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aeo高级认证标准:(原创)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9:37:50

(原创)国画名家作品赏析(五)


徐悲鸿《奔马》(LOT299)

    荣宝斋曾以悲鸿先生的此幅《奔马》印制木版水印。此次拍卖会预展现场把此原版《奔马》与荣宝斋印制的木板水印《奔马》放在一起展出,参观者一进入展厅便被两幅完全相似的《奔马》吸引而去,无论是直奔此幅作品而来的买家还是单纯的艺术品爱好者无不被徐悲鸿先生的此件精品之作和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术而惊喜,着实成为预展现场最具人气的展品之一。《奔马》最终以448万元价格成交,可谓是买卖双方皆欢喜,此件作品无论是收藏还是再次投入市场,都是不错的选择

 

傅抱石《返布拉格途中雨景》

     1957年6月到8月,短短三个月,抱石先生访问了东欧的捷克斯洛伐克与罗马尼亚,完成了五十幅写生作品。这是先生生平唯一的一次到欧洲,那里的景物、建筑……都是他从未见过,更从未画过的。“用中国画传统的形式、技法来表现从来也没有见过的东西,的确是一个新课题。”(傅抱石写生集前言)这无疑是对他创作上的一场考验。

    抱石先生成功了。他笔下的东欧景色,令观者耳目一新,中国的笔墨与异域的情趣融合为一体,不勉强,不生硬,既保留着先生固有的自我程式风格,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拓展。西洋的情味在中国的笔墨程式中生发,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先生东欧写生的成功,不仅拓宽了自己的画路,还在中国画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印记。

    《返布拉格途中雨景》一图即是五十幅东欧写生中的一件。画右上端有作者题识:“一九五七年六月廿三日,余等自加丹返布拉格,午饭后忽倾盆大雨,乃暂停车樱桃树下,丹娜同志为市樱桃饷客,既肥且美。询尚有路几何?曰:七十五公里也。第二日抱石画并记。”白话的短记增添了画幅的故事情节。图中展现的是两个城市中途的乡野、山峦、公路、林木、车辆、行人、屋宇及圆顶的小教堂。苍茫的率意的用线,破笔有节律的点厾,大片的敷染,大笔迅疾的扫抹……无不是抱石先生所惯用的,一望而知是他的作品。然而画面呈现的气息不同了,标志性的景物与色彩不同了,他在关键处把握着异域的特质,反映了他的极强的观察力。

    该图写雨景,正是先生的特长。他恰如其分地把握着墨、水、色三者的关系,加上大片疾扫造就的氛围,产生了既痛快淋漓,又朦胧苍茫的视觉感染力,让你久看不厌,回味无穷。

  

春拍:宋文治《嘉陵晓行图》赏析 

     新金陵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缘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新中国画坛最具影响力的绘画流派之一。他们的作品多以江南山水为表现内容,极具江南山水特色。宋文治的这幅《嘉陵晓行图》创作于1997年冬,是作者以唐代大诗人李白当年乘船过长江三峡时,所写下的千古绝唱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入画,将嘉陵江的雄奇和秀丽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是年,香港回归到祖国怀抱,举国上下热情澎湃,为祖国的强盛而感到由衷自豪。宋文治也应香港回归庆委会之邀,于1996年创作《海棠花》及书法各一幅,并于当年5月1日,应香港东方国际电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志荣邀请,赴港参加香港回归中国现代名家画展。此幅近28平尺的大件作品《嘉陵晓行图》是作者应荣宝斋之邀而创作,基于以上的时代背景,画面里充溢着作者对祖国江山的无限热爱,以及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豪迈之情。嘉陵江上,船只穿梭,一挂瀑布顺着山体而下,在整幅宏伟画面里,成为一个小小的点缀;远处,山峦起伏,朝阳已经将山头染成了红色,澎湃着生命的气息;近处,山体与树木相互掩映;两岸的房屋靠山而居,红瓦白墙以及高压线架暗示着人们的美好生活。作者站在高处,截取了嘉陵江的一个大画面,热情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对祖国人民富裕安康生活的祈祷之心。《嘉陵晓行图》不失为一件值得收藏的佳作。

  

春拍:乾隆《平定金川战图》册简介

 

 

    乾隆皇帝在其82岁高龄(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时,写下了《御制十全记》,记述了他在位期间的10场重大战事,即“十全武功”,其中包括两征金川。金川位于四川的金沙江流域,分大金川和小金川,大金川在大渡河上游,小金川与其相邻,源于屸崃山,西流汇入大金川。金川地区为藏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生产方式与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各土司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财富时常爆发战争。为了平息当地战乱,加强中央政府的控制,乾隆皇帝前后两次派兵征剿。第一次是乾隆十二年(1747年),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出兵进攻小金川,杀伤当地驻守的清兵,乾隆皇帝派兵前往讨伐。由于当地山形异常险峻,山间建有大量碉楼木寨,易守难攻,清兵伤亡惨重,战事历时两年,耗银千万,不得不劝降收兵,一征金川名胜实败。第二次是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大、小金川进攻邻近土司,与清兵开战,中央政府再次出兵,此战持续5年,花费白银7千万两,最终取得胜利。之后清政府对这一地区实行改土归流的整治措施,促进了该地的安定和发展。

    乾隆皇帝一生好大喜功,常以大量的诗文和图画来彰显自己的文成武德,他命宫廷画家绘制战图纪念历次用兵的胜利,再将这些战图或作为奖励颁赐给大臣,或放置在各地行宫及寺庙中。有关平定金川战图的绘制过程在内务府档案中有甚为详细的记载:

    乾隆四十一年六月十七日接得郎中图明阿押帖一件,内开六月初三日首领董五经交宣纸六张。传旨:着徐扬画《金川战图》。钦此。

    乾隆四十二年三月二十五日接得郎中图明阿押帖一件,内开三月十九日太监如意传旨:艾启蒙照徐扬《平定金川得胜图》十六张起稿呈览。钦此。

    六月二十日内副营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六月初三日如意馆将贺清泰画得攻克《美诺得胜图》一张呈览。奉旨:着交金刻铜版。钦此。于初十日将贺清泰画得《金川攻克美诺得胜图》一张,照依从前压印铜版得胜图比较新出之图山树人物俱少皴法,若照此样锩刻诚恐得时不及《回部得胜图》细致,但现造铜版清照依原画本文图样锩刻,其山树人物皴法清照依《回部得胜图》锩刻,并随新旧图二张、小铜版一块持进副都统金交太监如意口奏。奉旨知道了。钦此。于七月十九日如意馆交来旨意帖一件,内开七月十六日太监鄂勒里传旨:艾启蒙现起《金川得胜图》稿六张,贺清泰已落墨两张半。不必着贺清泰落墨,着交金承办,钦此。于十月初六日内副管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初五日太监鄂勒里传旨:将现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并粤海关《得胜图》铜版一块持进侍郎金交太监厄勒里呈览。奉旨:将现做得《金川得胜图》铜版背面着挫刮磨平呈览。钦此。于四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内副管领白色持来旨意帖一件,内开四月十一日奉旨:着问金现办《得胜图》铜版刻得一块无有?其余刻至何成数,将铜版送进呈览。钦此。于十二日将现刻《攻克美诺》铜版一块随印一张原稿清图持进侍郎金交太监鄂勒里呈览。奉旨:清图画的好!铜版系几个人刊刻?几个月可得一块?钦此。大人金随交太监鄂勒里口奏现刻铜版系四个人,刊刻六个月可得一块,具奏。奉旨:着问金画此图系食钱粮之人系民人饭食工价有无多少查回奏。馀知道了。钦此。奴才金谨奏。遵旨查得四十三年七月初一日绘画《金川得胜图》赶至四十三年二月计七个月画得清图三张半,连改画原稿均合两个月得清图一张。起初试手原有旗民画匠十名,内因有手艺平常者陆续驳去六名,现有好手民人四名,每名工银二钱五厘,系照礼器馆画工之例发给。谨奏。于四十三年四月十三日交太监。

    档案记载对《平定金川战图》册的绘制时间、绘图者以及修改、制版、工匠钱粮等细节都有具体叙述。结合文献记载与存世文物可知,《平定金川战图》册有徐扬绘本和铜版画本两种,徐扬绘本一套16幅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而铜版画本由于是印制,因此可以重复制作,具体数量尚不详。内容描绘平定金川战争中历次重大战役的激战场面,以得胜返京后献俘、凯宴等场景收尾。第一开“收复小金川全境”、第二开“攻克喇穆喇穆山梁及丫口”、第三开“攻克罗博瓦山碉”、第四开“攻克宜喜达尔图山梁”、第五开“攻克日旁”、第六开“攻克康萨尔山梁碉寨木城”、第七开“木思工噶克丫口”、第八开“攻克宜喜、甲索等处碉卡”、第九开“攻克石真噶”、第十开“攻克昆色山拉枯喇嘛寺”、第十一开“攻克勒乌围”、第十二开“攻克科布曲索隆古山梁”、第十三开“攻克噶喇依”、第十四开“午门献俘”、第十五开“郊劳凯旋将士”、第十六开“紫光阁凯宴”。画面用全景式构图来表现山峦地貌,重点突出碉楼城寨等具有当地特色的建筑,在人物与空间的处理中忽略真实的比例关系;对山石、建筑、树木、人物的描绘采用明暗对比的手法,富有立体感,呈现出一种中西并蓄的绘画面貌。画面上另印有乾隆皇帝御制诗文。

    铜版画是在铜质的版上腐蚀刻划出画面,然后刷印而成,其制作工艺起源于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中心佛罗伦萨,之后流行于欧洲。这一画种随着欧洲传教士东行的脚步进入中国宫廷,康熙年间,有传教士用铜版画绘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以及《皇舆全图》。以铜版画的形式记录战争则盛行于乾隆时期,最早一套为《平定准部回部战图》(也称《平定西域得胜图》),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起稿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完成,由供职宫廷的欧洲传教士画家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四人分别绘制草图,然后送至法国刻制铜版并印刷。此后中国工匠在欧洲传教士画家的指导下也制作了多套铜版画,计有《平定金川战图》册、《平定台湾战图》册、《平定苗疆战图》册、《平定安南战图》册、《平定廓尔喀战图》册以及《圆明园西洋楼图》册等。这些铜版画成为清代宫廷绘画中的特有的一类。

    根据内务府造办处档案的记载,参与《平定金川战图》册铜版画绘制的欧洲传教士画家有艾启蒙、贺清泰。艾启蒙,原名Ignatius Sickltart,波西米亚(今属捷克)人,生于1708年,乾隆十年(1745年)以传教士身份来华,同年入宫廷供职,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卒于北京,终年73岁。贺清泰,原名Louis de Poirot,法兰西人,1756年加入天主教耶稣会,乾隆三十五(1770年)年来华,两年后入宫。晚年因体弱多病,曾向皇帝请求返回欧洲,尚未成行即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北京病逝。

    铜版画战图在清代主要收藏在西苑紫光阁,后即因赏赐等缘故有部分进入民间,藏于行宫、寺庙等处的战图也有一定散失,“八国联军”侵华时也曾对此有所劫掠,因此收藏散落各地。此6幅应为《平定金川战图》铜版画册中散佚者,分别是第六开、第九开、第十二开、第十三开、第十四和第十六开,是清代宫廷文物的重要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纪念意义。

 

秋拍:张大千《井络高秋》赏析

古代《河图括地象》一书中有载:“岷山之地,上为东井络。”井络,泛指岷山所在的整个蜀地。说蜀地“上为东井络”,除地理位置凑巧外,主要是附会其险峻,类李白所谓蜀道之难。1953年,张大千创作了此幅《井络高秋》赠予同乡人海伦女士,借以抒发思乡之情。一句“竟为田累而不得归耶”,让人不免感慨、怅然!

1953年,张大千先是赴美参观旅游,后又游日本及港台地区。本幅题目“同客江户”,应为是年六月自台中参观故宫藏画后,转赴香港,再抵扶桑时写就。全画取法宋元,综合董巨,兼纳王蒙,体势雄浑,格局严谨,细部修饰绵密,正是宽紧相济得宜。著色采花青为基调,墨色为辅,薄施淡赭,在沉稳中见苍郁清润。构图以山体为主,几盖及满幅。画中呈两山前後互峙,势险隘。前者有磴道拾级而上,直攀巅顶房舍;後者垂百尺急瀑,直奔而下。仅从下方轻舟帆影对照出两山之高耸险要,也带出了中有水道贯穿而呈峡江地貌。画家写来细意经营,乡谊、人情以至乡愁兼融其中,成就了这帧五十年代初期之佳构。

上款人“海伦女士”乃大千同乡好友陈健民之义妹。她亦籍贯四川,后迁港,与名厨陈健民义结金兰。陈氏赴东瀛经营川菜馆,常招海伦前往。大千先生经常往返港、台、日等地,逗留日本时日较久,探名胜,访旧交,订制画具,其旅日好友恐他风尘仆仆,若女眷未随,乏人照拂,遂有意安排海伦在傍照应。画上题《浣溪沙》一阕,寄意深远,借井络清秋之景,以叹“有田谁道不思归”;而海伦具同乡之谊,兼同处异乡成异客,遂凭画中蜀江景色以解客途思乡之情。据此词意衍生成画亦屡现大千笔下,受赐者亦如本幅多属川籍人士。如1968年所写另幅六尺整纸大横披,即赠其同乡王天循。虽属赠友,毋宁亦是画家自解游子怀乡情切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