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后脑剃光的蘑菇头:超星大讲堂 沈志华《苏联档案解密-看共产国家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38:32

沈志华 02 战后苏联的...


沈志华 03 战后苏联的...


沈志华 04 斯大林与中...

沈志华 05 斯大林与中...

沈志华 06 中苏同盟的...


沈志华 08 中苏条约的...

沈志华 09 中苏条约的...

沈志华 10 中苏条约的...

沈志华 11 中苏对朝鲜...

沈志华 12 中苏对朝鲜...

沈志华 13 中国出兵朝...

沈志华 14 莫斯科打开...

沈志华 15 莫斯科打开...

沈志华 16 苏共二十大...

沈志华 17 波匈事件与...

沈志华 18 波匈事件与...

沈志华 19 中苏两党在...

沈志华 20 中苏两党在...

沈志华 21 联合舰队与...

沈志华 22 大跃进、人...

沈志华 23 苏联撤退在...

沈志华 24 全面开始的...

沈志华 25 全面开始的...

沈志华 26 全面开始的...

沈志华 27 中苏同盟破...

沈志华 28 中苏同盟破...
超星大讲堂 沈志华 01 战后苏联的外交战略与对华政策
',1)">
人生小传
沈志华, 男,1950年出生,著名历史学家,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历史系兼职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
“我差点被当成杀人犯”,沈志华回忆起30多年前自己的“档案事故”,仍心有余悸。那时他是部队里的技术尖子,却始终入不了党,最后被勒令复员。当时,团长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不能跟你说是怎么回事,但是你留在部队里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回到地方发展人生小传  前半生,档案砸掉了沈志华的饭碗;后半生,档案成了他的精神食粮,人生中的大悲与大喜都与档案密不可分 。
“我差点被当成杀人犯”,沈志华回忆起30多年前自己的“档案事故”,仍心有余悸。那时他是部队里的技术尖子,却始终入不了党,最后被勒令复员。当时,团长对他说了这样一句话,“现在我不能跟你说是怎么回事,但是你留在部队里是没有前途的,还是回到地方发展吧。”
后来,指导员到北京出差,终于忍不住吐露了真相,“看你这么傻乎乎地蒙在鼓里,我真是不忍心,如果你档案里的那份东西不拿掉,你永远都没有前途。”原来有人揭发沈志华曾经杀过人,部队虽然查无实据,但却将这份材料放进了他的档案。
沈志华根据指导员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揭发者,问“你认识我吗”?对方说不认识。表明身份后,对方承认自己是为了积极表现,瞎编的。沈志华让他写了证明材料,这才把“杀人材料”从档案里抽了出来。
“如果我找不到那个人,我这辈子冤不冤?都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此事,沈志华至今还愤怒不已。
“杀人”事情虽然抹平了,但档案的风波还没有完。粉碎四人帮前夕,他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反革命帽子,被投入监牢;第一年恢复高考,又因为档案政审不合格,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以后破格考上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又不能够毕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志华的档案无人接收。
沈志华自嘲自己的前半生真是倒霉透顶。他成为了无业人员,不得不下海,好在从商的运道还不错,他成了一名富裕的书商。 沈志华谈朝鲜停战谈判
1992年,已是成功商人的沈志华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开始研究国际史。他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定位在苏联史、冷战史和中苏关系,并把大量精力放在解密档案的搜集上。
沈志华说,如果把历史研究者看作厨师,档案就是食粮,没有一手档案,难为无米之炊。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档案搜集的过程让沈志华感慨万千。第一次到俄国查阅档案时,常常是到小窗口先递上介绍信,等两个小时后,被告知今天看不了。后来沈志华发现俄罗斯对自己人要宽容得多,就委托俄国同行查,给每人几百美金作为劳务费,有效率还省钱。沈志华的商人天赋,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1997年,沈志华飞到美国查找档案时,感觉顺利多了。在那里,只要能够开放的档案,不仅一路绿灯,还有志愿者服务,又方便又快捷。
不管是受到冷遇还是周到服务,沈志华都在国外达到了自己的搜集目的,最令沈志华挠头的,反而是在自己家门口查档案。开国际会议的时候,他常常被问到,你研究中苏历史,为什么只有苏联的档案,没有中国的档案?他无言以对。他曾经去过中央档案馆三次,手续复杂不说,连个纸片也没有见着。一次想查找苏联专家的资料,向一个部委的档案馆求助,被对方干脆地拒绝说,不向外人开放。沈志华问什么叫外人,对方回答:该部委以外的人都是外人。
沈志华又自费沿中苏、中蒙边界跑了十多个省包括重点市的档案馆,“为什么跑那么多省,就是因为在上面看不到,只能去地方看。”然而,即便到地方,他也不一定有收获,这完全要看当地档案馆的具体执行人。千里迢迢赶过去,有的可以随便看,有的单位连门都不让进。最令他焦心的是有时要查找机密一些的档案,不得不先让领导审,一审就是三天,赶上领导开会、出差的话,等待的时间更长。
在沈志华家里,专门腾出两个房间,搁放搜集到的两万多件档案,“在苏联冷战史这方面,我的档案全国最全。”他不无自豪地说。许多人做博士论文,专程到沈志华家查找资料,甚至韩国、美国等地的学者都远道而来求助。中国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吧。”
后来,指导员到北京出差,终于忍不住吐露了真相,“看你这么傻乎乎地蒙在鼓里,我真是不忍心,如果你档案里的那份东西不拿掉,你永远都没有前途。”原来有人揭发沈志华曾经杀过人,部队虽然查无实据,但却将这份材料放进了他的档案。
沈志华根据指导员提供的线索,找到了揭发者,问“你认识我吗”?对方说不认识。表明身份后,对方承认自己是为了积极表现,瞎编的。沈志华让他写了证明材料,这才把“杀人材料”从档案里抽了出来。
“如果我找不到那个人,我这辈子冤不冤?都不知道为什么?”说起此事,沈志华至今还愤怒不已。
“杀人”事情虽然抹平了,但档案的风波还没有完。粉碎四人帮前夕,他被莫名其妙地戴上了反革命帽子,被投入监牢;第一年恢复高考,又因为档案政审不合格,失去上大学的机会;以后破格考上了中国社科院世界史专业的研究生,又不能够毕业。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沈志华的档案无人接收。
沈志华自嘲自己的前半生真是倒霉透顶。他成为了无业人员,不得不下海,好在从商的运道还不错,他成了一名富裕的书商。 沈志华谈朝鲜停战谈判
1992年,已是成功商人的沈志华突然结束了自己的生意,开始研究国际史。他把自己的研究领域定位在苏联史、冷战史和中苏关系,并把大量精力放在解密档案的搜集上。
沈志华说,如果把历史研究者看作厨师,档案就是食粮,没有一手档案,难为无米之炊。
1996年至2002年间,沈志华与社科院合作,个人出资140万元,专程到俄罗斯和美国搜集俄国解密档案,并组织翻译、整理、出版了36卷《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档案搜集的过程让沈志华感慨万千。第一次到俄国查阅档案时,常常是到小窗口先递上介绍信,等两个小时后,被告知今天看不了。后来沈志华发现俄罗斯对自己人要宽容得多,就委托俄国同行查,给每人几百美金作为劳务费,有效率还省钱。沈志华的商人天赋,不经意地流露出来。
1997年,沈志华飞到美国查找档案时,感觉顺利多了。在那里,只要能够开放的档案,不仅一路绿灯,还有志愿者服务,又方便又快捷。
不管是受到冷遇还是周到服务,沈志华都在国外达到了自己的搜集目的,最令沈志华挠头的,反而是在自己家门口查档案。开国际会议的时候,他常常被问到,你研究中苏历史,为什么只有苏联的档案,没有中国的档案?他无言以对。他曾经去过中央档案馆三次,手续复杂不说,连个纸片也没有见着。一次想查找苏联专家的资料,向一个部委的档案馆求助,被对方干脆地拒绝说,不向外人开放。沈志华问什么叫外人,对方回答:该部委以外的人都是外人。
沈志华又自费沿中苏、中蒙边界跑了十多个省包括重点市的档案馆,“为什么跑那么多省,就是因为在上面看不到,只能去地方看。”然而,即便到地方,他也不一定有收获,这完全要看当地档案馆的具体执行人。千里迢迢赶过去,有的可以随便看,有的单位连门都不让进。最令他焦心的是有时要查找机密一些的档案,不得不先让领导审,一审就是三天,赶上领导开会、出差的话,等待的时间更长。
在沈志华家里,专门腾出两个房间,搁放搜集到的两万多件档案,“在苏联冷战史这方面,我的档案全国最全。”他不无自豪地说。许多人做博士论文,专程到沈志华家查找资料,甚至韩国、美国等地的学者都远道而来求助。中国社科院一位苏联史专家认为,有了这批档案,不仅苏联史要重新认识、重新书写,对20世纪世界史和国际关系史都要重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