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含经故事选读诵:中国四种最具典型意义的机关文化[转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9:47:38
中国四种最具典型意义的机关文化[转帖]
独立评论人 发表在 辣眼时评 华声论坛 http://bbs.hnol.net


  机关中的“餐桌”文化、圈子”文化、“脸面”文化和“官本”文化,应该是四种最具“典型”意义的病态机关文化。

  “餐桌”文化:

  公权自私化的结晶 交往媚俗化的展示

  吃喝风的“盛行”是新时期中国机关文化的一大“亮点”。有民谣曰,“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原则纪律无所谓,喝得老婆背靠背”,“酒场就是战场,酒风就是作风,酒量就是胆量,酒瓶就是水平”……民谣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此类民谣反映的是,人类赖以生存之物质基础的“吃”在机关已变味成“吃喝风”。只是,“吃喝风”之吃是公款埋单,而非吃者自己掏腰包。

  公款吃喝由来已久,且愈演愈烈。上面来个人,要吃吃喝喝搞接待;单位获个奖,要吃吃喝喝搞庆贺;领导外出要“饯行”,考察归来要“接风”;检查吃、调研吃,汇报吃、座谈吃,开会吃、闭会吃……不论办什么事,总是先吃上一顿再说。在一些地方的一些单位,一年吃它个几百顿官饭着实是稀松平常的事。

  吃,原为人类生存之本,本无可厚非。只是,机关“吃喝风”之吃成了狂吃、滥吃、豪吃。报载,北方某县级市的一个只有60名员工并债台高筑的单位,10个月就花去98万元的“招待费”,远远高出员工工资沿海某市一名曰“人民大厦”的酒店以豪华奢侈著名,引得当地官员敬趋豪吃,最高时一顿竟吃掉15万元;某市审计局在审计该市殡葬管理处时发现,2003年该处招待费开支为61.89万元,占全部公务费支出的33%,而用于发展殡葬事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只有12万元;西部某国家级贫困县100多家党政机关单位,在当地一家“新月楼”餐馆欠账吃喝,竟吃出“白条”近5000张;国家某公司人事部门在武汉开会3天,日均每人“消费”一万元。

  而这其中的部分县市,是有钱大吃大喝,却无钱发放教师工资、无钱办各类社会事业,有的还是“硬梆梆”的贫困县。当然,这是有其道理的,因为吃是生理需要,并非只有富人需要吃,咱“穷人”也得吃嘛,于是大伙都吃。大干部吃,小干部也吃;上级来人招待吃,呼朋唤友找由头也吃……尽管治理公款吃喝的力度一再加大,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机关人总是有理由、总能想到法子吃。各大酒店宾馆的餐桌上,大吃大喝、狂吃滥喝的主角总是机关人。有人说,如果哪一天公款吃喝在我国真被全面禁止,中国将至少有八成以上的豪华酒店必将倒闭——所以导致某些机关人自豪地说,公款吃喝绝不能禁,禁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谁不说咱机关干部正在为拉动一方经济而无私奉献自己的肚皮和胃呢?又所以他们喝遍好酒、抽遍名烟之后,竟敢将血盆大口再转向稀有野生动植物,致熊掌、香獐在餐桌上价格一路暴涨,此一暴涨又令东北黑熊数量锐减、西部香獐踪迹全无。

  有关资料表明,1990年全国公款吃喝开支为400亿元,1994年即突破1000亿元,而2002年竟突破2000亿大关,相当于 “三峡大坝”这样一个旷世工程的造价!

  南方某地一“连环吃”的官司最能说明机关“吃喝风”问题。该地“豪庄酒楼”是当地规模最大的一家酒楼,几年间机关单位在酒楼吃喝欠款近百万元。其中镇政府从1994年到1996年在酒楼“定点吃”,就吃下吃债22万多元,后党委书记升任县政协副主席,屁股一拍走人。新书记既接政任,又接吃任,继续吃该酒楼。一年多过去,不但上届的吃债未还,新一届又欠下13万元。随之,书记镇长又双双走马易人。再任书记镇长因不堪前任“包袱”便转移了“战场”,酒楼的吃账一下子便成了“呆账”。老板无奈,只得告上法庭。白纸黑字、事实俱在,法院当然判定相关单位偿还这些吃喝债。非常幽默是,法院的一纸判决虽帮忙收回了30万,法院本身却又在该酒楼留下10余万元的吃债。店老板真不知这官司还怎么打?

  官饭吃到需要老百姓采取打官司的方式去讨债的地步,不知是悲哀的幽默,还是幽默的悲哀?机关人将做生意的百姓吃得倾家荡产,甚至将自己“吃饭”的“家什”——办公楼,也“吃掉”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应已不是悲哀而是可怕了!

  世人在关注“吃喝风”时往往只停留在“铺张浪费”的层次,殊不知“铺张浪费”只是“吃喝”的表象,道理很简单,因为没有一个机关人真因生理需要、食不裹腹而去擦“公家”的“油”。机关人钟情大吃是喝,展现的首先是中国人自私而麻木的心态——反正是“老共”的,不吃白不吃——如果是自己掏腰包,恐怕没有一个机关人会这样“大手大脚”。更重要的是,吃了可不是白吃,除了能撑大肚皮外,还能捞到许多附加值。那就是,餐桌已成为机关与机关之间、机关人与机关人之间关系庸俗化、媚俗化的一个平台。大吃大喝谓之“联络感情”,来人招待便“天经地义”,别人不来主动去邀请谓之“要经常走走(把机关当亲戚场了)”,当然也“地义天经”;到了饭桌上,黄段子伴奏,吐沫飞溅,酒不是喝而是拚,几回合一拚,服务于民的“公仆”就成了行走江湖的“哥们”;“千好万好不如接待好”,在一些地方,只要把接待工作做好,其他工作自然也就“好”了;餐桌还是机关人献媚表功的绝佳之地,酒喝得越多,越能显示出“忠贞”; “酒杯一端,政策放宽,筷子一举,同意同意”,一顿宴席下来,马列主义便丢到了爪哇国,什么原则制度之类统统被酒精化解,办公桌上办不成的事、不能办的事,饭桌上轻松“搞掂”……酒足饭饱之后还有依然是“公家请客”的余庆节目,跳舞、洗澡、按摩等,花样百出。机关人吃喝过后,醉死的、摔死的,寻衅滋事被小流氓打死的,以及死在三陪女肚皮上的新闻,已屡见而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