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女学生外套韩版:古今赏石理念的变化与发展 (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3:50:32
除了入画外,皇家园林中摆放的观赏石也同样符合“皱瘦漏透”的特点。

  

 


       1、北京故宫御花园中的元代圆盆座英石(高110cm) 英山盛产的英石,有阳石和阴石之分。出土者为阳石,质地坚硬,色泽青苍,扣之清脆。入土者为阴石,质地稍润,色有微青和灰黑,扣之皆有韵声。英石褶皱细密,迂回曲至,形如云立,纹比波摇,独具皱、瘦、透、漏四妙特色。 

       清代以来,英石便被世人列为四大园林名石之一(英石、太湖石、灵璧石、黄石)。现代,英石更是广被园林设计者、工匠和奇石玩家采用和收藏,享誉中外。

 
       2、北京故宫宁寿宫 清代灵壁石

       供置于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中的一方清代中期变体须弥座灵壁石(高120cm),形若神兽,击之声若洪钟。

       灵璧石最普遍的特点是坚润的质地、奇特的变化以及清越的声响,一块灵璧石若已具有上述基本特质,还能有石纹奇妙、细腻流畅、比例协调,品相完好,石皮古朴、包浆淳厚,同时还形态生动、写意传神那就更有可选性,如果还能四面可看那就太难得了。四面可看的最大特征是主面与背面,面面交接处细腻润泽,具有同样特殊的石皮石肤,这表明这枚灵璧石是地表石(或原来曾是地表石),它全方位历经过大自然的磨砺。


 
       3、北京故宫 御花园灵壁石
       御苑赏石原则上应归类于园林石范畴。这是供奉于北京故宫御花园千秋事前的一方灵壁石(高96cm)。

 
       4、北京故宫 宁寿宫清代太湖石
       传统赏石中,有不少是经过雕凿加工的。这是北京故宫宁寿宫花园内供置的一方清代太湖石(高170cm),右侧和背部留有明显的加工痕迹。

       太湖石属于石灰岩,多为灰色,少见白色、黑色。石灰岩长期经受波浪的冲击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在漫长的岁月里,逐步形成大自然精雕细琢、曲折圆润的太湖石。

       太湖石为典型的传统供石,是皇家园林的布景石材的一种。其以造型取胜,“瘦、皱、漏、透”是其主要审美特征。是大自然巧夺天工,自然形成或形奇、或色艳、或纹美、或质佳、或玲珑剔透、灵秀飘逸;或浑穆古朴、凝重深沉,超凡脱俗,令人赏心悦目,神思悠悠。它永不重复,一石一座巧构思,自然而天成,宜作园林石。

       由此可见,的赏石标准不光适用于民间文人,同样也是统治阶级的赏石审美标准。将这些奇石从安静素洁的小环境,如书斋、卧室、厅堂中挪至规整大气、雄伟壮丽的皇家园林中,一样可以静观雅赏,且别具自然回归的意境。可以想象在皎洁月色下,通过月光将奇石的“瘦、皱、漏、透”通过轮廓、透洞、漏穴表现出来,移步换景、透出各种形状的剪影来,乃是何等之妙境。
      

       第二章节:按当代赏石的鉴评标准,人们在原有的“瘦、皱、漏、透”的基础上又加上了“形、质、色、纹、韵、座”等标准。“形、质、色、纹、韵”为奇石的天然属性,是奇石能成为可赏之石的先决条件,为此我们不妨对“形、质、色、纹、韵、座、这几个要素逐个进行研究,以加深对赏石文化的了解。

       奇石的形,主要是指:
       1、造型石的形。造型石的形是由奇石表面的起伏凹凸,孔洞,皱摺,沟糟,台阶、峰脊等组成,同时奇石的长、宽、高、比例也构成对形的影响。(其中造型石又可分为具象类、抽象类和意象类。在赏形时,对于具象石要求神象,象到逼真、传神,品位自高;抽象石,抓住特征赏其韵;意象石,感觉到鬼斧神工,即有意。)

       2、另外图纹石也有形。图纹石的形主要取决于奇石表面的端正、圆满、工整、台阶、残缺及坑、洼等。所以在观赏不同石形时,标准是不相同的。

       造型石由于奇石产地背景的不同,会表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但共性还是相通的。如传统造型石,通常在“形”的方面都有比较突出的要点,而且各具风采。灵璧石质朴雄浑,大度雍容,山川灵秀,奇绝天下。太湖石通灵剔透,意境深邃,嶙峋峻峭,著称于世。英德石雄奇峻峭,坚韧刚毅,峰峦耸拔,超然不群。昆山石纤巧玲珑,玉洁空明,晶莹奇贵,受人美誉。

       而在当代赏石中,造型石的形体变化也有不同风格,如:彩陶石、风砺石、黄蜡石、摩尔石各有千秋。
       
       彩陶石沉静优雅,脂润变幻,稳重端庄、气势磅礴。风砺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变幻奇特,意境深邃。黄蜡石油腻细滑,大朴无形,富贵隐秀,国色天香。摩尔石造型洗练,线条流畅,势态灵动,极富想象。

       在鉴赏图纹石的外观形状时,其对形的要求与造型石的要求就有很大的差异。造型石要求立体外观奇异多变,具有艺术韵味;图纹石的形要求为奇石的图纹提供理想的画面平台,要求形的端正、优美,圆要圆得饱满,方要方得工整,阶梯均匀、浑厚完整,任何残缺都将视为美中不足,强调的是稳重、大放,因此其形要求的是正,而不是奇特。

       天然完整,具有较高磨圆度;造型变化文静雅致,左右、上下均匀,有韵味;摆放角度与生成环境一致;然非主视面偶有老残,或有水背杂浸,这样的水石造型可达到一级标准。


 
       请看这枚题名为《气润千秋》的古灵璧,典雅恢弘是其最突出的特质,让人一眼就被雍容的气度、灵秀的内涵所吸引。这枚观赏石石皮苍古,包浆老结,虚怀若谷,意韵连绵,作为灵璧皖螺石,能有如此变化和色彩的,实属少见,尤其古人在右侧较平缓处所题“氣潤千秋”四字,端庄娴雅,承载着古人对观赏石迷一般的理解。

 
       这块石头我起名为《福禄吉祥》,此枚灵壁石肌理变化丰富,包浆古旧,为一件流传已久的古石。在这枚古石上几乎凝聚了灵壁石“皱瘦漏透”最精粹的要素,更内敛了无比灵性。作者将自然外形的瘿木板衬在观赏石与摆件之下,用葫芦瓶和竹雕佛手两件古玩杂件置于观赏石右侧与之呼应,从而控制了布局之间的高低错落,层次节奏,组成了一幅完整的清供作品,同时也点出“福禄吉祥”之寓意。作品轻松和谐地表达出浓郁的文玩韵味。

       如果说“形”是观赏石最具要点的外观容貌,只需远观就能略辨大概,那么赏“质”就要求多看、细辨,积累经验。它决定于这枚奇石是否真的适合近观、把玩,值得收藏。所以当你决定收藏奇石时,必须学会对质的全面审视,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奇石的“质”从本质上讲,主要取决于石种形成时的岩石物质组织,及其出露地表后的蚀化改造程度。水洗、风吹、砂磨、挤压等自然外力都会影响改变石质、石皮。在赏石界内,赏石之质包含:硬度、密度、质感、光泽,但主要体现在石皮的包浆、脂润、紧密方面,这是人与自然对奇石的一次全方位的唤醒,它退却了奇石的火气和浮躁,易使人产生亲近感。

       赏质首先要的是:细腻、温润、纯净,但却并不认为玉化好于硅化,硅化好于水石,水石好于山石。通常情况下,即使被鉴赏的奇石在材质方面确有质地差别,也必须与所反映的观赏主题相吻合、匹配,不然再好的“质”也不会为赏石加分。

       奇石的不同材质是形成不同石种的基础,但在同类石种中,奇石之质仍客观存在等级,并且是我们要学会分别看待的。同石不同的质反映不同的观赏价值,会有高低之分。

       以灵璧石为例:些灵璧石,天生质枯而涩、粒粗而干,怎么摸盘都难起皮壳包浆;而有的灵璧石却只要摩挲日久,就会光鉴夺人,更具厚重感,这就是相同的材而不同质的等级差别,这才是我们要了解的质的真意。

       而有些赏石者一谈起奇石的质就是玉化、硅化、石质,看似头头是道,但如果是脱离了具体石种泛泛而论,就会显的毫无意义。故论质必须是同一石种之间的比较。作者从数十年的选石实践中认识到,任何一种奇石、赏石之质的最大差别在于同石种中是否细腻、脂润,并有原始皮壳。润为上、涩为下,这才是评定质的关键所在。

       所以,对于任何赏石,“细腻、脂润、纯净”都是极为重要的质的考量标准。有形不润并非好石,无形不润更为劣石,有形又润方为佳石。


 
       这是枚早地表灵璧石,命名为《春江水暖》。它饱受风沙洗礼,表皮呈现出独特的魅力,无需任何保养,只要上手一盘,就有非常到位的包浆;又因其造型完整,形象生动逼真,四面可赏,作者一眼便抓住其酷似回头雏鹅的憨厚动感,特别设计了水浪形底座。


 
       作品《归林》,石种:大化彩玉石。一眼望去,大化石的色彩斑斓,锦皮玉质,水洗包浆浑厚,质地细腻润泽,有如上苍织就的锦云,令人遐想,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

 

 
       这是一枚暂时起名为《无题》的鸳鸯葫芦石。形态悠雅,温润养眼,底盘敦实,圆润饱满;起伏委婉,变幻精妙,线面交替柔和舒缓,张弛有度。整个彩陶色彩多变、层次丰富,包浆厚润,气韵生动,墨、黄、青、金、绿多色交叠隐现,好似夕阳暮照下的广阔原野,洋溢着浪漫与温馨。

       接下来谈谈观赏石的”色”,其分为原生色和次生风化色。原生色是岩石、矿物形成时的固有颜色,风化色是岩石接近地表或处于地表风化过程中的次生染色。它们都取决于致色物质,一般包括:离子致色、元素致色及矿物致色。
从观赏角度讲,色泽的纯正、协调、美妙,能充分反映石种特征是最重要的。如:缤纷多彩、明快艳丽的大化石以色彩丰富、珠光宝气见长;而灵璧石、太湖石却讲究沉静凝重、古色古香,黑如纯漆、白如霏雪,以纯净为好;对于风砺石,则要求皮壳醇厚,色雅斑斓,腻如羊脂为最。总之,各个石种均以稀少,成色难度大,色、形、意完美统一为上。
唐宋以来,供石以黑色为主流,这是中国人的传统习惯,黑色是万有颜色的集合,深沉古厚,石黑分五色,与中国书画用墨理论相一致。

       传统赏石石种中的太湖石、灵璧石,都以素雅如水墨的色调赢得文人雅士的厚爱。尤其是灵璧石,其肌理细腻,滑润,浓黑隐黛,摩挲日久,光鉴夺人,须眉可鉴,石凸处内光外发,稍凹处温润含蓄,深凹处大朴内藏,令人折服。
然而,观赏石不可能永远追求一种色调,随着多元化的观石人群参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赏石文化的飞跃发展,新石种的不断发现,将现代赏石带入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缤纷世界。

       其中色彩比较出挑的有:大化石,珠光宝气、富贵吉祥;彩陶石,沉静优雅、稳重端庄;沙漠漆,艳丽绝伦、逗人心动;戈壁石,变幻神奇、色彩斑斓;乌江石,素洁雅致、趣味十足;三江卵,鲜艳夺目、热烈似火。各种赏石争奇斗艳,演活了赏石舞台的满园春色。
赏色要看亮点,对于各种奇石,对色必须分别对待。

 

 
       这枚名为《御玺》的水石。色彩浓艳,石品端正,包浆柔润,满身透红,中正大度,典雅庄重,有大富大贵之品相。此石下盘方正稳健,平滑如面,上部线条则甚为丰富,透漏空陷,盘龙隐现,天池鸿运,是一副天然琢成的印钮,本人把它理解为一件天然的御玺,以包裹纹座衬托御用之玺偶露真容之意,红玺暗喻中华民族兴旺,国运昌盛之象征,雍容华贵,大气吉祥。

 
       再请看这件名为《风雨雕玲珑》的观赏石。已经是一枚丽质天生的罕见珍品。历经荒漠千万年的冰雪流沙销蚀,令它剔透多孔,通体内、外沙漠漆闪动着摄人魂魄的特有光泽;其完整的外壳形态,温雅莹润的石肌,灯光下深深浅浅的阴影变幻,以及栗褐、藤黄、赭石、枣红诸多交相辉映,实在有太多令人刮目相看之处。
形,质,色,纹是当今赏石界一致公认的衡量奇石好坏的四大要点,前面谈过了形、质、色的鉴赏方法,本节重点谈论赏纹。

       所有的奇石都多少带些纹,鉴赏时希望通过石纹的深浅、韵律来增加奇石的看点。
     
        对于造型石而言,加深、加强、突出造型石主题意境的、圆润光滑的、清晰明了,富有变化的纹,可称好纹。
      
       而对于图纹石来讲,纹已成为欣赏的主题,对纹的评价要考量的就更多。赏图纹石与欣赏字画是一个道理,不是所有的字画都可以成为艺术品,也不是所有图纹石都可以成为赏石。只有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能印证世界万物意韵,给人以美的享受、有艺术内涵的图纹石才能称之为赏石。赏图纹石一般都希望:纹理丰富变幻,纹能呈像逼真,纹中出趣,纹有内涵,自然清晰,神韵兼备,但自然界中这样的独石少之又少,所以才有了奇石的称谓。

       赏图纹石时有一种观点需要纠正:那就是将石表纹、原岩色纹以及裂纹等搭放在一个主题里观赏,这种过于主观的观赏,你是看“懂”了,但其他欣赏者往往是一头雾水,什么也没明了。

       图纹神似,象到逼真、极致;清晰明了,画面生动;能使人产生无可名状的冲动的;图纹清晰,布局全面、合理、细腻,生动传神,突出景物、具有诗情画意的就是好纹。

       此石取名为《大圣献技》。这是一枚使人一见就能产生一种潜意识震撼的奇石。此石周身上下浸润着一种大自然非常罕见的咖啡色,由黑咖啡转深咖啡而至浅咖啡色纹,浑身透射着一种远古文明的典雅,细腻柔滑中显现出饱经沧桑的皴皱。此石突破一般水石很难有空灵之感的局限,造型柔和舒展,绰约多姿,空灵清秀,变幻缠绵。此石所具有的苍古石皮,细密纹理,以及凝重的包浆,承担得起人们给予奇石的任何赞美。为了很好地演示其神韵,尤其是将奇石创作为观赏石,并反映出“大圣献技”的主题:屈伸自如间传达一种只有生命物种在运动中才能具备的精妙平衡。

 

 

       我们再来看看《天鸡(机)》,其石皮苍古,肌理丰富,纹路清晰,从“纹”上欣赏,同样是一块难得奇石。

       赏石界在欣赏观赏石的形、质、色、纹这些外部特征时,最终是围绕“神韵”来感悟大自然鬼斧神工之魅力。所谓“神韵”,应该是指赏石的“精、气、神”,同时还包括使奇石成为赏石的命题、配座(配道具),这是一种很难用语言来明确表达的灵魂所在。

       有“意韵”的赏石通过造型、图案、石质、色彩、纹理、命题、底座(道具)来体现其价值和艺术境界。有一种认识必须统一:不是所有的奇石都具备成为艺术品的条件;有韵味的奇石才可能成为艺术品;成为艺术品的赏石也有等级差别。

       使赏石成为艺术品的作者是最终将赏石作品展现给观众的展示人,展品的好坏直接反映展示人的艺术水平和文化素养,这与字画是一个道理。字画可以是艺术品,并且可以是高级艺术品,但如果是一个不懂艺术的人所作的字画,那就不能成为艺术品。我们现在谈论赏石文化,解析赏石“意韵”,必须把赏石作品提到艺术品的高度来认识,这样争议、讨论才会有意义。赏玩赏石表面上看到的是所展示的赏石,其背后蕴藏着的是展示人的艺术水平。赏石能赏出意韵来,已不再是一个低层次的直观感觉,而应是透过形、质、色、纹与艺术、文化交融、领会、感悟、升华的心智历程。

       在赏石欣赏时,自然和谐,给人以简约而不简单的视觉效果是韵;奇石与底座完美结合展现赏石魅力是韵;一个点明主题充满联想的命题是韵;给人鲜活、自然、合理、充满动感的感觉也是韵;给人清新、文静、舒畅、典雅印象的还是韵。韵一定是赏石作品形、质、色、纹、命题、底座等的综合考量。“分别认识,整体审视”,通过欣赏赏石千姿百态的形状,千变万化的色彩,曲折有致的纹理,丰富多彩的质地,以及体现文化艺术品位的命题、底座,最终享受的是意犹未尽的意韵。

 

 
       这件作品取名为《慈航》:这是枚一眼看去就令人心驰神往的奇石。其独特的木质肌理,世上罕见,天然的木质卷纹遍布石体,恰似浮云,动感十足,气象万千;而其奇异苍朴、瑰丽华贵的色泽更令人遐想。作者特选上好红木,大胆设计水浪高脚架,动感飘逸,轻盈精巧,将木化石顺势托起,有如逐浪轻舟,意在千里,动静虚实之间欣赏者有一种飘然若仙的超脱感觉,讲究的是音律节奏。整件作品很好的把握了虚实、平衡、动静、稳健的美学原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给人的视觉享受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静观》组合。主石为鸡骨石,纤巧空灵,以小见大,颇具传统太湖石的韵味,集中体现了“漏、透、皱、瘦”的经典风格,更凝聚着一种清峻灵动的神韵。而在组合方面:右下方的古代人物配饰,雕刻细腻,刀法流畅,人物看似随意地坐在树根上,泰然自若,神情舒适,很好地体现了摆件的精美生动。整组作品配合巧妙,在明式小几架的衬托下,充分展示了主石与摆件相互间的平衡与协调,主宾相从,石玲珑、人逍遥,将“精而不繁”、“静中含动”的意趣融入了“静观”的主题。这组作品很能代表海派观赏石自然、创新、细腻、严谨的特点。

最后,我将今天的发言作个总结。

       从观赏石的出现、赏石标准的建立到赏石文化的形成并发展至今,即使是当代我们所后补充的“形、质、色、纹、韵、命题、底座等观赏要素,也都是建立在前人的”瘦皱漏透“的基础之上的。中国赏石文化骨子里仍以诸子百家,释、儒、道思想为精神内核。赏石的意境就在于:崇尚自然,通过挖掘赏石蕴涵的和谐文化,领悟“天人合一”的哲学境界,追求富有人格化的感情色彩,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获得精神的享受。观赏石以其所具备的天然美和人文美,充分表现出其坚贞的气质和品格,这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气质的有力体现。唯有“用心感悟”,才会尊重奇石,认真解读、客观鉴赏、推进赏石艺术文化的不断进步,创作经典,成就“一世一石”。谢谢大家。
                                                                                                                     徐文强  /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