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互相百合:《怎样读圣经》因信称义作者:丁光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5:38:00
《怎样读圣经》因信称义
2008-11-28  |  阅读:1340   |  作者:丁光训
让我们再举个例子——因信称义。
(一)在当时当地,保罗和马丁·路德突出因信称义,有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效果?
保罗突出因信称义,反对依靠遵守律法,遵守礼仪,依靠行割礼等“正确”行为称义。他指出,基督的一次献祭已经在人们和上帝之间建立了和好,世人靠守律法的行为称不了义,只有藉着基督的恩典因信称义。
这个因信称义突破了犹太教的民族狭隘性,使一个民族宗教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宗教,为高举一位全人类的救主基督提供了可能。这在人类宗教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给予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很大。
马丁·路德再次突出因信称义,强调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奇功,人神之间的阻隔已经废弃,信徒凭着信就可以直接同神交通,用不着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来做中保,这对欧洲封建势力从教义上作了否定,促进了民主主义思想。
(二)在此时此地,因信称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历代不变的真理和教义。凭着这一真理,我们就大胆来到天父座前,同他交通,向他祈求,听他引领。凭着这一真理,我们在天父座前人人平等。
中国基督教近三十年特别重视自治、自养、自传。这个“自”指的就是中国信徒自己。中国信徒敢于独立自主,由自己来做好教会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教义上的出发点正是因信称义。特别近些年来各地非牧职的“平信徒”活跃起来,互相牧养,更是因信称义的教义给我们开了大门的结果。
(三)在此时此地,我们讲因信称义,有什么正确的目的和好的效果?有什么不正确的目的和不良的效果?
如果我们要高举基督,说明人在神面前的亏欠不是人自己所能补足的,只有我们依靠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赎世人的功劳,神才把我们当作义的来看待,那是好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如果我们从因信称义讲到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讲到信徒在教会里的责任,讲到信徒在世界上应当如何谦虚,把福音行出来,如此等等,这些也都是好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可是,如果有人抹煞基督教整个教义的完备和平衡,把其他教义和教训置之不顾,单单强调因信称义一项,把它尽情夸大,这就立即产生两个不好的效果:
(1)叫信徒蔑视一般人民,和一般人民对立起来,渲染由于人们的不信,他们的任何努力和任何成就都是不值一顾的。这样,因信称义这一教义竟变成为信徒骄傲专横的借口,变成为一个打击人民事业的理论,以此去把人民的功绩加以否定。现在国外就有人要我们这样去做。
因信称义绝不要求我们把不信基督的教外人士视同敌人。我们信徒也是人民,不过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民,我们原当以谦虚的态度去和其他人民结合在一起,为他们的建树和高贵品质感谢上帝,因为圣经明明告诉我们,一切的善良都是从主而来的: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各样善良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
“你们若知道上帝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的人,都是他所生的。”
可见我们毫无理由可以用信仰不同为藉口,和人民对立起来。我们应当虚心效法一切具有美善公义的行为的人,使我们能有更好的行为。
因信称义的道理原不是要我们信徒自高自大,好象由于我们信,我们就身价百倍了。这岂不成了因信称霸?我们自己原没有什么可夸的,称义完全是由于主的怜悯。因信称义的道理不是叫我们窃取神的荣耀,而是叫我们谦卑,好荣耀神。
(2)另一个结果就是有人在因信称义的名义下,原谅罪恶,为罪恶开脱,只要有人以信徒的姿态出现,我们就称他们为好的,连他们的罪行也可以博得我们的包庇了。
这样,因信称义倒给予我们基督徒以犯罪作恶的特权了。可是保罗是怎么说了的呢:
“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断乎不可。”(罗六章一、二节)
“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罗六章十五节)
“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来十章二十六节)
可见因信称义决不该成为包庇罪恶的藉口。可惜在揭露了罪大恶极的假使徒之后,有时还会有人以因信称义的教义来为他洗刷。这大大损害教会的圣洁。
教义史上有一种因信废行说,认为我们蒙选而为信徒既然与行为无关,那么,什么坏行为也无所谓,信徒犯了颠覆祖目的罪行也不该法办。今天教会里这种观点已经极少,但是目外有人正在重新把这种观点向我们输入呢。
我们称义是本着信,但是行为上的圣洁本身就是见证。今天世界上许多人不愿信、不能信,一个原因正就是号称代表基督教的个人、团体、国家,行为上太不能彰显基督了。这是大大值得我们重视的。
来源:《怎样读圣经》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中国基督教网站所有。未经中国基督教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非营利性电子刊物转载须遵循本网站声明,且注明出处及链接(URL)。图片版权说明
相关链接:
 云柱与火柱
 无形与有形
 好人巴拿巴——领袖中的领袖
 流便自白:一生只错这一回?
 读经“四入”法
 居比路岛之行——寻访保罗的脚踪
《怎样读圣经》因信称义作者:丁光训
让我们再举个例子——因信称义。
(一)在当时当地,保罗和马丁·路德突出因信称义,有什么目的?产生什么效果?
保罗突出因信称义,反对依靠遵守律法,遵守礼仪,依靠行割礼等“正确”行为称义。他指出,基督的一次献祭已经在人们和上帝之间建立了和好,世人靠守律法的行为称不了义,只有藉着基督的恩典因信称义。
这个因信称义突破了犹太教的民族狭隘性,使一个民族宗教发展成为一个世界宗教,为高举一位全人类的救主基督提供了可能。这在人类宗教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给予人类历史进程的影响很大。
马丁·路德再次突出因信称义,强调由于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奇功,人神之间的阻隔已经废弃,信徒凭着信就可以直接同神交通,用不着一个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来做中保,这对欧洲封建势力从教义上作了否定,促进了民主主义思想。
(二)在此时此地,因信称义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历代不变的真理和教义。凭着这一真理,我们就大胆来到天父座前,同他交通,向他祈求,听他引领。凭着这一真理,我们在天父座前人人平等。
中国基督教近三十年特别重视自治、自养、自传。这个“自”指的就是中国信徒自己。中国信徒敢于独立自主,由自己来做好教会的工作,建立基督的身体,教义上的出发点正是因信称义。特别近些年来各地非牧职的“平信徒”活跃起来,互相牧养,更是因信称义的教义给我们开了大门的结果。
(三)在此时此地,我们讲因信称义,有什么正确的目的和好的效果?有什么不正确的目的和不良的效果?
如果我们要高举基督,说明人在神面前的亏欠不是人自己所能补足的,只有我们依靠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救赎世人的功劳,神才把我们当作义的来看待,那是好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如果我们从因信称义讲到信徒在神面前的地位,讲到信徒在教会里的责任,讲到信徒在世界上应当如何谦虚,把福音行出来,如此等等,这些也都是好的,效果也会是好的。
可是,如果有人抹煞基督教整个教义的完备和平衡,把其他教义和教训置之不顾,单单强调因信称义一项,把它尽情夸大,这就立即产生两个不好的效果:
(1)叫信徒蔑视一般人民,和一般人民对立起来,渲染由于人们的不信,他们的任何努力和任何成就都是不值一顾的。这样,因信称义这一教义竟变成为信徒骄傲专横的借口,变成为一个打击人民事业的理论,以此去把人民的功绩加以否定。现在国外就有人要我们这样去做。
因信称义绝不要求我们把不信基督的教外人士视同敌人。我们信徒也是人民,不过是有宗教信仰的人民,我们原当以谦虚的态度去和其他人民结合在一起,为他们的建树和高贵品质感谢上帝,因为圣经明明告诉我们,一切的善良都是从主而来的:
“我亲爱的弟兄们,不要看错了,各样善良的恩赐,和各样全备的赏赐都是从上头来的,从众光之父那里降下来的。”
“你们若知道上帝是公义的,就知道凡行公义的人,都是他所生的。”
可见我们毫无理由可以用信仰不同为藉口,和人民对立起来。我们应当虚心效法一切具有美善公义的行为的人,使我们能有更好的行为。
因信称义的道理原不是要我们信徒自高自大,好象由于我们信,我们就身价百倍了。这岂不成了因信称霸?我们自己原没有什么可夸的,称义完全是由于主的怜悯。因信称义的道理不是叫我们窃取神的荣耀,而是叫我们谦卑,好荣耀神。
(2)另一个结果就是有人在因信称义的名义下,原谅罪恶,为罪恶开脱,只要有人以信徒的姿态出现,我们就称他们为好的,连他们的罪行也可以博得我们的包庇了。
这样,因信称义倒给予我们基督徒以犯罪作恶的特权了。可是保罗是怎么说了的呢:
“我们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显多么?断乎不可。”(罗六章一、二节)
“我们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就可以犯罪么?断乎不可。”(罗六章十五节)
“我们得知真道以后,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来十章二十六节)
可见因信称义决不该成为包庇罪恶的藉口。可惜在揭露了罪大恶极的假使徒之后,有时还会有人以因信称义的教义来为他洗刷。这大大损害教会的圣洁。
教义史上有一种因信废行说,认为我们蒙选而为信徒既然与行为无关,那么,什么坏行为也无所谓,信徒犯了颠覆祖目的罪行也不该法办。今天教会里这种观点已经极少,但是目外有人正在重新把这种观点向我们输入呢。
我们称义是本着信,但是行为上的圣洁本身就是见证。今天世界上许多人不愿信、不能信,一个原因正就是号称代表基督教的个人、团体、国家,行为上太不能彰显基督了。这是大大值得我们重视的。
相关链接:
 云柱与火柱
 无形与有形
 好人巴拿巴——领袖中的领袖
 流便自白:一生只错这一回?
 读经“四入”法
 居比路岛之行——寻访保罗的脚踪
相关链接:
 云柱与火柱
 无形与有形
 好人巴拿巴——领袖中的领袖
 流便自白:一生只错这一回?
 读经“四入”法
 居比路岛之行——寻访保罗的脚踪
来源:《怎样读圣经》
相关链接:
 云柱与火柱
 无形与有形
 好人巴拿巴——领袖中的领袖
 流便自白:一生只错这一回?
 读经“四入”法
 居比路岛之行——寻访保罗的脚踪
相关链接:
 云柱与火柱
 无形与有形
 好人巴拿巴——领袖中的领袖
 流便自白:一生只错这一回?
 读经“四入”法
 居比路岛之行——寻访保罗的脚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