  病例1后一个分句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个句式的杂糅,可改“从”为“以”,或去掉“为”和“点”两字。病例2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是可想而知的”,并在“成绩”后加“呢”;或改为“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呢,这是可想而知的”。

  病证5.成分残缺或多余。

  成分残缺是指一个句子中,必须具备的成分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一般有下面几种情况: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等。成分多余一般有主语多余、谓语多余、宾语多余、附加成分多余等情况,成分多余也影响语意的表达。

  病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病例2.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病因分析】

  病例1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从而导致表意不严密。因为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病例2属成分多余,“原因”与后面的“因为”重复,应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病症6.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指不合事理、不合生活实际、不合客观事物联系等错误。

  病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病例2.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

  病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

  【病因分析】

  病例1不符合客观事实,“八百多人”怎么有“几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病例2中,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而接下来表述的却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病例3分类列举不当,“牙膏”“牙刷”与“日用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对症下药

  1.缩句法。

  先把句子中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去掉,提炼出主干,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问题,再把句子还原,检查局部,看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搭配有无问题,修饰语的内部是否存在语序问题。这方法特别适用于修饰成分比较多,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子。用缩句法辨析病句时,一定要保持句子原来的基本格式(千万不要省略句子的中心语);对否定句进行缩句时,其中的否定词不能省略。由于用缩句法的时候把句子的修饰成分都去掉了,极容易忽略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得当,所以在检查完句子的主干以后,一定要检查一下局部,看看修饰语与中心语之间是否搭配得当,修饰语之间的语序是否得当。

  2.逻辑分析法。

  有的句子单从语法上很难找到病因,这就需要进行事理上的分析,如从常理、关系、概念等方面入手分析句子是否合理。用这种方法可以检查出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语序不当、前后矛盾、概念混淆、前后缺乏照应、否定失当等。

  3.语感审视法。

  修改病句最好的办法是多读经典作品,对课文尽量做到熟练,有这样的基本功在,我们一开口一下笔就基本能合乎语言规律,说话、写作就能少出语病或不出现语病。对于有语病的句子,只要读上一两遍也自然能感觉出句子的语病之所在,然后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