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尼斯国际学校怎么样:《心经》解译(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37:16
《心经》解译(二)
2011-09-10

  读《心经》札记

  【缘起】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略称《般若心经》或《心经》,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卷中的一节。①收于大正藏第八册,被认为是般若经类的提要。该经曾有过多种汉译本。②

  译本中较为有名的是后秦鸠摩罗什所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和唐朝玄奘所译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解题】

  《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系梵汉合语。

  “摩诃”为大,为虚空;“般若”即智慧、心灵。“波罗”是过渡到达彼岸(目的地)。“密”即终极,“多”指万法、万种、万有、万物。佛家语“心”(梵语hrdaya ),指心灵,亦含有精要、精髓等意。心即心灵、大智慧、宇宙之心。“经”通“径”,路径、通道。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全名意义为:“以大智慧回归宇宙自然终极之心灵途径”。

  《心经》全经只有五十句(唐玄奘译本),267字。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词寡义深,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佛家认为,此经概括了佛陀四十九年说法集三藏十二部经论的精华,阐述了佛家对天地宇宙实相的终极论义。

  《心经》极短,奥义无穷。集义会通,字面而已。释则为执,灵当默诵。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身想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陀,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摩诃般若波罗蜜大明咒经

  姚秦 天竺三藏 鸠摩罗什 译

  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时,照见五阴空,度一切苦厄。

  舍利弗,色空,故无恼坏相、受空。故无受相、想空。故无知相、行空。故无作相、识空。故无觉相。

  何以故?舍利弗,非色异空,非空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如是。

  舍利弗,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空法。

  非过去、非未来、非现在,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萨依般若波罗蜜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离颠倒梦想苦恼。

  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是大明咒、无上明咒、无等等明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咒,即说咒曰:

  “竭帝竭帝,波罗竭帝,波罗僧竭帝,菩提僧莎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