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良治头像:外盘各期货品种详细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23:25:26
外盘各期货品种详细介绍 [原创 2008-11-25 20:32:09] 
字号:大 中 小
外盘各期货品种详细介绍
伦敦金属交易所:简称:LME,伦敦金属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金属交易所,伦敦金属交易所的价格和库存对世界范围的有色金属生产和销售有着重要的影响。在19世纪中期,英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锡和铜的生产国,但随著时间的推移,工业需求不断增长,英国又迫切地需要从国外的矿山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在当时的条件下,由於穿越大洋运送矿砂的货轮抵达时间没有规律,所以金属的价格起伏波动很大,金属商人和消费者要面对巨大的风险。1877年,一些金属交易商人成立了伦敦金属交易所并建立了规范化的交易方式。从本世纪初起,伦敦金属交易所开始公开发布其成交价格并被广泛作为世界金属贸易的基准价格。世界上全部生产量的70%是按照伦敦金属交易所公布的正式牌价为基准进行贸易的。
纽约商品交易所:纽约商品交易所简称NYMEX。该交易所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目前世界市场上的能源、贵金属、铜以及铝的现货和期货价格主要以NYMEX的价格为参照,所以NYMEX在世界能源及贵金属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世界能源及贵金属市场上,发挥了价格发现以及风险规避的重要作用。从历史上看,目前的NYMEX是由两个交易所合并而成的。1994年,当时的NYMEX与COMEX合并而成目前的NYMEX。合并之后,两所调整了交易品种在两所内部的分布。具体而言,COMEX分部挂牌交易黄金、银、铜和铝的期货及期权合约。COMEX被认为是世界上黄金和银的主要交易市场,也是北美地区铜的主要交易市场。NYMEX分部挂牌交易的交易对象有:轻质低硫原油、布伦特原油、取暖油、无铅汽油、天然气和铂的期货及期权合约,丙烷、钯、煤以及电力的期货合约,并于1994年10月引进了取暖油及原油间的炼油毛利期权合约以及汽油和原油间的炼油毛利期权合约,2001年引进了基于布伦特原油和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间差价的期权合约。
纽约期货交易所:简称NYBOT,它成立于1998年,是由纽约棉花交易所(New York Cotton Exchange)和咖啡、糖、可可交易所(Coffee Sugar Cocoa Exchange)合并而来的。新成立的纽约期货交易所实行会员制,其会员也都是原来两家交易所的会员,其中棉花会员450家,咖啡、糖、可可会员500家。目前,纽约期货交易所是世界上惟一一家交易棉花期货和期权的交易所。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简称:CBOT,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是当前世界上交易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农产品交易所。19世纪初期,芝加哥是美国最大的农作物集散地,随著农作物交易的不断集中和远期交易方式的发展,1848年,由82位农作物交易商发起组建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该交易所成立後,对交易规则不断加以完善,於1865年用标准的期货合约取代了远期合同,并实行了保证金制度。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大豆、小麦等品种的期货价格,不仅成为美国农业生产、加工的重要参考价格,而且成为美国农产品贸易中的权威价格。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自1975年10月上市利率期货交易以来,其金融期货的交易量占总交易量的比重日益上升,已超过其农产品期货的交易量,成为一个以金融期货为主的期货市场。1977年8月,该交易所开办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79年6月,该交易所开办10年期美国中期国库券期货交易;1984年7月,该交易所又推出主要市场指数(MMI)期货交易。1987年4月30日,该交易所开始在星期日至星期四的晚上开设夜市,时间与远东主要期货币场的交易时间相对应,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目前,该交易所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以各种利率期货为重点,利率期货的交易量占整个交易所总交易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期货市场之一。
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简称:CME,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前身为农产品交易所,由一批农业经销商於1874年创建。当时在该交易所上市的主要商品为黄油、鸡蛋、家禽和其他非耐储藏产品。1898年,黄油和鸡蛋经销商退出农产品交易所,组建了芝加哥黄油和鸡蛋交易所,重新调整机构并扩大上市商品范围,後於1919年将黄油和鸡蛋交易所易名为芝加哥商业交易所。1972年,该交易所为进行外汇期货交易而组建了国际货币市场部分(IMM),推出世界上第一张金融期货合约。此後,在外汇期货基础上又增加了90天短期美国国库券期货,和3个月期欧洲美元定期存款期货合约交易。该交易所的指数和期权市场部分成立於1982年,主要进行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交易。该部分最有名的指数合约为标准.普尔500种股票指数(S&P500)期货及期权合约。1984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与新加坡国№金融交易所率先在世界上进行了交易所之间的联网交易,交易者可在两个交易所之间进行欧洲美元、日元、英镑和德国马克的跨交易所期货交易。在国际货币市场交易的金融期货品种中,大多数品种的交易量都在世界各大金融期货市场名列前茅。
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简称:LIFFE,伦敦国际金融期货交易所成立於1982年,1992年在伦敦期权交易市场合并,1996年收购伦敦商品交易所,交易品种主要有英镑、德国马克、美元、日元、瑞士法郎、欧洲货币单位、意大利里拉的期货和期权合约,70种英国股票期权、金融时报100种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以及金融时报250种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等。该交易所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发展速度惊人,截至1996年,已成为欧洲最大、世界第三的期货期权交易所。
香港期货交易所:简称:HKFE,香港期货交易所的前身是1977年开始运营的香港商品交易所。香港商品交易所起初经营原糖和棉花交易,1979年开始大豆交易,1986年5月恒生指数期货合约开始交易,交易量迅速超过其他合约,占1987年总交易量的87%。香港商品交易所最初每5年进行一次检讨,1982年的检讨认为其经营并未获得成功,1984年对交易所改组和对管理条例修订後才重新挂牌,将香港“商品”交易所更名为“期货”交易所,并把恒生指数期货定为期货交易的头类合约。1998年恒生指数期货和期权合约交易量占市场总交易量的90%以上。目前在香港期货交易所上市的还有红筹股票指数、个股等金融品种的期货和期权。由於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有著发达的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因此,香港期货交易所有著广泛的发展前景。
新加坡国际货币期货交易所:新加坡国际货币期货交易所(SIMEX)建立於1984年9月,由原来的新加坡黄金交易所与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以合夥的方式创办。在该交易所上市的欧洲美元、日元、德国马克、英镑等4种期货合约都是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上市品种,合约规格完全一样,并可在两个交易所之间实行相互对冲。这一相互对冲制度延长了交易时间,提高了交易效率,极大地促进了金融期货交易的国№化进程。此外,在新加坡国际货币期货交易所上市的品种还有90天期欧洲日元期货合约、日经 225股指期货合约及美国长期国库券期货合约等。目前,该交易所已成为东南亚地区最有影响的金融期货市场。
美国CBOT市场
CBOT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涨跌幅
大豆
(S/ZS)
5000蒲式耳
1、3、5
7、8、9
11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25美分/蒲式耳
=12.5美元
±50美分/蒲
豆粕
(SM/ZM)
100吨
1、3、5
7、8、9
10、12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1美元/吨 =10美元
±20美元/吨
豆油
(BO/ZL)
60000磅
1、3、5
7、8、9
10、12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01美分/磅=6美元
±2美分/磅
玉米
(C/ZC)
5000蒲式耳
3、5、7
9、12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25美分/蒲式耳
=12.5美元
±20美分/蒲
小麦
(W/ZW)
5000蒲式耳
3、5、7
9、12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25美分/蒲式耳
=12.5美元
±30美分/蒲
燕麦
(O/ZO)
5000蒲式耳
3、5、7
9、12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25美分/蒲式耳
=12.5美元
±20美分/蒲
糙米
(RR/ZR)
2000担
1、3、5
7、9、11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5美分=10美元
±20美分/担
南美大豆
(BS/ZK)
5000蒲式耳
1、3、5
7、8、9
11
场内:23:30-03:15
电子:08:30-20:00
0.25美分/蒲式耳
=12.5美元
±50美分/蒲
道琼工业指数
(DJ)
指数X10美元
3、6、9
12
场内:21:20-05:15
电子:08:15-21:00
1点=10美元
Mini道琼(YM)
指数X5美元
3、6、9
12
电子:08:15A-06:00A
1点=5美元
美国COMEX市场
COMEX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涨跌幅
铜(HG)
25000 磅
3、5、7
9、12
场内:21:10-02:00
电子:07:00-06:15
0.05美元/磅
=12.5美元
±20美分/磅
白银(SI)
5000 盎司
3、5、7
9、12
场内:21:25-02:25
电子:07:00-06:15
0.005美元/盎司
=25美元
±1.5美元/盎司
黄金(GC)
100 盎司
2、4、6
8、10、12
场内:21:20-02:30
电子:07:00-06:15
0.10美元/盎司
=10美元
±75美元/盎司
钯金(PA)
100 盎司
3、6、9
12
场内:21:30-02:00
电子:07:00-06:15
0.05美元/盎司
=5美元
白金(PL)
50 盎司
1、4、7
10
场内:21:20--02:05
电子:07:00-06:15
0.1美元/盎司
=5美元
±50美元/盎司
美国NYMEX市场
NYMEX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涨跌幅
原油(CL)
1000桶
连续30个月
场内:23:00--03:30
电子:07:00-06:15
0.01美元/桶
=10美元
±10美元/桶
小原油(QM)
500桶
后两月
电子:20:00--03:30
电子:07:00-06:15
0.025美元/桶
=12.5美元
±1.5美元/盎司
汽油(HU)
42000加仑
连续12个月
场内:23:05--03:30
电子:07:00-06:15
0.01美分/加仑
=4.2美元
±0.25美元/加仑
取暧油(HO)
42000加仑
连续18个月
场内:23:05--03:30
电子:07:00-06:15
0.01美分/加仑
=4.2美元
±0.25美元/加仑
天然气(NG)
10000百万
MMB
连续72个月
场内:23:00--03:30
电子:07:00-06:15
0.1美分/MMB
=10美元
±3美元/MMB
美国NYBOT市场
NYBOT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涨跌幅
棉花(CT)
50000磅
3、5、7
10、12
人工:23:30--03:15
0.01美分/磅
=5美元
±3美分/磅
咖啡(KC)
37500磅
3、5、7
9、12
人工:22:15--01:30
0.05美分/磅
=18.75美元
可可(CC)
10吨
3、5、7
9、12
人工:21:00--00:50
1美元/吨
=10美元
白糖(SB)
112000磅
3、5、7
10
人工:22:00--01:00
0.01美分/磅=11.20美元
英国LME市场
LME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铜(CU)
25公吨
0.5美元/吨=12.5美元
铝(AL)
25公吨
0.5美元/吨=12.5美元
锌(ZN)
25公吨
三个月远期合约
场内:19:40-23:10
0.5美元/吨=12.5美元
铅(PB)
25公吨
或指定月期
电子:08:00-02:00(次日)
0.5美元/吨=12.5美元
锡(SN)
5公吨
5美元/吨=25美元
镍(NI)
6公吨
5美元/吨=30美元
英国LIFFE市场
LIFFE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FT-SE100(FFI)
指数X10英镑
3、6、9
12
16:00-01:30
0.5点=5英镑
咖啡(LKC)
5吨
3、5、7
9、11
17:40-00:55
1美元/吨=5美元
可可(LCC)
10吨
1、3、5
7、9、11
17:30-00:50
1英镑/吨=10英镑
白糖(LSB)
50吨
3、5、8
10、12
17:45-01:30
10美分/吨=10美元
英国IPE市场
IPE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布伦特原油LCO
1000 桶
最近连续9个月
10:00-06:00(次日)
1美分/桶=10美元日本
日本TOCOM市场
TOCOM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橡胶(JRU)
5000公斤
连续6个月份
8:00-10:00;11:30-14:30
0.1日元/公斤=500日元
白金(JPL)
500克
连续6个偶数月份
8:00-10:00;11:30-14:30
1日元/克=500日元
钯金(JPA)
500克
连续6个偶数月份
8:00-10:00;11:30-14:30
1日元/克=500日元
日本OSE市场
OSE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日经指数(JNI)
1000日元X指数
3、6、9
12
8:00-10:00;
11:30-14:10
10指数点=10000日元
新加坡SGX市场
新加坡SGX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品种/代码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日经指数(SSI)
500日元X点数
3、6、9
12
07:45--10:15
11:15--14:30
15:30--19:00
5指数点=2500日元
香港市场
香港市场
香港期货交易合约
冬令时
香港恒生指数
合约规模
交易月份
交易时间(北京)
最小变动
50港币x点数
50港币x点数
现月下月及随后两个季末月
09:45--12:30
14:30--16:00
1指数点=50港币
Nasdaq 100指数
1998年第三季由於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以及美國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發生財務危機的影響下,FED以調降利率刺激景氣的方式,激勵美國經濟景氣逐漸復甦,Nasdaq 100指數亦由此領先反彈,1999年在電腦、通訊、網際網路以及電子商務需求不斷成長的激勵下,Nasdaq 100展開近4000點的多頭走勢,2000/3/24達到4816點,不過也由於Fed擔心美國經濟景氣過熱,因此在1999年中到2000年中一連6次升息,抑制逐漸走高的通貨膨脹壓力,企業在反應資金成本逐漸提高,以及產業需求不如原先樂觀預期的衝擊下,導致經濟泡沫現象逐漸反應在股價指數上,到2001/1/3 Fed擔心景氣趨緩速度過快,不預期調降2碼聯邦基本利率由6.5%修正為6%,Nasdaq 100指數始出現較大幅度的反彈。
Nasdaq 100成份股是以在美國NASDAQ掛牌上市(目前約5400家上市)中挑選最大的100家非金融、本國的普通股,指數在1985年2月1日股本加權方式編製,基值為250點,為確保指數更能反映類股指數分散性的目的,以免指數受到少數大型權值股得漲跌而扭曲指數的真實性,1998年12月18日收盤後,將原先股本加權計算的指數,更改為「修正」股本加權指數(Modified Capitalization Weighting),以每一季重新評估編製指數,並將100檔個股區分為大型股以及小型股;所謂大小型股的界定在於個別股權重與100檔個股平均權重的比較,若個股權重大於全體平均,則為大型股,反之則為小型股,而指數修正股本加權的標準有兩點,第一,單一個股佔指數權重必須低於或等於24.0%;第二,所有高於權重4.5%的個股權重集合必須低於或等於48.0%;如果每季重新評估時違反上述兩標準其中之一,則必須採取修正方案,將高於24.0%個股的權重降至20.0%,或是將高於權重4.5%的個股權重集合降低到40.0%,其餘個股依比率進行調整。
NASDAQ每15秒指數撮合成交報價,Nasdaq 100指數與Nasdaq 綜合指數具有94%以上的相關性,成份股包括世界知名的大型企業,包括網路連結器製造大廠Cisco 、套裝軟體龍頭Microsoft、晶片組先趨Intel、第二大軟體公司Oracle、無線通訊領導廠商QUALCOMM、電腦系統Sun Microsystems、光纖通訊JDS Uniphase、電腦資料儲存軟體VERITAS、電子商務服務Siebel、生化科技大廠Amgen等各業的龍頭。
S&P500股價指數
S&P500股價指數乃是由美國McGraw Hill公司,自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及上櫃等股票中選出500支,其中包含400家工業類股、40家公用事業、40家金融類股及20家運輸類股,經由股本加權後所得到之指數,以1941至1943這段期間的股價平均為基數10,並在1957年由S&P公司加以推廣提倡。因為S&P指數幾乎佔紐約證交所股票總值80﹪以上,且在選股上考量了市值、流動性及產業代表性等因素,所以此指數貨一推出,就極受機構法人與基金經理人的青睞,成為評量操作績效的重要參考指標。
指數成分股的增減原則可說是指數的精隨所在,S&P500指數以保留500支成分股為前提,維持一增一減。
增加個股的考量原則有六項:
1.市值-由於S&P500為市值加權型指數,因此個別公司在其產業領域的市值大小成為考量的第一要素。
2.產業-考量產業是否在美國的經濟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3.資本化-分析股票在外的流通程度,避免遭少數團體操控。
4.交易-分析個股每日、月、年的交易流動性,及股價的正常效率化。
5.基本分析-追蹤公司的財務及營運狀況,以維持指數的穩定度,並將變動減至最小。
6.新興產業-若有新的產業不在原本的分類中,但其條件符合以上5項標準,則可考慮加入。
減少成分股考量因素有四項:
1.合併-公司合併後,被合併的公司自然排除指數外。
2.破產-公司宣告破產。
3.轉型-公司轉型在原來的產業分類上失去意義。
4.不具代表性-被其他同產業公司取代。
S&P500指數期貨是以S&P500指數為標的物的合約,為美國最受投資人認可的股價指數期貨商品之一,但由於契約總額的額度過高限制了一般投資人的參與意願。因此於1998年9月9日,芝加哥商業交易所便推出一個相關性非常高的迷你S&P500指數期貨,使其普遍性更為廣泛。迷你S&P500期貨仍是以S&P500指數為標的物,但契約價值已由原先250美元乘上指數期貨,下降為50美元,且其交易方式以電子交易為主。
價格影響因素
股票指數期貨由於組成份子太多,影響的因素自然也不少,不過主要因素仍與其他金融商品差不多,如經濟、通膨、政治等,只是股票指數多了個別成分股的因素。
經濟成長
經濟成長對股票指數十分重要,因為股票指數的強弱,主要是依靠成分公司的獲利願景而定,整體來看一個國家的經濟若是成長,上市公司的獲利自然較佳,在整體獲利提昇下,股市也會隨之上揚,進而反應在股票指數上;而在經濟衰退當中,即使一些企業仍然能夠獲利成長,但整體而言,平均獲利率將會下降,會不利於股票指數的表現。因此,股市可視為一個國家的經濟櫥窗,相對比較下有成長空間,就會吸引國際資金的投入,進而造就榮景;相對的一但成長有警訊出現,自然也會帶來立即的衝擊。
通貨膨脹
通貨膨脹會侵蝕名目獲利率,因此各國央行均將對抗通膨視為首要的任務。當通膨上揚時,央行通常以調高利率,緊縮銀根來因應,而此會使企業調度成本增加,獲利相對降低,再加上資金回流金融體系,使得股市動能減少,因此對股票指數的表現有抑制的效果。反之若通貨緊縮時,央行會降低利率釋出資金,無形中促進消費,帶動廠商擴充生產,當然會使得股市表現較佳。但是強力資金的釋出需要時間來發酵,所以股市的反應時間往往非立即顯現。
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並不僅限國內,在現今國際村的環境下,一個區域的動亂,往往影響到的不只是區域內的國家,而是整個世界都會受其牽連。如波灣情勢緊張,帶動油價的不穩定,使得各國經濟皆產生負面的影響等。另外因為國際資金反應的效率化,使得一個國家的利空,有時也會成為另一國家的利多。
其他因素
政府財政措施(如美國減稅、中共開放股市等)、匯率變動、個別股票的表現等都會影響到指數。
道瓊工業指數
世界上最早的股價指數為美國的道瓊工業指數,由Charles Dow與Edward Jones二人於1884年首次在華爾街日報報導中推出;初期以12檔產業股作為選股,到當年底將最後一檔非鐵路股從成份股中取下改以20檔鐵路相關個股作為選股標的,初期指數的選股並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在1896年10月改由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編製,1928年正式將成份股由20檔增加到30檔,並沿用到現今,道瓊30檔成份股目前均為分布在各產業的龍頭股,同時華爾街日報為避免股票析割及成份股異動造成價格平均的變動,因此將原先除以成份股數的除數因子,改為特別除數(special divisor)作為除數因子。
道瓊修正平均其實只是算術平均的改良,除了將股價加總除以總股票支數外,再將股價除權的因素加入指數的計算中,除以一個除數,此除數的目的在調整個股除權後的股價,以真實反映股價的實際情況,使股價指數不會因除權效果而大幅影響股價的變動。使用此種計算方式的指數有道瓊指數、主要市場指數(MMI)和日經225指數。道瓊工業指數是世界上知名度最高、最受推崇的股票指數。其中包含在紐約交易所上市的三十家擁有雄厚資本的「藍籌」公司的股票組合,這三十種股票佔所有美國股票市場總值的五分之一。在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便提供以道瓊工業指數為基礎的期貨合約,以便增加投資人在金融市場更多的選擇。
價格變動觀察要項
1、利率政策風向球
不管是在經濟成長率、工業產值或是關鍵的生產力,在2000年都將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其原因並不僅是基期較高所能解釋,更為重要的是1999年六月以來的六次升息將會在去年逐步發揮其減緩經濟成長的的效果,以去年四月間美股崩盤為例,其源頭是起於著名分析師如艾比&S231;柯恩及新興市場教父墨比爾斯建議投資人降低對網路股的持股比例,而其之所以降低網路股的持股,從本夢比回歸本益比固然是一主因,但真正的關鍵乃是在於FED持續調升利率所致。由於一般網路業者在初創的幾年中往往需要大筆的資金挹注,而網路股由於設備昂貴以及高維護成本,因此獲利進度較高科技產業更為緩慢,但投資者看中的是其未來強大的成長力道,但重點是這在資金成本相當低廉時是行得通的。但隨著FED自前年六月以來的六次升息,資金成本已較當時上升了150個基本點,投資者挹注資金的意願自然大幅降低。此外,網路銷售額的成長率也的確是在逐漸下滑,而營收成長率的下滑,在固定費用率仍相當高情況下,盈餘要有相當的成長是相當困難的,因此網路股的重挫自然也就不意外了。
2、貿易經常帳
由於美國經濟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擴張,強烈的消費需求及企業的大幅擴張需求使得進口持續大幅增加,儘管經濟機構自99年下半年即持續調升全球貿易量,但美國的出口卻並未能隨著進口等幅的成長,其結果也就是貿易逆差的持續增加,持續擴張貿易逆差的結果也就美元匯價的走貶,而眾所皆知的是美國經濟欲達軟性著陸,維持美元強勢將是較為有利的。因此,消費需求尚未有進一步下降前,貿易逆差要出現有效的下降,實際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FED自99年中起持續的拉升利率,維持美元強勢,達成軟著陸。
3、勞動市場就業狀況
造成勞工市場持續緊縮的原因,除了技術勞工之缺乏外,另一項原因即在於未充分就業的勞動力(Underemployment)亦出大幅下降的情形。理論上說,未充分就業人口包括兼職人口以及隱藏性失業人口,一般而言,未充分就業人口是提供就業市場勞動力的儲備來源,然而美國經濟自99年下半年加速擴張,未充分就業者,如隱藏性失業者,由於供給增加,出現大量減少的情形,而兼職工作者亦由於全職工作薪水增幅較大,亦出現速轉入全職工作的情形,而1999年底美國失業率已經降低至1960年代以來的新低水準,基本上,失業率屬於落後指標,因此就算美國經濟突然大幅滑落的情形,要立即看到失業率回升,就業市場緊縮趨緩的情形,實際上是有一些難度,倘若未充分就業人口亦急劇下降,則勞動市場未來將更是具緊縮,而勞動市場緊縮的結果不僅是使得通膨加溫,將更為壓縮企業的獲利,將會使得美國經濟維持緩和成長的難度大增。
4、企業獲利水準
受到了勞動成本增加,原料成本大漲以及利率上揚資金成本大增的影響,美國非金融業的企業邊際獲利水準己有逐年下降的趨勢,其所代表的意義為目前企業營收水準雖然仍舊相當強勁,但獲利的成長卻是一年不如一年,而其現象可以由去年(2000年)以來許多企業營收成長率陸續創新高,但盈餘成長率卻是創新低的情形看出。展望今年,影響企業獲利的三大要素事實上均仍存在,且壓力將更為強大。
5、生產力的成長幅度
理論上,只要生產力能夠持續成長,即使勞動市場相當緊縮,然其所代表的邊際勞動人口均轉入有效生產力的區域,因此就業成本的上升將是相當良性的,通膨也將不至於會出現。由此美國未來能否順利軟著陸,其關鍵都將存在生產力的身上。展望今年,雖然利率有相當機會持續調降,將有利於生產力中的資本投資部分,不過,資本利用率在去年以來也呈現下降走勢,對於生產力並不是一個樂觀的消息。儘管如此,然由去年4Q製造業生產力持續下滑來看,其趨勢短期內應難以扭轉;此外,近來各界包括葛林斯班都促請小布希政府應加速培植技術勞工,而此一方案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勞動力的結構,進而增加生產力。整體而言,預估今年生產力的成長將是逐步趨於平緩,而其仍具有抑制通膨的力量。
美元日經
美元日經(Dollar-Based Nikkei225 Futures Contract)為一項由美國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推出、以日經225指數為標的物、並且以美元作為計價單位的期貨合約。提到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可說是最被廣泛使用的指數,其計算方法為採計在東證一部上市的股票中,成交量最活躍、市場流通性最高的225支股票的股價為基礎(如Advantest Corp、Tokyo Electron、TDK Corp等),同時以「修正式算術平均」計算出來的﹔此外,每年均會重新檢視成分股,以流通性較高、權值較重的股票取代流通性較差、權值較輕的股票,以期有效反映市場的實際情況。目前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新加坡交易所(SIMEX)與日本大阪證券交易所(OSE)均有推出以日經225指數為標的物的期貨合約,而在芝加哥商業交易所(CME)發行的日經期貨合約中,又可分為美元計價(Dollar-Based)以及日圓計價(Yen- Based)兩種。
轻原油
世界最早有關石油類產品的期貨契約,是由紐約棉花交易所於1971年所推出的丙浣期貨契約,但一直不受市場注意,直到1978年推出熱燃油期貨合約才算真正奠定能源期貨市場之基礎,隨後其他相關石油期貨契約紛紛出籠,但僅有NYMEX及IPE算是較成功的範例,1983年NYMEX推出的輕原油合約更是大受歡迎,成為石油類期貨商品的主流,目前唯一能夠與其抗衡的只有英國倫敦的國際石油交易所(IPE)招牌商品布蘭特原油,因此我們選擇輕原油合約為能源類期貨的代表。
輕原油是目前世界上交易最活躍的商品期貨,在過去十年當中,由於其卓越的流動性及價格的透明度,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 所推出的此項期貨合約已經成為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商品,也深為國際間投資人及期貨玩家所喜好。投資人可以選擇在美國的Cushing, Oklahoma之現貨市場進行交割,也可以在國際的現貨市場上透過輸油管(Pipeline)進行交割,而由於其多樣化且便利的交割制度,所以相當方便於有實體交割需求的交易者。
輕原油合約尤其受到提煉者(Refiner)的喜愛,因為藉由提煉輕原油可以產生相當高價值的下游產品如無鉛汽油、熱燃油,石化燃料及航空燃料等。原油蘊藏量有限,隨著文明發展,消費量與日俱增,目前全球主要生產國有美國,加拿大,中東,委內瑞拉等,主要輸出國卻是政局相當不穩定的中東地區,印尼,及委內瑞拉各國,該地若傳出政變,罷工,衝突或油井意外事故,往往能令油價產生戲劇性波動。
價格影響因素
1.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的動向
主要有兩項觀察重點,即OPEC各國訂定之產量配額變動及遵守協議的態度與市場佔有率的變化。OPEC成立於1961年元月,目前有11位成員,下表為成員及其各自的市佔率資料
2.主要生產國的政經情勢及生產策略或提煉技術的變化
所謂主要生產國,乃指前蘇聯、美國、及沙烏地阿拉伯。在1990年以前以蘇聯產量最大,但共產勢力瓦解後產量大減,沙烏地阿拉伯則因波灣事件得以快速擴充產能,在1991年更佔有OPEC會員總產量的35%,而成為世界最大產油國。但OPEC國家仍掌握大部分油源,且可開採時間尚在100年左右,因此仍舊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若以地區來劃分的話,可劃為六大地區,即北海、西非、地中海、中東、遠東及美國等。
3.戰爭,封鎖,禁運或經濟制裁的影響。如波灣戰爭,兩伊戰爭,以阿戰爭等。
4.油管和儲存槽的意外事故。
5.美國石油供需資料,特別是每週二美國石油協會(API)及周三美國能源部公佈的每週能源供需狀況變動表,尤其是美國原油庫存餘額的增減情形。由於目前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進口消費國,因此就需求面而言,此兩項數據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6.太陽能,核能,天然氣等其他替代能源的發展情形,尤其是在環保意識抬頭後,天然氣更被視為最乾淨的能源之一,對原油的威脅大增。
7.政府政策及規範,如節約能源政策的推動及立法。
8.全球經濟狀況及工業發展需求情形。
9.季節性因素,一般來說無鉛汽油在每年的5-9月之間暑假旅遊旺季,價格有走高的趨勢;而熱燃油每年從10月到閣年4月間有走高趨勢天候狀況,特別是每年美國冬季時東部氣溫的高低,對其價格影響很大。
10.市場參與者行為預測,如各國基金,油品公司,航空公司及一般投機客等。
天然气
天然氣係古生物遺骸長期沉積地下,經慢慢轉化及變質裂解而產生之氣態碳氫化合物,具可燃性,多在礦區開採原油時伴隨而出。天然氣俗稱天然瓦斯,由瓦斯公司敷設管線供應用戶使用,故又稱為導管瓦斯或自來瓦斯。
天然氣蘊藏在地下約3000 ~ 4000公尺之多孔隙岩層中,主要成分為甲烷,比重0.65,比空氣輕,具有無色、無味、無毒之特性, 天然氣公司皆遵照政府規定添加臭劑,以資用戶嗅辨。依其蘊藏狀態,又分為構造性天然氣、水溶性天然氣、煤礦天然氣等三種。而構造性天然氣又可分為伴隨原油出產的溼性天然氣、與不含液體成份的乾性天然氣。
液化天然氣,簡稱LNG,係為使天然氣便於運輸,將天然氣田生產之天然氣,先經淨化處理,再經一連串超低溫(-162℃)予以液化 ,俾利用天然氣船由產地輸送至各地。天然氣經液化之後,體積縮小為原來的1/625,既便於儲存與運輸,又可利用海水很簡單地將之氣化,是極為方便,高效率的燃料,更被公認是地球上最乾淨的能源之一。
天然氣主要有以下幾個用途:(1) 天然氣發電,具有緩解能源緊缺、降低燃煤發電比例,減少環境污染的有效途徑,且從經濟效益看,天然氣發電的單位裝機容量所需投資少,建設工期短,上網電價較低,具有較強的競爭力。(2) 天然氣化工工業,天然氣是制造氮肥的最佳原料,具有投資少、成本低、污染少等特點。天然氣占氮肥生產原料的比重,世界平均為80%左右。(3) 城市燃氣事業,特別是居民生活用燃料。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環保意識的增強,大部分城市對天然氣的需求明顯增加。天然氣作為民用燃料的經濟效益也大於工業燃料。(4) 壓縮天然氣汽車,以天然氣代替汽車用油,具有價格低、污染少、安全等優點。1980年代環保意識抬頭,世界需求乾淨能源的呼聲高漲,各國政府也透過立法程序來傳達這種趨勢,天然氣曾被視為最乾淨的能源之一,再加上1990年中東的波灣危機,加深美國及主要石油消耗國家研發替代能源的決心,因此,在還未發明真正的替代能源前,較乾淨的天然氣需求量自然會增加,不過,因技術及使用習慣的影響,在本世紀前天然氣尚難成為重要的能源。
價格影響因素
開採技術及使用習慣的改變:天然氣的方便及乾淨、低汙染,廣受住宅區的使用,但,因產量不足導致無法廣泛使用於工業用途,因此,開採技術的進步將有助於增進產量,使天然氣替代使用範圍更廣,進而使價格趨穩。
全球經濟狀況及工業發展需求情形:經濟活動熱絡將增加天然氣的需求,進而帶動天然氣價格上漲。
氣候因素,主要消費國家的氣候狀況,特別是緯度較高的國家,如北歐、北美地區,冬季氣溫過低,所需取暖用的天然氣將增加,間接地天然氣價格將上揚。在美國約有24%的能源是以消費天然氣為主,其中工業用途仍是天然氣的最大用途。2000年以前的年代,天然氣受限於產量不足的問題,導致替代性不彰而價格低迷,但是隨著技術的進步及效率的提高,在2000年11月至2001年初,因為經濟成長及氣候因素所產生的異常高需求,導致天然氣期貨價格飆漲至101的歷史最高價。不過,在景氣逐漸降溫及其他能源價格滑落的影響之下,終究無法支撐天然氣的高價,因此,在供給未減,需求又不振的情況下,經濟未明顯復甦之前,短期內天然氣價格仍難有表現。
黄豆
黃豆源起於數千年前的亞洲東部之豆科植物,生長所需肥料不多,抗蟲能力亦強。最初以食用為主,之後發現其可壓榨後作為食用油之用,此即為黃豆油之由來。1877年由傳教士在歐洲各地推廣,1900年成為美國中西部的普及作物。
美國黃豆種植通常在四月初至五月初開始整地工作,五月上旬至下旬之間完成播種。黃豆正常的生長季約為四個月,因此五月播種的作物至九月方可採收。若是播種前的準備工作受到氣候影響而延誤,將使得黃豆的收成延至秋季十月,必須冒初雪提早來臨的風險,因此播種以不遲於六月為佳。四個月的生長季中,黃豆所需的氣溫和玉米相差不大,高溫對成長有害,低溫則會延遲開花。五、六月為發芽期,雨量以正常至稍高為宜。七、八月為開花及結豆莢的時期,七月下旬的快速成長及八月下旬的種子充填階段所需的溼度增加,因此溼度要求較正常為高。由於開花、豆莢數及種子大小決定了黃豆的收成,所以氣候條件將成為決定收成的重要關鍵。若七月開花期遇到乾旱,但八月豆莢期條件合宜,仍有可能好收成;不過若八月後氣候不利,則收成不佳的機率相對提高。
黃豆因其具有高蛋白質及油脂的特性,所以衍生出來的黃豆粉及黃豆油便成了重要的副產品。每浦式耳的黃豆重約60磅,可壓榨出47.5磅左右的黃豆粉與11磅的黃豆油,其餘則為水分及殘渣。黃豆的加工處理方式有機械壓榨法及化學淬取法二種,淬油之前一般先去除外殼,油脂分離後剩下蛋白質48﹪的黃豆粉,若再加入外殼,蛋白質成分則降至44﹪,為美國交易最廣的標準品質。有時可將黃豆粉壓縮成餅狀,稱為黃豆餅。黃豆粉由於其豐富的蛋白質,因此主要用於飼料配比的成分。因為在耐儲性上黃豆粉遠低於黃豆油,所以黃豆粉的庫藏量相當低,因此壓榨的黃豆量幾乎決定於黃豆粉的需求量。黃豆油需求量為七大植物油(黃豆油、棕櫚油、油菜籽油、葵花油、椰子油、花生油及橄欖油)之首,約佔三成左右,用途上以沙拉油、人造奶油、鬆脆劑為主。
一般農作物如玉米在生長時必須吸收土壤中的氮,但黃豆卻是於生長時將氮轉存於土壤之中,因此為了要取得土壤的平衡及提高收成量,部分土壤性質較差的地區,往往將黃豆及玉米視為輪耕作物。美國為世界黃豆產量最高的國家,佔全球產量五成以上,產地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南方,因此這裡的氣候狀況獲得黃豆交易人的高度關切,且位於密西根湖南岸的伊利諾州首府芝加哥,自然成為美國穀物的現貨及期貨的交易重鎮。除了美國外,巴西、中國及阿根廷也是黃豆的重要生產國。不過由於中國的黃豆以自給自足為目標,因此主要出口國以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為主。
1950年之後黃豆的需求量大幅成長,其主要原因有三:一、美國農業政策限制小麥及玉米的生產。二、美國國內對肉品需求逐年遞增。三、國際黃豆需求的大增。由於需求量的增加,配合影響因素的複雜化,使得黃豆的價格相對於其他穀物表現活絡,也因此吸引不少投資人的目光。
價格影響因素
1.供給與需求
供給方面以美國、巴西、阿根廷等主要出口國生產情形為觀察重點,舉凡農業政策、種植面積、庫存量、生長氣候等都會影響到供給的數量。而在需求方面,由於受到黃豆粉及黃豆油的直接影響,所以三者的供需情況有密切的相關性。其中黃豆粉由於不耐儲藏,因此庫存量往往很低,需求的敏感度較高,對黃豆需求的帶動也較為直接。黃豆油部分,因為植物油的種類多,加上地域性的實用習慣不同,使得替代品的作用明顯,對黃豆的需求往往影響力不若黃豆粉。而在壓榨的過程中,黃豆粉及黃豆油同時產生,不過價值的比例約為3:2,因此黃豆油常被視為黃豆粉的副產品。而需求量方面可觀察美國、日本、歐洲及蘇聯等國家的使用狀況。
2.季節性循環
農產品受到生長季節的影響十分明顯,黃豆的價格一般而言在第三季收成期由於供給增加,往往此期間價格最低,之後逐步走揚至次年的第二季。至於黃豆粉和黃豆油在黃豆收成後才會進行生產,因此數量上往往在收成期之後一至二個月才會大幅增加,但需求量也在此時最大,使得價格下跌的因素受到抵銷。在黃豆粉方面,需求通常在冬季達到高峰,因此價格由秋末冬初上揚至年底。另一波的上揚則是由初春低點到夏末的高點。至於黃豆油的季節循環較不明顯,不過高點往往落在上半年,而低點則是在下半年出現。以下則就三者1994-2000年的期貨價格高低點進行分析,頗符合季節性的循環。
3.氣候條件
主要產地如美國、巴西及阿根廷等,從播種到收成期間的氣候條件對黃豆的生產量有決定性的關係,尤其是發芽期的溫度及開花結莢期的溼度更為重要。
4.壓榨利潤
計算方式為單位產出的副產品價格扣除原料成本。平均來說壓榨利潤以40美分/浦式耳為平衡點,一旦高於此標準,則市場會傾向買進原料進行壓榨,因此會造成黃豆價格因需求增加上漲,而副產品價格則因產出增加而下滑,進而縮小壓榨的利潤。反之,若利潤過低,業者不熱中壓榨業務,使得原料價格因需求減少而下滑,副產品價格則在供給減少的影響下上揚,進而擴大壓榨的利潤。
5.替代品
黃豆的替代品可以玉米為主要觀察商品,因為生長氣候及用途上的相似點多,使得黃豆玉米的價格比維持一定的關係,約在2.5上下變動。種植面積傾向於對價格有利的商品,進而影響到產量的多寡。而黃豆粉的替代品有魚粉及其他榖類的高蛋白粉,其中魚粉更是造成黃豆期約歷史天價每浦式耳1290美分的主因,原由如下:由於魚粉蛋白質成分較黃豆粉高,因此在飼料配比上為一項重要的來源,那時全球魚粉最大的來源為祕魯海岸附近的鯷魚,但在1972-1973年間鯷魚突然不再游近沿岸,使得高蛋白質飼料嚴重缺乏,加上蘇聯葵花籽及印度花生因氣候因素短缺,牲畜量的大增造成需求的增加,因而造成黃豆及黃豆粉爆炸性的走勢。而飼料的價格與牲畜的價格也具一定關係,當牲畜價格有利時,飼料配比傾向於加入高蛋白質的黃豆粉;反之若牲畜價格不利時,則以加入碳水化合物的玉米粉為主。而黃豆油則以棕櫚油、油菜籽油、葵花油、椰子油、花生油及橄欖油等植物油的價格變化為參考,不過在研究之時,仍需考慮地域性的因素,如美國以黃豆油及葵花油為主,亞洲如馬來西亞與印尼以棕櫚油為主,歐洲某些地方如義大利偏好橄欖油等。
6.匯率
由於黃豆的出口國集中於某些國家,尤其是美國,因此匯率的變動對其進口的成本有一定的關係,當美元相對於其他貨幣強勢時,使得黃豆以他國幣值計價相對較高,因此對美國的出口量會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7.商品間的相關性
黃豆由於具有副產品(黃豆粉、黃豆油)、替代商品(玉米)、用途商品(活豬、活牛)等複雜的關係,因此在衡量相關價格上商品多樣性或許是黃豆的一項特質。以這些商品期貨週線圖來比較。其中黃豆、黃豆粉、黃豆油、玉米、活豬的一致性較為明顯。
玉米
野生玉米最早出現的時間可以推溯到六萬年以前,在今日的中美洲和墨西哥地區。西半球部落文明,不但以玉米作為主食,甚至成為他們宗教與藝術的一環;哥倫布在發現美洲新大陸時,把玉米的種子帶回歐洲。現在玉米主要用在動物的飼料上,和小麥多用於人類食物情況不同。
玉米共有六種,包括凹玉米(dent corn)、甜玉米(sweet corn)、莢玉米(pod corn)、硬玉米(filint corn)、粉玉米(flour corn)、及爆玉米(flour corn)等,分類的方法是按照玉米粒的特性加以區分,不同的玉米粒其用途也不一樣。凹玉米(之所以如此命名,是這種玉米成熟時在玉米粒的項端因缺少澱粉而產生凹處)約佔美國所有生產玉米總數的99%左右,其主要用途是做為動物飼料,根據美國聯邦穀物分級標準凹玉米又可分成黃、白及混合玉米等三種,其中黃玉米是一般現貨和期貨市場上主要的交易對象,用於動物飼料及透過濕漬法製造甜料、澱粉等人類食用或工業用之原料;白玉米則為部份乾磨場所使用,生產玉米粉、碎玉米等產品;混合型玉米的商業用途不多,主要做為動物飼料之用。甜玉米所含的甜份比其他種類為高,主要因為這種玉米將糖份轉換成澱粉的能力不足,所以會累積糖份在玉米粒中,是人類食用的玉米,甜玉米僅佔美國玉米種植面積的1%左右。爆玉米,因其外殼非常的硬,所以加熱以後玉米粒會爆開,是爆米花的原料,種植面積更不到美國玉米種值面積的0.4%。至於硬玉米,顧名思義就是其硬度高過凹玉米,事實上因為這種玉米粒中間有一層較硬的澱粉質包在軟澱粉質之外所造成的,不過用途則與凹玉米相同,通常生長在阿根廷和南非等國,在美國的產量就很少。其他如莢玉米及粉玉米的產量更為稀少。
美國多年來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產國,1981至1992年平均產量佔全球總產量的42.1%,中國大陸則居世界第二,產量僅及美國的40%左右,接著為巴西、墨西哥、法國及原蘇聯地區,但這些國家的產量均難以與美國相比(如表二),主要原因在於玉米的生長條件中,水份是非常重要的因子,而美國中西部玉米帶,其表層以下的土壤能預先儲存適當的水份,以提供最佳的環境,來補充玉米在生長季中雨量的不足,保持最高的收成率,因此,在前生長季保有適當的土壤濕度,是美國中西部玉米帶成為全球最大產地的一大優勢。美國的玉米是在春季時種植(4月15日至6月15日之前),而五月份是最主要的種植期間;收成時間則在十月初到十一月之間,因此每年九月一日代表新作物年度的開始。
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業,人類製造澱粉的來源還是以馬鈴薯和小麥為主。其實玉米除了可直接做為飼料以外,還能藉由加工成許多其他的用途,利用率接近100%。玉米業者運用濕磨法生產的澱粉可再用於造紙、紡織、洗衣和食品等工業上。而澱粉也可製成糖漿和糖,做為糖果和食品之用。近年來澱粉加工為甜料,如玉米糖漿,葡萄糖以及高果糖玉米糖漿做為軟性飲料,糖果及蛋糕等製品糖份添加劑的數量已大幅提升。玉米的乾磨業則是生產玉米花、玉米粉等。雖然在美國玉米用於製作麵包的數量不如小麥為多(主要是因為玉米未含有能夠使小麥粉膨脹的麩質),不過玉米可加工為玉米粉,玉米粉則能製作玉米濃湯、玉米麵包、扁的玉蜀黍餅以及其他麵包替代品。所以,當玉米價格跌至某一水平時,而能與大麥或稻米相互競爭時,利用乾磨法來處理玉米用於釀酒和工業的數量將增加。
價格影響因素
1.供給與需求
影響供應的主要變因是氣候。由於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玉米生產國與出口國,因此在玉米種植期極度潮濕或生長期雨水不足時,會使美國玉米產量大幅的減少,而造成玉米價格的上揚。1988年美國中西部玉米帶出現多年少見的乾旱以及1993年主要產區的洪水等均造成玉米產量銳減,玉米價格也就水漲船高。美國玉米帶的玉米種植時間最早可從四月初開始,玉米帶的北部最晚於五月底完成,而美國南方的玉米產州最早可於三月就開始種植,因此這段時間內雨水不能過多,否則會影響種植的收成率,不過,生物遺傳學上的進步,已使改良後的玉米品種較能抵抗不利的氣候。在需求方面,主要變因在於牲畜和家畜的數目。由於玉米所含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相當高,所以被用作飼料配比中能量的主要來源,因此成為美國國內動物飼料的最大消耗的農產品,通常為國內總消耗用的八成左右,主要用來飼養肉牛、豬隻、家禽、乳牛及羊隻,其次為出口需求,而日本是美國玉米最主要輸出國,其他如台灣、南韓、俄羅斯亦是主要進口國,因此牲畜和家禽的數目與價格對玉米價格有很大的影響力,不過除非有數目上顯著的成長,否則機會不大。
2.競爭飼料穀物的供應量、價格變化及替代品的發展狀況
玉米作為飼料用途的功能上,尚須考慮其他飼料穀物(主要為黃豆、 蜀黍類、大麥、燕麥與裸麥)上的競爭。
3.新舊年度作物交換時的庫存數量
包括民間和政府的庫存量,而庫存量和年度總消耗量的比例是重要的觀察數字。
4.季節性循環
玉米價格通常在每年十月及十一月間收成,最早收成的時間也有落在八月中至八月底,因為在收成期間內穀倉多已飽滿,所以此期間通常價格最低。春初時價格會保持平穩,然後當庫存供應量漸耗盡,玉米價格則會走高,直到夏末為止,此時新作物又開始收成,新的循環又重新運作。因此高點通常出現在上半年,低點則是落在下半年。
5.農夫種植面積
美國農業部約在每年三月底或四月初會公佈年度種植面積的預估報告,不但是未來供給量的重要指標,同時也是影響期貨價格的重要報告之一。因為玉米在中西部與黃豆互爭耕地,所以農夫必須考量美國農業部的農業政策及玉米-黃豆間的相對獲利性,而決定耕種面積。不過,種植面積在農耕技術的進步下,有趨緩的走勢。
6.長期變化因素
玉米生產方法和消費型態,以玉米為原料的產品需求是否增加或改變;近年來具附加價值的玉米加工業,如甜味劑、玉米澱及酒精等即是促使玉米需求量長期成長的重要因素。
7.政治因素
玉米主要生產國、出口國或進口國間的政治互動包括:禁運、戰爭或政變都有密切關聯,如1980年及1981年美國對蘇聯的穀物禁運,1991年蘇聯的短暫政變都對玉米價格有不小的影響。
8.美國政府公佈有關供需的預估報告
若結果和市場相差很大,往往造成玉米價格的大幅變動。因此,我們除了要分析目前及過往供需資料的變化外,在重要報告公佈前更應收集市場上主要的預測數字。
小麦
由於小麥為全球性重要穀物且成長年代久遠,於人類史上佔重要地位。小麥之分類標準繁多,大致可依麥粒顏色(紅或白)、及種實組織(硬或軟) 、播種季節(春或冬)等三種重要特徵為分野;就分類特性而言,冬麥是指秋天播種,冬季及隔年冬天生長,5-7月收割;春麥則是指春天雪溶之後開始播種,夏末秋初就能收割的模式。硬質或軟質則以小麥蛋白質含量為界定標準,含量比例高者為硬麥(11%-18%),比例低者為軟麥(8%-11%),其中硬麥為美國小麥生產的主要種類。以此類推可知小麥之分類有以下幾種排列組合
1.紅色硬質春麥—明尼亞波利小麥,主要成長地為北美之平原
2.紅色軟質春麥
3.紅色硬質冬麥—堪薩斯小麥,主要成長地為堪薩斯、奧克拉荷馬、尼布拉斯加、德克薩斯等州,由於蛋白質含量高,主要用途為供做麵包原料
4.紅色軟質冬麥---芝加哥小麥(Chicago Wheat---CBOT),蛋白質含量較低,多用來製作糕餅、餅乾、比斯吉、蛋糕等。
5.白色硬質春麥
6.白色軟質春麥
7.白色硬質冬麥
8.白色軟值冬麥
價格影響因素
供給面要素
世界主要小麥生產國包括蘇聯、美國、印度、法國、德國、中國大陸、加拿大、澳洲等,其中蘇聯在未解體之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麥生產國,但解體後中國大陸後來居上成為第一,美國產量則相當穩定,一直居於第三位,但卻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國,出口比例佔年產量的三分之二左右,加拿大則為第二大出口國。可想而知的是,蘇聯和中國雖為前兩大生產國但由於國內人口眾多消費量龐大,反倒成為主要進口國。
就季節因素看來,冬麥由於是在秋天播種,深冬中成長,因此種子必須在嚴冬大雪的保護下慢慢滋長,若出現暖冬的現象將使得蟲類得以滋生並吃掉種子, 影響隔年的收成甚大,此外,冬天若過短對小麥的成長也是另一種傷害,因為過早的融雪將導致小麥根部在春天的發芽期受到霜害,因此二月中旬的天氣將是觀察重點。接下來的初期頭部形成階段為小麥最脆弱的時候,在此階段小麥必須完成授粉的動作,正常來講時間在5月初,而溫度必須要適中授粉才能完成,因此一旦授粉完成頭部也成形後,冬麥的價格會急速下降。最後,冬麥的成長將邁入最後等待收割的階段,此階段的氣候要求為乾熱的夏天,過多的雨量和低於一般的氣溫都不利於冬麥的收割。
需求面要素
若要分析市場需求情形,首先必須了解不同種類之麥類的主要用途
紅色硬質春麥—主要用途為供做麵包原料。
紅色硬質冬麥—主要用途為供做麵包原料。
紅色軟質冬麥---多用來製作糕餅、餅乾、比斯吉、蛋糕等。
由以上資料可得知小麥的主要用途大都來自於食品製造,相較於其他農作物,小麥作為牲畜飼料的比例反而不高,由於小麥大多作為食品原料之故,需求面的狀況相對於供給面較為穩定,且與個人收入狀況成正向關係。小麥主要進口國為日本、印度、中國大陸、東歐、澳洲等,尤其當這些國家作物欠收或是國民收入提昇時,小麥將出現大量的需求。
此外,政府的出口政策也是影響需求面的重要因素,就美國而言,法案中的PL480及GSM100條款就是著名的實例,美國政府常就其小麥進口國提供有關農產品的贈禮或援助、貸款擔保及低利貸款等,因此這些國家,包括中國、拉丁美洲、及東歐等國與美國的政治關係將大幅影響其進口美國小麥時優惠待遇的條件,並進而大幅影響小麥的價格,就此點而言,算是期貨產品中較為特殊的價格影響因素。另一個比較特殊的因素為美金匯價兌進口國的相對強弱度,如果美金對其主要進口國的貨幣大幅升值則勢必會降低其消費意願,使得美國小麥出口數量減少,反之亦然。
小麥季節性成長術語
2月突破(February Break)—通常發生在1月底或2月初,因為在冬麥的成長循環當中,這段期間是不確定性最高的時候,所以價格常常做出突破。
一年被殺死三次(Grain Crops are killed 3 times a year)—秋天播種時太熱、太冷、太濕、太乾都將妨礙其發芽。冬天太暖,或土壤的溫度變化過大。春天授粉期間太熱、太冷、太濕、太乾都將妨礙其過程。當以上三種情形發生時都會因為供給面的疑慮而引起價格突破。
美國農業部發布之重要報告
穀物庫存季報—在7月份的報告中有至6/1為止的小麥庫存狀況,藉此市場可了解前一年度的季末庫存量,影響市價頗大。
小麥月報—對於全球性的小麥供需狀況有詳細報告。
種植面積調查報告—每年1月公佈,可搭配月報使用。
出口銷售報告—每週四公佈,有一週出口量之變化和累計出口量。
世界作物生產及貿易週報—針對美國以外地區的供需報告。
黄金
黃金一直被視為貴金屬的代表,除了具有極佳的工業性質外,其具有的貨幣角色特性,成為數千年來人類重要的交易媒介物之一,尤其是動亂時期更為明顯。1944年布列寧敦森林協定更明確將黃金列為國際貨幣系統的一部份,協定中以黃金作為固定匯率之下的轉換因子,如美國政府就規定每盎司黃金兌換35美元。不過隨著時間的演變,協定的規範力量越來越弱,到了1958年外匯兌黃金比例已不符實際現況,金本位制度已亮起紅燈,投資人在預期貨幣將貶值的心理下,大量買進黃金,這種現象在1960年冬季最為明顯。
1961年黃金需求高峰再現,導致黃金準備金制度的出現,這個由主要央行(包括美國聯邦準備銀行)所組成的集團,是由英格蘭銀行管理。基金同意提供黃金來支撐美元,此制度使得黃金價格維持數年的穩定。
1967年6月法國退出基金,接著又發生了以阿六日戰爭,黃金需求因而大增,當年民間買進的總數較前一年成長了一倍多,到了1968年3月黃金準備金制度不得不宣告失敗,黃金市場也形成自由市場與官方市場。
美國曾在1965及1968年降低銀行的黃金準備率,但是美元的貶值壓力仍在。到了1971年8月15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不得不終止黃金與美元的官方關係,黃金價格開始自由浮動,由自由的國際市場來決定走勢。1974年美國政府更宣佈人民可自由持有黃金,為了避免投資人一窩蜂的買進,美國財政部更舉行了公開銷售,此舉雖然在當時阻止了資金流入黃金市場,不過那時卻是金價的起漲點。
1976-1980年間,美國前後要求國際貨幣基金會舉行了44次黃金拍賣,數量高達780噸。1978年美國再次出售部分的黃金庫存,希望達到3個目標:
1.協助美國減少貿易赤字,因為這是造成美元疲軟的主因之一。
2.直接干預黃金市場,使得外匯市場預期沖淡,穩定國際貨幣體系。
3.希望降低國際間黃金的貨幣角色。
1979年世界政局動亂,黃金成了投資人的安全天堂,11月發生伊朗狹持美國人質事件,12月蘇聯入侵阿富汗,使得金價每日以30-50美元飆漲。1980年的元月21日金價達到歷史高點,每盎司850美元,之後在事件冷卻後,金價也以同樣速度回跌。直到1980年9月兩伊戰爭爆發,才又再使金價大漲。
之後金價一直維持疲弱,1982年3月低點在每盎司310美元,1982年8月墨西哥技術性的停止償還外債,使得金價回揚至500美元以上。不過美元的強勢使黃金遜色許多,1985年2月金價回跌至280美元,此時美元開始反應貿易赤字的現狀,對主要外幣大幅貶值。1987年10月股市崩盤,金價又回升至500美元的高點。但之後黃金似乎不再對國際事件有熱烈反應,1989年10月股市小崩盤不過推升金價至470美元。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金價也無力守穩420美元。1991年10月金價徘徊在350美元左右。
金價的空頭走勢之後更加明顯,1992年金價低點已在330美元,隔年元月更見到320美元的價位,之後在美國景氣復甦及商品價格趨穩的支撐下,金價才又向上測試400美元的高點,這是6年來首度出現年度高價高於前一年的情形。1994年金價維持385美元上下整理。之後由於世界政經局勢走穩,加上多種對抗通膨的投資工具出現,使得金價持續下探至今。
價格影響因素
1.供需關係
供給
黃金主要的供應來源有三:採礦、金屑回收及拋售
採礦為黃金最重要的來源,近幾年來黃金的供應約有70﹪來自採礦生產。一般來說礦產為無彈性的,礦產的產量對金價的反應常有延遲效應,特別是1979-1980的大多頭市場中,COMEX黃金期貨暴漲至每盎司875美元,不過產量直到1981年均無重大改變,1983年後才有較大幅度的增加。根據美國礦產局的估計,全球黃金的已知蘊藏量約為75000公噸,其中南非佔了一半,巴西、前蘇聯及美國各約12﹪。
隨著1979-1980黃金市場的熾熱,金屑回收亦成為黃金的重要來源之一。通常其對金價的靈敏度非常高,例如黃金史上最高價的1980年,金屑回收的數量亦為史上最高紀錄482公噸,而當年度全球的總產量為1340公噸。
政府的拋售為三個供應來源中影響力最大且最快的,特別是前蘇聯在穀物收成不佳的年度中,常有拋售黃金換取外匯的動作。此外國際貨幣基金也是拋金的要角之一。
需求
黃金市場常被稱為需求帶動型市場,意思為需求的變動對金價的影響力大於供應的變動。黃金並不像原油或小麥可以單純的就供需來定價,因為除了一般商品的內部價值外,黃金尚有投資或投機衍生的心理價值。此外黃金具有永不耗損的特性,不像一般商品在耗用下會消失。近百年來,礦產的黃金估計約超過30億盎司,其中八成存在私人及政府的手上。因而除非礦產發生重大變化,否則產量對金價的影響不大。每年礦產的的黃金數量約佔已出土的累積量2﹪,因此全球黃金的總累積量幾乎可視為常數,而需求量往往根據經濟景氣的變動有較大的變化,因此若以供需的角度來看,需求才是決定金價的最重要因子。黃金的二大需求為製造需求與投資需求,製造需求主要用在珠寶、電子、牙科、金幣與獎章。而投資需求則以買賣金塊獲金條的方式來賺取價差利潤。
2.經濟景氣循環
經濟成長使得個人所得提高,進而購買力增強,且通常伴隨物價上揚通膨增加,這對金價的上揚有一定助益。以往通常觀察主要工業國家的經濟狀況,不過近年來一些開發中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及東南亞等國家購買力大增,已成為黃金需求重要的一環。
3.通貨膨脹
黃金價格有隨著通膨增加而上揚的趨勢。
4.利率走勢
利率走向影響通膨,利率走低導致通膨增加,進而帶動金價上揚。
5.美元
由於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佔有重要的地位,因此美元強勢不利於黃金的上漲;反之亦然。
6.原油
因為原油是人類不可或缺的原料,所以油價上揚往往是通膨走高的前兆,自然黃金價格與原油產生同向的趨勢,原油價格走高時,黃金價格亦隨之走揚;反之亦然。1973-1974年及1978-1979二次石油危機,都是金價的燦爛時期。不過1990年的波灣危機,雖然油價飆漲,不過金價似乎並未有相對的幅度反映,值得注意。
7.政治因素
部分國家的戰爭和政治動亂也會使金價上揚,尤其是南非、前蘇聯及中東地區更是市場上的焦點。
8.其他貴金屬
金價和其他貴金屬間具有相當的關係,其中以白銀走勢對金價影響最大,金/銀價格比例為一項重要的參考指標。
9.其他投資工具走勢
其他投資工具,尤其是股市及債市若走高對金價不利。
白金
白金(Platinum)是白金族(Platinum Group)的六種金屬之一,蘊藏量約佔白金族金屬礦石的31%,僅次於鈀金(Palladium),但因為白金具有極佳的導電性及抗蝕性,為該族金屬中用途最大者。
白金的供給來源相較於其他貴金屬來得單純,主要有二種:礦石開採和廢金屬回收。世界上主要的白金生產國為南非和前蘇聯地區,在南非白金是以主要產品的方式來生產,約佔世界產量50%,在前蘇聯地區白金大多是在生產鎳和鈀金時的副產品,約佔世界產量40%,另外還有廢金屬回收加以提煉,約佔世界產量5.9%,不過因回收成本遠高於黃金和白銀,致使回收產量有逐年降低的趨勢。
白金的需求來源有二種:首飾加工和工業用途。由於白金在空氣中並不與氧或硫的化合物結合,在珠寶加工過程中可保持銀色光澤,因此首飾業者喜愛的材質之一,不過工業用途才是白金最大的需求來源,包括汽車業、化工業、電子業、牙醫、和醫學工業、裝飾業以及石油工業等,其中以用於汽車觸媒轉換器的需求為最大,約佔總需求量的43%。
白金報價方式
白金有主要三個不同的市場和報價方式,第一種市場是生產者價格,這是世界主要生產國和美日兩國大客戶之間的報價,都是以遠期契約作為報價基準,同時維持在相當穩定的水準。第二種市場是交易商報價,這是由約二十個左右的金屬交易商或貿易商向前蘇聯地區、其他生產者及次要供應來源進行議價,所訂定出的交易價格。第三種市場就是期貨市場的報價。這三種報價方式中,以交易商報價和期貨市場的價格波動幅度較大。
白金期貨規格
因為美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極為發達,所以此兩國為白金的主要需求國,紐約商業交易所(NYMEX)和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皆有白金期貨合約上市交易。尤其近年來日本在珠寶業及汽車工業觸媒轉換器的用量大幅增加,目前東京商品交易所白金期貨的未平倉合約量是的紐約商業交易所的七倍左右。
價格影響因素
白金期貨價格的計算方式,除了以現貨價格加上期貨契約到期時的持有成本外,還受到下列五項的主要因素影響:
1.供應國狀況
世界上主要的白金生產國為南非和前蘇聯地區,當地政經情勢的穩定與否,將直接影響白金的市場行情,尤其是當有政治混亂或是罷工消息傳出時,白金價格波動將會加劇。
2.需求國的進口量
世界上主要的白金需求國為美國和日本,原因是這兩國的汽車工業發達,而白金是用來製造觸媒轉換器的主要原料,所以汽車銷售的數量將決定在汽車工業上白金的需求量。
3.鈀金價格變動
由於鈀金和白金具有許多相同的物理性質,尤其是汽車工業的觸媒轉換器可由價格較低的鈀金取代價格較高的白金,使得白金的價格近年來逐漸深受鈀金這個替代品的衝擊。
4.黃金價格變動
因為白金被歸類為貴重金屬,所以白金價格的變化就和黃金或是白銀有互相影響的關係,而白金因數量相對較黃金為少,因此價格通常也較黃金為高。通常世界主要國家的利率水準和國際政治局勢會直接影響黃金的價格,同時也會間接影響白金的價格。

銅在歷史上及科技方面的應用均具有極重要的地位,因其具有良好強度、展性、抗腐蝕性及對電流及熱之良好導性而為人類珍惜。銅,俗稱紅金,一直被認為是商業金屬之代表,是全球使用量僅次於鐵及鋁的金屬,與世界主要國家的經濟之脈動息息相關,在許多工業上是不可或缺的原料。銅之產量頗豐,古代使用銅以製造工具及武器,純銅或其合金亦曾用於建築或裝飾材料;今日銅在電器、水管工程、電線電纜業、建築業、珠寶業(合金之用)上應用廣泛,並為電鍍、衛生、電動馬達、電視機、飛機及人造衛星等迥異科技不可或缺之重要原料;銅之化合物則是農業及化工業之重要原料;由於銅產量豐、應用範圍廣,因此,是國際貿易上交易最熱絡的商品之一。
銅最重要的特性之一便是具有極佳之導電性,因此被大量用於電工業,以單位體積而言,銅之導電性僅次於銀。銅之導電性為國際標準之一,即長1公尺重1公克之銅在20℃時之導電量公認為100%,但現代之精煉技術已可生產出同品級銅其導電量可較此國際標準高出4%~5%,純銅呈鮮明粉紅色,打磨光亮後呈明亮之金屬光澤,銅不具磁性,但具強度,硬度中等,抗磨蝕性極佳。銅之高導熱性亦僅低於銀,工業上使用銅的主要理由多為利用其高導熱性,如電冰箱、蒸發器、加熱線圈、化工上使用之蒸餾器。和鐵不同的是銅具有永久可塑性變形,可在製造過程中,製成許多模式形狀,甚至在溫度已接近絕對零度時,也不喪失其延展性。此一特性非常重要,因為多數造形操作製造產品過程中,可不必將銅加以熱處理,因為經過熱處理後成品往往發生變色現象,再者,銅經加熱處理易於氧化,使性質變脆。銅之另一為商業利用之重要特性為其抗腐蝕性,尤以當盛裝水時免於氧化之特性最為重要,當銅管用於運送自來水時,管壁不沉積礦物質,此點為鐵質水管所遠不能及,而此特性即為高級衛浴給水裝置中大量使用銅製水管、水龍頭及有關設備之原因,另一方面,常見於銅像表面之腐蝕表層被覆物通常有保護作用,亦為優點之一,此種表層被覆物即稱銅綠,是數種銅之鹽基性硫酸鹽之混合物。
礦冶工業中銅主要的來源為硫化銅或氧化銅。露天開採的銅,佔全部銅產的80%至90%之間,由於需去除大量的泥土和礦石後才能提煉出金屬,因需要大量的資本與勞工,因此,勞動條件的惡化如工資上揚、勞動意願低落等均不利銅礦的經營,也間接地造成銅生產成本的增加;不過由於生產技術的進步和提煉方法的改進,使生產力提升進而抵銷這項使生產成本上揚的不利因素。純銅是由銅礦石經過三個加工步驟:磨碎、提煉及精煉,最後產出的陰極銅,約三又二分之一平方英呎,重300磅99.9%之純銅,是銅交易上最普遍的形式;另一重要來源為再生銅,包括銅製品在加工過程中所刨削的銅屑及廢棄銅的回收,目前美國所消耗之銅約有1/3來自回收銅。
現今銅礦藏中的90%分佈於四大地區,其中之二區位於北美洲,分別為落磯山、大湖區及加拿大中部之山區;一區位於南美洲,分佈於秘魯及智利二國之安地斯山脈;最後一區則為薩伊之上喀坦加及鄰近之尚比亞銅帶區域。全球最大的三個銅礦坑均在智利,美國則為世界之產銅中心,二國的產量總合已達世界銅產的40%,其他如波蘭和中國大陸的產量也不少。而美國雖然為全球第二大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國,接著是原蘇聯地區與日本,這三個國家對銅的消耗量總和約佔世界總消耗量的50%左右。不過由於美國和原蘇聯地區本身的銅產即多,因此所需進口的比例不致太高,但是因為日本產量少,所以幾乎所有的銅都由國外進口;其他工業國家如英、德以及中國大陸都是主要的銅使用國。
價格影響因素
1.銅的供需關係
根據供需原理,當銅的供給大於需求時,其銅價下跌,反之則上漲。表現銅的供需關係的一個最重要指標就是銅的庫存,交易者不可不重視。一般來說,銅的庫存分為報告庫存和非報告庫存兩種。報告庫存是指交易所庫存,目前世界上較大的銅期貨交易所,有倫敦金屬交易所,紐約商品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三個交易所均定期公佈指定倉庫的庫存。而非報告庫存是指全球範圍內的生產商、貿易商和消費者手中持有的庫存。由於這些庫存不會定期對外公佈,因此難以統計,故一般都以交易所庫存來衡量銅的供需關係。
2.全球經濟景氣
銅是重要的原物料,其需求量與全球經濟情況相關。經濟景氣時,銅需求增加,從而帶動銅價上升,經濟蕭條時,銅需求萎縮,從而促使銅價下跌。因此投資人可觀察各項經濟指標,例如GDP增長率以及工業生產增長率,來了解全球景氣現況,藉以研判銅價中長期的漲跌趨勢。
3.主要產銅國與消耗國的政策
智利和美國分居世界前兩大產國,總合占世界銅產量的40%,美國的銅集中在西部,亞利桑那州就達全美產量的65%。美國是銅的最大消耗國,接著是俄國和日本,這三個國家的消耗量就佔全球的50%左右,其他的消耗大國還有英、德、中國大陸。這些國家有關銅的進出口或是關稅政策,也會影響國際銅價。
4.用銅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
銅的消費量是影響銅價的直接因素,而用銅行業的發展則是影響消費量的重要因素。80年代中期,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的銅消費中,電氣工業所占比重最大,而進入90年代後,建築業中管道用銅大幅增加,成為銅消耗量最大的業別,因此美國的住屋開工率也就成了影響銅價的因素之一,投資人可注意這一項經濟指標。
5.銅的生產成本
隨著煉銅發展,銅的生產成本不斷下降。目前國際上火法煉銅平均成本為1400-1600美元/噸,濕法煉銅成本為800-900美元/噸。預計將來使用濕法煉銅的總產量將會迅速增加,降低生產成本,壓低銅價。
6.法人基金的操作方向
由於法人基金對於經濟面與產業面的研究,較一般投資人更為深入,其操作的方向不容易違背基本面,因此要預先判斷銅價的漲跌,可先觀察法人基金的留倉部位的多空方向,其相關資料,交易所會定期公佈,通常兩者之間有非常好的相關性。
7.原油的價格波動會對銅價產生影響
原油和銅都是國際重要原物料,它們需求的旺盛與否最能反映經濟的好壞,所以從長期看,油價和銅價的高低與經濟發展的快慢有密切的相關性。因此就出現了銅價與油價一定程度上的正相關性。銅的交易者可參考原油價格漲跌來掌握銅價。如果說油價合理的上漲,表現經濟緩步復甦,那麼油價的上揚會帶動銅價上漲。但如果油價上漲到合理的水準後仍持續飆升,投資人會轉而關心油價的飆升對未來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甚至導致通貨膨脹經濟衰退,這時油價的上揚反而成了銅市場的利空因素。因此輕原油期貨與銅期貨也有連帶性的波動。
8.匯率變化
國際上銅的交易一般以美元計價,以美元計價的國際銅價也會受到匯率的影響,不過決定銅價走勢的根本因素是銅的供求關係,匯率因素不能改變銅市場的基本格局,而只是在短線漲跌幅度上可能產生影響,對短線操作者而言,是可以注意研判的因素之一。

前言
自20世紀之後,鋁開始廣泛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中各種層面,雖然貿易量大幅增加,但鋁現貨價格波動仍相當劇烈,因此倫敦期貨交易所推出鋁期貨提供價格的基本指標。目前LME(倫敦金屬交易所)的成交量主要集中在鋁期貨合約,顯示其不可忽視的重要性,因此特於本文對鋁金屬以及期貨合約作一簡單介紹:
金屬基本介紹
鋁為僅次於鋼鐵的第二大金屬,基於獨特的物理以及化學特性,加上輕便、延伸性佳和抗腐蝕性強等特性導致被廣泛的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其中鋁合金就能夠有效降低運輸工具或是大型結構體的重量。另外電線電纜的製程當中目前鋁已逐漸有取而代之的情況。若鋁和氧化合形成氧化鋁有助於金屬對抗氧化所導致的損害。至2003年底,全世界鋁產能為2379萬噸左右,而國際鋁組織預估2005、2006將達到2514及2561萬噸,而其中產能增加的來源主要集中在亞洲地區,意味亞洲將成為未來鋁主要生產地。
三、分布地:目前全球鋁礦分布地以南美洲的儲存量最高,佔全世界33%左右,第二為非洲佔17%,此二處以包含一半以上的產量。以國家作區分,則以幾內亞居冠,第二則為澳大利亞,此二者合計佔西方世界的一半以上,而中國大陸則排名第四,豐富的蘊藏量不可輕忽。就地理分佈的情況來看,鋁的分布其實屬於散落狀態,主要的原因在於人民希望將自己家建設在靠近氧化鋁的產地,而這樣也造成大洋洲以及南美洲成為主要產地。另外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廉價的電力成本。另外以氧化鋁的分布而言,主要產區總共65個,分布在30個國家,主要生產國為澳大利亞、美國、中國、巴西及牙買加等等,總產量佔全球共60%,其中澳大利亞佔全世界3分之一左右。而就近期趨勢來看,北美產量逐漸減少,反而是大洋洲以及拉丁美洲逐步攀升,而造成此種現象的原因有幾種,除了北美生產氧化鋁的重要性下降之外,最重要的因素在於氧化鋁工業區主要位於鋁土礦的比鄰區,也造就氧化鋁的產地有逐漸集中的情況。
影響鋁價格變動的因素
甲、 電費:
乙、 經濟數據:由於鋁金屬攸關生活必需品的製造和生產,代表景氣好壞將直接影響市場對於鋁的需求,並且反應在由供需所決定的價格上。
丙、 用鋁行業發展趨勢:與歐美國家相比,目前中國大陸鋁使用量仍有一大段進展的空間可期,加上目前生活水準離已開發國家仍有不小差距,因此未來鋁的使用量仍然不可忽視。
主要鋁期貨合約介紹
1、 倫敦金屬期貨交易所(LME):
2、 紐約商品交易所(Comex):
3、 東京工業品交易所(TOCOM):
4、 上海期貨交易所(SHFE):
可可
可可被視為飲料消費已有數百年之久,直到1821年荷蘭製造商發現可由可可製造巧克力後,可可的用途才被定位。將可可壓榨過程中的油脂成分加入糖及原來的粉末,固體化後即成為原始巧克力。之後由瑞士大力發展推廣,因此帶動可可原料需求的擴增。
可可樹為熱帶植物,生長的範圍介於南北緯20度間,全球大約有30個主要生長地區。一顆成熟的可可樹高約25英呎,全年都會生出小花及果實,果實成熟後為莢狀,內有20-40個類似杏仁的種子,頗開後即可取出可可豆。可可樹種植的頭5年種子無法生產利用,樹齡5年後生產的可可豆才具有利用價值,且產量也會逐漸增加。15年為生產的高峰期,且能維持到30年左右,之後產量逐漸減少,40年後便不具生產效益。由於可可樹生長的時間循環很長,因此就供給面來看幾乎是沒有彈性,短期需求的增減並無法刺激可可的生產數量,此特性值得投資者留意。
可可豆一年主要收成期間有二:主要收成期是十月到隔年三月,全球有3/4以上的產皆是於此時間收成;次要收成期為五月到八月間,不過巴西在此時間產量卻大於主要收成期。由於可可全球產地多,因此形成終年連續生產的情況,降低了季節性因素的影響。
可可樹多生長在每年雨量超過50英吋的熱帶地區,20世紀以前中南美國家為主要可可生產地區,不過之後西非國家卻逐漸取代其地位。全球約有30幾個國家生產可可,不過70﹪以上的量卻集中在前4個國家,最大的生產國家為象牙海岸,其次依序為巴西、迦納、馬來西亞、印尼、奈及利亞等。在生產比例方面,象牙海岸、馬來西亞、印尼增幅最大,巴西、迦納、奈及利亞則是呈現衰退。由此趨勢來看,可可生產的地區有逐漸分散的的情形,如此一來氣候產生的供給影響有日益降低的態勢。
可可與咖啡的產銷有一項共通性,就是生產國大多是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消費國則是集中在高度開發國家。而在爭取外匯的前提下,各生產國的銷售政策便影響到了長期的產量變化,如巴西、馬來西亞等國的農民生產後可直接透過市場賣出,因此一旦可可出現有利價格,農民直接獲利後增加生產意願,便造成產量的大幅增加。不過非洲等國家幾乎都是由政府收購國內產量後,再以預定價格轉售給買主來出口,因此農民在未直接受益之下,價格對產量的影響便十分有限。
由於可可生產及消費地區的不同,因此超過2/3的生產總量皆在國際上交易,美國是最大的消費國,其次為德國、荷蘭、巴西、英國、法國等。全球可可消耗量雖然有持續增加的趨勢,不過隨著亞洲地區的馬來西亞及印尼加入生產行列之後,每年供給的數量有大於消費的情形,使得可可的庫存逐年增加,造成價格長年疲軟的走勢。近期唯有庫存消耗告一段落之後,才能冀望可可有較強勢的表現。
價格影響因素
影響可可價格的因素可歸納出下列幾點:
1.供給面
由於可可生產所需的時間長,因此供給面的變動對價格的衝擊最大。不過由於生產國多為第三世界國家,因此在資訊的掌握之下十分困難,目前以Gill&Duffus LTD及E.D.&F.MAN提供的預測資訊較具代表性。而影響供給的變因在天然方面有氣候、蟲害、並害等,以最大產國象牙海岸來看,每年12月到隔年2月熱帶季風的強弱,變直接影響到當年生產量。而人為方面則以罷工為最大變數,由於生產國家集中且資訊管道不便,使得傳聞或謠言對於可可價格的影響甚鉅。
2.需求面
可可主要的用途在於製造巧克力,在沒有其他替代品之下,個人所得及人口成長成為長期的需求影響變因。不過目前主要的消費國仍集中在美洲及歐洲,因此這二個地區受到影響較為顯著。至於亞洲地區即使人口配合經濟持續成長,不過在帶動可可的需求上反倒不是如此明顯。
3.庫存量
庫存量對商品的價格具有一定的影響,以往可可消費國是大部分庫存量的所在,不過在生產國逐漸擴展業務之後,其庫存量重要性逐漸與消費國趨於平衡,通常製造商以3-9個月為庫存水準,平均值為6個月,而庫存量對價格具有一定的穩定作用。因此市場對於庫存量及消耗量的比例十分重視,常視為市場價格的重要參考指標。
4.政策及國際組織
政府政策對農民的生產意願有直接的關係,當農民能夠直接在自由市場交易時,價格的波動會直接影響產量;不過一旦國家採行集體收購制度,則產量的變動較不能反應價格的變化。在國際組織方面,國際可可組織(ICCO)動向為市場的觀察目標,由於可可為原料價格變動最激烈的商品之一,因此在希望穩定價格的前提之下,成立了此組織。在1973、1967、1981及1986分別簽署了4次可可協定,希望以緩衝庫存及出口配額來支撐疲弱的可可價格,不過顯然在生產國難有共識加上消費國消極抵制之下,協定僅有短暫的效果,長期的趨勢仍難改變。
5.季節性因素
雖然可可為農作物之一,但由於可可生產地區分布廣泛,因此收成期間可說是涵蓋全年,再加上庫存量豐富,使得價格季節性變化不甚明顯。不過以主要收成期配合消耗量的季節影響,理論上第一季大多是價格的低點,而高點則是出現在第三季。不過經過驗證,以1994-2000的可可期貨價格高低點的分布來看,高點反倒以上半年出現機率高,低點則是以第一、四季出現次數最多,因此若是以季節性來作投資切入點,風險相對較高。
6.匯率
由於可可生產及需求的國家不同,使得國際交易特性特別濃厚,因此匯率的變化對價格產生一定的影響,美元走強則造成可可價格的疲弱。另外糖為巧克力製造的必要成分,因此糖價和可可價格往往具有同向變動的關係。
咖啡
咖啡最早是由古阿比西尼亞(Abyssinian,即現今的衣索比亞)人作為飲料之用,直到西元575年阿拉伯人開始種植咖啡,在經由義大利傳入歐洲,迅速成為極受歡迎的新興飲料。西元十七世紀時,咖啡就已是歐洲和美洲主要的非酒精性飲料。美國在建國初期時,咖啡屋就已相當普遍,該地區的咖啡消耗量甚至很快就超過咖啡主要生產國產量的總合,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進口國。
咖啡樹通常不高,高度一般在二至三公尺之間,經過春雨後這些咖啡樹會先開出小白花,然後掉落,接著沿著枝幹會長出許多小串的果實,果實則與小草莓的大小差不多,這段時間約需六至七個月,當這些果實的顏色由綠色轉為紅色或是紫色時,就代表已經成熟。
咖啡樹每年需要40英吋的雨水,咖啡種子在成熟前需要相當的水氣,收成期的氣候最好乾旱,最佳溫度在攝氏20度左右,溫度稍高亦無大礙,但是霜雪卻是咖啡樹最大的天敵,尤其是在巴西的冬季(約在北半球的六至七月間),若發生霜害會造成全球咖啡價格的大幅走揚。雖然咖啡可生長在各式的土壤上,不過由於土壤的性質不同,所生長的咖啡品質也會有所出入。一般認為,咖啡最佳的生長地點是在陽光最充足的赤道地區。
多數的咖啡樹在生長的第五年就可以有第一次的收成,每年每棵咖啡樹約可生產一磅左右能上市買賣的咖啡豆,直到樹齡25至30年左右為止。咖啡豆成熟的時間依生長的國家不同而有出入,收成期間約持續4至6個星期(通常是用人工採收),摘下後的咖啡果實裡面有一個甜醬狀的果肉,果肉含有二個扁平的綠咖啡豆。綠咖啡豆在上市之前必須先加工,加工方法主要有二種:濕式(或稱沖洗式)及乾式。大多數價格較高的咖啡豆品種是採用濕式法,乾式法所生產出的咖啡豆價格則較低。
咖啡生產國在交運咖啡豆之前,還要完成二項工作:一個就是按照大小加以分類,另外一個則是要出等級。當這些步驟完成後,咖啡豆將裝入大袋中(每袋約480磅重),以利儲存或運送。綠咖啡豆可存放的時間很長,而且品質變化不大。
咖啡期貨
美國咖啡豆期貨交易始於1882年的紐約咖啡交易所,該交易所在1916年又增加糖期貨契約,而改名為紐約咖啡及糖交易所,直到1979年和紐約可可交易所合併之後,才成為目前大家所熟知的紐約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 CSCE )
近來在紐約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交易過的咖啡豆期貨契約共有兩種:C型咖啡豆(交割標的以來自19國的Arabica咖啡豆,但不包括巴西),以及巴西的B型咖啡豆。不過B型咖啡豆期貨契約因交易不熱絡而在1982年宣告下市,目前僅有C型咖啡豆期貨契約在該交易所交易。在倫敦商品交易所( LCE )則有Robusta的U型咖啡豆期貨契約,之所以造成不同交易所交易不同種類咖啡豆期貨契約,主要原因是距離因素:紐約與南美較近,倫敦則與非洲為鄰。事實上,在1968年至1970年間,紐約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亦曾推出Robusta的U型咖啡豆期貨契約,但交易清淡而下市。
在紐約咖啡、糖及可可交易所交易的C型咖啡豆期貨契約,在交割時,價格會因來自國家的不同而按照標準價格加減若干,哥倫比亞咖啡豆是唯一可加價的咖啡豆(每磅2美分),其他國家交運的最高級咖啡豆也僅與標準價格相同,有的可減到每磅6美分(衣索比亞)。
價格決定因素
影響咖啡豆價格的主要因素可歸納為五項:供應量的變化、氣候變因和蟲害、各國政府政策與國際咖啡組織措施、罷工與市場謠言、季節性因素。
1. 供應量的變化
咖啡豆價格當然和其供需有關,但咖啡豆的需求量相當穩定,因此供應量的變化就成為短期價格變動的決定性因素,特別是巴西和哥倫比亞等主要產國的生產量都是市場注意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巴西所生產的咖啡豆雖然不是CSCE交割的標的物,不過因為巴西產量最多,因此巴西產量的變化自然會影響所有咖啡豆價格的變動。
2. 氣候變因和蟲害
巴西的咖啡豆生產不但在規模上最大,而且巴西咖啡豆生長也受制於氣候狀況(乾旱和霜害),使其在咖啡豆市場上的地位更受重視。每年六月和七月間是巴西的降霜季節,在這段期間,巴西是否有霜害發生就成為影響咖啡豆價格的主要因素。由於其他的大多數拉丁美洲國家不論是氣溫和降雨都非常穩定,所以巴西的氣候變化是從事咖啡豆交易者的注意焦點。
一般來說,西半球的氣候狀況是影響咖啡豆價格的最重要因素,而蟲害則是東半球咖啡生產的最主要問題,但近年來因除蟲技術改善與成本降低,蟲害已不再是影響咖啡豆價格走勢的主因之一。
3. 各國政府政策與國際咖啡組織措施
主要咖啡豆生產國的政府政策也是咖啡豆市場的注意焦點,由這個角度來看,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產國─巴西的政府政策就比其他國家來得重要。當巴西政府決定儲存其生產的大部分咖啡豆時,短期確實會拉高咖啡豆價格,不過這也讓哥倫比亞或其他中美洲和非洲生產國提高他們在市場上的佔有率。
一國力量畢竟有限,於是生產國便組成國際咖啡組織(ICO),訂定咖啡出口總量,及各個生產國的出口配額,以干預市場供給量來維持咖啡豆價格。不過在1980年中期以後,咖啡豆的供應量增加,使得原本運作順利的體系逐漸出現間隙,一方面是消費國不願人為因素造成其取得咖啡豆的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咖啡豆生產國間也因年年豐收而開始不遵守出口配額協定,紛紛各展神通增加出口數量,該協定反而成為偷機的惠國拓展市場佔有率的護身符。
在各個會員國各懷鬼胎的情形,經過多次的協商,仍未能訂定出新的國際咖啡協定,因此除非國際咖啡組織能訂出會員國一致認同的條約,否則國際咖啡組織對咖啡豆價格的影響力將漸趨微弱。
4. 罷工與市場謠言
主要咖啡豆出口港碼頭工人出現罷工或是謠傳罷工,有時也會影響到咖啡豆的價格,因為這會造成庫存增加或是市場預期心理。由於主要的咖啡豆生產國都在開發中國家,罷工可說時有所聞,但有時難辨真偽,不過除非是長期罷工,否則影響市場價格的時間不會太長。
5. 季節性因素
由於巴西是世界最大的咖啡豆生產國,因此在其四月至八月的收成期間內,尤其是六月至七月間,價格出現低點的機率很高,之後通常會逐步回穩,隔年的一月至二月間達到高點,這是因為北半球的冬季為咖啡豆最大的消耗季節。
但從過去資料顯示在巴西咖啡收成期間發生霜害或乾旱的機率也很高,如果發生災害往往促使價格快速上揚。即使在這段期間內巴西或其他中南美洲生產國預期發生霜害的機率不高,此時買進咖啡豆期貨的風險還是比放空來得低,因為有時市場上會謠傳有關霜害或者是災情誇大的消息,在證實之前常常會大幅拉升咖啡豆的價格。
咖啡豆是全球交易量僅次於原油的大宗物資,價格漲跌攸關咖啡豆生產國政經穩定,數十年來一直是全世界最投機的商品,大盤商、掮客、期貨交易商和咖啡豆生產國都連手買空、賣空,投機牟利。1999年7月開始,最大生產國巴西久旱不雨,影響咖啡樹開花情況,市場預料巴西未來的產能銳減,恐造成供不應求,咖啡豆期貨應聲大漲,去年十月曾飆至每磅達1.5美元的高價,然而好景不常,1999年12月,巴西普降甘霖,災情紓解,豆價狂瀉不止,應驗了咖啡豆是世界大宗物資最投機的商品。
根據咖啡豆生產國精算,每磅咖啡豆售價要在一美元以上,咖啡農才有利潤,因此咖啡豆價格回挫到一美元以下,咖啡豆生產國就開始緊張。這半世紀以來,每逢豆價跌破一美元關卡,咖啡豆生產國就會祭出「封豆入庫」計畫,也就是說當局籌措一筆資金,搜購市面上過剩咖啡豆,封存於大倉庫內,以減少流通的咖啡豆,據此拉抬咖啡豆價格,相當有效。但適逢兩年咖啡豆生產國氣候尚佳,「封豆入庫」計畫的成果並不如預期,咖啡豆價格仍持續在低檔徘徊。
棉花
目前棉花的主要交易所為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建立於1870年,同年9月即推出棉花期貨。交易所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仲介商所組成,目前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在1920年代初期棉花期貨的交易量達到頂峰,到1940年末期棉花期貨的交易金額甚至相當於其他所有商品期貨交易金額的總額,甚至數度超越紐約證交所的總成交金額。
棉花以其用途的多元化、舒適性、耐用性著稱,其成分中棉纖的天然纖維質由於在強度、顏色持久度、耐洗度、極易於加工度等特性均優於其他天然纖維的緣故,因此被廣泛應用為織布或製衣的原料;此外,其棉籽也可榨取棉花油以供人們食用。棉花是一項歷史悠久的作物,在文明古國埃及、中國的耕種歷史已超過數千年,而後經由波斯和印度傳入西方。美國的第一座棉花廠成立於1790年,在1973年軋棉機發明之後生產速率倍增,從此開始邁入棉花的商業時代,而近40年來殺蟲技術的進步使得全球棉花產量呈現倍增的狀態。
雖然棉花種類多達數十種,但僅有四種廣泛應用於商業上,亦即木棉、草棉、海島棉、及陸地棉,其中陸地棉又稱為高地棉,佔美國棉花總產量的99%,同時也佔全球棉花總產量的85%-90%以上;海島棉又稱埃及棉,因其大量種植於尼羅河河谷之故。就最重要的高地棉而言,其品質可以依照等級、纖維長度、及成熟度來判別。就等級而言,又可以顏色、外觀、及纖維協調度等三項要素來判斷,顏色是指平滑光亮或有斑點,外觀則以外表的乾淨程度與否為標準,纖維協調度可分為雜亂及平順兩種。就纖維長度而言,又可分為短、中、中長、長、及超長等,就成熟度而言,此項特徵影響棉花價格甚鉅,須經由機器來斷定。
價格影響因素
1.供給面要素
80及90年代中國大陸、美國、及蘇聯是全球最大的三個棉花生產國,佔全球總產量的三分之二。在1980年代中國大陸產量俱增,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棉花產區,而蘇聯則因為共產政體的瓦解而掉落至第三位,目前以烏茲別克共和國為代表。2000年的最新資料顯示,烏茲別克共和國的產量排名已掉落到第五名,下表為全球前十大棉花產國的資料,以2000年的資料而言,目前前三大生產國及前三大存貨國皆為中國、美國及印度,但出口國的前三大則為美國、烏茲別克、及澳洲,與生產大國有很大的差異,以下就中美兩大重要產區進行介紹。
中國大陸
1980年代為中國大陸棉花業的產量衝升的重要里程碑,產量遠超過美國及蘇聯的總產量達到世界第一,目前此一地位並未改變,但由於內需龐大的原因僅有極少數出口甚至有時尚得仰賴進口,因此其重要性反不如出口量佔全球首位的美國。中國的棉花產區基本上可以分成四大區域,即黃河流域、長江流域、西北地區及東北地區,其中前二者就佔了總產量的九成。
美國
目前美國是全球首要出口國,影響棉花價格甚鉅,種植時間最早是三月中的格藍迪河流域,最晚的是六月中的德州高原區,絕大部分則是在4月時種植,收成則介於10-11月間,年度區分時間為8月1日。四個主要產區分別是東南區的喬治亞州、阿拉巴馬州、北卡、南卡、及佛羅里達州;中南區的阿肯色州、路易西安那州、密西西比州、密蘇里州、及田納西州;西南區的德州及奧克拉荷馬州;西區則為加州、亞歷桑那州、及新墨西哥州。下表為2000年美國最新的棉花產業分布表以及此產業對美國經濟的貢獻度。
在供給量對棉花價格的影響方面,任何異常的變化都會引起鉅幅的震動,可說是影響棉花價格最大的變數,觀察指標在種植早期可注意農夫預定的種植面積和耕地的分配,在生長及收成階段可觀察氣候的變化情形。氣候的主要影響因子有可分為雨量及溫度兩種。在成長期間如果雨水太少會減緩棉花發芽和幼苗的成長,但水氣太多卻會減緩結果的速度,成熟期間也將因此延後。而溫度的失常也會降低棉花產量及品質,溼冷的溫度會延後棉花種植的時間,如延後時間過長將導致棉花在成熟之前即因早霜而凍死,在1991年時就因為棉花種植時降雨太多而造成種植進度嚴重落後,因此導致期貨價格創下94美分以上的高價。此外,庫存量也是供給面裡另一項影響價格的主因,在1990年初期因為庫存水位處於長期低點,因此些微的氣後變化就造成棉花價格飆漲。
2.需求面要素
長期以來,棉花的四大主要消費國依序為中國大陸、蘇聯地區、美國、及印度,跟主要生產國大致相同。根據2000年最新資料顯示,全球十大主要棉花進口國依序為印尼、墨西哥、蘇聯地區、泰國、義大利、土耳其、印度、韓國、日本、及台灣。在美國,近半數的棉花是用來作為製衣的原料,其餘則用於軍事及工業上,事實上,從棉花的主要用途看來,其需求量相當穩定,每年的10-11月及2-3月軋棉業者、經紀商、紡織廠採購部等開始收購棉花,因此這一時期為棉花消耗量最高的時期。
替代品的出現曾經大幅威脅到棉花的需求量,1982年因人造纖維的出現強力攻佔美國市場,導致當年度美國棉花的消費量創下70年來的新低,其後尼龍及多元酯的發明更加深替代品對棉花的威脅,直到85年之後復古風興起才使得美國的棉花消費量開始回升。一般而言,棉花的消費量除了和消費者對替代品的偏好有關之外,主要消費國國民所得的狀況也佔一重要因素,自從開發中國家,如東南亞地區經濟快速成長之後,棉花需求量也隨之上升。
3.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的影響在美國尤其顯著,其重要性質直追氣候因素,由於美國棉花種植業者都是依政府的需求來決定產量水準而非出口或一般商業需求,因此為防止農夫種植意願低落,美國政府對於棉花價格的保護政策一向不遺餘力,保護政策始於1929年,明定當時棉花貸款價格為每磅16美分的價格支撐,其後美國政府始終維持一套複雜的價格支撐案,包括平價和貸款水準、種植面積縮減方案、及出口加強方案等
4.具影響力之棉花重要報告
5.美國農業部之棉花市場回顧—以週為單位發布。
6.美國農業部之全球棉花狀況分析—每年的1、3、5、9、10月出版。
7.紐約棉花交易所之棉花週報—包括現貨期貨基本供需情形及交易狀況。
8.紐約棉花交易所之交易所月刊—交易狀況及業界動向報導。
9.國際棉花諮詢委員會定期出版之有關全球棉花供需狀況之報告,包括各生產國政府對於棉花生產相關之政策法令報導。

糖的歷史和人類的人口發展有密切的關係,而糖的生產與消費,則受益於文明的進步與地區性飲食文化的不同,而有多樣化的發展。甘蔗最初的發源地,應該是在距今約1萬年前的新幾內亞,並且由此向西傳至印度,向東傳至菲律賓,直到西元前3000年再傳至埃及。而埃及人發明了許多甘蔗的煉製法,例如甘蔗汁淨化與蒸餾法等,仍沿用至今。此外,埃及人也將糖當做滋補身體的藥品來使用。
從印度的宗教文獻中,約在西元500年,也提到一些有關印度人使用糖的記載。同時文獻中也明確地指出了印度人使用煮沸的方法,來提煉甘蔗汁與糖蜜成份,並且將糖提煉成結晶塊狀。再透過阿拉伯人將煉糖的技術向西推廣至西班牙,進而傳至歐洲。而在西元八世紀時,摩爾人佔領了西班牙,同時將甘蔗的栽種與煉糖的術帶入西班牙。在當時,摩爾人已經將糖依顏色、糖蜜的含量糖顆粒的大小及形狀做初步的分類,而他們即是依據糖的煉製過程以及地區性喜好的不同來分類。
在第一世紀時,歐洲在糖的消費方面,並不像今天有這麼多的種類,尤其是英國。英國的糖都是仰賴進口,在16世紀時,英國從西印度群島的巴貝多(Barbados)引進糖與陶瓷,當時的糖是由箱子裝起來,而且是未精煉之前的糖,呈現紅色或紅褐色,即一般所稱的粗糖,精煉糖則是新世界的產物。
直到17世紀末,糖被用來做為象徵歐洲貴族地位和社會地位的奢侈品。此外,糖也被用來做為藥劑、香料等用途。在阿拉伯人的記載中指出,10~14世紀之間,糖也是一種重要的藥品,而回教的文獻中,也有記載著從波斯到西班牙的回教、猶太教及基督教的醫師,以糖做為藥品的醫學知識。且在13世紀末的歐洲,糖更成為了醫師用來做為滋補身體的處方。糖具有高營養成份及容易吸收和消化的優點,成為唯一不受宗教或地區禁用的特產,相較於其他同樣從熱帶地區輸入的特產中,例如茶、咖啡、巧克力、煙草和酒等,糖是最普遍的商品了!而糖在英國的地位,從日常用品成為了奢侈品,主要是因為英國地理位置偏北處於寒溫帶,水果和蔬菜的產量當然比不上地中海地區的國家來的豐富,再加上英國人喜好甜酒與甜食,對於糖的需求自然較大。
隨著海權的興起,甘蔗也隨之在殖民地發光發熱,不過,甘蔗之所以能推廣至新大陸,主要是拜哥倫布所賜。在西元1493年,哥倫布從非洲西北岸的加那利群島,將甘蔗推廣到現今的多明尼加。而甘蔗在殖民地大規模地種植,則是在西元1500年以後。從西元1526年起,從巴西將大量的糖運往里斯本,而到了16世紀,巴西的糖產量,在世界上是赫赫有名且佔有極大的比重。古巴產糖的崛起,是從西元1700年代開始,由於西班牙與葡萄牙爭奪海上霸權,不斷地擴展殖民地,而使得糖的總產量不斷的激增。
製糖業在16世紀不斷快速發展的另一個主因,就是英國的糖島「sugar islands」政策。為了建立糖的貿易路線,因此,在牙買加(Jamaica)與巴貝多(Babados)等島嶼,生產與製造糖,由於糖從甘蔗成熟壓榨成甘蔗汁,再提煉成蔗糖等產品的過程中,製程的時效性也非常重要,因此,他們除了在殖民地種植甘蔗之外,也在殖民地建立製糖工廠。直到西元1675年,每年約有400艘載滿15噸糖的貨船船期,將糖運至英國。也正因如此,糖在殖民地也成了消費品,再由各地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造就了糖產品的多樣性以及煉糖技術的突飛猛進。
直到西元1800年末,古巴取代巴西成為世界的第一大糖產國,為加勒比海的製糖業,創下前所未前的榮景。但在殖民地獨立風吹到此地時,古巴、波多黎各、海地等殖民地紛紛獨立後,糖的產量也大幅下滑。不過,由於英國的海權行動,主要是建立貿易的路線,所以,他們在獨立之後,可以不必依賴殖民國的市場配額,而繼續發展他們的糖業。在此之時,由於甜菜糖的產量在全球市場中持續萎縮,而蔗糖則由於產品的多樣性、病蟲害有效控制、甘蔗提煉技術進步以及運輸技術的進步,使得蔗糖的競爭力大幅提升。
西元1862年,古巴人Alvaro Reynoso發表了有關增加蔗糖產量的論文,以科學化的生產管理方法,來提升單位的甘蔗產量。他的論文,被翻譯成法文、西班牙文、英文和葡萄牙文等,快速的在世界各地流傳,也將古巴推向當時的世界農藝中心的地位。而古巴人為了紀念他,更將他的生日訂為「Sugar Cane Day!」。
從西元1789年到1934年間,美國對於進口的糖課徵關稅和貨物稅,所課得的稅收是當時美國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在西元1892年時,在西班牙與美國之間的戰爭之後,美國的糖的主要來源是從古巴、波多黎各以及菲律賓進口,也因此更促使了古巴的糖產量快速激增,而古巴的糖就會受到美國糖政策極大的影響。在古巴成了共產國家之後,美國即禁止古巴的糖的進口。古巴的難民,不斷地湧入美國的弗羅里達州,這些難民同時也將甘蔗的栽種與製糖的技術一併帶入美國,造就了弗羅里達州製糖業的蓬勃發展,直到西元1961年,在弗羅里達州的8家製糖廠之中,有2家是古巴人所設立。而且由於弗羅里達州具有合適的氣候、肥沃的土壤以及優良的農業知識和製糖技術,使得弗羅里達州能以規模經濟的方式大力發展製糖業。
糖在商業上的主要來源為甘蔗(cane)與甜菜(beets)的結晶型態,為天然的甜味劑。蔗糖初步提煉之後即為粗糖(raw sugar),粗糖再加以精煉為精糖(refined sugar)或俗稱白糖(white sugar),而甜菜則可直接提煉為白糖,不需要經過粗糖的中間步驟,雖然成本較低,但因品質較佳,所以售價經常較粗糖高。
由於甜菜所提煉出來的糖是直接結晶成白糖,所以,不能當做粗糖交割,而美國CSCE的11號糖,即是粗糖合約。甘蔗為禾本科植物,主要分佈在世界各地的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一株甘蔗從種植後經過9到36個月的生長季到成熟後,約可達15英呎左右。收割時,只砍去地面以上的莖部,根部仍會再長出新芽,經過9個月到1年之後,可以再度收割,但產量會逐年遞減,總共可以收割5到20次。但當產量低於水準以下之時,必須重新種植。
由於甘蔗不像甜菜一樣有深入地表的根部可以吸收與儲存水份,必須要有充份以及規率的雨量,使甘蔗的莖部可以儲存水份以轉換成糖份,所以,產量與雨量的關係相當大。而甘蔗的莖經過壓榨後約可以得到85%(以重量計算)的甘蔗汁,其餘的15%為甘蔗渣,但其中所含的甘蔗汁經過淨化、煮沸與結晶的過程後,只能得到11%淡褐色表面覆有糖蜜的粗糖。
糖最主要的用途是在食品與飲料方面。在食品應用上,主要為穀物加工品、糖果、巧克力、罐頭水果、冰淇淋等。在飲料的應用上,則可以用來做為汽水或可樂的主要成份,不過近年來軟性飲料的流行,也是糖的重要使用來源之一。
價格影響因素
1.供需概況
由於糖的來源,可分為甜菜直接提煉的白糖與甘蔗提煉成粗糖後再提煉成白糖,因此,在赤道至溫帶地區皆可產糖,所以,糖的產量也較不會集中在少數或特定的幾個國家之中,幾乎是任何國家或多或少都有生產。若以近年的產量平均值來看,由甘蔗所提煉的糖已從10年前的6成到現在的7成以上,並呈現穩定成長的趨勢。
以地理位置來看,甜菜糖的生產多集中在北半球的溫帶地區,以歐洲為主。蔗糖的生產則多集中在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尤其以南半球的國家為主。全球的產糖國家有100個以上,其中有72%是蔗糖。目前全球的10大產糖國,依次為印度、歐盟、巴西、美國、中國、南非產糖國、泰國、墨西哥、澳洲與古巴,這十國的總產量占了全球糖產量的74%。其次,蔗糖主要以開發中家為主(例如印度、巴西、古巴與中國大陸…等),而甜菜糖則以已開發國家為主(例如法國與德國),因此,糖的生產與耗用之間常呈現地區性的不平衡,故有國際貿易上的需求。而粗糖的研究,便可以此項特性,作為一區隔的因素。
在全球市場上交易的數量,約佔糖總產量的27%,主要是因為多數的糖產國,本身也有糖的需求所致。其中,主要的五大出口國分別是巴西、歐盟、澳洲、古巴和泰國,這五個國家的出口量,約佔全球糖出口量的70%。表中的SADC是指南非八大產糖國,分別是馬拉威、模里西斯、莫三比克、史瓦濟蘭、南非共和國、坦尚比亞、尚比亞以及辛巴威。若以國家來區分,印度為全球產量最大的國家,而且以蔗糖為主,每年的產量可超過一千萬公噸以上。中國大陸的糖產量則是在近幾年內快速增加,直到今年位居第五大產國的地位。
隨著下游產品持續增加,糖的用途也更為廣泛,近年來南非產糖國的產量雖然有逐漸上升的趨勢,不過,南非各國對於糖的需求也正以每年約3%的速度成長。
2.產地氣候
甘蔗的主要產地在熱帶及亞熱帶,產量和出口量最多的是巴西和古巴等。由於甘蔗在生長的過程中,需要持續而且穩定的雨量,因此,乾旱和颱風就成了甘蔗的最大天敵。在今年(西元2001年)時,由於氣候不利的影響,使得糖的產量明顯不足,澳洲、古巴和巴西這三國受害最深,其中又以巴西最為嚴重。
3.生產國的消費狀況
粗糖的特徵是平時價格波動很小,一旦有行情時波動常劇烈。雖然全世界的產糖國極多,但產糖國的自國消費情形,直接關係到糖在整體市場的交易量及行情。而全球市場的總產量之中,有73%是自國消費,在國際市場上交易的數量,僅佔所有糖產量的26%。雖然近年來南非產糖國的產量有逐漸增加的現象,但南非諸國的消費量,以每年3%的幅度在持續增加之中,所以,當產糖國的自國消費量失調時,可能會使糖價暴漲暴跌。
4.庫存
最能夠影響糖價變動的因素,就是糖的期末庫存量,期末的庫存量與該年消費量的比(稱為庫存耗用比),會決定價格變動的幅度,通常庫存耗用比的循環性波峰與波谷和糖價的循環相當吻合。糖的消費量隨著全球人口的增加,每年約成長2%,但在1963、1974、1980與2001年之間,糖的產量不足以應付消費量,必需動用到糖的庫存。以西元2001年來說,糖的總產量約為128百萬噸,比1999年和2000年的總產量還少了10百萬噸,而糖的總需求約為130百萬噸,不足2百萬噸。所以使得糖價從2000年12月的150美元/噸,一路上漲到240美元/噸。一般來說,全球的正常庫存約為25%(年供需量的20~30%),若超過30%是供給過剩,若在25%以下則是不足。
5.國際糖協議
國際糖組織(International Sugar Organization,ISO)為了有效監控國際糖價在其所謂的合理價格內變動,召集全球主要的糖出口與進口國舉行國際糖協議,並在1977年協議中將以出口配額與準備這兩種工具,期望能將糖價控制在每磅13至23美分的價格範圍中。不過,在1978年之時,當時的糖價約在10美分左右,在出口國想要支撐糖價,但進口國想要更低的糖價之下,糖的合理價無法達成共識。再加上當時歐盟並未參與該協議,在全球庫存過多的情形下,糖價跌至6美分以下。但在1980年時,出口國與進口國主客易位,糖價大漲至40美分以上,使得ISO穩定糖價的最高方針形同具文。
6.替代品
隨著全球人口的成長與生活水準的提昇,糖的耗用量幾乎為直線增加的趨勢,然而在科技日漸進步下,糖的競爭性替代品的數量與價格越來越有利於糖競爭(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等),因此實際上糖的耗用量之直線成長率尚無法越過以指數成長的人口膨脹。
7.糖的其他用途
由於巴西九成的原油必須仰賴進口,國際油價的波動,對巴西的國際貿易收支影響甚為大,因此,巴西政府利用自己國內生產的蔗糖來提煉乙醇,當國際原油價格過高而且糖價相對較低時,巴西即大量將蔗糖提煉為乙醇做為汽車燃料使用,並鼓勵使用乙醇燃料的汽車。十公噸的甘蔗約可提煉出一公噸的粗糖或175萬加侖的乙醇,因此,當國際糖價較有利可圖時,巴西較傾向於生產粗糖以賺取外匯,而國際糖價低迷時,則有利於製造乙醇來減輕進口原油的負擔。
短期利率期货
美國國庫券T-Bill期貨與三個月歐洲美元期貨合約皆以一百萬美元為一個合約單位,短期利率期貨合約是以指數化的方式報價,亦即直接以100.00%減去該項金融工具的收益率,即等於期貨合約的報價。故期貨合約每一個指數跳動點(一檔),即相當於每0.01%收益率的變動,每個指數跳動點的價值,亦即利息收入的變動,其計算如下:
$1,000,000 × 0.01% × (90/360) = $25
例如當三個月收益率從4.00%調降至3.00%,其期貨合約報價即從96.00%上漲至97.00%,升幅為100個跳動點,其差價為2,500美元。
长期債券期貨
債券期貨為利率期貨之一,屬於固定收益債券的期貨契約。固定收益債券之擁有者可以定期向發行者收取固定金額之利息,到期時並可收取本金。這些債券因為期間的不同,可以區分為一年或一年以下的短期利率,即貨幣市場工具;與一年以上的長期利率,即資本市場工具。
固定收益債券依發行者的不同,可分成政府發行的公債,民間發行的公司債及金融債券等。一般而言以政府發行的債券信用較好,流通較廣,數量也較大。就美國而言,政府發行的公債有聯邦政府發行的一年以下國庫券(T-Bills),一年以上十年以下的國庫票(T-Notes),及十年以上的國庫債(T-Bond)。
固定收益債券有二項主要風險:利率風險及違約風險。利率風險有時稱作再投資風險,即債券持有期間因為利率的變化,而使得債券價格產生變動。違約風險則是發行者因財務方面的困難,使得利息或本金的支付發生問題。
一般而言風險越高的債券為了吸引投資人,常提供較高的報酬率。至於美國政府被視為債信最好,不大可能違約,因此在既定的到期日下,美國政府債券的利率最低。民間則有債信平等公司如S&P或Moody來對流通的債券作出評等,債信等級較高的公司,常可支付較低的利率。
雖然違約風險有時很重要,不過利率風險往往是持有固定債券的人最關心的變化。固定收益債券的價格和殖利率成反向關係,以折扣債券來說,在到期日前並不發放任何債息,但持有者可在到期日時獲得債券的面額。這種債券的價格公式如下:
P=FV÷(1+r)t
其中FV是到期日的面額,r是年度化的殖利率,t是到期期間。
Ex:某一折扣債券之面額為1000元,到期日距今5年,若此債券殖利率為12﹪,其市價為:
P=1000 ÷(1+12﹪)5=567.43
若殖利率上升,折扣債券的價格必下跌,附息票的債券也是如此,此種債券在發行日及到期日間會定期支付一定數額的利息,到期日則會支付債券面額。這種附息票債券的價格如下式:
P=ΣCt ÷(1+r)t
其中Ct是t期時債券所支付之現金流量。
Ex:某一息票債券之面額是1000元,殖利率13﹪,半年支付利息60元,一年後到期,則此債券目前的市價為:
P=60/1.065 + 1060/1.0652=990.90
不同到期日的固定收益債券會有不同的殖利率,將同一類型之債券按不同的到期日描繪可形成利率的收益曲線。若期間越長殖利率越高,稱為正常收益曲線;反之若期間越長殖利率越低,稱為倒向收益曲線。最通用解釋收益曲線的理論有二:流動性升水理論與純粹預期理論。流動性升水理論認為長期債券流動性較低,利率風險較高,因此投資者在其他條件不變之下,若要長期持有則殖利率必須較短期利率高,高出的部分稱為流動性升水。純粹預期理論認為長期債券的利率,等於持有債券期間所預期之短期利率的平均數,因此根據對未來的預期,長期利率可能高於或低於短期利率。
在所有期貨契約中,美國政府長期公債契約複雜性最高,其因導致於交割規則的彈性。在國庫券期約,交割時間只有3天,且只有3種不同到期日的國庫券可供選擇。而長期公債之交割日則長達1個月,且有超過10種不同到期日與不同票面利息的公債可供選擇交割。雖然如此,但美國政府長期公債期約卻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期貨契約。自1977年8月上市交易以來,長期公債期約的成長驚人,1990年之交易量達到七千五百萬口,超過CBOT一半以上的交易量,幾乎是美國第三大期貨交易所NYMEX交易量的二倍。
長期公債期約不只在美國成功,其他各國仿製的該國長期政府公債期約也都很成功,美國之外最成功的長期公債期約是日本及法國。長期公債期約的成功和政府債券現貨市場的成長有關。1980年代各國政府都持續有預算赤字,尤其是美國,赤字連年擴張,導致政府公債發行量大增。另一方面,美國聯邦準備會自1980年代採用追求貨幣成長穩定政策,使得利率不確定性大增。由於長期利率期貨為規避長期利率風險的主要工具,因此交易量的大增是可理解的。
美國政府長期公債之現貨市場包括T-Note及T-Bond,這些債券的次級市場是由經核可的政府公債經銷商組成的店頭市場,而報上刊登的現貨公債之價格及殖利率,通常是經銷商對一百萬美元以下交易之報價。公債的買進及賣出傳統上是根據面額的百分比來計算。百分比後的1點是以32進位來計算,最小變動值是$31.25。例如公債價格為90.16,面額為100,000元,則此債券價格為:
P=(0.90×100,000)+(0.01×100,000×16/32)=90,500
長期公債都附有息票(coupon),利息通常每半年發一次,公債價格公式為:
Po=Σ【C/2 / (1+R/2)(t-1)+(tc/b)】+【Pt / (1+R/2)(2n-1)+(tc/b)】
其中Po:公債現價 Pt:公債面額(通常假設為100) R:年度殖利率
C:每年利息金額 n:到期日前之年數 tc:到下次發息天數
b:發息一次之天數
根據上式,若是公債現價已知,則可求出相對之殖利率;反之,在既定的殖利率水準之下,可算出公債的價格。
CBOT的T-Bond期約,要求交割面額10萬元,到期日至少15年,明目息票率是6﹪的美國政府長期公債。和其他期貨相同(外匯例外),賣方在交割月到臨時可選擇何時,以何種債券交割。不過因息票率與到期日不同且種類繁多,金額也不同。為了調整這些交割公債的不同特性,T-Bond期約指定轉換係數,來調整發票價格。
價格影響因素
1.利率走向
利率是最直接影響債券價格的因素,當利率上漲時,債券價格下跌;反之利率下跌時,債券的價格會上漲。而利率的走向取決於整體的經濟因素,如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成長率、經濟成長率、央行政策等。因此對未來利率水準的預期會影響到債券的價格,若是預期利率變動幅度將加大,則價格的變化也可預期加劇。
2.股市影響
股市與債市中期來看具有資金排擠的效應,當股市走勢不佳時,債券就成了資金的避風港,若再搭配強勢美元條件不變之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3.政策發展
政府赤字、舉債幅度、政策預算等都會影響到政府發行公債的幅度。一般而言,3年期、10年期中期債券及30年期長期債券,分別在每年的二月、五月、八月及十一月第一個星期的星期二、三、四分別拍賣,這些拍賣稱為季度拍賣。而每季公債的拍賣結果若是成功,則會帶動公債的市場價格上揚,反之若是拍賣不熱烈,則對公債價格不利。
欧元期货
歐元(Euro)這個名稱是1995年12月歐洲議會在西班牙馬德里舉行時,與會各國共同決定的。歐元的正式縮寫是EUR。
歐元的符號,看起來很像英文字母的E,中間有兩條平行線橫在其中,這個符號的構想來自希臘語的第五個字母(ε),一方面取其歐洲文明發源地的尊敬,一方面也是歐洲(Europe)的第一個字母,中間兩條平行線則象徵歐元的穩定性。
【Euro】歐元正式名稱
【EUR】ISO代碼
【EURLIBOR】歐元參考利率
【計算天數】實際天數/360
【TARGET】
泛歐自動即時總額清償快速匯款系統(Trans-european Automated Real time Gross settlement Express Transfer, TARGET)連接各國境內的自動即時總額清算系統(RTGS),是提供歐洲中央銀行施行單一貨幣政策的重要基礎。
TARGET於1999年1月1日開始運作,營業時間為07:00~18:00(CET,歐洲中央標準時間),客戶付款業務時間則為07:00~17:00。每逢週六、週日及每年的1月1日與12月25日(此兩日為銀行結算日)關閉。
【營業日】除了星期六、星期日、1月1日、12月25日之外,全年無休
【紙鈔】7種:面額5、10、20、50、100、200、500
【硬幣】8種:幣值0.01、0.02、0.05、0.1、0.2、0.5、1、2
【URO】Reuters報價代碼。
日元期货
日本自1886年起採用金本位制,並發行可以兌換金幣的日本銀行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廢除了金本位制,1964年日圓成為國際流通貨幣,布雷登森林體系瓦解後,日圓在1971年實施浮動匯率,此後日圓日趨堅挺,與美元的弱勢形成強烈的對比,並成為較強的國際貨幣。
日本是一個自然資源貧乏、國土狹小的國家,經濟發展的強勁推動力必須來自對外貿易,日本的進口額很高,但出口額更高,每年都有巨額的外貿順差,是世界第三大進口國及出口國,日本經濟近年來一直保持很高的增長速度,1951-1973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增加率高達10.1%,在眾多西方國家中屈居一指,1968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1428億美元,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雖然1985年日圓持續升值對國內經濟造成不利影響,但經過產業調整,工業生產很快恢復,失業率降低,1991年底至1992年初,日本金融醜聞傳出,經濟開始蕭條,成長速度減緩,目前日本經濟上未全面復甦,2001年3月日本銀行再度恢復零利率,以期刺激經濟為目標。本篇報告以流通性較佳在CME交易的日圓期貨為研究。
價格影響因素
影響匯率波動的因素有很多,有些可預測,有些是不可預測的,有些是經濟的,有些是政治的,其中對匯率最具關鍵的有下列幾項:
1.貿易順逆差
一個國家的貿易順差如果持續擴大,那代表在當時的匯率下,該國的出口商出口競爭力甚強,所以出口金額筆進口金額大,貿易順差才會持續增加,如此一來,該國家的就會有升值的壓力。尤其近年來,世界貿易最大入超國-美國,一直以匯率作為作為貿易順差國-日本,要求縮減貿易逆差的籌碼,使得貿易順差與否,成為影響匯率長期走勢的關鍵之一。
2.利率動向
在目前國際性資金移動非常迅速的金融大環境下,套利的資金經常會從利率低的地區流向利率高的地區,尤其當一個國家利率逐漸走高時,其匯率更往往居高不下,不過仍需考量其他國家相對利率變動之間的影響。
3.物價水準
物價水準低的國家,由於沒有通貨膨脹的壓力,所以中央銀行為了刺激景氣,大可肆無忌憚的調降利率,相對匯率也就因而有進一步貶值的空間;相反的,如果一個國家物價水準不斷上升,央行為了控制物價,必會調高利率,如此一來,其匯率也會隨之水漲船高,至於一個國家的物價變化,一般是視消費者物價指數的變化而定。
4.經濟景氣
一個國家如果經濟穩定成長,該國央行不必為了刺激景氣而調降利率,其匯率自然比經濟景氣較差的國家呈現相對強勢,如果一個國家經濟進入衰退期,貿易逆差擴大,利率誘因央行刺激景氣而節節下降,其貨幣值恐怕也會隨之逐漸貶值,至於一個國家的景氣是在逐漸復甦,抑或正慢慢衰退,如果失業率持續降低,外銷訂單,領先指標、工業生產均連袂回升,就顯示景氣正由衰退期邁入復甦其。
5.央行貨幣政策
各國央行為了達到穩定物價、促進經濟成長兩項政策目標,對於匯率波動趨勢,以及其所能容忍的波動區間,均早有定見,如果匯率脫離了目標區,中央銀行或公開喊話,或改變利率政策、或直接進場干預,總是千方百計地希望把匯率拉回到目標區,因此關於各國央行的匯率決策模式。
日圓歷史走勢分析
1971年日本開始實施浮動匯率制,當年12月的匯率是1美元:308日圓,之後日圓不斷升值。
1995年4月,日圓創下戰後最高紀錄,1美元:79.75日圓(期貨最高來到1日圓:1.2625美分),1995年是國際社會頗多動盪的一年,突發事件頻繁,日本為了關西大地震後的重建,贖回大量的海外資金;美日汽車貿易談判破裂後,美國為了報復,對日圓暴升採取袖手旁觀的態度,隨後墨西哥發生金融風暴,墨國為穩定披索匯率而大量拋售美元,同時美國出鉅資援助墨西哥,使得美元下跌,日圓飆升對日本經濟擺脫金融危機極為不利,進而影響到全球經濟復甦,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與日本政府再度攜手合作,同時與日本、德國和瑞士央行聯手干預,將日圓推進到1美元:104日圓(1日圓:0.9615美分)。
1998年日本經濟形勢最艱難的一年,第一季經濟成長率下降到-5.3%,第二季為-3.3%,銀行壞帳嚴重,同時期東南亞金融風暴對日本海外出口市場和投資市場衝擊巨大,而日本政府對經濟衰退束手無策,頻繁出爐的經濟政策毫無作用,民眾的不滿引發橋本內閣的下台;8月底開始,日圓大幅回升,原因在於美國經濟成長放緩,美日貿易進一步擴大,導致日圓在短短2個月內反彈到114.33(期貨在8月底貶值到1日圓:0.6807美分)的價位。
綜觀日圓總會在經濟大幅衰退時暴跌(貶值),且極易受到亞洲地區和世界其他地區金融動盪的影響,但日圓的升值卻往往與經濟基本面關聯性不高,通常日圓升值的時候,日本經濟並不理想,往往剛走出谷底,而且日圓升值幅度大,通常一次連續攀升10%以上,這與日本經濟特性與國際匯市關係密切。另外日本每次波動後經過一段時間,一般會回到1:120日圓(約1日圓:0.83美分)附近,主要因為日本、美國和歐洲其他主要國家的經濟實力對比,從80年代後沒有發生明顯的變化,因此從中期來看,日圓再波動一段期間之後,通常會回到長期的均衡價位。
美元指数期货
出人意料的,美元指數並非來自CBOT或是CME,而是出自紐約棉花交易所(NYCE)。紐約棉花交易所建立於1870年,初期由一群棉花商人及仲介商所組成,目前是紐約最古老的商品交易所,也是全球最重要的棉花期貨與選擇權交易所。在1985年,紐約棉花交易所成立了金融部門,正式進軍全球金融商品市場,首先推出的便是美元指數期貨。美元指數期貨的計算原則是以全球各主要國家與美國之間的貿易量為基礎,以加權的方式計算出美元的整體強弱程度,以 100為強弱分界線。一共採取了10個國家為計算標的,以歐元、日圓、瑞士法郎、及英鎊為主。
價格影響因素
1. 美國經濟整體表現—貨幣強弱為國力之顯現
a、貿易經常帳 (Trade Deficit)
美國經濟自1999年下半年以來持續擴張,轉強的消費需求及企業投資大幅擴張使得進口額持續大幅增加,但由於出口額卻未能隨之成長,導致貿易逆差的缺口持續擴大,按理說這時必須透過貨幣貶值的效果來解決,但由於目前美國仍堅持強勢美元政策因此其貿易赤字持續擴大,長此以往勢必影響美元之強勢地位。
b、失業率 (Unemployment Rate)
1999年底美國失業率降至1960年代以來的新低,由於擔憂勞動市場緊縮將導致通膨,進而壓縮企業獲利,FED開始採行一連串緊縮貨幣政策,差點使得美國經濟出現硬著陸之危機,失業率更在2001年3月出現近年來新高。
c、企業獲利 (Profit Earning)
受到勞動成本,資金成本大增且消費減緩的影響,美國企業獲利水準出現逐年下降的趨勢,今年以來不斷發布的企業獲利預警及調降財測的動作將使美國的經濟強勢地位受到嚴重威脅。
d、生產力成長性 (Growth of Productivity)
要生產力持續成長,即使勞動成本增加,即使就業成本上升仍不至於導致通膨。恩此美國能否順利軟著陸的關鍵將落在生產力身上。但是今年以來資本利用率及資本設備支出一再創下新低,對於生產力的提昇並不是一個樂觀的消息。近來各界包括葛林斯班都促請小布希政府應加速培植技術勞工,而此一方案將有機會大幅改善勞動力的結構,進而增加生產力。整體而言,預估今年生產力的成長將是逐步趨於平緩,而其仍具有抑制通膨的力量。
2. 美國利率動向
由於美國擁有相當強勢及獨立的央行,因此貨幣決策對其經濟整體表現具有關鍵性的影響力,因此每次聯準會的例行性調息會議都會對匯市產生或多或少的衝擊。由於利率直接影響外幣存款的固定收益高低,因此美元指數的強弱受到調息的衝擊甚大。在過去講求固定貨幣收益的年代裡,一國貨幣的存款利率越高可吸引越多的國際資金匯入進行套利而使得匯率走強,但在近年來美國股市高科技股狂飆之後,由於利率升高不利股市整體表現,反而使得國際資金匯出採行緊縮貨幣政策的國家,匯價也因而走軟。利率的走向則取決於上述的整體經濟因素,如通貨膨脹率、貨幣供給成長率、經濟成長率、央行政策等。因此市場對未來美國利率水準的預期會影響到美元指數的價位。
3.股市表現
一國股市若表現優異,將吸引國際資金流入投資,進而帶動匯率上揚。代表作為此波美股的新經濟熱潮,令人咋舌的高投資報酬率使得高科技類股成為全球的超級吸金機器,而美國股匯市也同步展開一波多頭行情。
4.其他主要貨幣的相對強弱度—歐元
在歐元推出後,德國馬克、法國法郎、義大利里拉、荷蘭幣、及比利時法郎五合一,歐元一躍成為最重要的權值貨幣,占美元指數總成數高達57.6%,影響甚鉅,權值也形成集中在歐元、日圓、及英鎊三者身上的趨勢。因此,歐洲央行的貨幣政策動向及歐元區的經濟表現都是觀察美元指數強弱不可或缺的要素。
活牛
牛隻的飼牧,大約有67%是在美國。在1996年的調查中指出,美國的牛隻飼牧者之中,由一般家庭所飼養的牛隻總數不到600頭,從最近50年的資料顯示,這些飼養牛隻的家庭,幾乎都是原來就有飼養牛隻的家庭。傳統的飼牧業者,主要是飼養小牛和生產牛乳為主。牛隻通常在夏末初秋之時進行繁殖配種的工作,經過冬天之後,小牛會在春天出生。如果是將來要出售或做為食用的牛隻,在出生之後約1至3個月內的小公牛會被飼牧者閹割。出生後的小牛是以欄牧為主,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於欄牧較容易管理。小牛在出生後,大約6至10個月之間會斷奶,此時小牛的體重大約會在300~600磅之間。小牛在斷奶之後,傳統的飼牧業者便會將小牛出售給商業性質較重的飼牧業者。這些從傳統飼牧業者購得小牛的飼牧業者,會繼續飼養小牛,當小牛的體重到達600~800磅時,牠們便可以開始做為人們的食物。此時,這些牛隻即是市場上所說的「Feeder Cattle」,即是市場上(CME)交易的飼牛。
飼牛(Feeder Cattle)雖然可以馬上宰殺做為人們的食物,但實際上飼牛仍是以商業上的交易為主。牛隻從小牛飼養至飼牛後,飼牧業者會再以不同的飼料來餵養飼牛,將飼牛再餵養至900~1400磅左右,再宰殺後賣出,才是市場上主要的牛肉食品。而飼牛再飼養時,可以分成以牧草飼養(稱為cold feed)與穀物飼養(稱為hot feed)二種。以牧草飼養的成本較低,但以穀物飼養的牛肉品質較佳。所以,牛隻從出生到成為市場上的肉品時,大約是二年半的時間。在美國的牛隻飼牧,主要分布在德州、堪薩斯州、內布拉斯加州、科羅拉多州、奧克拉荷馬州、南北達克塔、明尼蘇達以及蒙大拿州等。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成長,人們的所得提高對於生活的品質相對的要求也會升高,飲食習慣也隨之調整,牛隻從以往的協助農耕或家畜的角色,變成了人們主要的食品之一,現今在美國飼養牛隻,是以商業行為為主要目的。而美國人民對牛肉的偏好,尤其在速食業的興起之後,便成為了美國人民的主食。從近年的零售業銷售統計資料來看,牛肉的銷售,大約佔了美國零售業的六成左右。
價格變動因素
1. 供給面因素:
(1) 牛隻飼養循環:
牛隻從出生到成為肉類食品,大約需要二年半的時間,所以,一般的飼牧業者,都以本年度的需求量,來決定未來的飼養數量。也正因如此,常會使得牛隻的飼養數量,落後於實際的供需情形,而形成了飼牧業循環的特殊現象。當本年度的牛肉需求量增加時,會使得本年度對於活牛的需求量增加,而活牛的需求量增加又導致飼牛(Feeder Cattle)與小牛的需求量增加,所以,本年度的牛隻飼養量就會增加。反之,當牛肉的需求量下降或生產過剩之時,活牛的需求量下降,也導致飼牛的需求量下降,飼牛在市場上也形成供過於求的情形,進而使得本年度整體的飼養量下降。從歷史的資料來看,牛隻的供需變化的一個循環大約是8年,飼養量由低至高大約是6年,而由高至低大約是2~3年。
(2) 飼料價格的波動:
牛隻由小牛飼養至飼牛後,會分成以牧草飼養(Clod Feed)與穀物(Hot Feed)飼養二種。而採用穀物當飼料時,穀物價格的變動,自然就會影響到飼牧者的飼養成本,進而使得本年度的牛肉成品價格上揚,並且降低次年穀物飼養的比例。
(3) 醫學與遺傳工程的影響:
由於基因工程的進步,動物的複製已經成為了事實。雖然,在道德及其他因素的考量,目前尚未將此項科技成果落實於飼牧業之中,但在將來的某一天,它也可能是另一可能影響牛隻供給的因素。再者,狂牛症成為了全球偶蹄類動物的最大殺手,未來的醫學是否能夠提供有效的牲畜傳染病預防或根治,也會影響牛隻的生產數量。
(4)季節性因素:由於牛隻的飼養過程,本來就具有循環性,冬季美國中部河水結冰,初春之時冰雪融化,使得美國中部的水路運輸癱瘓,因此,市場上的活牛供給較少。
2. 需求面因素:
(1) 牛肉的優點:活牛最主要的需求,是來自於市場對牛肉的需求。近年來由於美國牛肉公會(American Beef Council)等機構透過電視廣告、電台廣播等傳播媒體,大力推廣牛肉的優點,強調牛肉的營養成份比其他肉類高優點,使得一般大眾對於肉類食品的攝取,漸漸的以牛肉為主,所以,牛肉就成為近年來美國的肉類食品中最受歡迎者。
(2) 人口成長速度:活牛的的用途,主要是做為人類的食品,因此人口的增加,提高了對牛肉需求的數量。由於全球人口仍是不斷的成長,對於牛肉的需求也逐漸增加,所以,一向以內需為主的美國牛肉,外銷的比例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3) 所得:所得決定了人們的消費能力。牛肉在肉類食品上的價格,比一般家畜的肉類食品價格高,因此,人們的消費能力愈高,對於營養品質較高的牛肉,自然也會有較高的攝取量。
3. 替代品的因素:
消費者對於食品的選擇,不會因為牛肉是屬於營養成份較高的肉類食品,就表示它不會有替代性。當牛肉的價格上升時,自然會使得消費者以其他的食品來取代牛肉,例如豬肉、雞肉等肉類食品或麵食等穀類食品。所以,雖然牛肉本身的價格未上升時,如果其他食品的價格下降,也有可能會影響到牛肉的消費量。
瘦豬
豬隻已經從過去富人的食品成為全民化的主食,因此價格的變化不大。但是由於瘦豬只是豬隻身上部分,供需容易操縱在少數人手中,導致價格有時會出現大幅度的變動。另外,豬腩主要用於製作培根,約佔豬隻總重的百分之十五,因此培根的需求以及其替代品的供給,會對瘦豬的價格變化造成影響。
瘦豬是以現金作結算,在最後交易日,期貨價格會對CME的豬腩指數(Lean Hog Index)收斂。瘦豬指數是以美國各主要產區的瘦豬價格作日期加權平均計算而得。資料由美國農業部所蒐集。
影響價格的因素
影響價格的因素和牛隻的因素相同可分為:生產、需求、飼養成本、政府政策、以及季節等特性。
1.生產︰仍是受到目前獲利的影響,若現階段利潤較高,豬隻飼養量自然會上升。
2.需求︰亦是受到人口成長及相對價格的影響。
3.飼養成本︰飼料價值主要受玉米價格影響。美國農業部七月份也會公佈關於一豬隻飼養的指數,即 HOG/CORN 比例,可作為重要的成本指標。若大於22.5,則表成本低,價格上揚。若低於13.3 則相反。
4.政府政策:主要有二,首先是對玉米或其他飼料用穀物的產量控制。其次是為其他農業政策。農業部每週以及每月公布的冷凍庫存報告,以及每季的豬隻飼養報告則為市場所重視的指標。
5.季節:豬隻一般在生長五至六個月即可宰殺,所以價格的季節性比牛隻強。理論上三月到五月為小豬出生旺季,十月到十二月為淡季,然後因為需要五至六個月的成長,因此八到十二月為供給最多的季節,理論上的低價也出現在這段時間。然而,由於飼養技術和儲藏技術的進步,近來這種趨勢並不明顯。
豬腩
豬隻已經從過去富人的食品成為全民化的主食,因此價格的變化不大。但是由於豬腩只是豬隻身上部分,供需容易操縱在少數人手中,導致價格有時會出現大幅度的變動。
豬腩主要用於製作培根,約佔豬隻總重的百分之十五,因此培根的需求以及其替代品的供給,會對豬腩的價格變化造成影響。而豬腩的價格變化也容易受到培根製作需求量以及豬隻生產的季節性因素等的影響。同時,以替代品來看,超過百分之九十的豬隻生產會在美國本地被消費掉,而且價格上的低廉使得其他商品的替代性並不高,反而可看是牛肉及家禽類的競爭商品。
而豬腩可分為新鮮豬腩和冷凍豬腩。新鮮豬腩為主要產品,根據1998年的資料,在宰殺尖峰時期,只有5%到10%的豬腩被製作成冷凍豬腩。新鮮豬腩主要的需求以食品業者、肉品零售業為大宗,因此他們也是主要避險者。新鮮豬腩價格主要受到供需影響,而冷凍豬腩則要考慮到冷凍、庫存等因素。
豬腩類期貨是以現金作結算,以新鮮豬腩為例,在最後交易日,期貨價格會對CME的新鮮豬腩指數(Fresh Bellies Index)收斂。以新鮮豬腩為例指數是以美國各主要產區的豬腩價格作日期加權平均計算而得。資料由美國農業部所蒐集。
價格影響因素
影響價格的因素和牛隻的因素相同可分為:生產、需求、飼養成本、政府政策、以及季節等特性。
1.生產
仍是受到目前獲利的影響,若現階段利潤較高,豬隻飼養量自然會上升。
2.需求
亦是受到人口成長及相對價格的影響。
3.飼養成本
飼料價值主要受玉米價格影響。美國農業部七月份也會公佈關於一豬隻飼養的指數,即 HOG/CORN 比例,可作為重要的成本指標。若大於22.5,則表成本低,價格上揚。若低於13.3 則相反。
4.政府政策
主要有二,首先是對玉米或其他飼料用穀物的產量控制。其次是為其他農業政策。農業部每週以及每月公布的冷凍庫存報告,以及每季的豬隻飼養報告則為市場所重視的指標。
5.季節
豬隻一般在生長五至六個月即可宰殺,所以價格的季節性比牛隻強。理論上三月到五月為小豬出生旺季,十月到十二月為淡季,然後因為需要五至六個月的成長,因此八到十二月為供給最多的季節,理論上的低價也出現在這段時間。然而,由於飼養技術和儲藏技術的進步,近來這種趨勢並不明顯。
指 數 期 貨 商 品 介 紹
目前可供e化下單之相關指數期貨:
⊙ Mini-Dow Jones
⊙ E-MiniNasdaq
⊙ E-MiniS&P
⊙ 星日經225指數
⊙ 美元日經
⊙小日經225指數
⊙ 恆生指數
標的物
Mini-Dow Jones(YM)
E-MiniNasdaq 100
(NQ)
E-MiniS&P
(ES)
星日經
美元日經
交易所
CBOT
CME
CME
SGX
CME
契約規格
D.J指數* 5美元
Nasdaq100指數*
20美元
S&P500指數*
50美元
NK225指數*500日圓
NK225指數*5美元
報價方式
美元
美元
美元
日圓
美元
最小價格變動幅度
1點=US$5美元
0.5點=US$10美元
0.25點=US$12.5美元
5點=2500日圓
5點=US$25美元
漲跌幅限制
依交易所公告
7.5%(15分鐘)~12.5%,
收盤前30分鐘無限制
依交易所公告
契約月份
3、6、9、12之四個季月,同時進行交易
外加三個連續近月
本地交易時間
7:15AM-5:00AM
(電子)
21:31PM-04:15AM(人工盤)
(一)6:30AM-21:15PM(電子)(二~五)
4:30AM-21:15PM
早盤07:55~10:15;
午盤11:45~14:25
21:00PM-次日04:15AM
以下所列美國交易所之商品,交易時間為夏令時間,冬令時間則延後一小時。
 
 
影 響 因 素
影響因素
一、經濟指標
美國每月公佈重要經濟指標
報告
公佈機構
公佈日期
涵蓋週期
重要性
國內生產毛額GDP
商務部經濟分析局
每月21~30日
前一季
☆☆☆☆☆
零售銷售
商務部
每月11-14日
前一個月
☆☆☆☆☆
消費者信心指數
經濟諮商會
每月最後星期二
當月
☆☆☆
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
密西根大學
最後星期五(終值)
當月
☆☆☆
就業報告
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每月第一個星期五
前一個月
☆☆☆☆☆
上週初/連續申請失業救濟人數
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每週四
前一週
☆☆☆☆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
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每月9-16日
前一個月
☆☆☆☆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
勞工部勞工統計局
每月11-17日
前一個月
☆☆☆☆
芝加哥地區採購經理指數
採購經理協會
每月最後營業日
前一個月
☆☆☆☆☆
採購經理人報告
全國採購經理協會
次月的第一營業日
前一個月
☆☆☆☆☆
耐久財訂單
商務部
每月22~28日
前一個月
☆☆☆☆
新屋銷售
商務部
每月28~4日
前二個月
☆☆☆
工業生產
Fed
每月14-17日
前一個月
☆☆
工廠訂單
商務部
每月30~6日
前二個月

1. 國內生產毛額(GDP):衡量經濟活動最廣泛的指標
GDP的計算方式:
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出口-進口)
C + I + G +( X - M )
GDP的多寡代表一國的生產力,也可由此得知一國經濟的盛衰。
GDP↑ => 股票市場 ↑、債券市場↓
2. 採購經理人指數:針對製造業活動設計的指標
針對6項問題的反應結果:生產、訂單、商品價格、存貨、賣方業績、就業
指數>50 => 製造業擴張
指數<50 => 製造業萎縮
3. 耐久財訂單
耐久財:使用壽命超過三年的財貨, 如國防設備,飛機等運輸設備,企業機器等資本設備
優點:製造業活動的領先指標,時效性強
缺點:波動過於劇烈,修正幅度過大
耐久財訂單↑ => 股市↑
4. 就業報告:用來衡量經濟健康情況的最佳指標
1. 涵蓋範圍: 就業人口、失業率、工作時數、薪資
2. 同時包含就業市場與工資水準的成長率
5. 失業率:就業人口為經濟活動的同步指標
1. 失業率的持續降低,可以作為經濟景氣翻升及成長的確認的佐證
2. 在景氣達於高峰後,伴隨需求減弱、產品滯銷等現象出現後,企業才會開始裁員
3. 失業率是經濟活動的落後指標,並不適合做為預測價格走勢之工具
6. 生產者物價指數 v.s. 消費者物價指數
1. 衡量通貨膨脹的指標
2. 生產者物價指數(PPI):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
3. 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以消費者的立場衡量財貨及勞務的價格
4. 市場對PPI與CPI報告的反應
PPI與CPI↑ => 股票市場及債券市場↓(通貨膨脹上揚將導致債券殖利率攀升)
7. 消費者信心指數
1. 研判消費者支出意願的趨向
2. 針對消費者對目前及往後6個月的經濟景氣、就業情況與個人財務狀況的感受和看法進行調查
3. 可與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合併觀察
4. 市場對消費者信心指數的反應
消費者信心指數 ↑ => 股市↓
二、財政政策
聯邦準備理事會如何影響經濟
1. 聯邦公開市場操作委員會(FOMC)
刺激經濟: 降低利率
壓抑經濟: 調高利率
2. 重貼現率
刺激經濟: 降低重貼現率
壓抑經濟: 調高重貼現率
3. 法定存款準備率
刺激經濟: 降低法定存款準備率
壓抑經濟: 調高法定存款準備率
三、相關消息之釋出
 
交 易 實 例
David認為美股道瓊漲勢乏力,且跌破五日均線及技術指標轉弱,於是在3/9賣出1口6月份的E-Mini DJIA,價位在10850
3/9
賣出一口6月份道瓊期指,價位在10850
3/30
決定平倉出場,價位在10500
損益情況
(10850-10500)×5美元=1750(美元)
一口保證金為2438美元,整體投資報酬率72%
 
外 匯 期 貨 商 品 介 紹
目前可供e化下單之相關外匯期貨:
⊙ 日圓
⊙ 歐元
⊙ 英鎊
⊙ 瑞朗
⊙ 加幣
⊙ 澳幣
標的物
日圓(JY)
歐元(URO)
英鎊(BP)
瑞士法郎 (SF)
加幣(CD)
澳幣(AD)
契約規格
JY12,500,000
EC125,000
BP62,500
SF125,000
CD100,000
AD100,000
報價方式
USD/JY
USD/EC
USD/BP
USD/SF
USD/CD
USD/AD
最小價格變動幅度
0.000001=USD12.5
0.0001=USD12.5
0.0001=USD6.25
0.0001=USD12.5
0.0001=USD10.0
0.0001=USD10.0
漲跌幅限制

契約月份
3、6、9、12之四個季月,同時進行交易
本地交易時間
20:20~03:00
電子交易:06:00~05:00
 
 
影 響 因 素
A . 各國的貿易赤字
美國經常帳收支走勢
B. 各國相對的經濟景氣
1. 美國實質GDP成長率
一國貨幣的價值是國家經濟實力的表現
GDP % ↑ => 匯率 ↑
2. 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
可視為消費者支出的指標,佔GDP比重 2/3
指數 ↑ => 匯率 ↑
3. 美國耐久財訂單
預示製造業的活動(佔GDP 1/6)
耐久財訂單 ↑ > 匯率 ↑
C. 各國的利差
1. 貨幣政策
利率升高 ↑ => 外資匯入套利 ↑ => 匯率升值 ↑
2. 美國PPI年增率
物價上漲 ↑ => 央行調升利率,以抑制通膨 => 匯率 ↑
D. 各國的政府政策
1. 失業率-美國
FED會對失業率增減採取行動 => 失業率 => 匯率
E. 國際間的政治互動
F. 季節性之經濟因素
 
交 易 外 匯 優 點
⊙ 歐元交易量大,期貨市場買賣價差距小
⊙ 無須課稅
⊙ 無論短線,波段操作均適宜
⊙ 可先預掛 STOP ORDER
 
交 易 實 例
David認為歐元頭部已經浮現,後市將有一段跌勢,於是在1/3賣出1口3月份的歐元期貨,價位在13490
1/3
賣出一口3月份歐元期貨,價位在13490
1/28
決定平倉出場,價位在13050
損益情況
(13490-13050)×12.5美元=5500(美元)
一口保證金為2970美元,整體投資報酬率185%
 
|貴金屬期貨商品介紹 |黃金期貨介紹 |避險交易策略 |
 
 
貴 金 屬 期 貨 商 品 介 紹
目前可供e化下單之相關貴金屬期貨:
⊙ CBOT小黃金
⊙ CBOT小白銀
⊙ TOCOM黃金
⊙ TOCOM白銀
⊙ TOCOM白金
標的物
黃金 Gold
(JAU)
白銀 Silver
(JSV)
白金 Platinum
(JPL)
大黃金
小黃金
小白銀
交易所
TOCOM
TOCOM
TOCOM
CBOT
CBOT
CBOT
契約規格
1,000g (1kg)
60g
500g
100盎司
33.2盎司
1000盎司
報價方式
日圓
JY 10g
日圓
美元
美元
美元
最小價格變動幅度
1日圓(1g)
0.1日圓( 10克 )
1日圓(1g)
1點=10美元
1點=3.32美元
0.1點=1美元
漲跌幅限制*
¥40 (每克)
¥7 (每10g)
¥70 (每克)



契約月份
連續六個偶數月份
連續12個月
本地交易時間
早盤08:00~10:00;午盤11:30~14:30
(電子交易)07:16~05:00
(*)依市價高低,劃分成不同等級的漲跌幅限制及保證金
 
黃 金 期 貨 介 紹
黃金為貴金屬的代表:
1. 極佳的工業性質
2.  被視為抵抗通膨工具è各國央行的銀行準備
3. 黃金普遍用於珠寶飾品、電子產業、牙科醫療等
4. 主要生產國:南非、前蘇聯和美國,佔全球50%以上。
黃金生產不易但用途廣泛
2001年啟動黃金多頭走勢
從2001年低點$253/oz ,至2004高點 $456/oz ,漲幅?80%
2001
2002
2003
2004
報酬率
2.4%
24.4%
19.6%
5.62%
影響金價的三大類因素
供需基本面 -
供需情況
季節性需求變化
經濟金融面 -
利率高低
貨幣強弱
景氣好壞
投資市場變化
美元走勢
國際原油走勢
國際政治局勢 -
戰爭
國際關係
黃金供給的主要來源
一、新開採的黃金
 
二、政府釋出庫存
或民間收藏的黃金
三、回收再循環利
用的舊黃金
世界黃金礦產量
Source: Refco Research
黃金市場的需求變化
避 險 交 易 策 略
多頭避險
1. 投資人於未來須買進黃金期貨750兩(1000盎司),為了規避現貨價格增加而增加購買成本,在期貨市場建立多頭部位。
2. 期貨部位所需口數: 現貨價值 / 期貨契約規格
3. 1,000/33.2 = 30 (口)
日期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目前
預計3個月後需要1000盎司的黃金現貨部位
黃金現貨價= 420
買進30口黃金期貨價位在418.7
3個月後
黃金現貨價格=433.75
平倉30口黃金期貨價位在435.7
損益情況
1,000*[420 –433.75]
=-13,750(美元)
現貨成本增加13,750美元
{(435.7-418.7)*33.2-8*2}*30口= (美元)
期貨部位獲利16,452美元
總計下來
共計獲利2,702美元
空頭避險
1. 目前手上持有750兩(重量約1000盎司)的黃金現貨,當時金價440美元,因擔心金價下跌,使其部位損失,故在期貨市場放空黃金期貨規避風險
2. 口數: 1000/33.2 = 30 (口)
日期
現貨市場
期貨市場
目前
目前持有1000盎司的黃金現貨部位
黃金現貨價= 440
放空30口黃金期貨價位在441.4
3個月後
黃金現貨價格=425.8
平倉30口黃金期貨價位在425.9
損益情況
1,000*[425.8 –440]
= -14,200(美元)
現貨部位損失14,200美元
{(441.4-425.9)*33.2-8*2}*30口= 14,958(美元)
期貨部位獲利14,958美元
總計下來
共計獲利758美元
|利率期貨商品介紹 |影響因素 |交易實例 |
 
 
利 率 期 貨 商 品 介 紹
目前可供e化下單之相關外匯期貨:
⊙ 30年期債券
⊙ 10年國庫券
標的物
30年債券(CBOT)
10年國庫券(CBOT)
契約規格
10萬美元
10萬美元
報價方式
百元報價
32分位數報價
最小價格變動幅度
1/32點(31.25美元)
0.5/32點(15.625美元)
漲跌幅限制

契約月份
3、6、9、12之四個季月,同時進行交易
本地交易時間
20:20~03:00
電子交易:07:00-05:00
長期公債期貨報價方式,
報價方式:1. 百元報價 2. 32分位數報價
影 響 因 素
A. 經濟與物價指標
1. 實質GDP成長率 vs .利率
GDP% ↓ => 採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 => 利率↓
2. CPI年增率對利率的影響
CPI ↑ => 央行以穩定物價為主要目標 => 利率 ↑
3. 消費者信心指數
消費者信心指數 ↑ => 消費意願增強,加速經濟成長 => 利率 ↑
4. 失業率與利率之關係
失業率↑ => 央行為刺激景氣,增加就業機會 => 利率 ↓
B. 政府預算餘額(籌碼面)
⊙ 政府財政吃緊,預算赤字擴大
借款
發行債券-直接增加債券籌碼
殖利率 ↑ => 債券價格 ↓
⊙ 政府預算盈餘增加,減少發債量
殖利率 ↓ => 債券價格 ↑
C. 央行貨幣政策
D. 外匯政策與貨幣政策的連動
交 易 實 例
David認為Fed連續升息的動作,使得債券價格持續走跌,配合技術指標走弱,2/10賣出10年期利率期貨
2005/2/10
賣出1口2005年的3月份10年期債券,價位為112 –24
2002/3/14
賣出1口2005年的3月份10年期債券,價位為109-24
損益情況
獲利= (112-24)-(109-24) =96(tick)
=$USD1,500
投資報酬率=1,500÷(1,553) =96.58%
能 源 期 貨 商 品 介 紹
目前可供e化下單之相關能源期貨:
⊙ 東京汽油Gasoline(JGL)
⊙ 東京燃油Gas Oil(JKE)
⊙ 東京原油Crude Oil(JCO)
標的物
東京汽油Gasoline (JGL)
東京燃油
Gas Oil (JKE)
東京原油
Crude Oil (JCO)
交易所
TOCOM
TOCOM
TOCOM
契約規格
50kl
50kl
50kl
最小跳動點
10點
10點
10點
最小跳動值
¥1,000
¥1,000
¥500
契約月份
連續六個交易月份
本地交易時間
早盤08:00~10:00;午盤11:30~14:30
現金結算交割
黑 金 之 王 ~ 石 油
黑金之王~石油:
食:化學肥料、塑膠食品包裝
衣:人造纖維
住:油漆、塑膠配管、塑膠家具
行:汽油、柴油、輪胎
其他:化妝品、清潔劑、醫療用品、發電、加熱取暖
石油價格對全球經濟的影響
1. 物價水準
2. 景氣循環脈動
3. 國際原物料行情 ex:黃金
全球石油主要供應區
北海、西非、地中海、中東、遠東、美國
(其中以中東地區為全球最主要的蘊藏區)
OPEC(石油輸出國家組織)
OPEC 會員國(目前共11國)
南美:委內瑞拉
非洲: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奈及利亞
中東: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
亞洲:印尼
世界原油蘊藏量將近八成在OPEC會員國,因此OPEC的政策動向對國際原油價格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石油相關產品價格決定因素
供需因素
OPEC動向
地緣政治因素
季節性因素
庫存資料
全球已證實石油蘊藏分佈
全球石油需求狀況
交 易 策 略
投機交易策略
1. 手中無部位之投資人對未來東京汽油期貨走勢的預測,而進場買進或放空汽油期貨。
2. David認為東工汽油底部完成,後市將呈現反彈,於是在6/1買進1口12月份的東工汽油期貨,價位在43000
6/1
買進一口12月份東工汽油期貨,價位在43000
6/9
決定平倉出場,價位在45800
損益情況
(45800-43000)/10點×1000日圓=280,000(日圓)
一口保證金為150,000日圓,整體投資報酬率186%
多頭避險
1. 2005/06/2甲石油公司計畫於6月下旬買進1,500桶石油,當日石油現貨價格為54美元/桶
2. 擔心石油價格將因庫存不足而走高 。當天佈局一口12月東京原油期貨多單進場價位32,780
1. 2005/06/11以59.5美元/桶買進1,500桶原油,成本增加(59.5-54)*1,500 = 8,250美元
2. 2口東京原油期貨合約以36000平倉出場,透過避險交易獲利(36,000-32780)*100*2-1,000*2*2 = 640,000日圓 約當美金5,896元 (以108.54日圓/美元計算)
空頭避險
1. 2005/04/8乙公司手上持有500桶石油現貨,當天石油現貨報價54.11美元/桶,擔心若國際油價下跌將遭受損失
2. 佈局一口9月東京汽油期貨空單進場價位32000
 
1. 04/19石油現貨報價51.47美元/桶,現貨部位損失(54.11-51.47)*500=1320美元
2. 放空之一口東京汽油期貨以29,600平倉出場,透過避險交易獲利 (32,000-29,600)*100-1,000=239,000日圓 約當美金2,264元 (以105.57日圓/美元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