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市美发师个人简介:张占斌: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0:33:52

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指出,我国的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不是下降了而是上升了。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新洗牌,中国要集中精力把经济发展好,把社会建设好,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


    现在我们到美国或欧洲去考察,会发现和30年前大不一样,和10年前都大不一样。我们到法国凡尔赛宫都有中文说明书, 10年前就没有,这说明中国到国外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21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国的各种文化、政治、经济的交流也在加强,中国到国外去的人越来越多。外国人也要为中国服务,重要的旅游景点、场所都要补上中文说明书,他们欢迎我们去学习、考察,说明中国的力量越来越大。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提供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际经济格局、政治格局在调整,中国应该在这个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中抓住机会,有所作为。一是2010年我们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虽然人均GDP还很少,撵上美国还要好多年的历史。但是总的GDP能在全世界由过去的几十位上升到世界第二,这本身就是一件很大的事件。中国的地位也在上升,政治、经济、文化地位都在上升,给我们提供了大的机会。二是西方强势国家现在面临大的挑战,进入缓慢发展时期,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发展机遇。三是亚非拉国家、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非常希望跟中国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稳定,包括我们和这些国家进行资源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也创造一个好的条件,为我们争夺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战略空间。四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很深远,整个全球经济出现大调整,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方面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家也注意到,气侯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粮食安全问题等这几年在国际上都被热炒。


中国面对这样一种局势,既有很多战略机遇,同时面临着很大的压力。中央领导也反复讲,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稳住阵脚,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中国过去改革开放所取得的经验,对我们很有帮助,只要我们自己别乱,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这个国家肯定错不了。我们说机会很难得,中国人自己在关键时候,也要把握住历史性的机会,这次机会对我们中国非常重要。


    如果到2049年我们建国100年的时候,我们经济总量超过了美国,我们各个方面的质量都有一个大的提升,那时候中国在世界上应该更加强大,我们处理各种问题应该更加从容。这三十年甚至四十年是我们国家非常难得的战略机遇期,稳住国家别出大乱子,别出大事,别出现大规模的暴动,国家稳定非常重要。今后的发展对中国意义非常大,“十二五”时期非常关键,是关键时期、攻坚时期,我们要争取再上一个新台阶。


    从长远来看,中国经济发展仍然有很多比较优势,主要有六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亮点。如果没有好的国际形象,世界500强就不会到中国来投资。


    第二,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需求潜力和资本技术吸纳能力。这一点是我们能够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中国战略地位的提升,跨国公司需要我们这个市场,为什么这两年高铁发展速度这么快?过去是分着跟跨国公司谈判,跨国公司技术不转让给我们。后来中央领导、铁道系统经过反复研究,下定决心把全国市场当成一盘棋,跟外国公司谈判。要干你就进来,就转让技术,不干你永远出局,没有第二轮谈判了。后来在这种大市场的压力下,外国公司终于同意进入中国,同意转让技术。这就是利用了我们大市场的优势,利用了我们国家可以集中力量和他们谈判的优势,这种优势今后还需要保持。


    第三,体系完整的制造业能够产生良性配套和创新的功效。我们在建国初期,在非常困难的条件下,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个战略有得有失。失的方面,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民、农村。我们城乡二元化,农村过的日子很苦跟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有关。但是也有好的一方面,由于我们优先发展了重工业,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制造业体系,这个制造业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派上了大用场,今天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包括将来能成为世界创造业中心,得益于我们这种重工业积累的基础。现在,美国人已经不屑于制造业了,日本制造业在全世界称霸了很长时间,现在也到了江郎才尽的程度了。中国制造业在崛起,而且中国制造业能够配套,这是一个大国所具有的特点。


    第四,在生产要素上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上有优势。这句话可从正反两方面来看,过去30年一直有优势,在中国雇100个劳动力的工资,可能不如在美国雇10个人的工资。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来看,长期工资太低不利于社会收入分配,不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将来可能是我们的经济劣势。但是单从经济学意义上讲,这种优势可能还要保持一段时间,即使将来我们在逐渐提高劳动力价格的情况下,仍然能保持一段时间。这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我们各方面重视,让更多的一线劳动者提高劳动报酬,这也是中央在“十二五”中很重要的指导思想。


    第五,海外华人华侨有强大的网络,提供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我们现在在海外有五六千万人,相当于英国一个国家的人口,全世界200多个地区都有中国人的身影。他们创造了很多就业机会,也创造了很多中华文明,这是很大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支持。


    第六,大中华区的经贸互动加强,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大中华区除了我们大陆本土之外,加上香港、澳门、台湾。中国大陆和台湾之间,农产品交易、旅游都没有太多障碍。澳门回归以后,内陆给澳门很多支持,水、肉、蛋、蔬菜全从我们这过去。新加坡也有很多华人,说华语的人们在世界上的圈子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有利于我们国家对外的交流和发展,是我们今后继续搞好国家的重要基础。


前面讲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还有很多缺点和不利的地方,还有很多制约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十二五”建议中也提出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投资多消费少,收入分配差距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假冒伪劣产品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差,三农问题很多,告状上访的很多,社会维稳成本很高;城乡不发展不协调,就业压力大,结构矛盾并存等。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很多。具体说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比较劣势同样存在六个方面。


一是资源产出率低、物资消耗大。我们国家的能源、钢铁、淡水资源消耗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2006年我国单位国内资源总值能耗为8.9吨标准油,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石油消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倍,煤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7.1倍。2000年到2007年,七年间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水资源消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9倍,而且连巴西、俄罗斯都不如,浪费很多。总体衡量,我们消耗了世界上1/3甚至1/2的主要基础原材料,创造了6%一7%的GDP。现在在国际上,我们买什么什么涨价,我们卖什么什么跌价,大众商品上我们没有控制权、定价权,很大程度上制约我国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着很大威胁。


二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强度大,环境污染严重。整个七大水系都污染,有的问题还很严重。


三是大量使用廉价劳动力,劳动生产率比较低。这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劣势所在。


四是规模经济和全球化影响,我们产品大进大出,把很大的市场放在西方,放在美国。我在美国考察过一个小城市,里面有些一美元店全是中国产品,用竹子做的圣诞火把、拖鞋、拖布、塑料盆、文具、小贺卡等。这些东西需要浪费很多资源,而价格却很低。中国现在外汇储备这么多,那也是千千万万个企业多少年水滴石穿的成果,但是也浪费了大量的中国资源。


    五是消费率低,对投资依赖过大。中国老百姓本身就挺穷,又不怎么消费,我们要改变投资偏高的情况,要扩大内需,扩大我们自己的消费,这样有助于改变我们国家整个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长期以来政府投资占整个国家投资量很大,政府投资量太大挤压民营经济,挤压中小投资者,在经济学上叫挤出效应。


六是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主要以工业为主,服务业比重比较低。中国服务业比重占GDP的 42%,这几年没有增长,西方国家一般在70%以上,有的占80%,我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今后把服务业做大做强,也是解决更多就业的重要内容。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九五”时期就提出来了,一直转不了的原因之一是有些产业的市场发展还有一定空间,不转还能活下去,转的话要很多投入,可能眼前还不一定得利,所以就一直按照粗放式在做,没有进展。这次全会提出,在“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


经济发展方式怎么转变呢?


十七大的时候就提出三个转变:一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二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三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物资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学者写的一篇文章,他所理解的转变是:第一由“经济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转变。这个不一定准确但有一定的道理,他说过去我们是经济发展观,就是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到今天,现在要向科学发展观转变。第二以“资”为本向以“人”为本转变。过去以资本为本,而不是尊重人,现在是向以人为本转变。第三是由“丛林社会”向“和谐社会”转变。第四是由权贵、富豪独享发展成果向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转变。当前,有人说警惕中国出现权贵资本主义、权贵市场经济。就是警惕有权的和有钱的结合起来的社会。我们毕竟是共产党的天下,是社会主义社会,首先得保证社会公平、公正。第五由“断子绝孙”的发展道路向“可持续发展”转变。意思就是我们现在为了眼前的发展,可能把儿子、孙子的东西都给用了。第六是由“纵欲主义”向“理想主义”转变。过去30年就是想挣钱就挣钱,想干啥就干啥,不仅商人包二奶,有些官员也敢包二奶。这个社会已经到了道德沦丧的程度了,今后要讲点理想,得向理想主义转变。这是我从网上看的,他有些地方说得有点绝对,但是有些地方也有一定道理,值得我们思考。


中央提出来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通过发展方式转变,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够走得更平稳,提出了五个坚持。一是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二是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三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五是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分别是主攻方向、重要支撑、出发点、落脚点、着力点、强大动力,是我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五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这几个大的方面做好了,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也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推进。“十二五”时期中央领导下了决心,这个决心下得不容易,因为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太大了,中国经济面临着安全性的挑战,如果按照这种方式继续搞下去的话,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拿中国说事。要建设一个生态文明的国家、资源节约型的国家,还得高标准严要求,所以我们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任务很艰巨。


这里有几个大的问题简单说一下。


第一,扩大内需,稳住国内市场。


今后国内市场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完全依靠国际市场来发展中国经济的话,中国经济就难以避免大出大进。这样我们的安全就掌握在西方人手里,而不完全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我们要通过扩大内需,建立一种长效的机制,让老百姓自己也多花点钱消费,通过这种战略性调整把产业结构陆续调整过来,这个是中央领导下了一个大决心。金融危机以后各个国家都采取了一些政策,澳门给每个公民发5000澳元,今年发了6000澳元。我们发不起那么多,我们采取减税、补贴措施。扩大内需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今后可能通过各个部门出台一些政策,把内需搞上去,真正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好一点,中国自己的内需上去了,对国家长期发展稳定就比较重要。


第二,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


几年前国家就出台了一个文件,把中国今后的科技发展战略,怎么建成创新型国家作了一个重要的归纳和论述。而且专门讲到了16个中国科技重大专项,包括中国要造自己的大飞机,国家准备下大功夫在这上面有点创新,但是实际上要做到很难。现在,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占GDP总量1.5%的水平,世界平均水平是2%,创新型国家要达到3%,现在我们还差一半以上。不光是经费,科技不是一天就能上去的,大飞机也不是一天就能造成的,需要我们长期积累、长期努力。


从新中国建立以后,几代领导人都梦想中国能有自己生产的飞机,尤其是100座以上的民用大飞机,目前还是美国的波音公司和欧盟的空客公司占领很大份额,中国一直在研制,但是一直没有突破。到温家宝这任总理,中央领导经过思考,下了决心要搞中国的大飞机。在20年、30年或者40年乃至更长远的时间,中国人能跟美国人、欧洲人争夺民用飞机的市场制空权。


    我最近看了一些资料,一个汽车几万个零件,一个大飞机几百万个零件,带动的产业上游、下游、中游不得了,现在美国人做这种高端技术、生命科学,中国过去由于国力弱、技术不先进,玩的都是低档水平,这些年逐渐向中档进军。现在国家有了一定的财力,能办奥运会、世博会,中国人好好干,大飞机也不一定制造不出来。现在中央领导下了决心,大部制改革以后,把国防科工委给撤销了,国防科工委的主任是中央委员,由他担任中国大飞机公司的董事长,国防科工委的副主任,是中央候补委员,由他当大飞机公司的总经理,一个公司两个中央委员,足见中央对这个问题的重视情况,争取100座以上的民用飞机能在2014年制造出来,2016年通过国际试航验证。


    中国制造大飞机跟国家利益是连在一起的,跟今后国际竞争是连在一起的。大飞机不仅仅是个商业性问题,也是国家安全问题。我们有了自己的大飞机,大量的运输机、轰炸机就出来了,这对国家军事安全是非常有保障的。所以我们国家把它作为16个重大专项之一,组织精兵强将来干这件事情。


第三,改善和保障民生。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关于改善和保障民生有很多内容,其中有两条大家要注意。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虽然我们每个人的工资跟过去比提高了,但从统计学的数据来看,这些年在国民收入比重中,居民收入整体上不是在上升而是在下降。钱都集中到政府和企业中了,今后的改革是希望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比重中适当增加。


    二是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为了鼓励有技术的和有能力的人,国家允许资本和技术、管理参与分配。这么多年来逐渐发展成资本在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上升,而劳动在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下降,拥有资本的人挣钱越来越容易,导致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收入差距太大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不利于社会稳定,我们还有几千万人挣扎在温饱线,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要加大研究。


“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深化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等等。公务员这些年也没怎么涨工资,经济危机压力又很大,这个社会上对公务员很关注,要给公务员涨工资,老百姓可能又有想法。但公务员工资长期不涨也有问题,如何平衡各种利益,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很重要。现在公务员工资也乱得一塌糊涂,有钱的地方多发,没钱的地方少发,不仅没有达到全国统筹,省统筹也没到,有的地方甚至是县统筹。公务员之间差距很大,有些公务员心理很不平衡,同样挨着两个临县的,有的工资差一倍,所以公务员工资问题确实需要研究、需要改善、需要调整。


“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建立覆盖城乡的居民社会保障体系。中国这些年硬件水平确实发展得挺不错,北京、上海等城市硬件一点不比美国、欧洲的城市差。我们酒店宾馆的大堂很气派,还有我们的手机水平、电脑水平等很多方面的硬件水平并不比外国人低。但是在软件上,在一些内部的管理上,外国人比我们好得多。比如,一个德国人在法国上班,退休以后回到德国养老,他在法国办的社会保障的卡就可以转到德国去,不光是德国,而是到欧盟区都可以通用。而我们国家,前几年农民工在广东办的保险,回到四川都花不了,大量的人退保,说明省级之间不协调。2009年上半年因为这件事,专门开了一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力争把社会保障可以跨省转移。在这些问题上,欧洲还有好多小细节值得我们学习。


第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


现在国家希望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国家浪费太大,各方面生活方式都要改善。中国确实不像过去讲的那样地大物博,物资丰厚,而且即使丰富也要保持节约。中国人请客送礼都很铺张浪费,一点一大桌子,吃得很少浪费很多。前几年我们跟日本青年有个联欢活动,我们带了好多礼品给他,我们的礼品远远贵重于他,按理说我们的收入远远低于他,但是他们给我们的东西,远远不如我们给他的多。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在环境保护上都不如日本,这个国家老百姓危机意识非常强,资源极少,国家面积小人又多。全民一天到晚都很关注环境保护、收集情报,我们要好好研究这些问题。

全面推进改革开放


五中全会提出,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项领域改革。要大力推进经济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


    记者第二天采访我,怎么理解“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说积极就是积极想办法、积极做准备、积极运筹、积极谋划,但不管怎么积极还得稳妥。稳妥就是时机不成熟、条件不具备不能做,不符合党的领导、不符合社会主义方向、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不能做。


    行政改革方面有两条很重要。一是坚定推进大部制。大部制改革很重要,上一届总理、副总理都下大决心在推进,合了一些部委,今后还要继续推进。怎么合更合适还需要再研究,另外不能一合了之,合了以后要让他们的功能有机协调、职能上协调配合。二是在有条件的地方,探索省直管市、县的体制。中国目前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是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层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过去层级多可能有他的道理,但现在形势发展了,社会进步了,信息技术、高速公路、电视、电话会议的出现,为我们减少行政层级提供了新的条件、新的契机。到底从那个层级减呢?中央肯定是要保留的,行省制度多少年形成的也不能减,县是从秦始皇开始郡县制也不能减,现在人们在乡镇、地市两级打主意。中央领导在对撤销乡镇这个问题上很慎重,总的思想还是要进一步完善,从人数上进行控制,坚持公务员队伍只出不进原则。另外中国的乡镇也要分类改革,有些地方继续完善继续加强,有的地方作为县的一种办事机构。真正能减少的层级就是市级,让过去的地级市和县变成平级,县和省直接对应,这样可以减少一个层级。我觉得这样对今后提高效率很重要。


    县域经济对稳定三农意义很大。中国今后出问题,我觉得不在知识分子这,也不在公务员这,还是在农民这。中国共产党能不能长期执政,也在农民这一块。如果不把农民搞稳定了,这个国家稳定不了。我们经过30年快速城市化,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但是农村问题很多,农民压力很大。今后三农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县域经济做大做强,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对稳定农民工也有好处,农民工不可能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这样的大城市和省会城市,更多的可能在县城住下。今后如果我们每年0.8个点到1个点的城镇化速度发展,再过30年我们能达到70%的城镇化,光靠现在600多个城市绝对不够,要把增加更多的城市作为我们城镇化的重点。这样的话,就有可能做一个战略性的平台,把农民工稳住在县里转为城里人,如果天下有事,他还可以回去当农民,如果天下安静,就继续做城里人了,这对国家稳定有帮助。


除了行政改革以外,税制改革、财税改革也很重要。到“十一五”末,财政体制只在转移支付上加大了对地方的支持,没有大的变革。“十二五”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实质性进展。其他像金融改革、资源性价格改革也很重要。金融改革就要把金融资本配置在有利于民生项目上,有利于让更多的老百姓发财致富上,不能光给富人贷款,不给穷人贷款。中国的商业化改革之后,农民金融都撤出来了,农村金融缺血,农民春耕了买种子、化肥贷不到钱,如果借他一点,四两拨千斤,对农民改善生活就很有帮助。所以,金融应该真正的弯下腰来,认认真真为农民服务,而不是为大款服务。


还有一个要素价格要改革,煤、电、油、气、水、矿产资源将来肯定要涨价,在它涨价的同时,要进一步捋顺价格。就是说水贵了、气贵了,就得考虑节约问题,得考虑资源能源可持续问题。中国人多,13亿每个人省一点都不得了,这一块今后改革是个重大的问题,需要大家给予关注。


    最后讲要由开放促发展、开放促改革,要有更大的胸襟去开放。中国到今天了,更需要开放,很多地方还没够,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离不开开放。只要有世界眼光跟别人同台竞技,水平才能提高。中国有30年的进步,一个重大贡献就是开放,所以要在开放中提高水平,开放中参与我们的意见。另外我们要参与规则制定,除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外,在很多领域、国际组织中、各种银行中,我们都要成为董事会成员才好。


我们要想办法把散落在全世界各个领域的中国人联系起来,通过各种方式给他们提供服务,让他们关心国家。大家团结起来,中国将来想不强大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