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利模型:疯狂煤化工:巨额投入与亏损并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5:20:41

疯狂煤化工:巨额投入与亏损并存

在经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煤化工项目普遍亏损,但投资者因项目配套的煤炭资源仍趋之若鹜,地方政府亦从中分羹,国家主管部门在宏观布局上陷于两难。 ; i& Y0 V5 ~1 k2 A# r
9 L7 O0 @6 p0 h8 ]$ v$ L; }
冬日,天空灰蒙。
) B: C# y* D; ]8 H1 x! s- p; z  榆林市区向西南15公里,进入榆林经济开发区,毗邻210国道处,即可看见“榆林市煤化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榆林煤化)的金字招牌,压缩、甲醇等七个白色车间分布于600亩土地上,另有三座80米高的精馏塔高高耸立,外表的镀锌铁皮已有锈迹。
2 e1 O+ a7 Q' w, x, Y& w  这座相当规模的厂区一片空寂,铁门紧锁。曾经的400多名员工已被悉数遣散,仅30余人看守厂房。+ B& r6 \% s& Z1 X; Q
  由于不堪亏损,这个2004年陕西省榆林市重点煤化工项目已停工三年多。“合成塔里的催化剂都已经失效了。”一位公司员工告诉《财经》记者。
) |5 b' \6 t" z! v# l$ W  榆林位于陕北,矿产资源富集,其中煤炭已探明储量1460亿吨,有“中国科威特”之称。2003年至今,在陕西“三个转化”的大背景下,榆林煤化工项目纷纷上马。
+ z8 E1 o' z; W/ U  2012年1月5日,榆林市市长陆治原在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历数煤化工产业过去一年的成绩,“重大转化项目取得突破,北元100万吨聚氯乙烯项目建成投产,榆天化140万吨甲醇一期工程进入安装调试阶段,甲醇、聚氯乙烯、合成氨等化工产品新增产能均创近年来新高。”  \, S) b4 {* f' o
  作为煤炭资源型城市,榆林的煤化工发展之路,正是中国煤化工产业的缩影。虽然国家发改委对煤化工的态度渐趋谨慎,但是各地依然热情高涨。以煤制天然气为例,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核准的仅有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庆华、内蒙古惠能等四个在建项目,而全国实际上的煤制天然气项目近30个,光新疆一地在建和拟建项目就达14个。8 i1 z2 Y/ T4 H  L! Y, i9 q
  与之相悖的是,早几年兴建的相当一部分煤化工项目停滞,企业濒于倒闭,目前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不足50%,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
+ c! e1 X, D; |" U% B4 H2 ~0 J  一面是地方政府对大型煤化项目的GDP冲动、以及延长产业链的希翼, 一面是企业对项目配套煤炭资源的欲望,两厢夹击,煤化工项目呈“虚火”之势,令人担忧的是,在很多地方,项目成为圈矿的工具,立项后难以落地,而煤炭资源已被央企等大鳄瓜分。  z2 c! Y  D. _  O
  国家发改委自2006年起至今,连续发布多份规范性文件,试图对持续高温的煤化工项目实施管控,却效果不彰,动力十足的各省在地方规划上“急不可耐”。
, H0 i6 j9 g; s  一项被业内视为最具约束力的煤化工“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原定2011年底出台,但由于在“收紧”与“放开”之间的拿捏尺度存在难度,各方利益亦难权衡、协调等原因,出台时间被迫推迟,预计在2012年初方能完稿,但未来准入门槛的硬性指标能否落实,能否真正规范煤化工产业,遏制地方非理性冲动,尚难预料。
4 A( p( R2 }% Y2 Q: D4 h* V  地方高歌猛进2 Y+ o' J+ v2 G
  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其中煤制甲醇、电石、焦炭等系传统煤化工项目,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等属于新型煤化工行业。% u$ H9 v8 ^7 C4 V: x* d' p; u
  推广煤化工,在中国自2000年始。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钱平凡介绍,2000年,国研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即已提出,要推广煤基多元链,煤炭就地转化,向下游产业链延伸,提高附加值。  h7 i" ~4 T1 n& d# i
  近年来煤炭价格节节走高,能源富集区优势彰显,陕西受制于运输瓶颈,就地发展煤炭加工产业的冲动更强。& q* Z. r' P$ `9 o1 L$ e, H- q/ G
  2003年在榆林召开的第一次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座谈会上,陕西首次明确“三个转化”,提出重点打造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等产业链,这使榆林能源开发走出“出卖原料”的初级阶段。" b) D* _' X1 q  C4 \: E+ Q! A
  同年10月22日,陕西省政府第21次常务会议提出,新建煤矿必须配套煤炭转化项目,否则不得上马。
  D, l4 M$ L4 m+ d  矿产资源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每平方米土地下平均蕴藏着6吨煤,这就是拥有“全国百强县”神木与府谷的榆林。由于资源、财富密集,在2003年后,当地迅速编织起一条煤化工产业链,上游产品以煤制甲醇为主,下游产品包括甲醇制醋酸再到醋酐,以及甲醇制乙烯再到聚氯乙烯两种,另有处于试验阶段的甲醇制芳烃项目。
  - M3 Y. }; @2 S; w4 Y+ ?$ d. D在各类煤化工项目中,煤制甲醇是煤化工的初级阶段,技术较成熟,但市场已经饱和,而甲醇制烯烃等产品属于五类新型煤化工产业之一,成本高,技术尚不成熟,但项目较少。正因此,榆林的不少项目都以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旗号立项,获批配套煤矿之后,仅投产初期煤制甲醇项目。9 w/ M7 f* j0 t
  榆林这样的例子不在少数。2007年,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现被收购后更名为华电榆林天然气化工有限公司)(下称榆林气化)的140万吨煤制甲醇立项时,另配有120万吨甲醇制二甲醚项目,作为甲醇的下游产品。至今,其甲醇项目即将投产,但后期制二甲醚项目一直未开工。该公司人士解释,立项时未考虑到市场接受情况,后期发现,作为在液化气中掺烧的二甲醚产品性能不稳定,产品接受度有限,目前项目已被放弃。8 e9 ^/ I$ ~4 F
  此外,榆林的超大型项目并不鲜见。2010年8月,兖矿集团宣布,计划在当地建设年产500万吨的煤间接液化项目,一期工程将建成100万吨/年,投资额120亿元;2011年,中煤集团宣布计划投资1000亿元以上,推进当地的煤制烯烃和煤制天然气项目;同年,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宣布,其油气煤综合转化项目一期启动资金259亿元,计划2013年建成。6 k" v- U3 H$ `: F* J1 O& {% I
  榆林市的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今年,该市仍将大力发展能源化工产业。其中加快推进重点能化项目建设,全年共安排重点能化产业项目49个,年度计划完成投资337亿元;全力推进小纪汗煤矿、榆横煤洁净综合利用等24个续建项目,新开工建设延长西湾煤化工综合利用、神木年产120万吨电石循环综合利用等25个项目。
/ }4 ~9 U0 C4 Q8 z9 U, \  不独榆林,中国各地在建以及拟建的煤化工项目风起云涌。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公布的2011年上半年行业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全国在建和拟建的煤制油项目产能多达4000万吨,煤制烯烃产能达2800万吨,煤制天然气产能接近1500亿立方米,煤制乙二醇产能超过500万吨。
5 f% ?9 g  U# _8 A5 Z6 g  倘若这些项目全部建成投产,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产能最大的新型煤化工国家。0 P7 Y( O( u- @. b5 L
  关不住的“老虎”! e1 t# ?- Y( E4 |; Q: R% I3 R, Z- D
  与地方的“大干快上”相对,却是国家层面的谨慎。$ s3 L. C) |4 g# E
  国务院在2009年即下发《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若干意见的通知》指出,目前煤制油示范工程正处于试生产阶段,煤制烯烃等示范工程尚处于建设或前期工作阶段,但一些地区盲目规划现代煤化工项目,若不及时合理引导,势必出现“逢煤必化、遍地开花”的混乱局面。, F0 p; ]% _) w5 P
  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透露,目前的煤化工项目中,只有很少是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的,大部分由各地政府自行批准,有的项目甚至并未上报,未批先建现象并不鲜见,尤其是一些产能较小的项目。* g9 v- A5 ^, v4 f+ ?7 [
  榆林气化的煤制甲醇项目于2007年立项,按规定应报国家发改委审批,但该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此项目立项时仅经陕西省发改委审批,并未经过国家发改委。“立项开工这几年,一直也没人过问,没出问题。”' Z6 D, K( H) e1 i3 O
  2011年4月12日,国家发改委再次踩下刹车,下发《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下称《规范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煤化工项目审批管理,不得下放审批权限,严禁化整为零,违规审批。- g9 p2 m! _9 l% X% K
  《规范通知》还确定,在新的核准目录出台之前,禁止建设年产50万吨及以下煤经甲醇制烯烃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甲醇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二甲醚项目,年产100万吨及以下煤制油项目,年产20亿立方米及以下煤制天然气项目,年产20万吨及以下煤制乙二醇项目。上述标准以上的大型煤炭加工转化项目,须报经国家发改委核准。& ~: k0 `/ {/ a; t) \
  然而,国家提高了准入门槛,却未熄灭地方热情。2 b, n0 o1 i% h, H0 r* h
  目前,受煤化工热潮影响的不止内蒙古、山西、新疆等煤炭调出省份,连国家限制大规模发展煤化工的煤炭调入省份如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亦有项目上马。* Q; _8 t( J/ v. a/ {3 X9 U
  “煤化工项目投入巨大,地方政府有GDP冲动,希望把投资留在当地,对放行项目审批是有冲动的。”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Q4 \( h( Y( h; \' A在榆林,对近两年的新增煤化项目,地方政府也有了新的参与方式。县政府多和省级企业、央企谈判,要求参股,以此来获得分红。参股主体多为县级政府下属的国有资产运营公司,一般参股额度在15%-20%之间。“上面有政策,地方上也会有地方上的办法。”西部某市的一位官员说。
3 O7 M# q( K4 e0 F& M  不划算的经济账
/ N! G* v% F- m( c% K  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是,巨额投入能否带来相应的收益?9 M: i" V- D; K0 W+ {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30%,在进口产品的冲击下,2009年上半年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40%左右。各地规划的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项目,实际开工和具备开工条件的不足10%。* S5 h$ V' G' J" Y* \7 l+ z! C
  煤化工项目的盈亏,与煤炭价格息息相关。榆林煤化的兴衰正是体现了这一关系。
; y' Y  y* i/ }  2004年2月,榆林煤化启动建设60万吨煤制甲醇一期的30万吨项目,其法定代表人高飞向《财经》记者介绍,作项目可研报告时,煤炭价格每吨仅80元-85元,同期甲醇市场价为每吨1500元,与单纯卖煤相比,显然利润可观。  o% g/ M9 z6 P- d4 R' R
  当项目2007年底投产时,煤炭市场价已高达每吨700余元,同期甲醇市场价约3000元。此时,项目利润虽已压缩,还尚能保本。2 P9 `* M# I: q$ T' ^; J0 R
  然而,甲醇产品与国际市场接轨,产品多出口。从需求角度,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甲醇下游产品出口量锐减,导致甲醇需求下滑;供给方面,自2006年、2007年以来,大量煤制甲醇项目上马,整体市场产能过剩。另外,中东的天然气制甲醇,原料低廉,到岸价格比煤制甲醇成本价还低,国内煤制甲醇产品并无竞争力。
1 b/ \: u+ N% U  高飞计算,制造每吨甲醇需用煤1.6吨,目前煤炭市场价超过800元,加上人工水电运营成本,甲醇价格只有维持在每吨2500元-2800元,才能与成本持平。而目前,甲醇市场价刚刚超过2000元。
5 h! W' ^2 |6 A% X6 O& l% K) E/ L  榆林煤化对这一项目总投资迄今超过7亿元,由于亏损无法承受,2008年时投产不到一年的项目停工,至今仍未复工。
# n# S2 f: q& e! Q- g( r  据一位业内人士估算,至少要保证煤价原料每吨在200元-300元之间,才可保证项目不亏损,事实上只有煤炭资源得天独厚的内蒙古、新疆等地才可能有所保障;作为煤炭调入省的江苏、河南和山东等地,在支付了交通物流的巨大成本后每吨煤炭的价格都要超过800元。
2 s9 t3 L; ~: t, Q  在终端产品价格上,上述业内人士估算,“十五”期间,终端油品价格每桶至少要达到30美元,才能保证煤化工项目赢利,而今看来,随着价格上扬,油价至少在70美元才能保证上马项目有利润。$ p0 T5 a6 B; {
  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恒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承认:“(榆林的)这些煤化工项目目前情况都不好,即使有配套煤矿,50%保本,50%亏损。”0 v, C# d* c2 c3 U0 U2 |& o
  榆林本地一位业内人士总结,目前煤炭利润很高,煤化工项目投资大,产品反而赔本,是典型的市场倒挂现象。2 S4 ^9 r' ?+ p. O  e, c* b: a
  “忘记”环境成本: o  t0 M; h& _& t3 Q
  对于投资者和地方政府而言,除了模糊的经济账,环境成本亦被“忘却”。8 s5 s$ S% y8 c
  “中国煤化工项目的成本核算体系中,通常将原料煤炭的成本价压低,而将终端成品的价格估高,投入较低、产出较高,从经济效益分析,这份经济可行性报告很容易通过。”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中国能源项目中心主任涂建军告诉《财经》记者,国内煤化工项目核算体系中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将包括耗水资源、高排放等环境因素纳入成本体系。
; z1 A0 H; N  A  事实上,高耗能、高污染、环境风险较大等缺陷,一直是近年来国际上发展煤化工产业的顾虑。
: w: g, K* @) Y, b  由于技术制约,目前煤化工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周修杰曾指出,国内试点的煤制烯烃、煤制油等新型煤化工项目的碳转化率一般在40%左右,60%的碳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出去。一方面使得制取煤化工产品所耗煤炭量巨大,另一方面,没有被利用的碳带来巨大的减排问题。2 x: t) P  K. X" ^5 W/ Z" f
  中石化洛阳石化工程公司总工程师陈香生也表示,目前全国规划和在建的煤化工项目,如果不采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的基准方案,全部建成投产后,预计将排放二氧化碳7.38亿吨,付出的环境代价巨大。
* }; ]) o' I& G1 ]3 W/ i3 e  R! l+ q此外,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耗水量巨大,通常转化1吨煤需用水约10吨-15吨,是石油化工项目用水量的3倍-5倍。中国的煤化工项目广泛集中在煤炭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但这些地区水资源恰恰短缺。: r% j: T6 w: ]* m
  内蒙古鄂尔多斯是煤化工重镇,也是严重缺水地区,自2011年初至9月,内蒙古神华乌海能源西来峰煤化工分公司的煤气合成30万吨甲醇项目一直处于停产状态,原因就是缺水。当地的一些煤化工项目已开始计划从乌海市境内的黄河中抽水,以供生产所需,目前正在与地方政府谈判。
. w4 r! M, ]' g# Y  Q  一位内蒙当地官员曾对媒体介绍,全市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178立方米。而每生产1吨煤制油要耗水12吨,直接“与民争水”。
% M) `' r" d7 W  d9 J' N8 o  陕西已决定开发利用无定河地表水资源,建设王圪堵水库,以满足榆横煤化工区项目的用水需求。据了解,陕西远期解决水资源的方案将引黄工程、南水北调、水资源置换等皆考虑在内。
  E- A7 m" Q, g) p' ?! g  除了高耗水、高排放,煤化工项目还会产生一些难以处理的高浓度废水。比如陕西省煤化工快速发展后,煤化工企业排放废水的COD平均含量约每升5000毫克,氨氮为每升200毫克-500毫克。在这样的废水中,多数有机污染物难以降解。% x5 S( c5 V4 B+ Y; s! `5 q
  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于2011年颁布后,陕西省现有煤化工废水处理工艺难以实现达标排放,为此,最近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与荷兰艾维迪斯公司合作,联手攻关煤化工水污染防治。
9 K  g: V  Q+ \! |- u  “如果将这种环境外部性纳入到成本,再设立市场考评机制,那么很多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就不成立了。”涂建军表示。
" ^2 H3 g: ?  ~& L( _4 w" \  E  配套煤矿资源
: ^. s( m: M3 K. ]; L4 `" r  尽管经济、环境双重压力之下,煤化工项目步履艰难,相关企业普遍亏损,但投资者仍趋之若鹜,实际上多是看中为项目配套的煤炭资源。9 f, K1 K- ?0 D) G* z/ M
  榆林市委常委、副市长万恒分析,“中央、省里的企业来都是盯着资源,没资源都不会来。”/ y( S1 y" r7 [1 Q! |5 m6 R8 U
  在陕西省2003年要求新建煤矿必须配套煤炭转化项目后,是否投资煤化工项目,已成为获取煤炭资源的门槛。  ~9 p% [8 k$ `
  根据陕西省的政策,煤化工项目的配套煤矿基本按照一半项目用煤、一半商品煤的标准配给,比如年产1000万吨的煤矿,其中500万吨用于煤化工项目,另500万吨可做商品煤出售。除保证项目用煤外,另以商品煤利润对项目进行填补。这意味着,越大的煤化工项目可获得的配套煤矿越多,企业也越有利可图。, J5 ~9 V( n6 G1 b0 L& a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政府与投资企业的合作前提往往是,在就地转化煤炭达到一定比例、且是转化项目开工之后,再配备给企业采矿权。最终,“为了得到矿资源,企业随便挑选一个煤化工项目并推进力求上马,却不在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才会出现目前这种不计成本、一哄而上的乱局”。% [  A- ~9 l) p. x1 G4 M" G' G: q
  一个例证是,在陕西省发改委主持下,2006年3月兖矿集团、正大集团、榆神三方按41%、40%、19%的股权比例合资建设榆树湾煤矿。其中,正大集团承诺一期建设60万吨煤制甲醇转化20万吨烯烃工业化示范项目,但项目至今未开工。
5 }" ]$ v0 }: B0 x2 s1 T5 P  与此同时,据媒体报道,榆树湾煤矿存在以“工程煤”的名义偷偷生产销售。2010年4月13日,陕西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包西铁路(陕西段)和榆树湾煤矿停工的通知》,通报“(榆树湾煤矿)项目存在未取得采矿许可证违法采矿的问题”。; T6 ?! N7 E8 c" `& W
  “大型项目很多都还在建,未来几年,这一问题可能会凸显。”万恒担心,大型项目立项之后建设进度迟缓,实际投产达不到设计标准,而煤炭资源已被出卖。
: z  |0 E3 v+ s* x" P/ k  事实上,即使煤化工项目亏损,最终整个工程依然有利可图。上述业内人士以百万吨合成油项目估算了一笔经济账,该规模工程每年至少需要几百万吨原煤,因此也将需要10亿吨的煤矿资源,以刚从矿口运出的原煤按照最便宜的每吨100元的保守计算,也至少价值1000亿元,上马这个工程的最大成本也不过几百亿元。! ]2 \  x9 e6 _- Q) ]/ x* A; g
  一旦企业获得配套煤矿,即可降低煤化工项目的成本,尤其对神华集团等拥有配套煤矿的大国企而言,交足各类资源价款后,每吨原煤开采成本不足200元,向煤化工项目供煤,内部定价为300多元,这足以保煤化工项目赢利。2 \& @/ t% f: t% M$ K
高飞说:“如果煤化工项目没有自己的配套煤矿,现在的煤炭价格下,项目肯定是亏的。”
: ?  `* K; ~, J% n' w% `# N  为了使煤化工企业能够维持,对部分没有配套煤矿的煤化工企业,榆林市政府采取折衷办法,协调低价煤对其供货,价格每吨380元左右。但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优惠煤,榆林唯一的民营煤制甲醇项目——榆林煤化的甲醇项目就未能协调到一块煤而停工。# J& W" e, P1 j$ E, b
  伴随着煤炭价格高企,对煤化工项目的审批权也逐步上收。以陕西省为例,目前,煤化工项目及配套煤矿的审批权由陕西省、中央两级掌握,榆林市已无审批权限。3 N+ c  t5 O4 `& `/ B
  随着审批权上收,小型煤化工项目被严控、压缩,在此背景下,大型省企、央企频频出手,收购已建成煤化工项目,参与收购者包括陕煤、神华、延长石油等巨头。其找寻的目标,多为拥有配套煤矿的项目。! A/ b' e5 X3 A: S
  “对央企来说,收购已有项目的成本更小,可以用现成项目套取资源。”万恒表示。
! A4 g. s: }( C  榆林气化系榆林市属国企,拥有14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按政策配有年产300万吨的煤矿。2011年7月,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与榆林市国资委达成收购协议,以6.8亿元评估价整体收购榆林气化,甲醇项目所配煤矿权益也一并转移。
5 m- q. p+ |( m3 J' h7 m* c. {' h$ C  与之相比,没有配套煤炭资源的项目,在这一轮收购潮中遭到冷遇,榆林煤化急于将亏损中的甲醇项目脱手,但与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长石油集团等多个买家接触后,均被拒绝。& T5 w1 X$ \  O" J0 s( [7 ]5 j! y$ Z
  在此情况下,大型国企逐步瓜分了煤炭资源。据榆林市政府提供的数据,榆林的整体煤炭储量中,仅18%由榆林地方占有,其余均被省属企业、央企所有。“这样下去,央企和本地间矛盾会越来越大,堵煤矿这样的事,难免还会发生。”万恒说。
8 x: z' S+ w4 A3 A$ U  收放两难& C- t, A. ]+ S6 I& E7 F+ H
  让国家在鼓励与限制之间,真正陷于两难的是部署今后五年的具体规划。一项被视为最终定夺、最有约束力的“十二五”规划——《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由国家发改委组织起草,在2011年7月8日完稿,并且已经上报国务院,原定于2011年底正式出台。
9 b. ?3 s5 P8 R; K* B0 V7 a: k9 K# ?  然而,这一计划落空。一位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人士透露,《规划》出台时间将推迟到2012年初,但具体时间尚未定。7 W+ r. C8 r6 M5 k
  至于推迟原因,一位业内人士分析,源于对哪些项目保留、哪些项目剔除的问题中央亦存有顾虑,一方面希望通过煤化工的大投资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尤其在股市、房价不振的当前,地方政府利用煤化工发展经济也是一种途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各地蜂拥而上的规划项目伴随技术制约、环境承载能力而生的种种问题。" w# M( \" v9 t: |' t  l- J
  与此同时,在项目核准目录上,各地均有上马煤化工的诉求,要照顾到投资企业、地方政府等多方的利益,收紧与放开之间的尺度并不容易掌握,经济与环保之间的博弈难以权衡,让国家相应部门从宏观布局上陷于两难。
# _& j9 d  _1 h$ X7 Z9 I  虽然规划推迟,但国家针对各省具体如何发展煤化工的规划已分别下发到主要产煤大省。其中,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项目重点放在了内蒙古。相较于其他省份地区,内蒙古的煤炭供给能力、原料煤炭价格以及环境承载能力等综合因素均占优势,其唯一不足的缺水问题亦是全国重点示范地区的共性。
8 E; e* p) Q' m+ t9 _8 T7 A  从当前的示范工程看,分布在内蒙古的煤化工项目,是全国各省份地区中规模最大的,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五类示范工程在内蒙古均有分布。) R% L$ m: r% t
  《财经》记者获悉,已经完稿的煤炭“十二五”规划,对未来五年的新型煤化工发展,国家发改委将由此前规划定调的“适度”改为“谨慎”。这一基调的改变,亦旨在勒住目前煤化工项目的飙升。7 V# k' p1 Q- i3 d. a
  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于2011年接受工业和信息化部的委托,制定一份煤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标准。这份准入门槛标准将在产能、能源利用率、环境容量等环保指标和生产安全方面做出一些限量要求。
7 d" d0 W2 C& s- L8 P! G目前,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正在对煤化工项目存在的产能过剩、利用率不高、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分配不均、产业基地与消费目标不一致等情况进行基本信息的搜集和调研。有关人士透露,该会协助制定的煤化工项目的准入门槛最快也要在2012年五六月份才能完稿,再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审核、公布实施,还需一定时日。7 m8 G0 u3 E) u- g
  而制定准入门槛标准的这段期间,中国复杂的环境问题、能源安全问题以及各方不同的利益诉求,亦让起草者在取舍之间百般纠葛。
4 j0 X+ K4 c% h- T$ ~& n  煤化工技术尚稚嫩% O( o# W3 f- m  M5 o, C
  中国有必要进行煤化工示范项目,以做技术储备,但前提是加大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8 R0 c  n) ~& z9 v$ ^: Y
  在焦化、电石、甲醇等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目前,推出的新型煤化工,经国家允许的共有五类重点项目:煤制油、煤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二甲醚以及煤制乙二醇。" \( q; w2 N; ]+ {. m9 b, D
  此五项在国家的规划中定调为“适度发展”,在内蒙古、山西、陕西、新疆等地试点,目前仍处于起步和示范阶段。: m$ h6 W. s' z8 ?
  经过多年的科研创新,以传统煤化工为基础,中国已研发出一系列拥有自主产权的工艺技术,但仍存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实验室技术产业化的稳定性等,以及反应器等相应设备本身的结构及其影响,能否支撑起庞大产能的煤化工,仍存疑;其二,关键设备依然需要高成本引进,且国外的一些煤化工技术亦缺少工业示范验证,有的并未具备可产业化的条件,引进风险很大。
6 a8 m8 U0 U  z, l- h% X. K7 O  因此,正着手启动一项煤化工专项技术科研的中国科学院山西煤化所副所长房倚天对《财经》记者说:“有必要延长煤化工示范工程的示范时间,给一个宽裕的纠错时间,不宜立即把口子放开。”4 x, z) i6 s. V" G
  多位接受采访的专家也指出,不能将煤化工看成是朝阳产业,或新型产业,因为这种技术已有多年历史,只是在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之上实施进一步的科研和创新,且一个重大投资项目一旦上马,就是一个长期工程,再想关闭代价很高,况且其对环境存在的影响甚至破坏,将很难得到真正恢复。这样一个争议比较大的产业,应当三思而后行。& M) U: Y9 d3 K6 ^( w+ D  `  z
  技术外包
, r, F" S) X  i  煤化工属系统工程,一般采取“两步法”,第一步先将原煤通过气化制成甲醇;然后将有用气体成分合成,最终制成油、烯烃、天然气等终端产品。
3 ~/ G; o1 o  y% ]0 ?. O: a, q  在诸多环节中,一旦某个中间环节出意外,带来的环境影响和工程安全问题不可预估。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科技部副主任王秀江告诉《财经》记者,在第一步煤炭气化环节,技术障碍不大,当前一部分依靠国外引进,另一部分则采用国产技术。
  U! y6 m5 h/ S5 p4 z: w' _  该环节的核心技术是气化炉装置,除了引进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西门子等国外企业技术,华东理工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化工研究院等多家国内机构也有自主研发,且设备运行相对稳定。但大型项目配套的核心反应器、压缩机、关键泵阀等主要装备,国内目前尚未掌握。: r8 ?$ t7 M; e3 D. z
  而在第二步,先分离有用气体,再制成油、烯烃、乙二醇等五类产品,则技术水平不一,示范项目进展也参差不齐(参见图表)。0 X* {# k8 |+ T. L, u% n
  以煤制乙二醇为例,催化剂是其核心技术之一,虽然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均已开发出催化剂,但存在寿命短、贵金属组分含量与反应过程中热点控制难等问题。华东理工大学教授房鼎业分析,转化所需设备如一氧化碳脱氢反应器、催化耦联羰基化反应器、加氢反应器等,如果按工程放大,目前也尚存瓶颈。
1 S2 `4 b  s. ^6 @" j* O* t5 W  中国石化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在年前召开的一次煤化工高端论坛上指出,无论是煤制油的间接液化,还是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示范工程都是十几万吨小规模运行,一旦将来动辄百万吨,装置系统是否稳定、催化剂技术瓶颈能否过关,值得深思。' j, U. G, l* X
  由于技术难题未能彻底解决,以及乙二醇总收率偏低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导致国内从事煤制乙二醇的企业还没有一家能进入产业化运营。
6 p' d# R0 h% F) z7 ]  更为关键的是,国内的煤化工企业往往与一些国际**采取技术合作,或者关键技术完全外包,这种商业化模式成为一种新现象。
( n+ W( ]$ G" P: D+ P1 R) F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与法国石油巨头道达尔合作,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建设煤制烯烃项目。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虽是两强合作,但在专业技术上甚至还需依赖第三方技术。5 j0 b; F& n$ F3 f8 e
  另一国企神华集团,与美国陶氏化学公司合建年产122万吨的甲醇制烯烃项目,还与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在宁夏拟建煤液化厂,并与世界上唯一将煤间接液化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南非萨索尔公司就获取煤制油技术谈判了八年,萨索尔公司要价10亿美元,且未拿出最先进的工艺,同时要求,如果规模扩大应增加技术转让费。: f* A8 k& D1 t% P5 S* Z" t
  房倚天分析,进口技术往往会有一定限制,比如在产能规模上有一定范围,而所用的催化剂都需国外企业提供,即使用完的催化剂也必须回收。显然,这对中国煤化工企业形成钳制。; w/ r* I& m- ~' E
  国外镜鉴
0 i. i1 X) N# G; o- J  中国的五类新型煤化工示范工程,在国际上也历经不同的发展阶段,且每类煤化工工程无论在技术路线还是在生产运营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 L; A# \) T1 m5 I, C; B  以煤制油为例,煤制油有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种主要技术。德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煤制油科学研究的国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了煤的间接液化技术研究,并于1936年在世界上首先建成工业规模的合成油厂。但之后煤化工的发展延迟跌宕,即与能源市场息息相关。
$ R: ^' d6 ]2 N& B" y1 g  “二战”结束后,由于石油价格下降、煤液化产品成本无法与天然石油竞争,一些工厂相继倒闭,甚至实验装置都搁置了。
) S9 s0 b* M, L0 P1 ?  但到了上世纪50年代末,特别是1953年世界石油大幅提价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程又得到重视,并相继开发出一批新的工程技术,如美国的溶剂精炼煤法、氢煤法等。欧盟在煤制油方面较有建树的国家主要有德国、荷兰、丹麦等。
/ \( _! M+ M* D$ E, _2 k0 K$ h$ y# e) v  在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希望通过煤炭来替代石油,从能源安全、科研储备的角度建立了一批煤化工项目。但由于原油大规模开发,油价暴跌,导致一些煤制油项目亏损,甚至研发工作也难以为继,而其他类型煤化工项目也谨慎并陆续下马。
  q/ F; m- R2 ~6 W) V9 M2 K  之后,由于油价攀升,煤化工项目在少数国家有所反弹,但从近十年来看,这些国家对煤化工都比较谨慎,规模上远非中国这般追求庞大。$ ^; p8 W9 E: b2 e0 O, l9 P
  中国的煤炭液化起步时间并不晚,从20世纪50年代就进行了间接液化技术的开发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科学院在技术上已有所突破, “十五”期间研制出工业级煤基合成油工艺软件包。在直接液化技术上,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成功地完成了技术开发和工程试验。* h7 v% Z) ~' G% g- C
  当下对待煤化工,国际上普遍采取的是一种谨慎态度。房倚天分析,日本的煤化工工程主要是为了出口,上马项目数量也有限,基本为提高电力效率所考虑。而美国的煤炭80%-90%都用于发电,虽然奥巴马政府提出能源自给,但更多的仍是利用油页岩,煤化工只是作为技术储备,未大规模发展。美国只有一些产煤州会做一些煤化工项目,但从全国平均来看,大多数的州政府都不鼓励该项目,因此从数量、产能上都是可控的。
6 P# w* x2 W' p0 J5 P3 J+ G; F  德国亦很少再做大的煤化工项目,虽然其新液化工艺是世界上具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技术,但现今还没有实现工业应用。此外,丹麦的Topsoe公司研发的Tigas技术也是一种先进的、但没有进行商业化的煤液化合成技术。由此可见,各国对煤化工态度更大程度是处于科研技术储备的需要。1 C7 E" x1 i0 d
  基于中国“多煤少油缺气”的资源特征,以及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和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提高的双重压力,多位业内专家指出,中国有必要进行煤化工示范,做技术储备。当下发展煤化工产业的根本途径还在于提高核心技术和装备的国产化。
- ?- h1 v" W1 G8 h1 R/ z, M  资料" T- Z$ V: a* H  p1 Y7 w% P' S/ H
  甲醇制烯烃
0 @- o8 x1 L$ ]+ Q2 ?7 z) G  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研究的DMTO技术已成型。' M( `2 t. q6 ~1 G
  应用项目,神华集团包头60万吨级项目,该示范工程是“十一五”国家核准的唯一煤制烯烃项目,于2011年8月投料试车成功。/ A7 I3 J3 Y$ G; E% {* ~8 z
此外,中石化在河南濮阳的60万吨项目,采用中石化自主研发的SMTO技术,已建成投产,但装置稳定性有待观察。
4 x3 R' k0 @  Y1 B. W2 Z% p1 c) C# }. d  煤制油' a" @- O3 H$ }
  中科合成油技术,相对稳定成熟。已获国家批复的山东兖矿在陕西榆林的百万吨煤制油项目,至今未投产,技术上尚无定论。4 |4 U. \( A. z8 z
  在直接液化技术上,获批项目有神华位于鄂尔多斯的装置是全国首套大型规划装置工程,一期工程第一条生产线的示范规模年产油品108万吨。示范情况相对稳定;间接液化上,目前国家批复、已经建成投产的共有三家:内蒙古伊泰16万吨项目、山西潞安16万吨项目、神华集团直接液化配套的18万吨间接液化项目。三者规模相对较小,不超过20万吨。1 W3 ^. Q0 I- w4 ^9 c) b! a) i
  煤制天然气' @1 Z2 z$ {3 A' ^/ X6 s4 ^
  主要以引进国外的设备与技术为主,国内的科研也有一定突破,但需进一步示范。
% f) `2 m8 t% i5 q# T0 p6 g  获国家批复了大唐克旗、大唐阜新、新疆庆华、内蒙古惠能等四个项目,尚未建成。
: d3 l% C' w; i0 y2 B$ j  煤制乙二醇项目# y* R) M+ Q( C$ X, ^; g
  采用中国科学院研发的国产技术。该工程尚未示范成功。: ?1 f9 `6 F& L' F) N
  获批在建项目为内蒙古通辽的上海金煤化工公司20万吨项目。
$ ~. a$ z: r& G, \2 O  煤制二甲醚
. U* \! m6 D' f$ }. m+ P) p; R  目前技术上不是主要障碍,但还缺乏国家标准和规范的支持。! A' k5 ^6 ]4 O$ {* F
  示范项目:鄂尔多斯300万吨二甲醚项目。/ @) P1 C* T! D9 ^( m3 k. F# }
  由中国中煤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申能(集团)有限公司和内蒙古满世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建设,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煤制二甲醚项目。
# B  Y, E7 h  P  a: k2 e0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