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烫12小时候后洗头: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8:45
下载自www.downshu.cn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陕西]
西安--羊肉泡馍
  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 ,又有暖胃之功能。
  羊肉泡馍是西安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牛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掰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牛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西安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老孙家"、"同盛祥"等较有名气。
 
  陕西--凉皮
  陕西凉皮,仅次于主食,种类繁多,做法各异,调拌时各具特色,口味也不同,在这里,仅举出几种。
  麻酱凉皮:一种典型的清真吃法。其做法较简单,把面粉调成糊状,盛入特制的金属凉皮箩里,摇动凉皮箩,使面筋平平地铺在箩底,然后放入开水锅内蒸制成熟。吃时,把面皮切成半厘米宽的条,一般加辅料为黄瓜丝,调入盐、醋、酱、芝麻酱、辣椒油等即可。
  秦镇凉皮:以大米粉为原料制成,因产于户县的秦镇得名,也叫秦镇米皮。制作时把大米粉调为糊状,平铺在多层竹蒸笼内,旺火蒸熟。吃时,用近1米长、20多厘米宽的大铡刀铡成细丝,加入辅料青菜、小豆芽等,调入佐料,好的口味全在辣椒油上,调好的凉皮呈红色,辣里透香。
  汉中凉皮:因产于汉中地区而得名。由于加工时用小石磨加水将米磨制成米粉浆,又叫水磨凉皮。制作时,将磨好的米粉浆平铺于竹蒸笼上蒸制。加入调料,主要是蒜汁、辣椒油,口味酸辣之中透着蒜香。
  面筋凉皮:主产于关中地区,加工时,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调成糊,盛入金属凉皮箩上锅蒸制。调制时,加入蒸烹面筋块、时令蔬菜,调味品有醋、酱、蒜汁、味精、盐、辣椒油、香油等,吃时别有风味。
  除以上几种外,陕西还有扶风的烙面皮,汉中的魔芋凉皮、黑米凉皮,陕北的绿豆凉皮等等。不论哪一种,不妨都尝尝,一定会使你满口留香。
陕西--荞面
  古称"河漏"。'元代农学家王祯《农书,荞麦》:"北方山后,诸郡多种,治去皮壳,磨而成面或作汤饼。"韩城的羊肉餄餎不是作为汤饼(古时称汤面为汤饼),而是用一种特制的箔餄餎床子,将荞面压成细而长的圆状条面,捞入碗中,再泼入多味调料的羊肉汤,故称羊肉餄餎。如凉吃,放少许凉粉,再加入油辣、蒜泥、芥茉等调味,成为凉粉餄餎,食时不仅带有特异的香味,且对身体大有补益。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乔麦最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因荞麦性寒,故韩城俗话说:"荞面凉冶沿,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荞面热缩铝,原汤加调料,羊肉臊子辛辣椒。"
  饸饹多用荞麦面制成,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 P、维生素 B1、 B2、芦丁、镁、总黄酮等。而且荞麦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固定的叫法是荞面饸饹网上还流传着乔面禾洛乔面活络荞面合络。
  特点:面条细筋韧,挑起来不断条,清香利口。冬可热吃,夏可凉吃,有健胃消暑的功效
  
  陕西--肉夹馍
  得名古汉语"肉夹于馍",肉叫腊汁肉是一种用着锅占制的普什肉,但比一般酱肉酥烂,滋味鲜长。由于选料精细,调料全面,火功到家,加上使用陈年老汤, 因此所制的腊汁肉与众不同,有明显的特色,人们称赞它是:"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法满嘴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
  基本制作工艺是:将肥瘦适度的鲜猪肉,用凉水洗于净,切成 1-2公斤的长条,放入陈年老汤锅内,加入适量的凉水、食盐、料洒、糖色,以及八角、桂皮、花椒、丁香等10余种调味品(用粗布袋装),压上铁算子,先用大火烧开,撤去浮沫,再改用小火炯煮, 保持汤锅小开,煮约2小时后改用微火焖3-4小时,此时肉已完全酥烂,即可捞出拆去骨头,放在大瓷盘内。吃时切腊汁向少量,夹人刚出炉的白吉馍中,此时馍香肉酥,回味无穷。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白剂馍一起食用还可以增加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备注:
  在西安,老樊家几乎成了腊汁肉的代名词。腊汁肉起源于战国,当时称“寒肉”,经世代流传、演变,遂成今日之秦味腊汁肉。樊记腊汁肉已有近百年历史,由一姓樊小贩所创。由于其选料精、调味全、火功到,又经长时间煨制,颜色红润、软烂醇香、久贮不变。食者有“肥肉吃了不腻口,瘦肉无渣满口油,不用牙咬肉自烂,食后余香久不散”之赞誉。
  近年来,在制作工艺上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大了瘦肉比例和香度,使其更加浓郁喷香,深受食者欢迎。多次被评为省市名优小吃。1989年又以其风味独特博得赞誉,荣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用刚出炉的白吉馍夹着吃,则馍香肉酥,回味无穷。
陕西--黄桂柿子饼
  特 点 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的柿子面饼,金黄软绵、甜而不腻、芳香扑鼻。
  主要原料 火晶柿子、面粉、白糖、桂花、核桃仁、青红丝、桔饼、冰糖、油。
  简要介绍 相传李自成称王西安后,临潼老百姓用火晶柿子拌上面粉,烙成柿子面饼慰劳义军,很受义军将士称道。后来,为了纪念李自成及义军,每年柿子熟了,临潼百姓家家 户户都要烙些柿面饼吃。天长日久,就演变成了今天的黄桂柿子饼。
  
  陕西--岐山臊子面
  陕西人爱吃面,会做面,面条的种类花样数不胜数,做法吃法多有差异,南方人来陕往往为之惊诧不已,连声称绝。关中西部(陕西人称为西府)的岐山臊子面,尤以其独特的做功和色、形、味俱全的美学意义,殊为各方人士称道,堪称诸绝鳌头。
  岐山臊子面的特点,民间早有15字顺口溜加以总结:“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光吃面,不喝汤。”十分贴切形象地概括了这一美食的绝妙诱人之处。
  “薄,筋,光”指的是面条的质量。要达到这3个字的标准,对厨师面案上的和功、揉功、擀功和切功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广东]
广东--叉烧包
  用面粉、白糖等拌成发面皮作皮,蜜汁叉烧作馅。成品雀笼形,笑口,松软香甜。乃广东老牌名点,各地大小茶楼、酒家四时供应,故有“镇山宝”之称。
  原 料:
  叉烧肉,盐,花椒,葱,姜,酱油各适量,面粉。
  制 法:
  ①叉烧肉切小块,葱姜切末,加酱油、盐拌成陷;面粉中加糖、温水、发酵粉,省二小时,至面团发起时,加香油、白糖。
  ②将面分成份,擀成中间厚、两边薄的皮,将叉烧肉块及葱姜末包成包子,上屉蒸15分钟即可。  广东--煲仔饭
  煲仔饭是广东特色菜肴之一。 这“煲”本身就是广东话用语,用于煲仔饭,它既做燃具,又做食具。因为煲仔的导热性差,所以保温性相应就高。冬日里双手在煲仔外捂一捂,再盖住耳朵,立即暖烘烘的。
  你可以在广东任何一个城市吃到煲仔饭;如果你不在广东,当你坐京广或者京九线时,火车一进入韶关站停靠,你就会发现站台上有人推着车子卖煲仔饭。不过那些煲仔饭往往徒有虚名,通常是把饭跟菜分别煮熟,然后拼凑而成的。虽然如此,仍然因为它是一人一煲,清洁卫生无污染,所以深受人们喜爱。
  正宗的煲仔饭是在生米中加入生油和姜葱,以猛火煮之。配料则根据其受热耐火程度适时加入,再一同煮至全熟,其要点就是生米煮成熟饭,火候的掌握至关重要。煲仔饭的配料形式多样,不拘一格,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通常选用瘦肉、牛肉、鸡蛋、滑鸡、排骨、腊味、黄鳝、田鸡,等等。
 
  广东--和味牛杂萝卜
  广州著名小吃之一。牛杂,即牛肚、牛肝、牛肺、牛肠、牛心、牛柏叶等牛内脏。将牛杂洗干净后斩件,用油、盐、酱油、蚝油、味精、胡椒粉等味料腌制,加上花椒、八角、五香粉等,与萝卜一起下锅用文火慢煮。食时佐以辣椒酱。
  和味牛杂萝卜据说是光绪年间一个居住在光塔寺附近的回族厨师发明的。光塔寺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清真寺,附近一带曾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聚居地。出于宗信仰,伊斯兰教教徒都不吃猪肉,故一个回民厨师就想到在光塔寺附近开了一家牛香店。他用牛肠、牛膀、牛肺、萝卜用加了花椒、八角等五种味料的酱汁慢火珊眉父鲂∈保等牛杂赏噶耍而萝卜又吸慢了加入牛杂味的酱汁后,再剪开小块,用小竹签串着醮辣椒酱吃,曰为和味牛杂萝卜,入口回味无穷。此味一出,果然吸引附近的回民甚至非回民都来光顾。于是,善食的广州人都纷纷仿效,和味牛杂萝卜一味流传至今了。 
 
      广州白云猪手
  “白云猪手”是广东的一道历史名菜。相传古时,白云山上有一座寺院。一天,主持该院的长老下山化缘去了,寺中的一个小和尚乘机弄来一只猪手,想想尝尝它的滋味。在山门外,他找了一个瓦坛子,便就地垒灶烧煮,猪手刚熟,不七长老已化缘归来。不和尚怕被长老看见,触犯佛戒,就慌忙将猪手丢在山下的溪水中。第二天,有个樵夫上山打柴,路过山溪,发现了这只猪手,就将萁捡回家中,用糖、盐、醋等调味后食用,其皮脆肉爽、酸甜适口。不久,炮制猪手之法便在当地流传开来。因它起源于白云山麓,所以后人称它为“白云猪手”。
  现在广州的“白云猪手”,制作较精细,已将原来的土法烹制改为烧刮、斩小、水煮、泡浸、腌渍等五道工序制作,最考究的“白云猪手”,是用白云山上的九龙泉水泡浸的。九龙泉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晶莹澄澈、清醇甘滑、用它浸泡肥腻猪手,能解油腻。据说广州郊沙河饭店出售的“白云猪手”,仍用白云泉水泡浸,其色、香、味、形俱佳。
  【原料】
  主料:猪前后脚各1只(约重1250克)
  调料:精年轻450克,白醋1500克,白糖500克,五柳料60克。
  【制作】
  (1)将猪脚去净毛甲,洗净,用沸水煮约30分钟,改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剖开切成块,每块重约25克,洗净,另换沸水煮约20分钟,取出,又用清水冲漂约1小时,然后再换沸水煮20分钟至六成软烂,取出,晾凉,装盘。
  (2)将白醋煮沸,加白糖、精盐,煮至溶解,滤清,凉后倒入盆里,将猪脚块浸6小时,随食随取。
  【特点】
  此品骨肉易离,皮爽肉滑,不肥不腻,酸甜可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山西]zt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而对和面的技术要求较严,水、面的比例,要求准确,一般是一斤面三两水,打 成面穗,再揉成面团,然后用湿布蒙住,饧半小时后再揉,直到揉匀、揉软、揉光。如果揉面功夫不到,削时容易粘刀、断条。刀削面之妙妙在刀功。刀,一般不使用莱刀,要从特制的弧形削刀。****作时左手托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手腕要灵,出力要平,用力要匀,对着汤锅,嚓、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的面叶儿,一叶连一叶,恰似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一道弧形白线,面叶落入汤锅,汤滚面翻,又象银鱼戏水,煞是好看,高明的厨师,每分钟能削二百刀左右,每个面叶的长度,恰好都是六寸。吃面前,能够参观厨师削面,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
  刀削面的调料(俗称"浇头"或"调和"),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场、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并配上应时鲜菜,如黄瓜丝、韭菜花、绿豆芽、煮黄豆、青蒜末、辣椒面等,再滴上点老陈醋,十分可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安徽]
安徽--徽州臭豆腐
  俗名“大呆臭”,为王致和于清康熙年间创制,康熙皇帝品尝后赞不绝口,特地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呈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外。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独具一番风味,而由于大呆臭的制作工艺很复杂,所以这道风味小吃,恐怕只有来黄山的游客才能吃到了。大呆臭在黄山市内很多小吃摊点上均可吃到。
  
  安徽--臭
  徽州水產類傳統名菜。又名“腌鮮鱖”,制法獨特,食而得異香。相傳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帶的貴池、銅陵、大通等地魚販每年人冬時將長江名貴水產棗鱖魚用木桶裝咧粱罩萆絽^出售(當時有“桶魚”之稱),途中為防止鮮魚變質,採用一層魚灑一層淡鹽水的辦法,經常上下翻動。如此七八天抵達屯溪等地時,魚鰓仍是紅色,鱗不脫,質未變,只是表皮散發出一種似臭非臭的特殊氣味,但是洗凈後經熱油稍煎,細火烹?#123;後,非但無臭味,反而鮮香無比,成為膾炙人口的佳肴延續下來,至今盛譽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魚,而是用新鮮的徽州自產桃花鱖(每年桃花盛開、春訊發水之時,此魚長得最為肥嫩,故名)用鹽或濃鮮的肉鹵腌制,再用傳統的烹?#123;方法燒制,故稱“腌鮮鱖”。
  制作方法:
  將新鮮鱖魚腌漬在室溫攝氏25度左右的環境中,經六七天后,魚體便發出似臭非臭的氣味。然後洗凈並在兩面各剞幾條斜刀花,待晾幹後放入油鍋略煎,至兩面呈淡黃色時,倒入漏勺瀝油。在原鍋中留下少許油,下肉片、筍片略煸後,將魚放入,加醬油、紹酒、白糖、姜未和雞清湯,用旺火燒開,再轉用小火燒四十分鐘左右,至湯汁快幹時,撤下青蒜段,用濕澱粉?#123;稀勾薄芡,淋上熟豬油起鍋即成。此菜肉酥鮮美,具有特殊的香味,是徽式風味佳肴的代表菜品。
  
   安徽--无为熏鸭
  “无为熏鸭”,又名“无为熏板鸭”,是安徽无为地区传统风味之一,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其突出的特点:一是鸭子好。无为地处长江沿岸,鸭以放养为主,多食小鱼、小虾,故成长快、体肥壮、肉嫩、脂肪厚;二是制法精良。腌、熏、煮的过程中调味和火候的运用都有独到之处,成品体形完美,色泽金黄油亮,皮酥肉嫩,味鲜醇,具有特殊风味。
  原 料:
  鸭子两只,葱片100克,姜片100克,茴香25克。
  制 法:
  1.鸭子治净,用盐擦透鸭身,放缸中腌4小时,中间须翻动一次。
  2.将鸭在开水中烫至皮缩紧,挂在风口处,擦去皮衣。
  3.熏锅中架放4根细铁棍,把鸭背朝下放上,熏5分钟后翻身再熏5分钟。
  4.大锅内放入、香料、酱油、葱、姜块,烧开后放入鸭子焖煮45分钟捞出,将鸭剁成块装盘即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云南]
云南--过桥米线
  过桥米线由汤、片和米线、佐料三部分组成。吃时用大磁碗一只,先放熟鸡油、味精、胡椒面,然后将鸡、鸭、排骨、猪筒子骨等熬出的汤舀入碗内端上桌备用。此时滚汤被厚厚的一层油盖住不冒气,但食客千万不可先喝汤,以免烫伤。要先把鸽鸡磕入碗内,接着把生鱼片、生肉片、鸡肉、猪肝、腰花、鱿鱼、海参、肚片等生的肉食依次放入,并有筷子轻轻拨动,好让生肉烫熟。然后放入香脆、叉烧等熟肉,再加入豌豆类、嫩韭菜、菠菜、豆腐皮、米线,最后加入酱油、辣子油。吃起来味道特别浓郁鲜美,营养非常丰富,常常令中外食客赞不绝口。过桥米线集中地体现了滇菜而丰盛的原料,精湛的技术和特殊的吃法,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过桥米线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它的起源还有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过桥米线最初起源于滇南的蒙自县城。相传在城外有一个南湖(现在犹存),湖水清澈如碧,湖畔垂柳成行。湖心有个小岛,岛上不公有亭台楼阁,而且翠竹成林,古木参天,景色优美幽静,空气清新宜人,是附近学子们攻读诗书的好地方,有个书生到湖心的小岛去读书备考,但因为埋头用功,常常忘记吃妻子送去的饭菜,等到吃的时候往往又凉了。由于饮食不正常,天长日久,身体日见消瘦,贤妻十分心疼。有一次,妻子杀了一只肥母鸡,用砂锅熬好后送去,很长时间仍角温热,便用当地人喜欢吃的米线和其他佐料放入,味道很鲜美,收生也喜欢吃,贤惠的妻子就常常仿此做好送去。后来,书生金榜题名,但他念念不望妻子的盛情,戏说是吃了妻子送的鸡汤米线才考中的。因为他妻子送米线到岛上要经过一道曲径小桥,书生便把这种做法的米线叫做"过桥米线",此事一时传为美谈。人们纷纷仿照书生妻的做法吃米线,过桥米线从此流传开来。经过后人的加工改进,过桥米线越做越好,越传越远
 云南--宣威火腿
  宣威火腿是云南省著名特产,是我国著名的三大火腿之一,1915年,在巴拿马世界博览会上,宣威火腿荣获金质奖,是云南最早进入国际市场的名特食品之一。素以风味独特而与浙江金华火腿齐名媲美,蜚声中外,脍炙人口。
  宣威宣威火腿形似琵琶状,皮面色泽呈蜡黄或淡红色,切开断面精肉呈红色、桃红色或瑰色。肉质光亮切面平整,组织结实,皮薄肉细,圆润饱满。 宣威火腿出产于云南省宣威县。当地群众有丰富的养猪和腌制火腿的传统经验。每年农历冬腊月间,选取新鲜肥壮的猪后腿,用黑井盐和川盐混合,反复揉搓,使盐分渗进肉中,尔后即行腌制,让其自然发酵,历时半年以上方腌制成熟。由于腌制原料经过挑选,制作功夫独到,腌熟的火腿外形端正,只大骨小,皮薄肉厚,肥瘦适中,肉色红艳,香气浓郁,食味鲜美而回甜,用以烹调多种菜肴,均极可口,久吃不腻。
  宣威火腿产销历史很长,相传已有数百年。二十世纪初,宝石火腿即行销国内,并曾运销海外。宣威火腿也就成为云南各地出产火腿的代表,被称作云腿。
  为了方便储运和食用,宣威火腿从一九二零年开始加工成罐头应市。由于既能保持宣威火腿固有的特殊风味,内装火腿经过精选,片形整齐,色泽红润,香气充足,引人食欲,又方便消费者食用,配制冷热菜肴十分快捷,因而云腿罐头一经问市,就受到人们的欢迎,声名远传,销路日广,在香港、东南亚一带也享有佳誉。
  解放后,宣威火腿和云腿罐头的产销进一步发展,质量稳定提高,产量不断增加,更好地适应了国内外市场的需要。云腿罐头作为云南省的传统名牌产品,目前除在香港、东南亚传统市场上销售外,已开始对日本、美洲出口。
  云腿罐头有大片、小片和腱肉三种规格,风味相同而食法各异。大片用作筵席拼盘,烹制三夹乌鱼、火夹乳饼等名肴,色、香、味、形兼美,是不可多得的美味佳馔。小片和腱肉,用于配制菜肴,炒、烩、蒸、煮皆宜,有色鲜香浓,回味隽永之妙。还有云腿午餐肉罐头,由于填加云腿制成,而与一般午餐肉罐头风味有别,是旅行野餐或烹制菜肴的佳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北京&天津)
北京--烤鸭
  北京烤鸭有"天下第一美味"之称,也是北京风味的代表作。
  吃烤鸭的最佳去处当是北京前门外、和平门、王府井的"全聚德烤鸭店"。这家店创建于130年前,如果从烤鸭店的鼻祖杨仁全经营鸭子算起,那又要上推30年。
  全聚德烤鸭的制作方法是挂炉烤制。首先要用独家拥有的佐料涂于生鸭之上。然后是掌握火候。火欠则生,火过则黑。烤好的鸭子色呈枣红,鲜艳油亮,皮脆肉嫩。
  烤完的鸭子被厨师切成薄薄的片状,每一片上面又要有瘦又要有肥;然后摆在桌面上,旁边是面饼,大葱,面酱等简单而味美的配料。将酱涂于饼上,再放入鸭片和大葱,用手卷成筒状,便可食用。吃烤鸭不多用筷子,用手的时候反而较多。
  北京城中善制烤鸭的另一个大店,是位崇文门外的便宜坊。便宜坊开业于1855年,比全聚德还早9年。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便宜坊以焖炉烤鸭著称。挂炉与焖炉的区别在于,挂炉使用明火。燃料为果木,以枣木为佳;焖炉使用暗火,燃料是秫秸,板条等软质材料。两种流派各有千秋。但都在一个烤字上下功夫,因此都被叫做北京烤鸭。
  
  北京--驴打滚
  驴打滚又称豆面糕,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的黄米面外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皮,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粉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
  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天津--狗不理包子
  到天津不吃"狗不理包子",是旅游者的遗憾。刚出屉的热气腾腾爽眼舒心的包子,看上去如同薄雾之中含苞秋菊,再咬上一口,油水汪汪,香而不腻。狗不理包子好吃关键在于选料、配放、搅拌以至揉面、擀面都是有一定的绝招儿,特别是包子褶花匀称,每个包子都不少于15个褶。"狗不理"包子铺原名"德聚号",已有百余年历史,店主叫高贵友,他的乳名"狗子"。因其父四十得子,为求平安养子,故取其名。他的包子很受顾客欢迎,生意越做越火,"狗子"卖包子忙的顾不上与顾客说话,人们取笑他:"狗子卖包子,一概不理。"日久天长,喊顺了嘴。包子出名了,高贵友的大名反倒被忘记了。狗不理包子不仅在历史上为慈禧太后喜爱;今天,也深得大众百姓和外国友人的青睐。  
  
  天津--十八街麻花
  桂发祥麻花的创始人是范贵才、范贵林兄弟,他们曾在天津大沽南路的十八街各开了"桂发祥"和"桂发成"麻花店,因店铺座落于十八街,人们又习惯称其为十八街麻花。 十八街麻花是经过反复探索进行创新,在白条和麻条中间夹一条含有桂花、闵姜、桃仁、瓜条等多种小料的酥馅,使炸出的麻花酥软香甜与众不同,创造出的什锦夹馅大麻花。其特点是香、酥、脆、甜,在干燥通风处放置数月不走味,不绵软、不变质。 来天津旅游的国内外宾客,临走时都要带上几盒麻花,送亲朋好友。
 天津--耳朵眼炸糕
  天津有三绝:一是狗不理,二是桂发祥,这三就是耳朵眼了。
  耳朵眼说可不是炸糕的大小,而是由于当年创始人"炸糕刘"刘万春在北门外窄小的耳朵眼胡同出口处常年以卖炸糕谋生并逐渐形成独特风格,所以被戏称为耳朵眼炸糕。耳朵眼炸糕的传统制法,是选用北河、西河的上等新粘黄米,水磨后发酵、对碱、揉匀,制成面团。选用优质红小豆煮烂,使用铜丝罗搓沙,放入红糖汁炒成豆沙馅。炸糕团成团儿,先使温油下锅,后加旺火炸透。
  用这种方法制成的炸糕火候适当,既不焦糊也不跑馅,出锅后厚薄均匀,呈金黄色,而且炸的个儿大,做到"高发",也有祝福顾客高开发财的吉祥之意。
  耳朵眼炸糕的个头儿可挺大,排着大队买炸糕的人们一次也就买上三五个,但这可就是全家吃的量了,并且这种炸糕吃到嘴里外焦里嫩,香甜酥脆,深得天津人的喜爱,要是哪天您去大胡同对面的北门外大街买耳朵眼炸糕,碰上没排队,那可真是赶着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贵州)
贵州--花江狗肉
  原料:
  肥嫩狗一只。
  调料:
  生姜、狗苦胆、砂仁、花椒粉、胡椒粉、鱼香菜、菜油、蒜头、芫荽、狗油、葱花、味精等适量.
  刀工成型:
  狗去毛刮洗干净,破腹去内脏、大骨,用沸水连氽几次,除去血迹至无臭味为止。然后砍成两节放入砂罐加水和姜数块,置旺火上炖至汤沸,滴入少许苦胆汁,除去泡沫、浮渣,再用小火炖至软时取出滤干水分,抹上熟菜油,使狗肉表面发光发亮,根据食用量切成3厘米见方的薄片。
  烹调方法:
  煮。将锅洗净置火上。原汁狗肉汤烧开,放入切好的肉片,加入少许姜片、蒜片、鱼香菜、芫荽、葱节、胡椒粉、花椒粉、砂仁、味精使其入味。吃时取小碗(每人1个)放入适量煳辣椒面,用狗油烧烫浇在辣椒上,加入盐、姜米、蒜泥、鱼香菜、芫荽、葱花、胡椒粉、花椒粉、原汤、味精制成蘸水调匀后与狗肉同时上桌。
  风味特色:
  肉色白嫩,汤清不稠,味美清香。系花江地方特色菜。
  技术要领:
  炖狗肉时用小火,以免汤汁稠浓。
  花江狗肉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据说有三种理由:其一是狗肉可以治病,尤其是对高血压患者有降压之功能,对年迈体弱,小儿尿床症效果最好。一般人冬天吃了狗肉可增加热量,夏天吃了狗肉可降热。体壮者强身,体弱者补气,男女老幼皆宜。其二是店主杀狗不剥皮,像杀猪似的用开水把毛烫掉,去其内脏,小火沙锅慢炖。水一次性放足,中间不添加水,保持原汤,让肉香都炖出来。炖时要放花椒、生姜、陈皮、八角、山奈等佐料。其三是,吃法讲究,把炖好的狗肉切成片或块,用碗装好,用滚烫的原狗肉汤冲进碗内,加入姜、葱花、胡椒粉、芜荽、味精等。再给一盘胡辣椒水,边蘸边吃,又烫又辣又麻又香,清爽可口,味道鲜美。再添一杯美酒,更是其乐无穷。
贵州--肠旺面
  贵阳地区著名的风味小吃,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位姓苏的生意人首创。因系有猪肥肠、猪血旺作盖面的鸡蛋人工面条,故名“肠旺面”。肠旺面择料严格,制作考究,一碗面条,其主料、配料竞二十多种。制作时,面条要经过“三翻四搭九道切”,细软如绸缎;肥肠加盐、醋反复搓洗,解刀后加花椒、山奈、八角、点葱、文火煨炖。经过精细加工制作的肠旺面,汤色鲜红,面条细脆,辣而不猛,油而不腻,吃时浓点满口,吃后回味悠长,深受群众喜爱。
  它的主要原料是猪大肠、新鲜的猪血旺和擀制的鸡蛋面条。配料和调料有20多种。主料和配料的制作都非常考究。猪大肠越肥越好,里外洗净,用盐、醋反复揉搓,将肠壁的粘状物揉净,再用清水反复浸漂,除去腥味。然后放在木盆或瓷瓦盆中(忌放金属器皿内),把肠子花椒、山奈、八角放入锅内煮熟,捞出切成片。然后又用姜、葱、山奈、八角放入砂锅小火慢炖。血旺要嫩,也切成片吃时在汤锅里放一下。配料如脆哨即用猪糟头肉或五花肉,用以鸡蛋面、猪肠、血旺、脆哨四大原料为本,再调放鸡汤、红油辣椒等佐料,经12道工序,才出成品一份。其汤色鲜红、面条蛋黄、肥肠粉白,葱花嫩绿,豆芽金黄,一碗捧出,使人顿感赏心悦目,待举箸下咽,更是满口生香。面条脆细爽口、食不粘牙;肉哨香脆、肠旺鲜嫩;辣而不猛、油而不腻;汤鲜味美、回味悠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南--米粉
  原料:米粉,榨菜丝,肉丝,盐,味精,酱油,杂骨汤,干椒粉,葱花,熟猪油。
  制法:①肉丝,榨菜炒香,调正味,加杂骨汤,焖熟,待用。 ②取碗放入盐,味精,酱油,干椒粉,杂骨汤,熟猪油,葱花待用。 ③锅烧开水,下入米粉,烫熟,捞出放入碗中,浇肉丝即成。
  
湖南--红烧猪脚
  原料:净猪脚,色拉油,盐,味精,料酒,酱油,糖色,白糖,葱花,姜块,葱把,桂皮,八角,整干椒。
  制法:
  ①猪脚斩成块,焯水。
  ②把姜,葱把,桂皮,八角,整干椒炒香,放猪脚煸干水份,烹料酒,糖色,酱油,炒上色加水,调正味,小火烧至酥烂,进味。
  ③食用时,拣出姜,葱及香料,盛碗中,撒葱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河南)
河南--开封灌汤包
  小笼灌汤包子是开封历史悠久的名点之一。开封有两大名吃之一,为皇家经典美食.它是由北宋时期有名的“山洞梅花包子”演变而来,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以小巧玲珑、皮薄馅多、灌汤流油、鲜香利口而驰名。品尝之后,果然味道鲜美,不过包子的个头比南方的小笼包子要大 
  吃开封灌汤包子,看是一个重要的过程。灌汤包子皮薄,洁白如景德镇细瓷,有透明之感。包子上有精工捏制绉褶32道,均匀得不行。搁在白瓷盘上看,灌汤包子似白菊,抬箸夹起来,悬如灯笼。这个惟美主义的赏析过程,不可或缺。吃之,内有肉馅,底层有鲜汤。惟要记住,吃灌汤包子注意抄底,横中一吃,未及将汤汁吸纳,其汤就顺着筷子流至手上,抬腕吸之,汤沿臂而流,可及背心。吃灌汤包子烫着背心,在理论上是存在的。所以,吃灌汤包子必须全神贯注,一心在吃,不可旁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山东)
山东--德州扒鸡
  德州扒鸡”原名“德州五香脱骨扒鸡”,是山东德州的传统风味菜肴。它最初是由德州德顺斋创制。在清朝光绪年间,该店用重1000克左右的壮嫩鸡,先经油炸至金黄色,然后加口蘑、上等酱油、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和饴糖等调料精制而成。成菜色泽红润,肉质肥嫩,香气扑鼻,越嚼越香,味道鲜美,深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久便闻名全国。
  “德州扒鸡”从创制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现在许多南来北往的旅客经过德州,都要慕名购买扒鸡品尝;各国来华参观旅游的外宾亦十分喜爱“德州扒鸡”。
  原料:
  鸡1只(重1000克左右),口蘑、姜各5克,酱油150克,精盐25克,花生油1500克(约耗100克),五香料5克(由丁香、砂仁、草果、白芷、大茴香组成),饴糖少许
  制作:
  1、活鸡宰杀煺毛,除去内脏,清水洗净。将鸡的左翅自脖下刀口插入,使翅尖由嘴内侧伸出,别在鸡背上;将鸡的右翅也别在鸡背上。再把腿骨用刀背轻轻砸断并起交叉,将两爪塞人腹内,晾于水分。
  2、饴糖加清水50克调匀,均匀地抹在鸡身上。炒锅加油烧至八成热,将鸡放入炸至呈金黄色,捞出沥油。
  3、锅上旺火,加清水(以淹没鸡为度),放入炸好的鸡和五香料包、生姜、精盐、口蘑、酱油,烧沸后撇去浮沫,移微火上焖煮半小时,至鸡酥烂即可。捞鸡时注意保持鸡皮不破、整鸡不碎。
  心得:
  要注意选用鲜活嫩鸡,一般用1000~1250克左右重的鸡,过大过小均不适宜。烹制时油炸不要过老。加调味入锅焖烧时,旺火烧沸后,即用微火焖酥,这样可使鸡更加入味,忌用旺火急煮。
  
  山东--潘湖狗肉
  潘湖狗肉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闻名。据传说,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绕道沂蒙专尝潘家湖狗肉并大加赞誉。据中医理论,狗肉性热,入命门经,有壮元气、安五脏、益气力之功效。民谚有“冬吃狗肉补,春天打老虎”之说。
  原料:
  健壮成年狗、调味佐料、陈年老汤等。
  制法:
  1,活狗放血剥皮,破肚去脏,大卸五块,用深井水浸泡2日,中间换水三次;
  2,部分佐料深加工,然后混合粉碎待用。狗肉、佐料、陈年老汤、新汤入锅卤熟,折骨入盆;
  3,骨头回锅再煮,把握住余汤的数量,经过滤后灌入盛狗肉的泥瓦盆中,加适量调料拌和均匀冷却即成。食用时手撕成条,不可刀切,以免影响口味。
  特点:色泽红润、口味香美、醇厚不腻、久食不厌。
  备注:潘湖狗肉在河东区潘家湖村生产,以赵常杰烹制的狗肉为佳。
  
  山东--光棍鸡
  “光棍鸡”是蒙阴地方名吃,以其独特风味,风靡沂蒙山区。创始人付泽明在蒙阴县城西岭开设炒鸡店,以烹制蒙山大公鸡为主,且口味鲜美、风味特殊吸引了大批食客。因炒鸡店工作人员全部是男士,取材又全是大公鸡,便将此菜戏称“光鸡”,此店即叫“光棍鸡店”。1995年,在国家工商局进行了商标注册。今临沂、济南、北京等地均有其分店。
  原料:
  一年左右草公鸡一只(约2000克),猪油70克,青椒50克,姜、葱、酱油、高汤、盐、味精、陈皮、八角、花椒等30多种药料各适量。
  制法:
  1,鸡宰杀洗净,改成劈柴块;葱切段、姜切片、青椒切片;
  2,勺放油煸姜片、葱段下鸡块炒至灰白色无水分时放酱油再炒至鸡块酱红色加入高汤、盐、药料等温火炖20分钟,待汤汁浓稠时下青椒、味精装盆即成。
  特点:色泽红亮、汁宽味浓、鲜香醇厚、药香浓郁。
  
  山东--红烧兔头
  金蒙红烧兔头是蒙阴地方小吃,深受食者的喜爱。该菜选用3-4个月龄肉食兔子头和10余种蒙山纯天然中药材,经过10余种工序烧制而成。其特点是,口味麻辣咸鲜、肉味独特、色泽诱人,且具有滋补养颜,健脑明目之功效。
  红烧兔头吃法讲究:兔头上桌先掰开,先吃舌头后吃腮,稍后再食黑眼圈,最后兔脑挖出来。
  该产品已经国家注册商标,并连锁经营。
  
  山东--沂蒙煎饼
  煎饼,是沂蒙山区民间传统家常主食,也是久负盛名的地方土特食品。从使用的原料方面分类,又可分成麦子煎饼、玉米煎饼、小米煎饼、高粱煎饼、地瓜煎饼等,不同的烙制工具,不同的原料,其味道也各不相同。烙好的煎饼薄如纸,折叠成卷,即可食用。经过晾干,叠成长方,可存放半月到一个月之久而不变质。出门携带也很方便,因此,人称干粮。
  清代蒲松龄在其《煎饼赋》中写到,“煎头则合米豆为之,齐人以代面食”,“圆如银月,大如铜缸,薄如剡溪之纸,色如黄鹤之翎,此煎饼之定制也。”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软,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今年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煎饼的特点是:圆形,呈浮白(如大米、麦子煎饼)、淡黄(如小米、玉米、谷子煎饼)、浅棕(如地瓜干、高梁煎饼)色,营养丰富,松酥柔软,便于存放,易于携带。
  
  山东--王氏熟梨
  王氏熟梨是熟梨王“王玉成”用祖传数百年历史秘方烹制的熟梨,用料讲究,风味独特,为中华一绝。熟梨酥烂化渣、入口即化、甜香醇厚、子实酥软并有清痰泻火、润肺止咳、解酒利尿、除烦去燥、养肝益心之功效,对慢性气管炎、哮喘肺热有一定的疗效。
  王氏熟梨一般在夜幕降临时销售,售卖时配以悠扬的传统售卖歌,人们听到歌后,纷纷前往购买,食者赞不绝口。1993年10月20日笑星赵本山食梨后把此歌搬上舞台。陈毅、谷牧、费孝通等名人都曾赞誉过此梨。曾为多家电视台和报刊采访报道。1997年被山东省经贸委评定为“山东名吃”,中国烹饪协会评定为“中华名吃”和“中华熟梨王”称号。
  原料:
  山东平邑天宝山黄香梨、浙江温州冰糖、四川峨嵋山川贝母、熟梨原汁老汤、南国红豆、曲阜大枣、桂花酱、香白芷、香料等。
  制法:
  1,梨精选,南国红豆泡发,香料包裹好;
  2,主配料下入特制灶具内,加老卤、新汤、调料卤制酥烂即成。  
  山东--莒南驴肉
  “天上的龙肉、地上的驴肉”是世人向往的美味。莒南“驴肉”的专营店在驴肉的烹制上有独到的功夫,制作的熟驴肉奇香,肉汤奇鲜,深受食客称赞。
  制法:剥皮整驴一头,带骨分割成块,放入清水中浸出血污,锅加大葱、大姜(拍碎)、佐料包、料酒、肉块、下货,加入水浸没原料,旺火烧开,撇去浮沫,小火烧至肉块熟而不糜,停火起锅,取肉块切片沾煳盐食用。
  山东--水煎包
  鲁西南名吃之一,其状扁圆,上下呈金黄色,外酥里鲜,口感甚佳,因其馅不同,分为羊肉、猪肉、素菜水煎包多种,其馅无论是荤素均加葱、姜、五香粉、香油、细盐调制,皮为小麦粉面发酵,将包子放入平底锅 内 少许时间,再加面水,后浇香油,翻一遍出锅即成,成为人民深受欢迎的食品。
  麵皮】
  中筋粉:100 水:58
  新鮮酵母:2
  【餡】
  絞碎豬肉:60 乾蝦仁:15
  冬粉:半把 麻油:適量
  蔥薑屑:適量 鹽:適量
  【配料】
  醬油:適量 味精:適量
  胡椒粉:適量 高湯:適量
  韭菜:60 沙拉油:適量
  【煎煮料】
  沙拉油:適量 麵粉:適量
  水:適量
  註:以上的份量是%,單位是公克.(如乘5倍, 建議將麵皮1片分為30克)
  【作法】
  1.麵粉與酵母和水攪拌成麵糰.置溫暖處發 酵.加鹽
  2.餡料拌勻待用.
  3.麵糰發好後,桿皮包餡做成包子.
  4.平底鍋燒熱,注入沙拉油將包子排入煎至 底黃.加入煎煮料,待水
  乾再注入少許油 即成
  
  山东--糁
  糁(sa),作为临沂地区的风味小吃早已闻名遐迩,因其香辣可口、肥而不腻、祛风除寒、开食健胃实为众人所喜爱,早晨喝糁系临沂传统食俗。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喝糁有四大讲究,即热、辣、香、肥。一碗热糁配以油条、烧饼、烤牌等食用是美好的早餐享受。糁有牛肉糁、羊肉糁、鸡肉糁三种,以羊肉糁最为普遍,鸡肉糁为珍。
  下面是以鸡肉糁为例介绍,其它糁基本相同。
  原料:
  净肥老母鸡10只(约18千克),大麦仁2千克,水70千克,葱、姜、细药料包、酱油、盐、胡椒粉、味精、面粉等各适量。
  制法:
  1,甑锅加水和老母鸡旺火烧沸,撇去浮沫,下入大麦仁、料包、葱、姜小火煮2小时,鸡熟捞出晾凉;
  2,鸡肉撕成丝放碗中。鸡骨架放入锅中同麦仁等再小火煮2-3小时;
  3,鸡汤拣去骨架、葱姜、药包,下入酱油、盐、葱姜米,以稀面水勾成薄羹,盛入放有鸡丝的碗中,浇入醋、香油即成(约200碗)。
  
  山东--单县羊肉汤
  单县最有代表性的传统名吃——单县羊肉汤,始创于清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已载入中华名食谱,被国人称为中华第一汤,名扬四海,誉满神州。
  单县羊肉汤其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质地纯净,鲜洁爽口,开胃健脾。吃在口中,鲜而不膻,不腥,香而不腻,烂而不糊,不仅是一道适口的美食而且还有许多药膳功能,具有温中散寒,健脾和胃,滋阴壮阳,助消化,增加抗病能力等作用。单县羊肉汤,品名繁多,各具特色,肥的油泛脂溢,瘦的白中透红,天花(羊脑)汤有健脑明目之功,尤适老年人和神经衰弱者饮用,口条汤有壮身补血之能,最宜病急大补者常食;肚丝汤肥中带瘦,眼窝汤烂如泥,奶渣汤沙苏带甜,还有马蜂窝汤,三孔桥汤,羊杂汤等,达七十二种之多。单县羊肉汤用碗全是用金边细碗,小巧玲珑,光洁照人。正如俗语说:“吃不吃看了舒服。”什么汤配什么馍,这是很讲究的。羊肉汤配壮馍,炕得软绵绵热腾腾的充满气泡的壮馍,咬一口香喷喷,再喝一口肉汤,其美味真是难以形容。
  【原料】
  羊肉500克。 花椒5克、桂皮5克、陈皮5克、香菜50克、草果5克、良姜10克、白芷5克、葱10克精盐15克、红油25克、花椒水15克、丁香面5克、桂子面5克、酱油5克、芝麻油25克。当年雏鸡100克。 五香药料20克、姜10克、精盐5克、酱油10克。
  【制作】
  将羊肉洗净切成长10厘米、宽3.3厘米、厚3.3厘米的块,羊骨砸断铺在锅底,上面放上羊肉,加水至过肉,旺火烧沸,撇净血沫,将汤滗出不用。另加清水,用旺火烧沸,撇去浮沫。再加上适量清水,沸后再撇去浮沫,随后把羊油放入稍煮片刻,再撇去一次浮沫。将花椒、桂皮、陈皮、草果、良姜、白芒等用纱布包起成香料包,一同与姜片、葱段、精盐放入锅内,继续用旺火煮至羊肉八成熟时,加入红油。花椒水,煮约二小时左右即成。此时汤锅要始终保持滚沸,捞出煮熟的羊肉,顶丝切成薄片,放入碗内,撒上香菜末即成肉汤。可将辣椒油、大葱段装味碟,荷叶饼装大盘,一并随羊肉汤上桌。食用时放少许辣椒油,荷叶饼夹大葱段,可与羊肉汤同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广西)
广西--桂林米粉
  桂林不仅山水甲天下,而且米粉也很有名,它圆细而柔韧,卤水鲜美芳纯,肉菜香松而爽口,具有独特的风味。桂林米粉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是桂林传统地方风味的一绝。因为所用的佐料和调吃法不同,所以桂林米粉也各有千秋。
  冒热米粉:把烫热的米粉滤干,再配以锅烧猪牛肉片,卤牛膀、牛肝等,加卤水、花生油、酥黄豆或辣椒、蒜蓉,搅拌入味。这种米粉吃起来拂拂作响,声色味俱全。
  原汤米粉:把切好调味的猪牛杂,放入小铁锅中煮熟,倒进盛有米粉的碗中,加上葱花、味精、胡椒、麻油。这种米粉味道十分鲜美。
  醋水米粉:这是一种无肉的素粉,只加酸醋、酸刀豆、酸辣椒拌吃,经济爽口,妇女特别爱吃,夏天最受欢迎。
  桂林米粉有许多种,最有名的是马肉米粉。它用特制的红烧马肉作配料,马肉鲜嫩味香,壮阳补肾。过去吃马肉米粉多用特制小碟来盛,米粉仅供一箸,上面有几片薄薄的马肉,再加以几粒油炸花生,拌一桂林辣酱,风味特佳。一人一口一碟,可吃二、三十碟粉。现在以改用大碗,滋味不变。
  马肉米粉以城中老店会仙楼的最为驰名,据说它开设于清代道光年间,原来设备不足,店面不大,但生意非常兴隆,店主限定每日的出售量,以至后来的食客,只好等明天清早了。现在则不同了,顾客日夜盈门。此外,桂林的街头巷尾都有米粉店、米粉摊,游人逛了秀丽山水,再吃一碗桂林米粉,饱享眼嘴之福,实在是一大乐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福建)
福建--梅菜扣肉
  原料:
  带皮猪五花肉l000克,梅干菜200克,酱油20克,清油l000克。
  做法:
  ①把猪肉的肉皮刮洗干净,放入冷水锅中,上火煮至八成熟,捞出用净布擦去肉皮上的水分,趁热抹上酱油;
  ②锅上火,倒入清油,烧至八成热,将五花肉皮朝下放入锅中炸至呈深红色,捞出晾凉,皮朝下放在砧板上,切成7厘米长、2厘米厚的大片,要把皮切断;将肉皮朝下整齐地码在碗内,肉上放梅干菜,均匀倒入酱油,入蒸锅蒸约30分钟至肉软烂,取出扣在盘子里.  
  
  福建--蚝油蘑菇.
  蘑菇──食用菌之王
  蘑菇又名白蘑菇、洋蘑菇等,是黑伞科植物磨菇的子实体,味鲜可口,是居家及筵席珍品。西方人称之为“上帝的食品”,是国际上公认的“保健食品”,“增智食品”等。商品蘑菇呈扁半球形,洁白,表面光滑,菌肉肥厚,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据分析,每100克干菇含蛋白质36.1克-40克,脂肪3.6克,碳水化合物31.2克,灰分14.2克,维生素含量高于一般蔬菜、果品和肉类,氨基酸的组成也比较全面。蘑菇有消食、提神、平肝阳的作用,对高血压、消化不良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此外对减肥也有一定的功效。
  主料:白蘑菇250克;
  配料:黄瓜、西红柿、蒜片;
  调料:蚝油30克、白糖3克、老抽少许。
  科学制作:
  1、白蘑菇切块、黄瓜去瓤切块、西红柿切块备用,净锅下水,白蘑菇氽水至熟捞出冲凉备用;
  2、净锅下油加蒜片爆香,加白蘑菇翻炒均匀,下蚝油、白糖、老抽边炒边加少量油,起锅前加黄瓜块、西红柿块翻炒均匀即可。
  菜品特色:呈金黄色,蚝油味浓。
  操作要领:买蘑菇时宜选肉厚、无斑点的。过去市场上的蘑菇都是罐装,可以直接烧菜。现在超市、农贸市场都有鲜品出售,但烧菜之前最好先用开水焯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著名地方名吃汇总,附烹饪方法(新疆)
新疆--烤羊肉串
  烤羊肉串是最有名的民族风味小吃。来和田旅游观光的中外宾客,几乎没有不吃烤羊肉串的。
  烤羊肉串是在特制的烤肉铁槽上烤灸而成的。铁槽分上下两层,中间隔板成孔状,用木炭作燃料。烤羊肉串用的铁钎子,长30厘米,一头装有木柄。制做时,先将精羊肉切成3平方厘米见方的薄片,依次穿上铁钎,然后置放在烤肉槽上,一边用炭火烤,一边撒上精盐、辣椒粉、孜然粉等佐料,3~5分钟左右翻烤另一面,几分钟后即可食用。
  具体烤制方法是:
  用鲜嫩羊肉和尾部养油切成拇指大小的肉片,平串在特制的铁钎上,每串约六七块肉,将串好肉的铁钎若干平排在烤炉槽上,用扇子扇炉火,肉串一面烤熟后翻转再烤另一面。烤肉串的调料可随口味而定,也可将串好的肉在用白面粉、鸡蛋、调料、盐配制的料糊里浸泡一会儿再烤,随烤随吃,香嫩可口,营养丰富,各族人民都喜爱。烤肉串除烤羊肉串外还烤羊肝串、羊腰串、羊脾串、羊肠串等。
  备注:
  食用羊肉,在新疆各族人民的饮食生活上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烧烤,已是人们食用羊肉最普遍、最有特色的食俗之一。
  维吾尔人将烤肉通称为“喀瓦普”。根据烤制方法的不同,又各有各的具体名称,如“图奴尔格瓦普”意为馕坑烤肉,也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烤全羊;“孜合喀玖普”即串烤肉;“喀赞喀瓦普”意为“锅烤肉”,实指炒烤肉;“刻仁喀瓦普”意为“肚子烤肉”。民间烤制羊肉的方法多种多样,常因条件和需要的不同而不同,但又因为用料的基本相同,色泽的香味住往往大同小异。新疆维吾尔民间的串烤肉,同样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可口。
 
  新疆--馕饼
  馕在新疆的历史悠久,古代称为“胡饼”、“炉饼”。馕以面粉为主要原料,多为发酵的面,但不放碱而放少许盐。馕大都呈圆形,最大的馕叫“艾曼克”馕,中间薄,边沿略厚,中央戳有许多花纹,直径足有40-50厘米。这种馕大的要1-2公斤面粉,被称为馕中之王。最小的馕和一般的茶杯口那么大,叫“托喀西”馕,厚约1厘米多,是做工最精细的一种小馕,还有一种直径约10厘米,厚约5-6厘米,中间有一个洞的“格吉德”馕,这是所有馕中最厚的一种。馕的花样也很多,所用的原料也很丰富。除了面粉外,芝麻、洋葱、鸡蛋、清油、酥油、牛奶、糖、盐都是不可缺少的原料。在做“托喀西”馕和其他馕时,不仅要放油、蛋、糖等原料,还要在表面上撒些“斯亚旦”(黑草籽,很像黑芝麻),这种馕不仅味道好,而且长时间保存不会变质。所以维吾尔族人出差,上远路都带这种馕,喝点茶水,吃些“托喀西”馕马上可以充饥,这真是一种理想的方便餐。传说当年唐僧取经穿越沙漠戈壁时,身边带的食品就是馕
  
  新疆--抓饭
  抓饭是维吾尔民族逢年过节、婚嫁喜庆日子里,招待亲朋贵客的主要食品之一。
  抓饭与汉族八宝饭相近似。从味道上分有甜咸两种。甜抓饭多为素抓饭,主要原料为米、鸡蛋 、黄萝卜、葡萄干、杏脯、花生仁和清油等。咸抓饭多为肉抓饭,主要原料为米、牛羊肉、黄萝卜 和皮芽子(即洋葱)等。
  抓饭,维吾尔语称“波劳”,是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民族人民喜爱的一种饭食,多净手掇食,故汉语称为“抓饭”。
  抓饭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羊肉、胡萝卜、葡萄干、洋葱和清油。用它们混合焖制出来的饭,油亮生辉,香气四溢,味道可口,甚受欢迎。维吾尔人的家里常做抓饭,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日子里,总要做出大锅的抓饭来招待亲朋戚友。抓饭营养丰富。从它的原料看,羊肉性热,含大量蛋白质、脂肪和氨基酸,具有壮阳益肾补血之功;胡萝卜是含维生素丰富的蔬菜,俗称“小人参”,具有补气生血、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的作用;洋葱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维生素c、钙、镁和铁等多种成分,还含有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蒜辣素,也叫葱蒜杀菌素,只要把洋葱放到嘴里嚼三分钟,就可把嘴里的细菌消灭干净。另外,大米和植物油也都为人体所必需的食品。把这些东西混合在一起制作,当然是一种富有营养、别具风味的饭食了。难怪有人给抓饭起了个外号,叫“十全大补饭”。
  新疆的抓饭,种类、花样较多。所用原料基本相同,间或有些变化。如用油方面,除了用清油(胡麻油、瓜籽油、棉籽油、菜籽油)外,还有采用骨髓油、酥油、羊油或红花油做抓饭的。在用肉方面,除了羊肉外,还有选用雪鸡、野鸡、鸡、鸭、鹅和牛肉来做抓饭的。此外,也可选用葡萄干、杏干等干果代替畜肉禽肉来做抓饭,称为甜抓饭或素抓饭。
  南疆维吾尔族人做抓饭的花样更多,有的喜欢在抓饭里放一种“毕也”;有的干脆在抓饭上面放些用粉条、白菜、西红柿、辣子等炒的莱,称之为“菜朴劳”,边吃抓饭边吃菜,又方便又可口。最有趣的是在抓饭上倒上一些酸牛奶,这种抓饭叫“克德克朴劳”,它兼有开胃、消暑、利消化的妙用。还有一种抓扳叫鸡蛋抓饭,其做法是,当抓饭快熟时,在抓饭上面弄个鸡蛋大小的窝,然后把鸡蛋打在里面,等抓饭焖熟时,鸡蛋四周沾满了米粒,吃起来特别油香。
  不过维吾尔族人最讲究的抓饭要算“阿西曼吐”,也就是包子抓饭,即在每碗抓饭里放上五、六个薄皮的肉馅包子,这种抓饭大都用来招待尊贵的客人和亲密的朋友。远足来新疆的客人们,别失去尝一尝新疆抓饭的机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