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深蹲的标准动作图:(军队编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的沿革(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54:4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是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组织全国武装力量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成立于革命战争时期,其组织体制、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的编制都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发展壮大而不断调整、健全和完善,指挥手段建设和组织指挥效能进一步加强。本文所要介绍的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各个时期的沿革。
一
1927年5月,当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革命武装力量的领导,在军事部中设立参谋科和秘书科,聂荣臻担任参谋科参谋长,王一飞担任秘书科秘书长,统一在中央军事部部长(军委书记)周恩来的领导下开展工作。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开始了人民军队的创建,就在南昌起义后不久,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就成立了军事参谋团,刘伯承任参谋长。11月,当时的临时中央政治局撤销了中央军事部改设军事科,由周恩来兼管此时的军事科的工作。1928年6月,中共六大在苏联莫斯科举行,为了适应当时国内蓬勃发展的工农武装斗争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再次成立中央军事部,军事部下辖参谋科。1930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部改为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关向应、周恩来先后任中央军委书记;5月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红军代表大会以后,党中央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开始参照苏联红军的建军模式,研究中国工农红军的整编和建设问题;后来中央军事委员会颁布了《中国工农红军编制草案》,根据这个文件的规定,中央军委设立了参谋部,由刘伯承任参谋长,下设作战、交通、谍报、训练、工农武装五个科。
1931年1月15日,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和苏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先后在江西瑞金成立,项英任中央苏区代理书记兼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朱德任副主席;不久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成立,由红一方面军参谋长朱云卿任代理部长。5月朱云卿不幸在吉安东固红军后方医院逝世,中革军委参谋部部长一职出现空缺,一些具体工作由时任红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的郭化若主持;6月,毛泽东任军委主席;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党中央调从苏联回国的叶剑英到中央苏区出任参谋部部长;在中华苏维埃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产生了以朱德为主席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不久军委正式设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叶剑英任总参谋部部长。1932年6月,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将总参谋部部长改称总参谋长,叶剑英任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下设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和军委通讯处(无线电总队)。1933年5月8日,中革军委总参谋部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部,叶剑英任总参谋长;1934年2月在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中革军委成员改选,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下设六大局和一个警备司令部。不久,刘伯承由于在红军作战方针等重大问题上同李德、博古等存在严重分歧被李德等人免去总参谋长一职,调任红五军团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的工作实际上由担任红一方面军参谋长的叶剑英负责。
1935年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重返军事指挥岗位,刘伯承再次出任中国工农红军总参谋长。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胜利会师,此时中革军委进行了一系列改组,刘伯承仍担任总参谋长。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不久即成立了中华苏维埃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叶剑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张云逸任副参谋长,此时西北军委司令部下设四个局,彭雪枫、钟赤兵、曾希圣、王诤、郭化若等先后担任各局负责人。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先后在甘肃会师结束了二万五千里长征;12月7日,中革军委再次进行调整,刘伯承任总参谋长,叶剑英(不久代理总参谋长)、张云逸任副总参谋长,下辖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第四局和军委警卫团。
二
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8月22日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成立了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毛泽东任主席;不久又成立了军委总参谋部,肖劲光任总参谋长,军委总参谋部部长聂鹤亭(后陈奇涵、许光达先后担任总参谋部部长),此时总参谋部下设四大局:军委一局局长郭天民、军委二局局长曾希圣、军委三局局长王诤、军委四局局长江华(后郭化若)。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9月按照战斗序列改称第18集团军),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彭雪枫任参谋处长(后阎揆要),边章伍任副处长。1938年1月肖劲光出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主任、陕甘宁留守兵团司令员,总参谋长一职由滕代远接任;1940年总参谋长一职由王若飞担任。1941年2月,叶剑英从重庆返回延安,中央军委正式任命他担任军委总参谋长兼第18集团军参谋长,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和领导全国抗战。有我军“参座”之称的叶剑英在担任总参谋长期间非常注重总参谋部的建设,他结合现代战争的诸多特点为我军当时总参谋部的建设建立了一套有效的工作制度,对保证党中央、中央军委首长及时准确的掌握情况、指挥作战起了重要的作用,受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高度评价。
1945年6月在中国共产党七大上,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兼任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直辖作战部,作战部下设第一局、第二局、第三局。1947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正式成立,叶剑英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参谋长。8月国民党军胡宗南部对我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发动了重点进攻,彭德怀调任西北野战兵团(后来改称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中央军委决定由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周恩来代理总参谋长期间,协助毛泽东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也宣告成立,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徐向前任总参谋长,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任副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称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1950年由于徐向前身体不适,总参谋长一职由聂荣臻代理。1951年10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调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任副总参谋长;此后1952年10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又调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张宗逊担任副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下设作战部、军事训练部、情报部、技术部、联络部、通信部、人民武装部、民用航空局、气象局和军事运输司令部,李涛、王诤、李克农、傅秋涛、张震等我军高级将领先后在这些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1952年12月15日—24日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我军历史上第一次参谋长联席会议,会议对1953年的军事训练、部队编制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我军建设现代化国防军的思想。1953年2月,李克农担任副总参谋长,此时总参谋部的主要组成人员是:总参谋长徐向前(聂荣臻代理总参谋长),副总参谋长聂荣臻、粟裕、黄克诚、张宗逊、李克农。
1954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粟裕担任总参谋长,黄克诚(兼军委秘书长)、张宗逊、陈赓(兼军事工程学院长)、李克农、王震(兼铁道兵司令员、政委)、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任副总参谋长,这是总参谋部历史上副总参谋长最多的一个时期。1955年4月,经中央军委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在总参谋部军事训练部、军校管理部和军事出版部的基础上正式组建,刘伯承任部长,叶剑英代理部长,副总参谋长张宗逊、彭绍辉也同时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力量监察部成立,叶剑英任部长。此时总参谋部经过调整下设作战部、情报部、军事训练部、学校管理部、军务部、装备汁划部、动员部、军事交通部、出版部、军械部、行政经济管理部、政治部、测绘局、机要局等机构,张震、王平、吕正操、李涛、李作鹏、王尚荣、刘少文、万毅、苏静、张翼翔、陈外欧、彭富九等我军著名将领此时都在总参谋部工作。与此同时,我军各大军区、各大军兵种也先后进行了调整:副总参谋长许世友兼任南京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邓华兼任沈阳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杨成武兼任北京军区司令员、防空军司令员;副总参谋长韩先楚后来兼任福州军区司令员;副总参谋长张爱萍兼任国防科委副主任。1955年9月27日,我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总参谋长粟裕、副总参谋长黄克诚、陈赓被授予大将军衔;副总参谋长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韩先楚等被授予上将军衔;总参动员部部长王平、总参军事交通部部长吕正操、总参技术部部长李涛等也被授予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