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有口气怎么回事:改革未死——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二十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03:00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人总结“苏东波”的教训,说是改革开放导致了社会主义的垮台。还有人提出,“六四风波”与“苏东波”一样,也是帝国主义和平演变的结果,因此要加强反对和平演变的教育和斗争。本来1991年要成为改革开放之年,结果变成有关改革开放的思想交锋之年。
进入1992年,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十四大的主题和领导班子的组成。这是关系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小平同志在这个时候已是88岁高龄,但他仍以巨大的理论和政治勇气,视察南方,发表谈话,时机恰到好处,不愧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
邓小平南巡讲话及其影响
为什么要进行南巡讲话?
在邓小平卸任后才逐渐成长起来的人们,都很难了解邓小平在变革初期面临的问题有多么复杂和困难:国家封闭、排斥全新的思考方式,“文革”中曾受抨击的人们与抨击者之间存在巨大的裂痕,民众对帝国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充满敌意,城镇居民不愿接受逾2亿的农村移民,仍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与那些先富起来的人之间出现争论分歧。
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背景,实质上是怎样看待中国自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进程。可以说,在邓小平视察南方前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外有压力,内有隐忧”,面临着自改革开放以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就是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邓小平对一系列关系到党和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从理论上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详细]
邓小平为什么能?——新权威主义的解释
强调权威的改革家。邓小平虽然从未担任过党的领袖和国家元首,但他确实是毛泽东之后的过渡时期的核心人物。在1988年9月12日的一次谈话中,他则明确地说“中央要有权威”。他开宗明义地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因此,在整个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邓小平的权威,没有邓小平的肯定与支持,这场改革可能会无功而返。
实事求是的实干家。邓小平信奉共产主义,同时也是一个务实的人,相信“没有穷的共产主义”,因此他多次表示“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时代是犯错误和被浪费的20年。他把往事当作镜鉴,希望在保持政治稳定的前提下发展经济,具体的方法则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就释放了中国社会的经济潜力。
举重若轻的战略家。邓的个人风格是战略家式的,他认为不必思虑过详,常常鼓励部属去尝试并总结经验。他一直把经济工作当做国家工作的重心,他曾强调:“不管天下发生什么事,只要人们吃饱肚子,一切就好办了!”他也清楚中国经济的现状,因此急迫却不冒进。器重的是人类社会的成功经验,而不只是他自己的鞠躬尽瘁。[详细]
凝聚共识谋共赢,增量发展求共富
邓小平南巡的重大意义是进一步巩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总路线,搁置了左右之争,既摒弃了计划经济,阶级斗争和意识形态争论,也暂时压制了呼吁激进政治变革的要求,为之后二十年的经济大发展指明了方向,营造了思想和舆论氛围。这之后,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左派还是右派,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进入了“一切向钱看”的单向度时代,当然,也是一个增量改革占据主流的时代,大多数人都分享到了改革红利。[详细]
概括来说,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在以下方面:1,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贫困人口数字一减再减,2,经济高速增长历30余年不衰,一跃成为世界第二,3,入世十年的全球化成长: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4,综合国力节节攀升,国际环境大大改善,5,中国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社会文化日趋多远和包容,6,民主法治建设逐步推进。这些成就,都是不可否认不可磨灭的。[详细]
邓小平二十年前的担忧并未消除
邓小平最担心什么?
回顾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发现,他一再告诫全党的,主要有“警惕左倾回潮,严打腐败,防止贫富分化,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确保共产党长期执政”等几方面。[详细]
南巡讲话发布二十周年后的今天,他的这些担心消除了吗?恐怕还远没有,中国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仍很不完善, 社会阶层固化趋势加剧,左倾势力抬头,权力腐败横行,法治建设时有倒退。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严峻的,甚至比20年前的局面更加错综复杂。[详细]
左倾回潮
面对权力腐败、贫富分化、工农阶层受剥削的现实,由于法治建设和民主化改革的滞后,体制内知识精英又附着于资本和权力,整个政治体制缺乏监督和制衡,导致社会底层权利难以伸张,于是民间的极左派主张通过继续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来改变这一现实。中国的高层为了回应左派的这些呼声,也进行了节制资本,改善民生的种种努力,通过计划、调控和组织动员等手段调节分配,当然,这些努力也有压制那些主张进行政体改革并保障民权的右派势力的成分。中国社会出现了左倾回潮现象,有人甚至认为左翼崛起是一种必然。[详细]
腐败和贫富分化根源何处?
在“国富民穷”和“资富劳穷”两者中间,导致贫富分化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前者,即国富民穷。消除贫富分化,需要解决收入分配不公和缺少社会保障两大难题。腐败难根治在于公权难制约,利益集团相互勾结。此外,公民社会发育缓,社会出现诚信危机,公民自治不给力,也是单纯的经济改革遗留的问题之一。[详细]
否定邓小平,还是继承、超越邓小平?
左派刮起否定邓小平的风潮
极左派攻击邓小平的市场化改革背叛社会主义,是典型的资本主义复辟,其恶果必然是官僚体制和资产阶级得利,而工人、农民则沦为边缘群体和被剥削阶级,他们主张通过革命和阶级斗争的方式,清算邓小平路线。而中左派虽然不否定经济上的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成果,但对邓小平的“不论姓资姓社”,“允许一部分先富起来”等思想造成的垄断利益集团坐大,底层民众利益受损以及思想领域的混乱也非常不满,主张“要争论”,要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大讨论,否则中国将陷入危局。除了左派,一些右派也认为,邓氏改革在进入深水区之后,陷入了停止甚至是倒退,由于利益集团的阻碍和专制政权的垄断,改革无法继续,遂宣布“改革已死,宪政当立”。[详细]
继承、超越邓小平
所谓继承,即继承邓小平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继续推动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点不能动摇,决不能再搞阶级斗争和文化大革命,不能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所谓超越,则涉及到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改革开放之初,我们认为,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但今日,在解决了基本的温饱和经济发展问题之后,人民的政治参与诉求,个人权利诉求急剧扩张,现有的社会体制和政治体制不再能满足这一需求。[详细]
因此,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悄悄向权力与权利之间的矛盾,政治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转移,改革开放的重心也应该从经济建设为中心,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全方位改革转变。
邓小平在南巡讲话中指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除了经济发展这张牌,执政党手上需要掌握更多的发牌权才能掌握执政的主动权,如人权牌,民主派,法治牌等等。[详细]
确保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关键是继续改革
“四位一体”改革的核心是政治体制改革
如何制约公权力的无限膨胀,限制特殊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壮大;如何通过科学的制度驾驭资本,限制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壮大;如何把行政财政转化为民生财政,学习借鉴欧洲推行全民福利的制度,尽可能地在分配中体现社会公平正义;如何在深化改革中扼制社会溃败,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虽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却缺乏科学理性的操作细则。人们殷切期待中央坚定深化改革,决不半途而废,有步骤地切实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四位一体”的改革。[详细]
推进宪政民主应该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使命
确保长期执政,就需要构建长期稳定的政治体制,政治民主也已被上升到党的政治生命的高度,中央党校学者蔡霞认为,构建国家民主宪政体制最为基本的是两点:真正的普选和分权制衡。分权包含三个层面:一是执政党与国家分权,二是国家与社会分权,三是中央与地方分权。真正的普选是两个方面:党内竞争性选举;二是国家民主普选。[详细]
政体改革需要突破新的禁锢
一是要破除“姓资姓社”的思想禁锢,二是要破除“搞政治体制改革就要亡党亡国”的思想禁锢,三是破除“政治体制改革特殊论”的思想禁锢,四是要破除“搞民主就是搞资本主义”的思想禁锢,五是要破除“权力分立和制衡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形式”的思想禁锢,六是要破除“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成果就是照搬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思想禁锢。[详细]
结语:
不改革死路一条,谁不改革谁下台,改革需要勇于思考、探索和创新的闯将,改革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这些掷地有声的话语,仍回荡在人们心中,南方谈话20年后的今天,改革已然进入深水区,这一次的转型与改革更多涉及包括行政体制在内的存量制度变革,涉及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利益关系调整和利益博弈。中国改革,再一次到了最紧急的时刻。二十年前,邓小平以南方讲话的方式推动了改革,今天,谁又能冒险犯难,谋定乾坤呢?