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v讨鬼传2联机pc:空中无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55:25

前些日子,有位学员告我,他最近工作岗位将发生调动并征求我的建议。新的情况表明学员新岗位己从原先职场上的中心位置被边缘化、垃圾化了,且头的意图也很明确,照顾员工的健康需求,这显然有违学员基于修行谋仕途发展的初衷,我除了告之应对策略之后,也深感其在现修行中存有结构性的问题,

想当初,其未参加瑜伽红尘课程修习之前,己自学过佛学中的《金刚经》和《心经》,我印象最深的是其对《心经》己可倒背如流了,为此,我曾基于他修习是为了俗世价值最大化的初衷而为他解读过《心经》,并建议他可以其实施原则作为禅修指南。事至如今,却发现这位学员只在身心健康上取得某些方面的进步(但得不到常人认同,说明其欠缺与现代健康观对话的能力),而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出现本不该发生的事,且在应对中也欠缺那份“空中无色”的驾驭能力与洒脱。我再三思量,这若不是不依经修,就是对经文“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中无色。”理解及亲证不到位所致。

在修行中如何把握“色”与“空”从物质层面到智能层面的转化非常重要,应引起足够重视才是。当知男儿身不像小女子可将自己身体当作一间艺术品公司来经营,男人的公司永远都在身外,不然无法从修行中获得仕途上应有的价值。

修行学上所定义的空(或相当此含义的术语)是个总持的法门,这与常人所说的、所想象的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常人所说的空,在思想层面其实什么也没有的空,只是一种的妄念而己;在物质层面则是将眼看不到、手摸不着的就认为空。致于这个含义的空,当然也有其贡献价值,那就是倘若他日,事与愿违,且己濒临出师未捷身先亡的境地,那时只能退而求其次,嚼着烂菜叶,我也认为只有到了这个份上才俱足因缘,大谈、特谈空给生活带来的丰厚待遇与知足,现在不允许也没有足够的资深去谈论所谓的空,只有大步流星迈向佛陀用他的空,为我们打造的黄金铺路、璀灿辉煌的极乐家园(作基于此岸则彼岸转译)!我想这一层面上在学员心性秉赋的使然下不欠缺理解,也不想再重复那些理论上的内容,若觉得还需补足之处,可自行完善去,这种理论整个网都是,不难查询,但对那些基于不食人间烟火的解读方式,需注意其适用性及范围。如下基于学员真实意志并以我的瑜伽字典作应用性框架式解读,也建议学员在正在进行的实修中,如何与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要注意的重点方面。

认知层面:

若在展开以身心为禅修的平台上亲证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女性就可以呆在家中打造其艺术品公司了,但对男性而言这还不够,因为男性永远在路上而不是在家中,只有获得“空中无色”的透彻智慧,才能扫清“色障”而一路走好。言至于此,我想再次提醒学员的是,别忘了,瑜伽的核心价值是基于开发人类无上智慧而设计的。

空与色的关系是相生而不是冲突更不是相克,因而在修行(空)与工作(色)中应充分理解、体现到这一点,并以其作为评估修行的基准。不然走偏而不自知。

在修行路径上,应是指向己知的空,而不是指向未知的空,也就是说向着成就人间菩萨而不是什么未来或者说彼岸佛菩萨为前行目标,除非您自视拥有上上智慧根,就另当别论。

物质层面:

空是万物处于生生不息的原生态之中,色是空生的体现,空是色处于不息的永恒状态。由此可见在瑜伽观的自然法则中是不存在常人所理解的空的。换言之,若这种空不是从透彻色的本质而来,那就是常人讲的空。

智能层面:

对于基于实现仕途为目的而习瑜伽者而言,将空只实证至纯粹的物质层面(原生态的空)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基于人与社会因素之整合亲证其智能层面的功用(从这种练习平台收获的,可直接应用于工作中,无需转绎),要实现空从单纯的物质层面到智能层面的提升,就必须在修行中切实做到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修行不能离开工作、工作亦是修行的一部分),也就是说您亲证的空是从透彻色(人与社会)的本质而来,果真如此,它便赋予您一切时中皆拥有超乎常人之警醒与洞察力,当然打瞌睡时有例外,这亦是生命中一种智能因子。唯有历经这一智能整合过程的空,才能有效应用到日常繁忙的工作之中,进而实现初衷,成就更多。

至善的修行,应是在红尘滚滚当中照见其空的本性,又能利用其来驾驭并美化红尘,而在这一过程中修行人犹如一朵莲花纤尘未染,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实现《心经》所云的“是故空中无色”那份大乘风范!

目标迷失缘于轻道重技

想我初次与这位学员的交谈中,就曾真接了当告诉过他:你剩下的全是聪明而不见智慧了。也是基于此评估并针对学员的个性及整合了其学习的动机,在随后修习过程中,我反复以客观存在的事实为依据阐述了,若一个人将技法(聪明)发挥到极致,往往是物极必反之时(聪明反被聪明误)。但从学员这次以一位弱者身份与强权的博弈中,不是优先选择不战而胜的策略把强权纳入道中,做通盘的考虑,进而将可能的负面因素进行一一化解为各得其所;而是尚崇技法与强权对抗,这无疑是螳臂挡车不自量力,除无助际遇之外,这样的行为态势只能令日后仕途更不容乐观。可见学员在修习中将教学所强调的全都随风而去……,致于这风中是否有醍醐在其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那,就取决于人的心性了。但,我想若留下痕迹,其际遇不致于如此这般了,乃人力不敌业力,随风而去也是命也。

修行本是参禅悟道的过程却被学员修成废道兴技而不自知。据说,玄奘西天取经时,濒临绝境得一僧人传授《心经》而绝处逢生,后来玄奘为了挽唐太宗于病危时,也曾授之《心经》却无力回天。此乃心性造化也,非授者能为之。我想在日后教学中该回归上师瑜伽的,教育需因相应心性之说法,不然什么锦囊妙计不是被当作连白菜价都不如去贱卖,就是被其技法篡改得面目全非,毫无实质贡献价值可言。

求人之权或利是个系统工程,既然是个系统工程,操盘手就必须有能力照顾到各子系统的合理需求,而具有这种功能的是道而不是技法(术)。

技法只迎合了系统发展中某个子系统的阶段需求,欠缺道的统领将会造成系统的不平衡,甚至崩溃。而学员显然对身、心、灵与道、法、术及报身、法身、化身之亲证与灵活应用还相去甚远。

修行学强调的是系统的和谐及整体观,实现这一整体观要求操盘手必须具有局部则整体(色不异空),整体则局部(空不异色)的空间思维与掌握能力(空中无色),佛学术语则是圆融通达。

在家族人文及财富创造的现空上:技法造就的是富不过三,而道可使之代代相传。

形而上意味极浓的传统修行之“道(对应器官是:心)”,传到信奉现实主义的时尚人后演变为“技(对应器官是:脑)”,是必然发生的事。这是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成功的消解和改造,体现了现代人特有的生存智慧,对于身处不择手段适者生存的商业环境而不致沦落为强者盘中餐,便捷走上小康生活之道,具有未雨绸缪的意义。

然而过于迷信技法,也会带来另一个陷阱。技法这种东西纵然再高明,再精湛,毕竟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如果目标是错误的,大方向是错误的,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技法,也无济于事。或者说,技法越是精湛,越是无懈可击,造成的后果就越严重,越不可挽回。一个骨子里轻道重技、处处以急功近利为立足点的修行人,在生存竞争的非常关头,受技法万能的迷惑,一叶障目,迷失于局部的、暂时的现象,看不到事情的全局、主流及本质,往往会作出错误选择。近代日本不择手段,将技法发挥到淋漓尽致成功偷袭珍珠港,却成了日本最终惨败的开端,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像学员这样一个吃苦、勤劳、精进,又在职场上占有物质待遇优厚的先机,只要在修行中不犯方向性、原则性的错误,肯在心地上下功夫,力行六度,完全可以在仕途上成就更多。问题是,他能做到这一点吗?

放下生死

在我与学员交谈中,学员提及他以一种连死都不怕的心态去应对身体在消业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我虽不知学员具体实施细节及身体不适的严重性,但基于安全策略我还是给学员提出如下建议供之参用。

在不断深入的修行进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有些是由于常人对生与死理解不当所造成,解决这类问题的修行策略,就是所谓的放下生死勇猛精进,其本质是艺高人胆大,放下的是常人贪生怕死之妄念,绝不是常人理解不要命的鲁莽之举,而是修行人己俱足洞察问题本质的能力及对生命终极意义上的敬畏。

瑜伽人更比常人深谙人身难得之理,只有人身才俱足修行基础与能力,除此之外的其它生物,只有本能而不具备瑜伽所定义的修行能力。换言之,不管是瑜伽还是其它修行体系,皆是基于人的生命机制才得以展开,不然毫无意义可言。若连人身都不复存在,那又如何展开修行平台呢?因而严肃的习瑜伽者,是不会允许在修行过程中存在有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损害的因素,并将此关爱情怀拓展致芸芸众生。

致于学员现身心健康状态,我不用看,就从学员这次处理人事所传递的信息来判断,其行深层次远不足以拔除病根,致于病之治愈现言之还为时尚早;还可从中窥视到学员现练习技法,不仅不利于营造适合无上智慧生长所必需的良好内生态环境,还存有犹如癌症发展策略会造成生命本身解体的因素;充其量也只是将病打压至生命更深层而己,假如季节变化或某一天解除了练习施加在身体上所产生的应激力,此病很快就反弹出来。个中原由及终极解决策略,也曾告学员多次了,再讲必成画蛇添足。我只想提醒学员别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骑马找马的低级错误,其实《心经》不缺拔除病根的智慧与修行策略,欠缺的只是与之相通的心性而非技法。

基于时不我待及综合目前修行中存有结构性问题的考虑,建议在现修行中若无法做到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去消除可能生成的负面因素,可退出现禅修平台;进入以慢跑加冷水浴为主的健身平台,这足以将病的表达控制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并可至少可延伸到49岁的生理年限不成问题,况且这一运动方式很自然生成一种昂然向上的发展态势。

修行与俗世价值的实现

学员修行的初衷是基于实现俗世价值为目的,这没什么不好,在这商业化的社会中,如欠缺这一视角,反而不好。再说如果修行在我们人生发展中并不受用,那这样的修为又有什么贡献价值可言呢?

关于俗世价值或者说是钱与修行的关系究竟哪个在现阶段更为重要?我想这没有人比你更清楚,在此就不画蛇添足了。假如充分评估后,觉得仕途比修行重要,那目前的修行只能围绕着仕途展开(以你目前的能力己不难做到这一点),坚定树立起工作也是修行的重要部分,纠正以往只视打坐为修行的狭义理解,并在资源配置上应照顾到这一实质需求,则仕途为重,修行为辅。致于具体实施的方法,就是我基于你目前的实质情况与你探讨过的三个方案,1、在单位人事上突破,2、以不受单位人事限制突破,3.以修行方式达仕途之效,

第一种方式需与常人那般去奉迎工作中的人事,这对修行人的品质与灵性发展有负面影响,但也不是必然的,当知污泥尚可出莲花,况且敲定的切入点是以多边共赢的方式且不俗。

第二种方式拓宽现生存空间,避免万一受单位难以预料的人事影响而无以自拔,又可提升自己智能,还可充分利用你从大学到工作所累积的知识,不会在实施过程中生成因知识结构性障碍,就算有也较易突破,况且这些可在紧随的练习中获得,无需专门学习,也充分利用了现平台所提供的支持,且实施方案难度不算大,我个人建议选用。

如果你是选择基于以修行为主达到仕途的目的,不是不行,而是一个更有挑战性且富含远见的策略。但你现工作平台的性质与之不兼容,除需重新构建一个运作平台之外,从你目前把握的知识结构层面而言,不是单独某个方面的欠缺,而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结构性不足,且想在日后靠单纯性的练习中,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可能性不大,若不占用现极为珍贵的资源去补足欠缺,会在日后与现代文明进行广泛领域对话时,存有表述上的障碍。另在与你多次的交谈中,隐约觉得有必要提醒你将如下几个方面的考虑纳入决策中。

通过修行获得某种出世间的智慧或者说是能力,一方面这不是个仅凭今生纯粹的修行就可获得的概念,就传统瑜伽术的生命观而言,今生修行的收获,还与你前世是否播下相应的种子有关(以现代术语言之则是个遗传表达的因素),而不是个单凭一味勇猛精进你就一定可达到初衷目的。这好比这块地下没有石油,任你怎挖也不可能挖出油来一样。这种贪图便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想法,无助于修行,保持平常心方为道。

另一方面就算你获得这种能力,当知佛说:“不可说”乃是个不可逾越的底线(这大多属于密类知识),这不是个纯粹的学术问题那么简单。也就是说你获得这种能力,并不等于你可随心所欲去使用之,特别是用在解除某些人的业报方式上,你的行为不能破坏大自然的业报定律。这犹如您有一把手枪,也并不等于就赋予你可以凌驾法律之上而随意使用,当然你可用之谋财害命,但你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后果。我就困于此地多年而无以超拔,想必这你也对我有些行为费解,我也无言。只是想再次提醒你应深知,君子得之安身立命,小人得之丧命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