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可以逢凶化吉:老师,您不妨这样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6:20:39

                                                                        老师,您不妨这样说


  背景:下一节是数学课,学生们为了下午的入场式比赛进行排练,迟到了5分钟。看到他们一个个汗流浃背、松松垮垮的模样,两位老师做出了两种不同的导入。
  A老师:"请同学们抓紧时间准备,(看看手表)已经上课5分钟了,如果这节课我们不能振作精神、努力听讲的话,学习任务肯定完成不了。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于是,A老师按照设计好的课堂计划进行授课。课后他反映,学生在这节课上不积极、不配合,走神的多,出错的多,连平时的好学生也如此。自然地,他把这节课失败的原因归结为队列训练上。
  B老师:"听说,三(1)班的入场式是很棒的,最有可能在今天下午的入场式比赛中摘取桂冠。百闻不如一见,刚才上课时我看见大家还在操场练习。眼睛让我坚信,下午的比赛你们会取得辉煌的成绩,为三(1)班争得荣誉,给班主任带来惊喜。(停顿)那么这节数学课大家能不能先给我一个惊喜呢?"(学生:"能--")"好,请打开课本,下面我们开始上课。"
  孩子的心是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只愿为春风细雨尽情绽放。B老师的成功,让人快乐。究其原因,首先是上课前发给每个孩子一颗"甜豆豆"--肯定了他们上课之前训练入场式的成绩,使大家紧张的神经在放松中得到抚慰。但这不是终止,抚慰过后是巧妙的过渡,"那么这节数学课大家能不能先给我一个惊喜呢?"这句话自然贴切,在学生平静的心海中掀起了风浪,既然下午能把整齐威武的入场式送给班主任,为什么不能把专心听讲的学习态度先送给数学老师呢?着墨不多,尽得风流。一节有序有质的课堂就这样诞生了。


 
  背景:上午第二节课将举行"六一"汇演,二(1)班全体同学排练两个月的《五星红旗》即将与全校师生见面。同学们来到教室等待演出的时候,突然发现有几个同学把道具忘在了家里,演出不等人,大家都很着急。老师赶快让这些孩子回家取道具,但最后仍有一个孩子没有拿回道具。不同的老师对这个孩子采取了不同的批评教育方式。
  A老师:(声色俱厉地):"你……回家拿都没拿到,你难道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们辛辛苦苦地排练,为的不就是今天的展示吗?少了你一个人不要紧,少了道具节目就会受到影响,你知道吗?"
  我想任何一位旁观者都会理解A老师此刻的心情,会暗暗责备这个丢三落四的学生。不过,事情已经发生,再多的责难也于事无补,只能加重双方的心理压力。而对于孩子,无论演出成败如何,惊恐、沮丧、自责等情绪都将滞留在心底,挥之不去。
  B 老师:"我要感谢大家(孩子们很惊讶),特别是要感谢刚刚回家取道具的同学(目光温柔地扫视回家取道具的孩子,最后落在没有取回道具的那个孩子身上)。他们在将要上台表演的时候,发现道具丢在了家中。于是,为了班级的荣誉,为了集体的利益,也为了曾经流过的汗水和泪水,他们接受了一项特别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回家取回道具。虽然还有一个道具没有拿回来,但一把道具与这种精神相比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为他们这种精神而感动,我提议为他们鼓掌(群情激昂)。大家有信心取得这次汇演的成功吗?"(学生:"有--")
  辩证地看待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处理所有的事情时,几乎都有两重性甚至多重性的判断标准。我们没有理由去指责老师在工作中处理犯错的孩子,但我们却希望老师在处理问题时,以最有利于工作开展,最有利于教育学生,最有利于保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实施教育。B老师这种以奖代罚,以柔制刚的教育方式,不仅使我们的思想受到震动,更为我们今后处理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背景:新学期,四(3)班教室里,孩子们说笑着等待着发新书。没想到,新的《音乐》课本里有两本书的封面已经被绳子磨得面目全非。这时,换书已不可能,专门到书店找似乎又有些小题大做。到底如何处理这两个"不速之客"呢?
  A 老师:(先发完好书,最后两名没有领到书的同学走上讲台)"其实,我也不想把这两本书发给你们。不过,事情已经如此了,怪也只能怪运输的货车了。不发给你们,我们班就会有另外两位同学拿到(言下之意,你们俩就认了吧。)。"
  两个孩子拿完书灰溜溜地回到座位上,小嘴翘得老高,看也不看一眼破书,就丢进桌肚。"怎么倒霉的是我们俩呢?"不难猜测,那一刻不平、愤懑已充斥于胸中,领新书的快乐已经不属于他们了。
  B 老师:(环视全班)"大家都知道雷锋吧!那大家知道雷锋精神是什么吗?"(学生:"奇怪,发新书之前要上思品课?")"让老师告诉大家,雷锋精神就是指遇到困难时,能够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大家希望当一个活雷锋吗?"(学生:"想--")"今天,我们就有个困难,(举起手里的两本破书)谁能像雷锋叔叔那样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他人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我--")
  回到办公室,B老师开玩笑地说,当时真希望多有几本破一些的书,那样就可以成全每一双高高举起的小手了。
  古人云:从善如流。孩子的心是纯洁的、未受污染的一弯溪流,只要给他们一扇释放的闸门,一方展露的河床,那么,纯净之水便会飞溅而出,披靡向前,冲破一切源于私利的羁绊;反之,就会堵塞、淤积,甚至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栽种下愤恨的种子。识水性而后导,B老师的这番运作无疑是育人的高明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