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营养师职业学校:风花雪月本一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5:49:28
          应五祖禅寺第七十四世方丈悟祥大和尚的邀请,上周末专程赴“天下祖庭”,出席中国佛门历史高僧舍利子及佛教文物巡展的揭幕式。其间,懈逅两位朋友,他们的言谈,使我对“禅的宗旨在于建立一个行为参照系和构设一种人生境界”这句话,有了新的理解。
        他们中的一位,自称深谙禅机佛理,曾一心向佛,这次却煞有介事地告诉我,最近他跟别人学起了炒股票。我听后为之一怔,觉得不可思议。这位仁兄却说:“股市当中亦能参禅悟道——赔了,如弃敝屣;赚了,如视浮云。”听听,说得多玄!
        另一位则是二十出头的淑女,平日里她不善言辞,这次跟我谈起禅道却口吐莲花,又使我为之一怔。她说:“你与见忍禅师交往甚密,想必一定领悟禅的意境。那么我向你讨教:‘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禅从何处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是禅吗?”我大吃一惊,一时语塞。
        是的,我与见忍大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我在团市委工作时,他刚从归元寺调任五祖寺监院,被当选为市青年联合会会员,我们就有幸认识。也许是缘分吧,我们一见如故,无话不谈。在频繁的交往中,我了解了他皈依丛林的前前后后,所以在他升座方丈后,我为他写了纪实文学《从百万富翁到五祖寺方丈》。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也许是得见忍大师的教化,我非常向往见忍大师的那种“黄卷清灯,晨钟暮鼓”的生活……
         世上许多事情就是这样叫人不可捉摸——一心向佛的人炒起了股票,青春妙龄的也能说佛谈禅,我向往参禅却对佛理禅道知之甚少……这让我想起无色禅师的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诗虽浅显,却能打动人。春花、秋月、夏风、冬雪让整个四季都显得诗情画意,所以近些年禅语散文开始流行,就连林新居、林清玄、王静蓉等,都成为知名的禅语作家。他们眼中的“禅”不是指佛教修习中的五味禅,而是指一味禅,即顿悟之禅,用林新居的话说便是“风花雪月本一味”。同样,他们的禅语也不是教人们如何参禅 ,而是用优美的语言阐述禅理,进而反映对人生、对生活的态度。佛教的要义是给参禅的僧人居士学的,而禅语是给普通人看的。
        我有意参禅,却悟性不高,只能禅外说禅。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质的艺术,是宁静致远的心灵境界和从容淡泊的生活态度。禅定,即宗教的修习方法;禅宗,是中国化佛教学派,主要解决人的“安心”问题;禅机,则是教学方式与人生态度。禅不在生活之外,就在生活之中,是生活本身,因而也只能在生活中落实,在生活中关怀人生、觉悟人生、奉献人生——这就是现代禅追求的目标。
        记得《坛经》中记有一事,说的是禅宗六祖慧能年轻时有一次到广州法性寺,听印度法师讲《涅槃经》,其时寺内的幡旗被风吹起,一僧见了,说是幡动,另一僧却说是风动,唯慧能言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是人心在动。”印度法师闻之大惊,反拜慧能为师,求佛法真谛。像慧能这样,参悟到如此境界的,旷世稀有。当然,另一位禅师的话也富于哲理,这位禅师说:“生命本属空无,空无并非空无……,生又如何!死又如何!”
        对于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确只有一次,匆匆地来,匆匆地去。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究竟如何生?如何死?滚滚红尘,浮华世象,使太多的人耳目蒙蔽,于是便见许多人拿着鞭子不停地役使自己,碌碌而奔金钱美色,遑遑而奔荣华利禄,以至于心为身役,身为物役。对生命的问题,对内心与外物的关系,就像前些年一首流行歌曲唱的,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只看到一些假象、幻像,谁能“众人皆醉我独醒”?
        也是这次到五祖寺,我碰到多年不见的两位笔耕非常勤奋的作家朋友。在谈到年龄与写作计划时,其中那位年逾花甲的作家幽默地说:“要是谁能发明一种东西,让人把生前须睡的觉留到死后再去睡,那该多好啊!”由此可见这位作家的生命观。我当时笑着回应道:“果真如此,对于作家来说倒是好了,可以藉此写出更多的作品,创造出更多的精神粮食贡献于读者和社会。可是,对于那些蝇营狗苟的利欲小人呢?他们岂不是要变本加厉,制造出更多的纷争和羁绊来!”那位作家笑了:“看来,如何对待有与无,怎样才能调适好心、身、物的关系,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既然如此,就释放心灵,去寻找我们心中的‘禅’吧,也许我们因此而过一个更洒脱的人生呢!”
        我们知道,禅体现为个体伦常日用的心态体验,表露着随顺自然、一切皆真的人格理想,它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即所谓“四大皆空”,因此有人武断地认为禅语会带来一个人的“无为”。其实,当你走进禅语里,去悟你自以为波澜壮阔的一生,就会发现你的为名利为金钱的忙碌遮盖住了你本来的清净灵性,这是你好像得到了一切却始终不能快乐的原因了。
        有一个著名公案:一天,老和尚带小和尚出去化缘回来,经过一条小河,河水上涨且无桥。一个漂亮女子想过去又怕水深,老和尚就背着女子过了河。回到寺里,小和尚问:“师父,你不是说男女授受不清吗?那你怎么还去背那女子?”老和尚说:“我背那女人在过完河后就把她放下了,你怎么现在还没有放下呢?”这正是:“人在世中,人和人在,人在人合,使人如许,如许是人,又有何话?总在梦中,梦在醒中,醒意在梦,梦已在醒,醒非醒,梦非梦,醒是梦,梦是醒,如何明?但识有缘,梦醒总在醒梦中。人是人,我是我,我是谁,谁是我,我何在,我何处在?何需辨我,我非我,我非他,我在因为我不在,我不在因为我在。万物皆有灵性,万物皆佛,故无佛,万物非佛,故佛无处不在,我是一,有佛,我非一,佛是我。”
        生活的压力与职场的竞争,要求现代人有更高更好的体能与智能,即要有这种禅语所说的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世路风霜,吾人炼心之境也;世情泠暖,吾人忍性之地也;世事颠倒,吾人修行之资也。”经过风霜雨露的侵袭,世情冷暖的凄凉和世事颠倒的苦痛之后依然可以笑一笑,把这些当作人生中不可或缺的考验和积累,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啊!
        记得一位哲人说过这样一番话:“有的人只是现时当前‘存在’于有限的时空之中,而没有一丝‘生命’的色彩和气息——梦幻的花,遐想的叶,春的小风,秋的叹息。有的人却超越了此时此地的甲壳‘存在’,获得了‘生命’的斑谰和绚丽,无限和浩大,奔放和跳跃。”道理一经说白,也就如此简单。其实,禅与人生真的是“风花雪月本一味”,只要我们始终带着对人类生命的关照和爱的关怀,在漫漫人生路上,一心向善,一意向前,就无处不能参禅,无人不能成“佛”!                                                        (原载2006年12月11日《鄂东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