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女士短发的手法视频:《王根权--品评书谱》第14讲--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1:19:44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14讲

书史之离骚
书家之绝唱

《书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孙过庭所撰著的一部书法艺术理论巨著,是我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含金量很高的、全面的、实用性很强的、影响力很大的、倍受书家们欢迎和重视的一部书学理论著作。鲁迅评价司马迁的《史记》时,用了十个字:“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今天我们评价孙过庭的《书谱》时,同样可以用十个字评价:“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

《离骚》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所写的一部史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收录诗歌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又有十五国风,所占篇目最多。故此,风也就成了《诗经》的代名词。风骚指的就是《诗经》和《离骚》。由于《诗经》和《离骚》在文学方面的首领作用,使得风骚一词后来也就成了诗歌、诗人乃至文人、文学的代名词。此处的《离骚》已不是单独指屈原所写的《离骚》,而是风骚的同义词。

诗最早是用来唱的,所以也叫诗歌。用来歌唱就可以配音乐,有了音乐也就有了韵。《史记》既是一部史书,又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史诗。《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屈原的一首《离骚》一领风骚几千年。鲁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有引领史书史学的作用,类同《诗经》与《离骚》。故此,称其为“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指的是,自从司马迁《史记》问世以后两千多年,写史者甚多,编史者甚多,史书甚多,但是再没有一部史书能赶得上《史记》的水平,能与《史记》相媲美。故此,鲁迅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

今天我们评价孙过庭的《书谱》时用了类似的话,十个字:“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是我们江郎才尽,无词可施?还是我们人为攀比,牵强附会?更或我们文过饰非,夸大其实?不是。原来如是,确实如此。

孙过庭之《书谱》:如史如诗,如歌如咏,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入规入矩,入情入理,潇潇洒洒,近四千言。论文意、论文采,与屈子之《离骚》相比,毫不逊色,有过之而无不及。自从《书谱》之问世,千百年间,论书之众,书论之多,谁人可与孙子比肩?那篇能随《书谱》其后?怎么能不是“书史之离骚,书家之绝唱”呢?

孙过庭《书谱》的问世,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理论才告开始。此前所称书论者,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些写字的方法、技巧、经验、感受、体会、评语之类。正如《书谱·书牒论》一篇所总结的那样,“至如诸家势评,多涉浮华。莫不外状其形,内迷其理”。

孙过庭“独考性命之理,庶几天人之际”,所著《书谱》揭示出了书法艺术最为深刻也最为普遍的理论,阐述了书法艺术最为高深也最为简单的道理。

什么是书法艺术最深刻也最为普遍的理论呢?简而言之,三个字:书达情。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说,就是“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什么又是书法艺术最为高深也最为简单的道理呢?用孙过庭《书谱》中的话说,就是“阳舒阴修,本乎天地之心”。

“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情感的产生和表现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人会自发地产生出不同的情感,所产生的情感又会自然地以各种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表现犹如诗词一样,目的在于表现和反映一定的意境和情趣。“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解决了中国书法艺术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即中国书法艺术的作用和目的是什么?中国书法艺术是用来干什么的?孙过庭认为,人的情感的产生和表现是人的一种自然本能,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受环境条件的影响,情感会自觉地反映和表现,反映和表现的过程中,情感还会发展变化,发展变化最终会形成一种意境,这就是情感表现和反映的艺术规律。中国书法艺术如同诗词文学一样,它的目的和作用也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是用来反映表达意境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取会风骚之意”。

中国书法艺术的“书旨”是“达其情性,形其哀乐”,中国书法艺术的作用和目的是“达情表意”,书写情感是中国书法艺术活的灵魂。中国书法艺术会什么意呢?会“风骚”之意。什么又是“风骚”之意呢?所谓的“风骚之意”,就是诗词的意境、情感的意境。作为艺术的中国书法,书法家书写的目的就是要把自己书写情感产生的本意表现出来,在表现和反映书写本意的过程中,书写情感还会发展变化,发展变化最终就形成了一种意境。也就是说,作书之前书法家会有一种书写情感产生,这种书写情感有个本意,书写情感的变化发展围绕着本意而展开,最终将形成一种书写意境。中国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就是用来表达表现书法家的这种书写意境的,这就是“取会风骚之意”,我们简称其为“会意”或“书会意”。这就是书法艺术最深刻也最为普遍的理论。

“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这句话的意思是,当阴气下降,阳气上升的时候,草木就生长旺盛;当阳气下降,阴气上升的时候,草木就凋零惨败。这原本就是天地的意思,是大自然变化的一个基本规律。“阳舒阴惨”这一自然现象是“阴阳学”理论最有力的事实支撑,而且阴阳学家们认为这是“天地之心”,是天地的意思。“天地”在人们心目中是最大的概念,且具有神圣的地位。孙过庭将“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与“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进行类比,说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取会风骚之意”与“天地之心”是等同的,中国书法艺术的作用和目的是“会意”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是书法艺术的自然规律,这就是书法艺术最为高深也最为简单的道理。

在孙过庭之前,关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许多书家都在议论,但是都没有能够揭示其本质,都距离实质性答案比较远。孙过庭将这一问题从其本质上予以了揭示,而且证明了其揭示的科学性和可信性。以往人们只知道“诗言志,歌咏言”,关于中国书法艺术是干什么的,总是含含糊糊。有了孙过庭的这一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现在我们知道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如同中国的诗词文学一样,也是用来抒发情感的,是用来反映表达书写者的书写意境的。中国书法艺术的目的和作用就是“取会风骚之意”,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诗言志、歌咏言、书会意。”

孙过庭将“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作为书法艺术的指导思想,即最高主旨,孙过庭称其为“书旨”。“达其性情、形其哀乐”这一“书法之旨”,所要解决的是书法艺术的最根本问题。以往的书法理论多不涉及这一问题,而只谈书体、结字、用笔、用墨等书写技法技巧,而且还错误地把这些置于书法艺术的主导地位。孙过庭“书旨”理论的提出,是对以往书法理论的最大突破,也是对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最大贡献。

《书谱》是一部书法史诗。《书家论》、《学书论》、《书牒论》、《运笔论》、《授书论》、《评书论》等六篇,从书法艺术的指导思想、书法艺术的目的作用,到书法艺术的作品的构思设计、结字造形、运笔用墨、学书授书,进行了全面的、客观科学的理论总结。手笔之大,笔融之细,历代书论均无法比拟。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还在于以往的书法理论大都没有挣脱玄学与神学的束缚,而孙过庭的书法理论彻底摒弃了玄学与神学,使中国书法理论步入了客观与科学。

《书谱》从文学角度看,又是一部散文诗。诗文之长,于古文中并不多见;立意之新,于书法史绝无仅有;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说理透彻,言简意骇;遣辞恰确,富有文采;等等。诗歌中惯用的修辞手法如若比喻、对比、排比、互文等,在孙过庭的笔下运用自如,妙笔生华;诗文中的对仗、压韵随处不在体现,等等。称其为“书史之离骚”一点也不为之过分。

《书谱》是一部书法学讲义、书法教材、书法课本。孙过庭以“达其性情,形其哀乐”为书法的主旨,对书法的方方面面包括书家、学书、书牒、运笔、授书、评书等展开了论述。其中充满了辩证法,巧用了方法论。说理透彻,比喻精辟,妙语连珠,富有趣味。《书谱》手迹,翰墨精妙,结字运笔,入矩合规,“书乱二王”绝不过分,字数之多,堪为后世草书之法帖。于右任先生致力于草书的标准化、规范化研究,取字取法多源于《书谱》。

《书谱》是书法批评的短枪和匕首。孙过庭对书法的批评,从书法艺术的指导思想,到书法艺术的具体实践中的运笔用意,所击之处,无不切中了书法艺术中之积习陈弊。鞭辟入里,言真意切,有拨云见日之效。这些批评有效地导引了书法之发展与未来,为后世学书人指明了一条学习书法以及书法创作的成名、成家、成功的正确道路。

对于《书谱》的解读,千百年来偏读、错解者多,全读、正解者少。罕议、妄评者多,公议、确评者少。虽然历代评书者对其并不甚解,发出了种种非难和批评,但这些均未能影响《书谱》的流传,也没有因此而影响学书人对它的珍重。一些批评者一边批着,一边用着。一些学书人虽不甚懂,但也开卷有益。可以说书法史上所有书论再没有任何一篇可以超过《书谱》的影响,可以与其相媲美。名曰《书谱》,实乃“书家必读”。读不懂者不受益,若读懂者必受益,小懂者小受益,大懂者大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