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发速成班:[转载]——惊恐障碍的识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06:55:39
(2011-03-02 19:36:40) 原文地址:惊恐障碍的识别作者:逍遥丸

 

惊恐障碍的临床特点

惊恐障碍是综合医院急诊室最常见的焦虑障碍,以反复的惊恐发作为特征,1个月内至少有3次或以上发作,或在首次发作后继发害怕再发作的焦虑持续1个月。虽以20~40

岁最多见,但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惊恐发作症状突如其来,通常无明显诱因,1分钟之前还好好的,突然感到自己不行了,多在10分钟之内达到发作高峰,一般30分钟自然缓解,发作时患者意识清晰,事后能回忆发病过程。躯体症状有胸闷、胸痛、气短、出汗、四肢麻木等,更突出的是心悸,心率可达180次/min,少数患者可能有血压的异常增高(尤其是收缩压)。精神症状除莫名的恐惧外,典型症状有濒死感、失控感,担心自己会发疯,怕自己跳楼,怕拿刀砍人等;感觉客观事物不真实了,陌生,像有层纱;或自我不真实感。患者常常呼叫“120”急救系统,但体格检查除了心动过速以外通常无异常,症状常常在医生进行检查时,甚至在看见医护人员后即缓解。在发作间期,患者常因害怕再发作而有不安和恐惧感。

在临床上,惊恐障碍极易被误诊为心血管疾病,如心绞痛、心肌炎等。事实上,有些患者发作时突然胸闷、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无力、头痛、头晕、视物模糊、有时有濒死感、极度恐惧,症状和心绞痛极为相似。口服速效救心丸、普萘洛尔(心得安)等药也似乎有效,但不能预防发作。发作时心电图通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也偶有ST段压低或T波倒置,间歇期大致正常。因此急诊或内科医生常常难以鉴别,很多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显示动脉无狭窄,服用扩张血管的药物后依然有胸闷、胸痛发作,情绪极度紧张、失眠、食欲减退,才到心理科或精神科就诊。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许多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也常常合并惊恐障碍,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患者中惊恐障碍的患病率分别约为10%和13%。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二尖瓣脱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梅尼埃病的患者也常常合并惊恐障碍。合并惊恐障碍的患者,往往更为敏感,症状主诉比客观体征严重得多,对疼痛难以耐受,特别害怕疾病和死亡,非常关注症状变化和各项检查结果,经常表现为“一惊一乍”,总是反复问“怎么办”,让医生感觉“很难缠”。惊恐障碍往往会加重原发疾病,延长病程,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因此及时地识别和处理惊恐障碍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惊恐发作都意味着患有惊恐障碍。躯体疾病,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癫痫的部分复杂发作也会呈现典型的惊恐发作。

 

惊恐障碍的识别要点

在日常临床工作中,这类患者往往反复求医就诊、做过各项检查,并且被冠以“冠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癔症”、“没病”等各种不十分明确的诊断,但患者的痛苦并没有得到解决,并且有时还会加重其对疾病的焦虑与担忧。但是对惊恐障碍的识别并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临床工作中,许多医学上无法解释的症状都有可能是惊恐发作的表现。在主诉为胸痛、肌肉酸痛、头晕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最终诊断为惊恐障碍,在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中,约有8.5%满足于惊恐障碍的诊断标准。接诊惊恐障碍患者时,经常需要与各个系统的躯体疾病鉴别,临床医生总是需要先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还有一类患者在惊恐发作的时候并没有恐惧的感觉,仅仅把惊恐发作描述为一种“极度的不适”,要做出正确的诊断就更加困难了。所以,尽管惊恐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严重的疾病,门诊医生对其的识别率还是很低。那么怎样来提高识别率,尽量减少误诊和漏诊呢?

一般而言,临床医生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提高对惊恐障碍的诊断正确率:

1 了解惊恐障碍的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在遇到典型惊恐发作的年轻患者时,可以很快想到此病;

2 惊恐障碍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往往累及多个系统,多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因此若临床医生发现主诉多而严重但检查结果难以解释,特别是不能用某一系统疾患解释时,应想到

该病的可能;

3 惊恐障碍多为青年发病,但也可累及老年人,对老年人主诉为胸闷、胸痛时不要轻易下冠心病心绞痛等诊断,而应作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当发现依据不足时,应想到是非器质性疾病的可能;

4 临床医生要多与患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发现可能的相关心理、社会诱因。因为许多患者在发病之前半年内经历过亲人突然病故或其他生活事件应激,引发了患者对死亡或健康的恐惧;

5 可以采用一些临床心理量表(如焦虑自评量表)协助识别患者焦虑症状,甚至于简单询问一个问题:“在过去的4周内,你是否有特别的紧张焦虑,比如突然间感到恐惧和害怕?”这些可有助于辨别出惊恐障碍的高危人群;

6 对可疑患者,应及时请专科医生会诊,避免漏诊、误诊,并得到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