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飞机头视频教程:王根权品评书谱第六讲:《祭孙录事文》解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43:16

王根权品评书谱第六讲:《祭孙录事文》解读

2011-3-2 10:51:38 来源: 中国书法品评网 跟帖0条

      陈子昂的《祭孙录事文》原文如下:

祭率府孙录事文   陈子昂

      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乌呼哀哉!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宛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当年。嗣子孤藐,贫窭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呜呼孙子!山涛尚在,稽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呜呼哀哉,尚飨!

      分句解读并译文:

原文:“维年月日朔,某等谨以云云。”

解读:省略写祭文的具体时间这种形式在古文中较多见,但陈子昂此处不写明年月日期当另有原因。其原因就是《孙君墓志铭》一文中有“时年若干”句,此文用“维年月日朔”,这就使得两文在形式上一致,寓意上也一致。“某”,陈子昂自称。“等”,指陈子昂等人。这个“等”可以有具体所指,也可以无具体所指。可以理解为孙过庭的学生以及孙过庭书法艺术和书法思想理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

译文:某年某月初一这天,陈子昂等先生的学生以及先生书法艺术和书法思想理论的崇拜者和追随者,谨以此文祭祀先生。

原文:“古人叹息者,恨有志不遂。如吾子良图方兴,青云自致。何天道之微昧,而仁德之攸孤!”

解读:“古人”,指从前那些有才能且胸怀大志的人。“吾子”,我们的老师。“良图”,美好的规划。这里指的是以《书谱》为代表的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发扬光大。“天道”,指人的生命由上天主宰之道,“昧”,糊涂。“微昧”,表示对天的敬畏。“仁德”,仁义道德,封建社会治国之根本,用以比喻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是学习书法艺术之根本理论。“攸孤”,渐显孤单。这段话表明,祭文是墓志铭的继续,墓志铭是以“志竟不遂”结束的,祭文则从“有志不遂”开始。

译文:自古以来,贤才志士们所叹息的事情是,自己所怀有的远大宏伟志向未能实现,因此而留下遗恨。我们的先生如同那些贤才志士一样,也留下了自己的遗恨。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推广普及工作刚刚开始,正在一步步地往前推进。上天不知为什么偏在这个时候犯起了糊涂,让先生走了。先生这么一走,以《书谱》为代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推广普及工作也就成了没人管的孤儿了。

原文:“忽中年而颠沛,从天运而长徂。惟君仁孝自天,忠义由己;诚不谢于昔人,实有高于烈士。”

解读:这一段是对孙过庭书法生平所作的回顾总结。“徂”,过去。“谢”,逊色,谦让。

译文:正当先生中年的时候突然间丢了官,从此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这是上天为先生的独赐,先生听命于天运的安排。先生长此以往从事着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研究创新,如何尽仁、尽孝、尽忠、尽义全都由先生自己去把握。先生于中国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方面所做出的成就不亚于中国书法史上的任何一位书法家,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实在是高出了其它方面的烈士。

原文:“然而人知信而必果,有不识于中庸。君不惭于贞纯,乃洗心于名理。”

解读:“信”,诚信,这里指的是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忠诚与信守。“中庸”,中庸之道,封建社会人们一直认为中庸之道是最好的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洗心”,重新认识。“名理”,大家普遍认识到的道理。

译文:虽然人们都知道诚守信诺所得到的必然结果,然而却有人不懂得中庸之道这一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先生无愧于对事业的忠诚与信守的纯真,以自己的天才结合自己的书法实践,对大家普遍认好的中庸之道进行了重新认识。

原文:“元常既没,墨妙不传。君之逸翰,旷代同仙。岂图此妙未极,中道而息。怀众宝而未摅,永幽泉而掩魄。乌呼哀哉!”

解读:“元常”即钟繇。这里指历史上那些在书法艺术上有突出成就的书法家。“墨妙”,书法艺术的精妙。“此妙”,指孙过庭的书法艺术和书法思想理论。“众宝”,众多的书法技艺和书法思想理论。“摅”,发表。

译文:钟繇等书法先贤只有书法实践而没有书法理论,他们死后,他们高超的书法技艺就没人能够传承了。先生与他们不同,先生既有书法实践又有书法思想理论,先生的书法技艺随同他的书法思想理论一定能够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先生的书法艺术与其书法思想理论正在发展,还没有发展到最高顶峰的时候,先生却去逝了。先生于书法艺术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诸多的才艺、诸多的思想理论都还没有发掘出来,先生却永远地去了。悲哀啊,中国书法艺术之悲哀!

原文:“平生知己,畴昔周旋。我之数子,君之百年。相视而笑,惋然昨日。交臂而悲,今焉已失。”

解读:“畴昔”,从前。“我之数子”,我们这些学生,指陈子昂等人,即文首的“某等”。“数”,若干人。“交臂”,即擦肩而过。“君之百年”,孙过庭去世以后。这一段语气转入了平和,在全文中起意思转折前的缓冲作用。

译文:我们这些学生,老师您是最了解的,以前您在的时候大家时不时还有些往来。老师您这么一走,我们这些人还能干些什么呢?见了面了,打个招呼,笑一笑,还同往常一样。可是老师您,与我们擦肩而过就再也见不到了,想到这些,就不由得不悲伤。

原文:“人代如此,天道固然。所恨君者,枉夭当年。”

解读:这一句意思再一次转折。“君者”指孙过庭去逝一事。 “枉夭”,不该死去却死去了。“当年”,正当干事之年,指孙过庭于书法艺术事业上正在能干的时候。以往研究孙过庭者以“枉夭当年”为据,认为孙过庭死于中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年”是以年龄而论,“当年”则以干事而论。“中年”与“当年”的时间段可以重叠,也可以分开。认为孙过庭死于中年者,没有认真体察陈子昂的用词,也没有认真体会“中年”与“当年”两个词意上的差别。

译文:人大概就是这样吧,老天爷也许就是这样个安排法。我所恨的是,老师您于书法艺术事业上正是能干的时候,老天爷却让您这么早就逝去了。

原文:“嗣子孤藐,贫联翩。无父何恃,有母茕焉。”

解读:“嗣子”,儿子,这里指的是以《书谱》为代表的孙过庭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贫窭”,指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的困难处境。“父”,父亲,这里指孙过庭。“母”,母亲,这里指陈子昂等同学以及理解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人。“茕”,忧愁。  

译文:先生逝去后,先生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就犹如孤儿一样, 先生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推广普及发扬光大往后的艰难和困境很多。我联想了许多,先生不在了这件事情还能依靠谁呢?虽然说还有我们这些学生,可担当这样的重任我们的能力有限啊!

原文:“乌呼孙子!山涛尚在,稽绍不孤。君其知我,无恨泉途!”

解读:“山涛尚在,稽绍不孤”,说的是“稽康托孤”的故事。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三国时魏末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山涛,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在曹魏末年,曹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为了争夺国家的统治权而明争暗斗,使得官场异常腐败,许多有才学的文人便不想混入其中,其中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贤、王戒这七个人最有名、最具影响。这七个人经常在竹林里闲游,经常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弹琴,试图寻找乱世中的一份清静。历史上把这七个人称做“竹林七贤”。虽然他们行为古怪,但是他们都是信守诺言、不畏强权、品德高尚的人。当时的朝廷,表面上是曹操的后代当皇帝,实际上是丞相司马昭把持朝中的大权,暗中谋划夺取帝位。他为了扩大势力,争取社会名流的支持,请“竹林七贤”出来做官。司马昭的祖母是山涛的堂姑祖母,山涛得到邀请,不好拒绝,就出来做了官。 后来山涛又推荐嵇康到朝中做官,嵇康对此非常生气,写了一封信与山涛绝交。在这封信里嵇康不但责备了山涛,还猛列地批评了当时的司马氏集团。山涛知道嵇康清高正直,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但是这件事情使司马昭对嵇康怀恨在心。后来司马昭便找了个借口把嵇康抓到监狱里,并且判处他死刑。 这个消息传出后,洛阳城里的好多人都为嵇康求情。山涛几次上书请求为嵇康减免罪行,但都没有用。“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 嵇康在临死之前,把自己十岁的儿子嵇绍托付给了山涛,嵇康把儿子叫到跟前说:“你山涛叔叔是个值得信赖的人,只要他在,你就不是没有父亲的孤儿,他会像父亲一样照顾你。” 嵇康死后,山涛对嵇康一家老小尽心照顾,十几年以后,司马炎当了皇帝,朝廷的混乱局面有所扭转。山涛就上书给司马炎说:“父亲有罪,和儿子没有关系。嵇绍现在已经长大成人,并且品德高尚,才华横溢,应该给予重用。” 司马炎采纳了山涛的意见,任命嵇绍为秘书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嵇康信友托孤、山涛守信不避嫌抚育遗孤的故事。陈子昂引用这个典故,来说明孙过庭书法艺术思想理论今后如何传播。

译文:悲哀啊,我们的孙老师!您将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的发扬光大这样重要的事情托给了我们,我们本应该像山涛扶孤那样,将您的书法艺术思想理论推广传播发扬光大,可您知道我们的水平和能力,我们担心我等不能胜任这件事,我们会耽误了您的嘱托,等到我们百年以后在去黄泉的路,我们岂不和老师您一样留下我们的遗限!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悲哀啊,太悲哀了!我们为您准备了祭品,请您享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