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龟十斤年龄:旧广州的娼妓、丐帮、喊口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26:06

 

一、丐帮(俗称“关帝厅人马”)

  清朝末年,丐帮猬集广州西关(今荔湾区)一带,帮中各级头目分别居住洪圣庙、文昌宫、湄洲寺、孔子庙、关帝庙、金花庙等,总头目则住在长寿西路西来初地华林寺内。其中“花子头”陈起凤,曾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当过几年头陀,练就一副过硬拳脚,又网罗一伙亡命之徒,结成死党,遂成为当时广州地区一般黑势力。居民每办红白(即婚、丧)二事,必先送一笔黑钱(黑话叫做“碧陈”)到“花子头”居住的关帝厅,讨回一张木板刻印的“附城花子陈起凤”符篆式的东西,贴在门口,以保安全,使婚丧诸事能顺利进行。

  乞丐帮人马,有的到光雅里仪仗铺做零活,临时受雇去抬棺肩舆或撑幡打伞,得些微薄“利市”和残羹剩饭;有的给年老花子搭配童丐,装成爷孙受难,沿街席地哀求施舍;有的用一块腐臭牛肉贴在腿上,佯作脓肿溃疡,讨得施主钱米;有的把头发剃光,烙上戒疤,穿上僧衣冒充和尚,到处托钵沿门化缘;有的住在郊区的破庙烂寮,挂上纸糊的“承接担幡买水,涕泪长短,价钱另议”的招牌,受雇于无后的丧家,从中赚取酬金。还有的沿街卖唱,当众献技,手牵绵羊耍猴求乞。

  以往农村因族姓、房系发生纷争,酿成械斗,如有求助于关帝厅头面人物,则须交纳重金,雇用一批丐群中粗壮的亡命之徒,作为械斗的借助力量。丐徒若在械斗中死伤,所发恤金则尽入丐头私囊。

  二、迷信职业集团“江相派”

  该江湖集团构成极为复杂,其中有相命先生、神棍、庙祝、道士、和尚、尼姑;也有江湖卖药者、老千(即骗子)、流氓、小偷、斋婆、“姑婆”(斋堂女主持)。大多数成员均属旧洪门会的会员,其头面人物“大师爸”,同时是洪门会的“大学士”、“状元”等。

  江相派伪托明朝开国功臣刘伯温为祖师爷,以洪门前五祖之一的方照舆做开山祖,其世系也是从方照舆排起。他们有一句“师门”遗训:“日月重光,不再传人。”该派有三大戒律:第一,绝对不得泄漏帮内的秘密,失手时也不准出卖同伙;第二,只许骗财,不得骗色,所骗的也应是“不义之财”;第三,不许做“入”(死)“一哥”。成员若违反第一条,则视为叛徒而被处死。

  三、旧广州的娼妓

  分别有妓寨、妓艇、妓庵三大类。清末民初,广州娼妓日盛,公私娼妓遍及全市。公娼向税务、警察部门缴纳“花捐”以合法身份公开营业,其中一些人只陪客饮酒,或筵席献歌,不陪住宿,称为“歌女”或“琵琶女”。那些可留宿的,身价非凡,初次登场,照例要大排十桌八桌丰盛筵席,叫“摆花酒”。私娼多是凭借地方势力、黑社会组织或与不法军警相勾结,做着半明半暗的卖淫勾当,私娼如外出接客叫“出车”,广州人贱称之为“车货”。暗娼居所,能容纳娼妓8至10人不等,供嫖客自选。嫖客上门,叫“打水围”。私寨接待仅以糖果点心,称“开果碟”。故私娼中有“事头婆”身和“自由身”两种。前者是私寨用钱买来接客,没有人身自由;后者,即与私寨无债务瓜葛,仅为主客关系。

  四、旧广州的仪仗铺

  广州下九路南面有一条石板小街--光雅里。清代末年至民国初期,仪仗铺多设在此,有“万福”、“丁财贵”、“多多福”、“颂多福”、“永全福”、“广福”、“有丁财”等十多家。仪仗铺一般备有花轿、灵亭、引彩、铭旌、高照、玻牌、彩灯、祭帐、孝帏、棺罩和开路神、打路卒及穿戴服装,专供红白婚丧和迎神赛会的摆设排场及罗列出游之用。仪仗还雇有一批力伕,备有统一的服装。他们逢喜事时穿红色镶黄边衫裤,黄色草帽绾红边;遇丧事时一律穿白色镶蓝边衫裤,黄色草帽绾蓝边;每遇严冬寒冷,则将仪仗服装改染黑色。如刚抬过灵柩的力伕,夹杂在婚庆仪仗队中,该行业黑话叫做:“红豆沙与白果粥捞埋(混为)一堆”。

  光雅里仪仗铺除办红白二事外,还为近郊农村迎神打醮的会景仪仗效力。如农历正月的天官诞、二月的土地诞、三月的天后(妈祖)诞、四月的金花诞、华佗诞、五月的龙母诞、六月的关帝诞等,几乎无月无之,且有十年一大诞之习俗。

  五、大妗姐

  这一行业被作为新嫁娘的“守护神”,是婚庆场合女家用以跟随新妇的临时使妈。大妗姐分贴身和打杂两类。贴身大妗专门侍候新娘,须学会梳洗和编结新潮发型,如蝴蝶髻、牡丹髻、孖辫、五股辫等,以及用丝绸在辫尾打上鸳鸯结、凤凰结一类花款;在洞房中铺床叠被、替新娘梳洗打扮、更衣换裙、席间敬茶献酒、递巾打扇;在闹新房时,替新娘招架解围,代饮敬酒,默示新娘解答难题等等。贴身大妗入门时要念:“恭喜道贺新安人,开枝发叶此良辰,入门旺相,夫妻长寿,白发齐眉。”在洞房整理被褥时念:“铺床铺席先,五男欢跃在床边,夫妻和顺乐绵绵。”张挂罗帐时念:“新挂帐,四角齐,四边珠帘高低,三年抱两苏虾仔”等如意吉祥的话。打杂大妗,则随花轿进入男家,从事扫地、上香、点神灯、递槟榔、做糍糕、盛喜盒、侍候宾客拾掇台椅桌凳、清洗杯盘碗碟等工作。一般的婚庆,由主家向仪仗铺托雇大妗姐二三人,婚事规模较大的人家,有雇8至10名不等。

  六、喊口婆

  丧家通过仪仗铺临时雇来的哭丧妇女。她们散居偏僻的横街窄巷,是专以“卖哭”为生的年老无靠的孤孀弃妇。她们受雇于丧家时间长短不一,有雇“头七”(一周),有雇“三七”(21天),个别有雇“七七”(49天)的;也有雇满百日的,均视治丧规模大小而定。喊口婆自带铺盖到丧家,住在死者房间或丧家指定住处,从事陪灵和侍奉死者的香灯。死者生前的房内用具如被褥、衣服、杂物为仵作和喊口婆均分。喊口婆每日照例哭灵三次,早喊茶,午、晚喊饭;也有喊四次的,即中间增加喊宴一次。其喊词视死者生前身份,和与雇主的关系而定,由丧家提供。喊口婆还管打扫庭院、做素盘、蒸丧糍、摺冥镪、凿纸线、上灵香等事。抗日战争前全市喊口婆有50人左右,其后随着仪仗行业的衰落而湮没。

  七、卖“飞机”榄

  卖者肩上挂有一个小木箱,装着用盐水味精腌制的橄榄,吹着唢呐,口里喊着“飞机榄,飞上天棚”的词儿。他们穿街过巷,吸引沿街小童尾随其后,若遇上住在二三楼的人要买生榄,买主只要将钱抛下,他就会用纸包着生榄直掷窗口或阳台而入。从事这类营生的人,本钱不多,故其收入也是微薄的。

  八、卖唱

  以吹、拉、弹、唱表演粤曲,于茶楼饭馆或公共场所,向听众收取微薄报酬者。这类卖唱者,一般是父女、爷孙、夫妻合作,其中有不少双目失明的人。他们大多数生活清苦,仅能糊口。

  九、卖武

  卖武者浪迹江湖,多在人们聚集的地方,如广州长堤岸边、公园周围及空旷地段摆摊开档,携带刀枪剑戟一类器械和箱物。其中有的标榜医术高明,自夸出自某寺某名师,对围观群众说“小弟不才,初到贵地,请大家赏面,不买也看看”一类江湖话,耍几路拳脚或弄刀舞枪之后,便向群众兜售跌打丸散膏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