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深与焦距的关系:近代玄门高道——张至正、桂至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7:57:44

近代玄门高道——张至正、桂至华

(2011-05-23 00:22:23)

 

   张至正真人——(道号安连子)继承吴明慧遗志,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努力弘扬全真道。张至正与天柱山道众一起,经过10余年艰苦努力,修复了铁瓦殿, 云盖观(又名大顶)道观,又在铁钟坪创建双峰观道场,建有主殿4座,配殿3座。主殿名为“通明殿”、“斗姥殿”、“无极殿”、“万圣楼”,配殿名为“灵官殿”、“娘娘殿”“太白殿”,还建有钟楼、鼓楼、客厅、厢房等房屋100余间,住观道士人数最多时达100余人,使双峰观成为天柱山道教史上修建的道观中规模最大的道观。
    解放战争时,中国人民解放军李先念部队转战商洛市。1946年夏秋间,李先念率约300人的部队在极端困难之际,从漫川关走山路到双峰观,受到张至正大师热情的接待,部队隐蔽山中半月。分别时,张至正为确保李先念的安全,特地为李换上道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在天柱山道教界贯彻落实得比较好,据1952年统计,当时山阳县共有道观37处,庙房478间,乾道123人,坤道99人,其活动中心天柱山有乾道38人,坤道29人。1956年,主持天柱山道教事务的张至正道长当选为山阳县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1958年春出席了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召开的理事扩大会议。张至正亦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组织道众学习报纸和政府的有关文件。
    但是,五十年代末期以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干扰,对党和国家的宗教政策的贯彻出现失误,天柱山市的道教活动遭到不应有的冲击,出现了令人痛心的状况:1960年,以张至正为首的40多位道士遭受批斗,同年,张至正蒙冤受屈被捕,道士道姑多遣散还俗。“文化大革命”期间,天柱山道观毁坏殆尽。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状况的日益好转,天柱山道教迎来了新的春天,冤假错案得到平反,道教活动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天柱山道众在张至正的高徒周理贵道长(道号天真子)的带领下,凿岩石,开荒地,打松籽,挖药材,餐风露宿,一心向道,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自筹资金100多万元,修建恢复了双峰观、云盖观、铁瓦殿、朝阳洞4处道观。

    桂至华真人

 

    桂大仙名桂至华生于清朝末年,排行老三,聪敏宽厚,陕西山阳铜峪寺桂家岭人氏。父母自幼给他定了一门焦姓姻眷,谁知他好习易卜,尤其喜读丹经,养生修炼方面书籍,仰慕神仙清心闲逸的生活,就这样,出家修道的萌芽慢慢萌发起来了。

    父母一心望子成龙,盼他早日成家立业,光门耀祖。可他根本无心仕途,到处访师求道,二老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若再这样下去如何是好?不如早日给他完婚,一来可以锁缚他的心事,二来能激发他的上进心,我们不就省心了。

 

    至华知道父母用意后,便找妻子焦氏,讲述了人身功名都是过眼云烟及追求神仙的想法。焦氏听后,心有所悟,随即表明心迹道:“人生无常,我早就看透了。你想出家修行我不拦你,但必须带我一同修道”。他没想到妻子这样贤达,二人商量决意逃走,主意已定,夫妇二人趁夜深人静,偷偷的跑出了家门。

 

    二人不加思索直奔天柱山而去,来到双峰观,只见客堂正中坐着一位慈祥善目的老人,旁立一位不到二十岁的年轻道长,他不是别人,正是天柱山张至正监院,这位老人是他慈母刘大师,听人讲,这位刘大师道法可高了。手举千斤鼎,能知过去未来之事,方圆几百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刘老见二位到来,起身迎进客堂。夫妇俩急忙跪下,述明来意,恳求收留他们为徒,并发愿终身修道,苦修苦炼,永不返悔。刘老见二人发愿不吝,就收他俩为徒,赐桂名至华,焦氏名至来。

 

    此后,二人同修大道,不分昼夜忙里偷闲勤修苦炼。这样一年又一年,一月又一月,桂至华三十二岁那年,果然功行圆满,天书下诏,此时他行走如飞,穿越如梭,一时飞奔华山,一时驾驭终南,那年八月九日他又飞走华山,被一位高道窥见金光罩体,紫霞满目,覆下彩云缭绕。催他速回岭南天柱山了道,一时至华觉得神差圣遣似的回到了天柱山。

 

    初十日清晨,一更就起来沐浴焚香,拜辞神明,叩拜恩师,并嘱监院师兄,多多关照焦氏。拜毕,转身驾云似的向山上而去。

 

    话说刘老与监院都知道他已成道,安排道众整天跟着护道。这天也不例外,监院与道友尾随追赶,谁知他越走越快,飞步向天柱山以西边朝阳硐的顶端——神仙硐而去。

 

    大伙紧赶慢追,也未赶上。只听见“轰隆”一声,似天蹦地塌,只见桂至华手执云帚,盘膝而下,直向朝阳硐里面飞去,等道友们赶到,已是金容闪灼,异香满空。监院与道友们又悲又喜,同心协力,把遗壳捧到双峰观“青狮岭”安葬。至今肉体完好无损,人称“桂大仙”。

 

前一篇:近代玄门高道——张永平后一篇:近代玄门高道——李圆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