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描画城市视频: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07:06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的思考

 

转自agri.com.cn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消费需求的变化,农业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综合能力的竞争,这种竞争集中表现为农业产品的品种、质量、标准、价格和品牌等方面。因此现代农业必然是面向市场、能满足消费者多元化需求的有竞争力的农业。由于我州是典型的山区型农业,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在激烈的竞争中,建设一个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现代农业的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建设现代农业体系,可以从积极构建以下五大体系入手:
    
     一、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建立有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产业建设不仅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更是新农村建设的支撑,只有建立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体系,才能更好地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的基础地位。虽然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越来越小,但随着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建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母体产业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农业不仅是人类的衣食之源,而且成为现代科技及新兴产业的发祥地,更是其他产业得以产生和运行的母体。一个发达的农业产业体系是提升农业竞争力的基础,没有发达的农业产业体系就没有现代农业。
    
     我州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存在农业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规模小、农副产品流通不畅、农田水利设施退化等问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足。我州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抓好四点:
    
     一是增加农业产业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计划、农业综合开放、银行信贷等多方面的支持。整合财政资金、扶贫资金、国债资金、专项贷款,集中用于农业产业化建设。同时,积极引导民间资金、工商资金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
    
     二是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农业,重点抓好30万亩高档优质稻、80万亩蔬菜、100万亩优质柑桔、80万亩高产油菜、5万亩百合、10万亩茶叶、20万亩亩优质烤烟等规模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镇。
    
     三是大力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进一步采取措施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为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重点是抓好粮食、油料、水果、中药材等4大产业链建设,扶持壮大省级龙头企业,争取有三至四个企业进入国家级龙头企业。
    
     四切实完善利益连接机制。坚持以产销连接为纽带,以服务连接为桥梁,以利益连接为核心,以机制连接为保障,保证龙头企业和农户根据从事的生产和产品的不同,因地制宜选择不同的连接方式,规范订单农业的发展,提倡龙头企业在与农户签订合同和订单的基础上,能够给农户提供种子、资金、技术等服务,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跟农民制定最低收购保护价或者把利润返还给农户,建立更为稳固的利益连接机制。
    
     二、积极建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近年来,我州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的经营方式,在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机制上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农户作为独立的主体,农户在很多方面没有享受平等利益,价格、质量等时刻影响利益连接的紧密度和双方的行为,“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农企合作体系很不稳固。由于专业的营销公司缺乏,营销协会组织建设还不健全,各镇的营销队伍处于一种散兵游勇、单兵作战的状况,信息传递方式滞后,经营规模小,全州农副产品没有形成大进大出的局面,容易造成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和生产的大起大落,挫伤农民的积极性,阻碍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转变经营理念,积极拓展经营网络。
    
     一是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组建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科技推广各环节紧密联合起来,把农民与市场、企业紧密联合起来,实现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增强农业竞争力。
    
     二是加快培育新型农民合作组织。通过“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或“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组织农业生产,由企业加工并销售加工产品,实现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
    
     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专业户、经纪人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作用。通过专业户、经纪人推进农村农业组织化程度,减少市场风险,谋求更大的市场份额。
    
     四是加大政府的支持协调力度。从政策上培育大型农业企业,鼓励形成跨区域的和全州性的行业协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要发挥政府引导的优势,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合,积极对接大中城市市场,有条件的创办农产品交易市场,扩大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的销售比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积极构建现代农业安全体系
    
     一是进一步规范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把好农产品产地、流通、市场各个环节的质量安全关。以乡镇为基础,加强各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建立起纵向到底、责任明确、运转高效、行动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积极支持“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建立“三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根据我州产业发展需要,以构建水稻、柑桔、蔬菜、茶叶等主导产业标准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农业地方标准的制定和修订,每个县市都要建1个千亩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1个以上产值过2000万元的农产品品牌,以建立适应我州主导产业发展的标准体系,大力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区)建设,以创品夺牌为重点,大力推广地方标准,做到农产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都有标可依,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经营,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通过标准化,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程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面推进市场准入,进一步加大市场准入的力度,农业部门要加强与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的配合,根据各自职责,抓好基地农产品的市场准出,完善市场准入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搞好农产品市场准入的实施。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全州农业部门要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作为农业行政执法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积极推行农产品标识化流通。
    
     二是抓好“三品”生产认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开展多样形式、多层次、多方位的“三品”开发宣传教育活动,加深广大民众对“三品”的了解、认识,逐步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自觉抵制未经检验合格的农产品,自觉消费已经认证的无公害等优质农产品,为“三品”产业化发展创造巨大的市场潜力空间。利用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时机,切实搞好产地环境治理和“三品”认证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分片区逐步建设现代化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三品”信息的快速传递。通过公司+农户+协会等多种产业化生产经营方式,促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生产者,按照市场需要调整品牌布局和结构,提高农产品生产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指导农民科学合理使用肥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加强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和防治力度,努力实现农业标准生产。政府应制定长期稳定的优惠政策,如科技及资金投入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大力扶持农业产业化企业、社团、协会等组织投入到“三品”建设中来,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增加产品认证数量和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还要搞好“三品”开发项目库建设,积极向上争取专项资金。州县财政每年必须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三品”开发的技术培训、标准的制(修)定、检验检测、农产品产地认定认证、生产基地和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市场信息、技术推广、动植物防疫等方面的资金投入,使我州的农产品上档次、出品牌、出效益,尽快走出湘西,走出中国,走向世界,使湘西真正成为世界的生态家园。
    
     三是加强对农产品投入品的检查监督。加大循环农业研究示范和推广力度,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加大适宜贫困山区实际的循环农业模式研究,实施农村生活环境净化工程,建污水厌氧净化池、化粪池、垃圾池进行生活污水处理,重点开发循环农业生产模式、农业废弃物及相关产业废弃物的资源化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和乡村废弃物物业化管理技术等,以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化肥、农药的过度投入,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面源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推进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积极开展循环农业试点建设。
    
     四、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科技体系
    
     一是积极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切实加大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的创新力度,以新的技术支撑农业新的跨跃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科技人员竞争上岗,通过物质利益手段激励农业技术创新,建立农业科研、开发、推广一体化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按照“稳住一头、放活一片”的方针,大力开拓和发展农业技术市场,搞好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创立各具特色的农技推广模式。
    
     二是注重农业新科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近年来一大批先进、适用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成功推广,为湘西州农业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超级杂交稻、水稻旱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等的成功示范推广,实现了全州连续多年没有调进口粮和正常年景下州内粮食供求平衡。据专家估算,湘西州农业科技贡献率10年以来增加了10多个百分点。大力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科技下乡活动,直接向农民宣传推广农作物新品种、农业实用新技术。
    
     三是开展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通过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使农业行政、科研、推广的力量得到了有效整合,农业科技成果通过科技入户这一快速通道直接走向田间地头,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力度和效率,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四是实施“阳光工程”,加强新型农民培训。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抓好科技专业大户、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和流通等方面培训,切实增强农民从事现代农业生产的本领,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五、积极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强化为“三农”服务的重要载体。就我州当前实际来讲,除了农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外,科技信息服务也非常重要,必须纳入农业服务体系中,全面推广“四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这既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实践,是发展所需、群众所盼、形势所逼,我们一定要高度关注、顺势而为,扎实推进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真正让农民得到实惠。
    
     一是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手段。金融支持是推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要力求四个突破:一是力求信用创建上有突破。首先要在扩大信用评定范围,逐步提高授信额度。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等,要分别进行信用等级评定,分类确定贷款授信额度,给予贷款支持。二是力求联保贷款上有突破。要积极组织开展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之间组建联保小组的“抱团”贷款试点,积累经验,加以推广。要加强与担保机构合作,确定若干担保公司,重点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经济主体开展融资提供担保,努力解决“寻保难”问题。三是力求贷款抵押上有突破。积极探索农户财产抵押、承包权、经营权抵押贷款的新路子。要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林权、农村土地使用权、经营承包权等抵押贷款的操作办法,人行、信用社、法制办等部门要抓紧进行合法性问题研究,为农民抵押贷款提供法律支撑。四是力求贷款利率优惠上有突破。要扩大贷款基准利率受益范围,控制涉农贷款利率上浮幅度,让更多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农业龙头企业享受优惠利率贷款。
    
     二是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一方面要建立农技推广责任制度。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岗位、农技指导员岗位、责任农技员岗位,并制订岗位工作职责。要创新农技人员考核办法,积极探索由业务主管部门、乡镇(所在单位)、服务对象三方共同考核一线农技人员的考评机制,将农技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作为主要考核指标,将服务对象的评价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将农技人员的奖金福利、职称评聘、晋升晋级等与考核结果挂钩,使农技人员既有压力,也有动力。另一方面要推进农技人员力量整合,优化配置。按照区域农业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乡镇农技服务岗位,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解决农技人员力量、专业、结构和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不配套的问题。农业部门的科技力量要向基层一线倾斜。要确保绝大多数农技人员的绝大部分精力,从事农业科技服务。
    
     三是要强化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农技110服务体系,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终端、农技110村级终端、农民信箱村联络点等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各种设施、各类信息媒体的整体作用,进一步解决信息传递“入户难”的问题。加强信息服务网络延伸和信息员队伍建设,要加快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建设进度,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制度,全方位、多手段开展信息服务。
    
    
    

关键词:蔬菜,柑桔,油菜,百合,茶叶,烤烟,水果,中药材,水稻,肥料,农药、兽药,化肥,农药,秸秆,杂交稻

  吴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