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的保养:孔子思想与准汉奸文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8:54:28
孔子思想与准汉奸文化

 

我对准汉奸的定义就是,还不是汉奸但总是无意的帮助汉奸的人。说孔子培养准汉奸,这话说的不很准确,孔子时期还没有汉奸一词。说孔子培养准汉奸是说孔子的文化造成了后来的准汉奸文化,这是历史上的贰臣们可以证明的事实。我想儒者一百个反对我的话,孔子没说叫儒生做汉奸。孔子确实也没有一句话教育儒生卖国、投降,但“危邦不居,乱邦不入”是教育儒生不负责的。我说的孔子培养准汉奸是孔子对儒生性格的培养,这种性格对是非的认识正好是汉奸们所需要的,并支持的,曾经的“战友”最终表明身份共同卖国是早晚的事情。比方说骂鲁迅先生要用拼音文字是汉奸的那些儒生,我们想想汉奸们为主子工作喜欢中国人都有文化还是没有文化?为了更多的人有文化鲁迅先生的做法虽然有些偏激,但不至于被骂汉奸吧?要真论起哪个对国家有利,我想汉奸的主子们还是高兴中国文盲多,不是吗?今天的简化字不就是为了中国人少些文盲吗?或许有人说儒生们只是热爱中国文化,碰巧与汉奸和他们的主子们想法一致了。真的如此吗?

有一点我们不能冤枉孔子,这个准汉奸文化的结果,不是孔子的本来意思。孔子本意是培养“善良的、不会造反的,尊重领导者的仁孝之人”为什么最后与汉奸殊途同归,这是孔子自己罪自己也未必想得到的。为什么这样说?我们就要首先了解孔子的立场了。孔子有句话“克己复礼为仁”就是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礼就是仁义。孔子时期周朝已经500年了,礼崩乐坏是谁造成的呢?就拿今天官二代、富二代来说,他们跋扈一点我们就如此声讨,何况是500年世袭的公子哥们!这就是孔子的“仁义”。所以有子说“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从周天子到诸侯大夫,哪一个是什么省油的灯吗?上梁不正才会造成下梁歪了,对于上,孔子劝诫,不听就只能独善其身,对于下,就是季氏多几个美女跳舞,他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但又没办法,对那些没什么势力的人就没那么客气了,杀少正卯,齐鲁会盟砍舞者手脚,这些都在说明孔子的立场是在维护一个不道德的团体。我们可以看看孔子所有言论,没有一句说为了正义而用暴力反抗的,不管是正义还是非正义的反抗,孔子都看成犯上作乱。儒生说,孟子叫反抗了,我也认可,但不符合孔子“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教育。孟子的只言片语是挡不住孔子对儒生性格的教育造成的软弱的。即使儒生想维护正义,也没那个能力。最后不得不半推半就的与汉奸为伍,有点骨气的也就是不合作罢了。可以说孔子的立场为有些孔儒与汉奸殊途同归坚定了基础。

儒家这种准汉奸文化的形成,是与孔子对儒生性格培养分不开的。要想叫大家尊重哪些500年世袭下来的公子哥,就要培养儒生的“仁孝”。“仁孝”是一种私德。孔子时期,培养这种私德解决,诸侯反天子,大夫反诸侯,,家臣反大夫的现象,不能说没有帮助。周朝分封很多都有血缘关系的。所以培养这种私德和性格,不能说不是一种办法。但是“仁孝”性格,要忍让、要谦逊、要没有主见,事事要听父亲的、领导的而不能违背,否则就是忤逆之罪,这就是儒家的孝顺,顺从。显然孔子的教育找错了当时的人群。公子哥们跋扈惯了,可能用孔子一套吗?百姓被欺负多了可能会尊周礼吗?孔子说,知我者罪我者。后世知孔子的人都是谁?给予孔子谥号的又是些什么人?屈原死了百姓们有粽子,孔子仁孝怎么百姓就是不买账呢?记得《孝经》中说过,从小孝敬父母长大事君的话。谁养他他孝顺谁。这叫我总有一种有奶便是娘的感觉。把君上比作君父,把自己比作父母官,百姓呢?大概就是孙子辈的。百姓能服气吗?上下离心离德的政治不是准汉奸文化是什么?是汉奸们想做,都是有意做不到的。

英雄相惜,懦夫相怜。一句君父,喊得君王如醉如痴,万事都顺着领导,对领导有礼。领导有问题春秋笔法掩盖之。这些都是需要孔子仁孝的培养。当你具有这种性格并习惯这种看世界的方式的时候。对那种有什么说什么的人是一万个看不惯的。不是嘲笑这些人不会做人就是因为这些人不给自己面子而记恨。作为一个孝顺的孩子总拿好听的哄父母高兴,习惯了,用此哄领导喜欢。父母说好孩子,领导说好同志。当我们用这种人治国时,那种事实求是的人就会靠边站了。因为他们也一样希望下面哄自己开心。我们知道军人是实事求是的,因为你的不实事求是就有可能造成自己和战友的牺牲,因此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种有话就说的习惯,那种哄别人高兴的文化,总被军人不耻。所以军人文化强悍没时间逗你玩,这是是军队强大的基础。今天复原和专业和专业的军人到地方工作很是不适应就在于,还玩部队那套真话,不服不从的牛哄哄文化,会遭到全体群众的公愤的。大家已经习惯了顺从而不是服从(不服不从)。当儒家文化影响军队,你就想想宋朝的豆腐渣军队就知道了。这又是汉奸们做不到,而儒家帮助做到的。

  

儒家是讲以德治国的政治的,也使儒生们背负着道德名声的负担,死要面子的文化,老百姓或者下级讲真话,往往不喜欢听。老百姓讲真话都是些什么真话?一定是领导者什么什么没做好的问题。同事之间私下里说说可以接受,如果公开讲岂不是毁坏形象和面子?你成绩再好,工作再努力也搁不住百姓可能的几句过头话对领导形象的损害。所以说以德治国下最重要的就是维护领导道德形象,如果不是走的很近最好别提什么大意见只能说厕所等等小问题,不伤领导形象,又题问题了,这就叫会做人。本来儒生们就喜欢哄父母领导开心,怎么会不喜欢别人哄自己开心呢?儒家听不到真话的政治,昏庸是必然的。这又和汉奸们的任务不谋而合了。

 

孔子说,他的思想是一贯的,儒生们对孔子的思想导致的结果不反思,不思考。这些都赖于孔子美好的文化道德教育。使儒生们养成了一种“君子三畏”的品格。记得孔儒们也说,孔子说过,遇上有疑问的问题不说,要谦虚,以后慢慢就明白了类是的话。这也使孔儒们在学习上往往是不求其懂,而只是了解,知道。你要问,为什么?他就很难回答了,要么回答的似是而非,经不起你再质疑。在加上人情化的性格,导致情绪化的解读。看上去激情澎湃、慷慨激昂、正义凛然。实际上确是一群认字的文盲,喜欢的,乌鸦能说成凤凰,不喜欢的,英雄能说成无赖。就比如说前段时间骂毛的人,一面说毛要对60年事件负责,一面又说毛的文革是夺权。我很是不明白没权负责什么?既然负领导责任为什么还要夺权?逻辑混乱矛盾自己竟然不清楚看不到。这是儒家教育思考深度肤浅的问题。道理说了,但为了面子即使自己清楚,也是绝不认错的,那是因为自己曾经打着正义的道德旗号不能倒下,这个面子有多大,那边饿死人了吴芝圃还说没事,这就是中国有些人为了面子可以付出的代价。所以颜回对孔子说,不是我们错了,是天下人错了。所以儒家是因为无知导致固执己见,唯我独对的。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甚至向左的结论,却有一个相同的教育,那么中国知识分子的窝里斗就形成了。中国人的一盘散沙,形成不了合力,就在于儒家这种学习的态度影响到的生活做事的态度。这也是汉奸们的故意都做不到的。

上面的这些看法,一定会有人觉得有理却又想不通,美好的主张“仁孝”等等怎么在我的嘴里就如此不堪?这个问题打个比方说,农家肥你上在地上涨庄家,会有绿色食品的结果。如果推在屋里你怎么住人?儒家的东西好吗?对家庭和个人来说有什么不好,但对国家来说,现在已经不是家天下了,即使是家天下,公私混淆也是容易出问题的。

 

中国的教育还是儒家的教育,因为我们还在培养儒家的很多习惯和道德。只要你还在用死背书的应试教育,只要老师们还对孩子们严格管理的不学也得学的灌输式教育。那么孩子们就具有了不挑战权威的仁孝性格。我们的孩子就具有了顺从的所谓的优良品质,你要是不顺从大多数来说很难有高分的。当我们今天还是在“学而优则仕”的时候。这种儒家文化就会继续。

 

系统分类: 娱乐  个人分类: 默认 ·本文只代表博友个人观点。本文版权归作者和新华网共同拥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上一篇:伟大的历程,说说中国劳动人民是怎么吃上白面馒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