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哪里接头发比较好: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45:35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吴佳德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

    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一直坚持“实施科研兴校战略,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学校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已的办学定位,充分发挥优质教育资源优势,使学校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相结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努力创建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提供有力的支持,为来宾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一、用科研眼光审视学校长远发展,全面谋划学校发展新思路 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规模、质量、效益相统一,近期发展和远期发展相统一,外部建设和内涵建设相统一的原则,我们制定了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十一五”科研规划,全面谋划学校发展新思路。我们在秉承优良办学传统的同时,重新梳理了办学理念。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概括和总结。一是在教育哲学层将办学理念概括为“育人为本,育德为先,责任为重,团队为力”;二是在教育思想层将办学宗旨概括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三是在培养目标层将校训概括为“精心求知、诚心待人、恒心健体”;四是在校园文化层,将教风概括为“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将学风概括为“勤学、精思、自强、守纪”,将校风概括为“爱国、团结、诚朴、奋发”。围绕上述各层面理念,制定学校发展规划、改革方案、工作计划、管理制度、保障措施等,把办学理念融入学校改革、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 二、坚持走科研兴教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 教育科研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是深化素质教育的智力支持,是科学管理和决策的中流砥柱。我校在“十一五”教育科研整体框架下,全面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走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之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 1、准确立项,超前实验,为学校的现实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校本科研的显著特点就是紧密结合学校整体和教师个人工作实际,采取切合校情的组织方法与实施措施,服务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解决学校现实发展的重大问题。我校省级以上的课题从数量上看不算多,但每项都是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的热点重大问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探讨新课程在现有教育环境下的组织形式和实施办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生学习策略与创造力培养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重点探究普通高中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形式,整体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普通高中德育新情况及对策研究》;重点研究新时期高中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计算机网络技术优化学校管理的实验研究(A类)》;重点研究如何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实现学校资源共享,为教育教学服务;国家中小学科研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示范性普通高中内涵发展策略与示范作用研究》,重点研究示范性普通高中如何促进内涵发展和发挥示范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民族中学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推广的研究》重点研究新的课程环境下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和实施有效教学的问题; 广西教育科学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重点探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培训的模式;广西来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构建和谐、有效、分层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重点探讨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创建;广西来宾市教育科学“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小课题研究下的学校教研组活动的实践研究》,重点研究以“小课题”研究为载体,提高教研活动实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与方法。等等。这些课题的推进过程也就是我校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和深化的过程。 2、实行研培一体化,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我校确立了“十五”“十一五”期间教育科研工作的重点为:
  一是加快思想到位,提高全体教师科研意识的同时,制定一套教科研管理制度或工作常规,出台若干激励教科研发展的配套政策。
  二是开展调查研究,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研究课题,促进教科研与教育教学更紧密地结合,使教科研及成果更好地为学校教改和提高办学质量服务。
  三是加快教科研后备队伍的培养和培育。采取理论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派遣进修等形式和途径,提高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和水平,使他们在今后能够发挥教科研工作中坚作用。
  四是深化分层研究,填补学校科研内容的空白点,抓好重点研究课题,力促推广和应用。 我校创造了“立体分层,学研结合,宽径成才”的校本培训新模式: “立体分层”是我校进行教师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教师队伍的素质,包括思想、理论、学识、能力等各个方面,是立体的分层的。因此,校本培训必须坚持“立体分层”原则,从实际出发,采取相应对策。
    “学研结合”,是我校开发教师人才培养的基本策略,即在校本培训中,实行“学习”和“研究”相结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例如,我们举办的“高级教师研修班”和“中级教师研修班”,集中学习和研究“创新教学”、 “优质教学”、 “教学艺术” 、“高效教学”和 “精品课堂教学”问题,取得了突出效果。 “宽径成才”,是我校为开发培养教师人才培养的基本套路,即在校本培训中,采取多渠道、多途径方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我们采取的措施是:一是广闻博采。我们设计了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增强教师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二是开设论坛。在广闻博采的学习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开设教师论坛,研究教育教学实践中生成的问题,进行思维碰撞,开发教师人才的潜能。第三,规范办班。我们先后举办九期 “教育教学教改研讨班”(简称“三教班”),采取“学研结合”、“自主学习和统一教学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研究,追求实效;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吸引力。第四,以老带新。我们坚持开展“以老带新”培养年轻教师的工作,每年大约结成30对左右的对子,签定“老带新合同”。 第五,专家引领。我校采取了下列做法:①建立名师工作室,②建立专家委员会,③邀请全国、省、市教育教学专家到校指导。第六,硕士研修和外派学习。 3、多渠道开发利用科研信息资源,借助外脑,开阔眼界,为学校各项工作 提供信息储备。 我校积极和科研部门及高校协调,借助“外脑”发展自己。我们和广西师大、广西师院、柳州师专等建立了友好联系,采用挂靠形式承担课题研究,寻求培训和指导;每学期我们还邀请省市科研部门的专家、教授来校讲学,提供最新的课改精神和经验。我校是全国民族中学教协会理事单位,每年定期参加协会年会,积极参与其中的活动,沟通教育改革和示范性高中建设信息,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取长补短。 我校也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交流学习活动,开阔视野,丰富自己,也宣传自己。有计划外派骨干教师到名校听名师课,定期派教师出国学习培训,召开加强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不断积累、反思、总结,促进学科优势发展。 三、努力构建“集合型”科研管理模式,向教育科研要质量 点、线、面有机结合,构建“集合型”科研管理模式。所谓点、线、面,分别指具体的立项课题研究、科研管理机制建设和教师科研培训三个层面,在科研工作实践中,注意做好点、线、面的有机结合,积极有序地展开教科研工作。“集合”指学校的全部课题,就是要根据学校发展的需要,对所有申报的“十五”、“十一五”课题实行统筹管理,在进行必要的补充完善的基础上,选定龙头课题,确定优先发展的课题,构建学校的课题研究体系,针对学校在各个阶段面临的关键问题,开展综合性、整体性的研究,促进课题间相互借鉴,扬长补短,达成整体效益,促使我校教育科研与教育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铸名师,建科研名校。 1、整合各种研究力量,构建研究共同体,力求“点”上突破。 我校“十五”、“十一五”期间共有市级以上课题27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 7项,市级12项,目前已经结题18项,还有部分正在结题的过程中。为这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校构建了两个层面的研究“共同体”。第一个层面是:“行政领导挂帅——科研处成员指导——全体教师参与”的研究共同体,即:相关领导承担并实际参与一项课题,发挥其统帅和行政督导作用;科研处负责指导课题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骨干教师承担主要研究任务,发挥其生力军作用,每位教师参与到一项课题研究之中,并承担适合于自己的研究任务,发挥其生力军作用。第二层面是:“教科室——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教师”研究共同体,即:以教科室为课题研究的基本单位,以教研组、备课组长为核心,带动本学科教师从事学科研究活动,使课题成为教学研究活动的载体和实质性研究内容,使其成为有效解决学校发展进程中诸多难题的团队力量。 我们以科研处为核心重新整合及建立了三支队伍。
  一是研究员队伍。我校从2005年开始,为加强科研队伍建设,组建了一支由国家级骨干教师、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离退休教师组成的兼职研究员队伍,由科研处、教务处和德育处共同管理,现已由最初的8人扩展为12人。兼职研究员参与我校科研格局的规划、目标的确定、具体推进措施的落实;参与制定并完善《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优秀科研成果量化考核标准》,参加科研成果的鉴定和年度科研成果的评审;参与学校课改重点实验项目的策划、论证和研究,参与并指导学校重大课题的实验研究,参与并指导我校的各项课改活动等。  二是课题组负责人队伍。承担课题研究的具体工作。我校重点课题由学校领导牵头,研究组的主要负责人基本由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各学科教研组长承担。 三是组建信息员队伍。由各部门、各教研组各选派一名教师组成,要在联络科研处、各部门、各课题组、教研组及各位教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要担负着科研信息、文件资料、档案、论文的收集整理,科研刊物的编辑、装订、发行等工作。 2、搭建工作平台,构建学术场,做到“线”上畅通。 一是教育科研制度平台。 完善和落实《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我们分别制定完善了《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十一五”期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验收量化评价表》《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优秀科研成果量化考核表》等项考核标准,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和考核的可信度。制订了《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课题组工作职责》、《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教师教育科研工作基本要求》等项制度,保证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落实。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建立科研工作多元评价体系,保证科研工作的良性发展。我校为科研工作提供了很多政策性支持,为科研的多元评价奠定了基础,比如重新制定的《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申报高级教师职称量化考核表》中,对教师的科研评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考核教师申报条件的重要指标。在我校推行的校内教师职级评聘过程中,科研也是决定性条件之一。 重奖科研成果。学校对有重大研究成果的课题组和有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鼓励教师出成果。学校每年进行一次优秀科研成果评选和奖励活动,评选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课题组、科研先进个人,学校拿出资金奖给予奖励。对于科学水平高、实效性强、对学校工作有很大指导和推动作用的科研成果,学校制定了重奖方法,积极鼓励教师自觉参与科研活动,提高科研和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出书立说,帮助他们总结教育教学成果。 科学核定科研经费。根据各课题的级别、运作情况、成果论证情况划定科研经费等级,定期下拨备课题组。经费使用包括资料费(报刊、档案、文献等的复印、翻译、翻拍的费用,购买课题研究必要的图书的费用)、调研费(有关课题研究的调研等活动支出的差旅费,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会议费(参加课题研究有关会议的开支,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成果鉴定费(进行科研成果鉴定时的有关公务费和专家鉴定费)等。对经考核运作情况不好,没有推广价值的课题组停发科研经费,直至终止此项课题的研究。 加强科研室信息化建设。整理、健全了教师个人档案、科研工作管理档案和课题档案,并逐步实现文本档案和信息化档案的结合。每项课题由课题负责人负责严格过程管理和考核,从立项、课题设计、实施研究刭成果形成,都严格按照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的具体要求进行操作,健全课题档案,科研处定期检查各课题组的研究情况,并及时做出通报。科研处健全了教师个人科研档案,所有的教师的科研情况都登记在册,加强科研管理。 二是活动与实践平台。 我校组织各种实践交流活动,组织教师进行科研信息摘录交流,课堂反思笔记,理论指导讲座,优秀教学科研论文评选、青年教师科研实验观摩课,成果汇报交流会等活动,体现科研思想的渗透与迁移,结合具体的研究课题作有益的补充和拓展。每年5月和12月我们都确定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开展系列课改教研活动,针对学科教师存在的突出问题采取不同的培训模式,开展名师系列讲座、说做课、做题交流、反思等适合不同职级教师发展的培训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召开加强学科建设经验交流会,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不断积累、反思、总结,促进学科优势发展;实行课题引领,每年召开优秀科研成果报告会,促进成果的推广和转化。 三是信息交流平台。 我们和高校及教科所联合,组建研究共同体,提高我校的研究层次和水平; 积极参加全国民族中学教育协会及来宾市教育研究科研的各项活动,互通信息,共同发展;编辑学校《教育科研》和《壮园》杂志,为我校教师提供交流、展示的园地;畅通网上交流,开辟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3、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面”上提升。 确立“向教研、科研要质量”的理念,形成“科研使学校有发展,使教师有作为”的认知。我们充分利用“十五”、 “十一五”课题立项、结题、总结、推广的契机,把课题研究引入教育教学实际,使每一次研究会议都成为对教师的一次有价值培训,让教师将教育科研作为各项工作的原动力,引导、促进各项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在全体教师中形成开展教育科研良性运转的土壤。 构建全员参与、分层次的科研培训体系,形成教育科研的合力。 一是高层次培训,给学科带头人及部分科研能力强的拔尖教师提供外出学习、讲学、交流的机会,提高教育科研的研究能力,丰厚名师底蕴,扩大名师影响。 二是科研骨干培训,通过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活动以及校本培训,使我校骨干以上的教师都能接受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课题的确定、成果的表述、评价与推广等方面较为完整系统的教育科研培训,扩大科研骨干队伍,使这部分教师成为“十五”、“十一五”课题攻关的主体力量。 三是基础性培训,通过引导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参加各种研究会议,参加理论学习,使大部分青年教师了解教育科研基本流程,消除畏难情绪,使青年教师认识到教育科研就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之中,与我们朝夕相处,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教育科研,顽皮孩子的沟通策略研究是教育科研。
  我校要求中级以上的教师(含中级)每个人都要参与课题研究,可以参考学校现有课题做子课题研究,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立项。鼓励初级教师提高工作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课题的立项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加快专业发展。学校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在校本教研的基础上进行科研立项,2007——2009年经过教师自报,科研处组织兼职研究员进行相关论证,共有立106项课题被立为校级课题,些课题都已进行实质研究,并取得成果,已通过结题验收64项。立项的校本课题,侧重于教学实际,侧重于行动研究,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实效性;虽然级别不高但富有实效。而且通过组织年青教师参加同组课题的开题会、研讨会、进行集中培训等方式,帮助初级教师提高工作的问题意识,积极参与课题的立项和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加快专业发展,尽快成为研究型教师。学校现有在职的特级教师12人,高级教师70人,中级教师56人,中、高级职称占76.9%;国家级中小学骨干教师6人,广西21世纪园丁工程A、B类人才40人,地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6人,研究生35人。 4 开展校本教研,让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 我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中,把常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开拓创新,大胆探索,实施课题牵动战略,推进校本教研进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提质量,创建了广西柳州地区民族高中的校本教研特色,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第一,在常规校本教研工作中,创立了实施“三课•三精”工程(“三课”指“推门课”——即随时推门进教室听课都是好课、“功夫课”——即知识功底深厚、专业修养扎实、能力培养过硬、学生兴趣浓厚的课、“精品课”——即不论从教育教学理念,还是从课堂教学艺术哪个角度看,都是能起到示范性作用的课,“三精”即“育人精心,教学精耕,成果精良”)、建设示范教研(备课)组的校本教研新途径,开发了教师人才资源,提升了学校核心竞争力。   第二,在校本教育科研中,我们提出了“校本教研科研化,校本科研教研化”的指导方针。实现了教师人才资源的个性开发、特色开发,提升了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学校科研型教师队伍的形成。
     第三,开展校本课程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我们通过“对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拓展、改编和重组,合理利用已有课程资源;创建具有地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将教育科研成果转化为校本课程;把校内资源转化为校本课程;挖掘学校人文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等途径,组织教师扎实研究和开发校本课程,大大地推进了教师人才资源的开发。  四、积极树立成果意识,在科研工作的过程中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科研成果只有转化成生产力,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我校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已结题的15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都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上水平。我校在每年度召开了优秀科研成果表彰暨成果报告会,表彰优秀科研成果和科研先进个人,优秀科研成果负责人在大会上向全校教师汇报了本课题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进展,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每一次报告会不仅是对我校的科研课题进行的一次全面的总结和推进,更是对全校教师进行的一次富有成效的科研培训,促进了课题成果的推广和转化。2006年来,我校校教师市级以上获奖或在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500多篇,其中有200多篇论文获国家一、二等奖,有100多篇论文在国家学术刊物上发表。有300多篇论文获自治区一、二、三等奖,有100多篇论文在省级学术刊物上发表。有350多篇论文获来宾市一、二、三等奖。我校的科研成果、教学信息资源不但在校内得以及时推广,还通过网络,主研人员向来宾市、柳州市6个县辐射或通过骨干教师传到合山、金秀和忻城等我校的支教点,使我校有了较高的社会信誉。我校400余人次在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为我校创全国示范性高中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校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先后被确认为 “广西基础教育 科研先进单位”( 2003年)、 “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7年)、“广西校本教研先进单位”( 2008年)、“来宾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2008年)、“国家中小学教师科研基金教育研先进集体”(2008年)、教育部“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应用与推广研究”总课题组授予的课题研究优秀实验学校称号等。 科研工作带动了我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2006年以来,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文明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民族中学示范校”、 “广西依法治校示范校”、 “广西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广西基础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十佳示范校 ”、 “来宾市中小学规范管理十佳学校”、 “来宾市德育先进集体 ”等等。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受到社会好评。 “十五”“十一五”科研工作的过程是一个成果累积的过程,是一个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过程,更是无数地高人躬身实践、默默耕耘的过程。对于现在的柳地高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就是我们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愿在新的一个五年计划里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