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特别的服务在线:陈进玉:关于宁夏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国工程院西北水资源项目简报第12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9:55:43
http://www.hwcc.com.cn/pub/hwcc/ztxx/xgzt/nxpd/nxlt/200203/t20020304_30014.html
http://www.hwcc.com.cn
时间: 2002-03-04 20:02:39
来源:水信息网
打印
西部大开发中,农业结构调整是农民脱贫致富,保护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的重要措施。西部各地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现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副主席陈进玉同志的文章《关于我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供参考。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面向新世纪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的“十五”期间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一个重点。我想重点谈谈全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问题,有些是通报自治区党委、政府已经确定的决策和部署,包括毛如柏书记、马启智主席等自治区领导同志发表的重要意见,有些是直接汲取参加自治区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专家们的看法和建议,有些则是我本人来宁夏1年多调查研究的初步思考和肤浅体会。
一、我区农业产业结构的现状及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结构主要是指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之间的比例关系。现在提倡农业产业化经营,谈农业结构,也不可避免地涉及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关于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其范围和内容更丰富,涉及农村一二三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小城镇建设以及理顺农产品价格体系、减轻农民负担、改革农村金融体制等诸多问题,对此我调查研究不够,今天只谈农业结构调整,请大家包涵。
我区农业结构的现状如何?据统计,2000年,我区农业总产值为77.75亿元,其中种植业为46.96亿元,占60.4%;畜牧业为25.75亿元,占33.1%;林业为3.11亿元,占4.0%;渔业为1.93亿元,占2.5%。这一结构是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全区上下千方百计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的结果,也是近几年来努力调整农业结构的结果。我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显著提高,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肉、蛋、奶、果、菜等农副产品供给充裕;灌区基本实现了小康、山区基本解决了温饱,总体上实现了农产品由严重短缺到相对剩余的历史性转变。对我区农业结构合理性的一面,我们要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农业结构不够合理的一面依然存在。其突出表现在:一是在种植业内部,优质农产品所占比例较低。无论是粮食作物还是蔬菜和其它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二是在大农业内部,种植业仍占主导地位。近几年,牧、渔、林业占农业总产值的份额虽然有所上升,但种植业比重仍高达60%以上,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看好的畜牧业和水产业发展不快,其产值比全国低8个百分点。三是食品工业落后,农产品加工率比全国低20个百分点,大大影响了我区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四是乡镇企业发展水平不高,农民从乡镇企业中获得的工资性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40元,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空间狭小。所以,从总体上讲,我区农业经济质量不高、农民增收趋缓,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农业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同全国农业发展步入新阶段的客观形势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必须下决心对我区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1、这是灌区农民实现宽裕型小康和山区农民稳定解决温饱的迫切需要。
我区农业同全国其它地区一样,面临农产品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相对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农民增收困难的严峻形势。虽然我区主要农产品人均占有水平居全国前列,但农民收入水平则列居全国后位,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收入还不到1000元,生活来源单一,大灾之年极易返贫。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我区种植业的每亩纯收入如下:小麦为35.62元,玉米为123元,水稻为200.58元;枸杞为963.86元;酿酒葡萄为1500~2000元(种植3年以上);桑蚕为1000元(第3年后为1200元);大地蔬菜为1000~2000元,大棚蔬菜为3000~5000元。很显然,在目前市场条件下,单靠粮食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货币收入是很困难的。无论是灌区还是山区,广大农民要脱贫致富,使自已的劳动积累和艰苦创业富有成效,就必须下决心调整农业结构。
2、这是改变我区恶劣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农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具有三大功能,即农产品生产功能、生态保障功能和劳动就业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只重视和开发它的第一功能,忽视它所固有的第二、三功能,甚至以牺牲第二功能为代价强化第一功能。在“以粮为纲”的年代,过度垦植造成水土流失、荒漠化和盐渍化,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越穷越垦,越垦越穷。从根本上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渔,使农业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彻底抛弃山区种“撞田”、超载放牧、抓发菜、滥挖甘草等与生态保护相悖的做法,使农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在我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以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任务更加突出,应向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要效益。
3、这是应对我周边地区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压力,实现“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整体目标的需要。
周边省区农业结构调整在若干领域起步早、动作大、成效明显。比如,甘肃靖远的蔬菜就专门瞄准我银川市场,什么短缺、什么价高就生产什么;内蒙伊利奶业集团有意到我区扩大奶源基地;新疆、内蒙、河北的枸杞种植面积都大大超过了我区(新疆一个县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宁夏枸杞经济人销售批发人家的枸杞已是公开的秘密,如此等等。如果人家调整,我们不调整或动作迟缓,就会贻误时机、陷入被动,农产品市场就有可能被人家占领,特色产品的优势也有可能丧失,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我们搞农业要有忧患意识,不能故步自封,而必须争取主动,以区内外乃至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幅度调整我区的农业结构。“西部大开发,宁夏要争先”,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和宁夏优势产业的农业,更要争先,不能拖后腿,早调早主动,大调大受益。
4、这是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使我区绿色、清真食品进一步打入海内外市场的需要。
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我区农产品市场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有利于绿色、清真食品进入阿拉伯国家和地区,但也将面临美国、日本和台湾地区等价廉质优农产品涌入的冲击。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从国际市场需求和价格看,我区玉米有一定的低价优势和出口潜力;肉类生产优势突出,价格优势明显。目前,我国猪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7%,牛肉低84%,羊肉低54%。港澳台地区、日本、独联体以及同我区有着天然联系的中东伊斯兰国家将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只要我们更新观念,增强对外竞争意识,扬长避短,抓紧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严格按照国际食品安全标准生产,我区农产品在加入世贸组织后不仅不会被淘汰,而且某些特色产品有可能在区外乃至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二、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目标和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结构有过三次较大的调整。80年代初期在集中资源发展粮食生产、解决吃饭问题、使农业得到恢复性发展的基础上,1984年起实施“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战略。90年代初期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从90年代后期开始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这次不是枝节性、适应性的局部调整,而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调整。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是:(1)我区6265万亩的耕地、林地、草地、水域和近400万亩宜农荒地得到合理利用,生态“赤字”缩小,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农业整体效益显著提高,到2010年我区农业增加值由去年的46亿元争取超过100亿元;(3)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由去年的人均1724元增加到2010年的3600元,南部山区稳定解决温饱,灌区同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缩小;(4)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新农业科技基地和西部大开发的农业先导示范区。
实现上述总体目标,从现在起至少要用两个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我们力争到“十五”末,使我区农业结构有一个明显的优化,既主导产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具有实力,特色产品形成规模,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水平有较大提高,同时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具体目标是:到2005年,畜牧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00元,年均增长6%以上(灌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达到3500元,接近去年江苏省的水平)。这就是说,引黄灌区将以发展节水高效农业为重点,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农区畜牧业、设施农业和特色农业并举的新格局;南部山区将按照生态建设的总体要求,重新构建山区农业生产体系,走出一条自给型农业、致富型畜牧业、生态型林草业的新路子。
“十五”期间,自治区将重点培育十大优势产业,以推进我区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1、枸杞——道地中药材系列产品加工业。
我区地处西北黄土高原干旱与半干旱过渡带,药用植物种类繁多,蕴藏量大。据普查统计,区内共有中药材资源1104种,蕴藏量在3亿公斤以上。除驰名中外的枸杞、银柴胡、甘草、麻黄、锁阳外,还有多种珍稀濒危动植物,如黄芪、林麝等,是一个具有特色的天然药库,有发展中药产业的资源基础和优越条件。
枸杞是宁夏“五宝”之首。目前全区种植面积已近20万亩。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对宁夏枸杞的药用、保健功能就有记载。据现代医药学分析,宁夏枸杞含有人体所需的18种氨基酸和诸多微量元素,而其对人体有害的铅的含量却显著低于国内其它地方所产枸杞。宁夏枸杞的根和叶也有较高的药用和食用价值,枸杞嫩芽是富含维生素C的“长寿菜”,可谓浑身是宝。枸杞多糖的免疫、抗衰老等药用功能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复方枸杞将以其特殊的疗效问鼎中医药领域。据了解,北京蜂皇精、杭州“正大青春宝”、“娃哈哈”奶制品中都有宁夏枸杞的成分。枸杞的有效成分提取物还将进入饮料、果酒和牛奶、冰淇淋、饼干、面包、方便面等食品系列。宁夏枸杞具有抗旱、耐盐碱的特性,还是改良利用荒漠、盐碱地的理想物种。随着栽培技术的革新,当年栽种就有收益,3年后亩产干果400~600公斤,亩均收益在3200~4800元之间。中宁县康滩乡田滩村一户农民,去年一亩枸杞收入达到1万元。宁夏枸杞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我国年出口2500吨左右,国内消费4000吨左右,所有出口与内销几乎都打“宁夏枸杞”名牌促销。今年8月将在银川召开“中国宁夏枸杞国际学术研讨会”,目前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踊跃报名。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已确定按枸杞原果、枸杞饮料和枸杞药品三个层次进行深度开发利用。我区白寿宁教授对应用超临界CO2萃取枸杞籽油做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枸杞籽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预防和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有特殊的功效。由他主持的“宁夏枸杞原汁”已获得95法国巴黎国际发明协会特别奖,“枸杞复方口服液”获国家科委科技成果奖。现在已有若干家上市公司直接参与枸杞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生产。象宁夏枸杞这样被海内外十多亿华人所普遍认同的地方特色产品,在全国并不多。我们相信总有一天,宁夏枸杞系列产品将会如同海南“椰汁”、浙江“龙井茶”、北京同仁堂“六神丸”、贵州“茅台酒”等一样进军全国和海外市场。
去年4月,国家科技部已批准宁夏建设100万亩国家级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项目。我区除枸杞外,还将重点开发苦豆子、麻黄、甘草、胡芦巴、银柴胡等5个重点道地药材品种和小茴香、大黄、红花、款冬花、柴胡等20多个常用道地药材品种。以苦豆子为原料,专治乙肝阳转阴的苦参素注射液,已被中华医学会列入重点推广工程,投产后年产值将达5亿元。预计到2010年,我区中药材及其系列产品年产值将达到50亿元,建成名副其实的“西部药谷”。
2、滩羊——优质畜产品与皮革加工业。
“滩羊”是宁夏五宝之一,以其串花二毛裘皮而闻名天下。宁夏特殊生态环境下的“滩羊”肉嫩而鲜美、无膻味,与我区特有的回族伊斯兰清真品牌相结合,创造出了国内独一无二的羊肉优势,使得我区羊肉市场多年旺销,价格一直比较稳定。串花二毛裘皮可制作高档皮革时装,国际市场一直看好。再加上我区农民有饲养滩羊的丰富经验,20亿斤玉米和大量的秸秆可过腹转化增殖,滩羊的良种繁育和防疫等技术问题已经解决,完全具备规模化、产业化的条件。
自治区党委、政府确定,把大力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突破口和主攻方向。灌区大力发展舍饲养羊、养牛、养鸡业,山区发展舍饲、半舍饲养羊、养牛业。汉族群众聚居的地方发展养猪业,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兔、鸽、鹿等特种养殖业。今年上半年全区农民货币收入有所增加,主要来自畜牧业,退耕还草、养畜增收。我区滩羊同小尾寒羊、萨福克等优质肉用羊杂交改良后,不但可实现多胎、增加体重,而且保留了原品种肉质细嫩、无膻味的特点。全区养羊50只以上、养牛10头以上、养鸡500只以上的大户已达4万多户。预计2005年和2010年,我区仅肉羊饲养量由现在的650万只分别增加到1000万只和1500万只,按每只羊200元计算,年产值可达20亿元和30亿元。如果把羊肉、羊毛、羊绒、羊皮、牛皮等畜产品加工、深加工的产值计算在内,效益更加可观。
我区主攻畜牧业,必须同时大力发展饲料业。早在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全国都要注意饲料加工业,要搞几百个现代化的饲料加工厂。饲料要作为工业来办,这是一个很大的行业。”宁夏要大发“羊财”,也必须坚决改变漫山遍野超载放牧、破坏生态的陋习,抓紧大幅度发展青储饲料业和以紫花苜蓿为主的草产业。到2005年全区将建设苜蓿等优质牧草生产基地300万亩(目前160万亩),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吨,商品草250万吨,使草产业成为我区农业领域的一大朝阳产业。
3、酿酒葡萄——葡萄酒、苹果酒和其它果酒系列产品加工业。
贺兰山东麓是我国发展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有中国“波尔多”之称。玉泉营地区生产的葡萄不用任何添加剂,酿造的葡萄酒完全可以达到国际质量标准(酒精度11%~13%,酸度4~6g/L)。贺兰山东麓有100万亩可发展酿酒葡萄基地,既不与粮食争地,又可改善银川地区的生态环境。目前,我区农林科学院、农垦集团总公司、广厦集团和吴忠市一些企业,已引进赤霞珠、露多丽等世界优质葡萄品种,建成8万亩优质酿酒葡萄生产基地。如果市场看好,2010年可发展到20万亩,年产葡萄12万吨(2000年0.9万吨),酿造干红、干白、利口等高档葡萄酒10万吨(2000年实际产量为5000吨,而目前国内葡萄酒年消费量为18万吨),产值将高达20亿元。最近,农垦集团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合作开发出苹果酒系列产品,营养价值、口感色泽俱佳,市场前景看好。我区已有70万亩果园,如果大部分加工成果酒,其产值将相当可观。
4、桑蚕——蚕丝生产及丝制品加工业。
我国种桑养蚕有一千多年历史,是世界上最大的茧丝生产和供应国。全国有25个省市区、约1000多万农民从事种桑养蚕。近几年来,桑蚕产业正从南方向适应性更强的北方转移,与我区相邻的陕西省桑园面积已超过80万亩,甘肃省种桑养蚕比我区晚3年,但面积已达13.3万亩。我区桑蚕业始于唐代,由于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干旱少雨,病菌不易感染,非常有利于桑蚕生长。据有关专家考察,宁夏蚕茧质量在世界上属最优,茧丝长达1120~1400米,可缫制高品位生丝,生产6A级产品。目前我区蚕茧供不应求,国家外经贸部丝绸进出口公司对宁夏的产品有多少收购多少。1992年全国干茧价格已跌至每吨3万元还无人问津,而我区的干茧却以每吨4.4万元的价格由中国丝绸进出口总公司全部包销。由于我区劳动力、煤、电价格相对较低,发展缫丝业在全国有明显的价格优势。人类崇尚回归大自然,丝绸以其“纤维皇后”的特殊魅力,在国际高档时装市场越来越走俏。蚕丝作为天然蛋白还可作为食品、化妆品等添加剂,丝素口服液、丝素化妆品、丝素食品等在日本极受欢迎。
90年代以来,国内由于“蚕茧大战”使桑蚕产业发展受挫;近几年国家通过市场调节和整顿,蚕丝价格和生产逐步回升。目前我区桑园面积已恢复到3万亩,泾源、青铜峡等地农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红寺堡等新灌区旱地桑园栽植成功。如果有大企业介入,到2010年我区桑园面积将扩大到20万亩以上。这样,桑蚕产业将有可能成为我区新产业、全国新基地。
5、马铃薯——淀粉加工及深加工产业。
宁南山区土壤、气候适宜马铃薯生长,且淀粉含量高,品质上佳。近几年来,由于龙头企业的带动,马铃薯种植面积、鲜薯产量、加工淀粉已分别达到180万亩、106万吨和10万吨,宁南山区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加工基地。西吉县农民仅种植马铃薯一项,人均年收入就有300元。为了使该产业在宁南山区扶贫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5年种植面积、产量、加工淀粉将扩大到200万亩、150万吨、20万吨。当前最重要的是加快引进和培育优质专用品种,建立马铃薯科研推广体系,健全脱毒种薯繁育体系,建设保鲜、储藏设施。同时扶持北方淀粉集团等马铃薯加工重点龙头企业,在现有精淀粉、全粉、糊化淀粉、变性淀粉等产品的基础上,开发深加工系列产品,把这一特色产业做大、做强。
6、黄河鲤鱼——水产品养殖业。
宁夏平原地处黄河上中游,自古以来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全区拥有200万亩低洼盐碱地,86万亩天然水面,发展水产业在我国西部独具优势。目前灵汉渔业合作社和贺兰、永宁、中卫等县70%以上的水产品销往甘肃、青海、新疆、内蒙和西藏等省区,已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水产品基地和集散中心。按照我区渔业资源潜力和市场开发潜力测算,全区水产品总量可达到50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0亿元。而目前我区养殖面积仅17万多亩,水产品产量3.7万吨,产值仅2亿多元,发展空间还很大。我们要通过优化品种结构,推广设施渔业,发展特色养殖,提高经济效益。拟建设银川市城郊型“两高一优”渔业生产基地、石嘴山市集约化精养和大水面围栏、围垦养殖生产基地、吴忠市生态渔业基地和固原地区红鳟鱼等冷水性名优鱼类养殖基地。今年4月,宁夏水产研究所工厂化鱼苗车间的建成投产,结束了“南苗北运”的历史,为大规模发展淡水鱼生产提供了苗种保证。我们要继续扶持各种所有制的水产品生产组织,完善苗种、饲料供应和成品鱼营销服务网络,利用黄河灌区水质好的优势,开发无公害、无污染的鱼、虾、螃蟹等优质高效水产品,使生态渔业基地成为我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7、牛奶——乳制品加工业。
奶牛业在我区吴忠、银川、石嘴山等地发展很快,饲养量已达8万头;力争2005年发展到12万头,牛奶产量由23.6万吨增加到38万吨,产值达到20亿元,要以吴忠“夏进”和银川“北塔”等乳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建立规模化养殖和农户分散养殖相结合的奶牛养殖基地。最近,夏进公司同农垦平吉堡奶牛场的合作项目已经启动。我区已成功掌握生物胚胎技术,今后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改良奶牛品种,大幅度提高产奶量和牛奶质量。乳品加工企业要依靠科技进步,实现乳制品的深度开发,创出优质名牌产品,提高区外市场占有率。
8、蔬菜——设施蔬菜、瓜果生产加工业。
引黄灌区栽种蔬菜的历史可上朔到汉唐时期。90年代以来,由于引进国外优良品种和节能日光温室技术,蔬菜产业有了较快发展。当前关键是要引进、改良和培育蔬菜新品种,推广先进栽培技术,发展设施蔬菜生产,增加露地菜种植的花色品种,打好“品种差”和“季节差”。与此同时,加强蔬菜保鲜、储藏设施建设,应用高新技术开发蔬菜功能食品,发展脱水蔬菜、净菜、蔬菜粉、浓缩蔬菜汁和蔬菜饮料等深加工产品,确保区内市场的周年均衡供应,积极开拓区外和国外市场。到2005年蔬菜种植面积将由现在的74万亩增加到100万亩,其中设施蔬菜将达到30万亩、日光温室面积10万亩;总产量由现在的150万吨增加到240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蔬菜及其产品的商品率要达到80%,外销率达到50%以上。
9、良种——现代制种与种苗繁育业。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有可能使我区成为继海南、云南之后西部重要的农业制种、育种和温室苗木繁育基地。制种是高新农业科技的载体,经济效益很高。目前外省区已在我区建立了8万多亩的制种基地。我们要鼓励和发展各种所有制的种子企业,利用黄河灌区特别是陶乐县光热水资源充足、封闭条件好等自然地理优势,引进优良、多抗的农作物、蔬菜、牧草新品种,建设种子生产繁育基地,并建立种子检测、加工、储备体系。改制后的宁夏林科所和灵武市新华桥种苗场已成为国家定点苗木繁育中心。农科院畜牧所已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用种羊繁育基地,农牧厅水产研究所也将成为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化水产鱼苗繁育中心。要使我区70%的农户通过种业服务获得农林牧渔优良苗种,提高种子产业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同时积极为区外繁育各种农作物、林木、畜禽和水产良种,实现制种业的产业化经营。
10、水稻、小麦、玉米——精品粮食加工业和精品饲料加工业。
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粮食丰歉对全区农民收入影响很大。我们在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同时,千万不可忽视粮食作物的生产。当然,如果延续传统的种植结构,也就谈不上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如何处理好稳定粮食生产和发展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关系,实质上关系到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得失成败。从近几年全区一些市县区的经验来看,上述矛盾完全可以处理好。第一,粮食种植要以质取胜,而不是以量取胜。“珍珠贡米”晶莹剔透、品质上佳,“宁春4号”和冬小麦面筋含量较高,应继续抓好优质大米、专用小麦基地建设。积极组建优质粮食加工企业集团,不断提高大米、小麦精深加工水平。第二,稳定粮食生产主要不是过多地占用耕地,而是靠改进耕作技术、提高复种指数和引进新品种来实现优质高产高效的统一。水稻要大力推广旱育稀植技术和节水控灌技术;小麦要引进和培育优质专用新品种,并继续积极稳妥地推广冬小麦北移技术;山区要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技术。考虑到冬麦北移技术有可能成为我区21世纪初农业耕作技术革命的一项重点工程,当前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冬麦北移技术的若干难题,包括解决好冬麦优质耐旱防冻品种的筛选和夏种秋收时节劳力紧张等矛盾,使其增产、增效的潜力得以发挥。第三,逐步将玉米退出粮食行列,扩大饲用玉米种植面积,使我区种植业由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转向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种植结构。考到我区畜牧业大发展的趋势,缓解当前优质精饲料严重短缺和蛋白质饲料不足的矛盾,饲用玉米种植面积可适当扩大。
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初步确定为上述十大产业。这些重点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还要经受实践的检验,并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从现在起,经过两个“五年计划”或者更长时间的努力,使上述十大产业形成相当规模,包括发展米、麦、药、果、菜、鱼“六个”100万亩基地,即100万亩优质水稻基地、100万亩优质专用小麦基地、100万亩(包括枸杞在内)中药材基地、100万亩(包括酿酒葡萄、桑蚕在内)经果林基地、100万亩蔬菜(包括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种植基地、100万亩水产品生产基地、再加上1500万只肉用羊和3000万亩改良草场,那么,到2010年,我区农业增加值将由现在的46亿元增加到100亿元以上,农民收入由现在的1724元增加到3600元,初步建成“小而富、小而强、小而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将是有现实可能的。
三、我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对策和措施
对农业结构实施战略性调整,必须正确分析我区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树立长期观点和务实方针。既要重视和发挥本地区农业资源和特色产品的优势,又要考虑买方市场的约束,依据区内外市场的现实需求来调整;对看准了的项目,既要举全区之力,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争取短期内有所突破,又要实事求是,循序渐进,避免大起大落;既要发挥各级政府宏观指导的作用,又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来调节,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和创造精神。“十五”期间,自治区已经和将要采取的对策和措施主要是:
1、制订宏观指导规划。
当前,我区广大农民和县乡村三级干部调整农业结构的热情很高、办法不少,但也有一些同志感到茫然,不知道该怎么调、调多少为好。有的农民鉴于过去枸杞种了又挖、蔬菜种出来卖不了烂在地里的教训,得出“政府提倡什么就不要种什么”的消极结论。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各级政府必须始终注意加强宏观指导,增强科学性和预见性,既要尊重农民意愿,避免盲目性和瞎指挥,又要善于培养典型、积极推动,避免无所作为和放任自流。今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意见》,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中长期规划。这个规划的特点是:跳出片面追求农产品产量的圈子,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放在首位;跳出小农业的圈子,积极发展大农业,主攻畜牧业;克服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的弊端,大力发展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业,继续扶持乡镇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开发式扶贫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资源、人口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下一步,自治区还将研究制订分产业、分品种的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各地市县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避免简单趋同,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为了推动规划的实施,最近自治区政府对“三个十工程”进行了命名,即建设自治区十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十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以发挥其在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示范、骨干作用。
2、加强生态环境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国家和自治区对水利、林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约100亿元,比“九五”期间翻了一番。新建和续建的工程项目主要有:扶贫扬黄灌溉工程、沙坡头水利枢纽、引黄灌区节水改造、山区病险水库改造、“生命”工程、基本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黄河防护林、绿色通道、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等。“十五”期间,引黄灌区要以节水为重点,中部风沙区要以治理荒漠化和沙化为重点,南部黄土丘陵区要以治理水土流失和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为重点。与此同时,还要抓住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机遇,增加对农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改革城乡分割体制,加快县域经济发育和乡村集镇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我区城镇经济欠发达、人气不旺、人和货出不去进不来的闭塞落后状况。
3、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担负着开拓市场、加工增值、技术创新、带动农户的重任。抓住了“龙头”,就等于抓住了结构调整的“牛鼻子”。夏进乳品、北方淀粉已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自治区政府命名的西夏王葡萄酒等1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力争3~5年内成为引导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骨干力量。一个或几个重点龙头企业要带动一方产业的发展。下一步,要重点抓好四件事:一是促进农村金融信贷改革,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继续争取国家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联社的信贷支持,缓解企业贷款难。积极创造条件,争取重点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对广大农户应继续扩大小额信贷规模和简化办理手续。二是完善运行机制,加强行业自律。通过契约联结、服务联结、资产联结等多种形式,建立和完善产业内部互利互惠、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同发展的运行机制。择机成立中国宁夏枸杞协会、葡萄酒协会等中介组织,加强行业管理、信息沟通和技术服务,避免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三是实施名牌战略。围绕夏进乳品、西夏王、贺兰山葡萄酒、中宁枸杞、香吉淀粉、平惠乐清真牛羊肉等优质名牌产品,推动存量资产向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聚集,构建我区农产品名牌优势,发挥名牌的辐射带动效应。四是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按照相对集中、合理布局的原则,加强自治区政府命名的10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进一步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的良性循环。一些省市的实践表明,通过“转租倒包”等形式,使土地以资本的属性进入市场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营,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我区在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时,也要大胆探索符合本地的实际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
4、加大科技兴农力度。
现代科学技术是调整农业结构的巨大动力。我们在结构调整中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第一位,使结构调整的过程成为依靠现代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的过程。一是加快种子工程建设。争取到“十五”末,主要粮食作物优质率达到50%,肉羊、肉牛、奶牛的良种化水平和猪的三元杂交率分别达到60%、75%、90%和85%。二是加快重点技术引进推广。通过同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加快节水灌溉、设施农业、旱作栽培、组织快繁、快速育肥、胚胎移植、生物化控和加工储藏保鲜等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应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三是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对自治区政府命名的10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要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加以重点扶持,从本区实际出发提高现代技术装备水平。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我区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要按照全国农业科技大会的精神,加快自治区农业科技院所的改革步伐。对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科研机构,逐步转制为科技型企业或进入企业,运用市场机制,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对从事科技咨询、信息服务、专业培训等科技服务类的机构,可转为企业、进入企业或转为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中介服务机构。改制的科研单位,首先要保证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的工资生活待遇不降低。对于从事基础性、公益性的科研机构,作为非营利性科研机构,政府继续给予支持。五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农技推广的中坚力量,要结合县乡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功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六是认真组织实施农民教育“素质工程”。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农业技术教育培训单位的作用,变“冬闲”为“冬忙”,广泛开展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市场意识和吸纳科技能力。
5、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流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是农产品价值和农民收入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区部分农产品出现卖难,既有总量和质量的问题,也有价格不合理、流通不顺畅和市场开拓不够的问题。因此,抓结构调整必须抓价格、抓流通、抓市场。一是制订和调整农产品价格政策。要审时度势,改革粮食购销政策,做到优质优价,切实保护农民的积极性。二是加强市场建设和管理。在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对已具影响的涝河桥、宝丰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宣和禽蛋市场、中宁枸杞市场等,完善配套设施,提高管理水平。结合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开展依法打击销售假冒伪劣种子、种畜、鱼苗等违法经营活动。开辟蔬菜和水产品运销的“绿色通道”,清除各种关卡和乱收费、乱罚款现象。三是借鉴在北京、广东和香港举办绿色清真食品展示会的经验,进一步加大市场推介宣传力度。通过在区内外设立专卖店、展销中心、批发中心等方式,建设销地市场。四是加快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建设。为了迎接今年8月在银川召开的宁夏枸杞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正抓紧制订宁夏枸杞的质量标准,并向国家申报原产地产品保护。五是加强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以“宁夏伊斯兰绿色食品港”为中心,建立上下贯通、横向联接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完善信息发布制度,及时、准确地向农民提供农产品信息,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安排生产。六是培育连接农民和市场的流通中介组织。鼓励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并依托加工、销售龙头企业和中介组织,发展“合同农业”、“订单农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支持供销社兴办农资连锁经营,扶持农民经纪人队伍和专业合作社,帮助农民解决卖难买难问题。
6、吸引大企业和农民大户参与农业开发。
广夏公司的成功实践表明,大企业参与农业开发,有利于把市场运作规则引入农业,推进农业市场化;有利于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农业,解决长期困扰农业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有利于重组农业经营和管理方式,形成政府调控企业、企业带动农户的农业运行新机制。因此,鼓励具有中长期投资能力、市场开发能力的工业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大户参与农业开发,应成为现阶段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现在一些大企业和大户参与农业开发的积极性很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投资回报率并不低,上海市政府政策研究室考察后认为我区回报率在17%的农业项目不少,其成本利润率高于其它产业。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鉴于宁夏治沙的任务相当艰巨,要考虑进一步放宽土地、税收等政策,鼓励白春兰这样的农村能人组建股份合作企业参与治沙,吸引区内外的民营企业和经营大户投资治沙和农业开发。
7、扩大农业对外开放与合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农业对外开放趋于活跃,利用外资的规模有所扩大。对我区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不能关起门来进行,必须利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宁夏的比较优势,扩大农产品的对外贸易。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结构在较大的范围内、较高的层次上得到调整和优化。我们要总结石嘴山脱水蔬菜开拓海外市场的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农业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鼓励现有外贸企业与农业生产企业联合,培育一批农产品出口龙头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对外招商,扩大农业利用外资的规模。加强农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与交流,办好国际治沙研讨会、国际枸杞学术研讨会和枸杞节,增强我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8、转变政府涉农管理部门的职能。
要由过去催种催收的行政命令方式,转向主要依靠财政、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手段引导农民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农业开发的项目立项,由过去的行政审批制,逐步转向按国际惯例办事,推行备案制和监督制;对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的管理,由直接的管理和干预,转向间接的宏观指导和必要的行政监督,包括更好地为广大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环保、信息、科技、防疫等他们自身难以办到的各种服务。去年以来,自治区农口各部门结合机构改革加大了职能转变的力度,围绕农业结构调整,产前抓良种推广,产中抓种养技术,产后抓流通和加工,在政策制订、技术服务、市场开拓和宏观指导方面迈开了坚实的一步。今后将围绕上述三个转变,为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更加有利的法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为实现我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历史性转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为实现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西部大开发和“塞上江南、再放异彩”的伟大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中国工程院《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简报》第12期)
人气:
编辑:caoshj推荐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