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诅咒的通灵游戏: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思考-千千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42:45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思考
http://www.qqwwr.com   2010年01月12日 21:50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建设高素质机关干部队伍的迫切需要,是培养高层次领导骨干人才的长远之举,体现党的干部培养方向,符合党和国家事业需要,既利当前,又惠长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一、认识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重大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是实践的前提。各级党组织应该充分认识并深刻把握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战略眼光,增强引导和组织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促进机关干部成长、提升机关干部素质的内在需要。现在,许多机关干部是从家门到校门、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到党政机关门,缺乏基层实践和艰苦环境的锻炼;一些相当层次的领导干部也缺乏在基层担任领导职务的经历。相对来说,他们工作经历单一,缺乏对国情特别是对基层实际情况的深入了解,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不足,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够。把他们放到基层一线压担锻炼,扎实补习基层工作这门必修课,有利于他们了解社会、了解群众,锤炼党性、锤炼作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对他们的成长大有裨益。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改善机关干部结构、提升机关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长期以来,高校应届毕业生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干部的主要来源,据统计,中央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中,来自高校的应届毕业生高达44.6%,具有县乡基层领导经历的仅占12.5%。“三门”干部过多,相当一批干部经历单一,已成为制约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加强基层锻炼,使机关干部增加基层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经历,有利于改善机关干部的经历结构和队伍结构,为将来选拔高层次领导干部打下厚实基础;也有利于他们提高机关工作水平,制定政策、开展工作能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是加强基层干部力量、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的重要举措。“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作为改革发展的主战场、保持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条件还很不足、矛盾相对集中、事务比较琐碎,而且大多数工作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责任重、难度大、要求高,急需优秀的干部,离不开大量的人才。机关干部眼界开阔,熟悉政策,思想活跃,富有活力,到基层锻炼可以充实基层的干部力量,改善基层的干部队伍结构,成为推动基层发展的带头人、服务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二、明确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基本内容
锻炼什么内容、达到什么目的,是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工作中必须要解决的方向性问题,是开展这项工作的指挥棒,也是机关干部在基层实践锻炼的指南针。
一是要引导机关干部了解国情、熟悉社会,培养对群众的感情、密切与人民的联系。古人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对社会、对国情的深刻理解和真正把握是科学决策、正确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不深入基层、不深入农村、不到中西部地区去,就谈不上熟悉当代中国社会、了解现阶段基本国情。基层是社会的缩影,是与人民群众距离最近的地方。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应该零距离地接触普通党员干部,与工农群众较长时间地一起生活和工作,感受幸福与快乐、困难与艰辛,从而更深切地了解国情,培养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
二是要引导机关干部磨砺意志、锤炼作风,丰富阅历、历练人生。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60年的建设与改革,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相对而言,基层的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基层锻炼,越是条件艰苦、越是困难较多,越能磨炼人的意志,越能培养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优秀品格和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机关干部应该在基层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不断加强锻炼,经受一番摔打磨炼,一方面砥砺思想品格,加强党性修养,另一方面增加人生阅历,增强心理素质,丰富人生精神财富。
三是要引导机关干部增长才干、增强本领,建功立业、作出贡献。在基层工作锻炼,需要直接面对各种类型的问题,直接面对各个方面的群众,许多工作必须亲自动手,亲历亲为。机关干部通过多方面开展基层工作,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从中锻炼和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积累比较全面的基层工作和领导工作经验和才干。在锻炼和提高个人能力的同时,机关干部更应当发挥和运用长期机关工作培养出来的领导本领和工作才干,为基层单位和人民群众勤奋工作,作出贡献,造福于民,树立良好形象。
三、树立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用人导向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体现用人导向,等于公开树立起一个标杆,对广大干部、对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需要以正确的用人导向来引导。
对在基层锻炼中表现优秀的机关干部,可以大胆提拔使用。要加强对在基层进行锻炼的干部的考察考核,把他们在基层的精神状态、角色转换、适应程度、开展工作、为民办事、作风形象等方面情况作为重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考核,对其中表现突出、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成绩、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机关干部可以大胆提拔使用。通过把培养锻炼干部的阵地放在基层,把选人用人的目光投向基层,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来促进广大机关干部自觉将脚步下移、身子下沉、深入基层一线接受实践锻炼,激发机关干部安心基层锻炼、扎根基层干事的内在动力。
对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干部,同等条件下应该优先提拔使用。在机关干部的日常调整配备中,注意树立重视和向具有基层工件经历干部倾斜的用人导向。具体操作中应该将这种用人导向具体化,坚持“三优先”,即优先选拔具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优先选拔在急难险重岗位、条件艰苦地方和矛盾复杂单位基层锻炼过的干部,优先选拔具有一定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经验的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对这些干部优先考虑,优先使用,重要和关键岗位优先安排。通过用人上的这种优先导向,让经过基层艰苦环境工作锻炼过的干部不吃亏,让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干部不占便宜。
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历结构,必须规定有一定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要求。虽然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历结构作整齐划一的规定和要求既不科学,也不利于激发缺乏基层经历机关干部的活力,但分类作出一定的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要求是可行的也是有益的。比如就党群机关和公共管理型的政府部门而言,对其领导班子成员可以规定不少于一半成员必须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对其正职规定必须有两年以上基层领导工作经历,对其中层干部可以规定必须有两年基层工作经历。对专业性比较强的部分党政机关部门,可以适当降低比例要求,但也必须规定领导班子中至少配备一名有基层经历的干部。
四、选好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基本形式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因人而异,选择合适的方式非常重要,关系到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实际效果,关系到干部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使用,应该精心考虑和安排,采取最合适的方式来锻炼干部,促进工作,服务群众。
一是交流任职。这是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重要方式,通过把机关干部选派到基层担任一定职务,开展工作、接受锻炼,人事和工资关系由原所在机关转移到基层任职单位。这种方式是目前实践证明最有效最成功的方式,为基层培养了一大批既有长期机关工作经验又有丰富基层实践经历的优秀领导干部。因此,中组部李源潮部长指出:“没有在基层干过的同志,要争取下基层去干独当一面的工作。”“这10年里,有一部分同志是副市级去做县委书记,成长很快,现在到了副省级干部,还是做得很好,而有的副市级干部不愿意下去做县委书记,到现在正市级干部都还不是,因为不敢把担子交给他。”
二是挂职锻炼。主要是指通过组织安排,将机关干部安排到基层单位进行一定时限(一般为期一到三年)的实践锻炼,人事和工资关系仍保留在原机关单位。这种方式弥补了交流任职方式不能较大数量锻炼机关干部的缺点,一段时间以来在机关干部基层锻炼中运用范围较广、数量较多。但在实践中这种方式也暴露了一些缺点,比如,挂职干部把挂职锻炼当作“镀金”、“过渡”,或者存在“做客”心态,对工作消极应付,不愿开拓创新;或者存在“短期”思想,急功近利,追求眼前政绩多,考虑长远发展少,需要在实践中加强探索和矫正。
三是“抽调参与式”锻炼。即根据特定工作需要,短期抽调机关干部参加一线中心工作、急难险重任务,参与赴基层帮助工作的各种类型的工作组织,或者安排机关干部定期到信访岗位进行锻炼。这一类型方式情况多样,虽然缺乏系统性集中式的基层实践锻炼,在实际组织过程中也难以进行定量化的管理监督,但是可以多方面地锻炼机关干部,增强他们的大局意识,提高他们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而且这种方式使用方便,可以因地因人因事而宜,灵活性较强,适用人数较多,应该在机关干部的实践锻炼中广泛应用。
五、严格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制度管理
制度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提高工作的实效性,需要依靠制度来严格管人管事管行为。
要形成各方齐抓共管下派机关干部的合力机制,明确各个方面的职责和任务。对于下派到基层锻炼机关干部的管理主体,目前实践中容易出现缺位现象,出现“三不管”的问题,即组织部门依赖于干部所属机关和基层两方党组织,原机关党组织认为干部已下去应由基层党组织管理,而基层党组织则常常思想有顾虑,认为应由上级机关和组织部门负责,如此就形成了管理主体上的真空状态。因此,要不断整合对下基层锻炼机关干部的管理资源,明确各方责任,健全和完善“组织部门、派出单位与接受单位三方共管,以接收单位为主”的管理格局和机制,保证管理主体之间无缝隙、全覆盖。
要完善下基层机关干部的管理监督机制,提高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实际效果。在基层的机关干部与基层其他干部相比在身份上具有特殊性,尤其需要从严管理和监督。这是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得锻炼、有前途的重要保证。要强化考核评价制度,让他们既防止消极应付混日子的思想,积极工作、干事创业,又防止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的心态,努力创造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政绩。要强化表彰奖励制度,对开拓工作有作为、服务群众有贡献的干部要充分肯定,激励老实干事的,鞭策投机钻营的。要强化监督约束制度,对他们工作、生活的各方面尤其是权力运用、生活品行等进行全方位的监督。
要健全机关党内关爱帮扶机制,解决下基层锻炼机关干部的一些实际生活困难。下基层锻炼的机关干部情况多样,大多数为中青年干部,上有父母需要赡养,下有子女亟待抚育,存在离不开的困难;同时,在基层也存在衣食住行、子女就学、配偶就业等实际困难。因此,机关党组织应当结合机关自身队伍建设的实际,建立健全机关党内关爱帮扶机制,采用志愿者服务、支部与家庭结对帮劳、送温暖献爱心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在基层锻炼的机关干部,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基层党组织也应酌情建立党内关爱帮扶机制,为机关干部解决住宿、吃饭等实际问题,让他们安心工作。
六、统筹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的几对关系
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涉及到党组织与机关干部个人、机关与基层、当前与长远等多方面的关系,需要以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来统筹兼顾,保证工作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要统筹党组织行政下派机关干部锻炼与机关干部内在自觉锻炼之间的关系。选派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是各级党组织对机关干部组织引导和行政推动的行为,目的是搭建机关干部进行基层实践锻炼的平台和载体,创造良好的外在环境。但是,外因只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加强机关干部基层锻炼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机关干部自身内在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充分调动各级党组织和机关干部两方面特别是机关干部方面的主观能动性,教育和引导他们增强到基层工作的紧迫感,积极主动地要求到基层去,在改革发展稳定的第一线摔打磨炼,锻炼提高。
要统筹下派机关干部基层锻炼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之间的关系。下派挂职锻炼的机关干部一般不占编制,没有职数限制,但是任职的干部属于交流性质,占用基层干部的编制和职数,挤占了部分基层干部的发展空间。因此,在下派机关干部任职时,应注意畅通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干部交流的渠道,保护和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现在,上下级机关干部交流大多是上级机关的干部提拔交流到下级机关任职,基层干部调往上级机关一般是分散地、零星地进行,没有形成制度,使基层干部难以得到上调和提拔的机会。因此,要注意打通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交流的渠道,实现干部的双向交流,保持总量的动态平衡,调动机关干部与基层干部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要统筹下派机关干部基层锻炼与从源头培养机关干部之间的关系。下派优秀机关干部到基层锻炼,补上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必修课,是培养和提高机关干部素质的有效途径。但从根本上说,还必须建立面向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引导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并有计划地加强培养和选拔,从源头上解决机关干部基层工作经历不足的问题。同时,要从政策上明确,设区的市(地)级以上机关一般不再直接从应届高校毕业生中招录机关公务员,机关补充领导干部和一般公务员必须具有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经历,从而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机关干部从基层一线来的用人导向。
作者为中共江苏省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