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鬼传安卓汉化版:工巧不能及的乾隆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4 09:50:35
收藏玉器的人一定都知道“乾隆工”这个说法,因为它实在太有名气了。任何清代或清以后的玉器把件,只要带上“乾隆工”,马上身价倍增,被人高看一眼,“乾隆工”已然成为玉器精品的代名词。究竟乾隆工是哪种工艺,它到底有何特色,还要慢慢说起。

  对乾隆工的不同看法


  一部分专家认为,乾隆工,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乾隆时期玉器的工艺,因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不惜工本,极富有时代特色而成为一种固定名词的称谓。“乾隆工”的特点就是在用料和制作上不计成本,在工艺上精益求精,尽善尽美。也有另一种声音,即认为是乾隆时期形成的一种工巧、艺精、料美、寓意吉祥的玉器工艺特征,也代表皇家御制最高等级的工艺特点,它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而后世凡带有显著此类风格特征的玉器都可以概括为乾隆工。实际上,这种说法是对乾隆工意义和范围的扩展。


  乾隆工的特点


  乾隆工具有精细、多层次、薄而巧等特点。精细是指玉器上所有的线条流畅分明,刀法一脉贯穿有力,没有任何不连续的刀工。多层次是指对于浅浮雕,所有凸起的弧面都圆润光滑,没有扎手感,每个细部,一层层顺着玉石肌理向内刻,层次分明。薄而巧是指将玉材处理得薄如纸,使得上面雕刻的纹饰可以透光而视,清晰可见,巧则是指擅长度量玉材,表现其最好的一面,正所谓物尽其用。值得一提的是,清代在“巧作玉”技法上的突破,远远高于明代的作法,无论是对于玉材的裁度认识,还是纹理的利用,都能以形取状、以色呈彩,位置、形态配合得浑然天成,恰到好处,所以“乾隆工”在中外收藏家眼中,都被视作为代表一代玉雕艺术的精华,受到世人的珍视。


  精度要求十分严格“精雕细刻,工巧不能及也”。清代玉器十分讲究工艺,对工艺精度的要求也十分严格,“不论是单独应用一种工艺,还是综合两种以上的技法,均需求规矩方圆,一丝不苟。“凡直线必须笔直,圆形必如满月,委角必得圆润,尖角一概锋锐,有着丰富的韵律感。”


  一件玉器不仅器形、表面、花纹图案碾琢工整,且膛里、底足、盖内等不为人所注意之处,也要花费很大的功夫,作工十分考究。这不单单体现在玉器制作上,金器、佛像、首饰、服装都十分考究。清朝的饰品可以说是中国首饰工艺集大成者,工艺匠人在一个方寸之间的


  小饰品上就能集中使用数种工艺,小小一支银发簪或者镶宝石鎏金戒指可能运用到的工艺就有:鎏金、掐丝、填丝、錾花、烧蓝、嵌宝、炸珠等工序,一枚皇家御制的玉器摆件可能就需要对玉器图纸的绘制、乾隆皇帝的研究及批示、雕琢分层的要求、打磨工艺、浮雕镂空等技艺的运用,没有哪个朝代会像乾隆朝那样,正因如此,后人将这一时期的首饰工艺称为乾隆工。


  现存于北京颐和园乐寿堂(慈禧寝宫)内东侧的丹台春晓玉寿山,原器重1500千克,连铜座138.5厘米高,由院画家方琮和苏州名玉匠邹景德画稿,由皇帝亲审,再交由两淮盐政玉作进行雕琢,从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五年终做完,整体用近四年年时间完成。玉山中重峦叠嶂,瀑布倾汇,石室隐现,麋鹿悠游,二童采药而归,一派神仙所居丹台妙境的情景,美不胜收。


  不惜工本的代名词


  著名玉器鉴定专家赵永魁表示,“乾隆工”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玉料好。乾隆要求制作玉器的料一定要是好料。乾隆二十五年新疆开始贡玉,每年春秋两贡就达两千公斤。如遇特殊情况,还要派专差采玉。乾隆四十一年,从新疆运大玉六块,计两万余斤。其次,是工好。乾隆把当时江南制玉好手调往宫中如意馆,并要求宫廷画家绘制图样,日夜赶制玉器。故而当时的玉器不但工好,而且还具有艺术性。最后,就是抛光好。当时的抛光是非常讲究的,从粗砂到细砂,再用装有麦麸的布袋用手一点点揉玉器,这么做十分浪费人力,却能把玉质内在的亮揉出来,从而表现出玉质的润度。


  极为重视好彩头


  把好彩头和吉兆象征尽心尽致地表现在工艺美术上,在清代乾隆时期的玉器上极为普遍。玉器上的纹饰可谓言必有意,意必吉祥。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不祈盼自己能够健康长寿、幸福吉祥,因而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工匠们运用不同的工艺方式表达了渴求生命、向往长寿的意愿。蝙蝠象征福泽,梅花鹿象征功名利禄,佛手象征富贵在握,月季取月月洪福之意,象征青春常在。


  目前社会上许多人在仿“乾隆工”,拿仿“乾隆工”当真的卖,所以藏家在选购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乾隆工的风格,注重料好、工好、设计巧妙、吉祥福瑞的时代特征等几个显著特点,加以区分。更要多进博物馆,熟悉乾隆时期玉器的总体风格,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