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医博肝肠医院:背景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40:15
他们是默默的一群,又是充满激情、内心富有的一群;他们通常是不在视线内的一群,又是从事着神圣而崇高事业的一群。
在中国共产党80华诞的大喜日子里,我们走进他们,走进了这群一代又一代为我们的党修史、鉴今、为我们党的事业资政育人、为我们党更辉煌的明天奉献一生的忠诚的共产党人中间。
我们看到了一座精神的山峰!
1、重如泰山的是责任
“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是一部蕴含和体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活生生的教科书。”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办公大楼的门厅内,江泽民同志1998年10月22日写给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中的这段话,遒劲醒目。
没有什么比这句话更能使人深刻地理解这座大楼里的人们工作的价值了。它关乎到我们党和民族的今天和未来;它关乎到千千万万人心中的理想和信念。这种价值,从党史事业诞生的那一天起,就重重地刻在了献身这一事业的每个人的心中,并积淀成一种精神的力量:责任。正是凭着这种精神力量,这种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在党中央的领导、关怀下,他们做出了无愧于党史工作者称号的成绩。1980年,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建立,作为中央的修史部门,立即承担起拨乱反正的繁重任务,通过对党史的深入研究,正本清源,为恢复党史的本来面目做出了贡献。
那是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查证、讨论、思考、写作,经过近一年的奋战,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本大事年表终于在1981年6月23日正式出版。其时,正逢建党60周年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发表,这本书受到党内外和社会各界的热烈欢迎,发行量达数百万册,极大地推动了党史领域的拨乱反正。以后,又以该书为基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至今仍在党史研究领域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
如果说这只是序幕,那么按照中央指示编写党史正本则是中央党史研究室更为主要和艰巨的任务。光荣与责任、激情与艰辛同时溶入了这群党史工作者的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溶入了他们的生命。
十年一剑。1991年,建党70周年前夕,《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一本比较全面、系统地反映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权威著作,终于问世。这部46万字的史著发行达20万册,荣获国家图书奖。
同期,中央党史研究室还根据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写出一篇篇幅不太大的党史简本,以便于广大干部、党员阅读”的指示,集中力量编写了《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这部48万字中等篇幅的反映中国共产党70年历程的著作,发行量高达660万册,荣获国家图书一等奖等多种奖项。
在其后的10年中,中央党史研究室不懈努力,硕果累累。他们先后编写出了《中共八大史》、《红军长征史》、《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等;和中央有关部门及地方党史部门配合,编纂了《中国共产党历史资料丛书》、《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国新时期农村的变革》、《拨乱反正》、《走进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等数套大型资料丛书,以及大量党史人物传记和资料。加上省级党史部门编纂的各类党史资料书籍,全国党史系统出版党史书籍达2000部之多。党史书籍成为广大党员干部队伍中最为普及最受欢迎的读物,同时也越来越为人民群众所关注。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党史的宣传和普及做了更多的工作。他们组织摄制或与有关单位合作拍摄了《胜利》、《光辉历程》、《光荣行》、《风雨钟山路》、《无名英雄》、《共和国摇篮》等多部理论文献电视专题片。还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大型革命烈士事迹图片展《为了共和国的诞生》。在党诞生80周年之际,他们又参与举办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图片展《肩负人民的希望》。
据建室20周年时不完全统计,中央党史研究室在党史研究、资料征编、宣传教育等方面取得的主要成绩有:编著专著20多本,797万字;征编党史资料丛书46种,118册,16560万字;编辑《张闻天文集》等文集、年谱、论文集、纪念文集72部,4863万字;编译《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等资料集11本,643万字;编辑《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大型画册5本;制作《光辉历程》、《中共党史研究》光盘两套。共计出书156种,22863万字。同时,编辑党史期刊280多期,2520万字;党史资料78辑,1330万字;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各类书籍1500余种,5.5亿字。其中,《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历史大事记》、《光辉历程》光盘版、《红军长征史》获“五个一工程奖”;《中共党史研究》多次获优秀期刊奖,还有多种党史成果获国家图书金钥匙奖等奖项。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刚刚出版的《中国共产党简史》是中央党史研究室向全党、全国人民献上的又一份厚礼。这部16万字的书,从启动到完成历时二年,十易其稿。它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党的80年奋斗历史,对党的历史的基本经验进行了总结,为全党学习党的历史提供了一本很好的教材。
记者在中央党史研究室采访时,曾分别问过这里的许多同志:是什么力量使得你们几十年如一日,甘于寂寞,为党史事业做出了如此的奉献?他们脱口而出的回答竟是同样的两个字:“责任。”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孙大力说:“党史工作很辛苦,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工作,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需要甘于寂寞,需要无私奉献的精神,需要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的境界,还得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我感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做好党史工作是义不容辞的。”
“一个民族如果忘记了自己的历史,就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江泽民同志的这句话是他们牢记于心的。
为了我们的党能继承和发扬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光荣传统;能深刻反思和避免那些曾经走过的弯路与挫折;能从胜利走向胜利,党史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这样一个如此艰巨而崇高的事业!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陈威说:“历史科学是研究历史规律的科学。不了解昨天,就不知道今天,也就不知道明天应该怎么走。我们党史工作者就是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把历史规律揭示出来,使得我们的党、我们的民族、我们的人民沿着正确的道路,不断地走向更加灿烂的未来。”
这就是责任,这就是这一群共产党人铭刻心中的责任,它重于泰山!
2、深如江海的是痴情
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为庆祝建党80周年而举办的演唱会上,男女老少济济一堂,全部节目都以党的历史为素材,他们载歌载舞,那份发自内心的陶醉令人感动。
这一群在外人看来整天与故纸堆打交道的人们,心中竟盛有这般痴迷与幸福!
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的同志告诉我们:“正是这种痴迷与幸福,使得全国党史系统一万三千多人的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令人敬佩的先进人物,他们一心扑在党史事业上,其中有些同志最后累倒在自己的岗位上。”
走进省市基层党史工作者中间,我们再次被深深地震憾!
山东省巨野县委党史委征集科的陈占玉同志,是被人称为对党史工作“着魔”的人。在他从事这项工作的12年间,为了征集考证党史资料,无论酷暑寒冬、刮风下雨,他总是骑着一辆破旧自行车四处奔波,跑遍了全县乡村和城里的大街小巷。饿了,身上带着干粮;困了,找最便宜的小旅店搭个地铺住一宿。单位经费紧张,他就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挤出钱来用在工作上。有人笑他“魔”。他说:“我担心许多党史资料如果不抓紧抢救,就会佚失。我要对党负责。为了党史工作,我愿‘魔’到老。”就是靠着这种忘我的“魔”劲,陈占玉编出了120万字的巨野地方党史书稿,写出了44万字的长篇纪实文学。1996年8月29日,他在伏案写作又一部党史书稿时,突发脑溢血,不幸逝世,年仅47岁。
许许多多的人为陈占玉的早逝痛哭,人们说他是一个视党史事业如自己生命的人。
这样的人在党史队伍里太多太多了。在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我们知道了王修身。讲起自己的老主任,这里的同志至今热泪盈眶。1998年在一次体检中,63岁的王修身被查出肝脏上有一个肿瘤,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他把检查结果悄悄塞进口袋,没有告诉任何人,甚至他的妻子。
大家看到他的是依然如故地忘我工作。当时,为了向建党80周年献礼,他主持编写的北京市第一部党史书稿《中共北京地方史》正在紧张地进行。他夜以继日地对这部50万字一共20章的书稿逐章逐章地修改。无论走到哪里,他总是随身带着一提包的稿子,一有空就改,晚上回到家,只要吃过饭,就立刻钻进书房改稿,许多页码的原稿上被他改得密密麻麻。这同时,他还主持策划大型电视片《红旗飘飘》的编写和拍摄工作,主持《北京市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展览》的筹备工作。他的病情在悄悄地发展着,他常常感到肝部疼痛,同志们看到他脸色蜡黄,几次劝他去医院查查,他总是说:“离建党80周年时间不多了,等做完了这些事再说。”谁也没想到,他是在以自己最后的生命向党献出一名老共产党员的全部忠诚。
2000年12月29日,他在家中修改《中共北京地方史》的第18章时,病情突然恶化,被紧急送往医院,第二天清晨去世。
在党诞生80周年之际,王修身生前还有两章没有改完的《中共北京地方史》已经出版,北京市纪念建党80周年展览已经开幕,电视片《红旗飘飘》已经播放。然而,为这一切倾注了最后心血的他却永远地离开了人世。他为所钟爱的党史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无法说尽我们的党史工作者队伍中,还有多少个陈占玉、王修身!是什么东西让他们对党史事业这般如醉如痴地挚爱?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化动情地对我们说:“是一种‘情结’,一种对高尚事业献身的情结。我们的工作使得我们的灵魂每天都在经受着伟大与高尚的撞击,这使我们不断得到净化与升华;同时,探求我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党走过的历史中蕴含的规律与真理,这本身又让我们着迷。面对这样一项伟大而科学的工作,我们真的是痴情啊!”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研究员王素莉说:“我们长年做党史研究工作,深深地感到,正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革命斗争史培育了我们的情操,滋养了我们的心灵。”
这些话表达了全国一万多名党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是的,正是因为有了这份痴情,这支队伍才能甘守清苦,耐得寂寞,为了伟大而神圣的党史事业默默奉献,衣带渐宽终不悔,赤热丹心为党生!
痴情,是这群共产党人心中永远割舍不下的情感,它深如江海!
3、坚如磐石的是信念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个问题越来越强烈地撞击着我们,这些为党修史的人们,对我们党的未来、对于理想究竟有着如何的感言?
异口同声的回答,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发自内心的坚如磐石般的力量。
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告诉我们,许多从事党史工作的同志之所以对我们的党坚信不移,就在于他们从党的奋斗历史中,看到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党是不可战胜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事业将是永葆青春的事业。这种信念是支撑全国一万多名党史工作者的最根本性的东西,是长期起作用的东西。这种力量是无穷尽的!
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张树军说:“我们这一代40多岁的人,亲身经历了十年浩劫中党所遭受的重大挫折,也亲眼看到了党是如何从挫折中坚强地站起来的。如果说,这只是感性认识,那么这些年通过对党史的研究,我们从理性上更加坚信,我们的党是绝对有希望的,因为这是从党的历史中得出的规律。一个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党是最有生命力的,党在历史上的两大飞跃的实现,两大理论的产生,以及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都已经证明和继续证明党有能力带领着人民走向新的辉煌!”
采访的最后一天,我们遇见了中央党史研究室老一代党史工作者、研究员叶心瑜。这位党史专家曾在1998年我国发生特大洪水灾害时,将国家一次性发给她的5000元特殊津贴全部捐给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救助那里来自灾区的学生。她还在退休之后,不顾年高体弱,继续花费大量精力撰写党史文章。对自己所做的一切,她没觉得有什么可讲,但她不经意间的流露,却让我们更深地理解了她。她说:“看到自己的党迎来80岁的生日,令人激动。党克服种种困难和挫折不断走向胜利的80年历史,使我再一次坚信,我们的党不会垮。作为这样一个伟大的党的一分子,我愿意倾全力为她分忧,倾尽生命为她工作。”
她幸福地告诉我们,最近刚刚在老年合唱团学了一首歌,这首歌的歌词最能表达她的心意。说着,她轻轻地唱起来:“那一天红旗下举起右手,从此后征途上跟定你走。再大的苦,再大的难,也伴你左右;再热的夏,再冷的冬,终有信念在心头……”
我们的心涌过一股热流,仿佛看到那支遍布大江南北的万人党史研究大军,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正高擎着理想的旗帜,大步前行。无论再大的风,再大的雨,再险的山,再急的滩,他们的脚步都那样坚实,目光都那样坚定,志向都那样高远。因为,对他们来说,终有信念在心头!(新华网 张严平 刘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