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市职业技术学校:颈椎的针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10:11
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图)
(2008-08-30 18:19:52)转载
标签:中医
针灸
针刀
健康
分类:中医针灸针刀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但目前有关各种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颈椎病的辨位诊断和针刀操作技巧。
一、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
(一)根据症状,判断病位
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1、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上下项线之间。
其次在——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1-5横突 。
2、上肢的症状:如肩、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
主要在——C4-T1后关节、横突。
其次在——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二)仔细触诊,精确定位。
在针刀临床中,仅用脑子去看病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用手去诊病。仔细的寻找压痛点、条索、硬结,触摸其范围、方向和层次,精确定位,是针刀治疗的关键之所在,也是我们针刀大夫的基本功。所以,我们检查诊断的时间往往比针刀手术的时间要长,就说明这个基本功的重要性。
二、颈椎常见病变部位的定位和针刀入路层次
临床上我们把颈侧至颈后部分为:枕部和项部

枕部(颅底上下项线之间)
我们把上下项线之间由后正中线至乳突分为三等份(见上图),临床上我们发现中内1/3交界处和中外1/3交界处,是最常见的损伤点,常可扪及硬结、条索。从解剖上看,前者有枕大神经穿出(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2.5cm左右),后者有枕小神经穿行(相当于枕外隆突旁开5cm左右),乳突部有耳大神经穿行。这三条神经卡压常可引起额、颞、枕部的疼痛。此外,上下项线之间还是椎枕肌的附着处,又临近寰枕关节,此处组织的损伤,最易卡压、刺激椎动脉,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而至眩晕。故这三个部位是我们治疗头痛、眩晕的首选治疗点。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颅骨面方向刺入,纵行切割,注意不横切。然后将针刀稍抬起,沿颅底骨面向寰枕关节方向稍进不超过1cm进行松解。
(二)项部(颈侧至颈后正中线的区域)
由后正中线向外分为六条纵线(见颈椎后位针刀入路图)。
1、项韧带线:即后正中线,松解项韧带,层次不一定到骨面,可横切。
2、项韧带旁线:即后正中线旁开1.5-2.0cm,此处多为斜方肌筋膜损伤。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垂直于皮肤刺入,不一定到骨面,纵横切割。
3、关节突线:后正中线旁开3-4cm,颈部肌肉最薄弱处,刀口线与人体纵轴平行,与骨面呈45°角斜刺,先松解肌筋膜,再达关节突骨面,松解关节囊、并可沿关节突的骨面向内外铲拨。
4、关节突外侧缘线:后正中线旁开4-6cm,当颈侧肌筋膜筋挛时,此处压痛、条索明显。斜向内侧进针,松解关节突外侧缘的肌筋膜、关节囊。

5、横突后结节线:在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后缘可扪及C6横突后结节,从乳突至C6横突做一连线,在此连线上,从乳突尖一一往下扪,可摸到各颈椎的横突后结节。侧位直刺进针。
6、横突前结节线: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侧位或仰位直刺进针。注意:横突前、后结节均应逐一摸清定准,进皮后先松解肌筋膜,再摸索摆动进针达横突骨面后小幅度的铲切,刀口线始终与人体纵轴平行。

三、颈椎的针刀操作技巧
颈椎解剖部位比较复杂,有重要神经血管通过,在外行看来,似乎颈椎的针刀操作难度更大。然而,笔者在多年的针刀临床和与同行的广泛交流中,摸索出一套“分层次针刀松解法”,使颈椎的针刀操作变得即安全又有效,痛苦更小。
这种方法的操作要领是:针刀快速进入皮下,然后分层次突破,先突破浅筋膜,再突破深筋膜,最后到骨面,而不是一刀直刺骨面。每到达一个层次后稍停,不要忙于铲切,而是仔细感受刀下的硬度,一旦碰到硬结,就快速突破。不大幅摆动,不在骨面上刺激。并且,根据患者的感觉调整进针的方向和层次。这种手法的优点是:能松解到各个层次的病灶,又很少损伤和出血,更能最低限度的减轻病人痛苦。
四、手法演示录象:(略)
五、典型病历
丛树岭,女,67岁。退休干部。住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普晖村。
主诉:眩晕30年,加重伴颈项强痛,右髋部疼痛,行走不便3年。
现在症:头晕目眩,行走不稳,颈项强痛,不能转动,转动则晕眩更甚。右髋部疼痛,行走不便。伴恶心欲呕,失眠健忘,精神疲惫。
体查:精神不振,表情呆滞,行走摇摆,颈部强硬,活动受限,颈肌高度紧张,广泛性压痛,并可扪及条索、硬结。右下肢屈髋和外展功能轻度受限,4字征(+)。腰骶部和右髋、臀部广泛性压痛,直腿抬高(—)。
影象学检查:
颈椎正侧位片:C4-7椎体后缘骨质增生。C3、4棘突右偏,
颈椎双斜位片:右侧C3/4椎间孔明显变窄,左侧C4/5、C5/6椎间孔变窄。
颈椎MRI平扫:C5/6、C6/7间盘水平黄韧带轻度增厚。
腰椎正侧位片示:腰椎退行性变。
骨盆平片未见异常。
TCD示:脑动脉弹性减退频谱表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双侧前动脉和后动脉、基底动脉和左椎动脉血流速度减低。
诊断:
1、颈椎病(椎动脉型)
2、腰骶及右髋、臀部广泛性、陈旧性损伤。
治疗:根据上述理论和操作方法,不用麻醉,对患者颈椎进行针刀松解,并同时松解髋臀、腰骶部。前后经过6次治疗,患者眩晕及髋部疼痛基本缓解,行走自如,反应灵活,精神好转,睡眠正常。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
治疗前后照片对比

以上仅仅是笔者用这种诊断思路和操作方法指导临床,所治愈的许多顽固性颈椎病之一,而且绝大部分患者都不用任何药物(包括麻醉药)。诚然,上述内容只是本人多年临床实践中的一点体会,希望能籍此抛砖引玉的机会,得各位同道的指点。
针刀治疗颈椎病示意图
作者:不明 来源:不明 发表时间:2008年6月10日 共有510人浏览此信息
',1)">
',2)">
图片来源于:上海针刀医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