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串女装电影:隐修前的叮嘱[杨济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8:46:45

杨济舟

一九九八年五月八日于西安



杨济舟师父一九九八年五月八日在西安池丽家为众弟子作短暂的告别。本书稿是由陈宁、张科根据录音整理,经师父审阅后成稿。诚望有缘读此者,能够善玩其味,刻苦修行,不负光阴,不负济舟师父一片苦心。
是为序。

隐修前的叮嘱

师曰:我这次是专程赶来和大家作一个短暂的告别谈话。人世间这种在一起相处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如果不修道的话,相处六十年、八十年最后还是会结束的,总是没能有根。所以我首先要进山去,进山干什么?进山是为了首先解决人的这个生、老、病、死的这个根本问题,用实践来证实一下。过去在社会上拖泥带水,总是没有这样的机会。
前几年在上海传法,遇到一些大善知识,得到他们的帮助,使我能够进山。因为各位朋友的支持,这么多年的心愿也就在此能圆满了却。进山之前,还有一些问题我想跟你们讨论一下,有些东西我必须跟你们说清楚,好让你们以后在读经典时,出去访道时能够识别邪正。
现在先提出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先天”和“后天”问题,是你们读经典时常常看到的,有没有这种说法?(众答:“有。”)。那么我现在问你们:什么是“先天”?什么是“后天”?谁给我回答这个问题?你们读了那么多的书,难道“先天”、“后天”不清楚吗?春佚讲一讲。
春佚:“先天”、“后天”是相对而言的。对于人体而言是七天一次的生理现象,这个是“后天”;把握住的话,使得不漏,这就是“先天”。
师曰:谈得不好,没解到问题上。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讨论清楚。海涛你说说吧,我要听听你们的见地究竟到了什么境界。都是家里人,没有谁丢谁的相、我们这是讨论问题嘛,讨论你们的生死问题、去处问题,讨论清楚对它没有错解、认为不是迷信后,修起来就有劲,否则老是沉浸在迷信里头、走着走着就走到低谷里面去了。
海涛:我觉得“先天”是指纯粹的、不受人意识支配的、似知非知、说无又有的那个时候,自然而生的那种境界。一旦掺杂了后天的人的思维、感觉所产生的现象、行为等,就是后天。
师曰:理上有一点,但是不彻底。还有谁讲?安明讲一讲。
安明:没什么可谈的。
师曰:讲一讲嘛,把“没什么可谈的”谈一谈。
安明:我认为没有“先天”和“后天”之分。
师曰:就这一句也说到位了。张科讲一讲。
张科:我认为“先天”是原先的一些积累。这个人有他的前生、后世。“先天”这个东西我觉得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如果我处在今世的话,可以说是从前世修炼带来的东西。而你在这一世里再经过修炼、努力得来的,这就是“后天”。
师曰:理有千解,也是有一点。宝林说说吧。
宝林:我的看法是,“先天”“后天”可以说与小说小范范说的有点相似。即“二八”、“二七”。例如男的十六岁以前,他没有破体之前,精满前则为“先天”;十六岁以后就为“后天”。这是以精满还是不满来划分的。
师曰:理有千变,这是一家。士良,你说说。
士良:加了自己的意识、意念的和没有自己的意识、意念的,分别为“先天”、“后天”。
师曰:陈宁。
陈宁:我与海涛的看法差不多。
师曰:胜奇。
胜奇:我认为是有没有知觉的情况下是“先天”,而有知觉的情况下是“后天”。
师曰:也在其理。我们从认识到在有多长时间了?
众答:八、九年。
师曰:你们看的书我估计也不少了,你们对“先天”“后天”意见纷呈、各有想法、各有歧见,跟大道比起来还差得远。我现在给大家讲一讲“先天”和“后天”。 “先天”呢:就是小孩刚生下来以后在儒家叫“赤子”,就是红红的身体,这时候小孩吃的是一点点,长起来却很快。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这个大家都可以眼见的事实。我们一天吃三大碗,不长,反而慢慢变萎缩、变老了。为什么小孩刚生下来吃的特少、长的特快,嗖风吹的一样。这是什么缘故。
宝林:他没有意识。
胜奇:排泄不一样,代谢不一样。
陈宁:他处在混沌、空的状态。
师曰:按照修行人的家里话来讲,因为(小孩处的)这个(状态)叫修行。小孩吃的少,那么他是处于刚才陈宁说的混沌的状态,在混沌的状态中盗宇宙中的元气,盗太虚里的真阳元气,这种能量不是有情的,这种能量用任何的机械手段、任何的高科技手段拿不来的,只有在混沌的状态中才能盗得的。所以小孩经过了七天的混沌以后,才能睁眼睛看火,在此前体内无元阳,不能与火相应。小孩吃的少、长的快是因为他盗得了宇宙精华、太虚里的真气,日渐风长。那么小孩从一岁慢慢地长,一直长到十多岁,就到了高潮,就是盗宇宙太虚里面的能量达到了高潮。因为这时候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私虑,处于这种状态的小孩,过去我们叫“天真 ”,他盗太虚里面的能量就“日渐长”,他呼吸很微弱,如果细心去听是没有声音的,他的皮肤也很光润。男孩子从一岁到十六岁,女孩子从一岁到十四岁都是在盗宇宙的能量,不由他,是元神在盗,他杂念少,是在不知不觉中盗,这个孔子就叫“生而知之”,没有人教他,他生下来就知道,不要谁教他,我们长大以后反而不知道了。从十六岁、到二十七岁、到三十岁之间,这一段时间处于一种还在盗的状态;但到二十七岁,相对来讲就处于一种停止状态;从二十七岁到三十岁之间,人与宇宙(的真阳就)处于一种相持状态,就是宇宙很难盗到他,他一般也盗不得宇宙中的真气。从三十岁以后,那么我们每一个人都(开始)走下坡路了。所以有人一到三十岁以后就见老了,他的整个体格、整个相貌(都见老了),胡子也出来了、就见老了。他这时候是识神用事,妄想太多,所以他的能量就被太虚盗走了,太虚不断地盗,人也就到了老、病了,正气不足邪气就来了。女同志一直(被)盗到四十九岁,真阳被盗完;男同志(被)盗到六十四岁,真阳被盗完。真阳被盗完了他凭什么活着呢?他还有真阴,就凭那一点真阴在消耗自己,这点真阴是从平时的营养、平时吃的食物中得来的,直到体内的真阴(被)盗完,这个人就呜呼了。你看有的人生病不是马上就死,被送到医院去住一段时间后,把真阴耗完(才死)。这一点古人早就说过的。
这个宇宙里面不仅要盗人的真阳,还要盗人的真阴。但是我们人在生长过程中,不仅能盗宇宙的真阳,而且能盗宇宙的真阴。关于这一段我就告诉你们什么是“先天 ”,什么是“后天”。能盗宇宙真气的是“先天”,被宇宙所盗的是“后天”。你们明白了什么是“先天”“后天”了吧。不要在书本上找,那是找不到的,要在实践中寻找。书本上跟你们说的(和我说的)不一样。所以丹经道典不可不看,但必须得到师传。因此你们就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是人体内的能量被宇宙盗去了。于是乎人要掉牙齿、颜面要皱、头发要白,人衰老了,实际上是能量被盗掉了。例如,我们将农民种的白萝卜拔出来,放在空气里让太阳一晒,那么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萝卜会怎么样,会糠了、会瘪了,那么它里面的水分和维生素都被什么盗走了?被太虚盗掉了,萝卜这一过程很短暂,我们人也就是六十四岁和四十九岁这一段。这么一个时间,宇宙太虚能在一个很短暂的时间里就把萝卜里而的高能量盗走了,使其糠瘪了。
如果我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也就明白了人也就是这样被宇宙盗跑了真阳、真阴、才离开人世的,没有别的缘故。由此可见,你们刚才对先天、后天的解释是不是离题太远了,你们过去读经典可能不用心,但即就是用心却没有师父(明师)指点,也永远成就不了。现在我想你们应该明白“盗道无师,有翅不飞”这句名言了吧。经典上是法相,先天后天是从这儿分。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就想,我不让宇宙盗我,我想盗过来,我过去跟各位老师、同仁讲过“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我们反过来应将我们先天本具备的,却丢到了宇宙太虚中的元阳真气再从宇宙太虚里面盗回来,(转向张科说:)这个就是你们搞科学的人以后可以研究的。
地球上有六十亿人,如果不是圣贤的话,都将被太虚所盗,盗尽则死,这就是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现在我们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去盗它(宇宙)的,这就(是)圣贤千年万古不肯轻泄的事情,怎样去盗?盗它的东西来,就象我们天天吃饭,可以维持生命。现在我们天天盗宇宙太虚中的能量,这个能量来了不仅可以维持生命,可以去病,延年和成道。我们破体后就不叫童体了,现在我们将失去的东西再盗回来,我们就返老还童了。这是一个逆反的过程,一个是顺,一个是逆。大家都知道,如果我们今天晚上把东西,例如钥匙,丢在这儿,原先不知道,如今知道了,那么现在就知道到哪里去拿(胜奇:到原来丢的地方)。现在你们的能量我已经明确地告诉了你们,是被太虚盗去了,这是天机啊。人生下来就要死,我告诉你们干什么?现在我们的能量被太虚盗去了,我们应从哪里去拿?你们想一想(众答:“太虚中。”)。如果被太虚盗去了,你不到太虚里面去拿,就等于你们的钥匙丢在这里,你非要到某个公园里去拿,能找到吗?若果真如此,你费尽一时,费尽一生,也是没有成就的机会,也找不到钥匙的,这是教典上没有的。所以说,我们的能量是丢到太虚里面去的,就应从太虚里而再找回来。
我们要想返老还童,必须把你的真阳元气盗回来。我们到哪里去拿呢?到太虚里去拿,我把这个秘密揭开了。你们用了七、八年的时间看书,对先天、后天还(没)说清楚,怎么来修行。你要做圣人,就应“大盗不止”,随时盗天上的能量,用宇宙的能量来补自已的不足,没有师父是绝对不行的,是万万不行的。“任你智慧赛颜回,不遇明师莫强猜“,这是古人说的。这是猜不到的,猜到的都是皮毛上的东西,没有用的,因此我们在修行时,路子要正确。我的东西被宇宙太虚盗去了,我想返老还童、想长寿,就必须到太虚城里面去盗。除此之外,没有一条路可走,“天下无二道(盗),圣人无二心”,只此一个“盗”字。先被太虚所盗,我现在再把他盗回来,这就是一个顺逆的过程。我把这个道理给你们讲了以后,你们在修炼时、在读经典时,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经典上说的往往是相言,是法言,即法相之言,你们读了就如到了雾里梦里,永远找不到我说的这些。智慧不高、经典里面往往是三乘兼讲,一会讲无为,一会讲有为,一会讲上乘,一会讲下乘,你就糊涂了。如果你明白的话,你就专门看大乘这一部分。我上面讲的是大乘,不是通过皮毛外相做一些比比划的就可得到的。必须还虚,到太虚里去拿。《金刚经》中,释迦牟尼只讲了一个理、一个方法,“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但这里而的具体效应,他不说了。也就是无我相是干什么用的,秘就秘在这个地方,千古圣贤不肯明指。你做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就等于还虚,
  到太虚里面去了,太虚里的能量就会被你盗来,这样,你缺的就来了,少的给你添上,这叫不叫返本还原呢?本来是你的给你了,还给你了,本来被太虚所盗,我现在还虚,又盗回来了。这唯有信念坚定、一丝不苟的人才能做得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想修成是很难的,你不是大根器,得不到真师指点,那你盲修瞎炼去吧。《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目的是叫你还虚;《中庸》里讲“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目的是让你还虚;道家老子说“无为”,目的还是让你还虚;没有宗教思想。真正修行大道,是一点迷信没有的,完全是人体自身的小宇宙和大宇宙的关系。张三丰的《道情诗、一扫光》你们要看看,是在《张三丰全集》里。什么叫“一扫光”呢?把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一把持帚扫光,大道就自然而成,就是“道法自然”。吕祖在百字碑里就说“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性住气自回”,他(真阳)自己就回来了。你们看,大道至简至易。
我今天所说的,你们在外面听说过吗?书上有没能有这样讲?(众人无语)讲了,只是因为没有亲口传你,它是经典语言,你即使读到,也从眼前溜掉了,因为你读经不细心,看经没用心。百字碑上说的“不迷性自住,性住气自回,气回丹自结”,都是自自然然的事情,在“自”字至简不至简?要不要你麻烦?关键是你要能做到还虚、做到不迷,做到把世间的一切事都丢了,气自然就回来了。之所以能回,就是因为那是我们过去失掉的,散失到太虚里面去了,现在又回来了,是不是这个道理?
修行要有师父,没有师父经典是看不透的,万万没有人能看透。你看懂的仅仅只是文字,看懂的仅仅只是皮毛外相,背下来的仅仅只是经文字典,不是道(盗),更不是里面真修实炼的东西,更不是自家人说的自家话。我们今天晚上,因为都是自家人,所以说的都是自家话。这没有迷信,一点迷信都没有。我相信你们应该接受这个观点:东西丢到哪里,就到哪里去寻,这就对了。没有迷信,也不要你烧香,不要你磕头,关键是你对师父要诚心,不诚心,即使你得到口诀也没用。口诀在释迦心中,在老子心中,在孔圣人的心中,即使在书上,在经典里,也很难理解。释迦说“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原则;修行你就必须这样做,它是原则。《中庸》里讲“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它是原则;老子说“恍兮惚兮”,他是让你破掉一切相,才能进入这种境界,它是原则。所以自古无师不成道,即所谓“大道有翅,无师不飞”,这句话的意思是大道有翅膀,但没有师父永远飞不起来,不能发生质变。这里没有宗教。
如果你们下定了决心,能盗得宇宙太虚里本来属于你们自己的真气的话,病可以治,生可以长,道可以得,绝对没有假话,至简至易,不费丝毫之力。用不着你想,用不着你思,只是这么淡淡的去,坦然而行,自在而去。所以《心经》上讲得很好“心无挂碍”,你能做到吗?不做到它能行吗?你们对这个问题有没有看法?有没有自己的见解?或者有不同的意见?或者你认为还有地方要补充?(众人无语)
我讲的修道之路,似乎只能是这样,别的不行,是吗?
(众答:“不行。”)
或者你们还有什么新的意见?春佚说有没有?(春佚答:“没有。”)所以释迦牟尼说了:“只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只有这个是事实。佛早就隐藏在经典中,只是你们看不懂。这就叫“教外别传”,不在文字上面廛,至简至易。“性住气自回”,用不着你想怎么回,“自”回。我在上海讲过这个问题,人一旦空了,人一旦自性空了以后,宇宙中围绕着你会产生一个能量的漩涡,自动地往你这里旋。
我跟你们说的东西,不能模棱两可,你们有意见的可以提出来,否则我隐修去了以后,你们还会搞出另外的一套东西来,那就不好了。“只此一事实,余二皆非真 ”,释迦牟尼之所以说“还虚”,但没有把“还虚”的目的告诉你们,因为确实是有难言这隐。人生下来都要死,干嘛要告诉他可以长生。真正的修行是没有迷信的。你们可以说一说不同的意见(众人无语)。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们修行的人和一般的人不一样,首先,不一样就在于我们平时的行为上。像今天我就问过小沈:“什么叫修行?”。一般人能说的过去(但)做不到。你们,谁给我说说修行是什么意思?你们不是常说修行吗?什么是修行?
胜奇:修行无非是……,就是你刚才说的大的原则。首先就是应该……,就是你说的那个,最起码就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师曰:这是顿法,修行二字不见了。
修:是修去自己的不足,修去自己的短处,修去自己的恶心、不善心,修去自己的狐疑心。就象一棵树一样,要把它的枝枝叶叶打掉,就如古人的一句话“要得通身无枝叶,须向根头下一刀”,这一刀下来是在根头上、根在哪里?头在哪里?你们知道吗?这不是妄语,有口诀在里头,你们自己去悟。要想无挂碍的话,必须向根头来一刀。
行:就是我们在生活中处处表现出来的。我不言修行,但我就在其中,比如说,要生嗔心、憎恨心时,要骂别人时,就要想:“毕竟是自己不好”,不要老指责别人,一定要加上“毕竟”两个字。别人要骂你的时候,你就认为“毕竟是自己不好”,一定要加上“毕竟”两个字。你不能一听就恼怒,一听就火来了。要去掉这个是非善恶,慢慢从心里去掉。
修行到一定时候,例如,有的人闭关,还虚两天以后,他感到太虚里面元阳真气来了,他精神抖擞就不愿打坐了,就出动去逛了。为什么呢?元阳真气妙得很,一旦感得之后就象人吸毒一样,精神百倍、谈吐诙谐。如果人感得元阳真气到身上,他瞳孔都放光了,精神百倍,就出去逛去了。这是因为他心里很着急呀,忍不住了,人身内真气太足了,就象打了一针兴奋剂一样,不行了,就到处、转。要么就不分时间地读起书来了。这个时候你要知道,你已经感得太虚里面的能量了。很多人过不了这一关。自古很多人修行到这一关就废了。你们要到了这个境界,就必须按下头来还虚,能量靠积累。
这个东西就是跟打兴奋剂一样,你一旦感觉到来了,人就很兴奋、很激动,觉得自己谈吐很机智、幽默。这个时候,人的脑子智慧发达,坐起来就想写诗,那真是这样啊。要是你想写诗、搞课题,正好这智慧能帮助你很快解决你的问题。这东西就是厉害。大脑一旦来了这个东西,就特别的聪明,晚上没有瞌睡,白天不知疲倦智慧特别高,身体素质也特别好。人往往到这里就打住了,很多人不愿意继续修行。因为他太聪明了,他可以写诗,可以写文章,一篇一篇的出来了,就忘记了修行,这个时候往往就废了。这个东西就跟打兴奋剂一样的,太虚中的元阳真气你一旦感应来了,上面的这些状况就来了,你逃不了,没有师父你是千修千败,万修万败。此是识神之魔在作崇。
我过去闭关,王星昌护送,我也有这种感觉,但是我知道这怎么回事。这时,我就按住自己的脑门说:“别动,过些日子就好了。”我是劝自己,不是劝(篡皮逼视?)。我们今天晚上讲的这个东西,有人得到后护不住了、耐不住性子,他可以出口成章、落笔成诗,有的人还会整夜整夜地读经典,真是这样的。他这时的东西都很有味,有神韵,这就是能量流出来的。这时候就需要认识到这是一种状态,认识到这种境界,这就是能量。越是到这种境界的人越有机会控制场面。这种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声能就很强很强。老氏说绝圣弃智,释氏说慧而不用,大家能做到吗?
这一步是非常重要的,有的人觉得还还虚,练练功,觉得身体很好了就不愿再练功了,这就由于再修炼、再上一层比较费力。你过去失掉的真阳再回来,几天一唿噜又没有了,想想又来练,这样练下去的话,一辈子也练不成。因为没有积累,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飞跃。人体肉体的变化,就要靠这个真阳元气来熏陶,使它发生质变。这个东西西方人称为以太。我们一旦感应到身上以后,就不能肆无忌惮地浪费他,浪费掉后想起又来练。不过能这样做还算是不错的,就怕那人白天忙,晚上忙,唉呀,一生没有修补的时候,这种人哪,太可怜了。我们现在是知道自己身上的真阳元气已经不足,还知道到哪里要去,其它人呢?

叮嘱的反义词 叮嘱.嫉妒的意思. 关于安全的叮嘱语 叮嘱的反义词 酬谢的反义词 每次看病医生都要叮嘱多喝开水,真的有效吗?帮忙分析一下! 用叮嘱、催促、徘徊、肿胀写一段表现母爱的句子 不是春天花不开,不是主人请勿拆 类似这样的信封叮嘱语都有什么 不是春天花不开,不是主人请勿拆 类似这样的信封叮嘱语都有什么 《父母的叮嘱》这首歌那里能下到啊 谢谢 下到了一定加点啊!!! 我刚拿的驾照,好不容易找了个开小货的工作,初次上路各位有什么叮嘱我的吗? 小弟想买个二手笔记本,哪位大哥有好的叮嘱或好的检测软件给老第一个. 我的脸上擦伤破了皮,现在长了痂,医生叮嘱一定不要动它 有知道<给颜黎明的信>中的鲁迅为了叮嘱颜黎明不要只看一个人的著作所打的比喻的吗? “真正的亲情常常体现在无声处”有什么典型的事例吗?重在体现下无声,不拖沓不再三的叮嘱 出远门时,家长常常叮嘱你,不要靠近高速行驶的列车或汽车,这是为什么?写出家长担心的两个原因 <<给颜黎民的信>>中为了叮嘱颜黎民不要只看一个人的名著,鲁迅打了一个比喻,是什么? 为什么很多药都要叮嘱“饭后服用”? 女友嗓子疼,叮嘱按时吃药,求首藏字诗(在线等) 老前辈时常叮嘱我开车前要“热车”,有道理吗? 不了粗茶淡饭,把我养大;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 )是谁唱的歌 笑话:护士看到病人在病房喝酒,就走过去小声叮嘱说:"小心肝!"病人微笑道:"小宝贝。" 我一要出门,我妈就叮嘱我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我叫我妈帮我买个东西,她就认为我要这个干什么事情。 ( ******* )的( ******* ) ( )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