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粉可以和面吗:我所理解的贵族及贵族精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1:33:46
我所理解的贵族及贵族精神

  今年是法国大革命(1789.7.14)二百二十周年纪,当年风起云涌的革命斗争,血腥与暴力,经过二百多年的云诡波谲,如今也仅仅给我们留下这样的一个名词——法国大革命。最近再读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法国革命前的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社会底层又一次加深了印象。法国革命的阴影似乎总是笼罩在一些多灾多难民族的上空,挥之不去。但是此次精神之旅,更多是关注大革命来临之前法国贵族阶级的表现及最后灭亡的原因,从而梳理出笔者十分感兴趣的贵族精神实质。

  在改革开放进入第三个十年后,中华大地富人明显增多,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对外在的荣誉评价开始关注,于是“贵族”一词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富裕起来的暴发户,甚至一般的白领们,都想做贵族,甚至自认为自己就是贵族。许纪霖先生撰文痛陈这种状况“开宝马车,喝人头马,都成了贵族的所谓身份标志。不那么富得流油的城市白领,另辟蹊径,泡酒吧,看话剧,谈村上春树,以精神贵族自居。”笔者十分认同许纪霖先生的批评。回头来说,那么我们就要看看什么是贵族,什么是贵族精神。

  贵族作为一个特权阶级,不仅活跃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而且在西方也有着一席之地。在奴隶及封建社会的大幕下,贵族是社会的上层人群,他们曾经是社会的领导者,国家权力的独占者,物质财富的占有者和社会的精神标杆。但是也许贵族产生的条件——权力的垄断,就决定了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天然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一个新阶级兴起或者其他阶级壮大后,就会对政治和经济权力有所主张,当通过正常渠道不能分到权力,那么革命和斗争的矛头就会直接指向掌权的阶层——贵族阶级。于是贵族在法国、俄国、中国的革命斗争中曾一度消亡。

  法国大革命是新兴资产阶级对封建贵族的一次剪灭战争。 当代社会,无论是东方或者是西方都对特权有着万分的反感,甚至把特权及特权思想当成是民主社会的洪水猛兽。所以,在一个民主的社会,想做一个享有特权的贵族已经失去了市场,那么借鉴往昔贵族的优秀品质,如何才算是有贵族精神呢?刘再复先生认为贵族精神包括“自尊、原则、低调、淡泊名利”四个方面。笔者觉得,刘先生调定低了,贵族精神的产生,需要以下五个条件,我认为贵族精神应该包括其中的二、三、四、五点:第一是需要良好的社会自治前提;第二是接受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教养;第三是一定社会财富的占有;第四是不被奴役的自由精神;第五是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且听笔者细细道来:

  第一是需要良好的社会自治前提。由于贵族精神的产生需要时间作为保障,公共权力的肆无忌惮是对贵族精神的威胁,所以要有国家与社会的适度分权,形成市民社会,培养市民阶层,只有当社会自我治理能力提高,才能逐渐摆脱革命与暴力战争,为社会财富的传承和文明的延续奠定基础,也为贵族精神的产生和延续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第二是良好的教育和良好的教养。教育是一种外在的传授方式,而熏陶则是一种耳濡目染的熏陶过程,所以这两者要有机结合。从中国目前的情况来看,良好的教育不一定带来良好的教养,太子党、飞车党们的飞扬跋扈就是明证。所以即使中国富人到第三代,如果没有良好家庭氛围的熏陶,没有严格的人格教育,贵族精神仍很难产生。

  第三是一定的物质财富的占有。当然,如果就从精神的角度来讲,很多人认为贵族精神应该和物质无关,但笔者坚持物质基础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物质财富占有,那么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接受良好的熏陶,并参与公共领域的社交似乎都是一种奢侈。当然要形成贵族精神不是要财大气粗,而要是财大气不粗,养成淡泊名利的习惯。

  第四是不被奴役的自由精神。“不自由、勿宁死”英国贵族精神的核心。大革命前的法国“贵族们极其蔑视严格意义的行政当局,尽管他们不时有求于它。即使他们放弃旧权力,他们仍保持着他们先辈的骄傲,既仇视奴役,也仇视法规。”不被奴役是要保持一种对政治当局的清醒,对自己的权利时刻保持着关注,并不是要处处和国家作对,公民的服从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题中之义。

  第五是兼济天下的社会责任意识。英国的贵族是需要承担相当大的公共责任才能获得统治,法国的贵族(领主)也需要承担自己管辖范围内的平民教育、赈济以及救灾等诸多公共事务。从这里引伸出贵族精神的责任意识,比如公民的政治参与,社会管理的进言献策,对老弱病残及受灾受难民众的帮扶和救助,参与社会志愿行动等公共关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