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萨德部署地点:教授“酒后举报”的悬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0:24:18

教授“酒后举报”的悬念

《 人民论坛 》(2012年第3期)

    乔新生

    一个公开赔礼道歉,让这个本来应该调查澄清的新闻事件忽然间烟消云散。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发挥作用,究竟应该由谁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2012年刚一到来,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在“微博”上炮轰清华大学校长,认为清华大学校长和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涉嫌贪污受贿,并且与一个叫“波士顿设计院”的机构存在不正当的合作关系。

    然而,仅仅过去一天,这位副院长就公开表示,在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只不过是“酒话”,并且就自己酒后胡言乱语向校长赔礼道歉。清华大学也在学校官方网站上发出说明,认为这位当事人在互联网上发表的信息,“是他在特定状态下误听信息而发,是错误的指责”,“并向受到伤害的学校领导表示道歉”。大学新闻中心负责人还表示,“这个事件的事实已经清楚,我们真诚感谢社会各界长期以来对清华大学的关心和爱护”。

    从表面上来看,这一新闻事件完全是由这位副院长酒后失态所致。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位副院长所揭露的事实究竟是否存在,清华大学并没有直接予以澄清。换句话说,这一事件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并没有水落石出。究竟是否存在贪污受贿的问题,还是一个未知之谜。这位副院长究竟因何发难,为什么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口,并且匆忙公开道歉?所有这一切,都使得这一互联网传播事件充满悬念。

    仔细研究这一新闻事件包含的信息,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作为国家设立的高等教育机构,清华大学是否按照教育部的规定贯彻了财务公开原则?有关合作事项是否符合国家现行的法律规定?所有这一切才是问题的关键。可是,一个公开赔礼道歉,让这个本来应该调查澄清的新闻事件忽然间烟消云散。在这背后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在发挥作用,究竟应该由谁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出现互联网错觉并不稀奇,稀奇的是在处理这一事件的过程中,让人看到了更多的疑点。这是一个公开举报的现实案例,无论新闻事件涉及到的清华大学,还是纪律检查机关,发现有关信息之后,都应当组建专门的调查队伍进行深入调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了解事实真相,也只有这样,才能还当事人以清白。

    从法律的角度来说,这位副院长已经损害了校长和党委副书记的名誉权,即使这两位校领导雍容大度,不提起民事诉讼,清华大学也应该针对公众关心的问题,以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透露的信息作出详细的说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维护清华大学校领导的名誉权,才能证明这位副院长不是迫于压力主动删除有关信息。

    近些年来,因 “微博”信息而引发的新闻事件屡见不鲜。这一事件之所以格外令人关注,关键就在于这位副院长采用实名举报的方式,揭开了清华大学的盖子。我国大学是官本位体制的产物,大学的负责人掌握着大量的教育资源。因此,大学的腐败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个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上百所大学的负责人因为腐败而中箭落马,他们要么利用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机会,公开收受他人的贿赂;要么利用掌管科研项目的便利,与他人合伙谋取不法利益。对于一些大学负责人的胡作非为,普通教职员工只能看在眼里,恨在心里。由于教职员工并没有选举或者罢免大学负责人的权利,因此,他们不敢以公开举报的方式揭露事实真相。解决我国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是要减少国家的行政干预,其次是要增加学校的透明度,让大学成为一个自治的典范,而不是官本位的最后堡垒。

    说到底,公众之所以关心这一新闻事件,是因为它所反映的问题较为普遍。让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公开有关事情的来龙去脉,似乎有些强人所难,但是,让清华大学公开财务信息,则有明确的法规依据。相信清华大学的负责人一定能从这一事件中悟出许多道理,面对公众的强烈质疑,他们一定会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尽快通过官方网站公布相关信息。我们宁愿相信这不是一个互联网的错觉,而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副院长以独特的方式,督促清华大学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作者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教授、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