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军训策划书:九宫书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21:15:55

九宫书稿

 

作者的话

 

余年五岁时,居吾父之任所。无人约束之下, 常出入无定。偶于夜半至后山,登至极顶,见有一平台,方约十丈。一不名老者端坐其中。白眉粉面,善目慈容。眼不略开,唇不微合。寂然不动,似如停息。观之良久,戏耍之心遂生。抠鼻挖耳,扯足挠腋,无所而不为,然终不能使动。怒以石击其头,石碎。大骇,乃逃。旬日,心中惴惴而不休,故复至山、见其人仍在,乃对坐于面。数年间有此戏却不得与言。如此,常有夜半不归。每遭家父母痛打。然此恶习却不能稍有所改。所不明者,十数岁之间各事,浑无记忆,唯此一事,不曾或忘。

及十二,随母至长,居广场之侧矮屋陋室,又兼市闹,心中凄婉每常夜不能寐。与母言谈方知自幼即有心脏之疾医嘱命仅廿之期,心中不胜凄冷。然童子之心,每有好奇。展至广场。见一老者醉态可掬以为有趣嘻而模仿累月不曾间断。忽一日。老者命余随至其家始知所仿者,乃醉八仙之术  如此三年,仍不明其所以,渐觉兴趣索然、

十六。获一书。备述形意之拳。理法兼备,却无卷首。既不知此书何名·更不知何人所著照册习之日日不辍弟兄三人。每互参研渐知功法之要,不过虚耳。此时国中,烽烟遍地,上下人等悉数革命且喜终日无事、专意事功然于十二大形,终不能学会。每学几式,即觉无味。唯对三体式,极有兴致。总觉与幼年山中枯坐,异曲同工

      十八.上山下乡,鼓勇而前。落户六号,常事农桑。夜来无事,窃研功法。每每踱步室外,或行十里八里,或坐树下河旁。

偶见一人.奔行甚速且足下无声。尾循而至村中,见其越房而过,随即无踪。疑为穿逾之盗,卧室前久候不出,知为户主,又知奇人。此后每夜,于此户鸡舍之侧,偃卧以待。方知此人必于夜半出室,越房入野,历一时辰而必归。凡此半年.突被喝破,不得已而现身与谈。方知此人家仅一人,绰号强活。面黄肌瘦,矮身窄体。有风吹欲倒之体,含病深蠃弱之貌。世人视如粪土,多有不齿之评,享受五保之护。每谈及此,爽笑怡心

次年,母亦下乡,居农安小城之地。闲暇之时,归家数月。家母善医,常佐乡里,居家时日颇少,在外时日良多。某不安索居,趁乃弟上学及入梦之时,常游于野。识一人任护青之职。星日漆睛,人前却常显不醒之态,且曲背弯腰。割地锄草,别人已完十垅八垅,他尚不完一垅、且大汗淋漓。队长怜之,不忍逼之过甚,历年委以护青看场之职。乐得或睡垅中,或坐树上。攀缘日久。偶一日,逢一高大壮汉,谓寻前仇。始知昔年,壮汉为一恶徒。习功之法,迥异常理。需每旬日,食一少牟睾丸。人授绰号“割蛋"。仅以十只指甲,长盈半尺。平时卷曲一团,用时以开水烫开,锋利如力,且轻功极好,行若飘风。众人虽知其恶,无力除之。被此人断其双手。廿载后,复来寻仇。斗半日,又被断其足筋。实知此人,实藏相高人。    

后四年,至德惠松花江畔,与一孙氏老妇,往从甚密。一日中午,偶至其家,见一人委顿于席,瘦颊突目。眼中玄光吞吐,知必奇人。询之,唯言手无缚鸡之为,仅靠里巷乡民接济为生。当晚,至其家,见院墙逾丈,近无门。后多所拜谒,始知其人,善金刚铁板。

    至年卅有二,至武汉东湖畔。偶逢江流子,得闻九宫八卦之法。且被告知,余廿九之岁,得一人所授之功称妙一真功,该人号妙一云云。

    余之半生,坎坷颇多,所遇亦奇。思此不世之学,当不该泯灭。故特草成此书,望有后继然己实为无能之辈,书中所论,必有偏颇。且此无道之道,本不可言,强言之下,必非真言。尤恐所述之奇,难为人信,不得不做固密之隐,而为泛空之言,此藏头露尾之举,不过欲人有所依循,实无他意。

                          海水

                        1990年12月19日于长春

 

  前言

               

    炁功,已经在全国掀起一个普遍的修习热潮、很年更逐渐地波及世界各地。特别是21世纪已被预测为生命科学的世纪,则炁功这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科学之兴盛荣辱,对于人类

之重要,似已不必讳言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关于什么是炁功,这一炁功锻炼者首先遇到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各家似乎都未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在炁功普及界,目前的认识仅局限于对祛病延年

的一般锻炼方法的各种形体动作的朦胧想象中。另在一些炁功大师们的报告中及专著中,对这一问题似乎也讳莫如深。而我们以为,这一问题如果不弄清楚,则炁功锻炼者向高层次发

展的努力可能会遇到极大的障碍。因此,在本书正式书写之前,我们力图对这一问题给出必要的和尽可能清楚的定义。除希望有俾益于炁功爱好者之外,也愿作为引玉之砖,以利引发

高师们的真知灼见。

    定义一:炁功是研究人体超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的科学。

    关于人体的超常功能,存在着一个人的认识水平的问题。就是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对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不同的人,其看法是迥然不同的。例如:有的人以为不用药石,单单是发放一点外气就可以给人治病,就是人体超常功能。有的人则以为不用仪器即可以透视人体就是人体超常功能。又有的人则以为不必发放外气而仅仅说几句话即可以改变人的身体状

况或物性,才是人体超常功能。

    这一点应该说是极为正常的。我们不妨说一个生活中大家所熟知的事例:比如百公尺赛跑这项运动刚刚出现的时候,能够跑出12秒的成绩,应该说就是超乎寻常的了。而时至今

日,12秒的成绩大概只能参加市级比赛。当然,今天的世界纪录虽然是9. 92秒,但是在众多运动员的心目中,都认为这个成绩是注定可以被突破的。因此,可以预料,百年之后,这一成绩是否也只能参加市级比赛似乎不必多疑了。也就是说,人体超常功能是随着人类所具备的基本功能态而变化的。因此,当某一目前目标实现之后,即必然引起人类对更高目标的追求。例如:目前的炁功界,已经有数以万计的人可以发放外气为他人解除病痛。而在不久的将来,这一功能会为绝大多数炁功锻炼者所具备。而到了那时候,人类就会自觉地去追求一个新的目标,比如去追求透视功能。

    目前的炁功界,只要说到炁功,人们首先就会想到其祛病强身、益智延年的基本作用。而现在,这类功能尚属于人体超常功能的范畴。因此,在目前说炁功是人体超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的科学,应无谬误。而在将来,当这些功能为绝大多数人所具备,则炁功锻炼的追求会有相应的变化。则彼时说炁功是研究人体超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的科学,应该说也是真确的。

    定义二:炁功是促使人类认识自我的科学。

    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应该说是一个极为困难的课题。就目前的情况看,不外乎两个方面的研究,即人类的起源、演化及其结构与功能。而这两方面的研究,就目前科学界所处的状态来看,非但不能说令人满意一简直可以说是一塌糊涂。比如就人类起源这一问题来说,有人发现非洲某地有一飞碟残骸,而附近居民保留着其来源于外星的说法,加之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的不合时宜的灿烂文化的千古之谜,使有些学者认为人类应该是外星人的延续,而教科书中较权威的说法是人类为猿的进化。但最近又有人根据胎儿生活于水中及婴儿对水的自然反应等项,认定人类应由海洋动物进化而来。种种说法,莫衷一是。而关于演化的问题,有一个最基本的何题是:世界上各民族传说中关于远古时期的状态的描述几乎都是一片

汪洋。这里应该注意的是,它是巧合还是记忆。如果是巧合的话,数百民族而如此一致似乎不可思议。而如果是记忆的话,那个时期就应该有人,这似乎也不可思议。关于结构,问题似乎也不少。西方解剖学认为脑主思维,而新近的研究成果表明,心脏也具有思维功能同时参与人的思维活动。而中国的古先贤们却说"真人之息以踵”,其含义除以脚踵呼吸和获得信

息之外,尚含有以脚踵思维的意义。因为息之直义为自心,而中国古人认为心主思维。另外,中国古先贤们所确定的人体经脉,无论从解剖学上还是从其作用上来说,都还是学界之谜。

而对于人体功能来说,目前虽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但对于特异功能,仍以不相信甚至于持否定态度者为多。那些对于特异功能如登萍渡水、隔墙视物、炁功搬运等等,绝大多数人仍以为是神怪之说。而在炁功锻炼过程中,这些问题无不一一迎刃而解。因此,说炁功是促使人类认识自我的科学当无疑义。

    定义三:无功是促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

    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应该说与人类认识自我同样困难。甚至可以说这两个间题其实还是同一个问题。也就是说,人类如果能够真正地认识了自我,就同时真正地认识了宇宙。这除了相关于人类的起源与演化和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息息相关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人是一个小宇宙,而天体是一个大宇宙。因此,关于天体和关于宇宙,应该说是炁功这同一课题的两个

不同侧面。因此,炁功锻炼者当具备望人色气的功能的时候,也就具备望地色气的功能。当具备透视人体的功能时,也就具备透视地下一定深度物体的功能。因此说炁功是促使人类认识宇宙的科学,应该说也是真确的。也许,有的同志会说,宇宙是不可穷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认识不可穷尽的宇宙,似乎是不可能是。其实,这是我们想要特别说明的,就炁功这一门科学来看;它作为为人体超常功能的开发与应用的科学,也具有其不可穷尽性。换句话说,人的功能也是无限的。因此,以无限的功能去认识无限的宇宙,应该说也是可能的。

    因此,我们希望每一个阅读本书的读者,都能够不仅仅把炁功作为强身祛病益寿延年的锻炼方法看待,更要相信,炁功是激发人体超常功能,进而认识自我、认识宇宙的一门科学。

 

 

 

目录

                                         绪论

   1宇宙

2物质

    1.3万有作用力定律   4有以为物,无以物为

第二章无机辩

1波粒二象性

2 八种不同气机

3后天真炁说

  4先天真炁说

    2.5功中无病机

第三章目的辩

    3. 1强身健体

    3: 2益寿延年

    3: 3开发特异功能

    3.4认识规律

第四章层次辩

    1炁源与炁场

    2内外炁动

4. 3小周天通

    4: 4玄关设窍

     4.5内外机起

    4.大周天动

    4. 7祖窍失形

    4.8元神出关

  9婴儿离体

    苍4一l0亿万化身

第五章功能辩

    5.1特异功能的真实性

    5.2物质不灭定律

    5.3时空结构

    5.4巨大的能量源泉

    5.5炁功轻身术

    5.6炁功搬运术

    5.7炁功预测术

    5.8炁功复位术

第六章功法辩

    6. 1九宫璇玑圈

    6.2八卦穿手

    6.3一无混元法

    6.4六脉通灵珠

    6.5八卦游身圈

    6.6作用机理

第七章功理辩

    7. 1炁与气

    7.2炁气场

    7.3场通量

     7. 4信息的产生机理

    7., 5洛书生成

     7. 6九宫化象

    7.7圆、空、无与悟

    7. 8法身明义

    7.9法眼明义

第八章无物辩

8.1生物论

    8. 2太极论

    9.3弯曲的空间

    8. 4神秘的时间

第九章公孙龙子鉴

    9. 1白马论

    9.2指物论

    9.3通变论

    .4坚白论

    9.5名实论

附录

附录一报告节录

    (一)气功锁谈

    (二)气功锻炼者认机的必要性

   (三)气功锻炼者具有身外璇玑的重要性

    (四)气功物理浅述

    (五)这里有一个奇妙的世界

附录二功法秘要

    九宫八卦功法秘要(一段一重1-9步

    九宫八卦功法秘要(一段二重10-18步)

附录三妙一真功

    守圣大成功

附录四内丹种类简介

附录五道德经读法略谈

 

 

 

第一章    绪论

1.1 宇宙

 

在通常的物理学中,对于宇宙,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一般说来,宇即任何有形客体所占据空间的三维广延,宙即任何运动客体所经历过程的一维广延。因而,宇宙本身即可确立一个四维时空。当然,在我们的叙述中,我们倒是更偏爱中国古人对于宇宙所下的简短而贴切的定义;上下四方为宇,永恒流逝为宙。

    按照上述定义,宇宙即具有四维广延性。因此,宇宙本身即肯定是没有边界的。而按照通常人们对于事物的理解,一个没有边界的东西一定不存在外的定义。而外之不存,内也即消失了。就是说宇宙无内外。而这一属性的同义反复或说逻辑推理,立即给出宇宙无大小和宇宙无形无象的属性。

    上述定义还含有一个通常并不被人们重视的含义。宇宙只约定了一个空的时空格架,就是说:就其空间的三维广延性来说,它约定了一个可以容纳万事玩物的空的空间。而时间的一维广延性则约定了一个可以包罗万物发展变化的过程的空的“空间”。这就是纯粹物理学含义上所定义的宇宙,与常人所理解的宇宙有着很大的差异。常人听到宇宙这个词,最先想到的,恐怕就是繁星闪烁的夜空。而物理学家则容易想到广袤无垠的太空。这就如同装满水的茶杯与茶杯并不相同一样。

但是,值得引起人们特别注意的是,举凡有生、无生、将生、已生之物,又存在于宇宙之中,也就是说,宇宙实容天下之至有。其中种种,光怪陆离,千奇百怪。真可以说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因此,我们可以说,宇宙本身是一个所谓至有之为无。

至有,是一个无所不包,无所不容的概念。而至有之为无的一般含义,就是当容尽天下万物之时,也就什么也没有包容。

至有,与多有不同,我们不妨以银河系为例。银河系具有一个宏大的空间跨度,具有一个足以惊世骇俗的巨大的质量。它有大小,有内外,有形象,有质量。因此,它可以说是多有,但无论如何不是至有。

而至有之为无必须要求当宇宙容尽天下万物之时,又什么也没有包容。

这一点初看起来似乎存在一个不可调和的矛盾,比如就质量结构来说,宇宙中目前已知的众多星体所具有的巨大质量是无论如何不能凭空消失的。则就这一点说来,宇宙什么也没有包容似乎难于理解。

这一点正是我们想要说明的第二个问题。

   

1.2  物质

 

目前,科学界利用各种可能的测量手段已经发现的众多形态的物质,似乎均满足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就是说:迄今所发现的所有物质是相互吸引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唯物辨证法的基本原理要求,吸引与排斥是共存的。吸引作为宇宙生生化化的消极的一面,排斥则作为其积极的一面与吸引并存。也就是说,宇宙中必定还存在着一种与现今所发现的物质相排斥的物质。我们不妨称其为负质量物质。

当然,在科学界尚未真正发现这种物质之前,我们不妨一直称其为关于负质量物质的假说,这一般来说并不影响我们对后继问题的探讨。

按照上述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一种至今尚未发现的物质,即质量为负的物质。正、负质量物质的存在,应该同正、负电之存在一样天经地义。负质量物质应该具有与现今我们经常接触的物质(以后我们称其为正质量物质)相遇时的湮灭效应。正如正、负电子对撞时可以湮灭一样。

中国古代的先哲们对此曾经发表过极为精辟的见解。如大家所熟知的“轻清者上浮而为天,其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即是一例。我们以为,古先哲们说这句话的本意,即在于存在两种不同的物质,其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即为我们所熟知的正质量物质,其轻清者上浮而为天则为我们迄今所不知道的负质量物质。

假如我们承认负质量物质的存在,假如我们也承认负质量物质与正质量物质的湮灭效应,那么,前面所说的宇宙是至有之为无的质量方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换言之,在宇宙中必然还存在一个与现今所知道的正质量物质世界具有相同质量的负质量物质世界。虽然这两个物质世界各自的质量均为无穷大,但其总和仍然为零。这也就是质量方面的至有之为无。

 

1.3  万有作用力定律

 

众所周知,牛顿受示于苹果坠地,经数年苦思而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F=—GmMr/(r平方)

上式中m,M表示具有任意性质质量的两不同物体的质量的量值。也就是说m,M即可以是正质量物质的质量的量值,也可以是负质量物质的质量的量值。当两种物体所荷质量均为正质量物质(或均为负质量物质)时,我们约定其质量量值为同号;当两物体所荷质量不同时,即一物体荷正质量物质,而另一物体荷负质量物质,则其质量量值记为异号。同时,我们也不妨顺便说明一句,正质量物质之质量为正,负质量物质之质量为负。

根据上述表达式,当两物体质量为同号时,表现为引力;当两物体质量为异号时,表现为斥力。这样一来,对两种不同物质的作用力,我们就给出了一个统一的表达式。

至于式中的作用力常数G,考虑到本来是基于两物体质量间的相互作用力的测量而得出的,因此,我们暂时以为尚无修改必要而仍采用原来的数值。即:

G=6.672x(10的负21次方)Nm2kg(负2次方)

但是,现在我们已经不得不称其为万有作用力常数了。

 

1.4  有以为物,无以物为

 

根据上面的假说,我们可以想象得到,当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凝聚在一起的时候,即构成某一有形实体。比如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就是由足够数量的正质量物质凝聚而成的。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其为有以为物。因此,宇宙中任何某一物理客体的存在,都是由存在于宇宙中的一定量的某种物质以有的形式来完成的。这里所给出的实际上是物质不灭定律的第一表述;

一定数量的某种物质在自我的物质形态范畴内不能凭空消失而只是能以等量的结果转化为其它结构的同种物质。

这种表述在我们所熟知的物理学中已经有很详细的讨论,我们则不必赘述。

但是,引起我们极大兴致的,是由于物质形态的扩充,即由于我们引入了负质量物质,则立即出现了当正、负质量对相遇时的质量湮灭效应。换句话说,当有一正质量单元,与一相同质量的负质量单元复合时,则两种质量同时消失。这种现象,我们通常称其为无以物为。因此,宇宙的本征状态——无,必须是由两种不同形态的物质的复合来实现的。而这里所给出的实际上是物质不灭定律的第二表述;

任何物质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在物质所参与的任何变化中,正、负质量物质必须成对出现或成对消失。

但是,对于这一点,通常的物理学中却没有对应的说明。当然,这一点可以类比于正、负电子对湮灭而生成光子的效应和光子可以转化为正、负电子对的物理现象。因此,根据上述观点,物理学核反应过程中所存在的质量亏损效应应该是因为有负质量物质参与其变化过程所引起的必然结果。同时,爱因斯坦的质能关系式应该也不是质量与能量的转换关系而应该是正、负质量物质湮灭时所能够释放出来的能量的物理学表述。因此,关系式

E=mc2

应该理解为:正、负质量物质湮灭时所能释放出的能量与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及光速平方成正比。

这里有两点问题需要予以说明:

其一:参与反应的正、负质量物质量值相同。其质量数均为m。即满足物质不灭定律。

其二: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迫使正、负质量物质湮灭时所必须输入的能量转化而来。

 

 

 

 

 

 

第二章    气机辩

 

目前,气功锻炼界的一般状态,几乎绝大部分的锻炼者仍执着于对气的追求。其言谈语吐之间,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某某功法得气快,气感强。诸如此类的种种说法,表明其锻炼层次尚停留在较初浅的状态上。因为,较高层次的气功锻炼乃求机不求气。

其实,众多的气功锻炼者的锻炼实践,都在不同程度上接近过这种状态。即很多人在气功锻炼过程中突然发现原来很强的气感消失怠尽这正是由气态过渡到机态的开始。

气与机一般均可以为他人调病,都能够引起他人身上的种种感觉,如冷、热、凉、温、酸、麻、胀、痛等。在这些意义上讲,气与机的差异不是很大。但是,就气功锻炼者本人的感受来说,气与机的差异就十分明显了。

通常,我们称气功锻炼者将本身真气通过一定的途径引出体外后,在体外的存在状态为气。

与此不同,我们称气功锻炼者在空间中通过一定的途径直接聚敛负质量物质的状态无机。

 

2.1  波粒二象性

 

本世纪初,物理学中所揭示的物质存在的波粒二象性,对于气功可以说是一个极为有用的成果。

众所周知,气功中的气或者机,给人的感觉都是那么虚无缥缈。而用我们的说法,则是它们均是微粒或超微粒形态。说它们是微粒,就是说它们具有粒子性;说它们是超微粒,就是说它们同时具有波动性。

近十年来,国内所做的关于外气测量的物理实验,其结果是:有红外线、次声波、超声波、可见光、紫外光、γ射线等等。这些实验均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气与机的波粒二象性。

说它们是粒子,则可以集中地作用于空间一点。说它们是波,则可以同时使大范围的空间受到作用。

总之,它们是实实在在的物质,它们在运动。因此,它们具有能量和动量。当然,其能量与动量表述与德布罗意关于实物粒子波粒二象性假说中的能量、动量表示相一致,

E=mc2=hv

P=mc=hv/c

其能量与动量的存在性,在一般气功锻炼者的实践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感知。例如:某一气功师发功后,或使另一个人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正如一束光照射于物质时,可使物质受到光压一样。这一点可以作为其动量的存在性的证明。其动量存在性的第二类例证,为气功师对远处的一木板发功,可使竖立的木板倒伏的实验。另外,气功师对悬挂的铁球发功,可以使该球摆动也属同类事例。而其能量的存在性的证明,应该说事例是比较多的。如一气功师对某一病人发功,可使该患者相应部位感觉发热。又如一气功师远距离发功可使物质的分子性状发生改变,如严新所做的实验。

当然,就目前情况来看,在气机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的动量与能量迁移的量化计算,还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课题。它有待于后来的气功物理学家们的专门研究。但是,在上述气功师推动木板使其倒伏的实验中,作用于板上的气之动量的计算似乎可抽象为下述物理模型:

例:高为L,底宽l的均匀材质构成的木板,其总质量为M。受到外气作用而翻倒。求外气需要作用于木板的最小动量。设外气作用于板的等效作用点距地面高为H。

 

        

解:设板与地面接触之转角处为固定轴,记点O点,如图2-1-1所示:以外气、木板为一系统,则该系统在作用前后角动量守恒。设外气需要作用于木板的最小动量为p,则其相对于转轴O的角动量为HxP。选垂直于纸面想内为坐标轴正向。其单位矢量记为i。板之转动惯量设为I,作用后板之角速度记为w。

根据角动量守恒原理

H×P=I w

即  H P=I w

式中

I=(1/12)L/(L+l)ML2+(1/12)L/(L+l)Ml2=M(L3+l3)/12(L+l)

依题意,欲使木板翻倒的必要条件是使木板的质心越过由O点引出的铅垂线。而木板之质心经简单计算可知在图中O’点处。而使木板翻倒相当于使O’点位置升高h。在实际问题中h的数值可通过简单的测量直接获得,本书篇幅所限则不予计算。而使O’点位置升高h需做功Mgh。依机械能守恒原理有

(1/2)Iw2=Mgh

则  P=(1/H)Iw=(I/H)(2Mgh/I)(1/2次方)=(2MghI/H2)(1/2次方)

在已经见到的实验中,h/H是一个极小的数值。因此,动量P的值一般也不大。但它足以证明外气的动量是存在的。

这里需要特别加以说明的是,迄今为止,任何物理学度量均没有发现负质量物质的明显痕迹,其原因也正是基于这两种物质的波粒二象性。按照我们的观点,以正质量物质所形成的任何物理测量仪器所进行的任何物理测量,在正质量物质世界中,极少可能发现负质量物质的凝聚态。这也正是中国古人称其为轻清者上浮而为天的奥秘所在。反之,在负质量物质世界中所进行的物理测量,极少可能发现正质量物质的凝聚态。

2.2  八种不同气机

 

一般说来,在众多气功锻炼者的练功实践中,气与机是无法截然分开的。能够出现的仅仅是以气为主或以机为主的状态。换句话说,当气功锻炼者将本身真元引出体外时,必然伴随有聚敛负质量物质的状态。此为气中含机。而当气功锻炼者在空间中聚敛负质量物质时,又必然伴随有将本身真元引出体外的状态,此为机中含气。

根据我们在练功实践中对于气机的体会,同时参考对其他部分功法锻炼者练功中所修炼气机状态的一般调查,我们以为,九宫八卦功法和妙一真功中按八卦所属对于气机给出八种不同类型划分的说法还是比较有道理的。其具体划分方法如下:

四阴位:坤宫本气(机);艮宫本气(机);坎宫本气(机);巽宫本气(机);

四阳位:震宫本气(机);离宫本气(机);兑宫本气(机);乾宫本气(机)。

在通常关于八卦的符号标记法中,中国古人通常以一长横表示阳火,以两短横表示阴符。即阳火记为      ,阴符记为——。而八卦之符号标记为:* * * * * * * *

 以上符号标记明确指出:阴符在下,为阴位;阳火在下,为阳位。而各宫本气(机)之属性为:

地有浑厚之气(坤宫)  山有建岭之利(艮宫)

水有穿石之功(坎宫)  风有搜毫之能(巽宫)

雷有伸缩之性(震宫)  火有威猛之势(离宫)

泽有吞吐之巧(兑宫)  天有不测之机(乾宫)

至于上述地、山、水、风、雷、火、泽、天,是为八卦命形,也即《易》中所言坤为地、艮为山、坎为水、巽为风、震为雷、离为火、兑为泽、乾为天。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按上述记载顺序,是为八卦相生追向。即如果我们定义符号--为零,—为壹,而采用二进制记数,则坤为零、艮为壹、坎为拾、巽为拾壹、震为佰、离为佰零壹、兑为佰壹拾、乾为佰拾壹。若采用数码标记,则更一目了然。其中--为0,—为1,则坤为000,艮为001,坎为010,巽为011,震为110,离为101,兑为110,乾为111。而换算为十进制数,立即复原为:0,1,2,3,4,5,6,7。即表现为递增关系。故我们说它是相生走向。

当然,一般的气功锻炼方法,均使人同时获得几种不同气机。纯粹锻炼单一气机和同时兼有八种气机都是极不容易的。

 

 2.3  后天真气说

 

按照历史上沿袭下来的习惯,将上述八种气机中的四阴位气机统称为后天真气,而将四阳位气机统称为先天真气。但是,这里必须清楚的是,此中先、后,决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先与后的含义。它们仅仅是对两种不同类型的混成气机的标识性名称。因为,从道理上讲,当天未生之前的混沌状态是天之先,而那时并没有天的概念,也就谈不上先天、后天。而先天和后天是从混沌状态经太极裂象后同时生成的两仪状态。或者可以说一阴一阳,仅仅是由于历史上前人没有用阳天、阴天去称呼它们而采用了先天、后天的说法,我们也就只好沿用这一现成的称呼了。

前边我们已经说明,阴符在下为阴位。同时,我们已经约定将四阴位气机统称为后天真气。这里就符号标记法的本身的含义,已经意味着后天真气是阴符下凝而阳火上浮之气机。按照我们在本章第二节中的描述,在正质量物质世界中,正质量物质表现为粒子性,是为重浊者下凝而为地。因此,正质量物质即记为阴符。也就是说,四阴位所对应的后天真气,实际上是以正质量物质为本底的混成气机。

后天真气共有四种。其共同点在于:它们均以正质量物质为本底,取意下凝而为地。同时内中所含之负质量物质取意上浮而为天。其不同点在于,混成气机中所含之负质量物质的多少不同。下面约略叙述各宫气机的特征:

坤宫本气:其符号标记为#,它已经明确告诉我们其中仅有正质量物质而不含负质量物质。由于正质量物质本固的凝聚性,使得坤宫本气自然具有有形有质的特点。

艮宫本气:其符号标记为#,是为一阳在上而两阴在下。说明其中只含有少部分负质量物质,而大部分为正质量物质。两阴在下是凝而有质,一阳在上是浮而无形。因此,使得艮宫本气自然具有无形有质的特点。

坎宫本气:其符号标记为#,是为一阳在中而两阴在外。说明其中仍只含有少部分负质量物质,而大部分为正质量物质。两阴在外是聚而有形,一阳在内是飘而隐质。因此,使得坎宫本气自然具有有形无质的特点。

巽宫本气:其符号为#,是为两阳在上而一阴在下。此时须注意其数码标记为011,即其佰位为阴。因此,虽然其画卦为两阳,仍表现为阴多阳少。但其阴阳配比已经比较接近。此时,其正、负质量物质的量数大致相抵而又阳盛于上。其正、负相抵是为无质,阳盛于上而难为有形。因此,使得巽宫本气自然具有无形无质的特点。

 

2.4 先天真气说

 

   按照我们在本章第二节中的描述,在正质量物质世界中,负质量物质呈飘逸态而易于显现其波动性:且已经约定,在八种气机中,阳火在下者为阳位,而将四阳位气机统称为先天真气。这里就符号标记法的本身含义,其意味着先天真气是阴符上寒而阳火下燥之气机。就是说,四阳位所对应的先天真气,实际上是以先天真气为本底的混成气机。

先天真气共有四种。其共同点在于:它们均以负质量物质为本底,取意下燥而为火;同时内中所含之正质量物质取意上寒而为水,其不同点在于:混成气机中所含之正质量物质的多少不同。下面约略叙述各宫本气的特征:

震宫本炁:其符号标记为  ,是为两阴在上而一阳在下。其数码标记为100,即其佰位为阳。因此,虽然其画卦为两阴,仍表现为阳多阴少。但此时应注意,阳火在下而燃上是为有质,阴符在上而结接于下是为有形。故而,使得震宫本炁自然具有有形有质之特征。

离宫本炁:其符号标记为  ,是为两阳在外而一阴居中。说明其中只含有少部分正质量物质,而大部分为负质量物质。两阳在外是散而无形,一阴居中是隐而有质。因此.使得离宫本炁自然具有无形有质的特征。

兑宫本炁:其符号标记为  ,是为一阴在上而两阳在下。说明其中只含有少部分正质量物质,而大部分为负质量物质。一阴在上是结而有形,两阳在下是逸而无质。因此,使得兑宫本炁自然具有有形无质的特征。

 乾宫本炁:其符号标记为  ,说明其中仅含有负质量物质而不含有正质量物质。由于负质量物质在正质量物质世界中极易表现其波动性,使得乾宫本炁自然具有无形无质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