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京办事处工作职责:历史观的革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5:21

历史观的革命

来源: 乌有之乡    作者:秋石客    时间:2012年2月01日 13:08 8次浏览 0条评论 0次顶 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最近,认真看了韩德强同志的《重新认识中国历史》一文,感触万千。古老文明的中国,经过一百多年的屈辱、反抗、探索,特别是经过新中国的左、右力量大决战,中国人民经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终于日趋成熟。他们已从习惯于拜师,学会了独立思考。中国人民的独立思考能力己达到第一流水平,正在将其他民族远远地抛在后面。全新的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人文学等正在呼之欲出,韩德强的《重新认识中国历史》,是中国与世界新文化革命滚滚春雷的第一声,一个史无前例的中国人的时代正在揭开伟大的序幕,我们有足够的理由进行欢呼。让一切敌视、贬低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可怜虫发抖吧,让他们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吧!中华民族一定会消灭一切敢于阻拦中国胜利前进的中外反动派,稳步地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的。

人类自产生以来,就开始审视自己,历史观从无到有,经历着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片面到全面历史进程。

人类历史观的第一个时期,主要局限在政治史,有神论和英雄史观占据着史学的主流地位。拿中国为例,历史只不过是尧、舜、禹、等类似的帝王将相传记史。所谓唯心史观,就是指认为人类的发展,不论在哪个领域,都是由神或者意识决定的,由英雄人物决定的。这种历史观,显然忽略了物质层面、群众的作用。人类的一切生存发展条件,都离不开劳动,而劳动又离不开自然条件,离不开劳动的主体广大人民群众。

人类历史观的第二个时期,人们的视野以从帝王将相转向生产、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唯物主义、进化论成为历史观的主角。唯物史观,从一个片面性走到另一个片面性。显然忽略了意识层面,英雄的作用。唯物史观,根本不懂一切物质、一切劳动如果离开了意识层面,离开了英雄的组织领导,会变得毫无意义。一切劳动离不开物质层面,同样离不开精神层面。

人类历史观的第三个时期,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成为主角,阶段论、阶级斗争论、生产力论、人民创造历史论充斥了历史学舞台。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都是单腿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瘸腿历史观。

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伟大功绩,是看到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片面性,认识到了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作用和联系。但是,辩证唯物史观最终没有跳出唯物的陷阱,陷入新的片面性。因为物质与意识、人民与英雄的历史作用,归根到底是动态的、彻底辩证的,根本不存在物质第一、物质决定意识,人民作用第一、人民决定英雄类问题。在一定条件下,的确是物质层面决定意识层面,例如人的意识如果离开了客观物质层面,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成了空想。在这种条件下物质层面决定了意识层面。但是,当人的正确意识形成后,在创造新的物质形态,使物质层面为人类服务的情况下,意识层面就成了主导方面,决定着物质层面。同理,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通常情况下,人民的愿望,决定着历史的走向,决定着英雄的命运,在这种条件下,人民群众的确决定着英雄的命运。但是,当群众生产、人民起义兴起后,其成败与否,以由领导他们的英雄人物的水平决定。只有在真正的英雄人物领导下,人民的愿望和事业才能实现和取得胜利,反之,即使人民数量再多、再大,如果没有正确的领导,人民的愿望和事业同样会落空和失败。也就是说,历史既不是单一由人民创造的,也不是单纯由英雄创造的,而是人民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历史学当中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以及辩证唯物史观都是错误的,只不过辩证唯物史观的错误很小罢了。

历史发展阶段论,显然也存在形而上学的影子。

自然界中的河流奔向大海,并不存在固定的模式和段落。有的河流经过的阶段少些,有些河流奔向大海经过的阶段多些,并没有固定的道路。

人类的发展史也是如此,各国的自然和社会历史环境不同,所经历的历史发展阶段也不一样。

拿中国来说,是世界上仅有的保持较好历史连续性的民族国家。但中国不但经历过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还经历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央集权官僚社会。还经历了短暂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还经历了更为短暂的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目前正在经历半资本、半封建、半社会主义社会,突破了阶段论的所谓必然性。

再用当今世界上最年轻、最强大的美国为例,同样证明固定阶段论的谬论。美国成立前,土族印第安人刚刚才从原始社会走出,实际上,美国不但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而且也没有经历过完整的奴隶社会,而是直接跨越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

我们中国当代许多资本家的走狗们,为了权力资本、买办资本的需要,无视他们的祖国历史事实,无视他们偶像美国的历史事实,硬是打着阶段论的旗号,毁掉中国的光明大道社会主义,强行补课推行资本主义,实在是反动、荒谬之极,是阶段论伪科学性的有力注解。

阶级和阶级斗争历史观,也存在明显的漏洞。

漏洞之一,人类的历史,就是阶级斗争史。

人类的历史,不仅仅是阶级斗争史,而且是同自然的斗争和妥协史,是生产斗争和妥协史,是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斗争和妥协史,是文化发展史等等。即使是阶级之间,也不仅仅存在着对立、斗争,也存在着相互依存、共生和妥协。无论是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资本家与工人,都是对立统一矛盾体,不同阶级之间,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这是普遍的规律。

漏洞之二,没有把统治阶级作为独立的阶级看待。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从本质上来说有三个基本阶级。一个是以权力为生存条件的阶级,一个是以生产资料为生存条件的阶级,一个是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为生存条件的阶级。

以权力为生存条件的阶级,无论在哪一个社会形态,都是该社会的统治阶级。这个阶级压迫剥削其他所有的阶级。统治阶级是唯一有组织的阶级,只有组织起来的阶级,才有可能建立和使用国家机器,才能成为统治阶级。任何阶级或阶层,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有可能上升为统治阶级。人类的政治史,核心内容就是有组织的集团相互争夺统治阶级地位的斗争史。历史上的任何统治阶级的更替,无论名称有什么变化、区别,本质上都是掌握权力,是以官吏为表现形式的统治阶级。

以生产资料为生存条件的阶级,是社会的中间阶级,一方面,这个阶级凭借拥有生产资料,压迫、剥削劳动阶级;另一方面,这个阶级也要受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所谓奴隶主、地主、资本家阶级,区别只是掌握生产资料的形式不同,本质是一样的,都是掌握生产资料。

以出卖体力和脑力劳动为生的劳动阶级,是社会的底层,一方面,这个阶级要受生产资料拥有阶级的压迫剥削;另一方面还要受到权力阶级的压迫剥削。所谓奴隶、农民、工人等阶级,区别只是劳动形式不同,本质是一样的,都是靠劳动为生。

以权力为生存条件的有组织的集团统治阶级居社会食物链的顶端,以生产资料为生存条件的无组织的阶级居社会食物链的中间,以出卖脑力和体力劳动为生存条件的无组织的阶级居社会食物链的末端。

争夺权力,是人类社会各阶级、阶层、集团的首要目标,争夺生产资料所有权是次要目标,争夺劳动权是人的最低级目标。因此,可以看出被剥削压迫阶级的解放,必须拥有自己的组织和武器,不仅要掌握生产资料,而且要掌握国家机器后才能实现。历代人民革命的失败,不论是反映奴隶起义、农民起义、工人运动,都是因为没有掌握权力与生产资料。同样,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单纯从形式上解决生产资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漏洞之三,没有充分看到阶级的同一性、共性,没有详细说明为什么阶级社会何以能够长期存在。

辩证唯物论历史观,对阶级的对立性论述非常到位和全面,但对阶级的共生性一面很少论及。这是一重大理论问题,对此,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拿中国的孔孟之道来说,就全面阐述了阶级之间应保持的和谐。他们认为,权力阶级要充分认识到与其他阶级的共生性,要克制压迫剥削的程度,否则,“民可载舟,亦可覆舟”,会推翻统治阶级。事实上也是如此,凡是利令智昏的统治阶级,都是不懂怎样才能保证可持续剥削,大行“揭泽而鱼”,未了,“鱼”没吃着,反被“鱼”咬。不仅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的关系是这样,其它对立的阶级也是这样。例如资本家和工人,二者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是严格的矛盾对立统一体,许多资本家只懂压迫剥削,不知善待孪生兄弟,残酷压迫剥削工人,最终迫使工人反抗,轻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重者家破人亡。同理,此现象也反映在奴隶主与奴隶、地主与农民、领导者与群众等各个方面。当然,可能辩证唯物历史观的设计者有意避开了这个问题,因为他们的目的在于从根本上消灭阶级关系,而不是别的。

漏洞之四,是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的发展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恰恰相反,是阶级的存在不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系,生产再发展,也消灭不了阶级,因为阶级的存在还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相联系。消灭阶级,不但要具备生产条件,还要具备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等条件。阶级的存在仅仅跟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观点是片面的。

生产力决定历史论也是片面的理论。

生产力决定论虽然看到了生产关系的反作用,但毕竟是只承认生产关系的次要和第二位的作用,并不承认生产关系的决定性作用。从理论层面分析,生产力决定论不是彻底的辩证法,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看待决定性作用,不懂得事物内部矛盾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不懂得决定性作用的易位。从实践层面分析,单一决定论也的确不符合历史事实。拿新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生产力决定了生产关系,而且也是生产关系决定了生产力。是推行公有制、集体化,还是推行私有制、个体化,对生产力的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这是毫无疑义的。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证明,生产力的确是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是,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发展,二者的互为决定的辩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理论也是片面的理论。

经济基础决定论,虽然看到了上层建筑的能动作用,但毕竟是只承认上层建筑的次要和第二位的作用,并没承认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从理论层面分析,经济基础决定论不是彻底的辩证法,是静态的而不是动态的看待决定性作用,不懂得事物内部矛盾主要方面的相互转化,不懂得决定性作用的易位。从实践层面分析,单一决定论也的确不符合历史事实。拿新中国来说,不仅仅是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而且上层建筑也决定了经济基础。无论是毛泽东推行公有制范畴的经济基础,还是邓小平推行私有制范畴的经济基础,都是上层建筑起了决定性作用,这是不容质疑的。西方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是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是上层建筑向问题解决后,资产阶级的经济基础才充分发展和巩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是显而易见的。

人类的历史是从物化到去物化的历史。

人类的上半段,由于生存斗争的需要,追求物质财富层面的斗争占据着统治地位,是人类生存矛盾的主导方面。不论在哪个社会历史阶段,都是如此。以至于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整个人类被严重物化,成为人类生存的主要敌人。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激化到不解决人类物化问题就使人类走向灭亡。而人类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向物化宣战,必须去物化。共产主义运动,说到底可以说是去物化运动,是用以精神生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代替以物质生活为主导的社会形态,这是一个伟大的转变,人类从必然王国淡出,向自由王国进军,进入人类社会的下半期。

人类的历史是意识层面的发展史。

人类之所以能够发展到今天,人的生活,无论吃穿住行还是其他方面,都摆脱了纯自然物,享受抛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人类为什么能达到神化般的程度,飞机、汽车、电灯、电话、电脑、高楼大厦紫奇迹般的出现,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意识能力迅速发展的结果。其他动物之所以裹足不前,生存艰难和死亡,是因为其意识能力始终进展缓慢。人同万物共享物质世界,人能从万物中脱颖而出,起决定作用的是意识层面的质变。唯物论强调物质层面的唯一决定性是非常无知和可笑的。可以断言,随着人类意识能力的高度发展,物质层面对人类的制约能力将迅速减弱。

人类的历史,又是善与恶、人性与兽性的斗争史。

人类自产生以来,人性就存在善与恶的两重矛盾性。人性与善相联系,兽性与恶相联系。人类至今为止,是一个善逐渐战胜恶,人性逐渐战胜兽性的历史。在资本主义社会(含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的恶与兽性占据着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共产主义社会(含共产主义社会)以后,人的人性与善将占据矛盾主要方面。共产主义将不仅在物质层面消灭私有制,而且在精神层面消灭自私观念,不是这样的理解问题,就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人类总有一天会彻底摆脱动物性,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人类的历史,是一个民族独立与民族溶合史。

从最初的氏族发展到部落,又从部落发展到部落联盟,从部落联盟发展到民族国家,又通过兼并发展到多民权国家,直至全球化的完成,其总趋势是由独立走向溶合。在这一点上马克思主义完全正确,如果世界不能实现经济和思想的统一,共产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单纯一个或数个国家只能局部迈进共产主义社会,不能实现彻底的共产主义。

人类的历史是国家产生和消亡史。

国家的产生,最初并不是像马克思主义所说是阶级斗争的需要,而更重要的是管理的需要。国家的职能有两种,一种是管理职能,另一种是阶级压迫职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含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压迫职能成为国家的主要职能,因此,可以说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国家压迫职能的不断扩大加强,完全是因为统治阶级是少数的原因,其不加强国家暴力机器,就不可能维持统治。判断一个国家是否由极少数人拥有,可以从这个国家的暴力机关强弱来检验。国家暴力机器突出的国家,肯定是最反动和黑暗的国家。消灭国家,实质上是消灭国家阶级压迫职能,而不是消灭管理职能。由于消灭了国家的主要职能,国家也可以说消亡了。我不赞同国家自然消亡的论断,人类的任何进步,都不存在自然的问题,都需要经过斗争才能实现。

人类历史是组织和计划发展史,是分散到集中的历史。

人类之所以有社会,是组织发展的结果,人类就是从低级组织氏族公社发展到国家以及当今的国际社会的。人类社会的组织程度越高,其改造自然、获得利益的成果就越显著。反之,组织程度低或没组织,就会遭到失败。小到一家公司,大到一个国家,都是如此。中国改革开放后的一系列政策,无论是在农村实行个人承包,废除集体化;还是在城市搞私有化,削弱、消灭国营企业,以及搞小政府那一套,都是无前途的,是自杀行为。中国出现如此糟糕的方针政策,除了糊涂观念作怪外,也不排除有少数人私欲膨胀,为一己之利而出卖国家的汉奸,有意起了推波助澜作用。非常遗憾,直到现在,许多中国政治家不敢站出来反对众多的误国、害民政策,非常令人担忧。难道非要等到中国被肢解那一天才明白吗?美国为何鼓励敌对国家大搞私有化、自由化,想方设法瓦解一切敌对的统一的国家,目的很清楚,就是便于控制,有利实现世界霸权。高度集中使用国力是一切国家强大的必由之路,而计划又是高度集中的必备条件,难道这些还有疑问吗?

人类历史学,简单来说,经历了从无历史观到有历史观,从片面的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到较全面的辩证唯物史观,又从较全面的历史观到更全面历史观的过程。

人类的历史是从物化到去物化的历史。是意识的发展史。是善与恶的人性与兽性斗争史。是民族独立与民族溶合史,是国家产生和消亡史。是组织和计划发展史。是分散到集中史。是由物为主到以意识为主的生活方式发展史。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史,是军事史,是文学艺术史,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英雄与群众辩证作用史。总之,人类第四个时期的历史观是整体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要素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对立统一、辩证地看,从而真实的解释历史,找出人类走向光明的道路。全世界人民联合起来,把政权、生产资料、文化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扬善抑恶,轻物质重文化,轻个人重集体,一个崭新的人类社会就一定会建立起来。

本文是对历史观的重新粗略认识,难免有不足和错误,有待真正关心新历史观的人们批判补充。我坚信,只要人们坚决以历史事实为理论根据,放弃教条主义思维,一个整体历史观必将呈现在全世界面前。

二零零五年八月二十五日于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