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精养肝的什么意思:新疆克拉玛依:让幸福来敲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7:14:38
2012-2-2 6:55:26  来源:《光明日报》(2012年02月02日 04 版)

  从荒无人烟到天蓝水清,克拉玛依40多万各族人民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而为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克拉玛依人用了15年。

  “我们之所以从不放弃对全国文明城市的追求,是因为这既是城市发展的需要,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中的老百姓的需要。”市委书记徐卫喜说,“这不仅对克拉玛依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而且让老百姓生活在一座更加文明的城市里,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民生!”

  创建伊始,全市人民一起来讨论《市民公约》,到底克拉玛依市民的文明标准应该有什么?

  “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垃圾、不乱穿马路……”

  当这些公约经过几番讨论颁布后,在全市惊起一池波澜。

  “这公约也太小看人了!我们有这么差劲儿吗?”

  可当人们冷静下来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后才发现,这些并非个别现象。人们开始汗颜并反思:原来要真正做到这些,真的不容易。

  各行各业纷纷制定行业文明标准,国家机关提出“楷模工程”;窗口行业提出“示范窗口”;各个企业提出“文明班组”……与此同时,城市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也全面铺开——

  绵延8.51公里的克拉玛依河穿城而过,20座造型别致的桥梁飞架南北。干净笔直的街道旁,杨柳成排,青草依依,但凡街边拐角、楼边空地,处处充盈着茵茵绿色。

  仅以近5年为例,克拉玛依就投入减排资金9.79亿元,用于治理废水、废气。城市空气优良级天数始终保持在362天以上,在新疆19座城市中名列前茅。到2010年,建成区绿地率已达38.1%,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2.9%。

  2007年9月10日,克拉玛依市小拐乡小学学生胡安得和60名同学一起,兴高采烈地登上了到市区上学的专车。从此,克拉玛依不再有乡村中学和小学。胡安得的母亲古力孜亚抹着眼泪说:“我父母希望我进城上小学的愿望,在我的孩子身上实现了。”也是从那年起,克拉玛依市小拐乡、乌尔禾乡的农牧民孩子全部进城就学,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插班就读,享受与本地孩子同等待遇。

  2010年8月1日,26岁的大学毕业生玛尔哈巴经过培训和考核,与新城劳务派遣公司签订了3年劳务合同,走上了采油工岗位。到年底,克拉玛依像玛尔哈巴一样当年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人员达4369人。克拉玛依已连续4年“零就业家庭”动态保持为零。

  从2008年开始,每天数百名配备了GPS卫星定位功能“城管通”的城市管理监督员,都会出现在街道上。他们利用手中的先进仪器,采集和反馈大量的城市管理信息,实现了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和快速上报。而相关部门在获取信息后,迅即进行处理。

  从2008年起,将原隶属于各家医院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整体移交区政府,实行属地化管理。从那以后,以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指导为主的“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在克拉玛依开始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截至目前,全市已经完成了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规范化建设,规范化建设率达到了80%,覆盖率达到了100%,切实改善了广大群众的就医环境和条件。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末,克拉玛依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4%,平均每三户有1辆汽车,每百户居民拥有电脑、钢琴数量居新疆前列;人均GDP达12.1万元,位居新疆首位和全国各城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