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子行全文汉语念诵:[转载]作文素材:“色之戒”——中小学“有色教育”评论十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1:50:42

[转载]作文素材:“色之戒”——中小学“有色教育”评论十篇

(2011-11-30 00:55:14) 转载标签:

转载

分类: 杂谈 原文地址:作文素材:“色之戒”——中小学“有色教育”评论十篇作者:饶水知音

作文素材:“色之戒”——中小学“有色教育”评论十篇

“有色教育”层出不穷是对教育事业的伤害

近日,山东省枣庄39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而家长认为,学校这样做,容易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11月1日《南方都市报》)

前几天,陕西省西安市一所小学让“后进生”佩戴“绿领巾”,紧随其后,包头市一所中学给成绩好的学习穿上了带有商业赞助色彩的“红校服”,结果都招致网友和公众的一致批评,学校最终也被迫把“绿领巾”和“红校服”取消了事。现在,山东省枣庄市的这所初中也不甘寂寞,而且在选择颜色的种类上“更进一步”,不但有红有绿,还有了黄,从单一的颜色发展到了五颜六色。

和西安的“绿领巾”,包头的“红校服”相比,枣庄这所初中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来区分成绩不同的三类学生,在给学生分类上无疑更加准确,更加细致了。这不禁让人感叹,现在的学校和教育者都怎么了?为什么这种建立在歧视和伤害基础上的“有色教育”总是层出不穷,愈演愈烈?事情被曝光后,校方总是振振有词,诸如激励学生啊,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啊等等。但所有这些“好处”,都无法掩盖这种“有色教育”对学生自尊心造成的伤害,都无法弥补“有色教育”给学生心理上带来的挫败感。

以山东枣庄的这所初中为例,在同一个年级的同一个班级,老师用不同颜色的作业本和作业内容来区分不同成绩的学生,理由是让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题目,可以激发“差生”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如果真的如此,那让八年级的学生去做一年级的题目,他们不是更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但是这样他们还能提高吗?还能进步吗?岂不是永远都要原地踏步,永远进步不了?

进一步说,现在让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题目,确实可以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得个高分,但是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怎么办?难道也要把试卷分红黄绿三种颜色?以笔者的看法,个别学校和老师之所以出此“下策”,目的不是所谓的激励学生,而是一种“偷懒”行为。让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作业,作业本上可以得一个高分,孩子高兴,家长也高兴,但是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很可能不会被计入班级平均成绩。

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已经被老师和学校“抛弃”了,老师平时只管教好那些有希望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生即可。否则,老师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让他们和成绩好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然后多些耐心,多些责任感,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呢?

“有色教育”层出不穷,实在是教育的悲哀。教育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才,而不是为了老师的业绩,学校的成绩,罔顾学生的自尊,用充满歧视意味的“有色教育”把学生区分开来,区别对待。

 

别总对教育做隔靴搔痒的抒情

近日,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有家长认为,学校这样做容易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齐鲁晚报》11月1日)

这是一条乍看起来很招骂的新闻,尤其是在“差生测智商”等新闻桥段风生水起的当下。于是,“三色作业本”轻易就被扣上了“功利”、“脑残”等情绪化的帽子,骂得似乎还很有道理:交一样的钱,你凭什么给孩子发不同颜色的本子?这不是明摆着的教育不公嘛?

只是,如果说“绿领巾”带有模糊的政治意味、“红校服”蕴含张扬的商业色彩,那么,分层教学的“三色作业本”又伤害了谁呢?你说绿领巾的“绿色”是不好的,没有红色强,可“三色作业本”封面上分别标有字母——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C类题是巩固基础知识。这是典型的分层教学,有什么值得义愤填膺的呢?

《论语》云,有教无类。这话被很多人奉为圭皋,却偏偏忘记了另外一句相形相生的话,“因材施教”。教育的公平,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由的公平,二是权利的公平。换言之,这些都是一种实质公平,而不是形式公平。即便不是教育工作者,都当明白一个常识:不同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不仅仅是智商的差异,还包括情商等诸多层面,而真正的公平,是赋予这些天赋有异的孩子更“个体化”的教育,让那些即便成绩不好、却又多有特长的孩子能找到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以制度的公平弥合每个人向上流动的短板,这才是最大的公平。具体到发什么本子、做什么题目,试想——让所有孩子都做很难的题目、又或者都做很简单的题目,这真是所谓的“公平”吗?

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能力禀赋的差异。发一样的作业本就能遮蔽“开宝马的”与“骑单车的”之间的距离?发一样的作业本就能让“赛跑”的时候个个拿第一?那些“你最棒”、“你最好”的鬼话,偶尔当当“甜点”还可以,但如果真的弄成孩子的“主食”,恐怕只会让他们越来越骄矜、越来越脆弱。

“三色作业本”不过是最基本的分层教学法,凭心而论,老师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比清一色的“大红大绿”辛苦得多。在那些总爱对教育做一些隔靴搔痒式抒情的喧哗众声里,又有多少理智而冷静的思维?秉持对教育公平的警惕无可原罪,但警惕过度,难免误伤。当下而言,最要紧的是关注教育权利与自由的公平,以及如何让“差生”实现人生价值的公平,而不是从形式上营造一种“泯然于众”的幻觉。真是热爱教育、热爱孩子,就请分清是非、尊重教育规律,让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多一点空间、多一份体恤。

 

歧视“差生”就是培养仇恨

近来,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以及南昌进贤二中初三班主任安排“差生”在教室外考试等一系列“惊世之举”,在一次次刺激公众神经的同时,也在提醒世人:应试教育背景下,教育没有最糟只有更糟。

我们的教育到底在干什么?到底要干什么?目光所及,等级的阴影似乎无处不在。笔者所在省,高中学校原来分国家示范、省级重点、市级重点、非重点,现在分四、三、二、一星和没星;班级分强化(天才、精英、实验等等)班、普通班,或快班、慢班;学生分正式生、借读生……何止是高中,我们的幼儿教育已经等级分明了。想想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就被分了等级,这教育也够残忍的了。

歧视“差生”是等级制教育的必然产物,同时又是导致社会成员间相互仇恨的一大祸根。我曾听一位教育名家讲过这样一个少年希特勒的故事——

国外一家博物馆保存着一张希特勒的小学毕业照:希特勒站在最后一排的边角上,样子有些自卑,甚至有几分猥琐。根据下方说明文字可知,希特勒在小学时成绩常处全班之末,他因此受到了老师的歧视——上课不提问他倒也罢了,座位也被安排在了最后。小学生希特勒发育较晚,个子小,因此常常要站着听课才能看到黑板。这样的歧视一直持续到拍毕业照——成绩好的同学被安排在校长和老师的周围,而他一如既往地站在角落。希特勒后来做了国家元首,但被歧视的阴影一直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头:他非常痛恨校长身边那几位学业优秀的同学,而那几位同学偏偏都是犹太人。

我复述这则故事,丝毫没有为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开脱的意思,但在希特勒沦为恶魔的过程中,教育确有重大过失:等级制教育对他的兽性发育起到了催化作用。

作为教师,我知道学生在读书上的差异是很大的(确实存在着级差很大的“等级”),但读书只是人的诸多能力中的一种,退一万步讲,就算读书是人的能力的全部,教师也绝不能将学生能力上的“等级”转换为人格上的“等级”——“等级”的客观存在是一回事,实行等级制则是另外一回事;我也知道教育是无法回避功利的,但教育有功利性就一定导致功利化吗?我还知道,除了极少数心灵彻底荒漠化的同事外,绝大多数教师歧视“差生”都是被体制、制度逼的——体制、制度不改,学校和教师歧视“差生”的行为就一定不会收敛,只是手段不断翻新而已。

翻开中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有用暴力消除等级、改变等级的传统。中国的教育人都应该熟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是要培养接班人的。请问歧视“差生”的学校和教师,你们到底要培养怎样的“接班人”?

 

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学生人格谁来维护

近日,陕西、内蒙古、江苏等地接连发生“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

如此荒唐的事件为何接二连三发生?是教学考核的需要还是对学生评价的扭曲?教育行政部门今后能否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

损害学生人格,扭曲教育本质

10月中旬,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佩戴。“老师说‘绿领巾’是要我们像苗苗一样健康成长。”该校一年级二班学生王妍洁(化名)说:“因为我表现还不好,等我表现好的时候老师就会给我红领巾了。”

记者了解到,这所学校2008年被确定为当地改革试点单位,“绿领巾”的做法是该校“办特色学校”的探索之一。一些学生家长质疑,学校领导有没有考虑到这是否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于教学水平差的老师,学校是不是也给其佩戴特殊标识?

“每个孩子的人格是平等的,在尊重和保护学生人格尊严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挫折性教育是必要的。”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林艳琴表示,但为了激励学习稍差的学生上进,采用这种贴标签的方式很不妥。

无独有偶。“绿领巾”事件发生前后,作为内蒙古自治区著名中学的包头市二十四中,将130件背后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的红色运动服,发放给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和学年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江苏省无锡市一些中小学教师要求家长带成绩不好的学生到医院进行“智商测试”。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而此类事件说明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忽视了未成年人的权利,损害了一些学生的人格尊严。九年义务教育本来是国民素质教育,但在一些地方被异化为所谓的精英选拔和淘汰,由此导致的人格教育缺陷令人担忧。

价值导向偏颇,学校浑然不知

为何要采取“绿领巾”“红校服”等做法?涉事校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回应称,这些都是为了“奖励”和“激励”学生上进。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大队辅导员闫老师表示,“绿领巾”意在激励还没加入少先队的孩子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光荣的少先队员,并没有对学生进行区别对待。

“这不叫‘红校服’,校服是教委统一发放的,这只是一套运动服,是一种奖励的形式。”包头市二十四中校长王茂田说,这批运动服是一家房地产公司捐赠的,校方与该企业并无任何合作,只是觉得企业捐赠是件好事,就欣然接受了。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表示,受到社会质疑后,某些教育工作者不但不觉得理亏,反而认为这是对学生好,这种态度令人震惊和痛心。究其原因在于,这些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失之偏颇,学习成绩成为学生是否优秀的首要评判标准,认为考试成绩好的学生一切都好,“以此类推,老师的教学成果是否优秀只看学生成绩单,学校是否优秀也只看升学率,完全忽略其他可能更重要的教育内容,如学生的人格教育。”

储朝晖等认为,教育歧视事件连发,反映了学校教育存在“分数压倒一切”的价值导向,一些所谓名校将分数考核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忽视正确的价值观教育,以至于他们采取不正确的“激励”手段,用“绿领巾”“红校服”这种特殊标记来评价学生。

“孩子千差万别,有些孩子在某些方面较强或较弱,但没有一个孩子在所有方面都差,给学生戴上‘差生’的帽子属于制造‘冤假错案’。”孙云晓指出,我们要摒弃用学习成绩这个唯一标尺来区分“好学生”“差学生”的理念,倡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制止教育歧视,回归教育宗旨

如今,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绿领巾”已被全部收回。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要求包头二十四中从10月26日起停止学生穿“红校服”的做法。无锡市教育局和市政府督导室10月28日联合下发通知,严禁对中小学生进行“智商测试”。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坚决反对学校以任何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所谓的“好”与“差”的区别。这位负责人强调,我们明确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面向全体学生,以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的正确方式教育和引导学生,关心爱护所有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育专家认为,虽然“绿领巾”“红校服”等标识已被撤去,但学校方面仍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防止忽视、歧视人格尊严的错误导向再次出现。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刘良华认为,教育的使命在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良品行,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平等、尊重与快乐是教育的根本宗旨,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掌握学习的方法、思考的逻辑、分析的本领,比单纯的分数更加重要。

储朝晖告诉记者,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的先天禀性因材施教,践行“立足点平等,出头处自由”,让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我们应记取陶行知先生的话,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孙云晓说:“教育工作者应当树立‘有教无类’‘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念。只有回归教育宗旨,重视对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的综合评价,抛弃‘唯分数论’的错误导向,才能避免‘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这种荒唐事件的再次发生。”

 

请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

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绿领巾”本身并不惹人厌憎。有不少城市在尚不到入队年龄的一年级新生中间试行“绿领巾”,将它作为少先队“预备队”的标记,衬着一张张稚嫩笑脸,像新长出的苗苗一般可爱而充满希望。

但这一次,西安某小学的“绿领巾”,被老师当成“激励没戴上红领巾的学生”的手段,被学生们解读为“差生”的身份标志,因而格外触目惊心。看见孩子们一离开学校就赶快摘下“绿领巾”藏进书包的动作,听见系“绿领巾”的孩子说“不戴怕老师说”、系红领巾的孩子说“你学习差,只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时,这样的触动尤其强烈。

应试教育给了我们众多考试和依照学科考试排名评价学生的强大习惯。在整个教育阶段,绝大多数中国孩子身上贴得最牢固而显眼的,就是这一种分类标签:尖子生、差生、中等生。在不少学校,除非你有特殊背景,否则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者才有做班干部、评先进、率先入队入团的资格;同一种违纪行为,优等生和差生得到的反馈和处罚多半也相去甚远。如今,西安的这个小学干脆用红、绿两色的领巾,让优等生和其他孩子变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群体。

虽然学校有些委屈地说,他们的本意只是为了“激励”那些还不够入队条件的学生,但如此“激励”手段显然更多被理解成了压力与打击,缺少对于孩子自尊心、平等意识的理解与关注,难以达到激发上进心的目标。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应该以健全人格的公民为培养目标,教育孩子“成人”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成才”。然而,眼下的现实却恰好相反。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急功近利的态度将“育人”过程挤压得十分扁平,不仅让孩子承受了难以负担的学业压力,更将庸俗浅薄的功利化价值观念植入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很难想象,一个从未感受到平等与尊重的“差生”,如何能够拥有适度的自尊自重意识、不以对立的情绪看人处世;也很难想象,一个仅因学科成绩优秀或拥有了“红领巾”、“五道杠”就被娇纵的“优等生”,即便日后成为“精英”,便会陡然懂得平等待人、体恤弱势人群。一位16岁的“神童”博士最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应当做“王者”、“人上人”,且要求并不富裕的父母付全款为他在北京买房,此等表现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这种单薄教育理念的缺失。

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投射下,教育很难独醒,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但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而是遍布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有色教育”是对学生的伤害

前几天,陕西省西安市一所小学让“后进生”佩戴“绿领巾”,紧随其后,包头市一所中学给成绩好的学生穿上了带有商业赞助色彩的“红校服”,结果都招致网友和公众的一致批评,学校最终也被迫把“绿领巾”和“红校服”取消。现在,山东省枣庄市的这所初中也如法炮制,为什么这种建立在歧视和伤害基础上的“有色教育”总是层出不穷,愈演愈烈?

以山东枣庄的这所初中为例,在同一个年级的同一个班级,老师用不同颜色的作业本和作业内容来区分不同成绩的学生,理由是让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题目,可以激发“差生”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如果真的如此,那让八年级的学生去做一年级的题目,他们不是更有成就感和喜悦感?但是这样他们还能提高吗?还能进步吗?

进一步说,现在让这些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题目,确实可以让他们在作业本上得个高分,但是到了中考、高考的时候怎么办?难道也要把试卷分红黄绿三种颜色?以笔者的看法,个别学校和老师之所以出此“下策”,目的不是所谓的激励学生,而是一种“偷懒”行为。让成绩差的学生做简单的作业,作业本上可以得一个高分,孩子高兴,家长也高兴,但是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很可能不会被计入班级平均成绩。

这也就意味着,这部分学生,实际上已经被老师和学校“抛弃”了,老师平时只管教好那些有希望考入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的学生即可。否则,老师为什么不能一视同仁,让他们和成绩好的学生做同样的作业,然后多些耐心,多些责任感,想办法帮助他们提高成绩呢?

教育的目的,是尽最大努力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才,而不是为了老师的业绩,学校的成绩,罔顾学生的自尊,用充满歧视意味的“有色教育”把学生区分开来,实在是教育的悲哀。

 

也别戴有色眼镜解读

近段时间,相继爆出“差学生”戴绿领巾、好学生穿红校服之类的有色新闻,使得不少人认为歧视大行其道。不过,对于枣庄39中推行三色作业本,作为教师,笔者认为,公众也别戴着有色眼镜来解读,要多从教育科学规律视角认知,多一点客观的评论和宽容。

不管承认,还是不承认,有一点无法否认,学生成绩之间有差距,在绝大多数学校的绝大多数班级中,学生成绩参差不齐是普遍现象,甚至很多班级存在严重的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现象,甚至有极少数初中生还不会小学生就应当会的加减乘除。在这种情况下,用同一个标准要求全体学生显然不科学、不现实,对提高学生成绩无益,家庭作业这一块也不例外。

道理其实很简单,俗话说得好,“难者不会,会者不难”,老师布置一些难度比较大、题量比较多的家庭作业,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而言不是难事,他们很快就能做完,根本谈不上学业负担。然而,对于大多数后进生而言,他们可能一个晚上,甚至几天都无法完成,就是难以承受的学业负担。换言之,为了让不同成绩层次的学生接受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实现因材施教,老师就必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难度、不同类型和不等题量的家庭作业,而不是“一刀切”的布置同一难度和同一题量的家庭作业,这一点无可厚非。而被很多人认为是歧视的“三色作业本”恰是这种教育现状的产物,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

当然有人可能说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采取分层次教学,不一定非得使用人人可以看见的“三色作业本”,让学生有自卑感。然而,只要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作业,“色彩”就已经分了,三色作业本只是让这种分层更清晰而已。同时“三色作业本”既让学生更清楚知道自己的题目,也让老师更方便批阅作业,一举两得。

笔者认为,在教育问题上,有时科学教育规律与公平是无法达成一致,公平可能有时会拖死学生、压垮学生,相反可能不是很公平,但是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一些做法更能教活学生,更适合学生,更符合学生的心理和需要。实际上对于“有色”教育措施,最有评价权的是学生,学生能接受,公众就不要过多地反对;学生反对,学校和老师应当反思。总之,公众和老师都不要代替学生做主。

 

“三色作业本” 少年心伤不起

智商测试、绿领巾、红校服之外,又有“三色本”,当然又是根据学业成绩。山东枣庄39中学,推行绿、黄、红作业本。优生做绿本,差生做红本,中间的做黄本。

又是初衷良好,又是侃侃而谈。“根据题目难度分层次作业,是为了让老师更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有侧重点”,校长说。

初级中学,义务教育,虽然也要考试,原应照班直升;学生程度自然也有不一,但严格来说,不过供了解知识掌握情况,不像高中学生,以升大学为直接目的。也有极少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留级,那不过是国家履行“学不会免费再学”的义务,以使学生掌握作为一个国民应该掌握的知识。

教育有一个原则,叫因材施教。学生的天赋、兴趣、才智有各种展开的方向,因而应有各种不同的教育。即使同一教学内容掌握不一,好的教育也应尽其心力,以使学生各有最大程度的收获。

我们当前教育尚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很多人说跟中国人太多,竞争太激烈有关。这就要“竞争从娃娃抓起”,不想竞争还不行,老师给孩子把红本子、绿领巾、“弱智证”一发,这就是宣布“看,竞争的失败者”。可想而知,不想接受这种“待遇”是不行的,对于孩子来说,无法反抗。

枣庄39中说,优生、“差生”作业本不同颜色,是“为了缩小差距”。大概,按学校的想法,领到红本子的学生,受了刺激,就会想领绿本子,人人都想绿本子,赶超就蔚然成风了,这就叫“缩小差距”。然而,一半对一半的“末位淘汰率”,就算是竞争,不也太残酷了?何况义务教育,原本并不是竞争场。学校又说,“只针对题目难度,而并非针对学生本人”,难道题目能自己完成,而本子不是发到了学生手上?学校还说,这是“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绿本子学生应该有的吧,红本子学生有没有成就感、喜悦感,能不能激发学习的兴趣,天晓得。

我尤其佩服学校编理由的能力。搞个绿本子、红本子,被记者问到,都能为了这,为了那,一说就好几套。为了老师了解学生,为了缩小差距,为了挖掘学习兴趣,到底哪一条算数,恐怕自己也说不确切。

如果无所谓“儿童的天堂”,无所谓“快乐的童年”,人一旦编列成群,就开始规则化,开始白热化的竞争,一路有着不算少数的人打上失败的标记,这显然不利于社会良性发展,不利于社会健康进步。

 

学校好“色”,学生失色

教育,多姿多彩,有声有色,该是好事。

可惜,今天有些校园太“多色”,硬生生把花朵们再涂上颜色,反而黯然失色。西安“绿领巾”、包头“红校服”、无锡“测智商”,现在又听说河北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这让被归类为“好生”以外的“差生”自尊很受伤。

学校怎么也变得这么好“色”起来?听枣庄三十九中教务处主任的解释,这“三色作业本”似乎是他们教学中的一个“创举”,还美其名曰这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让学生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真能“缩小差距”吗?A类绿本题只有被排在班级前30名的学生可以做,而被排在后30名的学生只能做黄本和C类红本题(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如此简单以颜色区分三六九等,“差生”永远没资格拿“绿牌”做A类题,只能做做“课后练习题”,永远落后于人,怎么提高,怎么缩小差距?

这“三色本”的后两本,好比是足球场上“黄牌警告”、“红牌罚下”,学生一点都体验不到“成就感”,也一点都没有“喜悦感”。就如同绿领巾一样,只能羞辱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就如同在各色鲜艳的花朵上涂油漆,一定蔫掉。

我们过去读书,从没有这个“色”那个“色”,只有老师批在作业上的红墨水色,那都是鼓励鞭策的批语,让人温馨与愉悦。岂料,现在科学教育越进步发展了,中小学倒分起什么“快班”、“慢班”,什么“好生”、“差生”来,还弄出这么多“色”,真叫人五味杂陈。

这么好“色”,绝非教改良策。当教育戴上有色眼镜,遭殃的首先是学生,也难怪有不少人感叹,中国的教育已经落后多少多少年。昨日一位网易网友的诗评倒是有意思:“当年门下三千第,不分贵贱皆同窗……如今难觅寒门子,全靠父荫来衬伥,校园已非求学地,此间铜臭胜书香……一己无德难成患,一师无德满群殃……”学校不能再有这么多“色”,该正本清源了。

 

“有色”教育“色”乱到何时?

最近中小学教育频频染“色”,绿领巾、红校服、到有色作业本,不知道中国的教育在功利化的引导下,还会“色”乱到何时。

“有色”教育的背后,折射教育精神在沦丧。师者把教育当做一种牟利的用具,而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奇怪的是一边是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古代教育家孔子被大加推崇,孔子学院与儒家学说正在比翼齐飞加快步伐走出神舟,而孔子教育的最核心思想“有教无类”却正在被抛弃,这种矛盾心理,反映了我们教育管理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

教育承载着文明的希望,没有教育或者教育落后,就是一个野蛮混沌的社会,其境地就是落后、就是挨打,我们过去的200年挨打了多少年,就是因为我们的思想被禁锢、我们的科学技术教育落后,所以伟大的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的怒吼中,为中国迎来了赛先生和德先生,使的中华民族终于在世界现代文明中,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但是,有“色”教育现象却频频出现。

如今的教育产业化企图,让教育走入了歧途。教师不再是神圣地传道者,而变成了产业化下一种类型的“商人”,他们的目光不是在塑造人类的灵魂,而是在利用人们对灵魂需要谋取财富,其本身的方向迷失、职业道德的混乱,必然不会重视对被教育者的精神铸造,所以“有色”教育开始蔓延,功利教育越演越盛,甚至不惜为了自己的目的对灵魂进行摧残,形成一种龚自珍笔下的“病梅”心态。当一个分民族的教育发生混乱的时候,免不了道德的沦丧,社会的冷漠,这就是为什么小悦悦事件引发了人们对道德、对社会温暖思考的大爆发。

教育的“有色”化,表面看来是教育的功利化、市场化带来的怪胎,其内在的深层因素是我们的管理者习惯了教育工具化。急功近利,把教育当成传授知识的单一途径,就忽略了影响培育人们思想品德的功能,因此也就忘乎所以,以自己的失德方式,去进行所谓的功利教育,能开出什么样的花儿来?十年树木可见,百年树人难上加难。中国特有的“有色”教育,固然能培养一些书蠹,但是不健全的心理者是不能承担起建设社会的重任,这种残缺的“有色”教育,到底何时休止?

 

红领巾变“绿领巾”五宗罪

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差生发放绿领巾。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见2011年10月19日人民网)

一条鲜艳的红领巾伴我们度过了一个个金色的少年时代,她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她提醒了我们的不足、她善解了我们的无知、她成就了我们的梦想……

红领巾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她代表红旗的一角,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象征着革命的胜利。敬队礼时右手五指并拢,高举过头,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每个少先队员不仅要佩戴红领巾,还要用自己的言行维护红领巾的荣誉,并为红领巾不断增光添彩……

然而,绿领巾又标志着什么,代表着什么,象征着什么……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擅自将“红领巾”之“红色”变成“绿色”之“绿领巾”。用校方的话来说,凡佩戴“绿领巾”的只是那些学习成绩差、思想道德素质差等的学生。

笔者以为,“绿领巾”是学生之痛学校之耻教育之殇,“绿领巾”扼杀了学生尊严勒住了育人之美,红领巾变“绿领巾”至少犯下了五宗罪:

一罪:剥夺学生佩戴红领巾的权利。《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章》第十条规定:凡是7周岁到14周岁的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的,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可成为队员……可见,学习成绩好坏并不是准不准许佩戴红领巾的理由。显然,校方的想法和做法既不合法又不合规更不合理。

二罪:侵犯学生价值取向和其尊严。校方将原本佩戴给学生的红领巾,给差生改为佩戴“绿领巾”,这不仅让差生感到自卑和受伤,而且连学生家长都“连带”有自卑和受伤。以此将学生“划分等次”,有失社会公平与正义,有失教育全面普及。这不仅侵犯了学生价值取向,无形中还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三罪:阻碍学生向上求进取的通道。从某个意义上说,“绿领巾”阻碍了学生积极向上、追求进取、改正错误的通道。按校方说法其举动是为了“激励上进”。其实,无论结果如何,当然现在已无法考证了。这都是“弊”大于“利”的。将红领巾变成“绿领巾”不但是吃力不讨好,还惹得一身“骚”。

四罪:歧视差生和侮辱差生的证据。初识校方育才方略,一眼便能看出,这分明是歧视差生,这分明是人为地为学生划等级,却非要为其披上一件所谓的“以资激励”的“马甲”。实在难服于众,确实无法育才。这从某个侧面暴露出了我国教育体制亟待完善;暴露出了我们的某些教师法制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低下;暴露出了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等等。

五罪:破坏了我国百年教育的美学。校方想借一条“绿领巾”来唤醒少数差生“知耻而后勇”的设想,是行不通的。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十个指头有长短,山中树儿有高低。生态自然之规律尚无法改变,与其对小学生的教育来说,想通过一些“无知”、“激进”、“拔苗”、“速成”等方式来提升,是不可能的。既不符合教育之规律,也不符合教育之生态,更不符合中国教育之美学。

本文在落笔之前,还值得提醒一下的是,望有些人走出一个“误区”: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学生家长给孩子购买的衣物好坏差不多;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学生使用的学习工具好坏差不多;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学生成绩好坏而获得的奖状好相似;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各自家长为学生所选择的“培优班”意想近;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学生各自的家庭环境好坏有点同;有的人认为,“绿领巾”同学生天生赋予的聪明与才智相巧合……诸如此等。都不能为“绿领巾”而辩护,都无法为“绿领巾”而推责。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多些关爱,拒绝歧视;多些鼓励,反对标签;多些激励,少些刺激;多些务实,抑制不公;多些滋润,才有希望;多些良方,桃李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