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肩不一样高怎么矫正:有感于温家宝总理为掷鞋学生求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0:27:06

有感于温家宝总理为掷鞋学生求情

                                                                                  《联合早报网》(2009-02-09)

 

fieldset {width: 309px;border: 1px solid #990000;}legend {font-family: Arial,"宋体";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color: #990000;}

  中国总理温家宝在英国剑桥大学演讲时遭人掷鞋的事件,肇事者是一名德国籍学生。温家宝日前通过中国驻英大使傅莹转达,希望剑桥大学给这名德国籍学生继续学习的机会。“希望该学生正视错误,用发展的眼光认识一个真实的中国。”一位大国的总理,在受到不礼貌的对待之后,临危处变不惊,事后又亲自出面为肇事者求情,充分体现了温总理的宽容大度和风范,可敬可赞。

  今年2月2日下午,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时,遭遇一德国籍学生掷鞋及干扰。很多英国人看了电视后,对温总理处变不惊、从容镇定印象深刻,纷纷给予好评。中国国内也及时、全面报道了这一事件,民众都认为温总理现场处理得非常好,体现了大国风范和凛然正气。无论是当时在场的剑桥师生,还是英国和中国民众,都对干扰的行径表示强烈不满,对肇事者表示谴责 。该学生的错误行为不仅干扰了温家宝总理在剑桥大学的演讲,也引起了现场听众和广大中国民众的强烈愤慨,还影响到剑桥大学在中国的形象和声誉。2月6日,剑桥大学校长到伦敦见傅莹,正式表达道歉。校方也转来肇事学生写的信,向中国人民和温家宝总理表示道歉,认识到其行为缺乏对剑桥大学客人应有的尊重。

  温家宝总理刚刚结束对英国的访问“十分成功”,英国各界对温总理访英普遍称之为一次“极为出色的访问”。 剑桥大学发生的意外事件,虽然事情本身是个坏事,但通过围绕这件事的折冲和处理,中英双方增进了相互了解与信任。 客观事实表明,中国和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有很多优秀之处,也都不完美,中国和西方国家人民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学习。剑桥大学是世界知名的高等学府,培养了牛顿、培根、徐志摩等知书达理的大学者,一向鼓励理性的学术讨论和争鸣,扔鞋之举与剑桥的传统相悖。正如理查德校长所言,暴力行为与大学秉持的价值观背道而驰,剑桥大学对此坚决反对。

  温家宝总理访英遇到的掷鞋事件,虽然只是个别缺乏对中国有起码了解的西方一个国家无知学生的无理对待,可是温总理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在指出其行为无理的同时,也为之求情,给“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改错机会。雍容大度,严正大义,惜民爱民,一位可爱可敬的中国总理的形象名扬中外,我们真为有一位这样的好总理而自豪、而高兴。

  通过这件事,也使我们看到一种社会责任,对于西方国家的学生,如何让他们更好的了解中国,正确的评价中国,摈弃政治偏见,促进世界和谐,这是我们国家乃至世界上其它国家共同的责任。在这方面,中国驻外使馆和办事机构责任更大。试想,如果不发生掷鞋事件的干扰,温总理的访英,总理的形象展示,中国的影响力突显,取得的访问成果不会是更加完满吗?

  面对此次事件,使人无不联想到雅典文化的断代以及玛雅文化的失传,泱泱中华5000年文化,本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大国文化。但是由于近百年的落伍,发生了五四的全面否定(五四的不足之处)和文化大革命的彻底摧残,风风雨雨的百年中国历史,真正伟大的是国父孙中山先生当年倡导的民主社会和文化包容随着岁月的流淌,越来越被实践证明是中华文化发展历程的一个大大的闪光点。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要给世界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们应有包容之心,坦荡海纳百川的襟怀。面对多元的世界文化和差异思维方式,在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历程之中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事件发生,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但面对事件的处理和当事人态度却能折射出一种文化的根脉。中华本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要走向世界就要有以“尊异“为前提的”允中而通变“,掷鞋者乃一在校学子,始作俑者动机如何暂且不论,就我们总理的处惊不变和临危镇定的风范以及那一分多钟的连续掌声,足以让整个世界肯定了中华文明的精髓与根本。未来,世界什么都会发生,发生了什么都不必惊奇!历史有它的规律,只能趋前不会倒退!掷鞋事件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大人不记小人过”,小孩子家家犯浑大人大可不必”计较“,愿总理的文博儒雅能唤起中华“厚生”和“敦同”的再度风采弘扬。

  温总理面对突发事件,处变不惊,严肃对待,乃至于后来,又为对自己不恭不敬,而且还施加暴力的学生(已经认错,道歉)求情,平民总理的平民形象十分突出,我真敬佩啊!人民的好总理,我们敬重您,我们谢谢您!

   张 福 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