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模型大班推荐:唐三彩鉴定(4)-垂釉 - 西高弟里的日志 - 网易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36:22

垂釉现象,是我们研究古陶瓷真假必须重视的釉面特征,它和釉的配方,施釉方式及其烧制工艺有关。在唐、宋年间的单色釉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瓷器的下部或者凹陷处,会因垂釉而形成的釉珠,有的已经成为颜色较深的结晶。图6——8就是这种垂釉产生的结晶现象。

唐三彩的垂釉有其特殊规律,认识这个规律,对我们鉴定唐三彩的真假有极大的作用。

图示是唐三彩的一把残壶,

读者一定可以看到,壶的下腹处,垂釉已经象舌头一样伸向壶足。在舌尖处,我们可以看到垂釉已经形成两头尖、扁园状的油珠,油珠呈深褐色,读者请记住这个特征,也就是说,记住油珠的形状、颜色和弥散的程度。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整个釉面的下部,形成了一条深褐色的色带,就象地图的轮廓线,把釉面参差渗透的形状,刻划得淋漓尽致。再看看图 的唐三彩小钵,也有这种现象。我们还要提醒读者的是,尽管垂釉的现象高低不一,但是,并不一定低处的轮廓线颜色深,在这两张图上,我们可以发现,较高处转折的地方,垂釉也有较深的轮廓线。

这种垂珠和轮廓线相结合的现象,是鉴定唐三彩真假的重要依据。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这主要是因为唐三彩釉层中氧化铅含量较高的缘故。

作为一种助熔剂,釉的配方中使用了大量氧化剂后,使釉的流动性较好,在胎体上施釉后,釉势必向下流淌,将近一半含量的氧化铅,不仅使釉的流动性好,也使釉的弥散性好,所以釉是均匀平衡地向下流淌,釉中的发色剂,如氧化铁、氧化锰等分子均衡地随整个釉面向下流淌,而不会发生大量发色剂凝聚在一起,向某个点流动的状况,因而烧制后,它就会产生一条轮廓线,而不是聚集在某个部位或某个点上。

一些高仿的唐三彩,为了使釉面产生较小的开片现象,在釉的配方中加了一些膨胀系数较大的助熔剂,比如加进了氧化纳或者氧化钾。尽管这些化学成分能使仿制的唐三彩形成较小的开片,使一些初学者分不出其真假,但是,这样的开片和唐三彩真正的蝇翅纹还是有区别的,而这些助熔剂使开片变小的同时,还使得唐三彩表面的垂釉现象发生了变化,氧化钠和氧化钾的增加,使釉的粘度增加,也使釉的烧成温度增加,这样一来,垂釉现象就发生了变化,垂釉就会形成园状的釉珠,而不会产生带状的轮廓线,更不能在釉面的较高部位产生深褐色的线条了。为了制造小开片而改变釉的配方,却使烧成的釉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真正是顾此失彼了。

真品唐三彩,实在是一件艺术的精灵,读者仔细品味一下图示的唐三彩罐,

它那下垂的釉足,蜿蜒曲折的轮廓线,如同倾诉着艺术大师心灵的咏唱,抑扬顿挫,久久使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