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喵喵理发店哪家好:宋志标:三碗米饭和李一道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20:38:12
宋志标:三碗米饭和李一道长2012-01-09 15:21   南方传媒研究  网友评论 条,点击查看

宋志标

□宋志标

三碗米饭的报道出来后,我曾经写过一个急就章放在开心网上,那里是朋友聚集的私下场合,可以就事论事地说道一番。而在微博上,南都几乎一边倒地被骂了个狗血喷头。现在奉编辑命重写一篇批评,好在风波稍微淡定,观察的视角也可以向后移,勉力成文。

在一开始论到三碗米饭报道时,很容易联想到《南方人物周刊》对李一道长等宗教题材的数个报道。因为它们都涉及所谓科学,都需要在报道与报道对象之间区分科学性,而且都因为这一点受到质疑。儿童版的三碗米饭就好比成人版的李一道长报道。

我的总体观点是:有孩子做了三碗米饭实验,因为它的趣味,足以成为报道选题,这是没有问题的。但在采访、写作和编版过程中需要体现新闻专业操作,现有的报道在交叉求证方面不足、缺少细节、信源单一、编辑语言未留余地,这些都是后来很被动的原因。

讨论三碗米饭和李一道长,有一个讨论的基础,那就是媒体报道它们并不代表承认它们就是科学的。报道出来后,许多过激的批判观点没有注意这个对话基础。认为“南都报道了,就是在证明三碗米饭实验是真实的,就是在用公器支持伪科学”。

现在的大多数批判都是这个逻辑:你报道了三碗米饭,你报道了李一道长,就是在肯定它们,就是在宣扬伪科学。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批判是没有道理的,读者认为自己被冒犯了,其实是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报刊。而这个,并不能成为判断记者(媒体)有无失职的依据。

读者的心态不可能强求改变,他们有愤怒的权利。作为媒体,更应该检讨的是,记者、编辑和把关人是否用专业操作支持了这个讨论的基础。如果我们在报道三碗米饭时没有充分使用新闻规范,不管是科学报道还是教育趣闻,这都意味着我们自己都没能维护起这个讨论基础,也就别怪读者骂。

 

三碗米饭的实验不等于三碗米饭的报道,就好像李一不等于李一报道。如果能理清这个不算复杂的区别,还可以再对舆论谴责中的所谓“真实性”作出辨析。这里有两种真实:一是实验的真实性,二是报道的真实性。从报社内部的反思看,也不是一开始就辨明了它们。

合格的新闻报道,本应该包含对这两种真实性的合适处理:对实验的真实性可以求证、可以存疑、不把话说死;而在新闻报道的技术处理上,应该采访多信源的就采访更多人,编辑打题也不需绝对。让新闻操作无懈可击,就此完成媒体在报道上的“真实性”。

这两种真实性对读者和记者具有不同含义,特别是对后者,在操作过程中恐怕更要有这个意识。三碗米饭报道在读者那里引起各种鄙视,而据说在评报中也围绕三碗米饭的科学与否争执不下,大概都是因为混淆了两种真实性。媒体更应该为此种混乱负责。

可能有人不认同这种对真实性的区分,也许更认为是故意割裂新闻真实。但是根据新闻经验可知,报纸上每天报道的有许多是虚假的新闻,比如政务新闻,为什么读者不对它们提出真实性的研判?在处理通稿上尤其这样,区分通稿立场与报社立场就是在划分两种真实性。

科学报道也如此。报纸可以不承担求证科学性的任务,那是科学家的任务,是科学或科学期刊的使命,甚至连靠谱的科普作家都没有这份能力,新闻报道要分得清这种科学鉴定权的边界。靠什么去划分报道中的科学边界?那就是一整套新闻处理手法,不能掉以轻心。

现在来看,针对三碗米饭报道的舆论风波可分为密集相连的三个时段:首日的新闻报道、次日的记者手记及其后刊发的早茶评论版。撇开言辞上不够严正不谈,记者手记中记者明确说是相信实验为真,这容易让人理解成南都是在为报道上的硬伤强作辩解。

至于早茶版的评论,选取果壳网的文章来中和报道影响,说明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但是在读者一边倒地责怪南都时,评论版面没有充分地容纳不同意见,对反对意见近乎排斥,观点交锋不够突出和宽容,反倒把陈扬的专栏突显出来,置于舆论“枪口”之下。

有意思的是,调查记者对三碗米饭的报道错漏表现出强烈的遗憾,这与时政记者在此事上不够明朗的表态形成对比。倒不是说调查记者一定就是高明的,只是可以看出,在科学性存疑为特征的深度报道上,调查记者条件反射般的经验更接近专业操作的本能,不需要预先提示。

无论是三碗米饭还是李一道长,从新闻报道的角度应有下列共识:一、对科学性存疑的事件的报道,不代表报刊对该事件的肯定;二、记者可以描绘所获取的材料,同时注意将自己看法与之切割,零度介入(这个词不准确,但借用其表面意思);三、由此还要强调,报道不要直接对该事件的真实性下结论,但一定要在技术上保证“报道是可靠的”。

作为记者和把关者的反思应该是上述的第二、三条,检视一下有无在技术上做到充分,实验的归实验,报道的归报道,写法上归写法,记者的归记者。至于有人就此归纳出:科学报道的专业性,文科记者的短板——都可以注意,但没有必要据此上升到彻底否认报道者的高度,毕竟,我们不能请科学家来做记者、来签大样的。

总之,报道有明显不足,这是需要坦率承认的——无论这种坦诚会否被利用为攻击媒体的证据。如果能在报道及紧随其后的消除影响中赤诚地表达这一点,应该会换取谅解。

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始终认为三碗米饭的报道过失是清晰的,它不复杂,不需要动用很多理论,就是在专业层面的一些动作未能到位造成的。我也注意到内部人士对此事的反应,由此矫正了自己对业务批评的某些看法。还有人说到报社对员工专业主义训练的疏忽问题,这是和健康的新闻批评密不可分的,想必言者有心。此外,当我们强调新闻专业主义时,会被认为是凌空虚蹈,哪知道它就在身边隐伏,那么具体,一点也不空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