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特退役mv:2010\2011年十大前瞻观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1:55:59

 

1.公平与可持续是未来十年的“中国追求”

  未来10年中国继续获得成功,需要防范“成长陷阱”,推进以公平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二次转型与改革: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使多数人能够公平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使市场保持充分的活力和效率;使资源环境可持续;使政府能够以公共服务为中心。——中国海南发展改革研究院院长
迟福林,2011年10月29日研讨会上的发言

  2.10年后房价只会掉不会涨

  再过10年,中国人口开始下降,10年后房价不会涨起来了,只会掉不会涨。任何一个人口开始下降的国家房价只会掉,当时日本每年房价下调7%。人口老化是一个巨大的力量,以后对中国影响非常大,人口老龄化后一个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人口老龄化以后不要谈楼市会不会涨,是不会涨的。——经济学家谢国忠,《新快报》,2011年11月

  3.中国未来几年将进入6%-7%的中速增长期

  今后几年,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入中速增长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经济增长速度将由10%左右回落到6%-7%。但必须防止地方政府接受不了这种变化,还千方百计试图恢复到过去的高增长水平,这样容易产生资产泡沫的风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2011年12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

  4.“微政治时代”来临

  今天的政治已经与曾经很长时间主导人们政治生活的对理念、信仰、制度、权威等价值和相关命题的关切渐行渐远,而更多地表现为对民众日常生活的关注,或仅仅是对民众具体、细小甚至琐碎诉求和问题的回应。——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丽萍,《学习时报》,2011年9月26日

  5.中国农村进入风险社会

  在我国农村社会面临巨大转型的过程中,随着现代性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影响,传统农村社会正在不断地丧失主体性和预见性,从而导致各种风险因素的增加,农村基层的风险社会正在迅速形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林辉煌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7月22日

  6.互联网变革带来“天空法则”

  一个新的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这将是一个鼓励分享、平台崛起的时代,如何铸造一个供更多合作伙伴共同创造、供用户自由选择的平台,才是互联网新时代从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个新时代,不再信奉传统的弱肉强食般的“丛林法则”,它更从崇尚的是“天空法则”。——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凤凰网,2011年12月14日

  7.人口结构变化将长期影响中国经济

  不同于韩国和日本在跨过刘易斯拐点三十年之后才遭遇人口红利拐点,中国的两大拐点几乎同时到来,因此劳动力供给的形势更为严峻;中国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即迈入老龄化,因此经济增长承受的压力将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7月20日

  8.适度“去行政化”是扶贫体制改革长远方向

  我国扶贫投资效率低的深层原因是过分依赖政府体制和系统来传递和管理扶贫资源。从长远来看,中国扶贫的理想模式是政府提供扶贫资金,而资金的传递和管理应该主要由农民自己的组织和专业性的民间机构来负责。——中国人民大学反贫困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汪三贵,《人民论坛》杂志,2011年12月(下)

  9.中间阶层决定社会主义未来胜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应开创一条不断壮大中间阶层以达到全民共同富裕的新路,形成陀螺型的社会结构,那才是劳动创新、自由平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和谐幸福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完满体现,那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美境、胜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放,《同舟共进》2011年第3期

  10.未来20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

  未来20年,中国地位的加强将最大程度地影响到全球权力均衡。中国在GDP规模上至少会接近美国的水平,但GDP中的创新成分及其他质量型的成分方面仍将落后于美国。中国将转变为全球最大的内需市场,并将成为维系全球内需的主要因素。——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A·A·邓金著《2030年全球战略报告》,《俄罗斯研究》2011年第4期摘发

2010年十大前瞻观点

 71 中国资产泡沫一定会破

    在改革过程中,投资冲动怪圈一直反复出现。由投资滞胀引起的资产泡沫,进一步发展就不在实体经济里了,就会转到虚拟经济里,所以就会形成了资产泡沫。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泡沫是不可能持久的。这种泡沫如果破裂的话,就会影响到所有的房地产公司和所有因为信贷而购房的人,这样的话就会出现房屋贷款的危机。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来源:2010年1月,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

    72 5年后收入差距将更大,10年内不会逆转

    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这是改革和发展必经的阶段。便宜的劳动力是过去三十年中高增长的关键因素,但它也造成了严重的收入不均,这几年更是愈演愈烈。而持久的、越来越严重的不平等可能造成社会危机从而拖累增长、破坏竞争力。我国必须避免发生这一情形,而如果工资水平能够切实增加,那就意味着中国经济迈上了发展的新台阶,收入不均将逐步消除。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来源:2010年9月,《新闻晚报》)

    73 政绩考核告别GDP崇拜,

    将与人民满意度挂钩

    “十二五”规划建议,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信号。核心是“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社会”,这意味着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最终评价就在于“人民满意不满意”,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过去了。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教授竹立家(来源:2010年11月,《瞭望新闻周刊》)

    74 未来30年,改革的重点是政治体制

    如果我们把中国改革以60年的跨度来看,过去30年,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未来30年,改革重点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主要表现在,一是价格自由化,二是企业民营化(包括建立新的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化),三是地方分权,四是开放国际化。经济改革,也包括国有企业今后的改革,剩下的只是技术性问题。经济市场化,走在政治民主化之前,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改革程序。民主化一定要建立在一个公民的基本责任意识基础上,而公民的基本责任意识基础在中产阶级。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教授张维迎(来源:《未来30年:中国改革大势》一书,2010年3月出版)

    75 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历时15-20年

    人民币国际化应符合3个条件,一是可兑换,即人民币在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实现完全可兑换;二是多功能,包括结算、交易、投资、储备等功能;三是大比例,即人民币在国际贸易结算和国际储备中的占比,超过中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或中国贸易量的全球占比。人民币国际化应“两条腿走路”。一是通过常规路径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另外是在自愿互利前提下,通过相关国家政府之间、中央银行之间的特定安排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西南交大名誉教授戴相龙(来源:2010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学演讲)

    76 中国尚处半城市化状态,

    未来20年让4亿农民工进城落户

    我国现有城市化率的统计口径包括了1.45亿左右在城市生活6个月以上但没有享受到和城市居民等同的公共福利和政治权利待遇的农民工,也包括约1.4亿在城镇生活但从事务农的农业户籍人口,这些并没有真正转变身份的人口约占城镇总人口的一半,从这个角度讲,我国目前的城市化仍属于“半城市化”,距离“全城市化”还有很大距离。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所长蔡眆 (来源:2010年9月,《中国青年报》)

    77 中国经济未来高速增长的潜力没变

    一段时间之内新兴市场国家将是全球经济的火车头。发达国家不可避免地将进入一个低速发展时期。中国经济未来高速增长的潜力没变。中国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可能从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转向重庆、武汉等二线的内陆城市。此外,消费将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来源:2010年7月,《中国经济导报》)

    78 中国正进入“大城市病”多发期和爆发期

    “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化水平显著提升,但日益蔓延的“城市病”成为重大挑战:城市无序开发、城中村、垃圾围城、交通拥堵、住房拥挤、城市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大城市病”是大城市化的必然产物。中国城市正处于城市加速发展期、城市价值提升期、城乡二元结构转型期的关键点上,这个关键点预示着中国城市正在进入“大城市病”的多发期和爆发期。

    ——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来源:2010年10月,国际城市论坛2010年年会上)

    79 “拼民生”成地方竞争新趋势

    当各个地方政府竞争策略同质化,就会演变成价格战。一些优质资本以及高端人才已经不在意地方所给予的优惠让利,而是更看重当地的制度和公共服务等软环境。地方政府的自主创新以及居民呼声所产生的激励引发了一些地方政府进行公共服务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周业安 (来源:2010年11月下,《人民论坛》杂志) 

    80 “后哥本哈根”时代,

    中国要代表世界新文明的方向

    哥本哈根会议让中国由主要承担地区责任变成了承担全球义务,角色的转变要求中国必须更富智慧和远见。“后哥本哈根”时代,全世界所观望的不仅仅是中国经济的崛起,而更是一个有着核心价值观、有着完整的文化体系、能够让人类对未来看到希望的新文明的崛起。在这中间,发展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这条路中国是避不开的,因为绿色、节减、高效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教授何茂春(来源:2010年1/2期合刊,《绿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