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景点图片大全: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01:45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2012-01-31 08:41:58

浏览 27968 次 | 评论 3 条

三国历史上最悲壮的英雄

文/陆弃


 

一、启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闻听此诗,常感叹古人同室操戈的无奈和绝情。无论身为父子,亦或兄弟,哪怕是夫妻。只要妨碍了“大丈夫”带三尺之剑,立不世之功的愿望。就会与之无情的决裂,最后决战疆场,再见分晓。三国时期,身在权力中枢的野心家们为自身的利益制造出一场又一场的阴谋和战争,而那些远离机要的忠烈之士、贤达之人,却为保卫汉帝正朔,王朝江山永固,以一己之力独战众贼,大多却因“以兵弱敌强”,最终“烈志不立”,毙命沙场。令人无不扼腕叹息。

二、有异于人

人云:国难思良将,家贫思贤妻。王朝大厦将倾之时,总会出现几位想要力挽狂澜之人,或谓“少有壮志”,或谓“有异于人”。总之,为保汉室江山千秋万载,他们尽了忠,全了义,真真是做到了“浑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

臧洪,字子源,广陵射阳(今江苏宝应)人。父亲臧旻(音:民),精通政事,是汉朝的良吏,历任徐州从事辟司徒府,卢奴令,扬州刺史、丹阳太守等职,在扬州任上,会稽郡人许昭起兵于句章,自称“大将军”,立自己的父亲许生为越王,攻城伐地,一时间举起数万人。臧旻率领丹阳太守陈夤(音:银)攻打许昭,成功击破。后来许昭又聚结许多人,为祸各地。臧旻等人随即进军与许昭决战三年,终于完全取得胜利,生擒许昭父子,斩杀叛匪数千人,被升迁为使匈奴中郎将。而因为父亲苦征多年立下的不朽战功,刚满十五岁的臧洪被推荐为童子郎,并进入太学读书。

汉朝时,少年参政议政的现象非常广泛。虽然臧洪年纪方幼,但是凭借魁梧的身体和异于常人的长相很快得到朝廷的重视,并被推举为孝廉,补任为即丘长。

不过,自古少年多壮志。臧洪并不贪恋官位,也没有因为自己的异于常人的魁梧长相而哗众取宠。他与他的父亲一样,精于实干。中平末年,天下大乱,臧洪自感仅凭一县之地难以实现报复,遂决意弃官归家,另谋出路。

三、酸枣会盟

归家后的臧洪很快被广陵太守张超聘请为功曹。可当时董卓入京,祸乱百姓。臧洪义愤填膺,对张超说:“阁下世代沐浴皇恩,两位兄弟都是大郡的太守。如今皇室陷于危难之中,乱臣贼子祸害朝廷,这正是天下忠义之人报效朝廷的时候。如今广陵境内安定团结,百姓殷实富裕,如果此时征兵纳贤,就能召集两万人。以此来作为各郡的表率,率先举义,诛灭国贼董卓,这才是大义啊!”张超被臧洪的大义之言所感动,与臧洪前往陈留,与长兄张邈共商大计。张邈先对张超说:“听说弟弟担任太守时,将郡中的政事委托给臧洪,不知臧洪是什么样的人呢?”张超说:“臧洪是四海之内的奇士,才情智谋远远高于弟弟啊。”张邈随即和臧洪见面交谈,被臧洪不俗的言论所惊讶。随后,张邈派臧洪与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音:纣)商谈会盟的事情,他们都与臧洪亲善。张邈先定下谋约,与多位州牧、太守会盟于酸枣。

可当推举盟主时,众人却互相推诿,没有一个人敢率众人之先。于是最后推举功曹臧洪为盟主,臧洪于是沐浴更衣,以血作盟誓说:“如今汉室陷入危难之中,贼臣董卓祸乱天下,荼毒百姓。今有兖州刺史刘岱、豫州刺史孔伷、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广陵太守张超共举义兵,讨伐董贼。凡我同盟者,当齐心协力,必无二心。望皇天后土、祖宗神灵来证明我们的决心。”臧洪盟誓时,言辞慷慨,台下将士无不泪流满面,群情激昂。

然而,虽然臧洪成功主持了酸枣会盟,但是各郡县的部队互相怀疑,没有敢率先前进的。到了后来粮草补给接济不上,各郡的军队就都回去了。

四、雍丘之围

回到广陵以后,张超又派臧洪前往大司马刘虞处。当时公孙瓒、刘虞交恶,幽、冀二州交战不停,道路阻绝,臧洪随即前往袁绍处。袁绍见到臧洪,非常赞叹他的才能。于是推荐臧洪为青州刺史。青州任中,臧洪招降纳叛,使得一州之地不再受到黄巾军的困扰。臧洪治理青州两年,百姓生活安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可袁绍却嫉妒臧洪的才能,又任命他为东郡太守,驻扎在东武阳。

曹操将张超围困在雍丘,张超却说:“今日危难之时,只有臧洪会来救我。”可是属下有人却说袁绍、曹操目前两军和睦,而臧洪受到袁绍的重用,恐怕不会违命前来,自取其祸。而张超却认为臧洪是天下义士,一定不会忘本,此时无论有多大阻拦,也一定会来相救。

臧洪听说张超被围的消息,果然整顿三军,准备救援他。可是臧洪兵少将寡,于是前往袁绍处借兵,可袁绍却不肯相借。张超最终城破人亡,从此臧洪怨恨袁绍,再也不与袁绍来往。

五、英雄身死

袁绍见臧洪与自己断绝往来,便派遣部队围攻,久攻不下。于是他让部下陈琳写信给臧洪,劝其投降。臧洪回信以晓大义,袁绍见到臧洪的信,知道臧洪绝不会投降,于是增兵强攻。臧洪知道自己无法幸免,乃让将士带着自己的妻子早些逃离。可是军中将领、士卒,无一人逃跑、投降。

待袁绍攻破城池时,生擒臧洪。他让众位将领与臧洪见面,劝臧洪投降。可臧洪言辞决绝,袁绍知臧洪绝不会被自己所用,只有将他杀掉。时有洪邑人陈容在座,见袁绍要杀臧洪,大骂袁绍,袁绍大怒,将陈容一并杀死。而在座者无不叹息,私下里都说:“一日之内杀了两位烈士啊!”

城破之前,臧洪曾派遣两位司马求救于吕布。等到他们二人回来的时候,已经城破人亡,两人遂慷慨赴死,以报恩德。

六、末

臧洪,虽非偶然,也是必然。或许有人会说他性格偏执,才最终致使自己身首异处。可是,身处视名节如生命的道德社会中,死亡承载着的往往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

臧洪出身名门,少年得志。加上气宇轩昂的气质和不俗的容貌让他从基础上就高人一筹,如此这般,势必促成他有所作为。

童子郎必须精通儒学,十五岁即有干事之才。臧洪在中平末年实际上已经是名动本郡,作为广陵功曹,他能在处理政事上井井有条,而在国家处于危难之时能毅然决然的首倡救国于危难,这样的节操,无不让人惊叹。

臧洪无论身处何位,都能慎而待之。从即丘令任上,到广陵功曹、青州刺史、东郡太守。所任之地,都会因为他的到来而焕然一新。

而他救援张超之举,更加能彰显他虽达富贵,毫不忘本的本质,一篇酣畅淋漓的《答陈琳书》,更是突出了他的文采和说辞。从一些细节之中,我们可以发现他难能可贵的一些特点。袁绍围城时,臧洪不愿连累兵卒,劝他们在城破之前带领妻子逃离,可属下数千人竟然没有一人舍弃他逃跑。而陈容与他共同赴死、两司马求救于吕布回来也共同赴难的事情则更加凸显出臧洪得人心以性命相托的品质。

城中无食时,主簿告诉臧洪尚有米三斗,臧洪不愿独食,乃将三斗米煮成薄粥与将士共食。当城中无寸草可以活人时,他杀其爱妾,供将士充饥。虽然现在看来这做法有些不人道,但是在当时确属难得。

即使作为臧洪后来的敌人,袁绍也曾三番四次劝其投降,无论是命令陈琳作书劝降,还是后来大会诸将劝其归顺,都表现了袁绍对臧洪爱恨交织的特殊情感。

可臧洪毕竟是臧洪,袁绍围城三年扔拼死抵抗。到了最后,从容赴死。随他一同赴死的陈容,一句“今日宁与臧洪同日而死,不与将军同日而生”的豪迈之语道尽了臧洪的悲壮人生,奏响了大汉王朝走向穷途末路的哀乐。(陆弃)

陈创原创作品,欢迎媒体编辑选登,刊登请署名陆弃。如有抄袭、不署名转载,本博保留法律追究的权利。交流QQ:731553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