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理发造型图片大全:正在消失的“手写春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32:18
在很多人对春节的印象中,“大年三十贴春联”无疑是寒冬腊月中最为温暖的记忆。春联不光寓意祛邪除灾、接福纳祥,一副好春联更有彰显文化品位、教育子女、激励家人的重要作用。在以农耕文明见长的关中地区,“耕读传家”更是普遍家训。写春联、贴春联是必不可少的新年传统。为自己家里和乡亲写字作对联也一直是春节前回乡游子的义务。

  然而,今年回乡,记者却发现这一颇具民俗特色的文化财富在逐渐消失。淡淡的墨香慢慢散去,手写的春联难觅踪影;取而代之的印刷版春联不再承载着传统的笔意墨香,更缺失了字斟句酌的情趣。

  西安的大街小巷,传统手写春联已经“芳踪”难觅,印刷版春联呈现“一统天下”的阵势。大学校园、机关单位、企业商场甚至古老城墙的大门两侧,悬挂、张贴的几乎都是印刷版春联。

  书院门,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旁边。十多年前,每逢临近春节,整条街上都是手写春联的写字者和求字者;如今,大街小巷,千联一面的印刷版春联,红底金字,“熠熠生辉”。

  伟志道心国学公益学堂的创办人向炳伟先生告诉记者,手写春联渐渐隐退的现象背后,是传统文化的遗失,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对联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学校应该引导学生认识对联、喜欢对联,甚至创编对联、书写对联。否则,楹联文化很难传承和发扬下去。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春联。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始于五代十国,兴于明清,发展到今天已经有1000多年了。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精湛的书法技艺是春联重要的组成部分。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著名书法家钟明善春节前的主要工作就是替乡亲们写春联。他认为,对联就是书法艺术和楹联艺术的完美结合,应该兼备艺术性和欣赏性。印刷版春联的出现,虽然体现了工业文明的进步,却阻塞了手写春联个性创作的源泉,割裂了书法艺术与楹联艺术的完美结合。再者,一副好春联往往也是主人品位的标志。

  长期从事影视编导的刘颖龙导演认为:“好春联,一是字写得好,二是内容好。以前看到好对联都要驻足琢磨半天。但现在出门一看,家家户户的门楹被金光灿灿、毫无隽雅之气的印刷版春联占据着,几百副甚至上千副春联中,所涉及的内容却也不过十余种,缺少新意,不能给人以启迪和教益的作用。”

  那么,如何才能让春联文化成为文学百花园中一枝永久开放的独特花朵呢?

  面对渐行渐远的手写春联,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杨航也表示,希望春联能够返璞归真、重拾传统,毕竟“印刷体春联再精美漂亮也比不上手写春联那浓浓的年味”。

  在相对偏远的陕西彬县——《诗经·豳风》的发源地,记者却发现村中春联大多是手写,字迹各具形态,落落大方。“在我们这儿,讲究‘写’春联,买印刷春联贴到门口,会被人笑话的。”高中教师朱晓安说。

  农历腊月底正月初的关中地区,天气异常寒冷,春联映衬出的喜庆祥和气氛,却在现代文明日益发达的今天显得尤为热烈与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