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给婴儿剃头:(书摘)孩子很拗——幼儿的小青春期&趋避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7:56
(书摘)孩子很拗——幼儿的小青春期&趋避冲突 (2008-12-15 11:32:12) 标签:父母 孩子 家庭 教育 育儿 青春期 趋避冲突 杂谈  分类:书香满径

                                 

孩子很拗

    孩子渴望与父母(或主要教养者)依附与连结,同时孩子也有独立的需求。若父母与孩子之间能亲密无碍,孩子更能独立。例如,幼儿离开父母的视线、青少年的自我尝试,以及成年人的独立高飞。但若孩子与父母之间有受伤或未完成的愿望,这会让孩子想靠近却又抗拒,因此在孩子心里形成趋避冲突。所谓趋避冲突,是指孩子想靠近又想要推开父母的动力。

    这时候,父母经常感受到困惑,远离时孩子哭泣,要靠近他时孩子生气。父母不明白怎么了,只觉得孩子很拗,其实是孩子心中有了趋避冲突。

    当幼儿心中有了趋避冲突时,对父母而言,可能就是粘人的时刻。抱他也不是,不理他也不是;当学龄孩子有趋避冲突,他可能在父母亲切时多敞开内心。成年人与父母的趋避冲突,经常就是心里念着父母,回家后又急着想离开。

    这里我们只说明,面对幼儿内心的趋避冲突。这时候的幼儿,外显行为很“复杂”,父母不理会,孩子抓狂,但父母若太靠近,孩子也会拒绝父母。

    这时候父母若太“积极”,做点什么,都会引发孩子心中的冲突。父母能做的就是放松自己的内心,让自己回到最初对孩子充满纯粹的爱的感受,并接纳爱的本质同时包含了受伤的阴影面。父母在心中感受到孩子的麻烦又保持平静,与爱连结。对这爱与受伤的两个面向带着无分别的心,然后回到一个中间的状态。

    这时候父母可以捕捉直觉,带着觉知做出“轻微离开”或是“轻微靠近”的动作。这动作是为了释放孩子心中的某个面向的动力。

    若孩子此时核心是想要靠近的,则父母做出轻微离开的动作之后,孩子能顺应内在的渴望,拉(或要求)父母靠近,这时父母顺势靠近孩子,孩子的趋避冲突即可散开。

    或是孩子的核心是渴望分离与独立的,则父母做出轻微靠近的动作,孩子可以安全地离开,得到自己的独立感,趋避冲突也散开了。

    一岁半至三岁以及青春期的孩子,会频繁地出现此现象。这是因为孩子们正在发展自我,学习独立,朝向人生的下一个阶段,我们会把一岁半至三岁的孩子称为小青春期,就是这个道理。这两个阶段的孩子,尝试发展自我,同时需求依赖,因此经常出现很拗的趋避冲突。

    其他年龄层的孩子若经常出现很拗的现象,则表示,孩子与父母依附与分离焦虑尚未解决,或是父母给予孩子的教育或照顾超过孩子需求的量。当父母管教过度,孩子会想要远离,但因尚未独立所以远离到一定程度又会回来。当父母照顾过度,孩子会渴望远离,却又习惯依赖无法离开。这时候,父母依然记得轻轻远离或轻轻靠近,保持尊重孩子“主体性”的原则,就能化解亲子的关系危机。

 

备注:

关于“趋避冲突”的解释

 

衝突: 焦慮也是一種內在衝突,conflict指的是兩個極端的需求或目標向不同的方向拉扯。Kurt Lewin認為人類有三種衝突: 雙趨、雙避和趨避衝突。

  • 雙趨衝突(approach-approach conflict):兩個具有同等吸引力的選擇,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 雙避衝突(avoidance-avoidance approach):兩個或兩個以上令人不悅的選擇。通常難解決,如在讀很枯燥的功課和被當掉之間的選擇。
  • 趨避衝突(approach-avoidance conflict):面對一個目標,但它同時據吸引力和排斥力。Neal Miller以"目標梯度(goal gradient)"來說明它,"趨近梯度(approach gradient)"指一個人逼近正向目標的傾向,即該目標的吸引力;"逃避梯度(avoidance gradient)"則是一個人逃離負向目標的傾向,即它的排斥力。一個目標同時具有正向與負向的特質,它就具有兩條梯度線。逃避的梯度要比趨近的梯度來得陡,這意味著在離目標較遠時,趨近的傾向大於逃離的傾向,但越接近目標時,逃離的傾向則迅速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