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保法的危害: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浅析“十个全覆盖”的理论支撑201106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22:03:45
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有力武器---浅析“十个全覆盖”的理论支撑作者:何万勤 李桂林 何世明 汤永红 卢厚家 康 伟 日期:2011年06月28日 来源:市纪委   编者按:2010年初,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推行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开启了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新征程。2010年11月,十堰市在立足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承揽了全省“十个全覆盖”理论支撑的课题研究工作。市委常委、纪委书记何万勤亲自担任课题组组长,市纪委常委李桂林具体组织课题研究、联合市委党校进行课题攻关,课题组成员为课题研究付梓心智、数易其稿。目前,该课题已经结项,形成了研究成果:“十个全覆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为理论基础,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依据,以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理论为价值取向,以科学发展观为实践要求,以当今世界廉政建设的有关理论为借鉴。课题填补了“十个全覆盖”基础理论研究的空白,丰富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理论体系,坚定了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信心。郧阳师专科研处处长饶咬成教授认为,该课题“对执政党的廉政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很好的现实指导意义。”撷取课题精髓形成的《浅析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的理论支撑》一文,得到了中纪委、省纪委的充分肯定,被《中国纪检监察报》刊发。

 

如何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各级党组织特别是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当前面临的重大现实课题。湖北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监察厅从2009年起在全省范围内推行的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正是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支撑实践的有益探索。

“十个全覆盖”内容包括:一是以促进扩大内需政策贯彻落实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取得实效为目标,努力实现对每笔财政资金和每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的全覆盖;二是以构建区域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目标,努力实现腐败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工作的全覆盖;三是以提高行政效能为目标,努力实现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全覆盖;四是以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为目标,强化公共资金监管,实现国库集中收付的全覆盖;五是以为民利民便民为目标,努力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的全覆盖;六是以公共权力运行公开透明为目标,努力实现全省政务、村务、厂务、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基层党务公开的全覆盖;七是以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为目标,努力实现省市县“五统一”招标投标综合监管模式的全覆盖;八是以规范村级资产、资金、资源管理为目标,努力实现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的全覆盖;九是以推动廉政文化“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为目标,努力实现廉洁教育的全覆盖;十是以提高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水平为目标,努力实现县乡村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业务建设全覆盖。

“十个全覆盖”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主线,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重点,以对制权、管钱、用人等环节的监督管理为关键,着力推进源头治腐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科技化建设,是反腐倡廉建设的系统工程、务实工程,是抓纲带目的“总抓手”,是注重预防的“总药方”,是制度建设的“总钥匙”,是克难奋进的“总要求”。“十个全覆盖”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同时又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十个全覆盖”的世界观支撑,唯物辩证法是“十个全覆盖”的方法论依据,党的先进性是“十个全覆盖”的价值取向,科学发展观是“十个全覆盖”的实践要求,当今世界廉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十个全覆盖”的有益借鉴。

 

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十个全覆盖”的理论基础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观点,是实际工作中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理论前提,也是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的基本立场,是“十个全覆盖”的世界观支撑。

(一)“十个全覆盖”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告诉我们,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因此,我们一切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样,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注重实效。

立足实际、注重实效是“十个全覆盖”的客观要求。“十个全覆盖”的提出充分体现了求真务实的精神。求真,就是方向明确、方法科学,从反腐倡廉建设规律出发,系统推进源头治腐工作;务实,就是定位准确、目标可行,坚持从实际出发,出实招、重实绩、求实效。当前,就整个国家而言,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正在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仍处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够健全完善,诸多社会矛盾相互交织,致使腐败在有些领域易发多发。湖北同全国一样,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同时又地处内陆中部,没有东部沿海较多的有利条件,最大的问题是发展不够。为了实现湖北中部崛起、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扫除影响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从制权、用人、管钱的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的发生,调适和完善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调适和完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湖北的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是推出“十个全覆盖”的根本动因。为此,“十个全覆盖”做到了“三个充分考虑”、“三个坚决不搞”:一是充分考虑了工作的必要性,涉及的每项工作都是应当做的或正在做的或有待进一步加强的工作,坚决不搞形式主义;二是充分考虑了实现的可能性,涉及的每项工作都有一定的基础,通过一段时间努力,是完全可以实现全覆盖目标的,坚决不搞虚无主义;三是充分考虑了地区的差异性,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管理区域大小、工作基础条件的不同,在推进过程中实行分类指导,坚决不搞一刀切。

(二)“十个全覆盖”坚持从实践到认识,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总是由实践到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坚持这一科学的世界观。

“十个全覆盖”的提出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运动总规律。近年来,湖北省纪检监察工作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不断总结提炼实践经验的基础上,2009年10月省纪委九届五次全会首次提出加强“四项建设”、努力实现“四个全覆盖”,即加强纪检组织建设,建立村级纪检小组和社区纪检组织,努力实现组织建设的全覆盖;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和村、社区便民服务室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行政服务的全覆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大力推进“五公开”,强化“三资”管理,努力实现民主管理的全覆盖;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推进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努力实现廉洁教育的全覆盖。2009年11月,又进一步提出了“六个全覆盖”的工作目标。2010年初,省纪委九届六次全会在认真调研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要把努力推动实现“十个全覆盖”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目标。从四到六再到十,“十个全覆盖”理念的最终形成,集中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智慧,经历了调研、思考、再调研、再思考的过程。“十个全覆盖”提出后,省委、省政府又及时把它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应用于反腐倡廉实践,推进纪检监察工作再上新台阶。“十个全覆盖”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运用和生动反映。

(三)“十个全覆盖”坚持把握反腐倡廉工作规律,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根据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而运动是有规律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善于探索和把握规律,遵循和利用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推动事物的发展。科学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须深入认识并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规律。

“十个全覆盖”遵循反腐倡廉建设的客观规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全面落实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增强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前瞻性;坚持以科学的制度为基础,加快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防止决策失误、权力失控、行为失范、干部失足;坚持以科学的方法为保障,积极探索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与源头治腐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十个全覆盖”立足现实又高于现实,既考虑了现实的可行性又考虑了工作的超前性,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结合。“十个全覆盖”的每一项内容都是立足湖北实际、从湖北反腐倡廉建设实际出发提出的,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可行性。同时,“十个全覆盖”的每一项内容又高于湖北实际,从党和国家反腐倡廉建设的未来和全局出发进行谋划,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具有很强的发展超前性和指导性。正如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同志在湖北视察时所说:“湖北的‘十个全覆盖’很有创造、很有创新,是一个务实工程。推广开来的工作难度很大,但意义很深远。”从“十个全覆盖”的具体内容来看,每一个“覆盖”既包括具有超前性的努力方向,又包括具有可行性的工作重点。如:促进扩大内需政策贯彻落实和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是努力方向,对每笔财政资金和每个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是工作重点;提高行政效能是努力方向,建设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是工作重点;为民利民便民是努力方向,建设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是工作重点;公共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是努力方向,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基层党务公开是工作重点,等等。

(四)“十个全覆盖”既涵盖经济基础也涵盖上层建筑,坚持上层建筑服务于经济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在《法兰西内战》中就指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要加强民主监督,防止国家机关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使“权力保持在人民手中”。毛泽东也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唯物史观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原理是“十个全覆盖”的历史观来源。

“十个全覆盖”包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权力有效监督运行、廉政文化建设,涉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其中很多内容既属于经济基础范畴,也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反腐倡廉建设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发挥为经济基础的服务作用,否则会动摇经济基础。“十个全覆盖”紧紧抓住权力这个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把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作为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和基层党务公开,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公开办理,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让一切权力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十个全覆盖”紧紧抓住思想道德这个思想上层建筑的核心,以推动廉政文化“六进”(进机关、进社区、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为目标,建设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先进廉政文化,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二、唯物辩证法是“十个全覆盖”的方法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过程,事物的普遍联系呈现出内容和形式、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必然和偶然、可能和现实等辩证特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十个全覆盖”的方法论依据。

(一)“十个全覆盖”坚持联系的观点,系统推动,循序渐进

根据唯物辩证法,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任何事物都与其他事物处在联系之中,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联系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反对孤立和片面地看问题。“十个全覆盖”坚持联系的观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系统推动、循序渐进。

系统推动、循序渐进是“十个全覆盖”的根本途径。从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十个全覆盖”是由十个方面工作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但又不是十项工作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而是通过各项工作的相互联系和共同作用,最终形成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综合效应。“十个全覆盖”既针对腐败发生的客观原因、又针对主观原因;既包括软件建设,又包括硬件建设;既有制度反腐,又有以文化人;既注重监督,更注重预防;既注重治标,更注重治本。“十个全覆盖”的要义在于“全”字,其内容涉及反腐倡廉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单就某项具体工作来抓,难免事倍功半。在具体做法上,一是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省市县乡村五级每个层级都积极行动,各个行业、各条战线都全力作为,纵横交错、拉线结网;二是坚持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各级党委、政府负领导责任,纪检监察机关抓好各项工作任务落实,省直部门重在抓线的延伸,市州重在抓面的拓展,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形成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态势;三是坚持综合治理、协调推进,找准工作之间的结合点,运用多种手段,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在问题整改中完善制度,在完善制度中提高覆盖水平。

(二)“十个全覆盖”坚持发展的观点,深化改革,推动创新

根据唯物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事物的发展具有客观普遍性。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反对静止片面地看问题。“十个全覆盖”坚持发展的观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注重深化改革,推动创新。

深化改革、推动创新是“十个全覆盖”的内在要求。“十个全覆盖”本身就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创新之举,充分体现了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和发展的办法解决反腐倡廉深层次问题的思想。一是创新和完善反腐倡廉教育体系。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广泛性和经常性,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基地的作用,拓展廉政文化“六进”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党员干部受教育的长效机制,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二是创新和完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十个全覆盖”把制度建设贯穿始终,不断创新制度,针对难点问题深化改革,形成科学管用的制度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制度,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三是创新和完善反腐倡廉监督体系。“十个全覆盖”把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作为重要内容,整合监督力量,把党内监督、国家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拓宽了监督渠道,丰富了监督形式,增强了监督实效,创新了监督体制。四是创新和完善反腐倡廉考评体系。制定出台了“十个全覆盖”标准化建设意见和考核评估办法,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考核评价体系,使工作推进有要求有标准。

(三)“十个全覆盖”坚持矛盾的观点,抓纲带目,重点突破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且贯穿于发展过程的始终,但不同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其矛盾又表现出特殊性和不平衡性,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矛盾的观点,并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十个全覆盖”坚持矛盾的观点,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抓纲带目,重点突破。

抓纲带目、重点突破是“十个全覆盖”的重要特征。反腐倡廉建设涵盖内容多,涉及面广,复杂程度高。“十个全覆盖”用十根纲绳来提挈纪检监察工作,涉及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国库集中收付、公共权力运行公开透明、招投标市场秩序、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廉洁教育、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这些不仅是腐败现象高发易发的薄弱环节,也是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领域,又是反腐倡廉工作的主攻方向。抓住了这些主要矛盾,就牵住了纪检监察工作的“牛鼻子”。同时,“十个全覆盖”既善于充分运用“弹钢琴”又注重点上突破,线上延伸,面上拓展,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点,带动全局,做好工作。如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监督检查全覆盖,关键是健全“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管体系;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全覆盖,关键是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国库集中收付动态监控系统;省市县三级“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全覆盖,关键是建立综合监管机构和综合交易平台;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全覆盖,关键是账目清楚、管理规范;廉洁教育全覆盖,关键是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程,增强廉政文化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牢守社会文化主阵地,等等。

(四)“十个全覆盖”坚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源头治理,深化治本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对立统一,必须透过现象把握其本质。“十个全覆盖”坚持这一科学方法,通过对各种腐败现象的研究,提出了源头治理的系统措施。

源头治理、深化治本是“十个全覆盖”的基本目标。反对腐败要标本兼治,注重预防。“十个全覆盖”是注重预防的“总药方”。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设,既要着力惩治腐败,更要着眼于预防腐败;既要惩治于既然,更要防患于未然;既要治标,更要治本。“十个全覆盖”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主线,设定的每一项内容都是“打蛇打七寸”,从权力分配、权力制约、权力监控和廉洁教育等方面选准切入点,规范权力运行,建立党员干部“不愿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不必腐败”的机制和制度,提高反腐倡廉的科学化水平,从根本上规范公共权力的运行,堵住腐败产生的源头。

三、党的先进性是“十个全覆盖”的价值取向

反腐倡廉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先进性规定了反腐倡廉建设的方向性。我们党的先进性集中体现在党的性质和宗旨上。十七大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同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决定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势在必行,这是“十个全覆盖”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理论支撑。

(一)“十个全覆盖”以增强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为根本,立足于克服党员干部存在的腐败易发多发问题,构建反腐败思想防线,切实保持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经过90年的艰苦奋斗,历史方位、党员人数和队伍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党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肩负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也更为艰巨,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显得尤为紧迫。“十个全覆盖”从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牢筑拒腐防变思想防线和机制防线出发,努力保持党的先锋队性质。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廉政文化“六进”工程,实现廉洁教育全覆盖的内在动力。“文化润其内,养德固其本。”推进廉洁教育全覆盖工作,旨在发挥廉政文化潜在的熏陶、引导、渗透、影响力量,来感化、优化党员干部的从政行为,使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要求以文化的形式作用于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内心世界,着力提升从政道德素质,形成廉洁从政的理念和行动的文化动力,真正形成并永远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革命品质。同时,廉政文化建设也为先进性建设提供了外部的文化支持。党的先进性来自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先进性与人民性密不可分。当前,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一些腐朽思想沉渣泛起。抵御腐朽文化的侵袭,营造廉荣贪耻的社会氛围,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更是推进党的先进性教育的的历史选择。

(二)“十个全覆盖”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理念,立足于克服基层组织存在的执政能力不够强和监督缺位的问题,构建科学的工作机制,切实巩固党组织的领导地位

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基层、血脉在基层、力量在基层。要巩固党的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地位,必须抓住基层打牢基础。抓住基层、打牢基础是“十个全覆盖”的根本依据。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反腐倡廉抓源头工作的价值追求。为保障基层组织的先进性,着眼基层组织权力行使安全,“十个全覆盖”把权力的公开透明运行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电子监察工作,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和基层党务公开,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公开办理,让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以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着眼基层组织资金运用安全,“十个全覆盖”把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完善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服务制度,彻底杜绝“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以有效防止资金的滥用。着眼基层组织项目建设安全,“十个全覆盖”把规范政府投资、加强项目监管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对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构建省市县三级“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规范财政资金运作、规范公共资源交易,以有效防止项目上马、干部落马。

(三)“十个全覆盖”以根植群众、心系群众为基点,立足于克服党员干部脱离群众、背离宗旨的问题,构建党与群众的联系桥梁,切实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十个全覆盖”反映民声,合乎民意,紧紧围绕反腐倡廉建设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生产生活关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把反腐倡廉建设和促进发展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和为人民群众服好务相结合,和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相结合。“十个全覆盖”抓住医疗卫生、教育文化、涉农、司法、干部人事、经济适用房建设与分配等热点领域和工程建设、政府采购、招投标、“小金库”、土地出让等敏感问题,强化资金监管、项目监督、收支检查,严防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事件发生。“十个全覆盖”深化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基层党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并规范公开内容、公开形式和公开程序,让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真正用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十个全覆盖”全面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所有市、县建立行政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建立便民服务厅,所有行政村建立便民服务室,并推行窗口标准化建设,实行审批服务流程管理,建立服务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岗位责任制等制度加强对五级网络平台的规范管理,真正做到为民利民便民。

(四)“十个全覆盖”以党的章程、《廉政准则》为依据,立足于克服党内民主意识有所淡漠、部分党员干部行为失范的问题,构建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切实体现党的优良品质和作风

《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在党内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最大的约束力。《廉政准则》是根据《党章》要求规范党员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的重要基础性党内法规。“十个全覆盖”以《党章》为依据,以《廉政准则》为准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给党员领导干部筑起的一道见实效、管长远的“防腐墙”。近几年来,党员领导干部违反《党章》、违反《廉政准则》的屡屡发生,在某些地区和领域甚至呈愈发愈烈之势。这一方面反映了我们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背离了党的章程,没有遵守廉洁从政的若干准则,走上了违纪违法甚至犯罪道路,另一方面反映具体制度的缺失严重。鉴于此,“十个全覆盖”结合湖北的工作实际,从十个方面,集教育、预防、控制、监督、惩处于一体,熔管人、管权、管钱、管物、管事于一炉,突出一个“全”字,不留死角,狠抓一个“盖”字,严防死守,将反腐倡廉工作具体化、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从而构建了一整套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为党的先进性建设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科学发展观是“十个全覆盖”的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行动指南,是“十个全覆盖”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个全覆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一)“十个全覆盖”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义,把保证和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作为立足点,全面覆盖,深入反腐

腐败是科学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坚决防范和有效遏制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最终将导致经济衰退、政治动荡、文化颓废和社会混乱。“十个全覆盖”如何体现科学发展、保证和推动科学发展呢?一是把服务科学发展、促进科学发展作为反腐败治本抓源工作中最关注的课题、最主要的任务,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党风政风方面存在的妨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从十个方面明确提出源头治腐的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其核心就是防止和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一切发展主体的活力充分迸发,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促进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二是着眼于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反腐倡廉工作的着力点。2008年爆发于美国、漫延于世界的当前这场国际金融危机,是二战结束以来全球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我省同全国各地一样受损严重。为打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卫发展成果这场攻坚战,以促进扩大内需政策贯彻落实为目标,对扩大内需中央投资项目以及政府投资、使用国有资金项目进行排查清理,对工程项目立项、审批、环评、征地、招投标、施工、审计、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开展监督检查,对扩内需资金和政府投资工程资金投向、资金管理使用和执行情况加强监督检查,从而保证了政令畅通、应对有力,实现了经济企稳向好发展。

(二)“十个全覆盖”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把关心爱护和培养磨砺干部作为出发点,关口前移,重在教育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个全覆盖”从爱护干部服务人民出发,着眼干部成长安全,把腐败风险预警防控作为重要内容,层层制定《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办法》,通过腐败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等工作,构建腐败预警防控机制。“十个全覆盖”注重开展正面典型示范教育、典型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开展《廉政准则》学习教育;注重开展工程建设、医疗卫生、政府采购、土地出让、教育文化、涉农、司法、干部人事、执法执纪监督、经济适用房建设与分配等十大领域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研究;注重抓好重要行业腐败风险预警防控工作,建立完善发展改革、财政、土地、交通运输、城建、司法、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环保、农业、水利、教育、文化、卫生、旅游等重要部门和行业腐败风险防控制度和办法;注重开展重要岗位腐败风险防控研究,制定县委书记、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风险防控办法并组织实施;注重通过一系列源头治理注重预防的措施和体制机制建设,让广大党员干部知道“危险”、查找“风险”、不敢“冒险”、力求“保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这些既保护了干部,促进了干部健康成长,又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人文关怀和人本精神。

(三)“十个全覆盖”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把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作为着力点,整体部署,注重创新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十个全覆盖”系统地认识和把握源头治腐各项工作,注重整体部署、全面推进,有破有立、注重创新,实现各项工作的良性互动和协调推进。“十个全覆盖”从实际工作入手,先后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行政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和基层党务公开,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集中办理、公开办理,着力提高行政效能,建设高效服务型政府,为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十个全覆盖”着眼资金运用安全,把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作为重要内容,完善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服务,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十个全覆盖”构建省市县统一综合监管机构、统一招标投标综合平台、统一行政监管规章制度、统一评标专家库、统一行业自律组织的“五统一”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落实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产权交易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提供保障。

“十个全覆盖”在部署和推进中,十分注重统筹安排和全面兼顾,十分注重思维创新和实践创新,切实做到“三为主、七结合”,即:以对人、权、财、物的科学、规范管理为主题,以教育、预防、监督、控制、惩处的主线,以廉政制度建设为主要方式,将高层领导和基层领导结合赶来、宏观管理和微观管理结合起来、将党务活动和政务活动结合起来、将城市工作和农村工作结合起来、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执政能力建设结合起来、将硬制度与软环境结合起来、将传统方法和现代手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全面覆盖、操作性强的制度体系,大大提升了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五、当今世界廉政建设的有关理论与实践是“十个全覆盖”的有益借鉴

腐败是一个世界性顽疾,是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的焦点。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廉政建设,纷纷采取措施对各种腐败现象和行为进行打击和铲除,反腐倡廉运动一浪高过一浪。立足国情,放眼世界,当今世界廉政建设的新理论为我们纵深推进“十个全覆盖”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十个全覆盖”运用国外廉政建设公权制衡理论,重点加强公共权力监督

公共权力是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公共权力被认为是人民赋予的一种重要政治资源,因此具有人民性的根本性质。此外,公共权力还具有强制性、扩张性、工具性及诱惑性等特点。公共权力的这些特征,决定了腐败现象的产生离不开公共权力的运作。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有一句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也强调:“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公共权力与腐败虽然并不具有内在必然性,但腐败者必有一定权力,只有掌握公共权力的主体才有条件利用手中的权力进行腐败活动,腐败的主体是公共权力的主体,方式是滥用公共权力,目的是谋取非公共利益。现实生活中,公共权力监督不力是造成腐败的主要原因。因此,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就成为廉政建设的关键,党的十七大指出:“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十个全覆盖”把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作为重要内容,整合监督力量,丰富监督形式,创新监督体制,增强监督实效,构建严密的监督网络。“十个全覆盖”对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检查,规范政府投资,加强项目监管,构建全省招投标综合监管机制,规范财政资金运作、规范公共资源交易。“十个全覆盖”建立健全行政网络服务体系,推进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深化政务、厂务、村务、事务和基层党务公开,让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有效防止权力的滥用。“十个全覆盖”加强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管作为重要内容,明确提出完善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实行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服务,彻底杜绝“小金库”和账外账现象,有效防止资金的滥用。“十个全覆盖”全面推进腐败风险教育、排查、预警、化解工作,构建区域性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十个全覆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制约是当今世界公共权力监督相关理论的科学运用。

(二)“十个全覆盖”借鉴当今世界公共管理改革的积极成果,着力打造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加速政府转型,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是当代世界行政改革的趋势,也是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这也是“十个全覆盖”一大亮点。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从英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端,迅速扩展到整个世界,开展了一场深入持久的政治经济和行政改革。这一场以公共管理市场化和社会化为核心的新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化解了各国的公共治理危机,推动了公共治理模式的重大变迁,成为当代世界性公共管理改革的新潮流。传统的西方公共行政历经政府定位、政府重塑和政府再造,政府的管理理念转变为以公众为中心,倡导公众参与,强调政府对公共需求的认可,接受公众监督;政府的管理模式市场化、社会化、法制化,政府的管理手段企业化、信息化,大幅度提高管理效能,概括地说,就是管理组织的社会化;管理权力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企业化;管理取向的市场化;管理程序的民主化;管理行为的法制化;管理手段的信息化。

我国经过32年来的改革开放,不断吸收借鉴当今世界文明成果,已经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改革之路,提出了总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坚持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依法行政、加强行政监督,坚持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坚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湖北的“十个全覆盖”,顺应世界潮流,响应中央号召,把反腐倡廉建设与行政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赶来,凸现了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公共管理新要求。

“十个全覆盖”通过对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治理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通过建立省市县三级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系统提高行政效能,通过省市县三级国库集中收付从源头上防治“小金库”,通过建立健全五级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做到为民利民便民,通过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和基层党务公开达到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通过建立招标投标综合监管模式、落实政府采购规范招投标市场秩序,通过“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规范农村资产、资金、资源管理,通过廉政文化进机关创建高效服务型政府,等等。这一系列做法和措施符合当今时代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建设新趋势,是廉政建设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之举。 

六、结语

“十个全覆盖”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用十个方面的工作来提挈纪检监察工作,贯穿于惩防腐败体系建设的教育、监督、制度、改革等各个环节之中,抓住了当前纪检监察工作的关键点,对推动纪检监察工作破难题上水平、促进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十个全覆盖”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性质及根本宗旨对纪检监察工作进行深入的理论思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应用于反腐倡廉建设,并科学借鉴当今世界廉政建设的积极成果,以创新思维提出了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新观点新思路,既具有深刻的理论根据,又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

从湖北省一年来的推行实践看,十个方面的”全覆盖”已基本实现并纵深推进,各项覆盖工作在点上不断深化、线上不断延伸、面上不断拓展。在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全覆盖方面,重点检查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项目8575个,督促整改问题5283个,排查中央项目4468个,省级项目96个;在廉政风险全覆盖方面,全省92%的部门开展了廉政风险教育活动,30余万名党员干部参与了廉政风险排查,对1701名党员干部实施了预警处置;在电子政务和电子监察全覆盖方面,开发省级电子政务应用系统80个,13个市州、66个县市区建成电子监察系统,发出预警1230次、黄牌57张、红牌107张;在国库集中收付全覆盖方面,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资金、预算外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比例分别为97%、95%、94%;在行政服务网络体系全覆盖方面,省直100%、市县98%、乡镇95%、行政村90%建立行政服务平台,办理各类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820万件,按时办结率98.5%;在各类事务公开全覆盖方面,建立各类政务公开示范点1773个,群众对政务公开工作满意率96%;在招投标综合监管全覆盖方面,15个市州、50个县市建立招投标综合监管机构,建立统一招投标交易平台83个、管理制度100多项;在农村“三资”清理及监管代理全覆盖方面,98%的乡镇成立“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实行委托“双代管”;在廉洁教育全覆盖方面,廉政文化进机关、企业、学校、农村、社区、家庭覆盖率分别达96%、90%、96%、93%、94%、90%;在纪检监察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建设全覆盖方面,乡镇(街道)纪委“七有”工程落实率98%,村(社区)纪检组织“五落实”落实率97%。“十个全覆盖”的推进改进了党风政风,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不愧为保廉之举、为民之举、务实之举。“十个全覆盖”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勇于改革,为创新纪检监察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和经验,应进一步总结和挖掘其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不断完善不断提高,在更大范围内更好地推广应用,推动反腐倡廉建设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马克思.论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毛泽东.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6]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7]黄先耀.明确目标 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反腐倡廉“十个全覆盖”[J].楚天风纪,2010.8.

[8]何万勤.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内涵和实现途径.十堰市科技局2009年度软科学项目. 

                 

注:本文为2010年度湖北省反腐倡廉重大调研课题《“十个全覆盖”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批准号KT2010-09-02)的部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